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取材自日本著名漫画《墨子攻略》,可能是导演张之亮同学习惯于拍摄文艺片,如此武侠大片对他而言或许既是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其迎合市场的需要。
固然有众多所谓专业影评人士为之叫好,但鱼的悟性不及他们高,在观后并未留下太深的印象。
尤其是电影一开场那个小女孩的镜头,甚至让偶联系到了《无极》,觉得甚为不爽。
对于已经习惯于好莱坞大片惯用模式的我来讲,这部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电影并没有值得太多夸耀的地方,铺天盖地的骑兵,从天而降的箭雨、短兵相接的拼杀,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在好莱坞大片中有迹可循,虽然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木马屠城》,但由于导演对武侠精髓的不解和电脑特技的落后,着实让人甚感失望。
票房佳绩固然很好,但相信许多朋友还是冲着刘德华这个儿时的影帝去的吧。
刘德华这个落日影帝在里面饰演的墨子革离这个角色如何,鱼也不好作评价,倒是一位网友的评语蛮有意思:刘德华同学一会儿像共产党骨干来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会儿又像传教士来教育大家要爱每一个人,一会儿又像江湖大侠武功非凡却参不透儿女情长。
反正他演技向来如此,不如他的票房号召力强。
他的脸好像没什么表情,他的扮相倒是超酷:一双毛短靴,一身咖啡色亚麻长袍,一条非常有质感的墨绿色大披肩,外带一个寸头。
可以直接进连卡弗的橱窗!
应该是今冬米兰最流行新款!
一)《墨攻》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大片中,觉得最“大”的一部。
拍得实在。
感觉下了很多笨功夫,用的是古代人起房子的法子——从打地基开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块砖的位置都不肯苟且,因为房子起来了,是要指着四世同堂千秋百岁的。
之前看别人评价某作品:“……不是在消解,而是在建设,所以分外吃力,甚至显得有几分笨重”,用在这里也很合适。
跟以场面恢宏华彩见长的另几部大片——我就不举例啦,估计连火星人都来包场过几次了——相比,《墨攻》可说是色彩晦暗,从英雄主角到升斗小民,统统一脸的风尘仆仆,是谓“灰头土脸”。
单从视觉上看,是不太看得出1.6亿的投资花在了哪里。
而在放映半小时,把故事看进去以后,那些钱的去处,逐渐显现。
看《墨攻》的时候,经常在主场景外,画面的边角和画外音自成一体。
比如革离跑进大牢鼓动囚犯参战,他这边厢慷慨陈词,边角就会有人或睡或穿衣,一边叫嚷:“吵死了!
还让不让睡觉了!
” 是,敌军在攻城,可琐碎的生活仍在继续,主角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一点不妨碍守军摸鱼,夫妻拌嘴,小孩偷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上到救国救民,下到打孩子藏东西……《墨攻》所呈现的世界,并不局限于革离和他的敌、友,亦包括普通百姓在乱世中的离乱和苟且。
二) 以前有人评价游戏,终极标准并非画面,也并非情节,而是“完成度”——整个游戏是不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世界观是不是说得通。
从这个角度来讲,《墨攻》是目前国产古装大片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片子。
它尽己所能,做足了每个细节,观众可能想不到也看不出来的细节。
比如张之亮自己承认,那个被梁国百姓扑杀的少女间谍,本来是投资人建议删掉的(“能表现什么呢?
”),但在他的坚持下保留了下来(张之亮:“虽然这场戏只有40秒,但我觉得战争就是这样,观众能不能看到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外一回事,作为创作者,这个对我很重要”)。
而赵军佯撤之际,巷淹中正与心腹商量下一步计划,作为背景的远处山坡下,赵军正在杀人——这本来也是要被删掉的,但导演不让:因为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战争的气氛”。
这些场面,不细看的确不会留意到,似乎也跟正文无甚瓜葛。
但就是这一角那一角的零碎,七拼八凑在一起,构成了《墨攻》的世界:不是平板的单薄的世界,而是一个随时在发展着,多层次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有好的大局观,也有好的细节。
就是在发生一件大事时,主角的镇定,配上移民“吵死了!
