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变成这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在学校里受到欺凌,在学校,在家庭里无助,没有自尊,没有自我,终于沦落成最狠的模样,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从杀掉第一个欺负他的人开始,心地不再相信任何人,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杀人能解决问题,同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恨和失望。
别人的目光,嘲笑都可以是他想杀人的理由。
有点像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个小恶魔,发出声音说,杀了他们,然后,就是破罐子破摔了,你们这些人欺负我,嘲笑我,让我觉得很难过的人都该死。
最后,自掘坟墓。
这就是森田。
第一次偷东西,可能会紧张的要死,但如果偷上一千遍以后,第一千零一遍,还会紧张吗?
不会的。
同样,再怎样恐怖、困难、违背社情伦理、社会道德的事,只要做习惯了,就不再是难事。
《白昼之雨》的男主人公森田即是如此,美好的人格,一而再错无数次之后,便在错误的轨道上彻底失控了。
而引起森田错误的因子,便是目前的舆论焦点——校园霸凌。
森田以一个被欺凌者的身份毕业、进入了社会,早已在他心中生根的仇恨的种子在经历一系列不良的触碰之后,终于爆炸般地生根发芽。
但《白昼之雨》并没有单调直接地从学校为起点开始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以冈田——这个曾经作为欺凌者帮凶的森田的同学的视角出发,描述他踏上社会后与当年的森田不期而遇,以一个讽刺的对立面身份和观众一起审视校园霸凌现象流毒至社会后会结下怎样的恶果。
作为一部漫改电影,《白昼之雨》并没有失去其诙谐幽默的漫画风格,充满搞笑的开头让人亲切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漫改电影风格,但随着情节推进,《白昼之雨》的片名浮现后,剧情便以此为分水岭,以异常冷静、极度压抑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了森田失控杀戮的过程。
要说影片给予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那便是深入毛孔的真实感,潜伏在家中、亦或是楼梯旁,随时准备上来给无辜者捅上一刀的无差别行凶者,让观众犹如俯瞰地狱一般从心底涌出一股深深的恐惧,这类变态般的导演语言也只在日系电影中感受颇深。
作文写了一半,发现严重跑题了怎么办?
在下一段来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可破之。
电影拍了一半,发现严重跑题了该怎么办?
今天我推荐的这部电影就遇到了这个问题,99分钟的电影,导演拍到第45分钟时,似乎察觉到了严重跑题,只见他宕开一笔,来了个180度大反转,生生将一部纯爱片改成了一部犯罪片,成就了一个经典。
这部电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电影《白昼之雨》。
本片是一部漫改恐怖电影,改编自漫画家古谷实的同名漫画,以连环杀人案森田和高中同学冈田重逢,并试图杀害冈田男友由香味故事主轴,讲述了校园霸凌扭曲人性的故事。
我们看一下,导演和编剧是如何运用巧妙的编排,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
这部电影首先厉害在片名。
音乐界有个惯例,前奏越长的歌曲越厉害,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歌曲足够自信才敢这么玩。
比如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前奏有40多秒,被乐迷封为经典。
比如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前奏长达1分09秒,是他逼格最高的一首歌。
而在电影圈也有个惯例,片名出越晚的片子越牛X,比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在第40多分钟的时候才放出片名。
这部《白昼之雨》不遑多让,在第45分钟才亮出片名。
前面说的导演拍跑题了,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导演真正的目的是用45分钟的片名作为一个分水岭,前45分钟一种风格,后54分钟另一种风格,两种风格杂糅在一起,撞击出一种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用王朔的一部作品形容,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先说“一半海水”,本片前45分钟就是一部纯爱片。
冈田和安藤是东京一家清洁公司的员工,冈田扮相屌丝,安藤则是个胡子拉碴的壮汉,两个搭档在一起充满喜感。
安藤暗恋咖啡店的服务生由香,就找冈田出谋划策。
两人来到咖啡店认识了由香,但事情却出现了了反转。
冈田本来是当电灯泡的,结果由香却喜欢上了她,一边是背叛死党,一边是美女的垂青,冈田陷入幸福的烦恼之中。
可与此同时,冈田发现咖啡店还有一个人对由美虎视眈眈,这个人是自己的高中同学森田。
最终冈田和由美陷入了热恋。
影片在前面部分笑料不断。
比如壮汉安藤提到暗恋对象瞬间少女心爆棚,日本漫画人物那种中二气质瞬间出来了,看着很搞笑。
比如冈田长相屌丝,帮死党追女神,却被女神青睐,这也是日本漫画一大特点,满足青少年的幻想。
比如冈田和由美热恋后,两人初夜时,冈田问女友:“你之前和多少人睡过?
