《Running Scared》若没注意开头定然以为是盖里奇的新作,实际上在节奏及色调上又强过盖里奇,只是久没看盖的新作,《Running Scared》毕竟是2006的电影,如果盖里奇有新电影技术上也该赶上了。
《Running Scared》导演Wayne Kramer 貌似个新人,不了解底细,搞不好也是个mv导演出身,强过盖的部分太多,影片限制级一定跑不掉,粗口不断,血花四溅,还拖着未成年少年到处杀人,这样的电影却充满温情及人文关怀。
很矛盾的电影,貌似挂着反强暴招牌却又充斥强暴场景的三级电影。
令人惊喜的导演,赶紧下的另一部作品《The Cooler》。
一次英雄主义的完胜这部电影让我说点什么,起初对这部电影有些许的抵触情绪,原因,有影评说它是美国版的寻枪,由于本人对寻枪的盲目崇拜所以但凡是想借着寻枪之名大行其事的主一律就地拿下的态度,不过,还是没有抵抗住对这种炫耀电影技巧类型的诱惑,昨天,我,看了这部美国版的《寻枪》。
这是一部纯粹的讲故事的电影,任何想给套上深刻理论的妄想都是居心不良的,故事很动人,也很出人意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从铺垫到爆发显得顺理成章,两条线索很大程度上的丰富了故事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量,不过这部电影唯一一个小小的缺憾:由于信息量有些过大所以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有些地方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疑惑,因为忽略了前面隐藏铺垫的细节提示,所以会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嫌疑,这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的解决了。
很见编剧的功力。
整部电影太过花样,所以显得有些轻浮和刻意,不过就像当初对寻枪的质疑一样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这只是一种方式,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本身无可厚非,更何况,这种方式还是让观众很享受至少对于年轻的观众们,像我这样,一直都把寻枪奉为经典,也想在不久的将来有机会也玩一把这样的电影,所以任何对此进行的指责和诟病,个人认为都是无端的,都是不能正视发展和创新的,或者说那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的很主观的一种排挤和打压,动机不纯的。
保罗沃克的演技一直都属于很养眼的,潇洒自信,充满了年轻的魅力,爆发力爆棚,缺点就是年轻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更有深度的角色,这是偶像明星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会获得一部分观众的喜欢,而且抛开一些苛刻的有些蛮不讲理的标准来说,就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要求,比如声台形表,已经很出色了。
所以不要总是为自己试着一种的演员感到有压力或者不平,极力想改变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心,有一天是会变成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的,关键在于用不用心和有没有真正的理想,我们观众并不想看见一些假惺惺的为了聚敛人气的做秀,说自己渴望突破,想要成为演员,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让人反感。
所以在这里衷心的祝愿一下沃克又一个更好的发展,不要停留得太久。
另外对于片中的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应该给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不要总是因为帅气的主角和灵动的童星就忽略了其他优秀的演员,这里给一个中肯的评价就是整体表演可以给一个八十五分的优秀成绩。
酒鬼的俄罗斯父亲,痛苦无助的俄罗斯母亲,嚣张的意大利少东家,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俄罗斯小沙皇和西西里大当家的,贪婪成性又不择手段的dark警探,外强中干有小肚鸡肠的皮条客等等一干角色很出色,赞一下。
当然还有两个小孩儿的成熟表演,哪个没有名气的小演员和卡梅隆布莱克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要加倍努力,而小卡梅隆也不能总是停留在现在一成不变的表演模式下要不然就会被自己给拌住。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故事片。。。
但是除了故事最好还要一个像寻枪一样的明确的诉求渴望和表达愿望,这样,在两个小时的酣畅淋漓的痛快过后,我们会记得更久,想起来的次数也会更多。
ps:这是一次英雄主义的完胜,一个被推举上来的英雄的完美表演。
倒叙玩的挺巧妙的,片头让人以为是小孩中枪,帅哥赶着送他去医院。
结尾呼应才知道是帅哥中枪了,一路狂飙也不是去医院,而是为了完成对他老婆的一个承诺和一句“我爱你”。
大家质疑的结局我也觉得很自然,帅哥是个卧底,安排一场假葬礼,才能获得新的身份和新的生活。
也有点暗喻埋葬过去12年卧底黑帮生涯的意味。
这个片子在豆瓣和PPS上评分都不算高,但是我打9分。
有剧情,有帅哥,漂亮的剪辑,条理清晰的叙事,动不动溅人满脸血的近距离爆头,甚至高密度的三字经,这些元素已经足够塞满一部两个小时的商业片了,稍欠火候的导演,会把片子拍的手忙脚乱。
该片导演的功力却在此之外——突然觉得自己很碎烦,懒得说了,退朝。
不知道这部片子有没有小说,感觉原本的小说应该不错,整个故事真的太有意思了。
从一个邻居的小男孩将故事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利益纠纷,所以单就故事性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导演穿插了很多电影技巧,不管是倒叙,还是故事套故事,甚至各种转场,看起来都很炫酷;但就是这种炫酷会导致整个故事特别混乱,很难理得清楚;观众很容易一片迷茫,不知道说了个什么事情。
中间有一段变态夫妇,房间的装修和布景在整个电影中会让人感觉很突兀,而且看起来”华丽“,很多人觉得说这一段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我觉得导演表达了一种对立面,就是男主和小男孩反抗了父亲,而没有反抗的(像变态夫妇中的两个小孩)变成了任人宰割的样子,作为局外人的男主老婆发现这实在是太变态了,完全无法接受,从而杀了他们。
整体故事自己理一理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奈何导演不怎么会讲故事,太爱表达自我。
故事讲得及格,首先不是技巧,而是简单直接。
不过作为商业片嘛,也能理解,不炫酷拉不到投资??
