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姆·泰华图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休·史密特,马汀·雷克梅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印尼语年份:2020
简介:一名年轻的荷兰士兵被部署在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镇压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当他加入越来越无情的指挥官精英小队时,他发现自己在责任和良心之间左右为难。详细 >
“黑色的眼睛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有点不太好懂
沉闷的文青矫情
想想巴达维亚红溪大屠杀 荷兰殖民者对亚洲从不手软 不管你是华裔还是猴子
當你感到人生已不如預期,從家庭到國家到個人,處處潰敗,因此萬念俱灰。
7分。画面配乐都满满的东南亚风情,特别是手鼓,配的非常带感,虽然对历史的解读各有立场,而且个别画面真的是血腥,但这部电影总体还是不错的。
这是荷兰人对于残暴的殖民统治的反思。表面上做的花哨,但究其内核,不够深刻,甚至也不够勇敢。
制作上绝对一流,东南亚潮湿烦躁的环境完全构建出来,结局有设计,可惜整个故事还是太俗套,使得最后的力量削弱太多。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故事背景: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印尼同年爆发8月革命,并于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因此,实际上印尼直到1949年底才正式从荷兰手中独立。别具一格的反战片,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毁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前面的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双方都付诸于战争,加伤害于民众。战争在人身上划刻的疤痕会逐渐愈合,在心上撕裂出的伤口却血流不止,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毀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战争让彼此都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宁可错杀 也不可放过 其实 战争实际上只会让人更冷酷无情 在你死我活的厮杀里 是无法体现出人道和道德
上尉想给印尼带来和平,所以选择了看似最强大的荷兰合作,并将自己变成了一直鄙视的刽子手叛军——和他们一样不经过调查就烧杀掳掠,以暴制暴。主角父亲是nazi,自小就有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所以崇拜帮助底层的上尉,但在他黑化后又坚定对抗,最终导致自己无法享受退伍待遇。这片大概算是把原生家庭问题融进了殖民地独立战争里?
7分。
荷兰军人到印尼保卫荷兰?
极致的写实主义风格反战片……
反战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
内容也是几乎可以平移到任何种族与背景 对于印尼搞懂排华运动显然比深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更紧迫更实际。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冷门佳作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黑色的眼睛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有点不太好懂
沉闷的文青矫情
想想巴达维亚红溪大屠杀 荷兰殖民者对亚洲从不手软 不管你是华裔还是猴子
當你感到人生已不如預期,從家庭到國家到個人,處處潰敗,因此萬念俱灰。
7分。画面配乐都满满的东南亚风情,特别是手鼓,配的非常带感,虽然对历史的解读各有立场,而且个别画面真的是血腥,但这部电影总体还是不错的。
这是荷兰人对于残暴的殖民统治的反思。表面上做的花哨,但究其内核,不够深刻,甚至也不够勇敢。
制作上绝对一流,东南亚潮湿烦躁的环境完全构建出来,结局有设计,可惜整个故事还是太俗套,使得最后的力量削弱太多。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故事背景: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印尼同年爆发8月革命,并于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因此,实际上印尼直到1949年底才正式从荷兰手中独立。别具一格的反战片,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毁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前面的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双方都付诸于战争,加伤害于民众。战争在人身上划刻的疤痕会逐渐愈合,在心上撕裂出的伤口却血流不止,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毀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战争让彼此都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宁可错杀 也不可放过 其实 战争实际上只会让人更冷酷无情 在你死我活的厮杀里 是无法体现出人道和道德
上尉想给印尼带来和平,所以选择了看似最强大的荷兰合作,并将自己变成了一直鄙视的刽子手叛军——和他们一样不经过调查就烧杀掳掠,以暴制暴。主角父亲是nazi,自小就有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所以崇拜帮助底层的上尉,但在他黑化后又坚定对抗,最终导致自己无法享受退伍待遇。这片大概算是把原生家庭问题融进了殖民地独立战争里?
7分。
荷兰军人到印尼保卫荷兰?
极致的写实主义风格反战片……
反战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
内容也是几乎可以平移到任何种族与背景 对于印尼搞懂排华运动显然比深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更紧迫更实际。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冷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