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秋之白华,The Seal of Love

主演:窦骁,董洁,郭家铭,陆怡璇,伊春德,章劼,王同然,邓飞,鲁思远,姚克勤,飞飞,丁宇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俄语年份:2011

《秋之白华》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秋之白华》剧情介绍

秋之白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某科学的超电磁炮OVA:炎炎酷日下做摄影模特也不轻松啊小城故事多少寨主且慢窥探醒醒吧之跟风者十字追杀令3胭脂错楚曼塔猫女乐队情人劫超级英雄美猴王——齐天儿死亡繁殖黑色太阳下柳林夺爱、高校教师玩命速递:重启之战河神·诡水怪谈我叫赵吴狄圣达菲的美好假期心动倒计时美国玛丽解放实习医生格蕾第十八季俊俏媳妇开明婆镜中迷魂无厘头森林之第一次接触致命催眠神速侦探~春天的诡计反击祭~哥们游戏与艾琳的那个夏天

《秋之白华》长篇影评

 1 ) 那年那月那眼眸

最近看了三部革命浪漫主义的电影,从《湘江北去》到《百年情书》再到《秋之白华》,感触颇深。

伟人,特别是中国革命伟人,他们通常被定位为“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给大多人的印象像只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像,博爱伟大的象征却没有真实的温度。

这可能又是个历史的误会了。

七情六欲,人之所常。

其实在残破的山河间,与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融合的爱情和今时今日平凡的小情小爱没有质的差别,当然除了它多了几分挽歌似的凄美与壮烈。

温暖总会是一段真实的爱情的主旋律的。

最喜欢的是《秋之白华》,因为那华美如诗的名字。

莫名其妙的,几个平凡的字眼的随意组合,乍然一现却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之华秋白”、“白华之秋”、“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历史课本上的瞿秋白,带着眼镜,白白净净,文文弱弱,沉沉稳稳,跟我想象中的革命者有很大的出入。

但这却是真实的瞿秋白。

文弱不代表没有傲气,沉稳不代表没有热血,他是笔将,是教师,这样的气质在他身上是妥帖的。

而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

没读《多余的话》是无法理解是怎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岁月的。

   平凡的故事变成电影就会使电影没有波澜,细节的拼凑向我们娓娓诉说一段令人向往和叹息的爱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伟大的生活。

细水长流,流入心底。

一、人生只如初见   不是演绎的伟大爱情都有着一见钟情的美丽,很多的时候,他们很深刻、很美丽,同样也很压抑。

之华初见秋白,是在台下仰望自己的老师,看着他在讲堂上挥斥方遒,稀疏的日光从窗外而来,倾泻在他脸上,照得他瘦削苍白的脸更加的模糊,但之华却清楚地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沉痛激动和那反光的大眼镜后折射出的从容与大义。

而秋白和天下几乎所有的男子一样不拘小节,他对之华的遇见,恍然不知时光几何。

可是那时的他却知道要好好端详这个女子,在一个傍晚,看着她匆忙地喝水,看着她转脸回眸时的娇羞芳华。

可那时候,他是她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她有他的夫,他有她的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二、何时情根深重  当之华说:上海大学的老师是全中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

那时候她的神情专注而温柔。

而那时的秋白亦是一脸温柔地看着她,默然无语。

金色的夕阳透进电车的玻璃窗,用温暖细细地勾勒两个澄净的轮廓。

那时的之华,神情黯然,却以一个新女性的身份走在历史的激流中。

她是淑女的,这是传统的汉儒之家给她的教育,温柔、隐忍、贤惠;她是新潮的,这是新旧碰撞的时代带给她的冲击,坚韧、独立、追求;她是幸运的,有不理解她却殷实无忧的家境、愿意成全她的丈夫和开明的公公;她是不幸的,她内心有着那个时代无法理解的蠢蠢欲动、她自己也无法抛却的旧式情怀和双方婚姻的鸿沟。

那时的秋白,疾病缠身,却以一个书生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秋白是绅士的,这是书香门第的出生所赋予的;秋白是文艺的,这是他漫漫求学路所练就的;秋白是偶然的,糊里糊涂入党,糊里糊涂成为领导,并未有许多革命因子的他就这样慢慢被无从选择的道路。