美国的片子通过杀父弑母来成长这个梗真是没有新意。
卧底中弹不去医院,非要开车回家?
安卓酗酒家暴老婆继子,但是善良正义不杀怀孕的妓女,而且为了让妓女活下来,还取了妓女,但是娶回去后,天天打老婆打孩子?
为了不杀开枪杀他的俄罗斯小胖子,情愿自己被叔叔枪杀?
这tmd都是什么狗屁逻辑在欣赏暴力美学,你也得逻辑基本通啊那些打4星5星的,都什么品位?
浪费时间
《夺命枪火》,Paul Walker,真是扮演卧底的一个专业户。
这里,他出演一个黑帮打手,和老大们与黑警一阵搏斗。
他负责事后处理枪支,却不料枪支被邻居家的孩子拿去打了领居家的暴力爸爸。
于是,主角一晚上都在追查这把枪。
故事有些荒诞,但一刻不停的追逐戏,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虽然影片的过程很黑暗,好在给了一个happy ending。
这段时间内看过的很喜欢的电影,一个丢了证物枪的“劫匪”寻枪的过程。
结尾时以为终于袒露卧底身份的他死掉了,眼泪就要掉下来的时候,听见剧透我喜欢一起看电影的那个人
这片子当初在上大学每周末的电影之夜看过,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紧张的情节之后就是满片的脏话。
这次重看也算是回味一下,除了应正之前的印象外,还发现了其他的看点。
首先片子画面很迷人,阴暗并且色彩很浓郁,很有反转片负冲的味道。
情节还算充实的,2个小时的剧情很紧凑,线索也还算明确,但是除了结局以外没有太起伏的波折,而且很可惜结局我是知道的。
主角几个演技都不错,特别是女主角并不是花瓶,其在虐童犯家中的表现是本片看点之一。
说到虐童犯,那个女的初看很眼熟,看了一阵就反应过来了,这不是Lost里面的Julia嘛,怎么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你们都被耍了!
老子卧底12年,连媳妇都不知道!
老子一直当小弟,扔枪毁灭证据这事都老子做,但是老子一把枪都没扔,时候到了自然跳出来收拾你们!
老子不好惹,刀枪不入就是不死,老子媳妇也不是孬种,自己带把枪就灭了两个变态!
老子出去杀人一定要带个小孩放车上!
老子的FBI身份都不需要带证,老子解决意大利和俄罗斯黑帮后被FBI包围直接上来个头头说不好意思失去你的信号!
老子披着星条旗下葬,但是棺材里躺的不是老子!
对于刚看完这两个小时充满了fxxk,motherfxxker、son of bixxh以及各种乱七八糟脏话的电影,热血沸腾是必须滴!
在现在看来,那些剧情也没多刺激,反而是主角行动太过情绪化以及理想化的情节让人产生很强的非现实感,完全无法代入电影的剧情。
首先是主角藏枪连储藏室有没有人都不检查一下,再次是在找奥格雷的时候一直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儿子是奥格雷最好的朋友这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他大可以直接给儿子说只有自己找到奥格雷才能保证奥格雷的安全,别人如果先找到了奥格雷,那奥格雷一定会死,这样的话父子俩利益相同,就不用后面的波折了。
还有女主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入两个连环杀手的家竟然安然无恙还能把杀手做掉,这个也太扯了,只要在她在屋内找男孩的时候,两个杀手给她头上来一下就直接结束了。
最后主角竟然是卧底,那他还藏个勾八的枪,直接交给警方就好了。
就个人来说,始终觉得这是一个禁枪电影,而且感觉最后男主死了更好,那么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小孩偷拿了一把手枪,而导致自己家破人亡,关心自己的人也死亡悲剧——更能体现禁枪的必要性。
虽然刻意但是诚意十足
小孩演得太好了。。。
有点过。
剧情太紧凑了也不行啊,保罗沃克很帅,法米加靓丽,沃尔特一个意大利后裔竟然会演俄罗斯黑手党,看的就别扭。
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11.30 回来改5星。 RIP PAUL
a trap into another.
情节跌宕起伏 结局皆大欢喜
啰嗦死咯
这尼玛什么JB玩意儿。除了作为花瓶的、全片是个人就想上的女主,我看不到任何亮点。
熊孩子历险记
烂片一部,不过亮点颇多,尤其是那对变态夫妇
故事太过于老套了,不值得一看
主演总是火不起来.哎
bullshit
意外处理不当进展到孩童寻觅保护的问题,再到黑帮内斗和警察身份揭晓。故事的脉络经历好几次起伏。商业化的镜头组接,节奏也算在控制之中。
美国版寻枪
完美的动作电影
虽然这片子的情节非常混乱,导演想要表达的多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是这片子他妈的真的很好看!
线索太多,显得很杂乱。
完美的结局,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