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麻迷幻乐派对盛宴。
如同刚刚经历过的Glastonbury,再造一个乌托邦,然后毁掉一个乌托邦。
网络、社区、豆瓣、开心、facebook、twitter、微博。。。
泡沫吹完破灭再吹,生生不熄
讲的是背包客的梦想,我也梦想着能够去一个没有游人污染的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但是一旦世外桃源有了别人的进入,那就不再是世外桃源我们希望能够到天堂看一眼,但是看见了,便和片子中一样,人性有足够的本事将天堂变成地狱,这里我想起今天看见评价西藏的一段话:世俗的一切源源不断的来到曾经的天堂,不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改变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西藏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在西藏的心脏拉萨,和所有的旅游城市没有区别,游客就是走向富裕生活的羔羊。
曾经的纯朴很快就会消失成遥远的传说,在买与卖的技巧中高楼终将代替帐房。
是很久之前看的一部电影了,莱昂纳多的《海滩》。
虽然这部电影因为拍摄时破坏生态环境被泰国人民抵制,但也让莱昂纳多走上了生态环保之路。
影片中的那片海滩是个世外桃源,寻找到它的幸运儿们在这里纵情享受,他们想与世隔绝却又离不开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品,资源有限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独享,“不与外人道也”。
矛盾和欲望唤醒了痴迷和狂热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心里最原始且野蛮的恶魔,这片海滩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我只知道只要是人在的地方就不会是天堂。
人大概对任何一种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吧,过极必伤。
人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无论是什么样的“天堂”,有人在的地方就是社会,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欲望,而人的欲望能衍生智慧也能诞生恶魔。
我个人才疏学浅,思想也没有深厚到能写好影评的地步,我感受到的可能只是这部电影思想的一小部分,不过在生活中倒是值得学以致用。
在丹尼·保尔的履历表里《海滩》总是被遗忘的对象,但当你真正注意到这部影片时,又会觉得它是那样的刺眼,或者说是不合时宜,总之一个字“拧巴”(偶不会数数)。
影片开始时和《猜火车》一样都是由主人公的旁白带入,画面感也是同样的凌乱。
前者是曼谷嘈杂的街道,后者是琐碎的生活片段。
烦躁、不安和无数发泄的荷尔蒙充斥着整个银幕,随后是罗伯特·卡莱尔饰演的Daffy的出现,衣着破烂,疯疯癫癫,虽然还没有《TOKYO!
》中的莱奥·卡拉克斯那么“令人发指”,但其所言说的事物亦是莱奥·卡拉克斯在《TOKYO!
》中所要表达的。
不同的是罗伯特·卡莱尔用嘴,莱奥·卡拉克斯用了一兜子炸弹。
影片在迪卡普里奥得到地图后踏入正题,Daffy则用精心布置的仿佛杀人魔刚做过案似的自杀现场为莱昂纳多童鞋的梦幻旅程祭旗。
(我就纳闷了,那血是怎么喷的!
本片从此开始拧巴。
)法国小情侣带着莱昂纳多童鞋以超低价一路杀奔到梦幻小岛,过程中免不了SNAKE A PEAK,荷尔蒙大动,双方再互相调戏一下,一点小惊险,一点小刺激,安全抵达梦之国度。
迎接他们的是看起来相当可靠的黑人同志。
(特点是热爱上帝与板球且不是gay,嗯,果然是个调节气氛、平衡关系的准龙套角色。
)接下来终于轮到女王出场啦!
不愧是蒂尔达女王,气场就是强唉!
简直就是母系氏族的女王标配啊!
妮可·基曼可以去死啦!
(这个译名好囧)玛西娅·盖·哈登比较适合统领外星生物。。。
而我们的莱昂纳多童鞋在女王兄(唉?
为什么要说兄?
)的首肯之下顺利入住海边社区,并且在不久之后的叉<。
)#)))≦训练中利用主角优势无耻的开了外挂,瞬间掌握了叉鱼技能(之后居然还叉了条鲨鱼),一跃成为月旦评上的社区之星。
更无耻的是操控编剧,让心仪已久的法国小妞投怀送抱,无耻啊无耻!
而我们之前看起来很屌的法国小帅居然就这样接受了,一定是受了编剧的威胁。
(话说一直觉得此人好像总是出现在好莱坞性喜剧里,回来一查居然是《两小无猜》里的小受,正宗法国人,啊……丢人啊!