秋白同样却是必然的,“总要做点事情”这是他的信仰,在那样一个火热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在原地踏步。

这时的爱情,之华崇拜他,理解他,却只能用沉默的方式。

秋白欣赏她,却只是欣赏她。

之华不爱她的丈夫,却牵挂着女儿;她的丈夫爱她,却一直用放荡来伤害她。

秋白深爱他的妻子,为她的疾病眉头紧蹙;她的妻子也爱她,却只能陪他到这里。

三、谁能解我情衷 整部电影最美的画面就是桥上诉衷肠的时刻。

落日笼罩下的桥上,凉风吹乱之华长发。

她用手轻轻抚弄,他却说:乱不一定不美。

他其实一直看的见她的美丽。

   她: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他: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她:他知道我爱他吗?

他:知道。

她:那他喜欢我吗?

他:他不敢。

他用“不敢 ”,不是“不”,因为他也已经将爱深植在心,却要为了她,为了他人,苦苦的压着。

她以为他不解她的用心,而她不知道其实是她不解他的用心。

四、真的有一种爱叫放手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爱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选择我都会成全——沈剑龙 你见过哪个男人爱妻子爱到愿意将自己亲手交到别的男人手里,却没有一点的抱怨与不甘,只有满心的祝福。

反正我是真的很难想象。

秋之白华的绝美之恋的成就源于一个人的退出与成全。

席上温柔的凝视;雨中长时的等待,离开时别扭的赌气,这些细节莫不诠释着对她的爱。

沈剑龙爱杨之华,却和杨之华“志不同无法与谋”,他只想在琴棋书画中安逸度日,平平安安,实实在在,你不能说这样的男人是胸无大志,因为并不所有人都有投身革命的热情。

但杨之华这样有思想的女子注定了不平凡,她不可能呆在小乡村一辈子相夫教子。

所以她一定会离开,而他也一定要放手。

   缘浅情深。

他说:我成全你。

她只是说,我们不白做一场夫妻。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他的放手多少有点离经叛道。

这却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凉薄,而是爱的深沉。

三个人坦诚相对,沈剑龙更是在纸笺上写下“借花献佛”四字给瞿秋白。

这不是戏说的杜撰,而是历史事实。

有《民国日报》上轰动全国的三则公告为证: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沈剑龙杨之华正式脱离夫妻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杨之华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沈剑龙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五、我中有你又是夕阳斜斜地照进陈旧的窗格,他缓缓地牵起她的手,将“秋之白华”镌刻在她的手心,寓意我中有你。

自此,他们就不分彼此。

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离别又在上演。

她说:被批评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还不如是我!

(你知不知道,若你流泪,先湿的总是我的脸;若你悲伤,最苦的总是我的心。

)她说:再见,我们一定能再见的!

(为了我,你要珍重自己。

)他说: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着与你重逢。

(每一次分离,我的心都与你一起)他拥她入怀,他们不知道,却似有预感似地作最后的相拥。

那时他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她细细端详她的眉目。

他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

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

她给他穿上她亲自制的衣,抚着精致的纽扣,仰头看她,就像平时的每个夜晚一样,平常而平凡,却这样深情,这样真切,这样深入骨髓的爱。

   六、此地甚好 瞿秋白穿着短裤长袜,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然后优雅而从容地说:此地甚好!

不像是赴死,倒像是踏青。

他始终听着腰杆,缓缓而坐,在山花中微笑,纷飞的白鸽腾地惊起,他就这样在春光明媚的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了一生流离的爱情。

手里的铜扣在阳光下折射出强烈的光芒,爱意融融,凉风习习……这就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美好的画面,不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结局,讲得却是不特殊的爱情。

那年那月那眼眸,我会记得。

年,是我们所在的那个动荡的时代;月,是平日我们凝望的点点滴滴;眼,是日日相守的默然给予。

那年,我遇见你。

那月,我爱上你。

那眼眸,我中有你。

 2 ) 爱情,革命,国家,我来过

画面唯美,故事动人,超级喜欢!

