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的态度就能相见女主承受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或许不致命,但绝对让人厌恶。
所以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男人就能轻易的夺走她的心,因为生活的确已经不会更差了,任何改变都是好的。
男主杀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的理由截然相反,一个因破坏环境,一个因阻止破坏环境。
可见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他杀人只是心理畸形。
当然第二个被害者完全是因为写了三本书。
一个失业游民连自己臆想的身份都不能成为资本,这让他更加的羡慕嫉妒恨。
两个人在一起真的会互相推动,好事如此,坏事亦然。
男主杀人的变本加厉是因为女主丝毫没有因他的嗜杀而对他产生厌恶,甚至还会帮腔。
而女主也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自然是近墨者黑的缘故。
女主第一次杀人,理由其实和男主杀的第二个人相近,嫉妒。
但男主的大发雷霆,显然是因为一死者刚和他有过亲密行为,多少还意犹未尽;二她自己决定并实施了杀人,侵犯了他的权威。
其实Martin的死依然也是因为嫉妒。
只有跑步的路人死的十分不值,而这种无动机杀人,也只有女人会有。
可见这个女人已经把杀人看成了和生气时候摔个盘子一样的行为。
女主止步于自杀前,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虽然那个地方对她而言仅仅比死强了那么一点点。
诚如标题,影片讲述了两件看似本无关联却又纠缠在一起的事。
直至影片结束,观众大概可以看明白:男主一开始或抱有看过一路风景抵达终点后和女友一起跳下高架桥自杀,只是没想到因为最初的一件小事——看不惯胖子随便扔垃圾,而一路杀过来,顺带着把女友也变成了杀人犯。
我想说一个细节,提醒我对一个细节的疏忽会产生多么离谱的误判。
这个细节是男主日记中那幅画。
影片进行到女主偷看时,当时没看仔细,鉴于此前二人矛盾已生,以为画的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在此误判前提下,考虑到女主已洞悉男主行动,我猜女主会活下来,果然。
只是没猜到过程。
本以为接下来是二人在最后一段路程彼此心怀鬼胎,没料到又加入一角色马丁。
本以为女主会成功诱惑马丁,联手对男主先下狠手,结果不是这么回事。
及至男女主爬上高架桥,男主说那么一句“你确定要这样做了么?
”这一句话很莫名,因为:此前二人从没讨论过到了终点后做什么?
而此前男主那一句问话“你觉得这个假期还不错吧?
”带着早先以为画中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的判断,推测男主打算等女主回答之后就动手,而女主抢在男主之前先把男主推下桥,结果不是。
男主又来了那么一句我个人感到莫名的话。
再然后就是男主跳了,女主没跳。
于是,鼠标拉回仔细看那幅画,才看清楚:俩人中间画了一颗心,是手挽手。
这才知道自己早先对这个细节的忽略造成了多么离谱的预判。
提醒1:不要乱扔东西,砸着小朋友固然不好,就是砸到花花草草也不行,更遑论是已有上百年历史,世上仅存两辆的电车。
要讲文明,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提醒2:不要对陌生情侣中的一方开过分玩笑,尤其是其中一个已经连杀三人(第一个算是误杀),而另一位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提醒3:当你指责某人不讲文明,破坏旅游景观(比如不管宠物狗所拉便便)时,要确保你不是孤身一人,否则惹恼了别人,被人从背后偷袭,在你死后扒下你的裤子,伪装成被被性侵状。
提醒4:如果你打算和情侣一起跳桥殉情,务必把手抓牢了。
了解了铅笔被发明的历史。
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最有趣的现象是,明明是杀人,但是人们还都会觉得很感动。
——《观察家》影片中的幽默,毫无疑问是非常智慧的,而与此同时又是令人感到烦扰的。
——This is London影片在英国的一些地标性的景点里大开杀戒,并且还加入了黑色的幽默。
这种混搭的气质和风格令人欲罢不能。
——《每日镜报》幕后:其实,这个故事来自于两个主演的生活经历。
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家里都曾经带着他们去往英国的各地旅游。
在旅游的途中,他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
但是,他们却并不想把这部电影拍摄成什么充满血浆的恐怖片,所以,爱丽丝·洛维和史蒂夫·奥拉姆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影片的那一条岌岌可危的黑色喜剧的线。
影片曾荣获2012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独立影片在内多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剧本奖。
此外还曾获得西班牙锡切斯奇幻影展的最佳女演员奖(Alice Lowe)。
看完本片走在路上都害怕有人從背後砍我或推我一把,你不會害怕坐捷運時有人從背後把你推下月台,這就是一種社會的秩序和道德,人人都小心翼翼的維繫公共領域的平衡,我想即使是旅行也是或多或少接觸陌生人的時刻。
你曾經看陌生人不順眼就給它巴下去嗎?
