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不想写这片子的,但是看到豆瓣很多装逼的,纷纷在分析导演大量的灯光颜色运用,以及手的暗示,泰国警察刀的运用。
我想这里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片子。
如果在巨幕下,一部90分钟的电影,充满了大量的蓝红色,除了视觉疲劳,就是想早点走人。
因为真心是看的很累呀。
最奇葩的是,那泰国警察总是没事来个KTV,我靠了去。
真的很想骂。
本人是很喜欢导演的DRIVE,特别是几场光的运用太让人赞叹了。
但是这部,真的是只有神才可以去原谅。
如果你们大赞特赞,导演的蓝红光的用法,麻烦多看点时装杂志,这种打光技法这两年都已经被用烂了,或者你要找到来源,70年代时装杂志早就开始用这种光。
或者比如天生杀人狂,里的几场黄绿灯光的戏,但是都是为了更好的支撑故事,表现主角的内心情绪。
但是这部电影,这些灯光,完全没有更好帮助故事走向,无非就是把这部片子打造成一个非常非常有风格的暴力灯光片。
而必须说的是,这部片子的预告片,真心是太好看了,我在电影院里起码看了十遍预告片,每次都让我更想看这部片子,但看的结果非常的失望。
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主旨其实也就是以暴制暴,最终还是被暴力所害。
比如警察,这个警察就相当于很多港产里那种,觉得司法正义不可信,要用一种个人的暴力,去纠正,去惩戒那些人。
比如片头,当那女孩子被杀,场景大量红色,而女孩的父亲和警察是在蓝色的一方,而之后警察把“权力“交给父亲,那父亲杀了强奸并杀害女孩的人,之后父亲站在红里。
即有罪。
于是,警察要处置有罪的人。
而之后也大抵是这种来处理。
其实警察的形象类似于阿修罗。
性狠好斗,那场他处置外国佬,就很明显证明,人家不是一刀解决,而是一点点折磨。
而他那把随时可以拿出来的刀,也不过就是处决的象征意义而已。
高司令的戏份,手,导演老是拍他的手,想让忽略都很难。
相对于警察的刀,高司令的武器其实也就是手而已。
当然导演那几场,摸泰国妹的戏,当然让手更多一份性涵义。
而且与母亲的戏,无非就是表达下西方的俄狄浦斯情节,杀父淫母。
而警察平时裁决别人的性命,到最后自己的家人,也无能力保护,也就是一个报应,以暴制暴最终没有结果。
高司令最后的选择结束了这个循环,于是,最后是开放式结局。
所以麻烦各位看这装逼电影的豆瓣er,别多么装逼的分析此电影。
给三星都已经不错了。
整部电影也就是西方导演对东方文化,佛界文化,东方传统的一场意淫。
而且意淫的很失败。
拍电影,起码先把故事讲好先。。
不过鉴于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行吧。
麻烦导演还是重视下剧本吧。
咳。
当然出来混,总会拍几部烂片。
不过,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也算奇葩吧,或者为证明电影节是大肚容百川吧。
唯神能恕,看完了。
看过的三部nwr,每一部都不长,但每一部都不轻松。
nwr的美学里,光影特别强烈,很多镜头会让你觉得,这就是nwr才会用的镜头。
没有霓虹恶魔那么极致的红蓝霓虹美学,也没有像危险驾驶那样起码是在讲故事。
40分钟,泰国警察舞刀加上音乐,才感觉自己进入了电影。
病态的母亲(恋儿),取代父亲的长兄(这可能是他选择去奸杀未成年的原因,成为母亲,杀了自己),因此,朱利安便同时仇母又恋母。
母权控制下的女性凝视,不再是阳具崇拜,而是阳具竞争。
打戏,虐杀戏,都非常美,在暴力的仪式感上是危险驾驶的全面升级。
可以说,比危险驾驶优美,比霓虹恶魔有趣,也可以说,没危险驾驶有趣,没霓虹恶魔优美。
三部其实都是美学电影,在美感上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故事性其实是可以给原本的美学加分的,这是我更喜欢危险驾驶的原因。
无人能恕的罪,无人能更的执。
前20分钟真的不咋地,太安静,太难以入戏,很多场景太黑,还有很多场景打过太刻意,那个大光穿过网格找到高斯林脸上那里我实在觉得也太做作了…但后面越来越好了。
高斯林在这片子里其实不帅,甚至可能因为我刚看过让子弹飞,觉得他甚至有点像姜文…依旧木头脸,心理全靠导演设计的动作表现,例如怼母亲尸体一刀再把手伸进肚子(子宫),纯靠动作表现复杂情感,不过有一个吼,还行,那个吼没有太过…这个泰国人倒是很有想象中这个角色该有的样子。