本是消遣时间无意打开的视频,没想到直击心底,很喜欢那个年代的事和人,平和温润安静却有力量。

秋之白华这样的爱情可遇不可得,桥上告白的片段,情感蓬勃却又克制,美好至极;秋白陪之华回家离婚,秋白的责任与担当,剑龙的成全与理解,这样的爱情被很多人归结为出轨真是可笑至极,现代人用上帝视角看问题真是比比皆是,只感慨现代的圣人真多。

电影的另一部分,瞿秋白和革命先烈们为党和祖国奉献牺牲也令人敬佩,以前看书本这些人都是一个个名字,看完电影才觉得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很多人的心中和生活中走过,革命革命可能先革的就是自己的命,感谢他们!

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口音问题了,一会儿有地方音,一会儿普通话,不过,这些无伤大雅,好的电影会让你忘掉这些的。

 3 ) 一场恬静隽永的爱恋(请忽略剧情感受美)

作为霍导粉丝应有的忠诚,对于影片中的各种细节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只说观影后自身最直观的感受.在《秋之白华》中,霍建起导演一如既往地用情绪与美感推动故事,我更愿意将他的作品看作是诗,虽然从剧情的角度去看足以诟病,因为每次看完之后你没办法说他具体讲了一个多么生动的故事,可每次看完他的影片后,依旧会原谅他的剧情,因为只要开启他的影片,你就会沉浸进去,这是一种审美的享受,画面和氛围感是他毋庸置疑的优势,影片结束后,留给你的不是具体的故事情节,不是多么立体血性的人物形象,而是一种情绪,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就像迷醉中的香烟,不好闻,却总是美得引人沉醉.随意截图几张感受一下

因《那山那人那狗》认识他,因《暖》喜欢他,却因为《大唐玄奘》和之后的一部部作品对他的故事性感到失望,但他影片的韵味与每一帧都无可挑剔的画面质感依旧让我无法将他的名字打上“烂片或者厌恶”导演的名号,抛除一切准则,只是作为一个观众,他的影片能够带来的美的感受,我的由衷的佩服,看完之后是舒服的,隽永的,对于他,或许“虽然无法热衷但永远无法讨厌”应该他的审美给我下的魔咒吧.不过剧情的锅不能一味苛责导演,这部电影的故事十分写意且有些教条,能看出来要将一个禁锢在“英雄”标签里的人物写活,将一对文艺的革命工作者的爱情写得生动又不落俗套确实不容易,但这种故事对于想看故事的观众来说是不够有诚意的,“秋之白华”,让我们看到了由两个刻板人物演绎的一段爱情的象征,而不是两个人的爱情.这之间的区别,或许就是故事被舍弃的原因吧.虽然影片整体记忆点不多,但其中有几段台词还是十分出彩的.例如:天桥(没错,就是依萍跳下去的那个地方)交心戏杨:我有好多话想要对你说.(主动)

瞿:还是不要说.(逃避)

杨:我想离婚.(勇敢地坚持表达)

瞿秋白欲言又止最终沉默,掏出烟.(不接话,依旧逃避)

杨:我离自己的丈夫越来越远,离他越来越近,我不想欺骗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敞开了说,逼迫面对)

瞿: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无奈)

杨:他知道我爱他吗?(换个方式再次逼近)

瞿:知道.(避无可避)

杨:他喜欢我吗?(直击灵魂的叩问,也是杨最想问的)

瞿:他不敢.(依旧无奈,逃避)

两人都不再言语

风吹来,吹皱了一池江水,也吹乱了两人的心.

杨止不住整理自己被吹乱的头发,瞿转身看到了.瞿:乱不一定不好看.(正面面对)

还有“撩妹巨匠”瞿先生贡献的经典台词:“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

还有两人最后一次别离也是永别时的台词,既美又忧伤.

整个影片从后半段就是以临刑前的瞿秋白视角讲述,片中摘录了不少他在狱中写就的《多余的话》中的文字,影片时艺术处理的,可文字是真实的,每次看到瞿秋白真实的文字,就让我忍不住想要去了解这位生存在那个动荡时代带着革命+文艺标签的男人真实的样貌.——即便是在跟这个世界告别,他的眼里依旧是对美的向往.