本片將這些不順眼一路下去。
初識的魯蛇男女相偕踏上英國古道旅行,看似一趟充滿性緻的自我發現之旅,在第一站就開始惡意,惡意直接殺戮,亂丟垃圾的男子,事業有成的旅遊作家,指責主角偷來的狗隨地大小便的多事男子,跟自己男友接吻的準新娘,...............只是在路邊慢跑的人,還有看來礙事的輕便旅行箱旅人,劇情發展使本來下手俐落精心設計的男主角讓散漫任性又壓抑的女主角開啟了心中黑暗的機關,事情越發不可控制,在男主心中浪漫瘋狂的燒車跳下古橋殉情的結尾,出乎意料的被女主發現並任性的遺棄了(養成了一個超級大惡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片類紀錄片的手搖拍攝手法,以及路人男女主角的設定,就像平淡無奇的日常公路旅行,還是充滿詩意的英國古道之旅。
偏偏反差的將殺戮與惡意植入。
这是一个大龄屌丝老处女和一个一事无成内心自卑的男屌丝的爱情故事,我们估且当做那是爱情。
一直没有男人的女人,内心那份渴望爱情的滋润表现在脸上,当然长时间的没有阴阳调和的女人,多少都会有一些怪异的表现。
男猪脚就一脸每天在家里玩撸啊撸,然后真的撸一下,30多岁的男人,没有事业,一事无成,压抑的生活着每一天,想要通过一次性爱之旅来结束自己这傻逼的生活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刚开始看个人觉得很温馨,“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杀人没觉得那么重要,但是男主角第一次杀人时女主角干到荒唐,甚至怀疑,但是爱情掩盖了那种怀疑,也同时女主角觉得男主角到底想要什么?
怀疑那幅画的意义,到最后女主角听完男主角说“你觉得怎么样?确定要这么做吗?
女主角明白了,我觉得男主角故意没抓紧女主角的手,甚至知道女主角不会跳,或者不愿意让她跳,从头到尾就是男主角的一甘情愿,如果两个人一起跳下去故事的结尾就圆满了,纠结是结尾女主角没跳有种背叛的感觉,我倒是希望结尾是两人一起跳下去,那就我不写影评了,选择是到底是很有趣的黑色幽默。
当他们踏上旅途时, 背景响起了marilyn manson的tainted love 无比感动啊, 可惜不是原唱 要不然就把这淡淡的重口味电影格调给打破了。
个人觉得 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爱情之中没有对错,没有理性。
结局的话么, 这编剧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 还是想宣传个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
2013-04-21这部电影的定位是comic, 但是我觉得少有电影比这部悲情,这是英国版的[远离赌城 Leaving Las Vegas]. 两个标准的屌丝在最无聊最困顿的时候相遇。
一辆房车,一趟山风中的旅行,成了杀戮的开始和生命的终点。
没有内心的力量,就会无缘无故的忧伤。
如果他们没有[远离赌城 Leaving Las Vegas]中那两个角色的悲伤过往,他们实在没有理由去活得如此悲怆。
《观光客》真是一部让人蛋疼的电影,并不是不了解英式幽默,只能说个人不喜欢这种表现形式。
一对暗黑系2B情侣开着房车穿越不列颠诸岛旅行,沿途遇事不爽就杀人,警察也跟着抽风似的,优美和谐的自然景点与讽刺的杀人行为形成鲜明而蛋碎的对比,我明白导演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对于这样的电影,我确实感到凌乱无比。
离开家,踏上旅途,去往他处,观看光景或者,抛下自我,远离社会约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内观深渊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将回以凝视人性内在的暴力邪恶,自私自利,无所顾忌,大概是不堪观望的Chris和Tina没有一般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光环 男主失业,自大,有着所有loser都有的出书的幻想,却脑袋空空四肢强壮女主大龄却还和母亲一起生活,毫无自主能力,依赖着男主作她的救星整部电影也毫无可以称之为美的视觉效果就连英格兰那被称赞为民族瑰宝的田野和丘陵,都显得空旷无趣废弃城堡上盘旋的群鸦带来一丝哥特的氛围但立马就切换到这两位无聊透顶又沉闷不堪的神经症患者唯一有点艺术升华的地方 还是反讽审美拿William Blake的诗歌去配男主棒敲路人美好的绿地,充满希望的新田野,溅染上的是鲜血和狗粪什么新希望呀,恐惧哥特呀,甚至连戏剧性情节转折,都被这部电影嘲弄剩下只是无尽的无聊和无缘头的杀戮一开始女主对杀人还有些正常的反应,害怕,恐慌,担忧逐渐地失去了所谓道德和正确的行为标准再然后就是把清除碍眼之人当作自己的个性或欲望的表达方式完全失去了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说是神经到了极致 完全脱离了现实二人去往的地方也是与文明和社会渐行渐远如果说不要杀人 不要伤害别人 是社会加到人身上的规训那么剥离了这些规训后人还能安然自我审视么?
