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长啥样?
喜欢干什么??
有什么特殊癖好???
这下倒好,这些疑惑我全部解开了。
大大的嘴巴,惨不忍睹的手和脚,还是一个整天熬夜的秃头侠。
我原本以为会很恐怖,但是,其实一点都不。
胆子小什么的,那就别看了呀!
一点都不吓人,又没见血。
而且那三只胖瘦不一的小老鼠,多可爱啊!
祖母多慈祥啊!
――虽然你不是人了,但你依然是我最爱的人。
――刚好,我可以护你下半辈子,可以让你衣食无忧,可以让你自由快乐。
――哦,对了,还有你两位亲爱的小伙伴,他们陪着你,你也一定不会孤单。
主角一家人离开教堂之时,镜头特意停在了女主、家中的大女儿汤玛斯的侧脸。
象征着一家人的崩坏之因子始于她,她是全片唯一一个具有反叛精神最“理智”也是下场最凄惨的一个角色。
下面这段镜头以坐在马车后端的汤玛斯的视角,在离开紧闭大门的村庄前有一帮印第安人望了眼他们。
这段直接点明了主角一家人被放逐后地位的缺失---连日后被压榨被殖民的印地安人都可以屁颠屁颠地留在种植园村落里转悠,而为人清贫低调的清教徒一家人却被踢出了圈子,放任于自然的笼罩之下说到“自然”,本片的密枝繁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从始至终包围着主角一家人,并渐渐吞噬着他们。
不由得想起《闪灵》里被暴风雪包围的空荡荡的酒店,封闭隔绝的环境对一个人的负能量能够产生多可怕的影响。
主角作为清教徒,本应拥抱自然的洗礼,没想到却是在拥抱死亡。
不得不先在这里提一下本片对镜头构图上的独特表现手法。
全片有两种构图方式最为明显:一种是人物居于左下方,剩下的画面都被大片的黑暗或者森林笼罩覆盖,呈现一种不安压抑感,仿佛画面剩下的3/4会冒出来个什么;还有一种就是人物居中于画面下方,其余画面被树林覆盖,体现一种茫然与无力感。
后者直接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非常……非常奇怪的一部作品……首先你说这是儿童片吧,有些剧情实在是太重口味但你要说这是成人电影,整个故事又颇为侮辱智商究其原因,这本就是一部90年儿童片的重拍版,而当年我们这一代人所看到的童话世界,就是那么重口而简单的。
真看过原版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从咱们自己的作品,像是《邋遢大王历险记》、《魔方大厦》什么的就可以看出,当年的童话创作者,并不会觉得吓唬吓唬孩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也确实如此,虽然很多人会调侃说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童年阴影,但是真的在长大以后,觉得后悔看了这些重口味作品,接触了那些残酷的故事情节的人又有几个呢?
孩子的任务本来就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成长,难道要等到踏上社会再去经历各种恐惧、悲伤和无奈吗?
童话创造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桎梏,但是我自己在观看这部较为还原小说的作品的时候,也还是禁不住会认为“这么写好像是过头了”。
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多少变成了小胖子的母亲那样,看到不符合自己日常认识的东西会忍不住惊呼狂叫吧。
这没有什么对错,时代改变了,仅此而已。
我们被如今的内容审查阉割得过久,已经忘记了剧情不受自己控制地在眼前暴走是什么样的感觉了。
就像片中,唯一能理解老鼠小孩的外婆,也是一个来自于旧时代的巫毒女祭司,而她最后也会和短命的孩子一起死去,只剩下一群仿佛加入传销集团的小孩子举着危险的药水在满世界猎巫。
残酷吗?
如果我还是孩子,我可能会觉得更多的是——有趣。
儿童作品需要能够吸应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一点上来说,剧本本身有很多地方做得很成功。
而剧情上创作便利、机械降神、逻辑不通的地方,用一句儿童向来解释就完全可以了,本不该造成什么违和感。
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让我只能给他三颗星。
那就是……时至如今了,为啥要来翻拍呢?
