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的巧合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因为一场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
更不幸的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不是夸大其词为了赚眼泪的不能走路而已,而是真正意义的连手指头都不能动的那种高位截瘫。
出院前专业机构给我的伤残鉴定只有十四个字“高位截瘫,一级伤残,完全依赖护理。
”但是这区区十四个字却逼得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还有活着的必要吗?
对于安乐死问题讨论的电影这并不是第一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算是一部经典。
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还很小,还是活蹦乱跳的,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影片里表现出来的痛苦,当然这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
后来在住院的时候又特意找人帮忙找到这部影片重看,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里面的男主角在坚持了26年之后,依然一心赴死。
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来说,要时时刻刻直面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尴尬,有的时候真的会令人窒息。
比起恶性肿瘤被判决死亡的人来说,高位瘫痪的人就是被判无期徒刑的那个。
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男主角在刚刚学会用眨眼睛表达意思时,传递的第一个讯息就是“我想死”。
以瘫痪的人作为主人公的电影并不是第一部,而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与护工的故事。
比如苏菲•玛索出演的《枕边的男人》,再比如说曾一举拿下法国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无法触碰》。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苏,我想说的是就算是真实发生一点都不稀奇。
就像电影里“龙妈”坐在男主角怀里开着电动轮椅在舞会上转圈圈时说的一样,如果不是男主角因为意外坐了轮椅,也不可能会喜欢上村呆吵的女主角,男主角的人生一定会是长腿大胸的配置。
但是坐了轮椅,这一切就发生得自然而然。
写到这突然发现一个不算是巧合的巧合,就是这三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男女都很有社会地位,而且非常有钱,当然如果没钱的话也请不起护工。
《无法触碰》里男主角开的电动轮椅是博动Permobil C350,而这部戏里是博动最新款F5,这两款又恰巧都是霍金的同款或者同系座驾,你没看错,就是那个物理学教授霍金。
Permobil是瑞典电动轮椅的鼻祖,瑞典语字典里面都用“Permobil”来代表电动轮椅的意思,全部高端定制,在中国的基础款配置售价在20W+。
而里面的护工不是落魄的拳击手,就是等待社会救助的小混混,当然这部戏里面是一个农村姑娘。
如果不了解瘫痪这个群体,一定会觉得这种CP配置很诡异,因为无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无法Match的两个人怎么可能真正相爱?!
但是我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瘫痪的人来说,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替他们充当手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是生活亲密度还是心理依赖度,都要远远超过亲戚朋友和夫妻子女。
我在住院康复的两年时间里,听过也见过无数的病人最后和护工在一起,这是真实发生的。
我不确认这个里面是否真正有爱情,但这段关系里面确实有陪伴,也许有的时候陪伴真的比爱情重要?
扯得有点远,我现在来说说安乐死这件事。
像电影里那些主角们的生活状态,瘫痪对于他们来说心理上的落差一定是很大的,但是无论你是谁,什么身份,瘫痪对于任何人的打击都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但是在生活上,可以用钱解决的大多数问题至少可以保证电影主角们生活水准不会下降,比起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来说,他们那么想死看起来有点儿不坚强。
他们为什么想作死?
