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洋七先生这本小说时印象最深就是那句“在阿嫲家的食物来源是那条小河,每天都有从别处飘来别人不要的坏水果,烂蔬菜”。
有时候家里穷到没饭吃,当作者跟阿嫲说了无数次阿嫲我饿了,阿嫲的答复永远是“你是在做梦,快点睡”。
很无厘头的生活细节却非常励志。
当1957年的火车缓缓驶向佐贺的阿嬷家时,八岁的昭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
铁道像是两条向前伸的无休止的“胳膊”,将昭广从广岛妈妈的怀抱里无情的抢了过来直塞给那个丝毫没有印象的阿嬷。
昭广就这样来到佐贺,却又一次次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可是广岛好远啊,怎么跑也跑不到,怎么跑最后都会被那两条巨大有力的“胳膊”给送回来,真是泄气!
阿嬷真是个奇怪的老太婆:她边走路边拖着吸铁石随时捡废铁,还说呆呆的走路只是浪费;她在家门口的小河上栏上一根竹竿拦下随流而下的树枝、蔬菜,有时甚至是木屐,她说那个是我们家的“超级市场”,还是宅配到家的哦;她还说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她的“胡言乱语”,却在小小的昭广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做人不能小气,但节约是天才!
我忽然想到,那些穿着妈妈年轻时候衣服度过的初中岁月——那时候我记得除了周一以外不用穿校服,于是女孩子们总穿得花花绿绿的。
我也多么渴望如此,从小到大,妈妈给我买的衣服虽然数不胜数,但上了中学了,总得打扮得更加特别些。
于是,在少女的虚荣心的趋势下,我嚷嚷着要再添置些品味独特的衣服,让自己更像个大人该多好。
妈妈并没有急于答应,她只告诉我她年轻时候就是一个时髦的姑娘,衣服多得数不过来,也最齐整,问我要不要穿她的衣裳。
我自然有些迫不及待,能穿上妈妈的衣服,那就有别于身边的这些女孩儿们了!
于是我每天穿着过时的有些不合身的衣裳上学放学,却因为妈妈的巧手加工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漂亮了。
渐渐地,我从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出落成了装满了心事的少女,妈妈的那些衣裳终于露出了破绽。
它们的款式是那么的陈旧,有破的地方即使妈妈用可爱的别针遮住了,也再入不得我眼。
反而偶尔捡几件姐姐淘汰的衣服,却让我能一连穿上好几个星期。
有一天,我为了没衣服穿而发脾气。
商场里好看的衣服那么多,为什么妈妈就不能买一两件给我呢?
我对她的小气显得愤愤不平。
印象中那一天摔了门,印象中那时候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几次告诉我再这样下去,能不能上高中都是个问题,印象中妈妈总是严肃地不可置否,我见了真怕。
她既不为成绩不好而生气,也不为我的情绪而动怒,我简直不知道她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我决定不再和她说话了。
那些日子里,我决定努力的学习,争取早日离开这个冰冷的家,离开“小气”的妈妈。
我已经想好了自己要去北京上大学,想好了毕业以后就要独立,再也不要她一分钱。
我拼命地追赶自己落下的功课,终于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那一天,一件崭新的、像春天刚长出来的青草般鲜嫩的绿色带帽抓绒卫衣放在我面前。
那一天,我高兴得和妈妈“冰释前嫌”,其实只是我自作多情的不理睬她,她从来没觉得我不和她说话了,而是一直以为我学习忙。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时候我家里的变故:爸爸因为得罪了某领导,大半年没有领过工资了、妈妈的厂子面临倒闭的危险,家里其实已经借了很多钱来维持最日常的生机,妈妈紧扣着每一分钱,想早点把借了的钱还上,借着别人的钱她晚上都睡不着觉……那一天,我知道春天一直在我身边。
那颗阿嬷种在昭广心里的种子,在我心里也开了花。
睡前临时看了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却感受到了阿嫲的特别,让我本想着只看一半的电影全部看完了。
剧中德广读《我的妈妈》的时候,“两个妈妈“的爱,真是让人动容万分,连阿嫲都不自觉哭了。
虽然这本书里没有什么宏达的场景,但是生活中平凡人透露出的智慧是无穷的。
其实我们周边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真理,我去按摩或者外出吃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看门大叔聊天,总觉得保不准从他们心中隐藏着什么天大地大的秘密或者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的朴素真理?
