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6:全面瓦解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碟中谍6,职业特工队:叛逆之谜(港),不可能的任务:全面瓦解(台),Mission: Impossible 6,MI6

主演:汤姆·克鲁斯,亨利·卡维尔,文·瑞姆斯,西蒙·佩吉,丽贝卡·弗格森,西恩·哈里斯,安吉拉·贝塞特,凡妮莎·柯比,米歇尔·莫纳汉,韦斯·本特利,费雷德里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法国,挪威,英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8

《碟中谍6:全面瓦解》剧照

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2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3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4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5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6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3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4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5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6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7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8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19碟中谍6:全面瓦解 剧照 NO.20

《碟中谍6:全面瓦解》剧情介绍

碟中谍6:全面瓦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饰)和队友们接到了追回三个大杀伤性核武器的任务。眼见任务马上就能完成,但为了挽救其中一位队友卢瑟(文·瑞姆斯饰)的生命,三个核武器被人趁机带走。中情局负责人斯隆女士(安吉拉·贝塞特饰)调来她手下的得意猛将沃克(亨利·卡维尔饰),让他盯着伊森·亨特完成追回核武器的任务。期间,女特工伊尔莎(丽贝卡·弗格森饰)突然出现,伊森·亨特发现,他要面对的并不只是恐怖分子,还有潜藏在政府部门的内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幸福里九号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一季载得有情人比佛利拜金狗2暗潮春日郊遊白狮丑小鸭历险记通灵王不过是分手第二季尚道,上学去鉴罪女法医之魇始双面甜心婚礼兄弟龙门驿站之嚎月亲爱的格洛莉亚终点之城海绵宝宝历险记美式晚宴回到原点命运改变者大师法拉兹家族小皮匠登基你想沦陷于我继母的拖油瓶是我的前女友菜鸟老警第三季万圣节前夜2明艳动人的她萌鸡小队:萌闯新世界

《碟中谍6:全面瓦解》长篇影评

 1 ) 《碟中谍6:全面瓦解》,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宝马M5 系列的两种车型;有腹肌的西蒙......)

阿汤哥!!!!!

你知道阿汤哥的骨折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高跳低开”是什么样危险行动吗?

你知道丽贝卡在拍戏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吗?

西蒙·佩吉也有八块腹肌了?

这次片中的宝马轿车,知道是什么型号的吗?

片中,直升飞机的追逐足够刺激,知道它的型号吗?

......一些数字这部电影的拍摄场景达3000个,出动了13架直升机,有6个人在本片制作期间怀孕,包括了5次电影中断,4周的航空摄影,在3个大洲拍摄,跨越了2个冬天,还有1次脚踝骨折。

(2018.9.21修改)此词条在豆友的提醒下修改,解释一下6个人怀孕的事情。

这是导演克里斯托弗在接受记者迪尔克采访的时候说的,后来迪尔克也对这个事情也调侃了一下。

迪尔克写得采访文章:原文网址

原文“导演克里斯托弗也提到了在电影制作期间有六个人怀上了孩子。

至少,我希望这些都只是发生在电影制作期间,而不是发生在片场,哈哈。

”刺激行动在整个《碟中谍》系列中,阿汤哥因为他高难度的特技表演而极其的知名,在这部《碟中谍6》中,他又把自己的特技表演增加了难度和惊险度,在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表演场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阿汤哥是尽量少使用绿屏和雇佣特技替身演员的):1. 高跳低开伞降。

这是一种特别危险的高空军事跳伞行动。

跳伞人员需要携带装备从4600米到11000米的高空空域跳出机舱,再下降到接近目标区域一定高度后才打开降落伞。

还有一种比较刺激危险的跳伞行动叫“高跳高开”。

本片剧照2. 一场发生在巴黎的,无头盔的摩托车的追逐戏,其中包括:阿汤哥骑着摩托车帅气地围绕着法国凯旋门逆行!

阿汤哥在巴黎飙车3. 一场激烈的伦敦屋顶追逐戏。

这场戏拍摄于2017年8月份,在这场戏中,阿汤哥从一栋建筑物跳到另一栋建筑物的时候,由于动作的失误造成了脚踝的骨折。

心疼!!!!

(本片剧照)阿汤哥在脚踝骨折之后,电影拍摄因此暂停了4个月,在返回片场的时候,他的踝骨依然没有完全愈合,阿汤哥自己说的,他每天都会进行康复训练,时间是8到10个小时。

4. 一场直升飞机追逐戏。

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阿汤哥需要自己驾驶直升机。

本片剧照,阿汤哥在前一架飞机里面注:因为阿汤哥在伦敦屋顶追逐戏中脚踝骨折,所以拍摄不得不暂停了4个月,但是预定的上映日期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阿汤哥为了能够在电影中演好“高跳低开”,他整整接受了一年的训练。

我想给阿汤哥10000000个赞,敬佩。

西蒙·佩吉

西蒙·佩吉西蒙·佩吉为了本片的动作戏,在健身房里卖力地训练,竟然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超好身材,要知道这是他在过去25年中,第一次练出了八块腹肌。

西蒙佩吉并不是一名动作影星,身材也不是很出众,在片场的时候,阿汤哥和亨利•卡维尔(这两位经常在电影中“炫腹”)也对西蒙的好身材开起了玩笑。

他们给西蒙佩吉娶了一个绰号:八块腹肌佩吉。

阿汤哥说:“其实我叫他6块腹肌佩吉。

他的八块腹肌确实快成形了,他几乎就是有八块腹肌了。

”佩吉对他们两回复道:“说实话,这是六块腹肌,不能叫做八块腹肌。

让我回忆一下哈,在有天早上,我的腹部突然就出现了6块腹肌,要知道,自从我23岁开始,我就没有六块腹肌了,所以这是过去25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六块腹肌。

我知道要拍好电影,必须要有个好身材,所以我努力地去训练来实现我的目标。

如果需要去展示我的好身材的话,那我是相当乐意的。

还有我老婆可是相当喜欢我的腹肌的。

亨利•卡维尔宝马 M 5阿汤哥在戏中开的两部轿车都属于宝马M5 系列轿车。

片中第一辆宝马是在2017年年中被用于拍摄的,而这辆宝马车型是宝马 M5 F90,是在 2017年8月21号科隆游戏展上于游戏《极品飞车:复仇演示》上公布亮相。

拍戏时使用的是宝马(F90)的试验车型。

第二款车,时出现于电影的巴黎追逐戏中,此款车是来属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的vintage(复古车) E28车型。

大家来看看这两款车吧:

宝马F90

宝马vintage E28

宝马vintage E28车型这部分词条在多位豆友assit下修改了:BMW F 90 的性能一窥:宝马 F90 从 0 km/h 到100 km/h 只需要3.4秒,从0 km/h 加速到200 km/h 只需11.1秒。

此款车的最高速度限制在249 km/h ,如果去掉限制,在竞技配件M Driver‘s package的辅助下,最高能加速到306 km/h,特此说明一下此种配件只在部分国家有售,当然德国肯定是有售的。

本片的宝马摩托车本片的宝马摩托车是 BMW R nineT 此词条在豆友提醒下修改,电影中的并不是 R nine T pure, 而是 BMW R nine T Scrambler看看阿汤哥骑的这款车:

R nineT Scrambler杰瑞米·雷纳杰瑞米·雷纳不得不退出本片的拍摄,因为他参与了定于2019年的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中拍摄。

《碟中谍5》剧照H125片中,阿汤哥驾驶的那架直升飞机是一架H125,由总部在法国图卢兹市的空中巴士(Airbus)公司生产。

H125直升飞机丽贝卡·弗格森在电影拍摄时,丽贝卡·弗格森就已经怀孕了。

到拍摄完成时,她已经怀了7个月了。

丽贝卡·弗格森其他信息所罗门·莱恩是第一个在两部《碟中谍》系列电影中都有出镜的反派。

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上映之前,《碟中谍6》的制作计划就已经获得通过了。

本部电影长达2小时27分钟,这是迄今为止,《碟中谍》电影中最长的一部。

克里斯托弗·麦克奎里是第一个执导了超过一部《碟中谍》电影的导演。

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克奎里阿汤哥和文·雷姆斯是仅有的两个在6部《碟中谍》都有出演的演员。

西蒙佩格是自从《碟中谍3》(2006)以来,就一直在此系列中出演。

文·雷姆斯亨利·卡维尔太壮了!

亚历克·鲍德温在本片饰演艾伦。

亚力克觉得与亨利·卡维尔合拍打戏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亚力克说: “在这部电影里,(因为剧情需要)我必须和亨利·卡维尔大打一架。

恩,哈哈,大家都知道,他是超人的扮演者。

实际上,亨利真的是个超人,因为他的身体就像是大理石构成的一样。

当我和他拍打戏的时候,我开始的时候会和他用拳头打,接着我会和他近身扭打起来,我需要不停的推拉使他移动,但是我发现,要移动他太难了!