当他身着之华手制的上衣,吸着烟,如闲庭漫步般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伴随着俄罗斯的歌曲,择一处纯白盛开的靡荼地,只说一句“此地甚好”,便微笑着跟这个世界永别了.

 4 ) 《多余的话》

要不是因为偶然读过《多余的话》,也不会想看这部电影。

因为是瞿秋白老家常州拍的电影,《扬子晚报》上作了长篇的宣传。

据主创讲之所以把这部应时的献礼片拍成个画面唯美情节浪漫的爱情片,是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兴趣,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早期革命者,看完电影去百度一下他的生平事迹,电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我可不能容忍把这个纠结的理想主义文艺青年简化成一个浪漫故事里的甩帅形象。

《多余的话》里写尽多少不甘,用一句歌词总结,就是“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即便被推上的是D的最高层位置,毕竟不是自己当初想走的路。

通篇都是对走歪的路线的怀疑,对自已忙碌半生的工作的价值的怀疑,对自己被耽搁了的文艺青年梦的遗憾。

所以在被批评被整下高位之后,他倒是庆幸有了重拾文艺的机会,没日没夜地看书写字,全不顾烂掉的肺。

偏在这位不高权不重的时候被捕了。

但不管世事如何发展,与当初所想偏离了多少,他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唱着《国际歌》慷慨赴死。

不管信仰的是什么,不管日后证明信仰的是对是错、可不可行,有信仰总好过除了欲望以外只有空空洞洞的一具肉身。

 5 ) 秋之白华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For I am one sensible and unreserved man, And for she is one special and invaluable woman, More for you are one profound and trustworthy man, Here you have my blessing to take her love.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No word is expressive enough to describe my appreciation, Your kindness is giving complete love, For what your heart gives away, shall be treasured in mine.秋白之华,秋之白华Qiu's Hua, Hua's Qiu你中有我,我中有你You live through me and I live through you.

 6 ) 乱,不一定不好看

“乱,不一定不好看”很多人说里面的故事太假,瞿秋白居然会说豆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太假了。

其实是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历史。

历史的本质其实是很个性化的。

建议大家简单读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再做评论。

哪怕只是为了这么一个悲剧性的文人

 7 ) 与真实历史比较(这部电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建党伟业要好)

1、该片以爱情和革命为主题,大胆披露了瞿秋白和杨之华都不是初婚的史实,剧中明确交代了瞿秋白有第一任妻子王剑虹,杨之华有第一任丈夫沈剑龙。

做到了忠于历史。

  2、瞿秋白在长汀就义的场景以唯美手法表达,也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

影片最后瞿秋白在山坡上穿着苏式马裤白衬衣健步如飞,吟唱俄语版的国际歌,四周是大批荷枪实弹的国军,他选择了在花丛中安坐就义,还取下了眼镜,国军军官特意交代:不要打他的脸。

  3、剧中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普通话都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和标准普通话相去甚远,导演似乎在追求历史感。

  4、瞿秋白死后,杨之华多次受到严格甚至残酷的党内审查,剧中没有做任何交代。

  5、该剧的片尾曲是原创的新歌,曲调风格优美感伤,为男女声二重唱,其中男声是窦骁唱的。

 8 ) 中国的豆腐真的很好吃

本来是想来吐槽,这种典型的爱国教育片,为何台词会如此喜感,总是在人刚刚有点儿入戏的时候,就一个犀利无比的台词或场景杀出来,让你瞬间出戏。

比如那位负责看守瞿秋白的国民党军官:“经过这几日的相处,我和你之间已经生出感情……”(各种腐可尽情脑补)在枪决前,那军官又特意跑过来对执行者咬耳朵:“不要打脸……”;比如两男人斗诗时的眉来眼去,再比如秋白同志两次提到的“中国的豆腐真的很好吃”。

为了豆腐,看完电影后专门回来查了下《多余的话》。

恕鄙人孤陋寡闻,之前甚至没听说过这么本书,也从来不知道瞿秋白竟然还是我们江苏老乡。

果然,在这封临刑前的遗书,最最后写着: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就为了这最后一句话,从头到尾读完了《多余的话》。

全篇不长,一万多字读下来,对电影的兴趣已淡,反而是瞿秋白这个历史人物让人更感兴趣起来。

看他的最后独白,起初是惊讶,说震惊也不为过,因为通篇可谓只絮絮叨叨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根本不是干革命的料,上了革命这条*船纯属阴差阳错,赶鸭子上架,稀里糊涂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甚至还成了党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这简直太特么的滑稽了!

