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粗看很多的穿帮,好在骗骗不贴近生活的老外还成。
浪费了的亮点:真替导演捉急。
为什么不深挖驼子的内心戏?
既然拍人性,为啥不多铺垫驼子内心的转变?
看过塌方矿工死前刻在饭盆上的遗言吗?
驼子这么蹉跎的老男人得攒多大的勇气去自杀。
搞笑片的潜质:米香的前夫就没想过再要个健康的孩子?
米香怎么就上环了?
要是为了皮娃子而节育,干嘛转主意要替驼子生孩子?
驼子在头两次矿难中的表现都很莫名其妙,麻木了吗?
驼子的教育背景很高吗?
怎么可能不问什么是肝癌?
本来很真实的米香在后半段真像80后穿越,突然纯情了。
编剧被韩剧上身了吧?
最后,1990s的人们都在谋生。
追求爱情的,追求得起爱情的是不愁吃喝,没经历过困厄的生活的巨人,如二代们,愤青们。
问问父母当年是怎么看对眼的。
满足温饱的80,90和00才鼓得起腮帮子求减肥,求真爱啊。
《米香》不是《九香》,陶红也不是宋春丽。
米香被无良丈夫抛弃,一个人带着傻儿子远走他乡讨生活。
九香勤劳勇敢,含辛茹苦,一个人把五个子女养育成人。
因为影片开始的刻意误导,因为陶红不愿意让米香过于面目可憎,我对米香的人品定位出现了偏差。
米香是奔着“嫁死”找的王驼子,不是想找一张终身粮票。
米香趁着王驼子上工时翻箱倒柜找钱,也不只是劳动妇女被生活风吹浪大出来的小狡黠。
当米香不堪忍受王驼子折磨的痛楚,深更半夜跑去埋污物要置他与死地时,她的本心暴露无遗。
关于天理和人欲的定论中,就算武大郎再丑一百倍,潘金莲也无权剥夺他的性命,更何况是米香是主动嫁给王驼子的。
我这才看清了米香身上重要的一面:愚昧,歹毒。
王驼子是中国版的“卡西莫多”,他相貌丑陋,愿意为“艾丝美拉达”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他的心眼多但不坏,他的爱卑微但不卑贱。
影片后半段,米香这个决意冷酷到底的女人,被王驼子彻底融化了。
说到底,没有人能抵挡住另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
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在情况不明时就飞蛾扑火般倾其所有。
这个故事模糊了时间概念,隐匿了地理属性,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当代寓言。
中国有光鲜的城市,与先进物质文明同步,中国也有背阴死角,文明进程缓慢。
在城市里,人们为谋求改善的欲望驱使,在背阴处,人们为生存的愿望挣扎着。
米香和芸芸众生一样,清醒而又糊涂的活在世界上。
这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心肠,有的只是在生命绝境中滋生的獠牙和尖角。
尽管开头和结尾都是饱含悲剧色彩,但看完我还是想说这部片子洋溢着浓浓的红色。
这里的红色指的是爱情,生命,付出。
米香为了皮娃子甘愿忍受所有的痛苦,不管是心理的情感的还是肉体的伤痛。
王驼子先是为了接近米香不断对皮娃子好,后为了照顾皮娃子与米想结婚,最终为了米香和皮娃子自掘坟墓给她们娘俩留下继续过日子的钱。
两位主人公都通过自己的付出展现了浓郁的纯朴的小人物形象。
即使有过不健康的想法,也因为不断的改变而显得让人心生怜悯。
从09年开始就关注这部片子,从蒙特利尔电影节上陶虹的惊艳礼服到金马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都给观众留下不错的印象。
劳伦斯许的服装设计更是让这部片子跟以往类似的《盲井》等第六代影片有了一个色彩的飞跃。
米香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她的身上都有红色的成分出现,衣服或者皮筋。
在以黑色为主的煤矿周围她的出现无疑给了这个看似一片死海的地方一个红色的希望。
先是长相英俊的大李,然后是长相丑陋的王驼子,虽然两人都没有最终修成正果,但米香让他们的生活开出了一朵朵小花。
陶虹的表演可圈可点,把一个社会底层的母亲形象或者说命运多舛的妇女形象表现的很到位。
纵观整部影片,米香的命运让人牵肠挂肚的同时,王驼子的命运也会让人在最后的关头肃然起敬。
影片从开始一步步铺垫逼着米香只能选择嫁给王驼子,到后来期待他出事到一次次误以为他出事,最后担心他出事,整体的构架很流畅,情节点的设置也很到位。
但是毫无疑问地它还是跟大部分的第六代电影一样在讲故事的手法以及镜头的甄选上不够熟练,没有给主角多一些的特写。
可以说这是一个以人物为主的影片,环境的交代已经很清楚,为了渲染人物的命运要抛开所有花哨的描写,重点在于人物心理的刻画。
米香在每一次的情节点上的表现构成了整部片子的核心,因为稍有疏忽观众就会对米香的形象产生质疑。
之所以陶虹没能问鼎最佳女主角,真的要导演反思一下了。
因为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参奖,从题材到演员都可谓是万事俱备,可以导演没能在细节处发挥东风的作用。
这是继李玉捧《苹果》里的范冰冰失败后的又一例子!
