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蝴蝶效应》很像。
都是一些宇宙异常现象导致未来与过去的时空连接。
改变过去的一个决定瞬间,未来的生活轨迹就相应改变。
但《黑洞频率》有一个happy ending,是一个更温情的电影。
最近看的都比较悲伤惊悚,突然看到这么温暖的剧情还是挺舒心的。
《黑洞频率》中太阳黑子射出的火花使两个时空的人通过一个无线电联系。
一边是30多岁,即将在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员父亲-弗兰克。
另一边是岁数相近,感情生活一团糟的警察儿子-约翰。
儿子约翰通过无线电帮助父亲从火海中脱身。
但不想却让母亲卷入到一场至今未破解的南丁格尔连环谋杀案之中。
父子两跨越时空,联手解救被害的那些人,尤其是约翰的妈妈。
其中一个设定让我深思:过去的事情改变后,所有人的记忆都跟着改变。
这也是著名的“曼德拉效应”恐怖之处,记忆可能与史实不符。
所以人生到底由记忆决定?
还是由体验决定?
还有我们现在的记忆是否是真实的?
怪不得我现在基本记不住任何事情(为我的记性差开脱)。
Anyway,老父亲和约翰最终找到了凶手。
但凶手很狡猾,在他的罪行被揭发后,三十年前的年轻凶手跑到家中谋杀母亲,但侥幸逃脱。
三十年后,老年凶手前去谋杀约翰。
在约翰命悬一线之际,一发子弹射中了凶手,他一命呜呼。
而开枪的人是戒掉不良吸烟习惯,健康活着的老父亲。
父亲终于开出了三十年前那一枪。
就这样,命运被改写,结局皆大欢喜。
《黑洞频率》是个软科幻电影。
他真正表达的是家庭之间的维系和温暖。
在如今时间穿越电影如此滥觞的时代,也不失为一抹亮色。
所以家的完整与幸福对后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父母亲健在后,约翰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希望所有家庭可以不用通过跨越时空修改错误,就达到圆满。
看完这部电影,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涌上我的心头,这种感觉无与伦比的奇妙......尽管这部电影倘若从严密的逻辑角度来分析,存在着许多漏洞,但如果说它能够向我们诠释一些深刻的道理,并能够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成功的。
我想说的是,这部《黑洞频率》至少于我而言做到了这一点。
我常常能感觉到自己的悲观,认为生活总是一成不变,日复一日的念头盘旋在我心头,一次又一次徒劳的努力使我放弃了追求理想生活的挣扎......改变值得吗?
是否只是在醒不来的梦中无望的痛苦挣扎?
无论怎样努力着改变现状,结局还是一样吧?
倒不如早早地接受自己悲剧的命运,放弃无用的反抗?
或许北极光不会恰巧出现在你的屋檐,黑洞频率也不会恰巧让你联系上三十年前的父亲,或许改变过去发生的历史只存在于电影中......现实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当下感受到的每一秒钟,都将逝去,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
”我们过去失败的历史也无法发生改变,那些一切的悲痛都成为过去式,我们不能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出错误的结论。
这一瞬间我深刻地领悟了一点:尽管我们无法改变三十年前的历史,但我们可以改变三十年后的历史啊!
我们是能够拥有改变的力量的,对吧?
我想,尽管现实很残酷,尽管追求理想的生活之路充满荆棘,但我们也应该有被世人称为愚蠢的勇气去改变的,对吧?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改变过去的历史,给予了我力量去相信我也能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改变我的未来,因为现在也终将成为过去的,对吧?
悲观主义者们,人生虚无主义者们,我曾经也是你们的一员,如今我想再给自己一些力量,去重复过去失败过一次又一次被你们称之为徒劳的努力。
你们视我如叛徒也罢,嘲笑我愚蠢也罢,我已满不在乎了,叫这些悲观的念头的烟消云散吧,让我盲目地愚蠢下去.......