生活,就是要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保持尊重的心,同时开动脑筋,即便是没钱,也可以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
一些琐碎:一、外婆每天出门的时候腰间都拖着铁片,家里用竹竿挡着顺流而下的溪水,说是家里的“超级市场”。
PS:佐贺的房子真古朴,要是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这个原址就好了,架在溪水上的连廊把我吸引住了。
二、德广无数次的出现在铁道边,对着长大的自己问:广岛在哪个方向?
也是对自我成长的预示。
三、为了省钱,阿嬷让德广去练跑步的可爱。
四、老师们为了让德广在跑步后吃上好的便当,每个人都装着肚子疼去给他换便当,真是让人笑着笑着出了眼泪。
当然电影也用了很多镜头描写德广家的贫穷,比如专门让德广问外婆:为什么我们家这么穷?
还有很多隐喻的镜头,比如做便当的时候一大盒米饭上只有几片渍物,都是在用对比的镜头描写。
五、德广偷看了妈妈的来信,生气出走,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外婆给捏的饭团,写着”怎么着都要吃饱“,德广大口大口吞咽饭团边流泪的样子,真是又心疼又难过,一瞬间将生活的智慧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尤其是大口吞咽饭团的镜头。
六、德广被老师选为了棒球队队长,阿嘛高兴的从地上腾的站起来找出酒请老师喝,老师吓的落荒而逃真是幽默。
七、卖豆腐的大叔每次都专门卖一块半价“破了的豆腐“给德广。
八、电影的最后结束来德广高中时期最后一场马拉松,这么多年来妈妈多次爽约从来没有来看过德广,最后的比赛时,妈妈终于来了,老师一路骑着单车给德广打气,看到妈妈的时候,德广竟然老师一起哭了,老师大吼”德广!!
你妈妈终于来了,你妈妈来看你比赛了!!
”相比与德广的大哭,我觉得老师的情绪发泄更加让我触动,因为这恰是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老师对德广的关心和照顾。
九、影片最后,德广离开外婆回家生活,最后一幕,外婆在河边大喊:你别走!
不仅意味着挽留孙子的离去,还有就是她生育了这么多的子女,但是都离开了,包括自己的丈夫也在42岁的时候就撒手而去,剩下她自己一个独自生活取暖,养育德广的日子很艰难(因为实在是没钱)但是也很快乐,但是这样的快乐终究又离去了,外婆也老了。
昨天看了佐贺的超级阿嬷这部电影,以此来迎接我加引号的“六一节”。
电影改编自岛田洋七【佐贺的超级阿嬤】畅销小说,阿嬤如是说:再艰苦,也要让老天笑出声音来!
快乐的阿嬤思考总是那么正面,那么激励人心。
故事情节是昭广在离八岁那年,开广岛来到佐贺乡下的阿嬤家,迎接他的,是一间破烂的茅屋,以及曾经带著七个子女熬过艰困岁月的超级阿嬤。
虽然日子穷到不行,但是乐天知命的阿嬤总有神奇而层出不穷的生活绝招,在物质匱乏的岁月里丰富了昭广的心灵,让家里也随时洋溢著笑声与温暖……1,阿嬷边走路边拖着吸铁石随时捡废铁,她说世界上有许多可捡的东西,如果只是呆呆的走路,不是很浪费么。
2,在家门口的小河上拦上一根竹竿拦下随流而下的树枝、蔬菜,拦住上面菜市场流下的东西。
她说这样不仅可以让河川保持干净,我们还有免费的燃料,真是一举两得。
河川是我们的“超级市场”,不但特地地帮我们宅配到家,而且还不用付钱。
唯一的缺点是今天想吃的东西不一定吃得到。
3,添不起别的行头,就让昭广以最简单的跑步作为运动项目。
她说不需要什么道具,跑得地面也不需要花钱,跑步不是最好的么?
4,即使家里贫穷,但仍不能去占别人的便宜。
阿嬤连夜带昭广去还医药费,一定要去还钱。
这一切都是因为阿嬷一直秉持这条人生准则:做人不能小气,不过,节约是天才。
5,推着自行车叫卖豆腐的小贩故意把豆腐弄破,是让其用半价购买;老师们假装肚子不舒服来跟昭广交换便当,为了让其吃得饱。
在一篇描述我的父亲的家庭作文上,昭广只写了几个字:我不知道,而老师给了他鲜红的一百分。
昭广问阿嬷为什么?