我现在终于解脱了,解脱了,解脱了。。。

“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

对于政治,从一九二七年起就逐渐减少兴趣。

到最近一年——在瑞金的一年实在完全没有兴趣了。

工作是‘但求无过’的态度,全国的政治情形实在懒得问。

一方面固然是身体衰弱,精力短少,而表现十二分疲劳的状态;别的方面也是几十年为着‘顾全大局’勉强负担一时的政治翻译、政治工作,而一直拖延下来,实在违反我的兴趣和性情的结果。

这真是十几年的一场误会,一场噩梦。

”“我每每幻想着:我愿意到随便一个小市镇去当一个教员,并不是为着发展什麽教育,只不过求得一口饱饭罢了。

在余的时候,读读自己所爱读的书、文艺、小说、诗词、歌曲之类,这不是很逍遥的吗?

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

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看着他的真诚吐槽,感觉就像是个择业失败的青年,痛定思痛后一种忏悔和反思。

他骨子里本是个文艺青年,是布尔什维克所讨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然而只是因为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翻译苏俄材料的人(他当初学俄文也只是为了糊口),就一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勉强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文中有好多词频频出现,比如“勉强”——正因为勉强,所以也永远做不好,手里做着这个,心里想着那个;再比如“历史的误会”——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

历史的误会。

被硬生生地撵上历史舞台,然后又被历史碾碎,仿佛只是跟他开了一个极夸张的玩笑。

“一出滑稽剧就此闭幕了!

”能由衷发出这般感慨的人,或许36岁早逝对他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讲到自己的优柔寡断、随波逐流,讲到对文艺的怀念而怅然若失,并承认自己就是机会主义者,组织让干嘛就干嘛,工作上但求无过的漠然。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电影电视,根据瞿秋白留下的史料,将其更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个十足的文人,失足的革命者。

又或许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吧,已经被神化了的革命先驱们,岂容得下如此颠覆?

今天开幕式上激情陈词的江苏省宣传部长肯定第一个就不同意。

在《多》中,瞿坦言,他如果做一个戏子可能会更成功,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是在扮演着各种角色,一直是戴着假面的“剧中人”。

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揭穿者是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人也很痛快,尤其是能够自己揭穿自己。

现在他丢掉了最后一层面具,所以能够在枪决前,泰然了望四周山水,驻足说出:“此地甚好。

”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他不愿意本是“叛徒”却冒充烈士而死,所以要把自己的真情说出来。

我想,等到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是否也有这般勇气,对自己又或对旁人,说出一点儿真心话。

***************************ps1:当秋白同志最后就义,短款长袜一身潮人打扮登场时,全场又大笑,包括我。

但刚在网上查证了一下,这大哥最后竟然真的就是这身打扮!!

禁不住感叹,现在的潮流风尚犀利前卫,与当时比起来简直浮云都称不上啊 http://news.163.com/08/0619/11/4EQ23NTV00011KUQ.html ps2:二人表白那段很妙,一定要投稿“最妙表白”大全集啊,存这留档,以备后用: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ps3:我生命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鱼香肉丝真的很好吃

 9 ) 瞿秋白

这么多年,无论是听还是看或是老师讲授一百年前那段动荡革命的历史,关于学生,无外乎是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历史书中匆匆提及的五四运动‘初期北京后转移上海’真的在我这里就仅仅是一句话,大家好像都习惯的忽略了上海,忽略了上大,还有瞿秋白先生。