我看到有评论吐槽说,都2020年了,竟然还有翻拍版会分数比不上原作。
我不知道这位同志是来自于哪个时间线的,翻拍这事本来就和戴着脚镣跳舞没有啥区别。
因为能被翻拍的,基本上都是大浪淘沙下的经典,有随着岁月越发固执的粉丝。
而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创作的氛围几乎要扼杀掉任何的离经叛道。
如果不是原作的剧情本身就如此奇葩,这样的内容想要搬上儿童银幕,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我会说,我们对同一个故事的认识变化了,是时代改变了,而不是时代进步了。
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如今你必须要有成功的范例、人士、知识来为你背书,然后你才可以存在。
就好像这部电影,因为是在现在拍的,所以你必须用CG特效,来显示技术提升了,都不管这特效看上去有多廉价多可悲。
如果你去看原版,你会比较能接受其中一些比较俗套的剧情和场景,因为整个拍摄手法和特效风格都是和那个时代契合的。
但是放在现在,这种半吊子的“现代化”就令剧情上的硬伤显得特别扎眼,难以忽视。
如果要举个例子,斯蒂芬金的《迷雾》本来是计划要拍成黑白版的,看过的人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效果是不是会更有感觉。
所以,这样的一部电影,会在今年被拍摄出来,真的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怪胎。
我倒是不后悔看了这部电影,毕竟它本身的存在,为我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可以有多么奇怪,又增加了一个注脚,至少算是记忆当中的收集品,以及猎奇话题下面的谈资罢。
最后:此片再一次证明海瑟薇HOLD不住一些角色,纯粹是气场问题,和努力没有关系。
2020年的新版《女巫》改编自同名的儿童小说,描述了被女巫变成老鼠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与奶奶一齐对抗邪恶女巫的故事。
在1990年,《女巫》的故事就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和老版一样,虽然是儿童故事,但是女巫摘下手套,脱下鞋子,解下假发,露出狰狞面貌的画面还是能成为很多孩子的童年噩梦。
毕竟,本来美美哒安妮海瑟薇,一转眼就变成裂嘴的大光头,更别说满屋子吴克锃光瓦亮的光头聚会,这画面光是想一想就极为开胃。
剧透预警新版电影剧情的主线,和老版基本相同,除了老版奶奶和孩子都变成了黑人。
新版不管是主角,回忆杀里面的角色还是宾馆的服务员都大多变成了黑人演员,也可见三十年间好莱坞风向的变迁。
想当初,酒店的经理还是憨豆先生出演的,虽然是一部喜剧,憨豆难得在其中还挺正经。
小男孩父母双亡后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黑暗的阴霾却悄然而至。
残忍,又厌恶孩童的女巫悄悄诱惑着小男孩走入她的怀抱。
为了避开女巫,奶奶带着小男孩去一家豪华的宾馆度假,没想到小男孩竟然误打误撞走进了女巫的集会,被发现的他和他的朋友小胖都被女巫变成了老鼠,这时才发现小男孩原来的宠物老鼠黛西也是被女巫变成老鼠的小姑娘。
于是三只小老鼠历经一路艰辛回到了奶奶的房间,虽然奶奶并没有办法把他们变回来,但是小老鼠们依旧要阻止女巫们荼毒其它小孩的阴谋,于是小老鼠们在女巫们喝的汤中下了药,并最后智取邪恶女巫头子,把她们都变成了老鼠。
虽然没有办法变回小孩,但是小老鼠们也并不气馁,继续着他们的“狩猎女巫”的旅程。
新版《女巫》总体来说剧情中规中矩,毕竟改编自儿童读物,一些老旧的,不太合理的桥段倒也不必太过认真。
比如安妮海瑟薇的饰演的大女巫一出场就又会飞又能用闪电魔法,但是最后对决里却既话痨又拖沓,完全就是个反派死于话多的典型案例了。
不过哪怕和老版的《女巫》相比,新版除了特效有了很大的飞跃之外,很多地方做得却也不尽如人意。
比如新版电影里,描写女巫残害儿童用了一个“变鸡”的例子,最后大家吃鸡蛋的结局让人心生寒意,然而这种细思极恐的情节效果其实还不如老版里那个画中的小女孩的故事。