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的抱怨,这样的结合,让《墨攻》成为了一部有密度和质量感的电影。
三) 和同样很喜欢《墨攻》的M老师讨论,看之前我们都觉得一个拍出《自梳》这样文艺片子的导演,来拍一个战争片,真的还蛮可疑的。
但看了以后,还都觉得导演挺有诚意的,一点也不乱煽情和斤斤计较,不去炫耀镜头,不去逞那种猖狂的才气——耍给你看,我能弄得多大多华丽——而是老老实实,笨兮兮做足每个画面、声音,最细节的功夫。
这个才是“拍大片”最难的地方。
有才、有钱,但是愿意压住了,老老实实去从无到有搭建一个世界……这是真正喜欢电影的人的态度吧。
四) 扯句题外话。
如今风行全世界的“魔兽”,在开发阶段曾连跳过好几年的票——皆因开发商的暴雪,坚持要以最高的完成度呈现魔兽的世界观。
因此即使是后来完全没有开放的副本,也被计算好在不同季节不同昼夜的不同光影呈现,安排了兴衰成败;即使是与情节无关的NPC,也会随着这个世界的大事的发生,而改变自己的台词. 在魔兽的世界里,每个配角,都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伤心往事,快乐回忆,而不是只会走来走去,等待主角来问路接任务的机械NPC。
正是暴雪设计人员的努力和他们对细节的不肯苟且,造就了完成度极高,必将以一代经典为游戏史铭记的“魔兽”。
这也是真正喜欢游戏的人吧。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魔兽的开发,用了近十年,而《墨攻》从开始筹备到正式上映,也过去了十年的时间。
而这些时间,足够别人开发十款游戏,上映十部电影。
墨攻不如黄金甲的色彩也不及夜宴的舞美更不如英雄的武打场面同样也没有无极那样的后期可是真实的历史题材和宣扬世界和平的主题加上不为迎合国际市场而刻意去模糊故事的历史朝代并加入寻找自由和人权的新思想的这部大片非常值得一看
时间挺巧,这周只有今天上午有时间,赶上《墨攻》首映,全场算上我只有三个人看。
也许是因为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剧情很扎实,连我讨厌的范冰冰这回看着都挺顺眼。
挺丢人,自己的大片儿靠自己编不出好故事来。
台词得体,不失古风但又不矫情。
战争场面有《指环王》的味道,能和任何好莱坞战争大片儿叫板,第一场大战就让我大呼过瘾,但鸡蛋里挑骨头,结尾场面不太大,没能让我再来一次高潮,但并不是说结局设计的不合适,剧情发展,最后也没有太大的仗可打。
中国难得有这么好的大片儿,全方位超过《无极》《夜宴》之流,相信拿下《满城都是大xx》也不在话下。
写的短了点儿,只是想表达个意愿,希望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
前面的文笔都比我强。
看了〈墨攻〉,去的晚了,被迫坐在第四排,华星严重摧残了我的耳朵、脖子和眼睛。
看完了差点没累死。
小孩问我怎么样,我说,还行吧。
当个商业片来看,可以命名为科幻战争片,除了传统的射箭啦 吊桥啦 开水烫啦 ,火攻啦、热气球啦、连喷泉都出来了,打啊打啊打,打得所热闹啊,保证你不会睡着!
还发现,现如今果然是老男人大行天下。
勉强算年轻的吴奇隆同学圆嘟嘟的一张小脸,怎么看怎么没感觉。
刘德华却是老而弥帅,一脸悲愤的样子让人很想捏他的鼻子。
巷淹中更帅,因为更老嘛,虽然莫名其妙地等死让人觉得他很智障,但是看在人家那么帅的份上也就忍了。
黑人白求恩就更牛了,比起只知道吃肉的张东健不知道强了多少——人家一个国际友人,普通话都没明白,居然连“兼爱”都懂,容易吗人家?