你杀的是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的人仅有的希望,他重回母体的愿望破碎了,即使这个愿望实现的概率太低,但这是一个愿望满足的愉悦比愿望落空的失落大的多的人,原因似乎他的精神阉割。
这个片子肯定不算唯神能懂,这要算唯神能懂,一大票导演要被钉十字架的…我特怕这个故事最后走向亡命驾驶一样的同归于尽,那样就一点都不酷了,还好没有。
于是,他献出双臂,于是,你得以歌唱。
这个警察,有一点像老无所依里的齐格加上巴顿芬克里的两个巴顿芬克,也像是此房是我造里的杰克,杀完人,就像是解决了某种创作焦虑。
5.5分。
嫌这片装逼的人,好奇你们看完哭泣的草原会是什么反应,都闷,都不讲人话,故事也有相似之处。
看到了不少的导演或者主演的死忠粉给五星,也有不少对于此类风格特别讨厌的朋友给了一星,那我就中和一下,给三星好了。
首先我不作为本片导演或者任何演员的粉丝,所以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不过对于本片的摄影和影像风格,我倒是由衷的喜欢,给人了一种迷幻感,而且对于灯光的利用和掌握也是恰到好处,这一点比(亡命驾驶)的时候更加明显。
不过配乐倒是比较弱,为了配合该片泛滥的长镜头,配乐比较低调,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不过有几首配乐还是很棒的。
该片最为人诟病的恐怕就是剧情了吧。
一部90分钟的电影讲述的无非是一个带有复仇性质的故事,其中还融合了不少的对于主人公的剖析。
但是全片的台词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取而代之的是导演永无止境的慢镜头和特写,以及一些隐喻。
这也是很多人不满的地方,但这种装逼式,而且神神叨叨的表现形式却可以被一小拨人奉为神作,也只能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该片的暴力成份可以说是nc-17级的,而且简直是虐杀性质的暴力场面,这一点我倒还比较喜欢。
结尾有点突兀了,不过也算是很恰当的结尾,为神所恕了吧。
高斯林的侧脸帅的无懈可击,不过打起拳击就被虐的不行,汗。
其他泰国演员还行,不过就是泰语听着不爽。
男主的恋母和弑父真是。。。。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主演:瑞恩•高斯林、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维他亚•潘斯林加姆类型:犯罪、剧情、惊悚时长:90min出品:Wild Side Films凭借《落日车神》技惊四座的新锐导演尼古拉斯,于去年率新片《唯神能恕》亮相戛纳,评论瞬时走向两个极端。
这部新片中,故事做弱化处理,暴力血腥程度翻倍升级,让观众直呼“唯神能懂”,总的来说,这部充满着隐喻的黑色电影,未能重复《落日车神》般的神话。
曼谷异色 犯罪暗街用一句话来形容片中夜空下的曼谷街头,就是“街道上尽是比夜晚更加黑暗的东西。
”光怪陆离的电音,色调在浓郁到让人窒息的妖异之红与冰郁之蓝间变幻,使得镜头下的曼谷散发着桀骜危险的气息。
极端暴力倾向的犯罪分子,橱窗化展示女色买卖,热衷于以暴制暴的警察头目,故事内容用一句话便可以概括:奸杀雏妓之贩毒分子,被警察以暴制暴的方式杀灭,黑帮母亲复仇后,又被警察以暴制暴一刀毙命。
叙事极其弱化,人物动作沉缓,台词寥寥,仅仅依靠画面撑起整部电影,隐喻不断,迥异于情节剧,这更像是一首刀锋般犀利的短诗。
弑父恋母 唯神能赎这部电影绕不过的主题,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瑞恩•高斯林饰演的主人公朱利安,沉浸于“弑父恋母”的情结当中,因为弑父,所以从美国逃到曼谷。
他既沉浸于弑父的愧疚情结当中,将母亲视作永无可能得到的禁忌欲望所指,又在情欲和占有欲的驱使下,备受煎熬。
双手的隐喻,再为明显不过了,象征着阳具、罪恶之源。
所以在用手与女性发生关系时,朱利安总是出现双手被砍的幻觉,说明他眼中的欲望是被禁忌的,是罪恶的果实,是肯定要受到审判的罪行,为什么?