”女友羞涩地回答:“十几个吧。
”冈田瞬间崩溃,观众捧腹大笑,这也是日漫里经常出现的搞笑情节。
原以为整部影片就是三男一女的爱情戏,结果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
我们接着看“一半火焰”,影片后54分钟就是一部暴力犯罪片。
森田的出现将一切美好撕得粉碎,原来他不是由美的追求者,他只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人,他在实施自己的报复性为,他生活全部的内容就是:跟踪和杀人。
影片详细记录了他杀人的几个过程,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
他提前潜入一对情侣家,情侣发现后试图联手制伏他,不想女孩笨手笨脚坑了男友,两人被森田反杀。
作案后,他又潜入一个陌生人家,主人回来后他正在家里悠闲地吃着食物,主人进屋,他手起刀落结果了对方性命。
之后他把尸体埋在了院子里,警方察觉出异常,上门问话,他不慌不忙,手起刀落又结果了警察的性命。
在强暴一个受害者时,受害者来了例假,露出了带血的卫生巾…在最后森田试图强暴冈田女友时,冈田出来制止,他手上的武器竟然是个自慰器。
这些内容过于荒诞血腥,和之前温暖的风格大相径庭。
最终,在冈田的询问下,森田说出了实情,原来是校园霸凌导致他人性扭曲,他要报复整个社会。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森田被绳之以法,但整个过程中的杀戮却触目惊心。
影片讲完了,但本片的几个细节点让我回味很久。
第一点就是导演和观众开了个玩笑。
光看前面,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本片的男主角,有可能是那个为爱犯花痴的大胡子,有可能是那个呆萌的屌丝,有可能是那个清纯可人的女生,没有人想到角落里那个窥探一切的人才是本片的主角。
即使想到了,你也很难捉摸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的人,他沉默寡言,梳着杀马特发型,谈吐谨慎,你万万想不到他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其他三人差点都成了他的刀下鬼。
第二点是导演对性与犯罪的理解十分深刻。
影片后半段有一段平行剪辑堪称精妙。
两个画面,一边在杀人,一边在造人。
冈田和由美正在床上缠绵,两具肉体扭曲在一起,交织碰撞。
森田正在试图杀害一名女子,两具肉体也扭曲在一起,交织碰撞。
在平行剪辑下,两组画面相互穿插,你甚至分不清,画面中出现的镜头究竟是表现性爱还是杀戮。
导演用这种手法告诉观众,性和犯罪往往是一对双胞胎。
第三点是导演对校园霸凌的解读很特别。
校园霸凌的影片很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去年的《少年的你》,一般这类影片会直接表现受害者受到的侮辱。
而《白昼之雨》没有直接描写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它讲述的是校园霸凌就像一个慢性病一样一直折磨着受害者,十多年后把一个纯真少年变成了一条恶龙,影片中森田犯罪手法越残忍,越证明他受到的伤害之深,影片仅用了几个闪回片段回溯了当年往事。
其中一幕特别扎心,一群恶霸让森田在教室里脱裤子自慰,而懦弱的冈田只能在一旁旁观,这个画面寥寥数笔,却极富冲击力,很好地解释森田之后报复社会的动机。
第四点导演对杀人犯的刻画很特别。
穷凶极恶的杀手一定都会有内心的软肋,导演在表现软肋时往往回会拍温情戏,杀手在面对自己爱人、孩子和母亲是都会流露出温暖的一面,这一套已经被用烂了,比如最近的犯罪片《除暴》里吴彦祖和春夏的戏份就是这种套路的延续。
可是《白昼之雨》最让我叫绝的是导演突破套路,他在表现杀手柔情时用了很特别的一个设计。
森田在杀了很多人开车逃跑,警车在后面追赶,一路上他开车撞死了很多人,可是开到一处街道,路中间出现了一只小狗,森田为了避免撞到小狗,猛打方向盘,最后车毁人亡。
看到这一幕,我拍案叫绝,一个杀手在生命最后一刻却对一只小狗心怀怜悯,他下意识的反应让他内心的一丝善良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他不需要赘言,这种简洁高效的表现手法秒杀大部分犯罪影片,真棒!