看电影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想〈圣女贞德〉,人家是一17岁的少女,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呼唤,于是毛遂自荐帮助法国王太子打仗。
仗本来打着挺好的,可是太子决定讲和,于是小姑娘成了牺牲品。
后半段宗教色彩非常强,可以同时从宗教、心理学和现实主义角度进行解读,暂且存而不论。
不过前面这半段和刘德华同学还是很相似的。
尤其是小姑娘在战争的过程中目睹了杀戮的残酷,受了刺激,对战争(即使是卫国战争)的正义性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并最终幻灭,很容易让人想起所谓“兼爱”理论。
不过问题在于,人家是一17岁的小姑娘。
刘大叔您都年近半百的人了,没上战场之前就想不出战争的残酷?
——忒纯情点了吧?
再说了,您一会儿宣称“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济公精神,一会儿鼓励“我们要战斗”——共产党风格,一会儿又悲悯众生——耶稣情怀,一会儿看着梁人屠杀弃械的赵军就痛不欲生——刘叔叔,这是美国人民对虐待俘虏的义愤啊……这个男版古装老年圣男贞德的故事,让我看得十分倒牙的地方正在于此:太混乱。
人家〈英雄〉好歹还老老实实让秦始皇宣传了布什精神,〈墨攻〉却至少在战争求和平、人道主义、人性本恶和真爱无敌的四种思想中打了好大一个圈,最终炖成了一锅稀奇古怪的杂烩烂粥。
唉,跑题了。
为什么要说〈墨攻〉呢?
其实是想说这么一件小事:看完电影,有人问我墨子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谨慎起见,我从书架上翻出了一本书。
看到一半才会意过来:〈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我看的是本杰明史华兹的书啊恩,古代中国人的墨子,日本人的漫画,现代中国人一塌糊涂的改编,最后用美国人的解读来澄清……我承认,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在我的评论之前,有4941人评过分,有2900多人评为一般,另有近2000人评为推荐。
来到豆瓣不久,就发现有网友评论《墨攻》,从而产生了好奇。
终于决定要看一下。
因为以往历史课上学过“诸子百家”,但对于墨家只是简简单单地描述了不足200字,从而对于墨子、墨家学说,只知道“非攻、兼爱”,但并不知道其他相关知识。
因为好奇,我又在网上予以查找,原来,墨子起初学于儒,后自创学说。
而且,互联网还告诉我,“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就是起源于“墨子与鲁班进行器械攻防战,结果墨子胜出”,“墨守”成为当时的一个褒义词汇,但日后却演变为贬义词——墨守成规!
可是,阅读典故,又发现“公输班”这个名称。
事实上,鲁班只是民间传说时最常用的名称。
话说电影中革离不愿意接受任何礼物,有些观众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讲,既然是中国人来拍《墨攻》,肯定要事前做些功课的,不能随随便便就胡乱诠释“墨家”及墨家思想。
那么,我们在对墨家的根本特点进行了解时,就会发现,革离不接受礼物之缘由,只是因为墨家本身有点类似“苦行僧”(注意,是类似,而不是等同于苦行僧)援引一下背景资料:http://www.ikepu.com/datebase/details/scientist/00st/mozi_total.htm[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
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的门徒很多,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
他们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性团体,纪律要求非常严格。
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
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
因此《淮南子》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过着极其简朴和艰苦的生活。
]通过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1,墨家很注重试验与器械技术,因此,即使是没有守城经验的墨者,也有可能会因为其技能而改进兵器性能、守城效能;2,因为来源于社会的下层,所以,很能吃苦,又勤于律己,因此也不介意睡马房、卧稻草之上、食杂粮,打战时能与士兵同甘共苦。
且功成不受赏!