因为他的最初欲望指向对象是母亲,一个没法被救赎被洗尽的罪恶念头。
朱利安洗手的时候突然出现污水的幻觉,这更加暗示了他眼中的欲望是极其肮脏的罪恶。
杀掉父亲并不能完成他占有母亲的愿望,哥哥比自己更有竞争力,所以哥哥死后,朱利安复仇不成,其实暗含着他不想复仇的潜意识念头:哥哥罪有应得,既是指奸杀雏妓,又是指独占母亲。
再来说说母亲这个角色,利用儿子对自己的依恋情绪而控制他们。
从母亲对儿子的暧昧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关系非同寻常。
母亲被杀掉之后,朱利安将双手伸进母亲肚中,这是典型的母婴依恋情结:此时他想做个柔软的婴儿,回到最初温暖的子宫,回到母亲身体当中。
弑父又恋母,朱利安感觉罪无可赦,主动选择斩断这罪恶的双手。
饰演警察头目的大叔,手握长刀,随时砍掉有罪之人的手,那把刀,象征了审判之刃,而大叔即是父权概念下的秩序维护者,执掌正义审判的“神”。
《世界电影画刊》
今天本来不打算写了,看完这电影之后原本的安排是睡觉。
可是旁边这哥们呼噜打得就像三峡泄洪,我看这一宿就别想睡了,洗洗醒吧。
不写影评不知道影评的开头很难写。
一上来介绍背景的,那是学院派,正经,但是偏死板;一上来语出惊人的,那是标题党,看似新潮摩登,经不起推敲揣摩;一上来不说电影的,那是像我这样失眠的人。
列位,你要是耐心看下去,相信还是有收获的。
上次看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片子是《亡命驾驶》,对这个人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由于当时紧接着又看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对这个一度寄予厚望的《亡命驾驶》就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值得玩味的东西太少了。
要说有什么引发好奇的话,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评分偏高,让我觉得名不副实。
这样说恐怕又有一群死忠不知从哪冒出来大放厥词,说什么复古独特别具一格艺术至上之类的蠢话,都是脑残粉。
不过这次这片子有点意思:主题先行,架空叙事,行文调度颇有点库布里克的意思,但可惜只有声息,没有气韵,难成上乘之作。
就欧美后起之秀诸导演的真诚程度来讲,我觉得本片导演不如乔·怀特,不如大卫·拉塞尔,更不如史蒂芬·达德利。
尽管有瑞恩·高斯林压阵,但他十年如一日毫无进步的演技着实让尚未出柜的男观众觉得兴味索然,早已不是《充气娃娃之恋》时的况味了。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但导演的功力显然太浅,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明显不足,和李安同题材的作品比不了,甚至还不如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
《老爷车》起码有个一以贯之的精神线索支撑着情节发展,本片则演完前80分钟还处在矛盾中。
这种矛盾不是丰富人物性格层次的矛盾,而是从一个潜意识里边根深蒂固地坚持西方中心论的男性的角度出发是否应该为东印度公司曾经犯下的罪行忏悔的矛盾,是质疑一个奉行人道主义的罪犯的后代是不是应该为奉行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祖先向奉行保守主义的受害者致以深切哀悼的矛盾,是反省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海洋文化渗透大陆文化、市民社会瓦解封建社会过程中种种战争罪行是用历史达尔文主义解读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矛盾。
当然,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要是能想得这么深刻细致全面,这电影也不至于这么惨淡。
在本片中他明显地暴露了自己在学问方面的无知和思想方面的浅薄,试图用画面构图和场景调度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反而弄巧成拙,把这片子搞得更乌烟瘴气了。
我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黑泽明和库布里克的片子可以穿过时间的迷雾而永远如丰碑一样指引着后来者?