总之,《白昼之雨》是一部全片充满设计感的影片,它“一片俩吃”,将搞笑、纯爱、暴力、变态熔于一炉,烹制出了一道味道独特的美味,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很独特的观影体验。
他们都睡了,我想说说《白昼之雨》。
时间原因,我分两天看完了这部电影。
由于我对这部电影的分次观看,让我觉得我其实是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轻描淡写的爱情,一部是浓墨重彩的虐杀。
我大概是在影片40分钟左右的时候停下的。
影片在45分钟左右,才正式推出片名《白昼之雨》。
我不得不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
前一天的40分钟末,小清新,轻松甚至还有点喜剧效果。
但是今天的45分钟始,日系燥郁,无节奏虐杀,真实到毫无美感的暴力,已经超出了cult的范围。
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接受夸张的,仪式化的暴力,脑浆迸发,血流满地。
如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如园子温的《冰冷热带鱼》,如北野武的《大逃杀》等等。
但是我们往往接受不了真实。
真实到如同你身临案发现场一样。
《白昼之雨》就是一部如此真实的虐杀电影。
被昔日的同学反抗 ,杀。
因陌生人多看一眼 ,杀。
入室抢劫遇到屋主 ,杀。
遇到警察怀疑询问 ,杀。
据我统计,整部影片明确交代的,有12人被杀。
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也确实是高潮了,好害羞)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平行剪辑。
这边是平静的暴打,那边是投入的啪啪,同时呻吟,同时暴力,同时高潮。
直白到连配乐都没有。
镜头在两个场景之间快速剪辑。
杀戮的血腥和性爱的欢愉,以近乎一致的动作,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部电影是由日本古谷实暗黑向漫画《白昼之雨》改编的,主人公森田看似毫无理由的虐杀其实全部都是在校园霸凌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不仅仅是作为这部电影的背景,2016年,校园霸凌对于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并不陌生。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关于今年的校园霸凌数据,只是今年一年的数据而已。
霸凌,并不只是同学之间的打闹和玩笑。
霸凌,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反复的,持续性的给他人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遭受霸凌行为的受害者有一些严重的不得不转学或退学,甚至因为受不了欺凌而自杀,还有的,会反转成为加害者,比如森田。
弱者被黑暗吞噬,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甚至,更黑。
最近在看《心理罪2》里面反复提到一个概念,就是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森田就是典型的心理罪患者,典型的PTSD。
电影中,森田第一个杀死的就是欺负他的河内,之后,他仿佛发现了人生的新道路,他开始打父母,连续杀了许多无辜的路人甲。
但是,在他杀人如麻之后,面对被欺辱他还是选择了低头。
他无法抵抗主动的攻击,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
《白昼之雨》里面,男二号冈田是校园欺凌现象中的旁观者。
旁观者就无罪吗?
霸凌不只有硬暴力,还有“软暴力”和“冷暴力”。
像冈田那样在旁边冷漠地附和,以及语言侮辱甚至是无言地排挤都说明旁观者与施暴者罪过一样,是共犯!
影片中,冈田为了自己不受欺负,将森田骗到学校,使其受辱,这是来自朋友的背叛!