阿嬷告诉昭广:真正的体贴要做得让人不觉得难堪。
6,有天母亲的来信让昭广很担心和难过。
阿嬷便说晚上不谈不难过的事情,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昭广:恩,我知道了。
呵呵,积极的情绪马上取胜了。
7,昭广:我们家为什么这么穷啊?
我们要是有钱人就好了阿嬤: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8,昭广在准备期末考试时和阿嬷间有段经典的对话: 昭广昭广:我不会英文。
阿嬷:你就在答卷上写“我是日本人”。
昭广: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阿嬷:你就写“我能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昭广:我也好讨厌历史。
阿嬷:你就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自信乐观的人生最快乐。
哈哈。
佐贺的超级阿嬷,也是你我共同的阿嬷。
外一篇: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有种信仰——自由独立我最值得珍藏的回忆是小学3年级到初中2年级,家里开了个小店为了贴补收入。
家里的重心完全转移到小店上,而我也成为了小小的劳动者。
第一次进货,小学3年时骑着车拿着帐单到批发店进货,呵呵,很是潇洒。
第一次送饭,小店离家有一段距离。
而我的任务是每天傍晚送饭去店里。
第一次当小老板,周末得看店一段时间。
我最烦的就是卖米,因为我不会称米。
很有意思的是开学初,要卖大量的日常用品。
这时我就乔装在门口拍拍桶,摸摸盆,这一招真管用,立马把顾客都吸引过来。
第一次爬墙,开店都会到凌晨一点,除了偶尔住店,大多数时间是要回公司宿舍的,我和老妈走在夜行的路上,每晚都得爬过公司带满玻璃的墙,不过后来就很习惯了。
第一次意外,有天和老妈住在店里,点了蚊香,半夜时被熏醒,发现枕头掉地上了,烧了一半。
起来时老妈一阵阿弥陀佛,我倒是没什么感觉。
一些有些意思的东西:1,我喜欢去叫电话,有个姐姐叫 胡丽晶,我每次都特激动地到楼下大喊狐狸精。
2,夏天苍蝇多,他们会聚集挺在一根线上,这时我就会用一条香烟的薄膜慢慢地从下面套住,一抓把他们全军歼灭。
嘿嘿,还有后续活动,把扎住的膜放进冰箱,一会它们就都不动了,拿出来它们又慢慢苏醒。
有时则把苍蝇电了喂猫吃.3,有时也挺委屈,在公司宿舍呆着只有一个人,什么事都得自己来。
比如第一次肚饿,煮了一大团米粉,加了个鸡蛋进去搅,那个美味,直接倒了,哈哈。
第一次连开关,小时候都是用拉的开关,结果绳子断了,就比较爬上去连好,还真被电得麻麻的,充了几伏的电了。
有时发烧生病了,就会在屋子里跑步,跑到一身汗,回来老妈问你干啥:我说锻炼发烧呢。
开小店时,学习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处于很好的水平。
因为我的生活不单是书本的学习,还有社会的学习。
多年后的今天,那段美妙的回忆仍醉人心弦。
妈妈也挺像佐贺的超级阿嬤,小时候怕黑,她就鼓励我,越是害怕的地方,越要去看清楚。
家里条件经济不好,但她能做出美味菜肴,天天吃地瓜叶,那地瓜杆和叶,味道真是好极了。
夏天没有冰箱,就把菜装进篮子,倒掉在水井中保存,水井冬暖夏凉嘛。
吃不完的饭也不浪费,在我家和另一家间做个绳索套,把剩菜饭通过滑轮吊过去。
哈哈。
这样的好时光,就是我童年最美的回忆。
就像是对着自己碎碎念叨着的,感动的滋味倔强从内心发芽,开花........................