而且他的肩膀太宽大了,肩膀宽大到每次摄影师要给我特写的时候,我都会问亨利:‘你能不能把腰弯一点,因为你的肩膀挡到了拍我的镜头了。

’他真的太壮了!

但是跟亨利一起拍电影真的很有趣!

亚历克·鲍德温(本片剧照)对,有豆友提醒这位亚历克·鲍德温的侄女正是 :海莉·鲍德温 ,海莉也就是贾斯汀比伯的老婆。

说道这里肯定得顺便上张图啊!

JB和HB2018.9.3晚更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也发在了公众号了:Aloneye2018.7.31更于2018.8.20最近的更新: 盖里奇导演的迪士尼奇幻电影《阿拉丁》,幕后全面解析

盖里奇新片《阿拉丁》海报中的美女是饰演茉莉公主的娜奥米·斯考特扎克·埃夫隆、莉莉·柯林斯新片《极端邪恶》,你不知道的事(扎克·埃夫隆饰演变态连环杀手)

时隔54年!

玛丽仙女回来了哦!!!

艾米丽·布朗特的新片《欢乐满人间2》,那些你绝对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玛丽仙女艾米丽Lady Gaga, 布莱德利库伯新片《一个明星的诞生》,你不知道的事信息翻译整理于以下网站:https://www.imdb.com/title/tt4912910/trivia?ref_=tt_trv_trv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entertainment/hollywood/mission-impossible-6-tom-cruise-reveals-his-ankle-is-still-broken-5041330/https://www.imdb.com/news/ni62145874/?ref_=nws_nwr_lihttp://www.dnaindia.com/entertainment/report-tom-cruise-breaks-ankle-after-mission-impossible-2530620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gh-altitude_military_parachutinghttps://www.airbus.com/helicopters/civil-helicopters/light-single/h125.html

 2 ) 一个都不放弃

其实他也不是完美男神,让人完全忽略到他的身高。

在这个50+的年龄,他的身手依旧那么不凡,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的痕迹。

当然,实际上对于伊森而言,除了他出众的谋略和身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搭档的兄弟情。

一直以来,兄弟也是他放不下的牵挂,所以这一集里在任务和兄弟之间,他必然会选择兄弟,心中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尊重重视的人,才能真正承担起拯救世界的责任,伊森的人性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3 ) 不只是老汤搏命演出,出色的视听语言也是成功的关键

在观影之前,对本片没抱什么期望。

如果知道这么有趣的话,当时真应该在公映前去参加一下业内场,好有时间做个深度评析。

《碟中谍》系列是后冷战时代的产物,虽然他的电视剧原作处于60-70年代,但是首部电影版已是1996年的作品。

这个系列最初的意识形态介于007和《谍影重重》之间,不是完全的国内政治阴谋,也没有彻底剥离冷战思维。

实际上,直到今天,当许多人认为他已经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政治惊悚”谍战片转型成了动作谍战片,其核心议题也并未改变(也许第二部是个例外)。

作为美国电影,它包含着某种“帝国主义正义”的成分,同时也有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的命题。

但是,无论政府对待伊森·亨特的态度如何,这位英雄特工永远忠心耿耿,用各种令人叫绝的手段一次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典型的主旋律电影。

第六部的品质让我大感意外,不是因为情节人物上又有了什么新的突破,而仅仅是动作奇观部分的稳扎稳打所营造的良好观感。

这次不再是标准的三幕剧三次大规模动作戏,而是用许多零碎的动作段落控制节奏,并且每个段落完成度都很高。

难得的是,《碟6》终于没有高开低走,而是层层递进,在压轴的直升机拆弹中将情绪推至顶峰。

《碟6》采用了35mm胶片拍摄。

这里要提到的是,胶片拍摄不仅仅是一种情怀和对成像效果的追求,同时还意味让摄影师在工作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性。

在更早的纯胶片拍摄时代,监视器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没有监视器,导演和剧组其他人就很难随时看到拍摄画面,影像部分就要更多的由摄影师定夺。

数字摄影之后,导演椅面前的监视器有着清晰的即时画面,摄影师当然会失去一些自由发挥的可能。

如今的胶片拍摄,多数时候仍旧由摄影指导为主要掌控,摄影机上的目镜看到的画面是最准确的。

偶尔,导演会要求在胶片机上装一个便携的小录机,然后再把画面传递到监视器上。

但是录出来的画质很差,也不能完全由其决定。

这样一来,摄影师在片场会有更多创作的自由。

当然,最终效果仍要以导演的想法为准。

《碟6》的宣传点之一,是老汤搏命的表演精神。

但是,如果最终呈现的效果平平,观众是不会管你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受了多少伤的。

毕竟电影就是最终效果决定一切。

然而,如果没有出色的摄影加持,本片的动作戏也无法如现在这样精彩。

大银幕既会放大震撼的影像奇观,也不会容忍任何制作瑕疵。

好在《碟6》剧组凭借审慎的创作头脑和出色的执行力,最终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因此,本片的摄影指导罗伯·哈迪和他手里的潘那维申MillenniumXL胶片机功不可没。

他延续了与加兰合作《机械姬》和《湮灭》的风格,赋予《碟6》冷峻的现代质感。

在我看来,本片的动作戏有剪辑和运镜,有对光线的独到运用,有人物行动与场景调度的完美契合,因此每一场都值得玩味,也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碟6》玩的不是爆炸与鲜血,不一定每个动作段落都激烈狠辣,但无疑都是赏心悦目的。

高空跳伞的长镜头部分,自然用到了后期特效处理,没有与敌人拼杀的激烈感,仅仅是老汤在空中解救晕眩的大超,最终被迫完成低空开伞这一个“简单”行动。

调度看起来也不复杂,却由于立体环绕拍摄与空中场景独特的纵深感,便营造出了极其出色的惊险气氛,丝毫不输于那些枪林弹雨或拳拳到肉的场景。

这是一种以简驭繁的能力。

厕所打斗就又是另一种风格。

在明亮的场景中,依靠合理的运镜、快速剪辑和造型动作,赋予每名角色不同的格斗风格,一个堪称年度最佳打斗的桥段自此诞生。

伦敦的追车戏其实也不甚激烈,但是凭借高超的运镜,甚至与老汤的摩托车反向运动,见缝插针的速度感便出来了,令人大呼过瘾。

下水道枪战,也是传统动作片的套路,但又是在35mm和50mm焦段内,利用完全的低照度与枪火的闪现,突出一种颇复古的黑暗与阴险之感。

楼顶奔跑,也是一个独角戏的时刻,将老汤的动作轨迹与场景结合的天衣无缝,不同景别的转换也制造出了凌厉的效果。

最终老套的“十五分钟营救”,因为加入了直升机缠斗,于是也就很好解决了《碟中谍4》那样压轴戏疲软的问题,将所有的险象环生全部释放,唯一的瑕疵就是CG有点破功,损失了之前的写实感。

由此可见,《碟6》在类型片架构中没有任何创新,全部是老手段翻新使用,比如,系列前作的那些攀岩、拆弹、易容、设局等桥段,这里又都玩了一遍,但效果无疑是极佳的。

除了老汤敬业的演出,这次将摄影机的运动发挥到极致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没有什么大场面、没有过多特效奇观、主角年龄限制等问题制约的前提下,通过对运镜、剪辑等视听语言的重视与扎实的编排,便令效果如此优秀,得益于创作者扬长避短的高明策略。

文戏自然是落伍而俗套的,几次反转已在意料之中。

除了主角团队一如既往的刻板以外,如白寡妇、伊尔莎这样的配角塑造不力,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两次梦境试图刻画亨特的心魔,也难免儿戏。

但好在这些平庸的设计没有过于塌陷,后腿拖得不算太严重,也就给了动作戏补救观感的机会。

总之,对于那些没有创新企图传统类型片来说,《碟6》做了一次不错的示范,在知道开头也猜得中结尾的剧情里,至少过程还是令人难忘的。

 4 ) 了解阿汤哥式福利:上爬下跳、倒数快跑、实惠玩命

乔丹、禅师、三角进攻,你在这里甚至能看到电影 看完《碟中谍6:全面瓦解》,这样的故事模式,这样的角色配置,以及阿汤哥在片中的表现,突然想起一个趣闻,来自当年NBA场外的真实故事:

1995年,桀骜不驯的“大虫”罗德曼在马刺捅了娄子,被波波维奇扫地出门,以几乎“白送”的方式去了公牛。

到了公牛这位还是谁也不屌,当禅师杰克逊为大虫描述“三角进攻”理念时,罗德曼根本不屑一顾,并说道:“三角进攻不就是TM的最后把球给乔丹单打吗?