十分肯定的答案还没有,但是我想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电影都在很高的水准上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这样的电影还有不少,例如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比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和乔治·罗伊·希尔的《骗中骗》,等等。
但是似乎并没有人能达到他们二人那样精湛的水准,说明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关怀确实高人一筹,凝结着隽永的品质,涵盖了形而上的考量。
而这,无疑是很多如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一样的生活在娱乐至死的快餐时代的导演们最缺乏的,即使是不那么看重票房回报的欧洲电影人,也很难望其项背的原因所在吧。
《唯神能恕》:曼谷的“恶之花”(一)十年前,我独自一人到泰国曼谷旅行。
六月,曼谷如一团潮湿的粘糊,氤氲着燥热的迷香,漂浮着暗黑的欲望。
雾气迷蒙的夜晚,我走出宾馆,转进一条黑漆的小路。
昏黄路灯下,小贩摆出三个箩筐。
走近一看,褐黄的是油炸蝗虫,乌漆嘛黑的是烤蜈蚣,还有一团白乎乎的叫不出名字的软虫。
箩筐旁边一溜儿地蹲着三个人,像三只猴子一样咀嚼着手里的虫子,眼里射出绿色的光。
我向后一怔,不敢对视,忙不迭地招了一辆三轮摩托车。
我其实是想去一个叫苏里旺的闹市区的。
摩托车在小巷里钻来窜去,有些地方伸手不见五指,有些地方的白炽灯又亮得令人发指。
原本十几分钟的车程像是开了三十分钟。
我有些秫,大声叫着“苏里旺,苏里旺!”摩托司机头也不回,留给我一团湿溻溻乱蓬蓬的黑发。
渡出冥界之河,苏里旺的妖艳色彩像是换了人间。
熙熙攘攘中混合着汗臭,香水和鳄鱼皮的味道;酒吧里大片的暗红,暗绿和暗蓝涌动着无止的情欲。
很多搔首弄姿的女人摆在路边,不知是人是妖。
乍不提防,一个女人(妖)抓着我的手揽向她的胸前,我摸到了一块无以名状的软,如同路灯下那一团白白的虫……(二)2013年,一部电影撩起了我对泰国曼谷迷幻般的记忆,十年前的场景顿时历历在目。
5月23日,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Nicolas Winding Refn) 的新作《唯神能恕》(Only God Forgives)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并参加主单元竞赛。
这是一个丹麦导演携带着两个英美演技派明星Ryan Gosling和Kristin Scott Thomas在泰国曼谷拍出的电影。
由于影片明示或暗含了相当的暴力、色情、恋母、乱伦、弑父,甚至恋尸等重口味因素,首映之后便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很多观众在首映过程中中途退场,但也有不少观众在首映完毕后致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愿离去。
在看完《唯神能恕》后,我第一感觉就是,那色彩,光线,甚至影像散发的气味,都与我十年前在曼谷经历的夜何其相似!