刚看完《佐贺的超级阿嬷》,外面簌簌地下了一场大雨。
一部简单而温暖,让人眼眶湿润又笑出声来的电影。
今天清明节,自然也想起了我阿嬷。
印象深刻的是阿嬷坐在小木凳上,用棉花搓着制作蜡烛用的小竹竿的身影。
那是阿嬷闲时打发时间,顺便挣点钱的活儿。
少年的时候,偶尔也会帮忙。
阿嬷挺威严,但并不令人生畏。
虽然也没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来证明阿嬷多么地疼我,但我明白,阿嬷是疼过我的,而且不必去衡量。
阿嬷在屋后开了一片田,种韭菜、番薯、芋头什么的,阿嬷还在旁边搭了个鸡窝,养了一群鸡。
当蔬菜丰收或者鸡长大之后,阿嬷就在赶集的日子拿去市场上卖。
记得好像帮阿嬷拉过装满喂猪的菜到市场卖过。
当然,也吃过阿嬷亲手种过的菜。
还有和阿嬷穿过绿油油的田野,去小溪耙蚌的夏天......这些是多么久远的事了......记忆弥足珍贵。
阿嬷去世的那个暑假,正好我高中毕业。
先前回家去探望躺在病榻上的阿嬷,那腐朽的气息弥漫在略微阴暗的房间里,听着有些不省人事的阿嬷痛苦的呻吟,内心的酸楚便盈溢开来。
参加阿嬷葬礼的那天,出殡的时候跪在地上,想着阿嬷的种种,抽泣不已。
后来我跟着来到阿嬷下葬的那个山头,那有很多飞舞的黑色蝴蝶和苍翠的树木。
那是片美丽宁静的山林,我想阿嬷葬在那个地方,也能安息了吧。
阿嬷没有像佐贺的阿嬷一样会讲一些人生的哲理,我也没有像佐贺一样和阿嬷有过相依为命的日子。
但阿嬷一样的俭朴、勤劳,一样疼爱她的孙子。
阿嬷,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
家境贫穷与否,学识阅历高低,这些东西压根没有什么可比较的意义,更不应该成为你自卑或者自信的标准,贫穷从来不是可耻的事情,物质优渥知识丰富也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情,追求物质和汲取知识都是在完善自我,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而不是去攀比什么,我们鼓励乐观,相信自信的力量,是因为自信开朗让我们更容易过得幸福感,仅此而已。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换句话说,影响我们的不是贫穷和苦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待贫穷的态度,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如何走完人生,我们无法选择避开苦难,但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面对苦难,当我们拾起自信与乐观,还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出改变,乐观和努力应该是紧密相连的两件事,把这两件事结合,既能着色现在也能灌溉未来。
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人也应该乐观开朗,反正人生的尽头不早也不晚。
世界上既然有富人,就当然有穷人,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如果你是一个富人,自然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哪怕因为自己财富太多而产生焦虑,那样也没问题,你可以给自己请最好的心理医生,只要付钱,这也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幸福感,还可以多参加慈善活动,让别人的感激满足自己的空虚;如果有了疾病,还可以花钱用那些刚刚通过穷人做的成功的临床观察的价格不菲的新药;如果没有爱情,起码会有人宁愿假装爱你。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很现实的就是,如果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不能请心理医生为你治疗,只能靠着谁也不能证明究竟是否有副作用的制剂来抑制自己的精神问题,同样的,如果你没有别的,你还是什么都没有。
你能做的,只是能用自己的感激来满足富人的空虚,或许那样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虽则事实不全是这样,但是总归富人还是要好过穷人,不管在什么方面。
哪怕辛勤付出劳动的是自己,得到社会名誉的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
我不是仇富,我只是陈述。
昭广很幸运的是有一个很会调节心态的阿嬷。
在家境如此贫寒的情况下,还是乐天的抚养昭广健康的成长。
昭广很幸运的在一个很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他们没有用" 金钱"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昭广。
他们始终将昭广作为一个"人"来判断其价值,他们坦然的接受昭广家很穷,没有钱作好的便当,功课不好,但是体育非常优秀。
老师没有因为昭广的家境,而歧视他,反而更加的爱护他,甚至一起和他飙泪;同学还是为他出色的体育感到高兴,而没有因为学习的落后而歧视;卖豆腐的老爷爷还是体谅的卖给他一块原来完整的豆腐。
如果换另一个社会,恐怕老师根本不会打理这种用不上的学生;学生也会听从家长的指点疏远这种同学;做生意的甚至会以次充好。
我说的不是我生活的环境,但是后一种事实却是可以深刻体会到的。
如何面对贫穷,恐怕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周围的人都是一种将金钱作为唯一标准的人,阿嬷做的如何出色也是没有用的,甚至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因为那种世界没有她的生存空间。
与其沉醉于如何调整心态面对贫穷,不如观察这个世界是怎么评价贫穷的。
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宽容的对待贫穷的人。
那还是趁早重新开始洗牌吧。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162.entry这个评论是非常早之前写的了,甚至那个时候微软的spaces还在。
但是不知道为何,豆瓣将其改在另外一部影片下面,手动改正回来。
#写作打卡05# #影评03#金句:1.节约是天才,但是,做人不能小气2.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3.晚上不要想难过的事情。
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4.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5.别抱怨“冷啊”、“热啊”的!
