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个说这个电影差的人以后完全没有必要在看电影了,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打着科幻片的旗号的文艺片,如果你在看的过程中一直抱着一种看世界大战般心情是绝对体会不到影片的内涵和精妙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部电影可以定性为惊悚片或悬疑片,在我看来如果你深入影片当中,在外星人出现的那一刻一定会不自觉的打个冷禅吧..总之本片绝对是个好电影。
当我要写影评时,找了半天,没有在类型里找到喜剧片这个分类,哈哈。
这其实是一部家庭喜剧,温馨的,有思考的,通过主题来表现一个和睦家庭透出的欢乐。
喜剧是什么?
让你笑的就是喜剧,有拙劣的,而这部是高明的。
主题描述了,在那个事件,那个视角的故事,并且表现出上述所说。
非常新颖,非常厉害。
之所以给4星,因为缺少5星电影的光芒。
说白了还有点不够。
小时候看的电影,现在翻来看真的感觉剧情虽有点牵强但又有点巧妙。
翻了很多评论好像能真看懂的没多少。
这其实是一部表面只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但实则主要是一个让刚刚抛弃自己信仰的人又重新相信上帝的过程,但好像大家都找错了重点。
先告诉你这不是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科幻大片,而是关于信仰问题的文艺片,所以想找刺激的人请绕道。
大家看没看过《i型起源》
I型起源 (2014)7.8201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迈克·卡希尔 / 迈克尔·皮特 史蒂文·元这类电影可以归类为比较另类的科幻片,我个人觉的虽然《天兆》比不了《i型起源》,但主旨和拍摄手法还是有点像的,后面告诉你。
剧情分析:刚刚丧妻的神父,全家人还没有走出这片阴影时,外星人入侵,再也不相信上帝的男主却在影片最后一刻追随了上帝的指引保护了家人。
妻子最后说的话,女儿对水的挑剔,儿子的哮喘,到最后再来看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
人可以分两类,当碰到好运时,一类人会把它看做一种征兆,虽感到巧合,但相信这是高高在上的God所安排的,另一类则纯粹把它看作是运气。
但到最后所有的巧合叠加在一起 你告诉我你还不会相信上帝?
前面支离破碎的剧情正是对后文的征兆,种种巧合让男主又重拾了自己的信仰,让他从第二类人变成了第一类。
剧情的缓慢和支离破碎正体现出男主阴沉压抑的心灵,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像看《世界大战》那样肾上腺紧绷,前面的缓慢、压抑正是为了烘托影片最后一部分所给人震撼的那种效果(这和《i型起源》很类似,看到最后所给我的震撼差点让我想去信上帝了,唯物主义万岁´v`)。
影片最后的那种滑翔视角 超帅的挥棒动作 还有观赏态度的巨大反差,立即让影片上了一个档次。
谁都没有想到前面的很多细节都将是最后紧迫时刻的关键。
影片里夹杂着一些我们看不惯的美式幽默,真的起鸡皮疙瘩,但为了不让前面的剧情过于枯燥也只能这样。
当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这是什么科幻片呀浪费时间 要加倍看 外星人low暴了 给亲情加分 给萝莉加分 导演的烂笔 终于看到外星人 等等等等的时候,我真想tm的说一句:想看《世界大战》你再去看呀,想看外星人你去看《世界大战》呀,不了解一下剧情简介就这么仓促定义这个电影就应该是科幻大片了吗?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当他们遇到好事的时候第一种人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或者好运,一定是冥冥中有人在眷顾我第二种人相信这只是单纯的巧合或者好运第一种人唯心第二种人唯物第一种人相信奇迹的发生第二种人质疑奇迹的存在我曾经说过,我相信所有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换言之,我曾经自我悲观到不相信自己身上会出现奇迹。
我想这部电影给予我的是一种正能量,现在这个说法或许可以适当update一下,也就是,我相信自己身上也能发生奇迹。
看电影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麦田记号的天文科普片,标记电影的时候,看到豆瓣的影评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伟大亲情的文艺片,看完电影之后,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态度,充满正能量的好电影!