忽明忽暗的光线,邪恶得令人心醉的暗红,暗绿和暗蓝,以及面无表情,却充满着欲望和饥渴感的泰国人,都在夜色中散发着混合迷香和腥臭的潮湿。
就像波德莱尔用诗歌,布拉塞用照相机镜头描绘着巴黎的夜晚,绽放出一朵朵罪恶却又绚丽的“恶之花”,Refn也用电影镜头捕捉到了曼谷神秘的夜色。
也只有夜,能够激发这种魔幻的鬼魅。
白天,没有了光怪陆离,只有城市有条不紊的运作,机械似的时间规划。
与世界各地为资本主义添砖加瓦的劳动人民一样,泰国人穿上西装或工作服,在跨国企业中辛苦挣钱。
但当夜幕降临,他们将脱去沉重的外衣,在路灯下品味昆虫,或是在泰拳场下挥舞着自己的赌注。
公司的洋人高管或是外国旅行者们则在酒吧歌舞厅内挥金如土,肆意放纵。
在白天沉沉睡去的城市边缘人也将在夜幕的力量下获得新生,游走于街头巷尾。
曼谷的夜晚是罪恶的,但却是有生命力的。
一个只会经济积累而没有放纵消费的城市是扭曲而紧张的。
过度的理性规划和机械生活中,人类将失去与原始野性力量沟通的亲密。
《唯神能恕》呈现的是曼谷夜晚魔幻而有野性的一面,这与泰国著名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代表作品《恋爱症候群》)展现的宁静而有神性的泰国,以及《小情人》、《爱在暹罗》等小清新的泰国一起,构成了一个玲珑的多面体。
在我看来,《唯神能恕》并不是一部简单的以情色暴力吸引眼球的B级邪典电影,而是认真地探讨了人与神,禁忌与僭越(taboo and transgression),色情与惩戒(eroticism and punishment)之间的关系。
影片题献给墨西哥邪典电影著名导演Alejandro Jodorowsky。
在《圣山》、《圣血》或是《鼹鼠》中,Jodorowsky天马行空的叙事方式,不拘一格的镜头调度,和大规模的浓重色块, 令人深刻体验到了镜头语言的魅力。
Refn一直视Jodorowsky为其精神导师,在形式上他把《唯神能恕》几乎做到了极致。
每一个镜头的构图,用光,节奏,镜头之间的衔接,分解开来看都是极具匠心。
一些重要的符号比如手(男性器官)和门(子宫)也是前后呼应,涵义丰富。
比如,影片主人公Julian(Gosling饰)第二次出场是和泰国女友Mai在房间里幽会,此时有人敲门,告诉Julian哥哥的死讯。
五分钟的场景一句对白也没有,一共只用了不到三十个镜头(对比好莱坞大片平均一分钟二十多个个镜头),便点出了上述的三个主题。
当Julian将手伸向房门的同时(禁忌隐喻), 惩罚之神降临,暴力地砍去了Julian的手,当然,这一切都是幻象,而此时, Mai也通过自慰达到高潮。
性,死亡,禁忌与惩罚连系彼此,接踵而至,真实和虚幻间杂丛生,美与恐惧并存!
Refn在出道的时候偏向于纪实风格,他的Pusher三部曲受到丹麦电影Dogma 95的影响, 包括尽量使用自然光,演员即兴台词,手提摄像机等。
但在2011年为他赢得戛纳最佳导演的《亡命驾驶》中,他把丹麦电影冷竣的影像融入了Jodorowsky魔幻的视觉风格,而在《唯神能恕》中,即兴粗砺的风格几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更进一步的视觉盛宴。
习惯于快节奏好莱坞电影的观众也许会愕然于情节的跳跃,台词的稀少,用镜的缓慢,以及暴力和情色的过度描写。
但是,静下心来想一下:紧凑闭合的故事,快速连贯的剪接,清洁的画面,正邪对立,以及稳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或是破镜重圆的大结局),是不是无形中强加给我们而成为一种“规范”的暴力呢?