)就在两位新鲜恋人不顾在一旁默默流泪的法国小帅而打的火热的危机关头,偶们的女王陛下终于耐不住寂寞出手了。
因为仓库的米适时的烂掉,女王陛下才有机会私通。
以外出买米为由,抓紧一切时间亲身体验莱昂纳多童鞋滴“阳物运动”,果然是深谙春宵一刻值千金之精髓啊!
而女王陛下在这时也终于露出了她的软肋——轻信而无断。
面对莱昂纳多童鞋一而再再而三的弱智谎言居然无动于衷,是逃避责任还是爱得深沉,我们凡俗之人果然是无法领悟啊!
但祸根就此埋下。
就在女王陛下性得志满起驾回宫之后不久,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鱼妈妈为了给被莱昂纳多童鞋无情残杀的小鱼报仇而上演了一出鱼妈妈的逆袭,瑞典三人组做了垫背的。
一个当场咬死;一个重伤,后窒息死(by童鞋);另一个居然没事儿,难道是因为他长得最挫?
老天果然爱怪小孩。
(拧巴之二:为什么没有人指责莱昂纳多童鞋,要不是你当初滥杀无辜,而是乖乖的让小鱼吃掉,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捏,众龙套们的失职啊!
)剧情的拐点终于来了,傻帽二人组带着两个看起来更呆的傻妞(而且丑)终于杀到对面的岛了(是岛吧?
)。
女王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完全失态,只是忿忿的把责任推到莱昂纳多童鞋身上,让他搞定。
(怎么搞嘛?
童鞋还小,怎么搞的定啊?
)回城之后还把春宫之事一一讲给大家听(好有爱……有爱有屁用啊!
都失控啦!
)结果莱昂纳多童鞋就此变呆(本来就挺呆,现在更呆了),还打起了真人电玩(好囧),其实他是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啊!
四个傻屌登岛见到大麻地后和之前莱昂纳多童鞋他们一样也是手舞足蹈,又唱又跳,越跳越像傻屌,结果被嘣掉。
唉……其实还是语言不通惹的祸。
话说匪首那位大叔,你干嘛装的听不懂英语啊!
受不了傻屌你就直接杀嘛!
还非等小兵(哦,是小匪)走火你才师出有名,一点也不光明磊落,鄙视你(#‵′)凸华丽丽的分割线---唉……过去的一年被严重电波化,已经不会正常说话了,写着写着就成了这个囧样,悲!
书归正传,本片从罗伯特·卡莱尔的自杀式行为艺术开始就传递出一股死亡气氛,而且是特决绝的那种。
而影片却一再避免流血,匪首居然成了和平大使,一个悖论就把除女王外的所有人都赶出了岛(话说虽然没了地图,但人是有记忆力的啊!
一个隔岸就能清楚望见的岛有什么神秘的啊!
真愁人!
)。
虽然本片不是恐怖片,不能像《28天后》那样死人,但好歹也要做个姿势吧!
居然连姿势都省了,受不了!
还有罗伯特·卡莱尔的自杀原因(自杀方法不在本讨论之列,因为那是绝对无解的)。
从女王的行为方式来看,他绝对不是被流放的,那就是自愿逃离。
为什么?
像迪卡普里奥一样被孤立,或者说是自我孤立?
而回归尘世后又像迪卡普里奥第一次短暂会回归大陆时一样完全适应不能,因而对世界绝望了?
貌似缺乏说服力。
还有就是本片的人物众多,人物性格还未来得及展开影片就已经草草结束了。
如果像凯丽·布鲁克和比利·赞恩的《Three》那样只有3至4个人物的话,演员们的发挥空间会更大(废话)。
人多果然没好事,罗伯特·卡莱尔说的都是真理啊!