妈的,被天真快乐的理工科蠢白人拉着看这煞笔电影,看到沙马兰的名字我已经崩溃了,出于i人的礼节还是没有回绝导致看完彻底崩溃。
叙事矫揉造作且衔接极其混乱,小男孩的设定也谜之让人不爽。
能看得出沙马兰有意想营造某种意识流vibe,也刻意让人物透出某种木木的创伤后的忧郁,但手法却相当弱智,有着东施效颦的拙劣。
整部电影节奏在太拖沓和太仓促之间反复横跳,且一度让人幻视为同志家庭。
至于外星人的设定到底有多傻逼多矛盾我都不想描述了...与房屋相关的白昼场景还算好看(仅视觉角度而言),典型的美式农场地区房屋,满当当的房间,印花壁纸,某种棕黄色调的滤镜,我通常喜欢观看这种画面和环境设定。
但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因为"浪费将近两小时被拉着看一个大傻逼电影真令人郁闷"而努力找补一些东西来让自己觉得好一些。
当一部电影太过傻逼,但是电影本身却有点子年头了,其傻逼程度就常被宽恕,辅以一些vintage的视觉体验。
但无论如何总而言之,沙马兰显然就是个纯煞笔,这个结论在十几年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了他的《水中女妖》后就定下了。
The sixth sense是否名副其实还有待商榷,但沙马兰是个煞笔的事实无法改变。
如果你爱沙马兰,祝你俩天下第一好。
我们外教给我们放了这部电影,没字幕,要理解情节和对话,几乎没什么人看懂...不过后来外教给我们讲解了一些之后,我觉得生命中真的有征兆在的当然,我没看过字幕版本,一些小小的情节发现也让我挺吃惊的开始那个外星人对着男孩鼻子喷气,后来ET被打死后,爸爸把儿子搬到外面,讲了些信仰方面的话,儿子就醒了。
我还以为他说的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类..老师解释后才晓得原来儿子哮喘病发作了,肺暂时关闭,才从毒气中幸免遇难...然后就是女儿讨厌水,喝水总喝不完,放了N半杯水在各处,才导致它浇到外星人使其受伤...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还有就是妈妈出车祸临死前交待的话,叫他弟弟“Swing away”,因为他弟是打棒球的然后棒子打倒玻璃杯,才浇伤了外星人反正还以为他们要玩完了,结果竟是一连串的巧合救了他们所有人。
那个撞死人的印度人为什么恰巧遇到外星人还把它关在屋子里阿,这难道也是种巧合吗?
嗬嗬(我硬是想不到他就是本片导演啊,一点也不起眼的说)很多情节还是没看懂,他们的发音太难听懂了..没办法,英语还是要加强修养滴...
喜欢华金,角斗士里在阴影中的一笑立马记住他了,就像oldman在杀手不太冷里的表演,深入我心。
在这部里他还很年轻,也比较喜欢梅尔吉布森,还有阳光小美女里的那个小女主,演员方面舒心。
电影主题倒有点跟降临相似,虽然两部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懂的人自然懂。
有不少处很诙谐,有的地方自我代入是有恐惧的,是心理恐惧,麦田那部分还有外星人进房屋那段等等,观感特别真实。
当年第一次看完后就有种冲动,在正午的时候跑进大片麦田中,迷失在其中然后疯狂找出路,想想就刺激。
除了代入的心理恐惧外这部最大让我喜欢的是温情,很浓的温情。
导演方面,本以为要扑街了,好莱坞是那种不管导演还是主演把商业电影搞砸了,投资没收回来,基本好资源以后跟你就没关系了,搜了下导演的最后风之子,我竟然在电视上看过,但完全没印象,应该是非常平淡的作品,没有一点让我有印象。
金酸梅最差导演,一片吐槽,但发现他明后年的有3部电影,阵容还不差,而且还有最后的风之子续集。
导演是个比较固执的人吧,看了下几乎所有电影剧本也是他自己写,他完全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思考投射到电影里,但是也不那么晦涩,有的导演是想法太多大杂烩,这导演有想表达的但不会让你看完感觉乱,顶多是平淡。
他会在电影里铺垫线索,最后串成一起,让你好好理解下什么叫“前因后果”而且感觉导演挺喜欢用“预兆”这个点的,电梯里的恶魔也是讲了预兆。
关于外星人最怕的竟然是普通的水,也没什么可吐槽的,感觉看起来很邪恶很不可战胜的外星人竟然如此简单的被地球上普通的水制服了,寓意很多了。
梅尔·吉布森不同境况下的表情变化,贯穿了整个剧情。
加上两个萌娃的精彩表演,使得整部片子锦上添花。
这部有关“麦田怪圈”与外星生物题材的电影,看似是人们面对外星人入侵时展开的对抗,其实更多的想要表现的不是地球保卫战,而是关于信仰缺失的深思!!!