在这部电影之前,对于瞿秋白先生我真的知之甚少,愧对先生。

先生博学忠义,温文尔雅,谦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国的山河,瘦削的肩膀上盘旋着党和人民的期冀未来。

先生也曾受切肤之痛牢狱之苦,先生也曾遭遇挫折被中央批判,先生也曾在名利场被敌人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用利欲循循善诱之,可先生不屈,文人的节气风骨自在就义时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唱起了代表着自由民主,反抗压迫剥削的xx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借花献佛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知道我爱他吗""知道""他喜欢我吗""他不敢"窦骁演的瞿秋白先生总透着山楂树的老三的味道,董洁演的杨之华是大家闺秀的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戏的情感可以更丰沛一些,就像他们最后一别,瞿秋白先生在窗前含着热泪与赤忱细数着昔日同窗好友如今相继献身革命,经此一别,秋白与之华或许是再难相见,先生越说难舍的心情愈加重些,就像失去了千斤顶的吨重的汽车落地,砰的一声,先生回头看她,镜头也由先生给到了之华,她是如此淡然让人觉得漠不关心,似乎即将离去的是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她只是在奉行公事为他收拾着行装而已。

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瞿秋白先生格外的萧瑟落寞,他是需要一个拥抱依偎的,静默无言,她环着他,可是之华没有,她甚至都没有抬眼看先生一眼,只是淡淡地说着‘我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

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一场戏,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演绎,之华不是先生的知己吗?

为什么这个时刻的之华距离先生如此遥远?

 10 ) 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秋白之华

是在董洁的微博上知道这部电影。

名字就很吸引人,秋之白华,淡淡的哀伤,淡淡的苍凉,远山白雾的感觉。

没想到竟是这么动人心弦而又遗憾的故事。

之前的山楂树,窦骁的老三是我和傻子喵从头叹到尾的唯一部分。

但他和董洁一起演对手戏,还是有点怀疑的。

刚看剧照的时候,感觉的确有些年龄差。

但是下午看电影的时候,真是觉得俩人很搭,可能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能弥补不少,毕竟情绪能被电影引领着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董洁之前有微博说,秋之白华很多地方已经下档了。

匆匆忙忙来豆瓣看影评,才发现比这片子更吸引人的,是瞿秋白其人。

搜索了豆瓣小组和多余的话全文,不禁感叹,这是个怎样的人啊立马各种发各种分享。

几经周折,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片子。

从不觉得有什么人是完美的,看十月围城,最喜欢的一句影评就是:“唯有进步值得信仰。

”信仰的,是进步本身。

生而为人,如何能完全没有局限?

人之美,就在于同自己的局限和本性战斗与妥协。

战斗是激动人心的,而妥协,其实又何尝不动人?

如同命运悲剧的存在。

生活不是史诗,我们也不是奥德修斯。

生于斯,长于斯,悲于斯,乐于斯,你赋予了我一切,我便贡献我的一切。

然而,心,是不总听理智使唤的。

期盼简单纯净的心,疲惫不堪的身体,如何能承担起如斯重负?

物尽所用,人尽所长,才是最好的状态吧。

因为先看了很多资料,所以电影里的各个细节,都变得那么耐人寻味。

此时此刻,我宁愿相信,瞿先生那最后一句“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东西。

”是曾同爱人一起携手在路边坐下,看着爱人脸庞吃着豆腐说过的一句话。

那代表着先生对爱人也是对世界所有的美好最后的眷念。

如此这般,其实已经是在唐突先生的话了。

我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悲观主义者。

然而,我仍愿去相信,相信有些东西,值得我们珍爱、值得我们写在遗书的最后一句。

假如只看电影,是不能明白瞿先生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

然而霍导,已然起了最好的桥梁作用。

毕竟,还没有开放到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在阳光下晒给你看。

有自己的判断,是最好不过了。

然而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我是从不信的,情境不同,心境不同,如何能感同身受?

