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重新看了这部片,仍然感动。
张柏芝在经历男友意外死亡,仍然主动承担起抚养对方小孩的责任。
在花季少女的年纪,抚养着非亲生的小孩,这也意味着她的未来会非常艰难。
但即使身边的人都在跟她理性分析利弊,劝她用更“实际”的方法解决时,她却坚持自己的想法。
刘青云因为嗜赌,老婆和孩子都离开他,后来改过自新,将自己的生活整理得仅仅有条。
他在张柏芝身上找到了前妻的影子,为了弥补以前的过错,不计付出地给予帮助。
帮她把生活过上正轨,甚至不忍孩子被送去孤儿院,主动承担抚养的责任。
电影感人也许就是做了现实中少数人能做的事吧。
现实中我们总是过得小心翼翼,凡事权衡利弊,讲究实际。
电影却向我们展示了小人物纯良的一面。
他们的生活饱经磨难,但是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承担起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
当社会都在鼓吹精致的利己主义,仍有一些人保持着温暖和纯良。
因为张国荣纪念展的关系,4.2去了香港文化博物馆,顺便看了文化馆的主展馆,讲的是香港近代历史上的文化艺术,不用说电影是80-00年代香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电影展馆里把电影分成四类:动作警匪、新式喜剧、古装?
、家庭文艺,这部还有《阿郎的故事》都是家庭文艺类型中标志性的作品,香港文化官方的认证有推动此类电影发展的作用,标记了回来都看了。
发现了一个共性:故事简单,情感真挚,不同于警匪片的节奏紧绷,阿朗的故事我说它像真挚的白话,这部只有更甚,简单到如何开公交车的情节都都有将近五六分钟的镜头。
可故事的缓慢并不意味着看点的减少,演员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腻,最重要的是很有感染力(这源于情节冲突时的张力),恰到好处,这种心情变化随即牵动了观众的喜怒哀乐。
电影里送小孩去孤儿院门口两个推推搡搡的镜头实在是让人动情,刘青云内心的纠结无奈不忍心积攒在脸上最终表现出为扭捏的窝囊真的太显功力!
黄金时代的演员。
说到这,这部电影更像刘青云一次带俩娃,并且张柏芝才是更废气那个!
很早就听过张柏芝的这首忘了忘不了,看mv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部忘不了命名的电影,是张柏芝和刘青云共同主演的,同时凭借该片张柏芝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金像奖最佳女主,直到2015年突然想起这部电影然后看了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剧情平实却感人,张柏芝和刘青云专业的演出让这部电影更加催人泪下。
说实话,这些年看了太多治愈或者致郁的电影,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个情感的出口或者是在电影中找到一些共鸣,结果人真的越来越抑郁了,看了这部忘不了之后,我突然对爱情有了更多美好的期望,我期望我能成为一个更加脚踏实地的人,更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我要打包好最好的自己邮寄给我未来的爱人,也许我们说不上千言万语来表达彼此的好感,但是感觉不会出错,眼神不会出错,那份悸动不会虚假,我希望我能像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碰到一个合拍的人。
女主角的性格虽然倔强,在去找那群砸她车子的人的时候显得有点不知死活不知道天高地厚为人处事,但是她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所以才会不介意古天乐饰演的未婚夫带着一个孩子也要和他结婚,在未婚夫死了之后会悲伤成一个失去灵魂的肉体,然而她对生活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一个条件并不算差甚至挺好的女孩为了留住未婚夫的记忆,修好车继续坐在未婚夫的位置上继续行驶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尽管遇到了很多的跌跌撞撞,但这些坎坷无疑不是促使她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女主角部分昼夜的跑车来还那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和罚单并且养育起未婚夫的儿子,女主角的人性之光也是可见一斑的。
还有男主角刘青云饰演的角色简直是个大好人啊,相信看过之后都会被他暖化而忽视他实力派的外表,但随着剧幕一步步揭开,我们看到了他也是有一段乏善可陈的过去的,因为一段失败的婚姻和对自己的审视从而开始转变为一个体贴关怀的居家男人的,特别是当他说起是他把她当作她还是她把他当作他的时候,尽管问的非常直白甚至有点让人发慎,但却也是他对后面感情的理性对待,他不希望活在她的影子里或者活成另外一个他,因为这样的爱都是赝品。
最后一幕,两个人都把车给卖了,张柏芝说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真切的答复才让我看到了他们爱情的曙光,因为真诚对待,爱情才可以成长壮大,发光发热。
感觉和《新不了情》是一脉相连的,都是细碎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悲剧,悲伤中却蕴含着坚韧的力量,最终是让人走向光明的乐观。
这大概就是尔冬升对生活的看法吧。
和《新不了情》不一样的是,前者是面对灾难之后人们的生活,而后者是在坚强的一点一点的面对死亡的到来。
但是导演并非刻意强调女性的伟大,也没有强化女性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所爆发的力量。
小慧还是笨手笨脚,不但笨而且还有些任性。
车被砸了之后失控的去找地痞流氓理论,毫不顾忌自己身为女子的弱势。
歇斯底里的喊着:给口饭行不行啊?