”结果菲尔·杰克逊微微一笑,回复到:“三角进攻解决的就是,如何让乔丹单打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队人。

”一句话让高傲的罗德曼心服口服,点头大笑。

随后辅佐乔丹开启公牛王朝第二个三连冠。

这个故事核心不是罗德曼,而是“三角进攻”,禅师的三角进攻在NBA是个很神奇的存在,一方面他用这套战术在公牛和湖人都获得了成功,几乎无人能及;另一方面这套战术非常复杂,只有禅师自己能玩的转,布莱恩肖、这几个徒弟混的都很惨,其他教练也对三角进攻嗤之以鼻。

但不可否认的是,菲尔杰克逊这套战术,依靠其他队员的挡拆和跑位,最后总是能让队里的球星在关键位置和时刻拿到球,舒舒服服的投篮或单打。

这是令业界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靓汤的“三角进攻”言归正传,之所以看完《碟中谍6:全面瓦解》,就想起“菲尔杰克逊和三角进攻”,虽然二者隔行隔山,但最终效果像是类似的,只不过本片中教练和球员是一个:

汤姆·克鲁斯就好比制定战术的菲尔·杰克逊,《碟中谍》系列就好比执行“三角进攻”战术的球队,而电影里的伊森·亨特,就是无所不能的乔丹,or科比。

因为这个系列,《碟中谍》系列的标签和风格模式,是独一无二的:伊森·亨特是核心,他无所不能,但他的所为离不开IMF团队为他“挡拆传球”,最终在最该出现的地方、在最关键的时间由他一锤定音,而打造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制片人也是主演的汤姆·克鲁斯。

在这个CG特效满天飞的时代,超级英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连简单的动作片也朝着《谍影重重》这样凌厉动作的平民超人,但《碟中谍》系列依然还保持着昔日传统方式和风格的特工电影,独而且依然能够振奋人心、让观众高呼过瘾。

这不仅仅是IP的力量,更因为《碟中谍》系列,是独此一家,汤姆·克鲁斯已成该系列一个符号与形象兼具的标签。

这就让《碟中谍》系列成为有别于詹姆斯·邦德,杰森·伯恩这两位“JB”最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伊森·亨特不像007那样,偏重于符号化,有个人名就够了,这么多年换了好几位主演。

伊森·亨特暂时没有换演员的可能性,就算阿汤哥不演,别人也演不了,因为从第一部,身兼主演和制片人双职的阿汤哥,就牢牢的把控系列的脉络,换个人都会变味道。

★其次,伊森·亨特也不像伯恩那样孤胆和无敌,这位身边有着团队维系,而且每次任务大多数都以失败为开端,最终惊险万分完成任务。

这样的主角光环,宁愿没有。

不信?

从《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就能看到该系列的一贯路数。

▲“以人为本”的阿汤哥高科技道具,向来是特工电影中标配,《碟中谍》系列也不例外,比如易容术就是IMF的招牌,来自当年剧版的设定无法更改,但自从阿汤哥接手电影版之后,每部里高科技产品,不但从核心变成了辅助,甚至有时候还出问题,几乎拖累行动。

最极端的就是第四集,包括脸模、吸附手套、磁力车等等所有的设备全部关键时刻掉链子,3D打印眼镜还被人识破了。

《碟中谍6:全面瓦解》虽然没有第四部那样极端,但脸模这回又出了问题,COS拉克失败(或许是大超故意这么干的),阿汤不得不真人亮相。

后来好不容易脸模成功了一次,结果还被人给黑了。

所以这个系列,向来是强调角色主观能动性,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及主角的极限功能。

比如班吉,第四部影子墙差点穿帮,上一部开错了飞机门,这一部没开3D导航,说明什么问题?

除了甘草设定之外,不是突出他学艺不精,而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黑科技道具根本靠不住,有时候甚至还会被道具坑。

最后完成任务的,绝对是否扣下扳机的,还是不要命的阿汤哥。

▲无后方作战每部碟中谍都是无后方作战,不是众叛亲离、被诬陷,就是死领导。

《碟中谍6》二者兼顾,又被诬陷又死领导。

所以大部分时间只能靠IMF自己随机应变,就靠那几个人的力量、以及时灵时不灵的黑科技道具,面对强大到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邪恶势力。

这才叫“不可能的任务”啊,格外突出事件的突发性、曲折性,足以让几位瞬间懵逼的变故,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一不留神就来一次“极限运动”,屡试不爽。

▲足料任务想起了成龙《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里那句著名的对白:成龙:“(任务)真的这么简单?

”骠叔:“就这么简单!

能去我也去了!

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样的套路大概也适用于《碟中谍》系列。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每部电影,从伊森·亨特接到自毁任务那一刻开始,里面说的任务内容,跟电影结束前IMF所完成的任务,几乎不是同一款“产品”。。。

因为IMF会在任务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临时变故,会导致电影前后任务属性的大变脸,也从侧面决定了每一部的“不可能の任务”,期间必须伴随着IMF无数次的失败,最终不得不依靠玩命才换来的“惨胜”。

这就好比,本来只是一个打扫卫生的活儿,中途不小心弄倒了鱼缸,鱼缸里的水飞溅到电视上导致短路,迸出火花,引燃了窗帘,火势蔓延到厨房,煤气罐爆炸房子塌了。

最终不但拿不到工钱,还得赔人家一套房。

这样大风大浪的过程,多刺激。

所以,《碟中谍》系列一向是很实惠的,不但能看到阿汤哥各种不要命的壮举,还“给的多”,一部电影的体量,其中所容纳的信息量足够拍两部电影了。

▲节奏不能再快但就是这么大的信息量,因为曲折的剧情做陪衬,会让电影故事发展跌宕起伏。

以本片为例,基本10分钟一个坎,主角和小队人马,无数次遇险,每次化险为夷,还没来得及喘气,下一个变故接踵而至。

如此大的信息量,导致内容被极度压缩,压缩之后的故事桥段,换来的是超快的节奏。

从伊森筹备“营救”莱恩开始,到营救中与警方周旋,再到偶遇伊尔莎进行二次周旋,直到进入地牢,关键时刻解除莱恩的追踪器,变脸把戏之后套出敌人实情,马上遭遇变故一同火并大战,目标逃脱,伊森不得不立刻跟随导航狂奔追逐,最终功亏一篑。

这么曲折的故事,仅发生在半个小时之内。

毫不夸张的说,光是这些内容,拍一部电影也足够了。

虽然这些桥段设定,不乏刻意“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之嫌,但最大的优势就是保持了该系列快节奏毫无尿点的特色。

所以《碟中谍6》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几乎一气呵成。

不仅高潮迭起,而且经历任务变故(失败)、角色定位临时变化(假扮他人)、遭遇新的难题等等,导致信息量极大,节奏极快,建议映前上厕所,映中别玩手机,否则错过关键信息,看不懂怨不得别人。

▲倒计时开始才是开始最后,“倒计时开始才是开始”是《碟中谍》系列的一贯特征,就像每部开场那引燃的导火索一样,把引线启动之后才开始“任务”。

比如第四部导弹发射之后才开始解码,第五部和本片一致,炸弹引线开启之后才开始拆炸弹,而且本片最后还是个“三重任务”,跟《盗梦空间》穿越3层梦境的kick一样,三重任务必须同时完成,才叫刺激。

这样设定特色,就不用多说,本来节奏就很快,而且还是限时任务,这样更是紧张到透不过气来的争分夺秒,极大的刺激了观影效果,这就是好莱坞顶级娱乐体系的高档享受,你可以说这样的设定很刻意,但绝不能否定非常爽快的即时观感。

▲Up&down:玩命实拍无需多言,从第二部攀岩开始,就是该系列的一贯卖点,所有人都在提,我这里就不浪费口舌了。

只是提一下:阿汤哥式“不要命”,是有特征的,就是up&down——要么朝上爬,要么往下跳。

纵观6部《碟中谍》,每部里至少要保留其中一种,第四部“Down”的任务交给了鹰眼,第五部和第六部,每集里两种都有!

▲《碟中谍5》趴飞机上天,跳大巴入水;▲《碟中谍6》极限开伞,爬布道岩。

要么上要么下,或者上下都有,实惠管够!

然后,还要感慨一下,阿汤哥这种坚持实拍几乎不要命的“玩法”,不但是电影卖点,也算是一种执念。

他这种不要命的行为,不同于成龙那种“玩命”,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着高度要求,年龄大了之后想玩也玩不成了。

阿汤哥这里,在技术和工具手段的辅助下,玩得是真正的极限运动,要求的是胆量和魄力。

就像第二部的攀岩和第五部的扒飞机,在幕后花絮里,我们都知道阿汤哥身上有着安全缆绳,几乎不会出意外。

但即便如此,你敢这样做吗!