不得不说,信仰——有时就是医治一段段记忆苦旅的良药;就是克服一道道艰难险阻的力量;就是支撑一幕幕苦恼伤痛的臂膀。
要不然,人在窘境之时,失落之际,非常容易垮掉!!!
作为曾经是神父的男主格雷厄姆,经历了妻子惨死于车祸之后,失去了所信仰的东西,与一家人半隐居似得生活在农场中。
一天出现的麦田怪圈打破了现有的平静。
同时间世界各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景。
使得周围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
人们一直所探索的宇宙世界终于有了回音,但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大量的外星生物最终还是决定袭击地球。
惊慌失措的一家人开始东躲西藏。
期间在孩子的指责中,格雷厄姆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最后一家人躲到了地下室。
可就在最后的藏身堡垒也将要遭到袭击后,格雷厄姆彻底的迷惘了。
也就在此时,好的消息通过收音机传来了,人们最终发现了外星人的弱点,并击退了它们。
同时也在此刻梅里尔给了哥哥最大的鼓励,让他重拾所信仰的东西:因为一家人都以他为标杆,不能允许他再次出现崩溃的眼神,一定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只有这样一家人才能在主心骨的带领下克服万难!!!
就在一家人回到房间之际,摩根被外星人逮住了,并对摩根释放了毒气。
此时的格雷厄姆再也没有惊慌失措,并授意梅里尔挥棒反击。
就在打斗中梅里尔发现了水是它们的克星,并最终利用这点彻底击败了残余外星人。
此时抱着摩根在院子里的格雷厄姆通过坚定的信念,虔诚的祈祷,天兆再一次降临了,只是这次不是怪圈,而是苏醒的摩根。
影片最后一幕,穿起神父衣装的格雷厄姆,重新燃起了信仰赐予他的生活之光!!!
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又找到了攀越高山的力量,战胜挫折的勇气!!!
男主角长的挺壮,就跟终结者类型似的,但不自信,做事软绵绵,说话还不利索。
两个小朋友,小一点的小女对喝的自来水水质敏感,要求苛刻,认为味道不对,可能她有味觉洁癖!
大一点的男孩,应该是先天呼吸困难,需要随身携带辅助的药物时不时吸两口才能喘气均匀。
那个女警员看着怪欠的,不想多说。
他们家有两条狗,一条失控被插死了,另一条应该是被外星人啃了。
外星人有变色龙的特点,会改变肤色,所以晚上看不见,除非它想让人类看到。
男主角用锋利的餐刀剁掉外星人的手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血迹,既然外星人是血肉之躯,应该身体组织手指都是含有水分的,那为什么还怕水呢,难道类似于蛞蝓怕盐?
难不成外星人的细胞都是不需要水的?
这么扯?
那个男二号不知道和男主怎么个关系,没细看,反正是个过气退伍的运动员,也有劲,用棒球棒揍外星人,但感觉他怎么使不上劲呀!
外星人不是敏捷的不得了,怎么被揍了还反应这么迟钝,气急败坏用鸡爪子喷气体毒小孩。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外星人也是生物,那是靠什么气体维持自身身体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的呀!
男主回头那会儿我以为去找水管子开自来水冲外星人呢!
根本不是,乏味。
桌子上的杯子倒的是真有规律,不但不掉下来,倾斜角度还是一样的,杯子口的方向按照受力是该口朝外吗?
真是扯呀!
加起来没有一瓶矿泉水的水量洒出来居然还把外星人给流死了。
为什么不把断了的手指这块人体组织拿去国家的科研机构做细胞层面的观察,看看组织的构成是啥岂不更了解外星人的组成构造。
前面外星人不出现,各种找,恨不得找出来,看看为何物!
后面外星人主动来了,各种躲,为啥不把孩子藏好,再一边报警,一边两个大老爷们直接拿武器干躺外星人啊,这么怂的吗?
这麦田怪圈怎么形成的,到底也没说,就外星人这个笨样,连门窗都靠蛮劲闯进来,能造出来麦田怪圈?
那个破对讲机是在考验人的智商吗?
男孩在超市搞了个地理地图还是从哪弄的外星人插图手册绘本,端在手里看,觉得故事和自己家吻合的都成指导圣经了,问题是谁写的这本书呀!