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
01.要学会去观察生活中体贴 这部电影讲是昭广小时候被妈妈送去佐贺阿嬷家生活上学。
看的过程总是忍不住想哭,想起来自己阿嬷,我也是阿嬷一手带大。
很喜欢听阿嬷的话,她们都是有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节约,积累物品 ,不给他人添麻烦……。
我到现在出来工作一直也是节约做到极致。
阿嬷总是可以积累好多物品出来 心态也是超级乐观,这就是为什么可以长寿。
阿嬷说:“平常省吃俭用 到关键时刻就要买最”。
“那是真正的体贴,让人觉察不到的体贴。
”阿嬷的话让昭广一瞬间好像明白了:那些总是采购过剩的邻居们,总是有破豆腐出售的爷爷。
在运动会上,老师假装肚子痛,把最美味的便当让给自己。
然而,吃过了菜叶子的阿嬷并不会去特意致谢,她只是在打扫卫生时,顺便把邻居家的门前也一并清扫干净,也不会欠别人人情。
佐贺阿嬷说:“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真正的关切。
”生活中 ,我们常常做一些让别人难堪的事还不自知。
02.不要拿自己短处去和别人长处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贫瘠”的部分是永远得不到快乐的。
影中有好多细节让我感动不已,学习好多教育方法。
昭广是体育比较强处,对于文化课很差。
小时候功课却很差,最怕考试,有一天,他向外婆哭诉:“阿嬷,我英语都不会。
”“那,你就在答题纸上写‘我是日本人’。
”“对啊,在日本不懂英语也不会特别麻烦。
”“是啊,是啊。
”“可是,我也不太会写汉字呢。
”“那你就写‘我可以靠着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哦?
是有人只认得平假名。
”“是啊,是啊。
”“我也讨厌历史......”“历史也不会?
那就在纸上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阿嬷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有人用头脑,也有人用劳力,社会就是靠总和力才成为社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自己“贫瘠”的部分,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
03 只要心态好 什么事都不算事很喜欢电影中说一句话:晚上不要想难过的事情。
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真的是这样,在生活难免会遇见不如意的事,总是大晚上想这些事,搞得心情很不好,还以为是天大事。
那还不如好好的睡一觉 醒来都不是事。
《佐贺的超级阿嬷》里面阿嬷心态超级豁达,治愈我所有不快乐 焦虑 ,不管有没有钱都是活一天,为什么不快乐活一天呢?
影中有阿嬷般长者的智慧,又有昭广孩童的懵懂天真,值得好好品鉴一番。
会让处在琐碎生活中的成年人不自觉的笑对人生,同时也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这样一种潜在的认知——生活即使再艰难,也没有活不下去的地步。
谢谢阿嬷 让我在突如其来疫情看到希望,勇敢乐观坚强生活下去,待疫情消失的那一天。
可能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拒绝阴暗,暴力的电影,一直寻求生活中淡淡的相互照顾与温情。
“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消沉的,一种开朗的,我们可以做开朗的穷人。
要珍惜做穷人的日子哦,长大赚钱成为富人后,就要忙碌辛苦啦”今晚不要再谈悲伤的事情,等到天明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悲伤了。
有没有破了角的豆腐?