电影结尾,森田已经杀了许多人,但是他为了躲避一条狗,而出了车祸。
人之初,性本善。
曾经,森田也是一个温柔、善良的男生,可以跟朋友很开心地打游戏,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有疼爱自己的妈妈。
我在想,如果当时森田对妈妈说自己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妈妈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一个结局。
PS:1没有看过原著漫画,所以实在无法对其他人物进行分析2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内个谁啊,你真的长得很像森田刚3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圣殇》,一部不忍看第二遍的电影。
如果说《告白》是平静中让人不寒而栗的暗黑那么《白昼之雨》就是简单粗暴的明黑 一言不合就啪啪啪就白刀进红刀出 森田这个看起来独特的人物 其实是作者把所有人的内心外化的产物 哪一个人被欺负或者看到坏人以及不公的时候 心里不是恨恨的说“真想宰了这个畜生” 森田就直接这么干了 捅死了所有仇人顺带几个无辜的冤魂 森田是坏人吗 也许只是曾经被欺凌而不能释怀的少年 日本这个民族整体看起来ok 一切井然有序 彬彬有礼 勤奋向上 但从个体上看 每一个人就像一个罐头与社会与他人甚至与家庭都带着强烈的封闭感隔膜感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家庭温暖和狐朋狗友的热闹在日本却很难得 日本电影最常见的场景就是 一个人独自在一个狭小拥挤杂乱的公寓 《卫生间的圣母像》里儿子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 父母也就是平静客气的来看了一眼而已 如同路人 日本警察说有些家庭老头死了老太太为了图省事直接就把尸体埋在后院里 日本人独立封闭的民族性导致的后果 好的一方面是 一个人放弃了横向的联系就会在纵向深度的挖掘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出现各种道以及苦心孤诣的工匠 不好的一方面是会产生很多扭曲黑暗的灵魂和不健康心灵 中国人恰好相反 大部分人会在吃喝打屁中潦草一生不干正事 另一方面出了什么事总会有父母闺蜜和兄弟陪在身边 心灵容易得到慰藉 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模式应该是中国老板雇佣日本员工干活
《白昼之雨》是我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
真实的可怕,却又不是所有的真实。
起初看电影是因为森田刚,这个神秘有性感的男人,电影结束,就算是为了爱豆再看一遍,我想我还是拒绝。
电影开始了45分钟,片名才出来,就像是听说书先生说了很久的故事,正入神,先生却说现在开始讲故事,让你唉的一声,却又很快集中注意力。
导演的镜头在杀戮和性爱之间切换,人性的恶与欲望并在一起,让我有种是不好意思的感觉,就像那些被藏得很好的恶被拆穿,赤裸裸的感觉,脸颊觉得一阵阵燥热,森田每次杀人都不一样,刚开始还会毁尸灭迹,到了后面杀人后直接用餐,被发现也不会逃跑,那就是再次杀戮,而森田的耳鸣也越来越严重。
故事会怎样结束?
我被震撼已久的心,一直扑通扑通的跳,喉咙感觉到阵阵的干涩,内心纠结极了,看见那欺凌的一幕幕,公然被砸,当众自慰,被逼吃屎,被自己亲近的朋友冈田欺凌,森田被一步步逼向罪恶,当自己的朋友冈田因为怯弱选择欺负自己的时候,森田眼神开始改变,让人揪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一直以来都是黑白来断对错,可是有太多的灰色了,森田的坏恶有因,可是他杀人是罪,我确实说不出黑白对错。
逃跑过程中,因为看到和自己儿时的相似的狗,把车驶向一旁,而自己也因为车祸,生命垂危,被警察带走时,露出骨头的腿,呢喃着儿时的话,叫着那是的朋友冈田,只有在他意识模糊的时候,他才能摆脱耳鸣,忘记罪恶,回到最好的灵魂。
罪恶在不知道的地方蔓延,在不知道的角落里腐烂,那些被孤立欺负的灵魂,在肉体里嘶叫,侵蚀精神,播下罪恶的种子,结出恶魔的果实,欺凌不是蚕食不只是一个人,是整个参与那个人人生所以的灵魂。
今天有快递收所以觉得心情不错可以看看积了好久的《白昼之雨》,每每想看都担心看完会很影响心情所以一放就放了一年……(结果看完了快递也还没来…)但是居然没有想象中的看完不舒服,完全没有到会影响心情的地步,说好的史上最凶残杀人鬼呢?