还记得《碟中谍2》的花絮DVD中,吴宇森在拍摄伊森攀岩这段时,导演自己都不敢看监视器,又不是自己在底下吊着,但比自己攀岩还紧张,那么高的地方悬着,太吓人了。

所以当《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阿汤哥离地小于700米开伞,亲自开直升机的穿越山涧时,靠的是多么大的胆魄了。

汤姆·克鲁斯的极限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只要阿汤哥还能动,“胆大包天”的他就能去完成任何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不可能的任务”,希望我们的小心脏能承受的住。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汤姆·克鲁斯与《碟中谍》系列,就好比菲尔·杰克逊与“三角进攻”了。

都是独一无二,除了他之外,谁都玩不转。

IMF是一个团队,就像一支球队一样,队员各司其职。

但其中都有一个无可替代的超级球星。

伊森·亨特,就像公牛的乔丹,湖人队的科比一样,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靠着一己之力,绝杀比赛。

彩蛋1,眩光画面说下本片的画面感,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碟中谍6:全面瓦解》的画面,有着大量眩光效果,这样的效果影迷并不陌生,正是本片的另一位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的特色。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星际迷航》和《超级八》,艾布拉姆斯对眩光效果的迷恋,就像迈克尔贝对爆炸的态度一样,都成为其个人标签了。

这样的效果,之前在艾布拉姆斯自己执导的《碟中谍3》里有过出现,但很少,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本片的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再上一部里也没有使用这种效果,但在《碟中谍6》中这样的眩光效果突然出现了,只要是夜间戏,尤其是开场,高光背景、逆光效果那叫一个足,白天戏份中,追车戏里车还开着远光灯!

比《碟3》里更泛滥。

效果嘛,意外的不错,也是个人观点,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对于本片这样偏于传统的特工片里,出现如科幻片一样的眩光效果感觉如何。

PS,本片的摄影指导罗伯·哈迪(Rob Hardy),算是新人吧,是《机械姬》和《湮灭》的摄影。

彩蛋2,布道岩电影中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地理问题。

从印巴边界的克什米尔地区,开直升机飞一会就到了挪威。

没错,电影结尾飞机坠落的地方,那个大平台叫做布道石,是挪威著名景点。

只要了解地理的朋友也会看出来,在山坡上还是火成岩为主的褶皱地貌,飞机掉下去,就变成沉积岩为主的峡湾地貌,算是一出非常有趣的“错误”。

当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为了剧情需要了,就像变4里擎天柱从重庆武隆一会就跑到香港一样,电影在场景选择上,必要的时候要无视地理的,一切为了剧情需要和视觉效果服务嘛!彩蛋3,动作指导电影里洗手间那场戏,跟阿汤哥和大超对打的那位,是本片的动作指导杨亮(Liang Yang),中国人,黑龙江杂技团出身,也学过武术,在世界巡回演出,后来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杂技团。

今这位在好莱坞担任动作指导和特技演员,偶尔客串一些动作高手之类的,主要是在幕后。

包括跟艾布拉姆斯合作的《星球大战8》和《侠盗一号》等等,《碟中谍5》里也有这位,也是本片的动作指导,而且串了一个角色,出场不到3分钟,结果干趴下两位大咖。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

 5 ) 《壮志凌云2》你不知道的梗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y1a7R5《壮志凌云2》开头是飞行员学校“捍卫战士”(Top Gun)的历史,这段文字和《壮志凌云1》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将“men”改为了“men and women”。

第一部的文字是“美国海军为顶尖飞行员成立了精英学校,目的是教导失传的空战技巧,并确保这少数的‘男学员’在毕业后成为世上最顶尖的战机飞行员”,而第二部将“男学员”改为了“男女学员”。

《壮志凌云2》的片头是致敬第一部,都是战斗机在航空母jian上起飞,只不过第一部是F-14战斗机,而第二部是F-18。

并且这两部电影的片头的BGM都是肯尼·罗根斯的《Danger Zone》。

独行侠在修他的飞机,这是诞生于二战的P-51战斗机,这其实是阿汤哥现实中的私人飞机。

机库里有一辆跑车,这是1956款阿斯顿马丁DBR1,全世界只有5辆,2017年的拍卖会上以2255万美元的价ge成交,是英国拍卖史上最贵的汽车。

潘妮开的车是1973款保时捷911S,售价15万18万美元,比独行侠的阿斯顿马丁便宜了100多倍。

潘妮还有一艘帆船,型号是J/125,价值30万美元以上。

独行侠的墨镜、夹克、摩托车都是致敬第一部,骑摩托车和飞机比赛也是致敬第一部。

第一部的摩托车是川崎GPZ900R,川崎的第一辆忍者,而第二部是川崎忍者H2 Carbon。

独行侠想要打破“暗星”的最高时速,

“暗星”的原型是SR-71,并且独行侠的机库里也有一张SR-71的海报。

巧合的是钢铁侠也想打破SR-71的高度纪录。

并且SR-71同时也是X战警的飞机。

独行侠从切斯特少将的头上飞过,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比如第一部他曾高速俯冲控制塔和上将之女,而上将之女正是第二部的女主角潘妮。

后来独行侠来到了捍卫战士学校,他来这儿的第一天就高速俯冲控制塔,气得指挥官大发雷ting。

第二部结局他再次这么做,从而把旋风吓了一跳。

独行侠只需要把“暗星”开到10马赫,然而他已经达到10马赫了还不满足,他还想开得更快,呼应第一部查理说他不开到2马赫就不会快乐。

第一部独行侠为了救战友而违抗命令,指挥官本想开除他,但是他接到命令必须派人去捍卫战士学校进修,而候选人“美洲狮”退出了,指挥官只好派独行侠和呆头鹅去了。

第二部是独行侠把飞机开坏了,指挥官本想罚他永远禁飞,但冰人却派他去捍卫战士学校做教官。

两部电影都是他违抗命令,导致他被派去捍卫战士学校做学员/教官。

独行侠做教官同时也是呼应第一部结局指挥官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说他想在捍卫战士学校当教官。

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潘妮登场的时候,BGM是大卫·鲍伊的《Let’s Dance》。

为什么要放大卫·鲍伊的歌呢?

而且为什么要放《Let’s Dance》呢?

因为《壮志凌云1》上映于1986年,同年上映了一部叫《魔幻迷宫》的电影,而这部电影正是由大卫·鲍伊和詹妮弗·康纳利主演,而且他俩曾在这部电影中跳舞。

虽然潘妮没有出现在第一部,但第一部提到了她两次。

第一次是指挥官说独行侠高速飞过潘妮,第二次是呆头鹅妻子卡罗尔说,呆头鹅把独行侠和潘妮的事全都告诉她了。

第一部的女主角是查理,而第二部的女主角换为了潘妮,但是她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潘妮和查理住在相同的地方,

而且她们开的车都是保时捷。

由于潘妮并没有真正出现在第一部中,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她和独行侠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潘妮和她女儿的台词推测,这些年来潘妮和独行侠曾多次分分合合。

查理也是一样的,第一部中途独行侠去找她,发现她已经搬家了,然而电影最后他们又重逢了。

因此你可以把潘妮和查理理解为同一个人。

既然潘妮就相当于是查理,那导演为什么不直接让查理回归第二部呢?