北京的电影院欺负米香,用大片排挤米香,安排的放映时间差的得不能再差,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根本就看不了。
亲们行动起来,谴责那些臭电影院。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92456.shtml
皮娃子不见了,米香和坨子一直拼命找他的时候,有一个画面,好像是小孩子衣服被撑在竹竿上的感觉,红色的,就那么一闪而过,那是什么情况?
我被那个场景吓得不行啊...
女人结了婚要是不被丈夫待见,那日子真够难过的。
四川姑娘米香就是这样。
老公动不动玩失踪,一连几个月不见人,也不管她和孩子。
而且经常对她家暴伺候。
原因很简单,她生了个傻儿子(脑瘫儿)。
米香在丈夫的恐吓下,不得不在离婚协议上签字。
她本没有错,可还是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了。
都说母以子贵,米香的人生却因为傻儿“皮娃子”的存在备受牵连。
漫漫人生路,她该怎么办呢?
这个故事源于电影《米香》。
由傅爱毛的小说《嫁死》改编而成。
是陶红电影工作室的创业之作,陶红主演并监制。
她还凭此片获得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今天,夫人就给大家说下这部颠覆人性的电影。
一被迫离了婚的米香无处可去。
她望着井口有了轻生的念头。
奈何孩子一个劲地喊妈,她才决定好死不如赖活着。
米香在闺蜜马金花的帮助下,从四川来到河南。
此番远行,她的目标很明确,找个光棍的矿工嫁了,然后等他出事后再去领一笔“巨额”的抚恤金。
这样,她就能实现人生唯一的愿望:给傻儿子攒下一份家业,并为他娶个媳妇。
身为母亲,她有这份私心,我们自然理解。
可是,以“嫁死”(骗婚)的方式来实现,未免太缺德!
米香在矿厂附近的廉价出租房里安顿了下来。
勤快手巧的她,选择做豆花,再挑到矿厂门口去卖。
明面上是摊贩的小本生意,实际上她另有图谋。
米香眼明手快,嘴皮子利索,她的豆花摊子很快就热火起来了。
陶红在片中的扮相和做派,与谢晋导演的《芙蓉镇》里,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很像。
矿工们下工后多会光顾米香的豆花摊。
除了因为价廉物美,好吃可口,还能借此观摩她的姿色。
虽是打工妹,但米香长得好看。
这对成天干着脏活累活的矿工们来说,很重要,看一眼就能让人心里亮堂很多。
人群中属大李高大帅气,深得米香“喜欢”。
两人不知不觉,就开始彼此关切“暧昧”了。
米香发觉自己动了真心,赶紧让金花帮她打听一下大李的底细。
结果,让她很是失望。
大李父母生病,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负担太重,不是个好苗子。
从此,她对大李不再热心。
话说驼背丑陋高龄的王驼子,倒是早就对米香垂涎不已。
因自知相貌奇丑配不上她,便不予表白。
但他对皮娃子很上心,待他如亲儿子,经常逗他玩,还给他买了双新鞋。
某次,傻儿子被别的小孩骗到矿车上玩。
矿上管事的人认为小孩是来偷煤的,非得要米香交了罚款才能领走。
多亏王驼子出面,好言相求给摆平了。
王驼子的一言一行,让她看到了一个男人的诚意和担当。
其实,米香所求,无非是找个知冷知热,真心对她和娃好的人搭伙过日子罢了。
这个丑男人很上道,得知米香的悲惨遭遇后,立马发誓一定要好好待她们娘俩。
米香听了他的话,搬到了王驼子家(窑洞)里住。
这么一来,她也离她那个不可告人的“隐秘”目标更近了一步。
至少不必再起早贪黑,独自辛苦地做豆花了。
二米香以两个人不明不白住在一起别人会说闲话为由,催促结婚。
她还翻箱倒柜地寻找有无存折之类。
而王驼子也知道矿上常来骗婚的女人,提防着她。
两个各怀鬼胎之人,都在暗中试探对方。
有一回,听见矿上出了事,米香赶忙去看。
不想半路遇见了驼子,焦急的她当即松了口气。
对此,驼子有自己的解读。
他觉得她眼里是紧张,说明心里有他,不可能是骗子,所以他要和她结婚。
婚后的米香,被丈夫强烈的欲望搞得很是烦躁。
她不再那么好吃好喝地伺候,可驼子依然生猛如故。
没办法,这两人本就“同床异梦”,各有所图。