可能是因为茉莉塔这个角色你可以感觉的到他内心太多的不满,所以作恶的时候感觉到他不是坏,是疯。
所以他虽然凶残但是不是那种愉快犯的让人很恶心的感觉。
当然不管什么理由他都洗不白的,校园暴力也没办法,但是那种精神异常的状态还是让我觉得很可怜。
所以被抓的这一幕真是喜欢啊。
表情也好,声音也好,少年感满满地傻笑:要再来玩哦!
噢咔哒!
真是虐到我了[捂脸]人性是不会因为客观事件被消灭的,只是会被隐藏起来。
人没有了不安和不满,就没法活下去了,消除不满才是人活下去的原动力。
人性是指引我们用正确方式消除不满的钥匙。
不想多说,两点:1.浓烈的爱情剧这一判断,伴随着响彻云霄的叫春声,才刚刚在列位心中坐实......镜头一转,杀人二字却从森田口中麻木的脱口而出.....极大的反差,以及40分钟才出现的电影标题,仿佛在提醒看客们,好戏,现在才开始!
2.一丝不挂的女主跪趴在床上,被男主肉棍冲刺、高声呻吟的同时,那一边,森田拿着铁棍猛打着一样姿势跪趴在地上,一样呻吟着的女受害者......伴以画面快速的交叉剪辑,不用一句台词,却让看客在强烈的冲击中错乱,并且,似乎懂得森田所想,与森田一起疯癫!
好的导演,即使和别人一样,只是用一点片头加长、交叉剪辑的小技巧....却能让所有人产生最大的共鸣!
没有谁天生就是坏人,被侮辱被损害后,受害者后来也热衷于用残忍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变成了加害者。
他对宽容和爱并不熟悉,也没学会。
《白昼之雨》的主线是讲一个在高中时经常被霸凌的人,后来变成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剧情就围绕着杀手森田和他的几个高中同学展开,他们都是当时那场霸凌的各种参与者,和杀手一起被霸凌的胖学生头,无意中的帮凶也是凶手朋友的冈田。
森田因被欺侮导致心理扭曲,后来成了杀手,和他一起被欺侮的胖子后来也成了他欺负的对象。
冈田是旁观者和帮凶的形象,他是个胆小的好人 ,片中他的戏份应该更多。
他善良、小气也软弱,可他有责任感,最后也变得勇敢。
冈田的同事安藤是一个怪人,刚开始我以为他也是罪犯之一。
影片的主题是人性残酷,这种残酷能震撼人心,就在于细节的真实,像冈田和女友的性场面,就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实的呈现了一个初体验男和经验丰富女的相交。
还有暴力场面,比如森田棒杀同伴女友时,同伴女友小便失禁裤子湿淋淋的画面。
都震撼人心。
影片暴力血腥,却也自然,没有刻意渲染,和过分追求视觉震撼,让人感觉现实。
故事很精彩,也有想反映的深刻主题,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还有,40多分钟才出另一部分字幕也有创意。
正好窗外也淅沥沥下着小雨看完了《白昼之雨》,真是一部人之初,性本善又性本恶的电影,赤裸裸的给观众们呈现了校园霸凌的血淋淋后果,被逼成神经病的黄毛杀人如麻,很多人认为校园欺凌事件和自己无关,然而在中国这事随着网络的发达被曝光在阳光之下。
如果你被同学强迫吃狗屎,拍奇怪的照片,被逼当众撸管。
你会不会恨你的同学,恨这个社会?