最后跳桥,男主或许是认可了审视的后果完全打破了一切常规,回不到社会了内观看到这么黑暗的世界,把自己也消灭掉好了而女主则留下了,是她认为自己这么做也并非大错特错么?
还是她不再需要男主作救星,完全发掘了自己内心的暴力激情可以自行证实自己的存在了?
世界是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的,往内看,往外看,逃不掉;你看到的世界 也是世界看到的你。
风和日丽 景色秀美迷人性感的英伦腔那车 那人那狗 怎么看都是个文艺的旅行风景片啊 噶搜 居然是两个loser 一路一边旅行一边杀人啊啊啊啊啊 喜剧在哪里啊喂!
(#`O′) 血腥镜头很多啊有木有看谁不顺眼杀谁 管你是明天结婚的新娘还是自带床铺的自行车旅行者谁让你碍我眼通过缩短别人的寿命来减少碳排量杀人其实是为了环保这种 扭曲的想法啊 还我三观 _(:з」∠)_ 不是很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想传达什么人文精神我整个人都被弄得不好了!
据说还得了最佳剧情奖 神烦!
这部电影很碉堡,我没本事评,引用外国影评:影片中的幽默,毫无疑问是非常智慧的,而与此同时又是令人感到烦扰的。
只有英国人才拍得出这么深井冰的片子
极度腹黑的片子 ,最后证明了爱啥的经不起验证
反公路片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小矫情片儿,用某人的话来说:“英国人总是能把这种无来由的忧郁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如果你打算和情侣一起跳桥殉情,务必把对方手抓牢了。
一对偏执狂,配上英伦阴暗的天气,恐怖。其实很多杀人犯都不是天生的,只是心理和性格多少有些问题。
英国片儿啊, 说你什么好啊.
★★★☆ 反日常的诡异剧情,表达的却是平凡的爱情~ PS. 女人不好惹!!!
两个疯子,一坨垃圾。
英国小成本黑暗邪典喜剧。英国一些独立导演对于黑暗故事的追求,快要接近法国一些弱智导演对于无逻辑喜剧故事和话痨生活片的追求程度了。不过还是感觉这群英国人的艺术水准比这群法国人强点。
黑色幽默,真TM黑
杀人情侣,无论如何都有点浪漫的
一星给开头一星给结局
院长,这里有两名患者。
这逻辑。。。
两个失意困窘孤独的中年人,在路上突然间就拧开了杀戒,一路杀戮过去没商量。镜头给的冷酷血腥,加上配乐真当恶狠狠。用暴力去赢得一时的权力感。各种莫名其妙丧生的路人,正常的人生遭受了一次次莫名其妙的杀戮,直到最后男人女人反目做爱再共同赴死,一个死了一个活着。真压抑。
英式无厘头~要特么都靠慢镜头和歇斯底里都能当导演的话~还特么要电影院做什么
变态屌丝旅行记 导演很有调调 却是让人不喜欢的调调
太牛了。脑洞大开的电影。我怀疑这是女主的幻想。开始是男朋友杀人,然后女主也爱上了杀人,而且杀人的理由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