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太多,短短1个半小时,想表达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想讽刺香港言论自由收窄的政治黑化,想暗喻香港小市民以香港人自尊的思想大江东去,我想,导演是有太多的想法,每个想法反应在电影里也都有亮点,但一个个的亮点总串不成宏大的篇幅,这就是港式的小情怀,我却真的独独喜欢这种味道。
看完电影,闭上眼睛,我记得两幕戏,第一幕,是郑中基饰演的鸭王,为取悦客人,表演爆啤酒瓶,爆得鼻青脸肿的,两行鲜血顺着鼻唇沟滑下,表情却依然滑稽,嘴角还带着傻笑,这是小人物为了生活无奈的写照,这种细节经常会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星斗市民为了两顿饭抛弃自尊,放下身段,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细节描写,在我看来,真的是只有港产片才能拍出来。
第二幕是饰演老大的张家辉出狱后,发现香港的时代变了,与自己的身份格格不入的经历,描写的一种英雄迟暮,时不与我的情怀,香港人好像对这种情怀特别有感觉,可能与整个香港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看到这里,我想到,英雄本色狄龙说的”我已经不当老大很久了“,慢慢的就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最后,结尾的那段突如其来的歌舞,放过我吧,为什么贺岁片一定要这样呢?
茶餐廳只換了老闆,不換招牌,出品或許仍會有不同。
香港換了老闆,又換了招牌,出品水準見仁見智。
金雞換了導演,攬實塊招牌,而出品就.......................肚餓,落街吃嘢...................
其实一开始想看这部片子,纯粹是为了搞笑以及打发无聊的时间。
所以,一开始对于这部片子的定位就是低俗的喜剧。
而事实上,这部片子前面大部分的确都是一些低俗的笑料。
可是后来看到哥顿哥出场,以及后面的情节发展,有一种看着便觉得很心酸的感受。
于是搜了一下百度,才发现原来金鸡是一个系列的,而似乎大部分人都评论到前两部比起SSS更好看,更有思想,并且强调了情怀两个字。
里面让我很深刻的地方是,JACKIE仔对哥顿哥说的话,你不要总是说以前,世界已经变了,我们现在就是这么赚钱的。
而哥顿哥就好似被人当头一棒,他仍旧想坚持他过去的辉煌,他执着于过去,认不清现在这一刻。
看到这里,真的不能不称赞张家辉的演技,真的是演得好好,表情动作,想要表达的人物的不甘、失落以及挫败感,全都表现得很到位。
我不了解香港过去的几十年的变化,有人说电影要从草根阶层这种小人物身上以小见大,来反映香港的发展以及港人的坚持。
而我从哥顿哥这个角色上看到的是,世界在变化,人为了生存下去,除了同步变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子。
拒绝去承认、接受,拒绝改变,故步自封,其实是走向绝路,哪里看得到希望。
其实不管过去如何如何,有些东西就是该留在曾经的。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感触,毕竟还是将这部片子归类为喜剧片。
小小抒发一下不成熟的小感受。
阿金的自信与坚韧依旧帮她剥开人生艰辛见日月,阳光的生活在每一天。
这部里香港的变迁只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变化而从侧面展现了出来。
主要表现的是每个人物的细致刻画,里面还包含了很多梗,相当不错。
那句歌词也让我很有感触: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于苦海翻细浪。
借着毅力,致我志气,总要步步前望。
有这么多明星客串也体现了吴君如确实很有人缘,而且每一个明星表现的都相当出彩啊。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叶问的梗让我眼前确实一亮啊。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都斗不过时代的变迁啊,再红极一时的大咖,如果不随着时代变化,也会倒在大时代的漩涡里。
拨弄了几十年的人生时针,终究会恢复到平静。
缘起缘灭,灯红酒绿,终究一场空啊!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真心的人吧。
会陪伴你,愿意陪你一直在路上的,才是真正能经得起风雨的,也才是能真正陪你看到风雨后的彩虹的……
为了张家辉看的,吴君如好像还因为第一部拿了金像奖。
其实这个电影从服装,画面,音乐,内涵上都不算是一个好电影,但是我要从两个方面夸夸它的优点。
第一、张家辉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哥顿哥这个角色象征着从二十一世纪初就渐渐日薄西山的香港电影业。
那个以古惑仔、警匪片、低俗喜剧而占据中国电影半片江山的香港已经走下神坛了,而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世界变了”。
哥顿哥在船上说“在这个桌子上赌输的,要在另一个桌子上赢回来。
”也代表了一些香港电影人放下身段和成见进军大陆影圈,时代已经变了,why so serious?