人不可以小气,但节约是一种天才。
阿嬷的生活过得又细又长啊,在知道昭广成为棒球队长后,兴奋得一定要买一双最贵的钉鞋,本来2000日圆却非要付10000日圆,当时真是为她心疼啊。
但,阿嬷也是太高兴了吧阿嬷节约成癖,但有自己的原则,就是,不接受别人的援助。
昭广长大后懂事,去刷瓶子做工得来的钱,给阿嬷买了一副新的眼镜——当时我又心疼了,那10000日圆。
昭广说:这眼镜,是阿公给你的,作为多年来你独自努力的奖励。
看着好温馨啊,可以想见一个婆婆独自养大7个孩子,并看着孩子一个个离家工作成家生子,只有她仍留在这栋老房子里,磨练着自己节约的天才。
昭广最后走了,阿嬷哭着喊:不要走,不要走。
也可能,之前7个孩子这样离家,也是这样喊着,不要走的吧。
孩子们都走了,想着,也是极少回家看阿嬷的。
但,婆婆肯定,把悲伤的事,留在晚上,仍是独自努力得生活。
活着。
看着这些温情的电影,总想家,想妈妈奶奶。
想给妈妈按按脖子,给奶奶洗洗脚。
想看原书。
昭广:“奶奶,为什么我们要那么穷啊?
”奶奶:“我们世世代代都很穷的。
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悲观的穷人,一种是乐观的穷人,而我们是乐观的穷人。
等你以后有钱了会很忙的,要想着穿什么衣服,出门不能蓬头垢面,还不能摔跤。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一个日本喜剧演员的自传,后来被众筹拍摄成为电影。
讲述的是二战后一个来自广岛的八岁小孩被送到佐贺外婆家成长到15岁的故事。
外婆是个充满生活智慧的倔强又乐观,独自抚养了七个小孩,孩子们长大后后又独自生活,直到昭广来到她的那边。
她不会因为辛苦而落泪,却因为孙子的作文“外婆是我的第二个妈妈”而感动哭泣。
她从不安慰昭广,总是转移话题并告诉他“晚上不要讲痛苦的事情,到了白天一切会好起来了”。
我想起,当年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就是这样走过了那些艰苦的时光。
那些捡铁皮、废物的平凡小事,换成生于安乐的我们如何能坚持下来?
也许这就叫逆境中生存。
致敬那些为活着而奋斗,而爱而牺牲的精神。
佐贺的阿嬷像我外婆~
和书有出入,信的内容作修改我觉得教科书化了,反而很做作。电影并不流畅,倒像是把书中一个个章节拼凑而成。流泪是肯定的,徳永的单纯与忍耐很让人感动;阿嬷的形象似乎并不深刻。果然书和电影是两码事,书绝对更能让读者创造心中完美的形象。
这里面的人和事让我仿佛在看天堂宣传片 好人太多 暖心的事太多 以至于怀疑它的真实性 男孩在学校遭遇的一切 在国内教育中几乎都是相反的 嘲笑无处不在 老师带头嫌弃贫穷 作业写不出来能骂到你产生阴影 贫穷会让人易怒 电影里却不是 真的好奇真实性
世界上没有要丢掉的,只有要捡来的东西。
是一部可以给任何国别孩子看的温馨小品。拜晓玲所赐,看之前就对情节大概有个了解了,最后阿嬷叫着你别走的时候,还是被感动到。孩子们就单纯得多,看得津津有味。这么好心的施与恩泽不算,还做得自然,让接受者一心坦然。现实中有没有那么好的人啊。
还是原著好点
還行啦...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电影没书好看呢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么主旋律这么世界美好的片真不适合阴暗的俺
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是啊 所以为什么我有眼睛,但偶尔瞎了眼。真子承祖业成为体贴的脑残,也要保持狼的精神。
作!
电影里的阿嬷跟原著里比较,还是太城市气了一点。戾气太重的时候,看看这个温柔善良的人间。
结局那首歌,让人难过。
我觉得很感人
“要做得让人不会觉得难堪,那才是真正的体贴”,这样的姥姥,到现在都能教一票儿人做人。姥姥、妈妈、大姨、老师们、同学们,都可爱的要死。只可惜,现在和小时候的对话感没出来。因为没看过书,所以觉得很多太铺直叙,只在面儿上,没深入下去
学会面对贫穷是一门痛苦的必修课 阿嬷也许没上过很多学却能答好任何的考卷
这种温情的电影拍得很好 细腻舒服 不矫情
書和電影都很感人,笑中帶淚,當時表姐借書給我們看,後來電影上映後媽媽帶我和妹妹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