9年前的片真的很不错剧情 剪辑 包括片尾曲被狠狠的感动了一把尤其是最后爸爸说“i am still here.”噢 天哪 完全溃了····所以你就知道珍惜现在是多么重要
过去,现在,将来,这是人类生活的命题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儿子在无意中通过一台老式的无线电与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
这是故事的基本创意,这种创意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个可以书写的笔记本,还有《世间奇妙物语》中的那个日记本,还有诸如手机等等。
用一种媒介联系两个时间,这是此类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与《回到未来》不同,人作为媒介的使用者是无法到达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这很显然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毕竟仅凭借着物质,人不可能达到更有利于自己意愿的事情。
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戏,所以我认为此种创意在许多时空交错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种神奇的媒介,但人还不是万能的,于是这种创意有很现实意味,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天生地便是对过份依赖物质的一种反讽。
于是,此种影片多多少少都带有些许的文艺气质。
但回到本片中,终归我们要看一部商业影片,于是,儿子通过无线电解救了差点遇难于火灾的消防员父亲。
紧跟下来的剧情我们似乎总是看到,当你无意中改变了某个历史,哪怕只是一个杯子破碎了,也会造成不一样的未来。
当父亲成功得救了的时候,三十年后的儿子却又失去了母亲,于是引出一桩连环杀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联系着,哲学问题中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点是否适用于这种时空交错的事情没有人会深究的。
但有一点,这种构思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即历史不容篡改。
闲话少说,回到本片。
连环杀人案是一桩悬案,身为警察的儿子为了查明此案,为了解救因为自己篡改历史而无辜死去的人,于是指导父亲阻止案件的发生,但父亲却成了嫌犯,此时,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无线电的毁坏。
无线电毁坏意味着父亲与儿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那种先知先觉的神奇不再拥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时突现了出来。
当我们看到父亲在孤立无援地情况下自救,甚至长生到在未来时空救下自己儿子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部影片终于跳出了无线电的魔爪,没有沦落成一部只靠一个科幻创意支撑起来的无聊影片。
于是,反观此片,个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义与善良都存在着,也正是由于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就如许多导演说的,还是拍人的。
虽然影片结尾之处有些纰露,但整部影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铺垫基本上都可以印证后来人物的改变。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将烟揉成一团这个细节,没有语言,不足五秒的镜头,可产生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是这么一个细微的镜头,父亲将不会死于癌症,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小镜头,父亲才会在儿子危机时刻出现,杀死了罪犯。
于是,人只能自救的主题提到了层面上,被儿子救于火灾是机会,但把握机会的只能是自己。
可见编剧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是如何周密。
这是一部商业片,仔细分析一下,套路还是很明显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现,改变了未来,第二步是化解所改变的未来,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个神奇还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
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错,但同样是三步走,它却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那就是文艺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来,儿子救父亲,与父亲破案实际上都是同一创意,同样是具有商业元素的演绎,所以,影片的上部与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创意下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并列的,并没有产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开。
这给我一下很大的跳跃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就是情感,其实影片救人于火灾与救人于连环杀手刀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联系起来,除了前者是后者的因(这个因当然并非必须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父子之情。
但很可惜,强烈的商业色彩将父子之情多少有些冲淡,影片更强调的还是救父亲于火灾中产生的那个因果关系,正因为这个因果关系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来好看却没有父子之情真实,没有父子之情的递进关系。
所以,会给人一种隔裂感。
当父亲从火灾中难生了之后,父子之间通过无线电已经达成了一种认同。
此时,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表现出父子之间那种合协的感情。
但要知道,儿子已经是36岁的人了,而无线电那边的父亲同样也是三十多岁的人,这样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协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适呢?
于是,一部商业影片走向了文艺片的路线。
当然,作为本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如我说的这样变幻了片种,而且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孰高孰低也没有作出比较的意义。
本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说明,商业与文艺其实是很近的,同样的创意前提,只看编剧是如何选择。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2006-7-4于通县
昨晚在豆瓣搜索了一下惊悚类电影,发现了《黑洞频率》。
说说自己的感受,我是在 B 站上开着弹幕看的,从油罐车大爆炸开始,满屏的前方高能让我不知不觉地在一开始就扯着心紧张起来。
儿子与父亲在两个时空透过极光的交叉,电台成了一种改变时空秩序事态发展的媒介。
捣鼓电台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权利,这保证了两个人的交流仅限于这两个人,很难想象凶手潜伏了 30 年却没发现他们利用电台沟通的秘密。
假如有第三方介入了这个跨越时空的电台频道,是不是故事将会有了另一种改写的方式。
儿子在未来指导处于过去的父亲,当历史发生改变,尤其在最后一幕,父亲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天神,毫不犹豫地解决了凶手,这实际也是一种惊讶与喜悦的震撼。
想说的是,未来并不因为过去发生的改变而停滞,假如父亲在极光所在之处,与儿子对话时死去的话,未来的改变也无从说起了。
同样地,假如儿子在未来被凶手杀害,处于过去的父亲有机会扭转结果吗?