米香有些心生悔意,于是跑去哭诉,金花又给她支了招。
按家乡的风俗,女人想要谁倒霉,只需要把她用过的姨妈巾埋在他的地头上,那人就会倒霉。
她半夜跑出去,埋完之后还烧了香,乞求能显灵。
期盼丈夫出事,她就能早日拿到钱。
可是米香心里很不安,颇有些魂不守舍。
果然,没多久矿上又出事了。
她火急火燎地跑去,发现死者之一竟是大李。
整个人懵了,转过身见丈夫正看着他,当即晕倒。
大李的死,她总觉得和她有关。
病床上的她羞愧难安,心里很不是滋味。
住院期间,王驼子悉心照顾,他怕她醒来自己不知道,居然抱着米香的脚丫子睡着了。
可是,他越对她好她就越内疚。
出院后的米香,内心发生极大的改变。
她已经失去了那个曾经动过心的帅小伙,眼前的丈夫虽然人丑,可心地善良厚道,对她和娃是真心好。
米香决定放弃她的邪恶计划,和驼子踏踏实实过日子。
谁料皮娃子在半路等他爸爸,被人故意指错路走丢了。
两口子急切地寻找,米香认为她活该遭到报应,找不到孩子哭成了泪人。
王驼子却始终未放弃,遍寻各处总算找到了。
母子重聚,抱头痛哭。
激动不已且学会感恩的米香暗自打算,她要给丈夫生个一儿半女。
就在此时,王驼子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说,他得的是肝癌。
面对高昂的医药费,绝望的驼子不想花冤枉钱。
他从国营厂辞职了,去了徒弟所在的私人小煤窑。
目的是想乘机死在井下,好给米香和娃留下一笔钱。
洗澡时,徒弟瞅见了他的药瓶,便悄悄告诉了她师父得病的消息。
悲痛欲绝的米香,铁了心要给丈夫治病。
她劝丈夫不要再去矿上工作,她们可以继续支个豆花摊子赚钱。
驼子嘴上答应着,其实他已经有了决定。
这天,他给皮娃子买了玩具,给米香买了衣服,答应她明天是最后一天去矿上。
两人晚上吃了饺子,喝了交杯酒,仿佛命运在暗示什么。
米香等着他的驼子第二天能早点归来,她太想为他生个孩子了。
可是,丈夫再也没有回来。
三结尾,米香痴痴傻傻地在家里包了许多饺子,似乎丈夫还会回来。
在金花的一再规劝下,她才失声痛哭。
但她还是坚决没有去领驼子拿命换来的八万块钱。
她又踏上了新的未来之路。
带着无尽的愧疚和心结,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显然,米香原本模糊甚至扭曲的人性又复苏了。
驼子以他的死亡,点燃了米香的人性之光,让她没有在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
起初,米香千里迢迢从四川到河南,动机很直接,就想骗婚拿钱,为傻儿子攒家业娶媳妇。
所以,当她知道大李不适合做这笔买卖时,立马放弃了。
即便在感情上,她对他动过心思。
婚礼上两人的对视,大李死后她的反应,充分说明了米香的矛盾。
她并非泯灭人性,其心底的善良本色一直在,只是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
特别是当她一次次确认,王驼子的确是真心待她和娃时,米香终于醒悟。
她懂得了什么是爱,她想和这个真爱她的男人好好过日子。
偏偏老天戏弄人,不给她这个机会。
在“嫁死”的过程中,米香的内心随着和两个男人的接触一直在变化。
此中彰显的人性之复杂张力,尤为精彩。
陶红的表演很真实,也特别生活化。
为塑造好角色,她还回到重庆老家体验生活长达三个月之久。
陶红很擅长用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
是她因霍建起导演的《生活秀》大火后,第一部制片处女作。
这部影片在2010年国庆档上映,生不逢时。
面对一众商业片,作为一部聚焦底层女性的文艺片,很不被院线青睐。
极低的排片率,导致影片上映不足1周就匆忙下架,票房不到10万元。
尽管遭到市场冷落,但电影本身很有“嚼头”。
堪称是女版《盲井》。
李杨的《盲井》,是两个男骗子用最残忍的办法拿矿工死者的抚恤金。
而本片中,米香使的是“美人计”,以骗婚的方式挣黑钱。
期间,他们经历了心理和精神的不断洗礼,被对方的善良和爱所救赎。
影片有着极强的人文关怀,透视了人性的多元。
夫人想说的是: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
与其抓破头地走捷径,不如老老实实本分做人。
米香,你是什么时候爱上我的?