我同样也见过很多身家几千万上亿的人意外受伤瘫痪,有的人想得开,除了自己动自己一张嘴之外,由7个人伺候着继续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好。
也有的人想不开,天天寻死觅活的。
大家就劝那些想不开的人,觉得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有生活压力,其实是不知道那些想不开的人,他们能花钱买所有的东西,可是就算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健康。
这人如果要是有奋斗目标,无论路多难走努力就好,可是如果一旦觉得自己这个梦想无论多努力却永远都达不到,这就变成了绝望。
我相信每一个瘫痪的人都有过想死的念头,我也有过。
一是因为活着身体太痛苦,二是因为活着没有了希望,本来走得好好的人生路突然塌方了。
当然我想死主要是因为第一点,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八个月,真真儿的是生不如死。
后来出院回家,脑补过很多如何死亡的办法,比如拿被子闷死自己,故意从轮椅上倒下来摔死自己,找一个能够到插座电死自己……可是后来发现双手不能动的我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但更讽刺的是,也许口水一口痰就能呛着自己,也许呼吸不畅就能休克,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小毛病就可以要了小命,那个时候又还挺害怕的。
原来生死根本就不是可以随便轻易谈论的,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得了决定的。
我也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寻死的,大概是我自己知道了该生的时候会生,该死的时候自然会死,无需自己太过操心。
我记得自己还戴着呼吸机的时候,医生说也许我这辈子都得依赖呼吸机生存。
医院里有一个护士姐姐很好心,有一天她值夜班的时候拿过来一本《青年文摘》给我念故事,我知道她是为了鼓励我特意挑了一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个加拿大人叫山姆•苏利文,他也是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扭到了脖子高位瘫痪,后来没有放弃继续读书,最后还竞选当了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市长。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那篇文章鼓励到了我,可是却在6年后的一天,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给我说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了我的故事很受鼓励,突然有一个很奇妙的瞬间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
我很讨厌被别人说成什么励志,因为我只是不甘心随随便便来这世上走一遭。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说的那样:“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至于一个瘫痪的人遇见爱情会不会让他重振旗鼓?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爱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会看起来让瘫痪的人不那么惨,但是请不要用爱情去当然人生的接盘侠,因为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你的爱情。
所以我从一开始受伤非常希望安乐死能合法化,到现在并不太确定是否这样合适。
如果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走了那一步,那么他是否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当然《深海长眠》的剧情更为深入人心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在坚持了那么多年后即使安乐死没有合法化却依然选择去死,这大概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者应该被支持。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
2020/4/23 第三次编辑时间过得太快,再次更新已经从瘫痪七年变成瘫痪十一年。
因为一篇影评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不想让大家过度同情所以基本没有回复。
很多人问我好不好,其实过得还可以,努力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旅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蹭了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的热度发布了第三本书。
这十几年,虽然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是被善待的。
不好意思又贴在这篇影评之下,因为无处可贴,一直佛系所以这篇影评是我最大的流量。
各位多多包涵,但是我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有兴趣可以点开图书页面了解一下《海海人生,终会相逢》。
不好意思骗大家点“想读”,但是你点的话我会很感谢。
《海海人生,终会相逢》,期待和你能以这种方式遇见。
2017/2/21 第二次编辑没有想到一篇随意写的观后感能被这么多人看到,作为我自身而言,我们这个被大众贴上小众标签的群体因为存在而不可见所以显得非常神秘。
事实上,在意外发生之前,我们和你们一样。
因为我不常看留言,刚刚才看到很多人的祝福和问候,也是刚刚才发现有很多人存有疑问。
因为我特别讨厌被别人说身残志坚,也只是单纯的写写文字而已,所以才不会做过多的自我背景介绍,实在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我的笔名。
原谅我不过多地解释。
刚刚发了第二本书《不期而遇,不告而别》,书里讲的是8个比《遇见你之前》更真实的故事。
我的目的并不是让人们在别人的悲伤故事中聊以自慰,而是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温暖和爱。
如果有兴趣,欢迎阅读《不期而遇,不告而别》|笑着给你讲8个让人听后想哭的故事。
如果我的文字能够让你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便是机缘。
To 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To 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仅仅因为这句话找到了这本书来看,又翻到了这个电影并不想把这个当做一个爱情片来看,一个意外瘫痪的高富帅,一个单纯笑起来可爱的小镇的不算少女的姑娘,什么两个人互相拯救了彼此温暖了内心的故事。
真实的生活比电影更戏剧性,也更残酷也许更温暖。
你无法去体会一个热爱运动,热爱生活,前途无限的人忽然失去行动能力,失去未来,失去所有掌控性内心的绝望。
你不是对方所以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那么坚决的只是为了父母活6个月,然后有尊严的平静的去到另外一个世界。
当威尔看到小露受困于家庭的压力放弃自己想去的学校想学的服装设计的时候,是否他想到了受困在轮椅上面的自己?
当小露被威尔影响发现自己原来喜欢带字幕的电影,自己穿红色的裙子很好看,自己除了现有的生活也是有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更愿意把这个看做两个受困于生活和身体压力下的人,互相取暖互相给与对方快乐和勇气的一个陪伴的旅程威尔问小露在下班之后干些什么,小露搜肠刮肚地说:i spend time with my family, i um um go to pub, i watch tv, i watch patrick running, i read a bit, i like clothes...i don't do much, i go to work, i go home, that's it. 威尔说“你的生活比我的还平淡”比一个高位截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看电影,看雨,回忆自己过去的人还要平淡。
可是小露难道不知道吗?