那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她用了最大的力气去生活,去面对阿文死去之后的日子,去处理捉襟见肘的日子,然而,却也终究明白,自己不过是和这些“强势”的男人要碗吃而已。
如果没有大辉,她和乐乐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大辉和车队的另外一个司机去求人,终于让小慧顶了班进去了总队。
小慧说请客,但是在街上兜兜转转买的不过是没人要的鱼和被扔掉的卷心菜。
大辉即心疼又心痛。
我想是个男人看到这样水灵灵的女子在捡烂菜叶子还扬言请客吃大餐都会心痛吧,他气急败坏的将菜叶子抛掉终于说出了真相——原来阿文死前什么都没有说,没有说爱她没有说让她坚强一些。
小慧愤而给了大辉一巴掌,但是也是那一巴掌,将自己强伪装的生活彻底击碎。
说是对大辉说谎的愤怒,不如说是小慧对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愤怒吧,特别是她一直以为这样的生活是背负着死去的爱人的希望的。
也从那时起,她终于慢慢的走出了“忘不了”。
其实,一个女人依赖男人很丢人吗?
一点也不丢人,两性就是这样的,互相依存,如果双方都觉得刚刚好,谁赚钱养家谁多做一些,其实真的无所谓,虽然在外人看来,有着“公平不公平”的死结,但是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往往是不足与外人道也。
小慧大概就是这样的女孩子,就像他爸爸所说,看起来坚强其实很依赖人。
阿文死去之前的生活可能过的稀里糊涂,从来也没想过没钱寸步难行,一直在依靠本能生活,而且还很任性。
带着对阿文的爱,她选择了做小巴司机,虽然自己搞的一团糟糕,可是根本意识不到。
因为这种固执,她也根本听不进去家人的话,所以和姐姐爸爸的关系很糟糕。
感觉张柏芝也正是那种倔强的女孩子啊,一梗起脖子就露出那种不服输却分明很脆弱的眼神,但她终究是招人爱的,不管大辉这样的男子对于过去有多少放不下,只要他伸出手来,就无法不被这样的女子所牵绊。
影片当然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尾,两个人整理好过去,卖掉了小巴,重新开始。
大辉问。
你有没有一点中意我?
小慧羞涩的笑笑:一点点,但是可以试试。
也许在现实中,不总是那么美好。
或许有天他们发现在爱情的外衣之下,都是“忘不了‘的情愫。
然而我却认为,不管忘了忘不了,人总会选择合适的伴侣。
在婚姻中,并一定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爱’。
“爱”是什么?
很多人说不出来,也许只有失去之后那种刻骨铭心无法挽回的才是“爱”。
如果是这样,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爱”过一生吗?
小慧虽然是个将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的女孩,但毕竟还是通透的。
在阿文的车上,听到阿文手机停止服务的声音,她暗暗的对自己也对死去的阿文说:我要忘了你。
爱过,就足矣。
在一起才是最最珍贵的。
女性主义作为社会工作的视角之一,在目前兜售女性客体化思想的影视作品泛滥的现状下需要得到重视。
这类影视作品与男权社会的逻辑一致,所以通常能得到广泛欢迎——而这也反证了开展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性。
那么,兜售女性客体化思想的影视作品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个出身卑微,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仍保持纯真可爱的女孩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家境能力外表都完美的男孩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在经历一系列或浪漫或搞笑的故事之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偶像剧的典型套路大部分人都烂熟于心了吧。
你可能已经觉得“偶像剧”这个词过时了,这种俗气的套路根本吸引不了你。
但这个俗气的套路却与几乎所有以女性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影视作品有个共通点——满足女性的“少女心”。
少女心这个东西已经被大众传媒神化了,相当一部分女性群体也欣然接受。
少女心被认为是一个女性“还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的标志,只要少女心还扑通扑通的跳着,这个女性——更准确的说是这个少女就还活着。
少女心是属于少女的,她人畜无害天真烂漫,而一个正常女性在接受现实生活的洗礼后不可能永远如此,那为什么它还在社会上如此受追捧呢?