米香,今儿你真好看。
米香,你是在担心我吗?
米香,皮娃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米香,我驼子能娶到你做媳妇,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米香,明天吧……米香,明天我死了,还是爱你。
米香,我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米香》仅凭片名,就赢得了青睐。
片头,就是米香喃喃地几句怨言,对着残酷的前夫掉下两滴泪水,带走智弱的儿子独自坚强地离去。
片尾,也是米香歇斯底里地嚎哭,颤抖着满手面粉的双手,喃喃地说不出一个字。
最后一样带着心爱的儿子和那只长大的小绵羊,伤心地离开,而这一次她带走的是驼子满满的爱,却没有带走那一笔驼子用生命换来的钱。
我知道她是爱着的。
女人只要对她好,她就会对你好,对你真心付出。
在折磨和满足中长生的爱情,是不是牢靠,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她最初只是想要一个依靠。
一个依靠,就是一辈子,就是驼子的一生。
在米香和驼子结婚的那一天,她远远看着心爱的男子,那一刻,我看懂了女人这个词汇的深度。
我愿意相信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会幸福,驼子给的幸福。
的确。
她真的拥有了世界上最朴实真挚的感情。
“驼子,谢谢你。
能够嫁给你,全是占了你的福。
”皮娃子喊的爸爸,爸爸……静静地趟在江边,和那只爸爸送给他当作弟弟的小绵羊。
如今也已长大。
这画面安详、平静。
那一刻,所有生活的痛、内心的苦。
都同滔滔江水一起流去了远方。
米香,你是什么时候爱上我的呢?
是我跟你说:我们结婚吧,还是我默默收卧在你的脚旁,还是我蹬着三轮车带着你说要快点回家去的时候呢?
米香,你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我的呢?
我们的爱情,你会记多久呢?
可是我病了,无力医治了。
我想用我全部的生命为你,你要好好活着啊……米香,我走了,离开你那么无奈、那么痛苦、那么不舍。
“娶到你是我驼子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我已满足。
喝了一杯再一杯。
那一晚,爱情成了永远。
祝福故事里的爱情,永垂不朽。
故事里的米香,幸福长寿。
米香,米香,米香……更加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同驼子这一生的爱。
米香是一个四川女人,《米香》讲述的是这个女人的故事。
没有露出人脸的粗鲁责骂声,脑瘫男孩惊慌地跑到家门口,一个女人的眼泪应和着幽长黑暗的小巷从井水中荡漾开去,男孩赶到她身边拉着她的手,摇着脑袋、断断续续地叫着“妈、妈,妈妈”——这便是影片的开头,黑暗的画面也奠定了整部电影压抑、沉重的基调。
米香被第一任丈夫无情抛弃,为了傻儿子皮娃儿将来能安稳幸福地生活,她跟随村里姐妹马金花到了北方一个小煤矿上,只为“嫁死”。
所谓嫁死,就是指女人有意嫁给矿工,等矿工在矿井中遇难后,获得其巨额赔偿金,这种行为在矿工眼里叫“骗婚”。
这些常年在井下少见天日的男人们,偶尔会渴望能与那么个知冷知热的人一起生活,但一想到这类女人中不知藏了多少只涂着嫁给那笔赔偿金的,便在唏嘘的同时对其嗤之以鼻。
米香并不着急袒露这不光彩的想法,新环境中的生活甚至还催生了内心对早已死灰般爱情的想象。
她在矿井边卖豆花的时候遇上了大李,一个高大英俊又喜欢着皮娃儿的年轻人。
后来从金花口中得知他不仅本身家庭条件差,家里人口还特别多、负担重,她便在金花连续几声“要不得”的劝说和几夜的思量中,放弃了。
接下来再见面,便冷酷地挑着担子从他旁边擦身而过。
而最终成为她丈夫的,则是又老又丑又驼背的王驼子,米香在一片心灰意冷中成了新娘。
大李也出现在婚礼上,但只是透过人缝远远地望着她,新婚之夜的米香在对王驼子的百般恶心和对大李的无尽思念中贡献了自己。