如果小露是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她不会用心的按着自己的风格去进行装扮,可是生活对于小露来说太多的无可奈何。
威尔为什么要答应父母活6个月,不也一样是亲情下的无可奈何吗?
所以你看编剧安排了这样的两个人相遇了,双方互补的特质给了对方生活的新鲜感和希望
但是我爱的是并没有到最后来一个happy ending,什么王子和灰姑娘从此生活到一起了,生活哪有那么简单?
编剧还是让威尔执意安乐死,编剧也安排了虽然小露一开始无法接受还是去陪伴威尔人生的最后一刻。
这才是真实却也绝望的人生,亲情,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于一些人来说自由和尊严,活出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
编剧让小露在电影的最后穿着不在村姑打扮的白衬衫,合体的裙子,威尔送给他的生理礼物在法国的街头咖啡店,买到适合自己的香水,威尔告诉她:
最后,愿你我都能可以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戈特先森(id:mrgoater)我曾说啊,爱情是改变一个人最好的灵药;但是,事实是,只有是那块料的人才能被改变。
比如说这部电影的女主角露露。
先说说剧情: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傻白甜如何搞掂瘫痪高富帅的故事。
事实上,在前期故事也是这么发展的。
长着奇怪眉毛,穿着土气的露露成为了小镇城堡“堡主“儿子威尔的贴身护理,后者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
威尔刚开始对露露的出现非常不屑,直到某一天露露用傻白甜气质治愈了男主的忧郁型中二病。
在看了一部法国同性恋爱情动作戏后,两个人的感情火速升温。
故事的转折在于,露露无意获悉了威尔计划六个月后选择安乐死一事。
她用尽办法:带他去看赌马,听音乐会,参加她的家庭生日聚会……只为了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在一次浪漫的海边旅行时,两个人在狂风暴雨中接吻。
但威尔告诉她,他依然会选择死去。
在可想而知的悲壮气氛后,露露接受了威尔的选择。
——————UNHAPPY END—————————在故事的后半段,我对两个句子印象深刻。
都是威尔说的。
“我只想做一个刚刚和红裙子女孩听完交响乐的男人……几分钟就好。
”在瘫痪前,威尔是个热爱生命,热爱冒险,极具魅力的男人。
他坐在巴黎的巴黎的街头上,法国美女会向他暗投秋波;他喜欢运动和刺激,会滑雪,潜水,录制#野人威尔生日集锦#。
即使是在瘫痪了之后,他依然保持着毒舌/吐槽的幽默感,惹人喜欢。
然而,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
他只是坐在生和死的中间而已。
这时,露露用一种弱者才具有的,不管不顾的气质冲进他的世界,在一片荒芜中种上了向日葵。
但她什么都不懂,需要他带领她体验一切;而他什么都做不到,却在她身上找到了生活延续的可能。
简单说,他需要她需要他。
在露露面前,威尔变回了那个帅气聪明的霸道总裁,或者说,找回了那个鲜活的心灵。
他甚至会像个少年一样吃醋,对露露的男朋友说,“你很幸运,因为你的女朋友很会擦背。
”当两个人衣着帅气的从音乐会回来时,威尔那种懵懂而又浪漫的心悸也回来了。
暧昧过的人都明白,单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与众不同的。
“你大概是我早上醒来的唯一原因。
”说这句话时,两个人在海边旅行。
那时威尔已经决定,用这次的旅行为自己的生命/和露露的未来画上句号。
是夜,两个人在电闪雷鸣的房间里接吻。
第二天夜晚,威尔告诉了露露他的决定。
在关于死亡的句子里,我最喜欢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的描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从一开始,威尔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他是如此热爱生活,以至于爱情也无法改变他此刻的绝望。
而遇到露露是整个死亡计划中的一个意外:她天真无暇,隐藏着同样热爱生活的心。
从两个人的相遇开始,露露就代替威尔,延伸生的那一部分。
直到她彻底成长,蜕变。
露露的姐姐说,在遇到他之前,你一无是处。
没有稳定工作,长相不够漂亮,不会潜水,没有听过音乐会,没有去过巴黎。
这些在遇见威尔之后全部实现了。
她告诉威尔,自己曾考上了时尚专业课程,却因为家里穷而放弃了。
那双小时候喜欢的,非常难看的大黄蜂紧身裤便是露露的梦想寄托。
而这份寄托,也由威尔在她生日那天,从天空拽到了人间。
当她身着这条并不合宜的紧身裤,在巴黎穿着优雅地买一瓶适合她的香水,策划旅行,学习时,她从威尔指引的影子,变成了真实的露露。
你看,在他们相遇之后,威尔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露露找回了自己。
