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点儿狗血,编剧拼盘的痕迹太重了,可能想要表达的亲情爱情友情太全面,结果就是都不够深刻,但是有些小细节小对白设计的还是不错的,比某些国产大片还是强很多的,起码它讲了一个很青春的故事,给了我一下午的好心情。
说说演员的表现吧,明道毋庸置疑是众多偶像剧出身的演员中演技非常不错的,不过这部片子里没有特别出彩的表现,可能是角色局限,外形就不是很像大学生,身材也不大像是个拳击手,但是卓越的演技也基本弥补了这些不足,有些细节的眼神处理的很到位;彭于晏也并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花瓶演员,演技还是可以的,个人很喜欢他在听说里的表现,但是他总给我一种他不是大杰不是天阔不是范达音,他是彭于晏的感觉;郭采洁的表现基本上是个本色出演,无功无过的样子;倒是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名字的苑新雨的表现略超出了我的预想,气质很古典清新,应该很适合古装,表演也很自然,给人一种很清淡很舒服的感觉;阿信,真是个打酱油的,本以为他会华丽的打个酱油(比如说慧眼发现小玲是个可塑之才什么的),没想到打酱油还真就是个打酱油的,一共也没几个镜头。。。
虽然我并没有被所谓的热血感染(可能是自己年龄的关系,认为为一件成功希望渺茫的事情花费巨大精力是件愚蠢的事情,甚至小命不保简直愚蠢至极),也没有被那些情所感动(小玲和小葵那段家人之间的理解交代的不彻底,大杰和爷爷那段不知是看过太多类似的桥段还是什么原因,总之没什么大感觉,前后两段友情都有点儿突兀的让人费解,两对的爱情也基本没啥大起伏和悬念,坐我旁边的mm在某场景时潸然泪下,我很诧异),但整个过程中一直是以愉悦的心情去观看,中间不乏大笑和小浪漫,演员还算养眼,节奏很轻快,还有一个happy ending,能使人心情愉悦又不至于之后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很多小情节小对白还挺浪漫的,总体来说,片子很适合情人节时学生情侣们观看。
从刚开始看就对小葵的声音很反感,但是经过一个小时,也就习惯了。
爷爷的角色设置,我想只是为了想给主角一个叫人感动的因素吧,不过在观众看来,那些对话 那些场景 多少还是不那么够。
那些难道不是普通的子孙应该做的么?
彭于晏,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飞轮海啊 偶像剧.....不过突然发现他的腹肌练得不错,比没有腹肌的明道好多了。
也许导演也没办法,2人对打的那场,拍摄的时候明道的镜头几乎没有低于胸部,而彭于晏的似乎就是在强调那些肌肉 ,呵呵 这个是玩笑。
提琴女,从出现我就感觉在哪见过的样子,可是到电影结束我都没有能够想出来,看来这能去百度下了。
她的角色的出现 我从电影开始就感觉很突然,不过电影的每个新角色的登场似乎都可以用突然来说.....她为什么从北京到台北,再者 影片一直也不介绍 她的身份北京 除了知道她会小提琴。
知道影片快结束 她才说出 原来是 明道饰演角色的好朋友的妹妹...明道的角色算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吧,影片想表现他总是把朋友放在第一位,可是仅仅用朋友去世 很悲伤 以为朋友的死是自己造成的,然后就轻生 似乎也看不太出,不过台湾偶像剧看多了也就会习惯了,导演觉得是 咱们观众就配合一下吧。
没看见隔壁 小姑娘在哪盈盈的哭么??
结局,总觉得来的太快.不过也看不太出是什么原因。
难道是导演没有灵感了?
一个表白,一个再次的相聚......又有多少能会掉眼泪呢?
最后再多写一句吧,台湾出品果然很台湾....