越思考越发觉其中的矛盾之处,但庆幸最后是大团圆结局。
顶着看JC的大旗看这部冷门的电影,没想到竟出其不意的好看。
虽然有《蝴蝶效应》观看在前,但看到穿越未来的场景还是不免幻想一下下。
尤其是99年的主人公小约翰人生不是很顺,更让人同情。
他那句“我整个人生都是紧急事件”,虽然之前听过,有抄袭之嫌,但是却不妨我大笑三声。
对于本片的看点,我仍然执着于前半部分,抽丝剥茧的悬念和改变历史的生死关头,怎么看都非常带劲。
尤其是那段谷仓救火的片段,简直堪称精致完美:父亲带着少女从火场的旋梯旋转而下、小约翰的杯子缓缓落下、记忆第二次覆盖——种种场景以慢镜头的唯美方式交织在一起,最后轰然以父亲冲出火场为高潮,让整段戏合着配乐,震撼人心。
当时我就想:这部戏接下来该怎么拍?
果然,“改变历史罪”的桥段隆重上演了。
虽然加入连环谋杀案的桥段有些老套,但是仍不妨一看。
只是我认为后半部分已经不是太好看,科幻的因素减少,动作成分加多起来。
对于结局,我只能苦笑:向来怀抱着历史不容改变观念的我,头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完美的结局。
小约翰不仅成功拯救了老爸,还拯救了老妈,拯救了感情,拯救了事业,甚至还附赠了一个儿子。
怎么说呢?
从之前的理论推测来看,这样的完美结局显然有些太过讽刺可笑——人家《蝴蝶效应》都跑到娘胎里把自己勒死了。
本片也太宽容大度了吧?
貌似那个买雅虎股票的同伴也发达了(这不是发历史横财吗?
)。
总之,这种过分迪士尼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看在家庭戏的情分上,尚能够接受。
————————单独谈谈JC(那个儿子),本片中他自爆36岁。
但是从外表上明显年轻许多嘛,只是皮肤不大好,也有黑眼圈(可能是工作压力)。
我也很欣赏结尾他带着帽子打棒球的英姿飒爽,是本片中最帅的镜头,几乎可以直接剪辑变成车子或房子的广告了。
有人在论坛中批评他的演技,我倒认为是欲加之罪,无论是感情戏还是动作戏,他都非常称职。
之所以得不到影评人和诸多奖项的认可,可能还在于JC偏内敛的演出风格吧。
总之,我是很看好他的演技,在HIHG CREME中的表现要更加出色。
抛去科幻,时间交错,平行世界等宏观主题,我想简单聊一下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有父爱的陪伴对男生成长的不同影响。
影片开始的20分钟,孩童时失去父亲的男主角,潦倒于各种生活琐事。
他酗酒(喝光一瓶白兰地,扔到棒球场的看台);他不在运动(放弃了从小热爱的棒球项目,只是在夜幕后,独自一人坐在看台上,似乎回忆下童年);他对技术类型的工具不感兴趣(兄弟的孩子央求下,才开始琢磨父亲留下的70年代的无线电设备然而当一次不期而遇,使父亲在他的年轻时代复活后,男主角的一切都变了(你可能会说,这是父亲的复活带来的附加值,其实这是在一个男生年轻时是否经历过陪伴行父爱的大不同):他的破案思维更加敏捷(对周围的变化更加的敏感,所以很快发现蝴蝶效应引发的变化);他不在酗酒(多次行动出入于酒吧,却从没有喝过一滴酒);他重新热爱上了运动(最后一幕的全垒打)因为我从小缺少一个能够读我,懂我,陪我的父亲,所以有感而发。
见笑。
作为sifi迷,由衷的献上五颗星。
冰冷而理性的穿越题材,却时刻携带着温暖的感情,让人很动容。
做为一名坚定的宿命论持有者,看到本片后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困惑。
但细细想来,是正义、是勇敢,是感情的力量,让一切得以重来,最终相见相聚。
所以,走在一条对的路上,去做一些不懈的努力,或许真的能改变一切?
或许吧。
比《蝴蝶效应》温情,没有《时光穿越者的妻子》的娇情,比《罗拉快跑》真实。
欣赏一部如此完美的片子,希望大家都能有完美的人生。
JC的帅让我又一次确定了自己喜欢的style,认真的、诚恳的,深情的,坚定的。
(谢谢钟的推荐,以及资源提供,只是能再看一遍高清的就完美了)
看了3遍,每一次都会感动,会热泪盈眶。
!!!!!!!!!!!!!!!!!!!!!!!!!!!!!!!