第二、普通生活交往中有人情世故,电影圈也有。
难道那些演员不知道自己接的是什么电影吗,但是因为人情,还有自己不能选择而不得不演。
在里面出演的张家辉,梁家辉,陈奕迅,陈冠希,郑中基,当然知道这不是一部好电影啊。
所以在我们骂一些演员为什么要演烂片的时候,要想想任何圈子都不由自己。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张家辉哪部电影里面的角色,我会说《金鸡sss》!
其实是爱屋及乌,因为喜欢并且怀念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即而爱上这部电影,爱上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也跟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带着那种心情,完成这部作品。
从剧情上来说,这其实是一部失败的片子,前后部分陈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表达完全不同的主题。
影片一开始是典型的“金鸡”系列电影的风格,而从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一出场,电影情节和风格出现180度大转弯,让人怀疑这部电影是否由不同的编剧合作完成。
真正爱电影,爱那个时代香港电影的朋友,会爱上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因为她恰好可以临摹出我们内心对于香港电影复杂的感情--爱其曾经的灿烂辉煌,怒其如今的胡编乱造,又无比渴望她可以再度精彩!
电影后半部分讲的是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黑道大哥,因为犯事在牢里呆了很多年,现在终于出狱了。
牢里牢外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出狱后的哥顿哥一心想要靠着两只手一把刀,重新打天下,殊不知如今的香港,早已不是他的时代,更不是有一腔热血就可以再度辉煌。
在他像个孩子幼稚地憧憬他所规划的未来时,没有发现,他的女人,眼角已满是皱纹,早已没有在夜总会靠陪酒为生,而是当上妈妈桑,平时靠倒卖黄牛票赚钱;他的手下,也变成了导游,带着一帮内地游客到处抢购奶粉,有时帮着上街游行,喊喊口号,挣点份子钱;他口中的大哥,阿公苍蝇,那个带他出道,捧他上位的大佬,已死了多年。
他无法适应如今的生活,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自己像个怪物,与周遭的一切那么格格不入。
他想过跑路,去国外,但上船了又回来,用他自己的话讲“我们是地坨嘛,在别人的地方怎么生活啊”。
在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产生的冲击下,哥顿哥终于明白:时代不同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有事不打电话,要用语音,你一句我一句,那么浪费时间;为什么香港最繁华的地方,居然没有大富豪;为什么他的理想,连他曾经的手下都会嘲笑。
当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对他说出,你不是我大哥很久了的时候,哥顿哥戴上地上摔烂的墨镜,理理雪白西服的衣领,一个人慢慢走远,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则在他走远后,望着他的背影,失声哭泣。
这场景实在让人唏嘘!
影片最后,哥顿哥在情人阿金的资助下,开了间大富豪酒吧;说他不是大哥的手下陈奕迅,为他在当铺赎回了那块陪他多年的劳力士。
其实,这不正是香港电影的写照: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落寞!
如果说哥顿哥是香港电影,那么吴君如饰演的情人阿金,就是广大影迷,在香港电影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依然一如既往的支持,爱惜,保护,包容。
而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则是香港电影人,拍的电影骂声一片,内地和国外大片压得他们没有市场,为了讨生活,不得不随波逐流,但绝不放弃,誓与香港电影共度难关。
影片最后,哥顿哥和一帮朋友,唱起罗文的《前程似锦》,这是导演的点睛之笔,也是每一个爱香港电影的人们共同的祝愿-- 斜阳里 气魄更壮 斜阳落下 心中不必惊慌知道听朝天边一光 新的希望互助互励又互勉 那怕去到远远那方前程尽愿望 自命百练钢泪下抹乾 敢抵抗高山 攀过望远方......
看了这几年再续拍的古惑仔类的片子,总是在搞笑,当时各种威猛已是滚滚东逝水。
不得不用片中的一句感叹【这世界变了】【why so serious!
】,时代不断向前,总有一些东西必然成为历史。
喜欢的歌手老了,唱歌跑调那么努力还被调侃,院长这么努力赚钱养家,老婆还不听话,再美好的爱情也结束了,崇拜的影星也不怎么再出电影。
时代向前,不得不说,重新一点一滴培养喜欢的电影,喜欢的歌星真的不易!
goodbye ,yesterday!