关于电影技术性的评论,真的写不来,想记下的是曾经的记忆和感触。
有些曾经近在咫尺的爱恋,现在天水各一方,有些人只能活在回忆里。
他是拳击手,用上海话讲出来就是“狙击手”。
在我们就读体育院校算是少数派,我们那一届也仅仅有4个人练习这个项目的。
他说,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了,然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国体育类数一数二的大学。
于是和他开始的交往也伴随着丝丝入扣的崇拜。
大二时他接手学校的拳击社,毕竟他们队的人太少,教练不够,活跃了半个学期也就消腾了。
他也曾教过我些拳击动作,不过远没有搏击操内容丰富。
家里还有当时死皮赖脸骗来的拳击手套,其实也算是他送给我小弟的礼物。
要我总结练拳击人的特点,小腿很苗条的。
他曾告诉我以前每天都要练跳绳,所以跳跳就成细萝卜了。
还有就是反应能力会很快,特别是躲闪的能力。
站姿总是很拳击的样子……跟别人讲他是练体育的,或说自己是体院毕业,都会从别人的语气或眼神中察觉一丝丝的疑惑与不理解,甚至是鄙视。
以前我会去解释,现在人家问我就含糊的应声附和。
我们虽是体育金牌手,但是我们的大众对体育还是那么的不理解,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荒谬说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经历了奥运经历了全民健身,体育还会受到这么多的偏见。
为什么就不能够像日本、美国、台湾一样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
身为半个体育人,我感到深深的惋惜……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台湾。
从《练习曲》到《沉睡的青春》到《艋钾》是我看台湾电影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对台湾电影的认识。
而这部《近在咫尺的爱恋》饱含了《练习曲》中的励志,《沉睡的青春》的台湾风格(节奏缓慢,画面细腻),以及《艋钾》的文艺。
综合起来,我的评价是:很台湾,很文艺。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作品,坚持追随痞子蔡也有十余年了。
一直很感慨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男子,居然笔下还能有那么纯洁唯美的爱情故事,有的时候甚至连牵手都没有。
所以给人感觉很唯美很纯洁。
这是台湾作品的一贯风格。
《近在咫尺的爱恋》也是这种感觉,很纯很美的感情,让人看了不由地想珍惜,因而完满的结局会比较适合大众的口味。
还算是不错的一部台湾文艺片,在我看来文艺片本就不应该有大规模的宣传,很多时候商业性的宣传会把电影弄变味的,这样的看片式宣传对这样的文艺片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推出的档期又有点过于精打细算,没有办法,谁让发行方那么辛苦地工作呢。
我会介绍我身边的情侣去看,但应该不会是七夕当天。
比较精彩的看点,一是酒吧里的二胡应试女;二是小玲收拾酒吧小老板;三是悲剧电影的笑场 正应了(我想哭的时候会大笑)。
遗憾的是:爷爷在故事里的戏份没有权衡好。
还有故事的开始,在介绍人物的时候,有点唐突。
虽然后面有了很好的追溯性回顾,但是片头略有牵强。
如果是阮经天和 桂纶镁搭配。
会更合适我个人的胃口。
嘿嘿。
我发现大家越来越不会表达爱,即,不会讲关于爱的故事。
昨天去看奥涅金,芭蕾舞剧,用舞蹈和表演讲了一个爱与不爱的故事,我向来喜欢话剧和音乐剧,我总觉得形象表演虽然直观,却不如话语文字有穿透力,不过昨天真是刷新了我的认识,舞蹈和音乐本身,就能讲好一个故事。
今天去看了这部电影《近在咫尺的爱恋》,按理说电影的表达要比舞蹈更直观有力,表达手法也更多样,但是这次电影却败下阵来。
电影讲了一个极其无趣的故事,女喜欢男,男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忘记了,于是女极力启发男、唤醒男,最后,终于成功了,喜欢的人都在一起了,剩下的所有配角不知所踪。
你喜欢的人同时也喜欢你,这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喜欢你的人却失忆了,这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最后,这个人居然又重新喜欢上了你,冲破重重阻力和你在一起,这个概率,你赶紧去买彩票是正经!
电影也在于讲一个故事,所以你要拍电影的话,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然后想着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听。
但是你没有好故事的话,千万别瞎编,编不出来也别到处抄别人的,求你了。
开场五分钟以后就知道编剧要讲什么故事了,以及,他为什么要讲这样的故事。
四个主角全都是flat character,就是说,角色特征用一个词就能大体概括,大杰(编剧怎么想的,听上去像大姐)是有勇无谋,阿翔是没落英雄,小葵(编剧你这个日控!
不带这么编排Aoi!
)代表活泼少女,姗姗则是文弱淑女的化身。
嗷受不了了编剧是只上过初级班么?