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似乎一切都变了。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场景:威尔带着露露来参加前女友的婚礼。
不顾周围人的目光,露露坐在了威尔的轮椅上,两个人恣意地舞蹈,画面天旋地转。
想到威尔的决定,想到他们的结尾,再回想他们幸福的笑容,在我看过的男女共舞的桥段中,无一可媲美这一幕的温柔动人。
这个灰姑娘没有欺负她的姐姐与后母,虽然生活困难但家庭很融洽,与姐姐也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同时还有一个交往了七年的酷爱跑步的男朋友;这个王子多金帅气,曾经酷爱运动,是天子骄子,但一场车祸让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个瘫痪体弱需要每天面对疾病的折磨的脾气古怪暴躁的人,女朋友还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结婚了.就是这样两个人凑到了一起,克拉克不漂亮还有点傻气但乐观健谈,她成为了威尔的护工,刚开始威尔并不喜欢这个护工,但渐渐地也被她感染,喜欢上这个傻气的护工,在两人的交往中,威尔也鼓励克拉克去更广阔的天地,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克拉克也在渐渐的改变.虽然王子不健全,但似乎一切的进展还是挺乐观的,可偏偏王子选择了不束缚心爱的人,也不要再承受疾病的折磨,他选择了安乐死.让这段故事有了遗憾.最后,王子走了,灰姑娘蜕变了,她走向了新的世界,似乎生活还是值得期待的.挺老套的故事,但看着看着还有点感动,挺奇妙的.
lou的me before you是她姐姐说的“一无是处”,是在小城里养家糊口成全他人的愿望,是没去成曼切斯特大学读时尚而在家里把各种颜色往身上穿。
after will后她看赛马,听音乐会,策划旅行,最后在巴黎穿着优雅买一瓶适合她的香水,准备boldly move on(虽然大黄蜂紧身裤不优雅,但它的出场是爱情加梦想属性的,不是时尚属性)。
will的me before you是他放在电脑桌面的生日影片,在海上打起的浪花多大,坐在轮椅上的他就有多绝望。
车祸前向往多充实的生,车祸后向往死的念头就有多强烈。
生日影片里的东西是will活着的意义,也是轮椅上的他活过的纪念。
after lou后的will仍说出了海边的那番话。
他如此爱以前的生活,爱到爱情来了也拯救不了,爱到求死的念头无人能撼动。
编剧没有安排这场爱情重燃will活下去的希望,而是让他遇到爱情后仍然决意安乐死,很绝望但也真实,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亲情、爱情激发出生的欲望,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把亲情、爱情等看得比活出生命意义本身重要。
will的离开也不是为了拯救lou给她自由让她去live as fully as possible,will拯救的是自己。
他对旧日自己的需要胜过对爱情及其他一切的需要,当旧日不可重现,他什么都不想要。
有一次will问lou在下班之后干些什么,lou搜肠刮肚地说:i spend time with my family, i um um go to pub, i watch tv, i watch patrick running, i read a bit, i like clothes...i don't do much, i go to work, i go home, that's it. 这种生活听起来多么耳熟,以至于听见will说“你的生活比我的还平淡”时,我下意识地揪紧了睡衣的衣角。
最后,愿你我都能以will的意志,live boldly,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本以为是一部地道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电影,看前半部分电影确实给人这样的感觉。
女主成为男主的看护,从一开始的互看不顺眼,到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发觉到对方的可爱之处,言情剧的戏码在这里一一呈现,除了一点,男主是个高位截瘫并且执意安乐死的病人。
而女主的真正任务,就是挽回男主生存下去的意志。
片子到了这里就开始变得凝重,对于观众来说,男主被女主成功挽救,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许是更完美的结局,而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一直认为一定是个happy ending。
可显然不是,说实话,男主执意要离开这一点我一开始真的很难理解,既然在这个世界上有眷恋牵挂的东西,又怎么能忍心离开?