何况隔了那厚厚的历史尘埃,十分里已不知还有几分真相。

只怕当事人今天看到,也会犯迷糊吧。

如同我们只能通过当年的只言片语、报纸上留下的三条告示,感叹两个男人的大度。

没有告白,但在对方谈离婚时毅然陪同。

也许他的肩膀没那么厚实,却是最让人安定的。

影片的背乐不知是什么,很美很伤。

窦骁念出那一串牺牲名单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不禁想起宋家王朝里那句,爱情就是革命,革命也是爱情。

今天的场并不算小,然而空空落落的只有四个人。

虽只有四个,散场时却都站起来认真的听完片尾曲才走。

这,不就是可以相信的么?

也许很少,却很坚定着自己的判断和相信,并坚持到最后。

《秋之白华》短评

窦骁很面瘫董洁也很面瘫,从头到尾就一个表情,你演毛戏啊。

5分钟前
  • 皮卡丘Casper
  • 较差

贵党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同志,居然被窦骁演坏了。看在董洁的份上,两颗星吧。

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较差

纪念为自己而活的逝去生命

12分钟前
  • 温和蜕变
  • 力荐

平淡无奇

13分钟前
  • 彤彤酱
  • 较差

其实不错啊,不过现在的人要沉下心来看这种题材这种节奏的片不会太多吧……但怎么说呢,也许还是有些单薄吧……

17分钟前
  • 李每
  • 推荐

淡淡的叙事和配乐、南方口音、董洁好看的旗袍、前夫与第二任丈夫对诗然后把妻子托付给出去、离婚结婚结交为朋友的启示。喜欢这类片子,就是看时看完心情小压抑。

21分钟前
  • 春漪
  • 推荐

革命包装下的爱情故事。

25分钟前
  • 喵七七
  • 推荐

失败~没亮点没重点,吐槽点倒不少。演员和剧情都集体面瘫,浪费了好景好框架……

30分钟前
  • 面酱
  • 较差

情节有点紧凑了 不自然 窦骁表现的挺努力

31分钟前
  • 杨曦
  • 还行

窦骁太嫩...董洁太老....

36分钟前
  • efuchan
  • 推荐

1.个人还是很关注78班美术师改导演的霍建起、何群等导演的作品,其作品依然优美,瞿秋白的死处理的尽显浪漫诗意。2.其实瞿犯过左倾错误,貌似片中避而不谈,只讲二人的爱情故事。3.窦骁作为一个08级北电的留学生演技又有了新的展现。4.看到这海报真的还以为这是一部韩国电影 汗

40分钟前
  • 且行且歌
  • 还行

给董洁的~

45分钟前
  • Snow 斯诺
  • 推荐

电影说:共产党是代表被剥削阶级的。挺好挺文艺的一个片名,被一个主旋律的题材彻底破坏了。董洁还是很不错的。

49分钟前
  • 没有你的城市
  • 还行

那句“乱,不一定不好看”,也是说片子吧。画面真的好看,但是叙事乱七八糟,霍导被主旋律强奸,就诞下了这个片子。编剧也比较雷,有几句台词演员不会笑场吗。。。

54分钟前
  • 小叶榄仁
  • 较差

大陆土生的导演多少还是有情怀的

55分钟前
  • Mido
  • 推荐

沈剑龙与瞿秋白,即便称不上君子之交,至少沈圆满了一次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身边都围绕着多数,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少数,少数以少数式必然,少数也在机会里偶然,两种都可贵。或者根本上是一种,因为必然都是偶然的积累,只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不可计算。少数多数是个问题,首先是自己做什么。导演方面,红色但不刻板,言情但不做作。淡淡的讲故事,伟大本来就不需要包装。 故事是,爱情一共有两种,生活在一起的,思想在一起的,瞿秋白杨之华很幸运,后一种垂青了他们。

56分钟前
  • 果果儿
  • 推荐

摄影不错,演的有点温吞水

59分钟前
  • 流非飞
  • 还行

淡 淡 淡

1小时前
  • xinweiaxin
  • 还行

董洁这样的姑娘真是纯得滴水,就是那种最简单的中分短发也被演绎得一低头一笑都是兰花的气息啊。

1小时前
  • ljslajt
  • 还行

主创人员见面会,今天去参加了,上海大学伟长楼。董洁真的很漂亮。

1小时前
  • 第27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