因为拥有少女心的女人更容易得到男人的爱,而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不就是得到男人的爱吗?
大部分男女都有意无意地默认了这一逻辑。
陈铭在《我是演说家》里总结道:“男人在生活的赛场上输了一辈子,却赢得了一颗可爱、俏皮的少女心啊!
”,把少女心作为自己活着的标志的女人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需要男人疼爱的孩子,并在得到男人的“疼爱”后觉得自己拥有了世界,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很幸福了,男人也因自己保存了女人的少女心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生活的赛场里输了又怎么样?
我赢得了一颗少女心,我赢得了一个属于我的女人。
这个女人可爱、俏皮却又弱小、无力,需要我的照顾才能活下去。
当然如今的你对上述分析可能不太赞同,但它依旧是以女性作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大部分影视作品的根本逻辑,而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作为传统社会风俗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本人无觉知甚至表现为抵触,它依然在你的无意识层面持续的影响着你。
所以,这类影视作品才如此成功(当然兜售女性客体化思想的影视作品不仅限于满足“少女心”的作品,但它们的逻辑都与此类似)。
其实在这个逻辑中“弱小”才是女性的本质特征,因为弱小,所以需要男性的疼爱和照顾,而爱情只是个华丽的包装。
“少女心满满”的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几乎都是弱小的,等待着一个“拯救者”式的男人降临。
《忘不了》就是一个典例。
这部电影摆脱了传统偶像剧中的狗血剧情和闪闪发光的人设,用平淡的生活、朴实的角色作为包装试图让人耳目一新,本质上却依旧是个“拯救者”式男人拯救弱小女人的故事。
男人拯救女人强调的是拯救,是对传统性别观点的又一次强化。
电影对爱情的刻画再平淡如水、细腻温柔,也无法掩盖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女司机”、缺乏谋生技能、生活安排混乱、欠缺理性思考的能力……被男人拯救的女性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因为她就是个男性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
所以为了实现对女性的助人自助,女性主义视角是介入与女性问题相关的个案(当然也包括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拥有的,至少要作为参考之一。
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在男权视角下建立起来的,作为“他者”的女性无法独善其身,这是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了解了这个本源,我们才可能帮助她了解自己作为女性的特殊处境,让女性有机会摆脱依附男性的命运,真正作为一个主体进行发展。
此时的社会工作者深刻了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帮助女人是为了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让女人能够作为一个主体进行发展,而非帮助女人找一个男人来拯救自己——这样女人依旧在原地踏步。
社会工作者需要让女人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的理性思考与行动的能力,在发泄了因男友死去而产生的悲痛后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理性安排,针对性地对引导她做出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相符的行为表现的潜意识施加影响,协助她认识到自己与外界的沟通方式,重新发现她面对生活的其他能力,真正协助女性解决问题。
这时的女人作为一个主体,也许会让男人作为她的社会支持的一部分,也许会接受他提供的精神或物质支持,但女人本身不会被客体化——获得男人的支持仅仅是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同时,女性的改变需要环境的支持,女性周围的重要他人需要改变。
社会工作者需要让女性周围重要他人理解女权主义的部分观点,需要意识到有意无意将女性视为客体的不只是男性,还有女性,要让作为服务对象周围重要他人的男性和女性都认识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理解服务对象作为女性的处境以及男权社会中女性做出改变的面临的巨大困难,发现他们对服务对象的回应方式中的男权色彩,提高他们对服务对象的回应能力,让他们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对彼此产生良性影响,为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潜能发挥营造良好环境。
一个这样对待电影中女主角的社会工作者,可能比一个男人去拯救她,让她继续深陷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陷阱中更好。
PS:①其实对于这种电影我只想骂人,如果不是课程作业才不想结合专业谈;②题目本来是“社会工作的女性主义视角需要重视”,为了稍微有趣些所以改了个不太负责的题目。
开篇二十分钟就讲明白了一堆事,这并不容易。
就像小李飞刀的刀忽然出现,又忽然击中,让人来不及反应。
在《癫佬正传》也有这样的风格。
——分—————分割线—————一小时二十分钟一句话打破二人的僵局:“是我心里有她,还是你心里有他?