http://ppluxx.blogbus.com/logs/41107830.html将近10年前的老片,在去过泰国3次以后,看到LP东南亚册推荐这部片子为去泰国必看电影。
找来看,发现竟是超乎意料地好,几乎是这一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以为就是风光+惊慄的商业片,放低期望值,所以有惊喜。
惊喜真的很多,很多镜头拍得很漂亮,比如说男女主角在月光下的海滩那一幕。
Richard变身游戏中人物那段也是神来之笔,但当我知道这部片的导演拍了《猜火车》,就不吃惊了。
惊喜来自我熟悉的泰国。
曼谷,吵吵嚷嚷的考山路,简陋狭窄的Guest House,苏梅,攀牙岛,Bangalow,大麻,摇滚,海滩狂欢,穿着宽大麻布衣服的背包客,醉生梦死的嬉皮士,以及靓死人不偿命的海滩。
当然更多的惊喜来自剧情,尽管先看了剧情简介,还是不断对剧情发展感到意外。
这是一部泰国版的《消失了的地平线》,几个年轻人去寻找泰国的香格里拉或桃花源。
当他们一路追寻,终于到达那个传说中的天堂时,看到的确实是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虽没有黄发垂髫,都是年轻人,但都怡然自乐。
但故事发展下去,却与《消失了的地平线》或《桃花源记》完全相反。
“欲望依然存在,阳光晒不去,海水冲不掉。
”遁世的人们,依然想念或说需要物质世界的电池、卫生棉、安全套、巧克力、咖喱牛肉、报纸……如果只是这样,那一月一次的大采购就解决了。
解决不了的是,他们需要保守这个秘密,哪怕是看着同伴死去。
故事或者说故事里的人越来越残酷,天堂轰然坍塌。
在死了六个人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竟然就是光良所唱的“何必寻找所谓的天堂”,或是Charlene在《I've never been to me》里的那段独白:Hey, you know what paradise is?It's a lie, a fantasy we create about people and places as we'd like them to beBut you know what truth is?It's that little baby you're holding, it's that man you fought with this morningThe same one you're going to make love with tonightThat's truth, that's love......一本《消失了的地平线》让人们至今在寻找香格里拉,或是直奔那个本名中甸的小镇,但看完《海滩》,我只想哪都不去,呆在家里,即使哪一天重返泰国,我也不会去寻找那个海滩。
每次看片子之前总会有一个心理预期,从片名、海报、导演等等元素中预测故事的类型。
若是猜得八九不离十的话,当然会自鸣得意,但总会隐隐失落,因为作为影迷来说,终归还是想追求出乎意料所带来的刺激。
译名中的“迷幻”二字给了我很大的误导,我以为是那种惊悚悬疑的类型片,而且开头那男子的横死房中确也有那么点营造恐怖气氛的意思。
结果发现本片与凶杀血案、宗教神秘、阴暗心理统统无关,竟是一出东南亚版的桃花源记,一段现实化的乌托邦传奇。
不知道人们来到这一个岛上聚居都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许象莱昂纳多等年轻人一样,只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出于内心的越界冲动。
又或许是厌倦了城市喧嚣,想要寻求一种宁静单纯的生活状态。
盛世清平,富足安逸的欧美人不像桃花源人是由于不堪忍受战乱之苦才会另辟家园,他们的出走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精神层面上的窘迫和压力,工业社会的冰冷,人际关系的物化,心灵日渐浮躁,情感日渐粗糙,作为天地间万千生命的一员,大自然的温润亲切更加贴近我们生存的本来意义。
当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总需要非凡的魄力和勇气,比如游泳横渡大海、赤手闯过哨卡、纵身跃下悬崖。
有意思的是在两个男人互相埋怨责难的时候,率先作出决断的竟是女人,也难怪这个团体也是由女人所领导,这或许暗示了这一团体具有原始的母系社会特征。
其实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导演对这样的社区是持否定怀疑态度的。
精神家园的重建总要以物质享受的放弃为代价,他们可以刀耕火种自给自足,但原来的某些现代生活习惯始终如影随形,所以他们总要回到水泥丛林里找回那一丝物欲的满足。
他们在两种生命状态的边缘徘徊,陷入一种刻意逃避又不忍割舍的困境。
但这种藕断丝连的状态显然无法被容忍,无论是闻风纷至的探险者还是难与并存的土著居民。
而且从集团内部来说,人总是难以摆脱自保的天性,人际关系单纯化的另一面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残酷,所以丧失自理能力的瑞典人会遭到遗弃。
另外,用古龙的话说,有人就有江湖,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社区也难免产生利益矛盾,虚伪掩饰、懦弱从众、自私嫉妒,人性中的阴暗面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消弭。
所以这样的天堂其实只是一种文明的退化,人类不可能在此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最后天堂在人性测试中的分崩离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片中几位主角的性格还是比较弱,即便是莱昂纳多,个性的转变也显得不够自然。
复杂的多角恋关系、独自捕杀鲨鱼的英雄事迹、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口才,这些似乎都成了男主角的万能模式。
关于他着魔中邪的那一段,应该是当作片头自杀男子的重演,或许是由于个性的锋芒导致集体的排斥,但我很难以此解释他的精神紊乱和行为乖张。
模拟电脑游戏情境的那一段给我印象很深,第一次看到有电影这样深层次地揭示游戏对青年人的心理影响。
游戏和网络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用于自我放纵和迷恋的幻境,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世外桃源有不少相似之处。
最后电子邮件里的那张照片似乎也在对此有所暗示。
作为两部电影的同一个导演,本片的故事与《猜火车》相比要相对温和一些,虽然也有在灯红酒绿中的纵欲耽醉和遭鲨鱼攻击后的血肉模糊,但基调并不那么堕落颓废,开始那段探险历程还带着励志的意味,当然一样都是出于揭示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意图。
只是剧情实在并不是那么“迷幻”,若也能给出一些钻进抽水马桶之类的超现实镜头,票房也不会那么差劲的吧。
沙滩以及沙滩上的生活永远只是美丽的泡泡,每一个向往沙滩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远离大陆上的“毒瘤”,但他们不知道这“毒瘤”与地域无关,只要有团体,“毒瘤”就摆脱不了。
当他们抛弃那个被鲨鱼咬了的人时,“毒瘤”就存在了只是还不足以引起注意;那四个新登陆的游客被当地人杀害、当地人再向沙滩上的移民者问责、施压,这些都是“毒瘤”成熟所需的必要过程,最后当移民者首领选择扣下扳机时,“毒瘤”已然熟透没有挽救的机会,而其余移民者都是帮凶,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所谓沙滩已和大陆没什么区别。
小李子被首领要求去摆平那四个新游客和销毁地图,那一大段比较碎比较飞的他独自一人“发疯”的戏起什么作用?