电影前40分钟的氛围比较轻松,一个老司机丰富的妹子,一个羞于告白却当跟踪狂的法师,一个蘑菇头胆小如鼠的男主,一个暗地跟踪的杀人魔。
很直观的为我们展示了,如果你有喜欢的妹子你不主动表白,到头来妹子被你好基友上了,你却还在做白日梦和妹子告白的残酷事实。
后期剧情峰回路转,一下子开启了杀戮模式。
(不得不心疼基友,一下子被枪打的吊爆了脊椎还中了一枪,为了后期台词还撑了那么久)结局也无意展示了,一个杀人狂在疯狂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柔弱的心,为了避让一条狗自己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
电影被删了一大段,具体被删的是奸杀片段,一个路人女子电话的时候。
看到黄毛在乱踹路边的广告牌,戏谑的和电话中的朋友说看到一个危险分子,随后这名女子被黄毛尾随奸杀致死,不得不说一句不作死就不会死,有时候真是祸从嘴出,无论现实还是在网络上,请务必管好自己的嘴。
人只本性,善恶交加。
森田刚演绎的杀人犯很不错,凶狠残忍。女主角外表清纯,其实是个绿茶
iptv删了7分钟,最精彩的平行剪辑删没了。校园暴力以及因狗而出的车祸都无关洗白(这词滥用成灾),受害者转化为施害者。森田刚甚少有作品,但眼里又冷又漠然又绝望。“最猥琐的怪蜀黍最有情有意,最懦弱的男主也最斤斤计较,最单纯可爱的女主其实阅男无数,最变态的杀手其实事出有因难以自控。”
风格略显割裂,既有追女仔的轻喜剧风,又有真实到瞠目的犯罪场景,尤其后半段完全将重心放在了森田刚饰演的杀人犯身上,一场接一场的猎杀有些为了暴力而暴力了,这也使得前面苦心制造的荒诞风格被冲散,最后只不过又是一场校园暴力遗留的个人悲剧而已。
日本版“踏血寻梅”,用无差别杀人事件讲述草根人士的丧乱与悲情。群像刻画得有点乱;可能是漫画改编的原因吧,经常会有喜剧效果乱入是怎么一回事...
看漫画觉得好棒啊,电影真的…拍出来太阴暗了。从此对茉莉塔有了阴影(ノД`)
校园暴力引发犯罪
电影还可以再好一些不过森田刚演这个本能派恶役非常贴切,瘆得慌。一直觉得他算气质很个性(偏坏)的演员不晓得如何得以常年留在偶像团体里的...P.S.法师大概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的瘆得慌...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犯罪者的心理问题通常是生活所迫,确实存在孩子在学校受到暴凌父母不作为的情况,但是本剧中日本人的表现实在是让我看不下去啊,看见犯人第一反应应该不是把后背暴露给别人,最后主角应该要报警的,因为遇到这种事首先就要想到自己也会中招。
日本的校园欺凌真的这么吓人么。那个杀手没意思,矮个子情侣有意思
混乱 不合适。除了杀人和情色结合那段的剪辑不错以外 整体感觉像白开水一样不知所以。
能理解反派所作所为,他一点都不奇怪,反派原本是个善良的孩子,被校园暴力逼成杀人如麻的行尸走肉。一切都那么真实,尤其是动作戏,剧情始终平平淡淡,平平淡淡的杀人、qj、自卫,小情侣也像现实中的那样。
一群s.b
还原度高
颇难看
四星-,片名推出已经是差不多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段了,从此画风截然不同。我是实在不觉得女主有什么可爱的,竟然让几个渣男五迷三道的。性格扭曲的无差别级杀人见怪不怪,但我对边杀人边造人的快速剪切一幕印象深刻。
妹子拯救了我
感觉友情回忆杀纯粹画蛇添足,毕竟原作的魄力来自突然浮现的杀意和没有缘由的恶。森田的痛苦并不来自过去,而是来自于自己的“不同”,这才是漫画后半部分的核心。
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导演掌控力真强。后段那么冷血残酷,看到最后竟被感动到。跳蛋攻击差一点就取得了胜利,可惜了。。。。
结尾有点触动
心理建设充足+全场迷妹护卫,还好没有太大的冲击和不适感。看到最后果然还是可恨必可悲……go演得挺好,法师real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