怎么故事就照着演是吗?
男主角的妻子貌似不幸遇到车祸,肚子里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应该更可怜,九死一生才活下来的吗?
为啥男主明显更心疼儿子,儿子是老大,肯定先出生的,不知道这都是什么逻辑。
整个故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就给一颗星吧。
这一颗星是送给两个孩子用望远镜看天空那里,画面还是很美好的,妹妹的头靠在哥哥的肩头,还有一处妹妹给电视的声音增加看起来也挺好的。
其余的就没啥出彩的地方了。
天兆 (2002)6.52002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 M·奈特·沙马兰 / 梅尔·吉布森 华金·菲尼克斯这个片子我只能给一颗星,不能再多了!
太差了吧!
一个人重温了《天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cctv6看的片子。
这么久之后依然触动了我。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优雅。
追求剧情或者外星人特效的人根本不需要看这样的片子。
看看《异形》之类的就可以的。
这个片子和《人工智能》应该是同一种类型。
就像叙述一个带着美好面具的恐怖故事,然后告诉你只是个梦,打开门还是阳光明媚。
我喜欢小女孩抱紧她哥哥说,我不要你死。
这两个孩子沉寂,懂事,让人疼惜。
片子的温情无处不在。
有这样的儿女,以及一座像童话一样的房子,一个妻子,谁不愿相信是上帝的垂怜。
直到妻子的死亡。
身为牧师的他开始再也不祈祷。
他说我一辈子再也不会花一分钟去祈祷。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和儿子女儿还有弟弟在吃饭,就在他们认为末日来临最后的晚餐上。
牧师和弟弟的交谈中,那几句话让我特别难受。
他说,有些人遇到好的事情,相信是奇迹,是上天的眷顾,是某种有人在暗自关心的征兆,有些人遇到觉得是单纯的好运气,而一切还是只能靠自己。
无疑他曾经是第一种人,而当妻子死去,儿子有哮喘,女儿对事物有着奇怪的敏感,他变成了第二种人。
这个片子到处都是思考。
一边它不停给你看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儿子的懂事,女儿的乖巧,甚至是房子周围的风景如画,一边它给你看那些缺憾。
比如身为牧师,妻子却意外丧生,再比如女儿总是说的那句话,水被污染了。
这些缺憾是致命的,致命到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
你不明白为什么你如此虔诚地信仰着上帝,而上帝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你一丝一毫的眷顾。
这个片子不是你随随便便就能看懂它。
它的剧情很简单,外星人来了,我们打败了他们。
他们怕水。
可是然后呢。
它是关于信仰的一种探讨。
我绝望过吗,我怀疑过吗,我应该继续相信吗。
影片的最后,牧师的弟弟恰好是个棒球手,女儿恰好对水敏感,家里处处都是喝了一半的水杯子,儿子有哮喘,没有吸入毒气。
最后的最后,他重新做回了牧师。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大抵如此。
我喜欢导演对信仰的探讨。
《单行道》中王菲唱,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 。
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温暖。
目前看到的沙马兰最故弄玄虚的一部,和信仰有毛线关系啊。说白了就是外星人降临地球,通过“不见全貌”的残体、黑影、轮廓、勾勒、描边搭配jump scare,成功在影片中营造神秘恐怖氛围,但也导致了最后五分钟解密外星人形象及外星人怕水设定时非常的无力和消解。
除了记得自己看过,完全没印象
诺兰怎么到处抄别人的好讨厌.....骂什么不够科幻不够视效不够外星人真是骂错地方了,很显然沙马兰意不在此啊,人压根没想拍大片,反而省钱省的特别聪明,镜头简直行云流水般舒畅,一看就是各个镜头都进行过一番琢磨的用心导演。以及jump scare吓人真是屡试不爽。(不过沙马兰比希胖自恋啊,每次打酱油还打那么长时间,不够幽默,不够风度,不够优雅。
续上那谁的短评。皮亚拉的《林间小屋》里有很多类似的景别技巧,只不过它自身就是幽默感的一部分,不止通过揭示景别和机位的抽离,还通过揭示景别之外他人的在场;而沙马兰揭示的是“不在者”,这种揭示的幽默感是呆滞的、儿童的(华金对着电视喊“孩子们快让开!”),我们看到家具,看到水杯,看到木栏…然后在电影的最后,我们进入到了“家具们”的视角:它们用一种尴尬而不失幽默的方式战胜了入侵者,“不在者”保卫了这个家。
几年前就看 可当时一是效果差 二是好像看不下去 看到评论说好 今天再看 很觉一般 当然是从科幻片的角度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 还是很吸引人的。
最近高清电影频道老播...看好几遍了...