但联想实际来看,当最初火热的激情被消磨,往后的日子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
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甚至没有性功能的男人,又怎么给心爱的人完美的生活,这对女主来说太残酷了,所以因为爱,才会舍得放手,男主经历的痛苦不会比女主少。
或许女主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就是男主最大的希望和慰藉了吧。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Live boldly , Clark.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Just live well. Just live. Love ,Will. 遇见你之前,我不曾活过。
85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爱 Amour (2012) 再次将安乐死的话题带入荧屏讨论:“生之将尽,怎样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你深爱的人正在经历病痛折磨,陪伴真的好过结束吗?
”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深海长眠》中有一句台词:遏制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遏制自由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生命。
电影中雷蒙•桑佩德罗二十六岁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自颈以下全身瘫痪。
1993年,五十岁的雷蒙展开诉讼,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许他由别人协助自杀、实施安乐死。
2014年一部以色列/德国电影《道别派对》获西班牙瓦拉多利德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故事直接发生在养老院,一个老奶奶已处在弥留之际,几个老友悄悄做了一死亡机器——只要老奶奶自己按一个按钮,就可以自尽。
导演的镜头正义而诙谐,用无声荒诞的黑色幽默冲击着道德封锁区。
而me before you再次令我关注安乐死,特别感动Will最终的做法,的确是一个本性天高任鸟飞的人对自己最宽容的解放,这两年开始我也渐渐更能把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付诸行动,勇敢坚定在生活里一点都不俗。
值得一提的还有——导演西娅•夏罗克的舞台剧背景。
Thea Sharrock当年年仅24岁的她便成为了London's Southwark Playhouse的艺术指导,她是英国剧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艺术指导。
作为文艺界的女神,西娅•夏罗克非常高产。
她的作品包括 Cloud Nine、Happy Now? 、卷福参演的After the Dance、莎士比亚的As You Like It等等等等。
和她搭档过的除了卷福,还有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啊戴米恩•路易斯 Damian Lewis啊,随便说一个都是男神女神。
这次西娅•夏罗克终于开始挑战大荧幕了!
喜欢这种把舞台剧的充沛感情带入电影的无限中。
-观影结束再来评价一次,完全失望,没有说服力。
但还是很喜欢这个主题。
有一个镜头还是很美好的,Will和Lou去旅行的时候,Will坐在轮椅上,看到Lou站在海岸线上跳着奇奇怪怪的舞,虽然不好看,但那种放松正是Lou最美的地方。
“如果早知道这么好,我早就来了!
”Come on!YOLO! You only live once!
刚开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还在纳闷,什么时候开始总裁小说和韩剧剧情也这么适用于英美电影了。
灰姑娘误打误撞进入富家公子的生活里——男主遭遇一场车祸,高位截瘫,一蹶不振,傻白甜的女主用自己的活泼可爱,善良率真,渐渐让男主恢复了笑容。
顺着往下想,忧郁王子不再忧郁,变得乐观开朗,此时奇迹出现,身体康复,和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不,这不是童话故事。
整部片子最揪人心的点在于,威尔到底会不会选择去瑞士结束生命。
威尔身边的人,除了老爸是理性地尊重他的意愿(尽管内心也舍不得),他妈妈,露伊莎,还有护工南森,都多多少少劝他继续活下去。
联想起第三季奇葩说里讨论的“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当时也让我思考很多。
可以鼓励可以劝慰,但不要勉强不要说“为了我活下去”这种话。
仅为个人观点。
露伊莎为了阻止他,做了很多努力。
看上去是露伊莎在单方面付出,悉心照料,包容他的坏脾气,费尽心思取悦他,又劝他出去散心,和他去看赛马,陪他去参加他前女友婚礼,请他来家里参加生日party,和他去海边旅游。
可是,仔细想来,威尔也是在默默付出吧,他并不想出去受到特殊待遇,甚至有些事他明明觉得很丢脸,可他想让露伊莎开心,也依然去做了。
毕竟他原本是那么傲慢的一个人。
他真的一点也不自私。
领悟到这一点我才觉得他们的爱情其实是成立的,如果只是陪伴,怜悯,依赖,不足以构成爱情。
好多片段都温情又让人心疼,尤其是最后在海滩的那段,威尔笑着说的那句“你呀”,那个小心翼翼的吻,那段深情的对白,全都是催泪弹。
以威尔这种性格,一定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对方的依靠吧。
曾经的他既是商界精英,又是运动健将,有一大群好友,那时的他给得出多漂亮的爱情。
现在的他连主动给一个吻都做不到。
好几次我都在惋惜,觉得此情此景,万事俱备,只欠壁咚。
他不想把露伊莎绑架在身边,也不想自己的后半辈子受折磨和折磨别人,于是他放弃了爱情和生命。
这部片子,可能也是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一种诠释吧。
有一个瞬间我回看了好几遍(犯花痴)。
威尔状况不好躺在床上,让露伊莎讲点开心的事给他听,露伊莎说起小时候唱歌的趣事,他说没听过那首歌,她害羞地说,你是想让我现在唱给你听吗?