至此,米香经历了两次婚姻,却不曾赶上一段爱情。
她是值得同情的,第一次结婚后常遭丈夫打骂,离婚后还带着个傻儿子;她是值得赞叹的,为了能给亲骨肉一份小孩子应得却超越了一个女人自身能力的生活,毅然决定远走他乡;她是无奈的,真正心仪的人在与给儿子美好未来这一构想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她是会被鄙夷的,自私地只为钱去跟一个几乎能当自己爹的男人结合,成为了众多骗婚女人中的一个。
为了能让王驼子早点死,她采用了老家的风俗:在某个清晨,把月经中用过的卫生巾埋在矿山上,听说这样就可以让受诅咒的人得到惩罚。
后来,矿井真的出事了!
病中的她急忙掀开被子直奔矿上,等赶到了才发现,死的竟是大李!
当听到驼子的一声“米香”后,她回过头看了他一眼,顺带着瞟到他手上的两个大柚子,在来不及表现任何情绪的变化之前,一下子无力地瘫倒下来。
这害死人的诅咒夺去了她真正爱着的人,她痛苦地再次来到矿山,试着把那包东西挖出来,虽然成功了,但自己却被矸石砸伤了脚。
在医院期间,王驼子对皮娃儿和她的精心照顾,以及回家后他对皮娃儿的疼爱,都让她从心底渐渐温暖起来。
她决定为这个男人和已然存在的家庭做出改变,甚至还想着为这家再生个孩子,让满心的爱完完全全地转移到丈夫和孩子身上。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王驼子被查出患有肝癌。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徒弟在某次洗澡后发现他所吃的药,才转告了米香。
米香不敢在他面前表露出伤心,只是不断劝说他放弃矿上的工作,一家子就这么开开心心地生活。
王驼子在给米香和皮娃儿买了礼物,并提前过了年后,答应米香最后一次下井把事情做完。
但当他在井下找到易塌方地段后,便奋力地用铁锹铲墙壁,最终把自己活活地埋在了里面。
故事的最后,漫天的爆竹声和唱戏声淹没了她深深的苦痛,米香也最终没有去领那三十万的赔偿金,便带着皮娃儿离开了矿区。
影片的后半段像是有些仓促,导演让高潮一个接一个出现,让人在还未来得及仔细咀嚼心情的时候,故事便就此结束。
无疑,婚后生活是米香对新感情的寻找和自身心境变化的重要阶段,但当她最终决定选择目前这样恬淡的生活时,命运却再次开起了大玩笑。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一生最悲伤的境遇,但我想,当有一天你开始明白爱情并试着要与身边这个人相知相守,但竟不得不面对他荒唐而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的现实,这样一番哀莫大于心死的喟叹却是前人不曾意识到的凄凉。
在整部电影中,米香讲的全是四川话,她是未受教育的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个素面朝天的朴素女人却一次又一次承担了命运的打击,像偶然的,却又像命定的。
这些有时会让我想到《图雅的婚事》里那个彪悍的图雅,试图带着残疾丈夫巴特尔再嫁的蒙古女人。
但后者是秉持了牧民先天的决绝和粗犷,而前者则是在用女人绝望而麻木的神情漠视了命里的种种悲剧,直到有一天像弹簧般被压抑地无法呼吸时,才一下子爆发出肝肠寸断的哭喊。
这样的故事,关乎生活、关乎爱情、关乎命运,在新闻报道中也许只是浅淡的几笔,但在光影流转之间却被描绘地如此细腻感人、令人动容。
米香只是个女人,一个曾在为人妻和为人母的道德围墙内苦苦攀岩的女人;一个在人性的本能需求与现实矛盾中苦苦挣扎的女人;一个将在循环流转的人生之轮划出一个大圆后,开始找寻另一番生活的女人。
这样穷苦的生活诠释了爱情另一种珍贵的方式。
这与金钱,教育,名利无关。
电影直击的是复杂而又纯粹的人性。
整部片子幽蓝压抑的色调和拙乱的背景让人感觉沉重,然而正是置上了这样一个故事,才会惹人深思吧。
1.米香手上戴着戒指,不是穷人就不能戴,但是戴着影响干活。
女同事们配个药都记得把戒指取下来。
豆花女是常常要洗手的,这点常识导演不懂吗?