导演对此的解释是:我不希望每个故事情节都是“向后看”,引入一些新角色也很重要。

2019年查理饰演者凯莉·麦吉利斯也表示,剧组没有邀请她出演《壮志凌云2》。

两部电影中查理和潘妮开的都是保时捷,第一部是1958款保时捷356,是剧组做的道具车。

第二部是1973款保时捷911S,这一次就是真车了,是汽车收藏家借给剧组的。

正如阿汤哥亲自开飞机,詹妮弗·康纳利也是亲自开的保时捷。

独行侠在酒吧喝酒的时候,他的学员出现了,其中包括布莱德利·布雷德萧。

他是第一部的“呆头鹅”的儿子,所以他给自己取的外号是“公鸡”,“鹅”和“鸡”都是家禽。

呆头鹅是独行侠的僚机,他在第一部遇难了,但是责任并不在独行侠。

其实公鸡在第一部里出现过。

公鸡戴着墨镜弹《Great Balls of Fire》,这正是第一部中他父亲做的事。

公鸡的竞争对手是刽子手,电影最后刽子手却帮助了独行侠和公鸡。

类似于第一部起初独行侠和冰人有矛盾,但电影最后独行侠却帮助了冰人。

刽子手在点歌机上按了8和6,这是指《壮志凌云1》上映于1986年。

此时独行侠已经知道哪些人是他的学员了,

但这些学员并不知道独行侠是他们的教官,其中刽子手还把独行侠扔出去了,

直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扔的是他的教官。

第一部也是类似的剧情,独行侠在酒吧里遇到了查理,并且向她搭讪,

第二天他才发现查理其实是他的教官。

这家酒吧叫“Hard Deck”,直译是“硬甲板”,意译是“最低高度”或“假设地面”。

这个术语出自《壮志凌云1》,指挥官叫他们把一万英尺想象成甲板或地面,飞行高度不能低于一万英尺,否则就相当于是撞上了甲板或地面。

第二部也多次出现这个术语。

这是《壮志凌云1》发明的术语,但后来美国海军真的在用它了,除此之外《壮志凌云1》中还有很多术语都被美国海军采纳。

指挥官叫他们不能低于一万英尺,然而独行侠却高速俯冲指挥塔,导致指挥官大发雷ting。

第一部指挥官命令飞行员不能飞太低了,而第二部是反过来的,他们的任务是在峡谷低空飞行,因为敌军的飞弹只负责防御领空,不防御峡谷,因为敌军觉得没人会疯狂到飞进峡谷。

《壮志凌云2》里有个敌国,敌国未经批准建造了铀浓缩工厂,说明这是一个还没有核wu器的国家,再加上这是一个沿海国家,可以由此推测它是伊朗。

而且后来独行侠在伊朗发现一艘F-14,而伊朗曾经向美国购买80架F-14。

独行侠叫学员“别犹豫”,呼应第一部他说“如果你犹豫,你就会死”。

飞行员们在沙滩上打球是致敬《壮志凌云1》,

而《壮志凌云1》是致敬《战狼2》(不是)。

方·基默回归饰演第一部的冰人,冰人得了癌症,以至于他说话的话会非常痛苦。

这其实是方·基默的自身经历,他在2015年得了喉癌,随后进行了两次气管切开术,导致他再也无法说话,所以电影中他的声音是用他儿子杰克·基默和方·基默以前的录音合成的。

查理饰演者表示剧组没有邀请她出演《壮志凌云2》,而方·基默是反过来的,虽然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但阿汤哥还是竭力说服他回归,因为他觉得《壮志凌云2》不能没有冰人。

粉弟的头盔和《星际迷航》是同款字体。

可能有人会问,《星际迷航》不会告《壮志凌云2》吗?

这是因为这两个IP都是派拉蒙的。

除了致敬《星际迷航》外,电影还有大量的对《星战》的致敬,尤其是最终战,我猜测这也是《壮志凌云2》票房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壮志凌云2》和《星战4》最终战都是在峡谷里开飞机,然后摧毁敌军的铀浓缩工厂/死星;

由于雷射失灵,公鸡需要用肉眼瞄准目标,对应卢克关闭了瞄准电脑,取而代之用原力瞄准死星排气口。

独行侠开“暗星”的时候对去世的呆头鹅说:你看到了吗?

对应卢克开飞机的时候听到去世的欧比旺的绝地英灵说:使用原力。

原本独行侠飞在敌机前面,敌机在攻击他,独行侠通过空中制动飞到了敌机的后面,从而可以反过来攻击敌机,这同样是卢克用过的招数。

刽子手在最后一秒救了独行侠和公鸡,对应韩·索罗在最后一秒救了卢克。

公鸡申请了海军官校,但他的叔叔独行侠拿掉了他的申请书,因为他不希望公鸡步他父亲的后尘。

对应卢克想去帝国学院,但他的叔叔欧文不同意,因为他不希望卢克步他父亲的后尘。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测公鸡的父亲呆头鹅并没有死,他会在第三部回归,并且已经黑化为达斯维鹅。

而第四部公鸡会发现他其实还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妹妹。

独行侠和公鸡一起开F-14,致敬第一部独行侠和呆头鹅一起开F-14。

公鸡说:快秀一些你的招数。

这正是第一部中呆头鹅对独行侠说的话。

独行侠说:没飞弹了,改用机关qiang。

同样是致敬第一部。

敌国的战斗机的型号是苏-57,当然,实际拍摄用的并不是真正的苏-57,是仿制的。

独行侠和公鸡一起把他的P-51修好了,隐喻他终于和呆头鹅、公鸡父子和解了。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独行侠把他的头盔放在置物架上,暗示他退役了。

总的来说《壮志凌云2》和第一部有太多相似之处了,它更像是翻拍或重启,而不是续集。

片尾曲是Lady Gaga的《Hold My Hand》。

电影开头的“暗星”是一架虚构的飞机,是派拉蒙委托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的。

“暗星”的灵感是SR-71侦察机,团队花了5年时间设计它,确保它的形状、材料、部件能承受高速飞行造成的高温和压力。

随后团队制作了逼真的飞机模型和飞行装备,以至于导演说他感觉这架飞机真的可以飞。

整部电影所有的开飞机的镜头都是阿汤哥实拍的,包括开“暗星”这段。

虽然“暗星”只有一个模型,但它飞行的镜头是阿汤哥驾驶F-18实拍的,然后用特效替换成“暗星”。

阿汤哥不仅坚持自己亲自开飞机,他还带领其它演员进行3个月的集训,让他们学完飞行员需要学2年的课程。

阿汤哥让他们先学习驾驶单引擎飞机来建立空间感知,然后让他们学习驾驶L-39并进行特技飞行,最后再让他们在航空母jian上驾驶F-18起飞。

实拍的难度不仅仅在于演员需要亲自开飞机,还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他们需要在驾驶舱里放6个IMAX摄影机,但是根本放不下。

剧组不得不对摄影机进行改造,摄影机是由传感器(机身)和镜头构成的,他们将传感器和镜头分开,镜头放在演员的前面,传感器放在驾驶舱的另一个地方,然后再用数据线将镜头和传感器连起来。

而且演员在开飞机的同时,还需要控制摄影机,毕竟你不可能让摄影师扒在飞机上给你摄影吧。

所以阿汤哥还要教他们摄影和打光。

除了学习开飞机外,他们还需要在水下训练,因为海军告诉他们:如果你在飞机失事后弹射了,你必须有在水里生存的能力。

教练会把他们放进水里,然后旋转“飞机”,而他们需要逃出去,从而模拟飞机坠入海里的效果。

拍电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几十年前没有特效,只能实拍。

第二个阶段是现在可以完全用特效拍完一部电影。

第三个阶段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明知道用特效更简单,但他们仍然坚持实拍。

所以当你看《信条》飞机撞建筑物,或者其它实拍的电影时,不要嫌它不够燃,不够壮观,在这个特效泛滥的年代,那些坚持实拍的电影和导演、演员显得更加可贵和可敬。

 6 ) 全面瓦解的汤姆•克鲁斯

汤姆·克鲁斯在全力摆脱过去的束缚。

在《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汤姆·克鲁斯的表现愈发神勇,贡献了近年来最精彩的动作之一。

一个56岁的男演员,纵然T恤已经无法掩饰凸起的肚子,却还是这部动作片最大的卖点。

汤姆·克鲁斯不仅带回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动作片,也正超越年轻时的自己。

在好莱坞,有两大“衰神”——小李子和汤姆·克鲁斯。

2016年,小李子功德圆满,如愿摘得小金人。

但汤姆·克鲁斯并不受奥斯卡待见,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入围和提名。

有一种说法认为,比起那些引人注目的角色,诠释平白无奇的人物才更加艰难。

换句话说,许多人都觉得比起达斯汀·霍夫曼的抢眼演出,汤姆·克鲁斯在《雨人》中的表现才更值得摘下一座奥斯卡。

年轻时的汤姆·克鲁斯贡献了不少好片,包括《壮志凌云》《爱情鸡尾酒》《雨人》《生于七月四日》等等。

但年轻的汤姆·克鲁斯总有一种缺憾——一张俊俏的脸释放出的无穷魅力,让人总觉得他就是一个花瓶。

年轻时的克鲁斯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一部电影“必看”的元素。

人气影星想要角逐奥斯卡,通常都得先参演一部放眼奥斯卡的电影来证明自己。

但对汤姆·克鲁斯来说,不幸的是他从未能摘掉票房大作的标签。

他确实做到了,一部平平无奇的爱情片,也能收获超高票房。

但这样的光芒几乎毁了他。

他的婚姻和戏外的一些表现,让他备受诟病。

2005年,在录制《今日》节目时,汤姆·克鲁斯暴跳如雷的指责精神病学是“伪科学”,还称主持人劳尔是个“老油条”。

而刚刚在不久前,汤姆·克鲁斯才在欧普拉的脱口秀上双窜下跳,令舆论哗然。

同年6月,《世界大战》在纽约举行全球首映礼,汤姆·克鲁斯竟然在媒体面前,突然一把搂过斯皮尔伯格给了这位老导演一个热吻,这个行为另斯皮尔伯格感到十分尴尬和愤怒。

自此以后,斯皮尔伯格开始公开表示要和汤姆·克鲁斯绝交。

这一系列的行为让汤姆·克鲁斯人气骤降,加上与派拉蒙影业分道扬镳,汤姆·克鲁斯成为众矢之的。

媒体将其塑造成道德败坏,深受科学教派毒害,是一个形婚隐gay,偶有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三进三出”的婚姻也令汤姆·克鲁斯昔日“万人迷”的形象遭受严重冲击。

那几年,汤姆·克鲁斯只能靠女儿苏瑞上版面。

汤姆·克鲁斯最终向派拉蒙影业掌门人萨姆纳雷德斯低头了,主动提出合作意向,并降低了片酬。

老爷子这时候也是张开双臂拥抱他,然后大家就看到了阿汤哥的回归,和《碟中谍4》的热卖。

汤姆·克鲁斯瓦解过去的自己。

56岁的克鲁斯为何展现巅峰状态?