为啥写这么直白单一的人物,单一也就罢了,还是这么常见的人物性格大姐鲁莽,阿翔稳重,小葵开朗,姗姗文气.......你再写下去就会变成一年级的作品了。
结果还真是,开朗的暗恋鲁莽的,文气的喜欢稳重的,鲁莽不解风情,稳重患得患失,爱情主题有了,再套一条拳击的故事线,故事发展过程中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机缘巧合,附带着一些搞笑情节,找几个明星演出,就可以卖座了,于是,咳咳,此处文案一定会写“他们四个人纠结的感情故事就此开始”.......嗷你莫要讲故事了,你拿个绳子勒死我是正经......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我现在也是每天做些鬼也不要看的片子,谋生计促使每一个人不得不按社会运转规则行动。
但关键是,我们俯仰之间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吸入灰尘,可这不妨碍我们做得更好一点。
魏德圣拍海角七号也只是应付差事而已,但是结果是应付,作品不能应付。
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作品看起来不那么乏味。
比如说可以不用flat character,塑造一个round character虽然费神费力,但是故事会好看很多,情节也会多些起伏。
而且,不管多少生计压力压着你,你一定要坚持,讲一个好故事。
你想要讲一个爱的故事,那你就去生活里找。
最有想象力的是生活,你要是找不到好故事,那是你没有好好生活,或者你没有好好观察生活。
平淡生活也有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感人的讲法,轰轰烈烈的生活就更多了。
生活的实际,一定比你坐在桌前闷声苦想地有趣地多。
设身处地,把你放在爱的处境里,要充满真实的细节,让每个看到电影的人感同身受,头脑激荡:啊,我也曾是这个样子.......讲到人心里去的,才是好故事啊!
我喜欢能让我一遍遍思考的电影,说实话电影不就是为我们刷新认识的么?
你说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要是只是爱情故事,那我出去采访,每个人讲得都会比你的有趣;要是为了看看帅哥美女演员,那我买个海报天天看不就得了;要是为了听ost,我直接买张CD不完了;要是只是为了呆在电影院里90分钟,那我换个地方不就结了,还清净呢......我真的扯远了。
我想说的是,你如果真的想要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那就专心去讲好了,就像四月物语,通篇只讲一个暗恋的故事,只有一条线,也是好故事。
真的没有必要为了讲述所谓爱情而附加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线---梦想、友情、青春.....你要是讲好了自然会有这些的,故事都没架构好,这些东西都塞进来了,我只能怀疑你的诚恳,很可能是为了填充时长才硬塞了这么多题材进来。
或者说,你写不出来,你根本没有爱过。
你在应付观众。
观众也会应付你。
好吧,我实在是太苛刻了。
我不喜欢不用心不诚恳的电影,所以这类一看就是为了档期赚钱火急火燎上线的电影我从来不喜欢,这次真的去看了,才再一次深深感到:我果然不喜欢看。
不过如果你不是为了电影而去看电影,而是为了和男朋友or女朋友多在一起90分钟,这也许没那么差劲。
片子情节松散,你们可以聊聊天,喝喝饮料,吃吃爆米花,即使打盹睡着了,睡醒了继续看丝毫不会跟不上情节发展。
而且屏幕上那么多明星脸,你们正好以此为话题,趁此机会多交流,增进了解。
综上所述,本片适合不看电影的人去看。
证明完毕。
+++++++++++++++++豆瓣观影志专场+++++++++++++++++++++昨天在国家大剧院看奥涅金,今天是豆瓣组织看电影,两场演出硬件条件迥异,可是我一样开心,前者是表演本身打动了我,而后者是因为,嗷,我总算是见到了影志。
事情是这样的,豆瓣前段时间logo上加风扇,影志说狂敲什么什么狂点左键多少多少下右键多少多少下给阿北发邮件就能换空调,我居然上当受骗了,这让许多人欢乐不已(小猫和tgm,我没说你俩)。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我才发现上当了,输得好惨,鼠标坏掉了。
结果今天一进门,faint!!!!
居然是这么个童叟无欺的人,嗷嗷嗷,我居然败给这么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真不值.....我可怜的鼠标,阿门......