(三)在Jodorowsky的电影中,保守而虚伪的宗教被讥讽得体无完肤,而色情,对于导演来说,则是人类褪下沉重的社会枷锁和虚伪的外衣,回到本真状态的途径之一。
Refn 继承了精神导师的风格和主题,但在关键的一步上无法逾越雷池。
正如片名Only God Forgives暗示的那样,永远都有一个神存在着,决定着是惩罚还是饶恕。
基督教假定人与生俱来的原罪,佛教有六道轮回地狱恶鬼之说,二者都无法否认死亡的实在,但却把死亡引渡到一个来世重生/复活的超验体系中。
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使得人求神宽恕,原初的本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神法力无边的关照下,被各种框架所束缚。
如果说Jodorowsky跳出了这一框架,Refn仍然在影片中肯定了框架的必要性。
正如伊俄卡斯忒羞愧地上吊自杀,俄狄浦斯悲愤地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影片最后,Julian也请求神(父权)砍去了自己的双手。
内在的罪恶感和对强权最终的屈服让影片的反抗性削弱了不少,甚至几乎回归到了主旋律的范畴。
Refn毕竟不是Jodorowsky。
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严苛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环境下, 也许像Jodorowsky那样无拘无束的电影再也不会出现了吧。
打打杀杀的电影总是有点吵,雷弗恩想必是打算来一场静态暴力展示,通篇,大BOSS都处于一种僵尸状态,即便是单挑时的闪转腾挪也闲的笨拙,但谁让人家是BOSS呢,就是打不着。
慢镜头堆砌而成的电影,这点让很多习惯快节奏动作片的人觉得乏味,有限的对白给出了断断续续的故事线索,剧情的跌宕起伏,完全靠观众脑补完成,这种节奏推进就不能太快,否则大家就只能不断的回放来找回丢失的内容。
意象,这是片子几乎时刻都在说的事儿,雷弗恩说的有点絮叨。
意象本就是意识的外部替代表征,但拿来说事,甚至填满全片就有点着力过猛了。
美女的偶一回眸算是留情三分,那么左右摆头眨眼,就不能不怀疑,是不是昨晚枕头太硬了。
对于导演的自我展现,痞子昆作为近年来的代表人物,也已经金盆洗手,回归尘世,并不是说要粘上世俗手段的锈迹,而是应该把个人审美和观众口味,有一个良好的嫁接,把观众都当白痴,那是太天真。
但把观众都当知己,那就是犯傻了。
所以,从片子里,我们看到雷弗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骄傲的卖弄着让人目眩神迷的慢镜头、意象、暗示、心理学恋母、弑父、性癖等等,以至于在观影时,观众也可能时不时的左右看看,避免自己太过于失态。
虽然这不是部AV,也没多么血腥暴力,但看片时总会让人觉得自己有点卑鄙。
神秘、压抑、迷幻,浓郁的宗教色彩,导演用冷峻的视角讲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
如梦境般的场景与人物慢镜头的表现联想起斯坦利库布里克、大卫林奇甚至周星驰(喜剧之王慢镜头)。
这不是一部能讨好绝大多数观众的电影,豆瓣低分说明了这点。
如同在食材匮乏前提下依然能烹制出口味独特的美食一样,是一部具有强烈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原声音乐加分不少。
《唯神能恕》以古典乐开场,这似乎预示着某种改变。
不同于我印象中的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他的电影中有着带感的电子配乐。
像《布朗森》中的“Digital Versicolor”,弹动着这位“英国最残暴的犯人”的每一根肌腱;又如《玩命驾驶》中的“Nightcall”,在静夜中潜伏着令人亢奋的骚动。
雷弗恩的电影往往给人以奔跑感,就像他在《末路狂奔》三部曲所设定的角色那样,为自己的命运前程毫无退路的奋力一搏,带有强烈的玩命之徒的色彩。
而这种色彩在他华丽的暴力中得以绽放,霓虹的灯光成为其飞溅出的血花。
在悠扬的古典乐中,影片缓慢的开场,直至缓慢的终结,没有一个加速度。
记忆中,影片有两处“奔跑”,都发生在谋杀泰国刀客的场景中。