抛开他过往生涯中的电影代表作,也抛开他的现实中为人,只需要明白一件事,他比以前更好了。

这并不是在否定他的过去,而是向他那种对待电影永远追求成长、保持进步的态度致敬。

很多明星到了50岁,会变得自满或转型,想想休·杰克曼,英雄终归迟暮。

但汤姆·克鲁斯知道,赢得观众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如何努力工作,变成一个全面爆发的明星。

衰老的汤姆·克鲁斯,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毫不费力。

汤姆·克鲁斯或许还想保持他那迷人的风采,但他已经不害怕去展现出自己落魄的一面。

日渐衰老,但看他在这样的一个年纪,以一种挑战地心引力的方式进行玩命表演,似乎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碟中谍6》所有动作特技场景都由汤姆·克鲁斯本人亲自出演:包括从27000英尺高的飞机上跳伞和亲自驾驶直升机垂直下落。

纽约时报《碟中谍系列最危险的动作》一文中,将《碟中谍6》中的直升机追逐列为第一位。

汤姆·克鲁斯对媒体说:“直升机的场景,我花了一年半和直升机特技飞行驾驶员训练。

我之前有在固定翼飞机上训练过,飞过特技,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很不一样。

然后我们开始了跳伞的特训,训练我的都是顶尖的专业人士。

我跳了106次才拍完,106次啊,我们曾经想只花一周拍摄的,结果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才把整组镜头拍下来。

比我预想的要有挑战的多了。

但我必须说,那也挺刺激的。

”《碟中谍》系列的制片人杰克·迈尔斯评价:“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我们这部电影。

但他每次做特技动作,总有人会紧张。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卡瑞更是说:“知道克鲁斯的特技表演绝不是闲庭信步。

”在《碟中谍6》影片中,不可能任务行动的组长对主角有这样一句话:“你曾有个艰难的选择,是找回钚球还是拯救你的团队。

你选择了你的团队,现在整个世界都面临危险。

”汤姆·克鲁斯打算一直这样吗?

或许,有这样的疑问,才值得你进电影院看一眼《碟中谍6》。

 7 ) 【吉隆坡首映日】美国成龙的严肃谍战动作片

这一集标题中的Fallout的意思是原子尘、辐射。

表示这一集是一个和核辐射危机有关的故事。

“全面瓦解”应该是中文宣发在看过样片之后的意译。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很喜欢这个翻译,后表。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这是伊森亨特(Ethan Hunt)最私人的一部《碟中谍》。

”"Fallout指的不仅仅是本片的核危机核辐射,还有伊森的过去对他现在的生活和任务造成的巨大辐射和影响。

"——导演兼编剧Christopher McQuarrie如是说。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除了有各种“不可能的任务”,还会涉及伊森的私人生活。

这个人物将不仅仅是一个身手了得的特工,他会有感情、弱点、私生活。

在我看来,这一集最大的改变是:它不再像其他几集一样,可以单独成片自成一体,你不看哪一集都没关系。

这一集碟中谍6,和上海碟3、伦敦碟5形成了一个脉络。

这使得它更像杰森波恩(《谍影重重》)那样的故事具有连贯性的系列,而不是007那样的可以单独成片的特工电影。

首先是上一集(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反派、辛迪加组织头目索罗门连恩和上一集中备受好评的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扮演的伊尔莎(Ilsa Faust)的回归。

其次,居然连上海碟3的伊森老婆也回归了!

伊森的护士老婆所以看这一集前,最好看一看布拉格碟1(了解一下这个系列是讲啥的)、上海碟3(认识伊森的老婆以及了解一下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以及伦敦碟5(认识新女主伊尔莎),这样会比较了解碟6整个故事的起源。

在我心目中,除了吴宇森导演的碟2有太多慢动作和摆拍耍酷的镜头,由于碟中谍早期是和007比较像的卖弄高科技刑侦工具的特工片,所以这个系列其他几集,也像经典的几部007一样——回看毫不过时。

但是好像Tom自己很喜欢吴宇森那一集,甚至这一集还有致敬碟2的徒手攀岩:

又见徒手攀岩很多人夸Tom在这一集《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的无替身特技动作。

继碟4的迪拜高楼攀登、碟5的徒手爬飞机,这一集的Tom更加“搏命”:这一集,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镜头下真正做到HALO跳伞(超高空跳伞,超低空开伞)的演员,而且一共拍了106次才完成HALO戏份!

超长镜头的屋顶跑酷、房顶之间跳跃,56岁的Tom足以叫36岁的彭于晏汗颜。

而这个长镜头,令他踝部骨折,当时医生建议他休息6个月否则他将永远无法奔跑,整个项目差点叫停,但是!!!

6周后他回到了摄制组!!

高海拔雪山,阿汤哥再一次上演爬飞机之余,从飞机上自由落体到飞机下的悬挂物(主创当时差点以为他坠落山间挂掉了),之后驾驶直升飞机与另一架直升机相撞!!!

阿汤哥在飞机下面他这股劲头,呈现与年龄反比的趋势,叫人在观看时不停为他捏汗。

整个观影过程我的心理活动都是“卧槽!

卧槽卧槽!!

卧槽卧槽卧槽!!!!

……他没事吧?!

”我记得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的男演员,是成龙。

都说Tom是美国刘德华,我觉得该叫他美国成龙。

当《Total Film》电影杂志采访Tom时,问他:每一集你都要想一些新的惊险动作去超越前作以吸引这个系列的粉丝吗?

—— “不”,Tom回答得很快:“我们的时间更多的花在故事上,包括设计什么样的任务给伊森、什么样的故事线能更吸引人,在那基础上,我们再去考虑:什么样的特技动作才能丰富这个故事线。

” “我们经常会去分析和考虑每一集成功的元素是什么,吸引粉丝的元素是什么,然后把这些元素在新的一集提高一个档次来呈现给观众。

”所以你可以看到,每一集的碟中谍中的惊险动作没有炫技和多余的感觉 -- 伊森爬迪拜高塔是因为他必须这样做才能完成任务,跳进水库也是一样,爬飞机也是一样……不过,仅仅是一部动作戏精彩的特工片,不足以令我如此推荐。

我喜欢的,是从碟5开始,Tom决定对这个系列做出的改变:减少高科技刑侦工具这个曾令系列名声大振的噱头,转而主攻以动作和阴谋为主的剧情。

大超在本集扮演中情局派去监视伊森的特工碟5开始,很多人明显感觉到:没有那么多类似于“人皮面具”的花哨玩意儿了,这个系列从007那种“特工使用高科技花式虐恐怖分子”的爽片,变成了类似于《谍影重重》那种展现“一个孤胆英雄如何在上层的政治斗争中存活和自保”的阴谋谍战片。

于是,在碟5和碟6中,除了智斗恐怖分子,更展现了中情局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如何波及到真正办事的特工、伊森如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向组织证明自己清白和价值。

这个转变让很多想看酷炫吊炸天高科技谍战工具的人感到失望,却俘获了更多成熟影迷的心。

毕竟“组织靠不住”这种主题,越是年纪大、在社会上混迹得久的人,越是能感同身受。

所以,回到这部戏的中文译名:全面瓦解,私以为,瓦解的除了被恐怖分子破坏的伊森私人生活、还有特工们对组织的信任。

还记得在碟5中,酷似英格丽褒曼的Rebecca Ferguson说出的那段台词,彻底征服了我:(大致意思如下)“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恐怖分子,也永远都有军情六处和中情局这样的组织去消灭他们。

但是在那些人(公权力)的眼中,忠心耿耿的我们,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工具。

我们被利用、然后变成替罪羊被弃之不顾。

跟我走吧!