威尔此刻做了一个皱眉、闭眼,然后放松的表情,一副“就是这个意思”“等不及要听”的神态,迷倒我了哈哈哈。
还有她帮他刮完胡子,他冲着她笑的样子,看得我也忍不住笑起来。
真诚善良的女生真的是有魔力。
我看到后面,竟然也觉得她的复古大裙摆波点裙子,半高跟蝴蝶结的花皮鞋,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搭配,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一开始只是觉得她长得美,有点像赫本,到后来,觉得她灵活的眉毛也可爱,各式各样的发型也可爱,抬头纹也可爱,跟餐厅的人争论的样子也可爱,一些无厘头的冷笑话也可爱,还有穿着大红裙子在音乐厅直接趴在威尔脖子上帮他咬掉标签的举动也好可爱——咬完还要补充一句,幸好不是在你裤子上(污!
)。
完了,我喜欢她简直超过了威尔。
很不喜欢露伊莎男友的人物设置。
因为他完完全全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了衬托威尔而存在的一个炮灰角色。
他大男子主义,完全不懂露伊莎想要什么,说带她去挪威度假其实是铁人三项,在女朋友生日party上各种出言不逊,显得很没教养。
他送给路易莎的生日礼物,显然也完全败给了威尔。
威尔送的是一双黄黑条纹的黄蜂裤袜。
当时露伊莎随口一提,说自己最爱小时候的那双黄蜂裤袜,可是长大了再也穿不上,也买不到。
这种小细节都能记住,一个不经意提起的小心愿都能被实现,完全满足少女心啊。
威尔真的是撩妹高手。
片名叫做“遇见你之前”。
也许没有遇见你会更好。
那样的话,选择死亡的威尔不会带着多一份的牵挂和不舍,露伊莎也不必永远怀念一个无法触及的人。
可是。
遇见你之前,我终日待在房间,不能动,不会笑,拒绝任何朋友来访,不知道可以有人把黄蜂裤袜穿得那么好看,忘记了接吻是什么感觉,没想过坐着轮椅的自己也能和女孩在舞池里旋转。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看过有字幕的电影,从没听过古典音乐会,从没为一个人读过康复类书籍,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别人早上醒来的唯一原因,从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去认识这个世界。
遇见你真好啊。
2016年7月12日17:41:00 伦敦
印象最深的是女主打开落地门的那一瞬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但男主完全感觉不到…这个世界,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大自然它本身都已经让他再没有生的欲望了…借用威尔一句话,是啊,虽然你像一束光,但我仍然身处在黑暗里。
喜欢男主的人设,聪明睿智,我不觉得他需要怜悯。
相反,我觉得他做出了对自己最好的选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多数人的自我了结,都是挣扎怯弱而丧失希望的。
男主的选择却给了我一种勇士般壮烈地向自己曾经的辉煌的失落的王国殉葬的无畏感。
死亡于他而言,并非逃避,而是大智者的通透。
这选择本身,便是对他此前完整生命的最大尊重。
男女主之间也并不局限于爱情,男主更救赎了女主,一个能够一针见血指出别人生活症结并进行引导的人,必然能够做出判断,并且也有权利执行他的决定,而这种选择,合乎他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又何来的所谓亵渎生命这一说。
遇见你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姑娘 我在误打误撞之中开始了和你的共同生活 我和你之前的看护们是不是截然不同,个性大大咧咧的我 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伤痛避而不谈 我向来是直面惨淡的 我是不是给威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或许就是我想要的,我想让你在我的陪伴下,重新体味到了快乐的感觉,我想让你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我想你的未来有我!