从不能说的秘密追到触不到的恋人,然后在到黑洞频率,然后也想起来大学时候看到的你的名字,不得不说老美是真的很会讲故事,影片开始男主拯救父亲于火灾,然后再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父子二人隔空联手破解连环凶杀案,最后三十年后父亲一枪了解凶手救了男主,而相对来说同题材的中日韩电影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爱情,可能就是东亚文化圈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吧。
当然其他三部影片也都很好看,虽然同样为爱情片,各自风格都很明显,故事结构的点也都很精彩。
大抵每个人都可能会对过往有所遗憾,有所缺失,谁都渴望可以重来,可以有机会去弥补,去珍惜,就像一台三十年前的旧无线电,旧楼里的一曲秘密钢琴曲,一个浪漫的邮箱,你的名字太久了记不得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43459/刷影评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男主拯救父亲以后去医院,母亲阻止了一场医疗事故不小心救了凶手,然后才会引发后边的一系列蝴蝶反应。
追下一部《蝴蝶效应》
开头的时候我还跟人说[哎呀,想改变未来那就只能创造平行空间啦!],结果它就很自然的还在相同空间对话打我脸!到处都是bug根本就不科学!!根本就不是认真的科幻片而是卖弄家庭温情!哼哼哼,讨厌!
科幻總是能與親情很好的結合。
2014年9月12日22:50:37,几秒钟看完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科幻包装下的温情故事,起承转合皆有,且桥段设计发挥上佳紧扣主题。逻辑上的bug都是因为凡涉及到时空穿梭改变过去的故事都逃不开“祖母理论”的约束。另,卡维泽年轻时候太好看了,英俊!(重看两遍私心给到满分了)
刚看到开头觉得这种故事老套爆了,可是好莱坞大俗片的编剧是不会满足情牵一线这么简单的剧情的!于是又加入了凶杀暴力NYPD和baseball等经典元素一通乱炖,结尾再拐回到永恒的亲情。北极光和老式天线,这样的好时机被消防员和警察赶上了,所以变成了抓罪犯,马可尼再世也会被气死的~
3.5吧这个有点扯了,不可能因为黑洞效率频繁就可以这样子,只当是亲情篇看吧~~牛叉闪闪的3.5都献给亲情= =
修改历史的片子总是bug太多。
无法自圆其说了都。。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就是联通的理由有些牵强,又是一部蝴蝶效应的伪作,结局怎么能那么生硬呢?
后半部的节奏还算紧凑,但剧情(即使是非科幻部分)实在过于漏洞百出。
故事在这类穿梭时空的片子里面算很一般了,结局还算让人满意
以现在的我的眼光看 2.5星水平 极不合格镜头语言有点劣质,摇晃、暗淡、缺乏逻辑,可能和那个时代器材也有一定关系,整部影片的色调和节奏都太碎了,很乱的感觉抛开这个,剧情本身的漏洞也太多,使得整体没有什么亮眼之处无论是极光的持续,跨时空的生硬引入,父子的轻松相认,还是脱离了生活背景的科幻(指除案件和父子对话外的内容空洞,架空严重),时间线变更的具体特征,消防员、警员的不专业,以及整个逻辑链的松散,等等除此之外,我认为居高临下地看,影片整体的偏重点有问题,本以为是拯救片,后来成了联合破案,温情被打消了,惊悚也变得有些怪怪的另外,片中的配乐也很拉胯,片子变得很“干”;演员演技(台词设计也有一定责任)也不够好,你明显能感受到很多句子都是刻意地为剧情服务,不够自然很不成熟的片子
从消防员之死到癌症又到谋杀案又到追凶,事件线索变化得太多,相比之下蝴蝶效应这一点就做得好很多,就围绕一件意外事件,怎么做才能扭转悲剧让每个人幸福
3.5。对比《前目的地》《蝴蝶效应》等更专注于宿命论的影片来说,本片着力于营造的是一种温暖的家庭关系。所谓的黑洞频率使得父子二人得以通过收音机进行对话,至于影片情节方面当然会有纰漏,我们对于其时间线的改变确实会有困惑,但老实讲,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此。我们单纯被父子二人之间的情谊所吸引,更何况影片还满足了我们心中的英雄情结。《黑洞频率》它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但它足够温馨。
James Caviezel萌得我都瑪麗蘇了啊……
才知道信号是跟谁学的…
既然讲得是时间轴上的两个点相连 那么bug数量的多少才是我关心的
令这场悲剧得以拥有一丝浪漫以及一瞬的Happy Ending的,是一位认真负责又勇敢的母亲、一个信任孩子且善良的父亲,以及一名追寻正义、不放弃任何受害者的警察。
名为科幻,胡扯的真够厉害的,没法推敲,只能归为亲情片了。
越后面越离谱。如果要不合逻辑硬扯的话,何止阻止连环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