一是,一群人驾车前往泰国刀客的路上;二是杀害不成,落荒而逃,在被泰国刀客追击的路上。
其余的时间,片中的角色们不是站着就是坐着,或是缓慢地走着。
泰国刀客也不忘在台上唱掉一首歌的时间,台下的人们木讷的坐着。
唯有手起刀落,迅捷的刀锋能制造出一点速度感来。
影片就像是全程被开了“子弹时间”,但是你却看不到射出去的子弹。
于是你也不清楚影片究竟要往何处去。
击中哪个靶子,或者射杀何人。
它成为了漫无目的的梦游。
也许它是把潜意识无限放大,臌胀在九十分钟里,而你找不到像大卫•林奇那般迷人的路口。
它把大部分人拒之于门外,自己乐在其中,独自陶醉。
在影片近末了,Julian和泰国刀客打斗之时,似乎终于来了点电子乐的味道,但是速度仍旧是没有起来。
画面时不时地插入静止的雕像,拳头凝固在雕像的前方,制造着“阻力”。
这毫无生气而疲软的打斗,像是两个幽灵的相遇。
一部意象大于内容的影片,浓烈的色彩,分明的光影,加上缓慢的节奏,甚至像是一部画片集。
故事本身并不难懂,带动影片发展的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情绪。
观影过程扑朔迷离,一如片中“高司令”徘徊在空旷的走道,看着一扇扇精致的门,却不知道门后面有什么。
艺术作品本身就带有个人印记,若论及电影,不少作品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为世人所不解。
对导演的意图理解因人而异,而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意象主题,我解读为欲望。
欲望在主角朱利安心中似乎极为挣扎,在“看”与“触”之间徘徊。
他伸向欲望的手,好像总会被一个审判者斩断。
影片前段,我找不到这种矛盾欲望的源起,直到朱利安母亲的出现,似乎才有了头绪。
朱利安的母亲是一个强势的女性,对朱利安的软弱大加斥责,而大儿子比利才是她所认可的,可想而知,似乎有着恋母情节的朱利安的成长过程必然极为艰辛,“自我”得不到母亲认可,对母亲的欲望又只能压抑,弑父的举动多少可以理解为摆脱困境的尝试。
母亲来到曼谷,因为比利的死,要求朱利安为兄报仇。
朱利安试图摆脱母亲影响,找歌妓扮演女朋友与母亲共进晚餐,又被母亲打回原形。
自此,心头的“善”与母亲要求的“恶”在朱利安心里矛盾挣扎。
与铁面警官的决斗似乎只是向母亲证明自己和比利不一样,“自我”在呼唤关注。
在同伴要杀小女孩前,“自我”再次觉醒。
母亲被杀,朱利安剖开母亲的肚子,伸手进母亲的身体,“看”终于变成了“触”,又象征一种回归,欲望似乎得到了宣泄。
最后,朱利安主动接受审判,在铁面警官的歌唱中影片结束。
铁面警官扮演了审判者的角色,总是从背后抽出短刀(像极了《圣子到》主角总是从背后抽出平底锅)斩杀罪犯。
事后必然歌唱。
唯神能恕,宽恕的是朱利安不伦的欲望,还是人性中的暴力?
如此装逼,唯神能恕。
有头无尾
过了
帅
不知所云
奇技淫巧,歪门邪道。
操,看不下去的渣,连高斯林也挽救不了
上回还有个故事,这回就不知道在干啥了。上回高司令帅的神秘,这回高司令感觉一直在找下一刻打架(被打)的状态。只有kst有几场戏演的很牛,当然配乐灯光还是一贯杜琪峰的王家卫范
看不懂
刁亦男家DVD柜正中央放的应该就是NWR的合集吧(手动狗头)
那啥,变态观影指南的一切装逼要素都被雷弗恩装到这一个葫芦里去了——就是镜头里大量的X动X不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实在难受。
镜头和场景还是要大赞的,在所有创造性的外化的形势下,讲了一个极其无聊的故事。
6.5另类反暴片,结局很独特
没懂
虽然装的一手好逼但是真的好喜欢啊!导演一定是爱慕高司令的美貌所以才让他全程面瘫【?
特具冷笑话气质呀
泰国老警的裁决是神域的前沿,主角一切的罪与恕都被片刀吞噬。极有风格表达欲的构图,配乐,演员站位与杀戮剪辑。中间有从香港电影学来的偷师审美?泰国老警现身的各个片段,都赋予很具力度的关注,印象深刻为拳赛配合鼓点的剪辑,还有那个难忘的小棕孩奇妙的眼神。这里唯神能恕,真是刀口话事。
看不懂的神片
这个真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摄影略微有点过分装了。。。
esthétique呗。 可是太端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