(这些在电影中都一一吻合。
而我所引用的文字显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3,墨者不受赏的动机如何,无所谓,但是,墨者普遍都是义务劳动,就好比电影中说,今天是赵国攻打梁城,倘若他日赵国被攻,向墨家求救,你是否会去帮赵国?
答曰:会。
由此可见,墨者的“兼爱”不仅仅是爱所有人的意思。
应该是提倡“非攻”。
但一旦非攻不能成立,则以兼爱思想来解决问题——以守对攻,让攻者因难而退。
换句话,如若巷将军及时退兵或绕道而行(类似希特勒时代的德国闪电战,则留下5000兵马威胁梁城,5000兵马保障粮草等供应,余9万兵马绕城而前行),恐怕也没有伏兵被俘被杀之事,因此,墨者往往因为自己的信仰而产生很多价值冲突。
除非这个墨者已久经沙场,见惯不怪,同情心有所下降,而不要无意中得罪权贵。
同一网页上还有这些文字:[据《墨子.备穴篇》中记述,在当时人们为防御敌人攻城,设计了一种地下声源探测装置。
具体的方法是,沿城墙根每隔一定距离挖上一口井,挖到地下水位以下约两尺为止,然后在井下放置一个容量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做为地下共鸣箱。
让听觉灵敏的人伏在瓮口仔细听,当有敌人挖坑道攻城时,就可以根据陶瓮响声的大小来确定敌人的方向位置,以便出兵迎击。
]也就是说,电影情节中,墨者革离能够判断出坑道挖掘的方向与位置,应该不是虚夸。
而墨子既然与鲁班斗法,而墨子胜,这件事也引起我的好奇。
以前只听大人提及“班门弄斧”“鲁班门前耍大斧”之类的典故,却没有怎么听过墨守而胜之事。
(只听说墨守成规 ,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再次查阅,发现以下文字: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通过沙盘、模拟等,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
问题是,墨子之前还派了禽滑厘等3百弟子帮宋国部署防御。
提到鲁班,大家可能会看到“公输班”字样。
其实,鲁班只是百姓们经常提及的。
鲁班本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公输般”。
先秦古籍《礼记》、《世本》、《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为“公输般”,《墨子·公输》为“公输盘、公输子”,《孟子·离娄》称“公输子”。
此后的《说文》、《后汉书》等为“公输班”。
“般、盘、班”古代通用。
“子”是先秦时期对名人的尊称,如孔丘称为孔子、墨翟称为墨子,公输般称为公输子。
公输般既然不姓鲁,为什么人们又叫做鲁班呢?
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注中说:“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之子。
”东汉经学家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指出:“公输,鲁班之号。
”南朝学者薛综在《文选·西都赋》注中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鲁班,一云公输子。
”明朝午荣等编的《新镌京板工师雕镂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通称《鲁班经匠家镜》,以下简称《鲁班经》)卷一“鲁班仙师源流”记载:“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
据《鲁班书》记载:“鲁班是鲁国人氏,姓公输子,法名班。
”从以上史料可以这样理解:公输般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人们又称他为鲁班,后以鲁班名世。
另,评论电影嘛,就说电影中的几个细节吧:1,一开片,听说赵国来袭,梁王上坐,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不出所料,果然是文臣 诉说投降之利。
武将则主战居多大凡武将出身,功名来自于战争,且不战而降,似乎对于武将来说也是耻辱。
所以,宁可不表态,表态即是来者均拒!
2,赵军退却,赵营已空。
于是,文臣(司徒老儿)即跳出来,称革离其实是带着野心来的。
众望所归,为安定计,必须铲除异己!