我爱你遇见你之前我也喜欢过别人 我也曾经开心过 痛苦过 可是那都是遇见你之前 曾经的我家境优渥 热爱自由 喜欢到世界各地冒险然而 一场可怕的车祸粉碎了我的脊椎我的四肢瘫痪这也就意味着 我的漫长的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幸好我遇见了你 你带我走进了一个新世界 让我爱上你并重新想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
遇见你之后的我 庆幸我遇见了你!
因为你 也只有你 让我如此深刻的爱着
对于站在自己的制高点俯瞰别人的不幸,并且施舍同情甚至强加自我意志的做法,完全不同意。不能选择出生已经够惨了,至少能有些许权利选择死亡吧。
超级少女的电影, 非常夸张的意淫啊... 居然好多人看哭了, 包括男的...话说我在去sg之前对世界的想法和女主差不多, 觉得我看过的世界就蛮好的, 并没有真正想过要出国的事情...
醉了
-C-H-E-E-S-Y! 可是还是和全场好多老阿姨掉下了几滴廉价的眼泪。Emilia在非GOT的形态下竟然有一丝丝的可爱(这里指的是傻/丑/土的可爱【),当年挤掉Monica Potter的“气”被消掉了。虽然故事还蛮瞎的,可是看看风景,听听歌和看看Sam Claffin还是蛮好的√
谈了七年的男友不如认识五个月的男主,牛批,和恋恋笔记本那个未婚夫一样真惨,还有女主表情浮夸,特别是笑的时候,丑爆了
不离不弃的陪伴,最后日久生情,很温暖。结局正常中带着缺憾
爱情片认真拍,还是不错的,国产某些俗滥电影该学学了
看似借用病患和护工的爱情来把安乐死话题放置核心,可影片所关注的仅仅是打情骂俏的爱情小品桥段,呈现出全是没头没尾,不痛不痒的三流情感鸡汤。
虽然这个故事本身还是蛮苏的,但女主真的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脚踏两条船的嫌疑,跟大帅逼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又用着大帅逼的钱走向更完美的人生,女主人生赢家啊。
就是普通的爱情电影啊,大概是男主有那么点帅女主是龙妈所以分就高那么一点吧,不然两星差不多了……
钱果然是爱与自由的基本条件啊~这个电影,男主只有一张脸,女主只有两条眉毛,极简主义!
Mark一下,重感冒时在飞机上看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主要是由于感冒),加之波兰航空空调调的极低,邻座的大叔以为我是冻的,一直把自己的毛毯往我手里塞,殊不知不抗冻爱保暖的中国女人早已穿上秋衣秋裤只觉得热。本质是一个养成系故事。又帅又有钱死得早还给留遗产,什么童话故事男主啊!多一星给毅然安乐死的结局,如果你见过我之前的人生,就不会觉得现在也挺好了,当然有钱人高位截瘫,生活便利程度也超越50%的穷人啦(前提是放下所谓的因生活无法自理而重度依赖他人的自尊)。
女主角实在让人恶心,丑还喜欢恶心人。
电影院里老美全都哭成狗……我不懂,我真的不懂。这辈子看过最玛丽苏的片子,一脸冷漠。
龙妈无限美,只是须离别。“I have become a whole new person because of you. ” “ I know. And that’s why I can’t have you tied to me. ” 虽然大部分时间就是一部chick-flick版《触不可及》,但最后不圆满的结局倒深得我心。爱一个人愿意放开手让她无所束缚真的是一种境界。Just Live.
Live boldly,Clark.Push yourself,don't settle.
6.8/10 被此起彼伏的哭聲淹沒の我……往外走的時候發現妹子們的眼睛全是腫的d(`・∀・)b 故事中上;Clarke和Claflin超可愛!Clarke坐在籬笆牆上談論婚姻的那段讓我想起了95 BBC傲慢與偏見裡Ehle飾演的伊麗莎白。真的這兩個人的氣質簡直是Ehle和Firth的翻版。
Live bold. Push yourself. Don’t settle. Just live well. Just Live.受教了。男主的眼神像个漩涡,能把人吸进去,发音和音色也苏到不行。女主的表情有时候夸张到喜感,但这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脸好看,肉肉的身材也超可爱。
男主躲过了摩托车,和白富美大长腿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全片完。
BGM好棒,哪里玛丽苏了?就因为男主有钱人又帅就玛丽苏了?近乎全瘫的人怎么就玛丽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