老版《女巫》中,被女巫诱骗的小女孩消失了,但是却出现在了一幅画中,她的父亲只能看着女孩一天天地在画中长大,我觉得这个故事效果与特效加持的大公鸡相比反而更好。
还有一处就是新版电影里的结局是小老鼠们没有能变回来,这应该同原著小说里的情节吻合。
但是这个时候又不得不提起老版《女巫》的改动了。
老版作品中,大女巫手下有一个并不邪恶,但是被逼无奈一直跟随着大女巫的女巫,她幸运地没有喝下晚宴的汤,逃过了一劫。
之后,她偷偷跑到小男孩和奶奶家,把三只老鼠变回了小孩子们。
我觉得,这种合家欢才更像是一个儿童电影的结尾。
当然这样的结尾不仅好在一个开心的结局,更说明了女巫的群体之中,并不只存在着邪恶的女巫,心地善良的女巫也同样存在。
知道这些,孩子们看完电影后的梦境,大概除了面目丑恶的坏女巫之外,也能有一点魔法带来的绚丽光彩。
说回电影本身,新版《女巫》中奶奶的扮演者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亮眼,在孩子陷入失去双亲的痛苦之时,她的歌舞,美食与善意的引导,都让孩子走出了痛苦的泥淖。
相比而言,小男孩发挥就很一般了,还好这个孩子后来变成了小老鼠,说实话,这个孩子变成老鼠后可比人形状态的他讨喜得多。
这里再提一嘴1990版小老鼠的演出,新版自然全都是cg小鼠,但是在《精灵鼠小弟》上映的9年之前,用cg制作活灵活现的老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老版电影中依旧用真老鼠+模型鼠混搭的手法让当年“小老鼠们”冒险的惊险程度不逊于今日,可以说做得还是很成功的了。
影片的另一大主角,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巫,无论是特效加持的夸张造型还是本身略显做作的口音和表演,都太过夸张了,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挺符合影片“魔幻”的主题的。
撕裂的嘴角,尖利的爪刃,假发下面的光头,缺省的脚趾,缠绕身间的蛇。
还有六块瑞士巧克力。
小孩子们如果能因为安妮海瑟薇的光头女巫形象而在面对陌生人诱惑时多一点清明,大概本片也不算是毫无意义的特效堆砌了。
教育小孩子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本片相当成功,应该能在小孩子的内心留下强烈的心里阴影,毕竟身为成年人的我,在看到变鸡那段时,都有点瘆得慌。
这就引出一个疑问,明明吃了糖果延时变成鸡已经早就发明了,那为啥延时变老鼠就称得上是天才了呢?
为啥不开一家延时变成鸡的糖果店呢?
讲道理,我觉得变成鸡比变成老鼠残忍多了。
或许是鸡比老鼠有用一些,也显眼一些,所以女巫们想要把烦人的小孩变成人人厌恶的老鼠,加上钱不太够,所以耽搁了那么多年。
联想到片中酒店经理问至尊女巫晚上喝什么汤时,明明有一箱崭新美钞,女巫却仍旧执意选择更便宜的汤,感觉有点可怜啊。
不过想到明明是要做坏事,女巫都这么按着合法流程来,有感觉又有点励志。
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有一段至尊女巫认出外婆的剧情,没有将本片变得更亲子化、喜剧化,反而显得多余,除非是为了增加悬疑色彩——小孩终将长大成人,如果多年前的一瞥都能让女巫留有印象的话,那对于女巫整个群体而言,所有大人都会很眼熟才对。
此外,片中点明外婆的一些小技巧和巫术学自自己的外婆,那为啥在她宣称同伴变成鸡时会无人相信呢,那时外婆的外婆在哪呢?
总体感觉,本片看似利用可爱老鼠外表演绎了一部儿童教育片,实则借用童话之名讽刺了暗黑现实。
女巫爱挑贫穷小孩下手散发着一股上层阶级的优越感;进出酒店给小费的差异又给这种阶级歧视身上加了人种歧视的意味;女巫看见变成老鼠的同伴后第一反应是消灭而非救援,这又恶心了一把阶级斗争里的惯用招数——一旦跌落阶级就意味着被抛弃,这也适用于各类矛盾。
最后的补救就是让一个上流社会的白人小孩甘愿做一只不回家的老鼠,不说别的,就看这行为本身,三观正常吗?
要知道女巫想害小孩都有着开糖果店来害这种宏大理想并为之攒钱奋斗,身为正义未来的青少年,为了吃喝玩乐连家都不要了?