如果我们心里都有别人,那上床还有什么意思”。
女主买了三杯冰激凌给乐乐,又送他去保育院。
男主抢过乐乐说自己养…但女主之前打两班工养乐乐,养房贷,小巴的保养,罚单,还会收到假钞,她急的握不住方向盘,手心磨的起泡,两班工的辛苦。
未婚夫的去世…那后来为什么放弃?
因为一个人实在养不起乐乐…看完电影去翻编剧是谁,原来和《金枝玉叶》是一个编剧。
除了陈惠敏还有一位客串大佬,尔冬升的朋友陆剑明。
这部计划要看的电影,终于在十多年以后才忽然想起要看。
电影讲述小巴司机阿文因交通意外去世,新婚妻子小慧修好了他留下的小巴努力赚钱工作并照顾阿文与前妻生下的儿子乐乐。
面对同行的嘲笑,刚上手的不习惯,她踌躇满志却处处碰壁。
大辉同情她的遭遇忍不住帮忙,两人逐渐变得亲近。
最后经过思考之后,两人决定忘记过去,重新开始。
我想若在年轻时看这部电影肯定会只会被平凡的温情所打动。
而人到中年再看会容易琢磨两人背后的隐秘心事。
小慧出身于还算富足的四口之家,年少时倔强叛逆的她刚好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浪子”阿文刚好搭配成太过美好的浓情蜜意。
他带着一时激情后遗留的前妻儿子,她也善良的接受了这个孩子,两个年轻人相互依靠容得下浪漫满屋。
可惜阿文骤然离世,比起失去丈夫的痛苦,更惨痛的是平时被照顾的阿慧立刻要承担起生活的全部重担,尤其是她一腔孤勇地选择了小巴司机这一更适合男人的艰苦工作。
张柏芝饰演小慧无疑是适合的存在。
她的气质偏少女,身材单薄眉眼清冷,但有股凛冽的倔强,像是冬日的一株小白杨偏要迎着霜雪。
总觉得她熬不住,却忍不住站出来替她挡一挡也好。
刘青云饰演的大辉,沉默地自成江湖。
他沉闷地工作,沉稳地生活,悄悄地注目,默默地叹息。
善良是一种身不由己,阿慧身不由己地照顾非亲生的儿子,刘青云身不由己地照顾陌生的女人。
不管现实流言琐碎,不管亲人痛心疾首,他们总是看不得旁人受苦。
阿慧与大辉都有过往,像一张扯不开的大网,残留着美好也困着迷茫。
年轻时有太多美好,如今只剩下遗憾和行尸走肉的自己。
不如遗忘,往前看。
前两天在家刷了一部老电影——《忘不了》,张柏芝和刘青云主演的。
故事发生在香港的80年代,张柏芝饰演的小慧在未婚夫阿文(古天乐饰)意外死亡之后,决定独自养大阿文的私生子,然而,一个单身女人,又没有强大的谋生能力,实在是太艰难了。
而恰好目睹阿文死亡的司机阿辉(刘青云饰),一个单身男人,在小慧艰难的日子里,默默地帮助她,两个人慢慢互生情愫,最后走到了一起。
看起来,真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事实上也是。
不过这么老套的故事依然能够让人心无旁骛地看下去,肯定有它独特的一面。
于我来说,与其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体验故事里的人情世故,不如好好地缅怀那时候的世风尚存纯良,以及来自父母、亲人的无可替代的爱。
从故事的开头来看,小慧是不幸的。
在即将踏进婚姻殿堂的前一刻,未婚夫遭遇车祸,留下她一个人。
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爱人,还要独自抚养无人可托的乐乐。
随着故事的展开,小慧又是幸福的。
虽然爸爸并不祝福自己和阿文的婚姻,但他却偷偷和小慧妈妈去小慧的公寓,给她煲汤。
姐姐也一直担心她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过得不幸福。
与此同时,还有大辉在默默给予帮助。
所以,即使辛苦,生活依然在继续。
天真可爱的乐乐只当爸爸去旅行了,无忧无虑地与小慧生活在一起,既是小慧的负担,同时也是她的支柱。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慧和大辉准备送乐乐去孤儿院的时候,他们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不肯往前。
当小慧狠下心拉走乐乐走向孤儿院的时候,大辉跑过去把乐乐抱了起来,说他来养乐乐。
然后三个人悲喜交集地往回走,大辉也向小慧发出来搬过去住的邀请。
然而,当小慧主动跟大辉说自己打算搬过去的时候,大辉却把自己过去的事情和盘跟小慧托出,小慧离开的时候,我差点以为两个人真的就这么算了。
后来,看到他们各自打包过去另一半的东西的时候,心情逐渐开朗起来,大结局就这么来了——两个人都卖掉了小巴,笑着走向彼此。
可能是经历过了太悲伤的事,现在看电影、看小说、看电视剧,尽量捡着轻松、圆满的那一类看,虽然知道完美的结局和完美的故事并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如果一直抱着希望和期待生活,明天和未来总是会轻松一点的吧?!