总的来说,典型的台湾爱情电影,不是很经得起推敲,有点甜腻腻,但是也不会招致你的反感,能心平气和的看完,有欢笑,也有小感动,最后当然是个happy ending。
所以小情侣去电影院的话,这个片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推荐女生看的理由还有一个,彭于晏在里头大秀肌肉。。。
%>_<%,明道同学在彭于晏的六块腹肌衬托下愈发像个大包子海报也是个包子脸当然如果是万能的腐女看此片,相信会找到更多的乐趣。。。。
很喜欢郭采洁演的那个拳击社经理,长得很可爱。
出场很久都是个假小子样,喜欢拿拳击手套砸某男,到后来变淑女了穿裙子的样子居然很漂亮宜人。
于是莫名其妙想起五年前的一部大陆片《独自等待》。
龚蓓苾演的那个李静姑娘喜欢陈文非常多年,一起笑一起闹,也帮他泡妞,最后的最后,终于头也不回的潇洒离开。
而那部电影最出名的一句台词是陈文写的,“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
”所以, 小葵,你比李静命好 :)
离青春的年纪越来越远后,就甚少看这种题材的影片,偶尔一看,不禁还是为青春的远去些许感伤,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意义,经历就是一种美好,无论曾经的青春是何种颜色,都是梦想的颜色,所以不要放弃追逐,就真的能到达青春的彼岸,梦想的中央。
http://shop62750407.taobao.com/我的回忆书店,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你的惊喜!
More Than Close 。
咫尺之间。
看过《听说》后,冲着 八块腹肌的彭于晏“阿信”前身去看《近在咫尺的爱恋》静静地说着拳击但又不是拳击的小清新戏码。
记忆与遗忘,每每提高这个话题,剧本就很喜欢用鱼的记忆来说故事,然后杯具的鱼鱼们啊,究竟你们的记忆是多长时间啊?
怎么每部戏说的都不一样!?
“很多事如果我们愿意的话,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姗姗来迟,“你好,我是迟姗姗”...明道说,他想哭的时候会大笑,于是看悲情电影&最后相见时,在听到那笑声时都不知不觉就潸然泪下了......
爱情,拳击,亲情……这些似乎是发行方强调的看点,可惜,我实在看不出任何亮点。
唯一的卖点恐怕就是有着好看面孔的台湾偶像演员。
拳击?
拳击是本片的一条线,串联了亲情与爱情:拳击社长大杰和曾是拳击国手的爷爷感情很好,爷爷患有Alzheimer,大杰为了不负爷爷的期望即使受过伤即使一场比赛也没赢过,还是坚持着拳击。
阿翔是北京拳王,一场意外导致失意,回到台北,几经周折不巧与大杰相识。
所谓的天台上的“一决雌雄”在我看来纯粹是小打小闹。
再看那身材,即使某演员已经30+了,但拜托敬业一点好吗,演北京拳王那肌肉简直是比台湾一个大学的拳击社长逊色好多。
所以拳击这条线,嗯,没看点。
亲情?
或许编剧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这部定义为爱情片的爱情戏压根就不能感动到观众,于是安排了一场六人集体大合唱的哭戏。
于是六双眼十二行泪五分钟的水龙头攻势下,看得意兴阑珊的我左瞄瞄右瞟瞟还就真看见周围好几个人抬手抹眼角。
两对俊男美女的爱情?
阿翔和姗姗那条线,不得不说,真是非常非常的扯。
影片结尾姗姗自己剖白的由“俊彦”引出的前缘,简直就是牵强又多余。
其实现实中姗姗这样的美女和阿翔这样的俊男(算还行吧,囧)由邂逅到迅速发生恋情本是挺正常的,但是兴许是为了再紧密呼应“拳击”这一条线,愣是把姗姗设置成阿翔的死去的前拳击队队友的漂亮小妹,阿翔为了认识这位漂亮妹妹答应了此队友的“打一场”的要求,然后在姗姗口中成了把此人打死后出于自责而发生车祸的失意拳王。
一定要扯得那么复杂吗?