这是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吗?
片子结尾,另两只老鼠不见踪影,外孙鼠垂垂老矣,而原先似乎身体有恙的外婆则容光焕发,轻易过上了富足生活,真令人不寒而栗。
最近和孩子一起看了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女巫》,该片基于罗尔德·达尔所著同名儿童小说,讲述一个7岁小男孩和祖母住在一起,他偶遇女巫,被变成老鼠,并阻止她们破坏世界的故事。
教育意义深刻,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三十年前,1990年《女巫》已经拍过电影,这次属于翻拍,但国内影院不上线,所以只能在网上找资源,我把二个版本都找来一起看,做了对比。
因为展睿之前看过原著,这次又看电影,也是想加深他的印象。
新版《女巫》只选取原著中几个情节进行拍摄,所以看起来内容比较简单,不够连贯,被网上各种吐槽,但其实它每个场景都做的非常精致,对孩子而言,画面的震撼力较强。
1990版比较尊重原著,细节较多,憨豆先生演酒店大堂经理,现在看起来有些老旧,能感觉到当时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二部相同内容的电影对比,其中有几处变化:一是白人男孩到黑人男孩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电影以黑人为主角。
二是新版没有好女巫,情节单一,1990版女巫也分好坏,比较符合大众心理。
三是非大团圆式结局,1990版最后男孩变回人类;新版男孩和他的朋友们没有变成人类(也许还有续集),结局很温馨,无论你是谁,是老鼠还是人类,奶奶依然爱你,愿意陪伴你,因为我爱的只是你,现在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呢?
《女巫》原著作者罗尔德·达尔,他最著名的书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系列作品还有《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詹姆斯与大仙桃》、《玛蒂尔达》、《好心眼儿巨人》等。
五星是给我最爱的童话书作者,罗尔德•达尔小学高年级至初中的时候是罗尔德•达尔的忠实书迷,如今已经大二了。
当初他的每一本书几乎都买回了家,最喜欢的还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心眼儿的巨人》,当然,这三部已经成功的改成了电影,并获得了好口碑。
《女巫》当然也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本,当初深深的被男主的智商给折服了哈哈哈太聪明了他。
所以去看电影的时候当然也很期待。
“没有想象中的惊艳,但幸好忠于了原著”,这是我看完的第一个想法。
看后的第二个想法是,赶紧把我的那本《女巫》翻出来,重温一遍。
再把所有罗尔德•达尔的书翻出来,重温一遍。
我想谢谢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童年是最爱的作者之一。
其实内容没有仔仔细细的看过 ,不知道是不是保护世界,保护自己的。
只是个人感觉服装不错,演员的演技也是可以的,剧情所表达的价值观也是可以认同啊,但是看的时候就奇奇怪怪的,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反正总体来说给我的感觉是没有记住什么剧情,看完就不记得了,可能还是没有吸引我的剧情吧
这些狂信者最后爱的还是自己,也因此在恶魔的计划中,这些人成了恶魔的棋子,带来了注定的毁灭和堕落。
正如长子在死前那段可怕而狂热的赞颂一样,狂热本身就是邪恶,根本不用去费力思考长子赞美的究竟是上帝还是魔鬼。
归根结底,对于神和信仰的追求,并不是通过正确的言辞,而是通过正确的行为。
拘泥于牢记祷词和清规戒律,抛弃他人而独求信仰之道,并没有让这一家人拉近上帝的距离,而是直接送到了魔鬼的手里。
人世间真正的美,来自于自我阐述的明了,而不是自我标榜的正确。
喜欢一部电影的时候,所有细节都是瑕不掩瑜;讨厌一部电影的时候,所有瑕疵都无比刺眼。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大可不必自找不快看这篇东西。
安妮海瑟薇真的太惨了。
演漂亮的不行,因为太完美;演灰头土脸的(悲惨世界里的芳汀)不行,因为毕竟还是个惨得让人怜惜的正面角色……所以这次干脆演一个又丑又蠢又恶毒的反派角色,好家伙,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被人说用力过猛……反派有多蠢我真的有点无力吐槽,除了安妮全部都只是走个过场。
外婆在安妮房间的时候,安妮海瑟薇她鞋都脱了,慢慢走到床头,然后猛地抱起床头板,不往外婆身上丢往侧面丢???
