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田的丛林万夜
Onoda,一万个丛林夜(台),小野田,丛林中的一万个夜晚,孤军山林一万夜(港),10000 Nights in the Jungle,ONODA 一万夜を越えて
导演:亚瑟·哈拉里
主演:远藤雄弥,津田宽治,足立智充,伊岛空,尾形一成,井之胁海,カトウシンスケ,岛田久作,吉冈睦雄,森冈龙,松浦祐也,仲野太贺,千叶哲也,诹访敦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柬埔寨语言:日语年份:2021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22岁的小野田宽郎被征召入伍,并在日本军事学校接受了游击战斗与情报训练。他的训练与传统武士道并不符合,就在被派遣到菲律宾卢邦岛作战时,他唯一接到的命令就是“绝对不准自杀”,无论发生任何状况、都要努力活下去。 小野田登岛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摧毁卢邦岛 的机场和码头,反制试图降落的美军战机..详细 >
登上直升机之前应该下跪道歉的
故事与结局是早年就知晓的,只是想看导演从哪个角度去阐述它。结果很让我失望。不管是反战,反思,还是人文关怀的角度都显得成色不足,苍白无力。哪怕是单纯当成一部野外求生记也是不合格的,建草屋与挖水渠,野外保温宿眠的片段感觉像在开玩笑。最真实的算片尾,小野田等人在岛上的29年里,枪杀了逾130名菲律宾人,其中不乏手无寸铁的平民,当他离岛时竟然被视为英雄,军队举枪欢迎,岛民夹道欢送。能说什么呢,腐败的菲律宾政府与不可一世的美国就是这场闹剧的导演。活到了91岁的小野田是彻底的右翼,至死也没有为罪行忏悔过。
开头是怪异而漂亮的。随后渐渐屈从于故事而失去影像的必要。
字幕蛋疼
以白描的方式笨拙地还原了小野田宽郎战后三十年虚妄的抵抗,但这种创作最终也限制本片仅停留在整个事件的奇观性表面——一个丛林中的孤胆传奇,一个猎奇且略为空洞的东方故事。事实上,小野田在70年代回到日本之后,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符号,一个政治世界里的棋子。但这部欧洲制作欧洲视野的电影也注定与小野田的内在世界错失,严厉地说,本片甚至有抽离政治,站在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上重塑“英雄”的无知嫌疑。这像极了在小野田放弃抵抗时,为其三十年鼓掌和动容的菲律宾总统夫妇,而讽刺的是,小野田三十年丛林抵抗杀害大约30名菲律宾平民,但他从未道歉也未受到刑罚。
把精彩的故事拍得如此平淡也是不容易
二战以后的那些阵痛与迷茫,隐喻到了一个战败国,战争发起者的缩影之中。但是它却依旧很动人,并不是觉得他们如何,而是觉得我们不要再只拍神剧了。
#戛纳#一种关注开幕片。小野田历史上饱受争议,作为留守岛屿游击战最后一名投降的日本士兵。战后29年中,共打死打伤超过130名菲律宾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但总统赦免了他。当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和手握长枪的Onoda对酒,影片的高光让人泪目。电影的反战主题和虽败犹荣的士兵精神之间的冲突有些模棱两可。战后创伤,国家和平环境与岛屿战备信念状态的不适,对命令的恪守执行,在最后一刻黯然神伤。作为法国导演,对日本这个人物的刻画偏颇,结尾做了较大改动,感觉有点美化战争的嫌疑。
想要這樣的mindset,so strong
开篇那个走过草地的镜头极好,维持了适切的失真,确当地标识了被叠印的“记忆”,空间整体呈现出近乎魔幻的特质。后续则不免落向单义的平铺直叙。
恕我对于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作战的题材涉猎较少,印象里唯一接触过的类似题材应该只有《快乐圣诞》,影像质感也非常遵循大岛渚。“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真实事件的传奇性。阿图阿拉里善于将个体的命运安置于战争环境下将其灵魂摧毁,其中所包涵的个体的庞杂的情感,通过反复回溯过往的多视角军国使命以强化植入个体意识的政治操控,以及导演对于菲律宾独特的热带雨林环境的全貌摄影都极具魔幻的封锁感,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魂归故里。
丛林之景不够美,故事不够猎奇有趣。
基本无感,对比一下《缅甸的竖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日本人的矫情自己都不见得能拿捏是半遮半掩还是避实就虚,哥儿们您个法国人!法国人!法国人!拍二战的坚决不投降!!!咱商量一下,别费那么大劲跟这儿扯淡了,累不累啊,别闹
片名竟不是修辞手法,而是真字面上的丛林万夜,难以置信,不敢相信是真实事件改编,起先真的是昏昏欲睡,慢得犹如雨林生态片,无数次怀疑这样的反高潮手法能否与这个故事本身的离奇相匹配,然而不知从哪段开始,逐步被导演的“炖”功拉入了遥远的菲律宾岛屿,与小野田共同进入丛林中的三十年的日日夜夜,他的盲目、愚昧、乃至根本可算是失去理智的遵从,都无法真正解释,更别说还有人跟着他一起,他根本无法面对日本彻头彻尾的失败,正如许多历经艰难的人,他在拼命说服自己的选择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也许在他毫不犹豫给腿伤已严重到生虫的金七吸除脓血,丛林里已埋着太多的情谊,让他更加无法回归正轨吧;导演希望观众能体会到与小野田相似的漫长而煎熬的感受,如果缩减时长、用高潮起伏的戏剧化的“精彩”表现手法,才真正会耽误本片 #SFM350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坚守了几十年的信念居然是错的,其心灵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因此他必须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必须让他的上级来亲口宣布投降的命令。影片虽改编至真实事件,但一些细节仍需改进,比如吃饭的塘瓷碗太新了。
三十年的事儿拍三个小时,也算能理解了。我觉着不要从正方反方(战胜国战败国)的角度去看这个事儿,意识形态上的攻击大可不必,只是一个个体、之于集体、之于某种国家意志.....的反应不同,这里可以理解成只说了一个人,一种人性,一种可能。
片子开头沉闷,渐入佳境。拍摄手法也很日式。缺点是完美避开了作为个体的道德拷问。作为电影而不是纪录片,不得不设置了几个刻意的剧情冲突,而在这几个冲突中彰显出的是小野田们杀害菲律宾人纯粹是出于被迫自卫。PS:对比那首《北满たより》,我更喜欢在中野学校里唱的那首歌,只是到处也没找到。
见到导演了(Justine Triet的老公) 非常有意思的人 哪天心血来潮可能会写篇长评 回顾一下今天导演和其他人的映后讨论 希望没睡好的我到时候还能回忆起来 (关键词:与现实的关系,自己命名所经过的地方,构建世界/另类现实,在自闭中获得某种自由,与父亲的关系,双父,与年轻冒险家的互为镜面,sacrifier sans mourir不得死的牺牲,成为鬼魂,与战友的肉体关系,主人公与真实世界的“贞洁”关系,在海里泡澡的场景展示的是爱,等等。有评论说导演没把握到这个故事的荒诞,其实导演完全把握到了,而且他并不是为了还原故事而拍的电影,而是从这个故事里提取了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另,导演说他对日本历史确实不太了解,而且他也觉得电影里出现的被滥杀的人太少了)
摄影好棒
困在自己执念里有多可怕。觉得别人都在骗他,其实是怕自己信仰崩塌,自己骗自己,不去求证事实,陷在自己的逻辑循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