我认为是他个人觉醒的过程,有一段戏是他在黑屋子里不搭理任何人处于“精神失常”转态,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觉醒”了,他是第一个意识到沙滩团体里“毒瘤”存在的人,就像之前在旅馆里碰见的那个疯子达菲,他是沙滩的四个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个主动离开沙滩的人。
所以在首领即将冲小李子扣下扳机时,小李子所表现的不是反抗也不是求饶,而是提醒,然并卵。
有意思的是,往沙滩上“平静美好”的世外桃源生活投掷致命一击的源头,也是小李子,当初他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为了求得心安而留下了吸引他人前往沙滩的线索。
这些年翻来覆去看过近十遍,并非从专业的目光来审视,只因里面有我所向往的。
用青春去自由不羁地追寻星空大海丛林的冒险生活,认识各色各样的人,鼓起勇气去做从没做过的事,必定会充满危险但我更愿称之为奇遇,那才是我梦想的生活。
也许就像片中Richard说的,Everyone tries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you always wind up doing the same damn thing. 但如果经历过,那我至少会跟你们有一点区别。
6年之后重新看海滩,终于懂了。
这个片很合适我,因为它说到了探险,说到了海滩,说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了归家。
而且它很迷幻。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去探险的想法。
自己背包,打听到个风景独好的地方,想方设法去到那里,发现美不胜收,便欣喜若狂。
所以我喜欢看Richard如何得到地图,如何上路,一路上如何跋山涉水地颠簸过去,最后到达人间仙境。
我们内心被按压住的寻找刺激的欲望,在Richard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简单的社会里,像原始人一样,为了生存,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于是Richard也找到了这样的社区,没有忧愁和烦恼,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考虑过去和未来,只是无忧无虑地生存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
但我们离家远了,久了,就会想回去。
所以Richard发现了小社区的局限性和可以预见的衰退后,决定离开。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小到完全不足以一直维持下去的团体是如何为了一味的追求欢乐,一步一步产生裂痕,最后分崩离析。
当我们看到Richard回到美国,那个真实的社会,我们也会有种归家的感觉。
人性的缺陷,也在这美轮美奂的场景和迷幻的音乐中逐渐溃烂。
它再次告诉了我没有天堂。
于是我们精神上享受过后,也有了更好的借口回归到疲惫不堪的现实生活中去。
我很符合这所有的心态,所以我和这片互相适合。
只是后半段有些过于拖沓,于是省去一星。
在电影院里看果然是无敌风光片。
10年前的莱昂纳多还未发胖还未硬凹男子汉,还是我喜欢的那个将熟未熟的帅哥。
另外看到哪位高人说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high客对大麻的向往”这句,真不愧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捂死Cristle流下的那1滴泪让老李不只是花美男,那海滩美的真像Paradise可惜美梦也会醒来..
一个说服不了我的故事
&#34;I still believe in paradise. But now at least i know it&#39;s not someplace you can look for. Because it&#39;s not where you go. It&#39;s how you feel for a moment in your life when you&#39;re a part of something. And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34;
珍贵的片段即是永恒。开始很平常,直到后来,有人被鲨鱼咬了后,深刻起来。为了自己的快乐,所做的一切一切。直到结尾,为了留在那里,要杀人……有些人为了快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或多或少。
其实乌托邦这个词现在已可以理解为金玉其外绣花枕头一包草了,所以”反乌托邦“这个词能不能代替本来乌托邦的意思?