是开战之前的友情提示吗?
有人来查房的时候,包里的三只小老鼠还在弄那颗葡萄。
我也不觉得刺激也不觉得好玩,我就只是无语,就算是在幼儿动画里是不是也幼稚得过了头?
吉尔莫德尔托罗(《潘神的迷宫》)是对葡萄有什么执念嘛……为什么外婆非要让三只小老鼠拿钥匙去开门,是为了慢一点等安妮海瑟薇上来吗?
就算说是为了给他们放风,站在门口不动不是更可疑吗?
况且你手里拿着钥匙谁知道你不住这间……很多人夸的结尾,白人小男孩变的老鼠被父母抛弃了,黑人小男孩变的老鼠被外婆继续珍视着,“我看到的还是你”。
然后既有夸前者邪典有趣的,又有夸后者温情、童真、乐观、坚毅、解构死亡balabala总之就是价值取向感人的,但是这两只老鼠放一起,各位不觉得这两方评价有点矛盾吗?
说实话我觉得有点过分。
也不知道是在反过来讽刺白人还是在讽刺富人,但是这部电影中的白人和富人,又没有被塑造成,可恶到活该不认孩子、活该被爹妈抛弃的地步……而另一边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有两个前提条件不可忽视,一个是外婆要是巫毒灵媒,一个是他们家现在富甲一方。
我也是真的不懂可感动的点在哪里。
好了,我知道又有人要说我“自己没有童心怪电影”。
还是那句话,豆瓣刚好记载了我脱粉迪士尼、抬高对动画电影和奇幻电影要求的全过程,你们尽可去看我到底是什么心态。
不是我们应该足够童真,去看到电影的美好,而是电影应该足够美好到,能唤起我们的童真。
而这部电影显然不行。
它最后的看点是安妮海瑟薇和群巫变老鼠。
俺是个细节控来着。
已经压抑自己很久了,因为知道抠这种细节意义不大,平常写东西都尽量从别的方面谈对电影的感受。
但是这次真就忍不了了,因为太多的瑕疵叠加在一起就是无可忍受的粗糙和幼稚。
可爱的合家欢。
不在乎剧情的话也没有很难看。女巫口音还是需要靠字幕XDDD
实在是,何必找影后呢?为此三星减掉两位,烂片
海瑟薇吓到我了,黑色童话电影,她居然演了美貌惊悚恐怖大反派。黑人外婆很温暖,他让男孩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接受外孙变成一只老鼠,甚至会比自己先一步老死。
冲着海瑟薇去的,总的来说还是难看,剧情直白到可怕。不过最后没变回去和父母没有认亲是我真的没想到。
结局好bitter-sweet哦 而且每个角色都透露这一丝邪恶还蛮好玩的
没想到是童话片……一般吧,小孩子会喜欢看吧?
安妮·海瑟薇真的好吓人~但是节奏还是有点欠妥,定位不清。后知后觉才发现是万圣节看的,作为节日电影不过不失。3.5归4。
不像是2020年的片。好多政治不正确的梗,就,看到爽了。旅馆之前的部分让我疑惑,后面变老鼠立马就精彩起来了。然后,导演,真是,始终坚持这个类型不放松哦!
我以前超级爱看这本书啊!!!!!
他们居然没变回来😥安妮海瑟薇演得也太爽了😈极度舒适 和伊娃格林都好适合演女巫hhh 好适合万圣节看 要糖的小孩都变成老鼠吧!
作为奇幻童话还是不错的,老少皆宜
胖小孩是挺烦人的
只有这样的颜值才衬得上一个反派 只是会不会太蠢萌了点 感觉木有一点杀伤力耶
我是女巫石锤了
安妮海瑟薇成了妥妥的外国媒体影评毒药,又是一部扑街的翻拍作品。如泽米吉斯以往的作品一样,本片带有奇幻、惊悚、喜剧、黑色幽默等各种风格,不过这片如果交给蒂姆波顿其实我觉得会更合适,毕竟哥特风格比较突出。
果然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那味
给小孩看太吓人,给成人看太幼稚,定位有问题。
过了看儿童片的年龄
安妮啊,你可长点心吧,我没有看到你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