如果看过前两部《金鸡》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很怀旧很有情怀的系列,通过吴君如饰演的阿金这个底层妓女贯通了香港的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展现了各个时期香港的现实状况以及各式各样的香港人物,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是难得的文艺佳作。
可是这部可以算作是第三集的《金鸡SSS》与前两部却大有不同。
影片的前半段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几无差别,所有的笑料几乎都是围绕着下半身展开,尤其以吴君如等三人到日本观摩学习那一段为甚,部分段落实在太恶俗,欣赏不了;再间或开一些关于大陆人的玩笑,比如王苑之半粤半普的口音和故意夸张动作,比如陈总的海天寿宴,比如古天乐自降身份出演的山寨版“江门古天乐”,都是在刻意迎合香港本土观众的口味,有些地方实在太过,比如阿金接到“江门古天乐”的那段对话,其实就是在拿江门的粤语发音与肛门一样来说事,很令人生厌。
到后半段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出场,影片才算回归《金鸡》系列前两部的情怀。
哥顿哥是一个活在过去年代的黑帮老大,他对现实的香港世界不了解,不能接受,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选择远走,最终被阿金感动留了下来。
这个人物的设置虽然也是在迎合现在港人怀念过往的心态,但是在影片中的表现还是很动人的,即使是跳出这个现实背景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前两部《金鸡》都是以吴君如饰演的阿金为主,所有参演的男演员都是绿叶陪衬,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没有哪一个算得上是男主角,即便当年张学友以《金鸡2》提名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但是在此片里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绝对是男主角,有足够多的戏份空间,其他如梁家辉刘德华甄子丹黄秋生黄子华等都是只有一场戏的过场人物。
哥顿哥承担了本片最大的情怀,甚至超过了吴君如饰演的阿金,阿金在前半段像是一个向观众介绍香港现代色情业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被薛凯琪饰演的后辈妈妈桑挤兑那两场外看不到任何情感,后半段则完全依托在哥顿哥的身上。
在情绪基调上,本片也较前两部《金鸡》悲观,前两部中阿金不论是处在何种逆境总是积极乐观面对,而本片中虽然最后哥顿哥还是留在了香港,算是大团圆结局,但是显得比较刻意,而前面的情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悲观情绪却是掩饰不住的,比如插曲里唱的“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比如哥顿哥摔得头破血流。
金鸡3终于出来了,真地等了很久,看这部电影只有两个原因:1.张家辉;2.岁月。
其实意思都是一样,也许文章前的你并没有安安静静过,只有安安静静方可以有更多机会回望过去。
张家辉真地不容易,第二次拿影帝,一晃,47岁了吧,几乎他所有的电影,我都看过,而且不止一次,爱他就好比爱张国荣。
当陈惠敏和周星驰还在那个旧的香港时代背景下,拍着风雨同路,张家辉仅仅就是出现了那么一个开警车的跑龙套角色,或许你会说明星哪个没跑过龙套,但我想说不是每个跑龙套的都能坚持着,直到像周星驰那样,大家都叫他爷。
张家辉直到21世纪初还在饰演配角,《千王之王》、《黑马王子》,要不是给刘德华提鞋,就是给周星驰舔鞋,但他基本算是熬出了头,08年的时候凭借《证人》拿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帝,自从那以后,张家辉仍然低调,仍然努力演戏,很多人不知道张家辉其实唱歌很好听,但是大陆人认识他,只是停留在那个给周星驰舔鞋的印象。
金鸡第一部、第二部都是以饰演妓女的吴君如诸多经历为主线,伴随着香港从旧到新的时间线,又到了这次金鸡3中整个世界都变了。
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在电影后半段,并不是单纯的恶搞了。
那个从90年代末被关进监狱的哥顿哥(张家辉饰演)在这个新时代出狱后,常常用非常搞笑的老大姿态,对自己的闺蜜吴君如、小弟陈奕迅说道:“让我们打回尖东,到时候给你几条街管。
”说罢,哈哈大笑,非常帅气地抽着烟。
而后,王杰的浪子心响起,张家辉唱起这首歌,陈奕迅几次都被张家辉抢麦,这时候,你突然会觉得歌神都被抢麦了,只是此时此刻,我已经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去在意,张家辉唱的岁月,无论是戏内戏外。
也许当他在饰演这部戏的时候,依然会找到当年的那种豪气壮志,戏外看似功成名就,但皱纹越来越多,并不是什么肉毒杆菌能遮掩的,世界变得真得很快!