这个电影最赞的地方就是一水儿的俊男美女,青春无敌,靓丽无边!而且那个海滩的美景真是让人惊叹~~真是天堂啊~!不足的地方,第一就是,Ewan的缺席~!其次,就是剧情的后部有些薄弱,还有点儿飘飘忽忽的
重温《海滩》。这是小李子在泰坦尼克火遍全球之后蛰伏两年接的第一部戏,现在来看来仍然是先锋、迷离和惊悚。他不走寻常路的选择,贯穿职业生涯始终。这也是导演丹尼·博伊尔和编剧加兰的第一次合作。这也是加兰的第一部小说和编剧作品。寻找乌托邦到乌托邦的覆灭,背后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虚无。本片的阵容也是非常奇特,有还略显青涩的蒂尔达·斯文顿(和小李子有一场激情戏),有玛丽昂·歌迪亚的导演老公(彼时两人还没出演《两小无猜》)。以及很美的女主角(竟然还出演过杨德昌的《麻将》)。
one secret one suffering
喜欢这个其妙的剧情,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岛,同样怀揣着梦想的这个李察。。。(虽然这个人有些行为也够不招人待见的- -)
非常明显的丹尼保尔的个人风格,《猜火车》《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都是一脉相承。前一半拍的很精彩,这个“厌世-遁世-世外桃源”的过程很有代入感和说服力。从鲨鱼咬人之后就开始意义不明。想把小李子打造成兰博吧,还不是。不知道想干啥。最后稀里糊涂结束了。另外,这帮byd整天在岛上瞎胡闹,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现代西人对乌托邦的幻想全建立在叶子上,也是够愚痴的。
普吉岛也有鲨鱼啊。。
if you find that moment, it lasts forever.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我总是说怀念20岁的时候的我,一个人旅游,坐飞机,冒险,搭讪,翘板,坐火车,买票。飞机场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宾馆一直是我运气最旺的地方。年轻,年轻,年轻,这个词在我20到23岁之间体验了太多。choice,我17岁的决定,我想跳出来。这些经历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有趣,也非常非比寻常。每每都会在想没有经历这些,我会是个多么无趣的人,我也不会走到这里吧。23到25,哇,too much information。我进入了社会,也进入了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情世故。我开始明白家庭,责任。sex money feelings die 不再是吸引我的焦点。翻云覆雨,颠鸾倒凤的生活一去不返。
泪流满面啊!!!又找到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印象深刻啊!!!
高开低走,这类电影后面都很难讲得出彩。电影中四面环山的洁白沙滩,像极了宫崎骏《红猪》里开篇红猪住的地方。
首先需要明确,乌托邦并非脱离正常逻辑的天堂,而是以现实为中心借有想象与向往包围并随之向外扩散的乐土,是理想也是氛围,因此它允许秘密诞生和繁衍,也随机公开羞赧丑闻;其次是抽风的风格矫正,乖张的影像并不会造成与人物的主客颠倒,但也需要逻辑与平衡将二者绝妙地组织。很可惜,本片缺少逻辑。
不得不说这个导演的发挥水准太捉摸不定……对中二青年的极度厌恶让我想揍死除了法国好人之外的所有人,自私地以为自己找到了乌托邦人间仙境却毁了一切,只有法国好人!你怎么能那么好!发一百张卡给你,踹了女友找更好的吧!PS:PP岛真的很美,亲身体验过了~~~
3.4星。26岁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少年男主,通过偶然得到的地图,发现一个岛上的世外桃源,跟里面的人一起过上了几乎等于乌托邦的生活,但现实又总是不那么美丽,最后只能逃离岛屿的奇妙旅程。故事有点飘又有点无聊,好在小李子足够鲜嫩,值回票价。
前半段如此明快美好 后半段却又转折如此迅疾 乌托邦是个神话吗 人性真那么丑吗
7.5。西方版《桃花源》,把人性放置在乌托邦之中观察,是个不错的创作概念,执行层面比较依赖俗套的情节推进范式,对男主精神失常这一转变语焉不详,深度不够,小李子日后疯魔的演技风格在本片中初见端倪,大概因为语言或剧组工作不到位,导致演员之间的表演默契度很拉胯。PS根据日本安纳塔汉岛女王事件改编的1953年电影《安纳塔汉》,虽然我还没看,但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处
可能是我欣赏水平的太低看莱昂纳多电影里最不爱看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