还有陶红的手怎么那么白?
脸上又那么黑?
因为只洗手不洗脸吗?
2.主角说方言,矿工们都说普通话。
澡堂里那些“提示剧情”的台词假的要死。
3.同居很久了,还真等到领证才行房?
劳动人民还真羞答答?
这是编剧的幻想吧。
4.为钱嫁人没什么丢人的,上床那副大义凛然就有点做作了。
性生活不满意就想谋杀亲夫(不是硬不起来是因为要太多),姐姐你又不是嫁给苗人凤的南兰你是历经苦难的风雨丽人好不好?
5.然后内疚了感动了,就180度大转弯了,连抚恤金都不要了。
6.把《巴黎圣母院》拍成中国矿工家庭肥皂剧,不是不可以,看样子演员也吃了不少苦,可是拜托,生活就要真的生活,不要伪生活,真狗血。
最后说个离题的,我曾经请过一个保姆,家乡在贫困深山,后来修铁路的修到那里,她跟着修铁路的男人,离开了穷山沟,来湖北安家。
她在我家做保姆,男人得了肺癌躺在家。
我说阿姨你回去吧,别让他孤零零的走。
她说,回去有什么用,也只能看着他死。
直到男人走了,她才回去埋了他。
相当讨厌的题材。要不是有个傻儿子博同情,这女人绝对算吃里扒外的贱货。电影后来渐渐对味了,果然男人还是找老实的好。还有,女人的爱是可以感动出来的。
小孩是谁演的???
早前在cctv频道看的,看完比较压抑
看过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真的太多,要有生存的本事,要成为贤惠的妻子,还要能带好孩子,女性就像水,你什么温度她就什么状态,爱和温暖才能成就一个好女人。
看到一小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干活戴个戒指,还梳几个小辫,哪像个劳动人民,说话和做事都有些做作。
拍得不好,明明可以很煽情却不动人,节奏变得古怪,没有让人怀念的细节和镜头。但陶虹真适合这种角色,她眼神有那样的笃定和温良,可惜了。
优雅女人与土蛤蟆的结合来体现底层人的爱情,有够丢人的表演和剧情,还不如一部纪录片来的让人信服,有真记录有表演分段拍才叫好,这样不伦不类的玩意少拍少拍
四川的妹子傷不起
朴实的片子 片尾曲很耐人寻味
陶红的手好粉嫩啊,化妆师你搞什么啊?整体都很刻意。貌似生活,真的生活吗?
命运多舛的女人,刚明白爱情并试着要与身边这个男人相守下去,最终还是不的不面对他荒唐而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
驼子操逼那几幕太生动了。刻在我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小红书解说
整体格局不大 不是只拍中国的贫困丑陋就能赢得国外大奖的 此类题材被反复拍摄 该片也没有突破 女性视角单薄 婚后米香的转变不够有说服力
傻孩子,没感情的丈夫,丢孩子,病老公,最后丈夫大义赴死。这剧情也太俗了。原著好看。
想到一部片子“齐勒维”
陶红在《风云》里塑造的楚楚是自己心中大爱,然到《公主复仇记》时始觉僵硬,在这里已然成为影片的硬伤。卖豆花的场景诗意而抒情,如刘晓庆在《芙蓉镇》里捧出一碗米豆腐。然而这是否符合影片的整体氛围?结局由于要彰显人性的善良,结果抹去了影片原本可以延续的张力和多义性,深以为憾事。
我听那口音听着恶心!!!同是四川人啊!!!
陶虹演的可以哦。。打豆花的样子和校门口打豆花的大婶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