凭我们的本事,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成为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事,就看你,愿不愿意……。

Rebecca Ferguson as Ilsa最后,想看杰里米雷纳(Jeremy Renner)的,不要期待了,由于和复联的拍摄档期有冲突,所以他没有参演本片(据说复联3和4 是一起拍的,尽管鹰眼没出现在3但是预约的拍摄档期还是和碟6冲撞了)。

这一集碟中谍,拍得像他这个角色不曾存在过一样。

幸而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西蒙佩吉Simon Pegg、新角色“超人”Henry Cavill的精彩表演很好的填补了这个小小的空白。

最后,真的要感谢阿里巴巴影业金主爸爸,接连投资了碟5和碟6这两部近年来最好的动作片,眼观独到!

杀青主创合照最后的最后还想再说说Tom Cruise:有件事我觉得挺奇怪的,他明明是我父母辈的老演员,小时候,我也是从家里另一个老影迷——我舅舅那儿得知他,那时他刚刚拍碟中谍1,被我舅舅嘲笑是比不上另一个同期的影帝Tom的小帅哥。

但是今天看看他那股活力,完全没有他的年龄该有的老态,不由得惊叹。

还有一件事:我平时都不太关注他,今天在心中一数,不由得一惊!

我心目中的科幻片十佳居然有三部是他的电影:《明日边缘》、《少数派报告》、《遗落战境》;心目中的喜剧片十佳中也有他的《热带惊雷》;心目中的文艺片十佳也有他的《木兰花》。

连舅舅都能对他的电影如数家珍:《壮志凌云》、《雨人》、《碟中谍1》……这么说,他的电影,足足影响了我们家两代影迷,我可以说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到今天还在看他的电影并且爱着他的电影。

Tom……

Tom Cruis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没钱没背景不漂亮非名牌大学毕业,凭借自学英语找到海外500强互联网公司工作并在一年内在海外两度被猎头挖角)

公众号名称: 爱学英语的职场人Claudia , 公众号ID:aixueyingyu77(这是个主要写英语学习法的公众号,有时候写写别的,随作者开心,嘿嘿)

 8 ) 《碟中谍6:全面瓦解》——碟中谍系列精彩大盘点

碟中谍系列转眼已经来到第二十二个年头,带来六部让影迷们津津乐道的作品。

电影的情节恐怕很多人和我一样走出电影院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系列的每一部都能留下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爆点,这很难得。

今天辣椒就顺着记忆来盘点一下六部碟中谍的精彩瞬间。

碟中谍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艾曼纽.贝阿

靓汤用一场令人屏气凝神的电脑资料盗窃戏码,开启了系列“垂直下降”的传统,造就了最经典的动作镜头,也奠定了碟中谍在影史中的地位。

有许多电影致敬或恶搞了这个镜头,比如宁浩的代表作《疯狂的石头》。

尽管后来碟中谍系列把“垂直下降”越玩越大,但带给我的震撼却无法超越第一部中这个悬垂场面,幽闭的空间和冷静的氛围带来的张力十分扣人心弦。

地中谍1996年上映,那时靓汤34岁,处在颜值巅峰。

碟中谍2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坦迪.牛顿

机车look

碟中谍2在系列中口碑一般,但仍然贡献了徒手攀爬悬崖这样的不可能瞬间。

当年拍摄时,靓汤拒绝使用假岩石,连导演吴宇森都不敢盯着监视器看。

电影2000年上映,靓汤38岁,疤面侧颜帅出屏幕。

碟中谍3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 Maggie Q

跑酷look

中国元素是碟中谍3最大看点,靓汤从陆家嘴中银大厦跳下来,荡秋千荡到了对面交通大厦。

MaggieQ收获了无数好评,跑酷追逐则是在西塘取景。

碟中谍3上映时间是2006年,靓汤44岁,哭也可以这么帅,舔屏吧。

碟中谍4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蕾雅·赛杜

跑酷look

靓汤徒手爬迪拜塔毫无疑问是碟中谍4的爆点。

伊森小团队趋于稳定,整个系列也越发成熟,成为商业类型片的典范。

蕾雅·赛杜饰演的杀手非常迷人,还带火了藏得了手枪、装得了钻石的PRADA杀手包。

那年是2011年,靓汤48岁了,岁月开始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这痕迹叫冷峻和犀利。

碟中谍5: 神秘国度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 丽贝卡·弗格森

机车look

玩心跳的靓汤这次展示了徒手爬移动飞机和垂直跳巨大漩涡的绝技,让观众瞠目结舌。

亦动亦静的瑞典女星丽贝卡.弗格森是一个惊喜。

时间来到2015年,靓汤53岁,皮肤和肌肉还在顽强和时间对抗,同样不服输的还有他的敬业精神。

碟中谍6: 全面瓦解不可能的任务

靓汤颜值

亨特女郎:凡妮莎·柯比

跑酷look

机车look

HALO跳伞,悬崖攀岩,厕所格斗,屋顶跑酷,机车追逐,飞机缠斗,靓汤全都坚持亲自上阵实拍,没有特效,不用绿幕。

跨越楼房时靓汤脚踝骨折,还依然坚持拍完整个长镜头才休息,就问你服不服。

白寡妇和白皇后一样夺人眼球,伟光正的超人竟然黑化了。

整部电影在保持系列经典元素的基础上,把系列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它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依然复古老派,在简单粗暴的类型片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骨。

以前我总在想一个问题:詹姆斯·邦德、杰森·伯恩和伊森·亨特究竟谁更能打?

今天我有了答案。

这不仅仅是特工能力的较量,更是系列水准的较量。

今年是2018年,靓汤56岁,和22年前相比,他颜值的变化并没有很大,搏命的劲头却越来越足,明明是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偶像派出生,偏偏要把自己折腾成拼命三郎。

时间把他从一碗靓汤熬成了一碗老火靓汤。

当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我已经开始期待伊森·亨特的下一次亮相。

戳二维码关注一颗辣椒观影手记

 9 ) 碟中谍6——至少是三年来最酷最炫的动作片

和朋友去看了《碟中谍6》,虽然情节上没有了第一部那种无可复制的style,更接近曾经007的风格。

然而青出于蓝,单纯视觉上来说,在棚拍人工布光和后期CGI大行其道的近两年,碟6干净不矫揉造作的实景和直白的自然光在巨幕画幅上真有洗眼睛之感。

不得不说,《碟中谍》系列出到6了,第一部的阿汤哥还只有34岁,在他逐渐放下对奥斯卡的执念之后,越来越多的精品商业片让全球的动作片都靠边站了。

烂番茄新鲜度97%,豆瓣上映一周之后保持在8.3,苛刻的IMDB也给出了这部商业片8.1的神仙分。

22年过去了,岁月是把杀猪刀啊,把小鲜肉变成了、、、冷鲜肉,除了面容冷峻了许多之外,身手矫捷不逊当年,什么攀岩撞车都亲自体验,跑酷跳楼都已经不能满足他这身老骨头了,直升机追逐,外加106次高空跳伞了解一下。

超人亨维尔的加入也是锦上添花,动作戏拳拳到肉,惊险刺激,该飞飞,该滚滚,没有浪费任何一卷胶片(见识到了印象中见过最强的亚裔反派,虽然是龙套,但实力1穿2)。

虽然剧情阴谋中规中矩,不如打戏那么出彩,而且和第三部一模一样的最后一秒拆炸弹略显老套,但是好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就是能让你完全了解结局的情况下也能从头紧张到尾,看得手心捏一把汗。

相比于隔壁的《速度与激情》,经历了第五部的巅峰,全军出击飙车PK黑帮劫银行之后,第六部坦克飞机,第七部开车追武装直升机,第八步直接上核潜艇。

明明是一部黑帮飙车片,现在小混混们个个都能拯救世界,碾压詹姆斯邦德。

实名预测《速度与激情》第9部《地心引力》,第10部《火星救援》,第11部《地心引力》。。。

现在杀害family的凶手变成了new family,彻底崩坏。

早就没激情了。

徒手攀爬过悬崖,跳跃过上海摩天大厦,做过蜘蛛侠,单手爬过迪拜塔,这一次再来个高空跳伞,绳爬直升机+对撞,然后再给大家重温一下骑摩托,悬崖攀岩,实拳格斗,等等等等经典桥段,这样的阿汤哥,即使56岁,依旧拼命,让你看过瘾,不就是伊森超越007和伯尼长青影坛的原因么。

PS: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I'm working for it.PPS:一张图总结碟中谍系列

PPPS:阿汤哥凭借《碟中谍6》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镜头下真正做到HALO跳伞(超高空跳伞,超低空开伞)的演员。

HALO是从25000英尺(7620米)的高空跳伞,在2000英尺(609.6米)以下的低空开伞。

这是一种用于躲过侦查、秘密潜入外国境内的空军跳伞技术,常被军方的特种部队使用,在阿汤哥之前从未有人在摄像机镜头前演绎过。

由于这段戏份在电影中是发生在晚上,剧组必须尽可能在接近日落时分拍摄,因此每天只有1次拍摄机会,每次只有3分钟的拍摄时间,阿汤哥一共拍了106次才完成HALO戏份。

 10 ) 为什么这种烂片那么高分(内含大量剧透,情怀党慎点)

这部是我去电影院看第二部想要睡觉的电影,现在都8012年了,为什么美国要拍这种片子?