我想,导演给电影命名为《忘不了》,其实也是想告诉人们,最好的怀念,就是好好生活吧!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尔冬升导演的文艺片,在处理人物关系以及感情微妙的变化方面,润物细无声。
讲故事的能力非常令人信服。
尤其在生活细节的描述上,感情充沛,非常细腻。
在演员的调教方面,也非常擅长。
张柏芝这样的演员,调教得很就很出彩,比如周星驰或尔导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调教不好,那她就飞了,非常用力过猛,脸谱标签,极不走心,极其表面化。
尤其是拧眉瞪眼的表情,简直是不忍直视。
影片前面最打动我的就是,张柏芝坚持要自己养前男友遗孤,自己又缺乏生活能力,赚钱又赚不到,四处碰壁,还不服,添了很多乱。
捡菜叶,买过期食品,自己家乱七八糟,下水堵了,东西堆积如山。
带孩子也没经验,这么小孩子哪能一个人放家里,她也没经验。
虽然一塌糊涂。
但是倔强坚强如她,执拗地坚持一个人带孩子,房租拖欠,学费没交,开个卡车也不懂行规,被各种打脸。
自己还不服,连黑社会都敢撕逼。
很难说,遇到这种人你是该佩服还是该郁闷。
文本和生活是两条线。
文本可以几个镜头就刻画出一个任性倔强几乎没有生存能力的单身女人咬牙死撑,为了抚养前男友的儿子,殚精竭虑,吃糠咽菜,克服种种困难。
然后镜头一转,若干年后,女人成为里里外外的一把手,钱也赚了,孩子也养大了,性格也独立了,旷达了,情商也高了。
孩子也出息了但事实就是苦难的日子是需要一天天熬的。
过不去的坎一个一个地克服,大部分人就是过不去的。
这就是文本和生活的差池。
也是大部分烂片之所以不能让人信服的地方,你回避太多苦难,就想投机,用个10年后来一笔带过,然后就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生活了,这不是扯淡吗。
因为你解决不了具体的困境和生活逻辑。
可惜生活不是蒙太奇,也没那么鸡汤2B导演给你中彩票。
本片极其打动我们的地方,就是文本的表达贴近生活的细节,而不是灌鸡汤。
大部分人对于成长的代价,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到老可能还是个巨婴。
巨婴咬牙要成长那更不容易。
但这个人物因为她的善良初衷,因为她的倔强,却还是禁不住让人心疼,让人心生怜悯。
包括她送孩子走前拼命给孩子喂冰淇淋。
其实她连表达爱的尺度都没有。
这姐们缺乏生活自立起码的安全信条。
这里,导演在文本上给出了他对生活本质非常深刻和领军的体察和极其冷静的温情关怀。
所以,当张柏芝下决心给孩子送到福利院的时候,本片最扎心也最经典的一幕上演。
孩子哭闹,喊着叔叔。
隔着街,刘清云喊住他们,张柏芝崩溃,哭着大喊你干嘛。
刘清云过街,坚定说,孩子我养。
这个情节堪比《喜剧之王》的“我养你啊”。
只不过刘清云的表演更克制,没有刻意煽情。
他低声责备张柏芝,“把孩子送走,亏你怎么想得出。
”“孩子我来养”。
真令人感动,这段表演真的是爷们。
生活中的英雄就是平凡人的平凡承诺,没什么大声疾呼,没什么仪式感,没什么修饰。
唯此更让人动容。
后半部,当张柏芝决心带着孩子入住刘清云家里时,刘清云又犹豫了。
本片致此,亮出了他最关键的情感考验和人性追问的底牌。
你们俩搭伙,是为了感激?
是为了解决困境?
还是为了找个替身?
还是真正的为了爱?
如果你们都忘不了前任。
你们在一起的意义究竟何在?
上床的意义何在?