一切若是始于地铁里的那场见义勇为就挺好,你是美丽柔弱的女生,我是有点帅有那么两下子的拳击手,我替你打跑小混混后负伤,你把我送去医院,照顾我,一来二往,日久生情,终成眷属。
虽狗血,但是120分钟里面要有拳击亲情和两段爱情,这样的分量和深度真的就够了。
即使是可爱的大杰和小葵也弥补不了本片无聊的剧情。
60分钟不到就坐不住了。
看完电影,不管拳击还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没有什么深切感受,但是看了人家的电影还是得有点道德完成一篇影评的作业。
嗯,很扯的评论用来配很扯的电影,正好。
前些天跟一个台湾的文化界人士聊天,谈到了台湾的电影,他说台湾电影的追求和内地不一样,内地是追求票房,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台湾电影人只希望自己电影拍出来不赔钱就好了,他们的资金筹集也是化缘式的,还有各种基金的支持,出资者一般也不会以投资回报为目的,赔钱很坦然,像《海角七号》、《艋舺》那样赚到钱的则是意外惊喜,正所谓胜故可喜,败亦欣然。
他们对内地的投资环境和电影产业发展很羡慕,但也本能地排斥着。
所以在两岸三地一片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台湾电影依旧保留着自己艺术追求上的纯净,能够产生像《练习曲》、《不能没有你》、《爸,你好吗》等这样的基本没有市场化诉求的艺术电影,这是一块净土,尽管已经奄奄一息。
而像侯孝贤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则因为放不下架子去求施舍,几年难得开一次工。
于是每次看台湾电影都像是向彼岛上坚守的电影人投去的哀怨一瞥,我读懂了你们的矜持,却读不懂你们的执着。
对于电视综艺和偶像电视剧高度发达的台湾文化产业来说,电影的娱乐属性已经被边缘化了。
《近在咫尺的爱恋》因为有内地的投资,需要面对内地市场,所以在娱乐化上是有追求的,但这个追求也是少了些刻意,不刻意讨好观众,也就减少了雷人指数,很多电影看上去雷人,就是因为创作者讨好观众的企图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极限所致的。
《近在咫尺的爱恋》最大的问题是出在节奏上的,情绪铺垫繁复,叙事拖沓,用力散,但这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缺陷。
看这样的电影犹如在一个老唱机上听现代音乐,有时会丢转或失真,但也不失为一种味道。
一个大学校园剧,却不见校园只见一个拳击社,场景、人物和事件都高度集中,从而让这个叙事空间显得简陋而呆板,但是这反而得到了一种专注和单纯,就像以前看的那些台湾言情剧一样,一些不食烟火的痴男怨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设定下做着感情四则运算,用简单而重复的方式推演着唯一的结局。
过程是无惊喜的,却有着可意会的情趣,于是在这个慢条斯理的过程中,导演用文艺青年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力图商业但又不刻意商业的青春爱情故事。
对台湾偶像剧没有关注,所以对于两位男主角也毫无认识,只是前不久看过一支桂纶镁和彭于晏出演的口香糖广告,很喜欢,于是记住了这个眉眼清秀但带点邪气的漂亮男生,而他在片中角色也确实比明道更讨好一些。
两个男主角担纲的电影,自然会想到香港电影的双雄模式,设想着他们最后的对决或携手力战强敌的场面,但用贾樟柯的话讲:“你猜不中我们的结局。
”他们各自克服了自己的心魔,也各自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从两个方面诠释了珍惜眼前人这个被人讲得烂俗的感情真谛。
本来中国人拍拳击就如美国人拍乒乓球一样让人觉得隔靴搔痒,如果用一场被充分酝酿的拳击赛作为情节高潮的话,应该是难逃吃力不讨好的结局的。
影片最大的惊喜来自于给彭于晏配戏的郭采洁,这个小萝莉实在是极品的可爱啊,从语态到神情,都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甜而不腻和清新爽洁不紧绷。
我完全是为了见见害我对着键盘狂敲拿着鼠标狂点以至于鼠标挂掉的那个人或机器人去的.....
彭于晏的肌肉猛男秀
香格里拉~
好喜欢那种干干净净长发飘飘的女人呀。
单薄的故事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帅哥美女。
三星给24分29秒。
高度发达的台湾电视综艺圈逼迫着近几年的台湾电影往着文艺片的方向发现,这部电影却并不像前段时间的听说,第三十六个故事那样的文艺,问题也就在这,这部电影的节奏把握不对,细节也刻画不到位,该感人的地方不够,该搞笑的也不够,唯一的亮点也就是那个想哭的时候会笑,父亲和提琴姐姐的人物塑造不好
这应该叫送上门的爱恋吧~!?想不到像彭于晏看起来这么瘦弱的人,竟然也能演拳击手,而且还演得挺不错~
很多事如果我们愿意的话,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其实还不错
年轻就是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吧。颓废与激情,矛盾的综合体,友情炽烈,爱情恬淡。
纯粹看彭于晏
比盗梦好看 因为是纯爱片 可惜明道那点飘肉 可惜那个北京拳击的gay故事 有点太格格不入了
彭于晏的腹肌啊..... 爷爷不记得他的时候我掉了几滴泪
完全冲彭于晏的肉体
相比彭于晏的N块腹肌,明道弱爆了。。
情节有点土类,郭采洁好可爱…
totally 给彭于晏的腹肌和郭采洁
好长的MV~~
烂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