后来,哥顿哥被陈奕迅所饰演的小弟一句话给沉默了,“我不是你小弟很久了。
”对,茫茫十多年,世界变了。
大家联系都是whatapp,都是低头对着手机,赚钱不再是用杀牛刀,义气?
那只是对钱而讲的。
即便是真心,依然抗不过这现实。
不管结局如何,每个人仔细回想,工作了,忙碌了,适当地停留一下,回头一想,过去的日子真好,回到现在,即便你成熟了,又如何?
前面依然是你抵不过的岁月蹉跎,名声?
钱财?
后代?
都与你无关,好好站在那里回味一下吧!
只能说算是蹉跎。
《光辉岁月》请的都是一帮老戏骨,让你怀旧;而这次的《金鸡》请的明星比前者还多,基本上也分成三类明星。
一种笑星,不过没有曾志伟;一种当红明星;一种被请出娱乐圈的明星。
甄子丹、郑中基、黄秋生、黄子华、杜文泽、薜凯琪、古天乐、陈奕迅、钱嘉乐、陈冠希、余文乐、杜德伟、张敬轩、黄百鸣、詹瑞文、张家辉、梁家辉、苏永康、刘德华——这些个人物哪一个不是曾经或者现在非常有名的歌星或影星。
至于片中的内容嘛,也还能看看,说黄也不算黄,主要还是以搞笑为主(非色情为主)。
几处非香港本地人说的非主流的粤语——所谓的特色语言吧(其中还有一处内地游客用普通话问张家辉的戏),我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人,让你觉得这好像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一样。
回想起来,比较讨厌那种这边说中文那边用粤语对话的片子,像《逆战》那样确实有点受不了。
所以,我是越来越喜欢这种纯港式的电影了。
挺欢乐的
因为刚看过“甜蜜杀机”让这种无厘头搞笑片有了对比,忽然觉得香港的搞笑片是不是山穷水尽没有梗了,怎么越来越不好笑了,而且为无厘头而无厘头实在试完全没有给电影加分,剧情也是无语的很,好吧,说实话我很失望
只剩鸡在没有金了
香艳不足,搞笑有余。
基本没什么主题,邹凯光也是人缘好,一直在TVB混,那么多朋友来助阵,除了明星多基本没什么亮点。
如歌所云,世界变了样。片头戏仿宗师叶问,张家辉out了的大佬
这是个啥·······
港产片的衰退又以喜剧最为严重,周星驰王晶黄百鸣无一例外。滩叔太贪心,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没讲好。真正能够做到笑中有泪的,似乎仅剩一个彭浩翔。
玩烂了咯
黑大陆啊……
一片热闹的气氛是香港现实的写照吗?
前面比较好笑~后面煽情有啲走神,本来就三星半,但咁嘅阵容点可能冇四星!
一直在推荐如果港片一辈子只能看两个系列,那一定是《天水围》和《金鸡》。阿金的一生看似荒诞却总会在不经意间戳中我们每一个人。“金鸡系列”一直在琢磨“这世界变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世道不同活法不同,能像阿金一般洒脱,不容易
只能说陈冠希回归都满脸皱纹了噗。。我纯是为了看吴君如的胸,就那能加一星半,另外一半当然是给刘特首
没落!!!真浪费了之前的1和2!
名副其实香港人的春晚,在低俗热闹中来点人情味和社会正能量,再翻出几首集体回忆的金曲……这样的“电影”,可以拍一万部。
这个串烧串的好
赵良骏的阿金实际上是成人版的麦兜,有自伤亦有自省,有迷惘与回归,有仗义屠狗辈,有相互扶携的草根精神,今天邹凯光的阿金除了下半身的段子,大抵只剩下一些廉价的口水与虚情假意,正如今日的香港电影,一群丢了自己价值观的人,大抵是没太多资格抱怨别人不给空间的。
比2要好不少,将回忆倒叙改为正常叙述虽然少了些结构上的精彩,但至少没第二部那么刻意。剧情与时俱进,扔这几年的港式喜剧片里确实算上佳了。对比前两部这一部更阳光些,至少能让我笑的笑点有几个,导演和吴君如明显没打算在深度上挖太多,所谓性工作者的心酸啊光辉往日不复再啊都没拍出感觉
跟1和2没的比。但是也不至于就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