还不如去看碟中谍5!

全程对话废话啰里八嗦地占了百分之60,就给我拍了在巴黎大街上毫无激情的追车。

全场最精彩不过10分钟:就是最后直升机坠毁在雪山的缝隙里,还有顺便拍了一下巴黎大皇宫的夜场是多嗨。

就没了。

我给1分。

说一下剧情,基本没啥悬念,就是男主为了救队友弄掉了几个“硬核”(记不住叫啥了)然后中间来了个坏特工,和男主一起去找一个叫“拉克”的人。

男主打不过“拉克”,女主开抢杀了“拉克”。

男主假冒拉克,和中间人谈判,使出计谋救出了恐怖组织大BOSS(避免劫狱途中大量警察死亡)坏特工诬陷男主,男主和队友揭穿坏特工,发生混战,队长死了。

然后男主团队去了男主前妻的医疗营那里,男主追上直升飞机抢了发射器拆了电池,阻止了大BOSS的“硬核”的发射拯救世界。

对了,中间还穿插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中间人,吻了一下男主(除了前面出场逼迫一下男主救出大BOSS,后面没屁用,除了结局露了脸)我就是去我家楼下的电影院看的首映回来的,好评那么多不是托吗?

我的天!

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看?

诶,那么多烂片来捞票房真的是够了,毁我汤姆克鲁斯男神。

观众认真点行吗?

噢,对了,如果有人想吹“啊,这追车,这直升机坠毁,这动作,真的很好看啊”我说了,真的精华不超过10分钟。

看电影无数,这些追车片段比不过速度与激情,直升机射击比不过无数拍直升机上用枪射击与追逐的电影。

要是放在2000年实在好看,可是8012年了,比他精彩的多得数不胜数。

就连网上放几个跑酷的片段真的也比阿汤哥跑酷要帅(虽然他年龄大了,可是不能成为不够精彩的理由啊)这部电影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把精彩的片段拉长,反而将大部分时间给了无聊的片段。

并且精彩的片段也比不过别的电影。

更搞笑的是现在8012年了,人们只看情怀不看水平,真是可叹!

其间我与我左边右边的人共计打了不下十个哈欠。。

无聊的片段实在太多太多了。

您实在觉得好看,慢走不送。

我作为一个花钱在电影院憋着看那么久,还不能快进的观众,有评价的权利!

您要觉得好看你可以去电影院包场(手动再见)

《碟中谍6:全面瓦解》短评

阿汤哥再卖力,还是觉得无趣到看不下去

6分钟前
  • 七夕夜_半步
  • 较差

全程惊险刺激,剧情反转再反转,强烈推荐IMAX 3D版本。

11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阿汤哥已经很拼了!瞎猜都能猜对的剧情已经毫无新意,唯一的看点大概就是阿汤哥怎么折磨自己了。一秒变跑酷小能手,一秒又开飞机撞飞机,还要发挥圣母光环,危急下英雄救美。后来那个上司说Hunt连一条人命都要救的时候我就翻白眼,那几个歹徒不是人么=。=间谍智商掉线已是常识,还好亨利的颜还能打......咦,等等,为啥你两这回把自己包裹的这么严实?@festival grand cinema

13分钟前
  • RYZ
  • 还行

仿如超英电影的特工故事,模拟了世界十面埋伏的危机,但就像Julia说的,知道有Ethan这样的人在,就能安心。IMF团队再次出击,就连鼓点都是带风的。上天入地的见招拆招间,不觉已过两个多小时,回看无限风光,一股豪气上涌。美恐两员副将很惊喜,另外三个女人美得各有风情,而大超和短手短腿星人阿汤哥精彩绝伦的打飞机比赛,同样加分。期待下一部,靓汤再实力挑事。

1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我讨厌这次的设定,并且将某种恶臭价值观(不是个体生命价值,而是权力与法的问题,或者说,虽然我也瞧不上那些反派,但他们没说错,Hunt依然只是走狗而已)放大了。原本想着只有Henry Cavill会让我井喷,没想到一众法国帅哥更其迷人🤤

18分钟前
  • 赛林
  • 很差

套路和桥段一如既往,仍属同类产品中的高端产品。但3D多余,必须扣一星。

22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最后半小时之前基本审美疲劳看到昏昏欲睡。太套路了。

23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还行

未来五十年影史都绕不过去的最后一分钟惊魂类型片的巅峰。。。无敌了。。。圆满了。。求别拍了。。。看着都疼死了[捂脸]

27分钟前
  • RIC
  • 力荐

要不是空调冻死人,两次差点睡过去……几处配乐留白得莫名其妙,打斗节奏感也差,甚至还不如预告里,翻来覆去地玩老梗不是不可以,然而本补已经从“拼命”为剧情服务变成剧情只为展示“拼命”,追车冗长无亮点还来了两段。以上不是最槽部分,你们IMF谈法风恋爱真是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尴尬无趣。

30分钟前
  • 梦里吃烧烤
  • 还行

依旧是很老派的间谍片、动作片的拍法。雪山直升机和巴黎跳伞两场奇观戏拍的细致、有耐心,可惜在装备上比之前两部差了点。克鲁斯那个长镜头的奔跑(中间隐蔽的剪了一次)也不炫什么跑酷,就是用老派的范儿打动你,剧情上依旧是身边潜伏反派,高层撕扯互斗,但这次的流程设计的过于复杂且没必要,克鲁斯抓了半天人,最后被当成是最大反派这个设定,在节奏上既短促也不够吊人胃口。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全片的女人,这些女人总共是几个人我都分不清,她们跟克鲁斯的羁绊除了填充片长也无甚意义了。主线还是找核武器的俗咖,反派又是个反社会组织(也没见到几个人),这么个单薄主线还被那些乱七八糟不咸不淡的支线给冲淡了。华为手机短暂出镜,阿里作为投资方还算有节操

3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跳伞那段告诉我们,不装逼也可能遭雷劈。

37分钟前
  • twotwo
  • 力荐

不停的反转反转再反转,现在的电影是不是觉得有反转就显得逼格高啊?为了反转而反转,看着都无聊了。

39分钟前
  • 轻骑兵
  • 还行

前半部除了对第一部的致敬以外非常失望,旋律性(也包括音乐本身)的断裂和消失对将悬念视为舞蹈的这类电影而言是致命的,于是整个节奏几乎完全不存在,一到对话场景更是单薄到发指(所以没有剧本就拍摄也并非值得吹嘘);但在影片找到步子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如果曾经我们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视作一种极致的电影刺激,但随着六部影片的循序渐进,到了这一部的最后,它终于开始变成了一种信念,一种能跑赢对手的决心,我们开始像相信巴斯特基顿一样相信汤姆克鲁斯,相信IMF小组的每一位成员。

42分钟前
  • TWY
  • 推荐

汤姆·克鲁斯奉献了一次黄晓明式的表演。任何谈及情节的优劣都是对于谍影重重的羞辱,就和任何谈及格调就是对于007的嘲弄一样。

43分钟前
  • 深溪虎
  • 较差

蛋扯大发了,不过汉子和风景还是极好的。

46分钟前
  • 卡美丽
  • 还行

看完完全不记得什么情节(其实看的时候也不明白),反正就是砰砰砰轰轰轰。面瘫哥还在不停拗造型,省省吧

48分钟前
  • XL
  • 较差

做过蜘蛛侠,徒手攀爬过悬崖,跳跃过上海摩天楼,单手爬过迪拜塔,站在飞行的军事飞机外,这一次再来个高空跳伞,绳爬直升机+对撞,然后再给大家重温一下骑摩托,悬崖攀岩,实拳格斗,等等等等,这样的阿汤哥,即使56岁,依旧拼命,怎能不爱。

52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我就是各种没太看懂,比如为啥要跳伞却不坐飞机,为啥找金发美女那么不小心,为啥大魔王看到阿汤哥扒飞机却不告诉二魔王,为啥大魔王站在阳台一直晒太阳直到被发现?

55分钟前
  • 远古超萌武士
  • 还行

我不知道多数观众如何忍受那些炫技版的叙事偶然性的,比如直升机的桥段,不仅没有新意,还过于脱离真实感。

57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很久以前看过啦,全忘记了,现在再看一遍。爆米花电影。情节不值得推敲哈。就是看特技。。演员都老了,特别是汤姆克鲁斯,真是宝刀老矣。不复当年的帅气了。。希望不要再出续集了哦。。

58分钟前
  • 爱多一点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