敢于大胆地揣测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也是毫无意外情理之中的烂尾,因为现世根本没有哪个导演有能力表达这一宏大主题,只不过沙马兰这次处理的实在太潦草,表达不出主题没关系,起码把人类打外星人拍得好看一点嘛,不客气地说,片子前九十分钟都是废话,看最后二十分钟也能明白说什么事。
慢热慢的太离谱。。。不过幸好看到了结尾
记得上映时大肆宣传什么意外结局,没觉得啊,不过我也不记得多少了
有受斯皮尔伯格的影响,和拍摄时间排列相同,恰好居于《第三类接触》与《世界之战》中间,具备前者神秘悬疑的气氛,也兼具后者灾难是自我经历外化的维度,这两者交叉于这个故事内,呈现出不同于斯皮尔伯格主流与童真的惊悚与家庭,这独属沙马兰的元素。情节真正主线是在吉布森角色神父身份的回归,这一重拾信仰、迷途羔羊重返的宗教寓言,是夯实宗教旋律中上帝永存的另一叙述方式。在后面,穿插进危机,作为情绪爆发点与根源的车祸一场成为揭开心理困境的原点所在,是需要抹除被迷障的双眼再次审视的现场,是并非上帝不在,而是自己更换心态的叙述主题。内容主体的奇妙趣味则来自人物的可爱与怪异,两位小主角还属童真与纯净的话,那弟弟角色则归属不同世界观下的存在,恰与男主相对,在最终共同携手击杀的情况下,完成自我人物弧线,也完备家庭主旋律。
【4】沙马兰是在讲述凡人如何重塑信仰,以及现代媒介的恐怖力量。场面调度与气氛营造依旧出众,而科幻元素只是锦上添花的外衣,实质可以是任何形态的入侵,所以最后外星人以实体登场反倒有所弱化影片。
电影的开头已经是遥远的将来,景框将时空边界扩展到无限,于是整部电影便成了:我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给你透露这个秘密的。
最后真的有外星人。
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Father因为车祸失去了原有的信仰,当外星人到来,没有信仰的他惊慌失措,令本来相信他的家人六神无主。后来,渐渐找回信仰,最后拯救了自己的孩子。导演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仰的伟大之处。亲情让其更加柔和,不干瘪。
其实还行, 男二是我的菜, 当初看角斗士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乔纳森很像, 这部电影里还是很像,哈哈
氛围拿捏真好,看的时候就觉得和第六感的风格太像太像了,没想到真的是一个导演的。外星人题材一不小心就会拍俗了,不过总体还好。当面临绝望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宗教寻找失落的慰藉。那作为无神论者的国人应该去哪里寻找呢?
资料留存 收包 2015年2月4日
第一,导演写剧本功力差;第二,导演不懂指“导”表“演”;第三,导演剪辑功力差,节奏把握不对;第四,讲故事的基本功不扎实拜托不要玩实验镜头
影片以“麦田怪圈”为切入点,探讨了信仰、家庭与人性在危机中的挣扎与救赎。
正如怪圈的出现困扰着小屋,母亲的“背叛”(那些提示着他们血缘关系的台词)也困扰着父亲和孩子,电影也困扰着观众(那些从不可能的空间投来的视线,几乎贴地的仰视,封闭门窗的缝隙)。那一段电视机前的正反打很有可能只是在展示一个事实,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隔阂:哥哥看向摄影机(我们知道这一侧只有虚空)的时间远远大于看向弟弟的时间,即他在逃避,也在晕眩。而最重要的转折发生于他选择接受“被背叛”的命运,影片处理为了相信妻子的预言,无论哪种都可以解读为奇迹。被直面的恐惧变得具象,在调度中变得清晰,尽管始终没有面孔;然后他们拥抱、战斗、获救并重拾信仰。所以爱一直是沙马兰的底色,类型挑战我们的“信”,构筑我们的“望”,但它们只是通往爱的路径上的鲜花和宴席,最大的是“爱”,是我们最终抵达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