当然,文本上这样的追问是这个正向情感文艺片的硬核。
其实同样的反向追问,也可以成立为另一部更现实主义的情感文艺片的硬核。
为什么不能为了感激,为了解决生活困境,为了找个替身,俩个人搭伙。
难道因为忘不了前任,我们就不配正常地过个夫妻生活吗?
再过几年,更多具体的生活困境和小确幸依次涌来,你还能追问自己忘得了忘不了吗?
影片处理的很好。
张柏芝终于决心忘了古天乐,当她发现前男友的手机已停机的时候,就醍醐灌顶地明白了。
这样的怀念终究是桎梏。
这里是让人信服的。
至于刘清云这个情节的处理,则有些忍不住鸡汤了。
刘清云为了忘记前妻和儿子,卡车卖了,想去干点别的。
这也就是个告别仪式吧。
真要忘了,不在乎你卖不卖房子,卖不卖卡车。
你还要养张柏芝和孩子,你至少需要有房子和生产工具。
40多年的现实生活教会了我,学会低头,学会遗忘,学会与自己和解。
别轻易 赌气搞什么仪式感。
你笃定要做的应该是活下去,继续,让家人更安全,更幸福。
而不是追问什么忘得了忘不了。
其实没什么忘不了。
吃不上饭,还不上月供,孩子学费交不上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资格和闲情,来谈你忘不了。
如果你对逝去而不可更改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那是你因为你家里还有余粮。
大部分时候,你听见有人说忘不了某某的时候,其实她(他)早就忘了。
只不过她(他)在提醒自己,他还没有长大而已。
嗟余鼓声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如此而已,转蓬人生,蝼蚁宿命。
这个电影没头没尾的看过很多次。
一直不得要领。
今天终于有空好好的看完了。
喜欢刘青云。
喜欢柏芝。
喜欢古天乐。
再加上不错的剧情。
就成了一部还不错的片子。
她的习惯是每天给死去的阿文打电话听他的留言。
他的习惯是每天听他老婆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的电话录音。
两个同样忘不了过去的人。
当她哭着对死去的阿文说:你说开小巴不是很容易么?
你教教我啊。。
那么的无能为力。
看得我眼圈发红。
幸好他们都是勇敢的人。
卖掉了小巴。
跟过去告别。
愿意迈出新的一步。
走向未来。
有时候。
原地不动的坚持。
未必就能守护幸福。
而勇敢的朝前走。
才会遇到新的希望吧。
忘不了就记住
张柏芝演技的顶峰。
哭了
张柏芝演技不错
珍惜生命
他无微不至总是神兵天降当田螺姑娘和超级英雄的时候并不觉得感动,她执拗地鲁莽地近乎不讲理地想要守护1314时也不觉感动,但他一次次听着留言,她一次次打着电话,他们开着车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兜兜转转。直到“有一点点中意你”。现实中谁都是左刮右蹭碰碰撞撞开小巴,能有同路人是幸事。乐乐好可爱,张柏芝好美,现实中她如果有这么好的爸爸就好了。忘不了。Lost in time, lost in dust.
不喜欢,虽然是蛮好看的。
刻意制造出来的蠢女人很讨厌。张刘不搭界。才发现张的个子好小,与刘并肩还要矮一头,这得多小啊。
大概记得些了,并不太喜欢这类片子,我好像不喜欢别人小市民的幸福状==
看了突然没有感觉。原来我是不适合看这类电影啊。。。
不能入戏
其实并不够坚强,还是我已经成熟了~~
爱你忘不了~~~~~~
7分。这是尔冬升当年受邀给张柏芝量身定制的一部戏,成功把一个新人送上了金像奖领奖台,所以尔冬升昨晚在《演员请就位》敢底气十足地说自己培养了几位影后,考虑到张柏芝后来演技并未精进,就更显出导演的调教功力。本片中刘青云、秦沛和鲍起静等演技派的表演自不必夸,而除张柏芝外,连小演员原岛大地的表现也非常亮眼。(相比之下,口吐莲花纸上谈兵的陈凯歌不仅没能捧红过哪怕一个实力派新演员,而且参演他电影的实力派老演员也很少能得奖。)
我的名?哈
彼此做个依靠吧
长的像看连续剧...不过就是舒服啊~原岛大地是个帅仔~~~
戏骨飙戏。但隐约总觉得张柏芝这张惊艳得有些通俗的脸,落魄不起来。
哭死我了
以前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