好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有点像是朱元璋。
呵呵。
还有点像。。。。
3,革离 本是墨者,应该以“非攻”为上,即:劝阻双方打仗,令赵军直接绕城而过,定个什么君子协定之类,不攻不守的。
而今,却是墨者的出现,导致战争的激化——有人说是如果已降,则可能不会有战争——革离讲得也没错,恐怕没那么简单,城破则可能还是有杀戮。
但感觉最糟糕的,莫过于,梁城本有王者,而革离虽然为了守城而令自己威望提高,却不懂得将功劳记在王或公子头上,引来杀身之祸——既然墨者不介意 自己得不到报酬,又何必介意这功劳二字呢?
既然自己威望提高了,不妨在公共场所多讲两句:“大王圣明,将兵权交予我,才有今日守城之胜!
”又或,“公子贤能,不嫉妒我,所以,我能正常行使兵权。
”这种态度,才是正常的一个墨者应该所为。
所以,觉得革离应该还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低的一位墨者,虽然出生在战国时代,可惜不能代表真正的墨者。
好了,不要将电影当作历史了,我只是随口说说。
4,根据日本漫画改编。
那么,就不要将电影与真正的墨家进行对比了。
5,为什么大陆至今没有关于墨家的动漫呢?
关于本片,还有一评论,对墨家思想描述较为完整的,如下面地址,我就不复制过来了,免得人家说我抄袭。
http://redfreeship.blog.hexun.com/6637607_d.html
事实上,并不是但凡被热炒的片子都去鞭挞就能显示出自己有多么品位独到. 所以,夜宴,我也试图去领会冯导的意图与表现手法。
但是,<墨攻>我领会不了。
看完吃了的烧烤让今天大便不爽.快完的时候旁边沉默一个半钟头的中年男士开始抱怨,莫名其妙,这个片子真是莫名其妙.最后的战役,我以为会是恢弘大气,也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露出大片峥嵘,我毫不苟同.挖水渠的老外是否被冲死了?挖水渠对最后的战役的意义何在?或者更大的意义在于把范冰冰淹死。
刘德华是当然的主角,整个片子他的形象独特,服装潇洒,义正词严,和平使者。
他可以轻易改变骄傲的公子,轻易的俘获全城百姓的心,轻易让范冰冰这个英姿飒爽的精骑马营领队柔情似水,主动投怀。
更可以轻易的让对手,一个老谋深算可进可退,伪装撤兵退守只为赢他一仗的老将,与他上到塔楼,只三言两语就甘心认输,并坐地等死。
这一切都这么的不可思议,并显得做作。
为了凸显一个人物的形象,而进行的铺陈,目的性太强,痕迹太重。
在这个绝对主角之下,范冰冰是可有可无的,公子是可有可无的,吴奇隆是可有可无的……倚重,让这个片子失横了。
如果说唯一的亮点的话,王志文,表情到位,言语滑稽,一个人性毕露的君主,荒诞,滑稽,但却让我想起《无极》中的王,《夜宴》中的王,最近,有太多这样的王了。
在一堆平板的面孔之中,他显得鹤立鸡群,唯有他在“演”,我不知道这样的表演在这里是否有些不适合。
从思想性来看,我不也大能明白他的逻辑。
如果说倡导和平,以革离为作为兼爱,非攻的意味代表,那么,他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又有多大点深度?
看不出来。
几段谈话,甚至让人觉得兼爱是有问题的。
如果以守来实现非攻,如果“活着就是胜利”,那么在守城的时候,为守城成功牺牲了五千人,这就是非攻的代价,也是战争的本来,革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出了,战争,实际上只是某些人内心的功利目的,而牺牲了许多无辜的人。
而他,只是努力去平息这个,或者那个人的欲望,方法是,帮人守城,这算什么好办法呢?
这是兼相爱吗?
而似乎这些人内心的欲望是无法平息的,王要杀革离,因为人性,王是不可以容忍比自己更强,更得民心的人的,倡导兼爱的人,却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
在得到一部分人的爱的同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恨,由此又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死。
我想这是必然的,兼相爱,只是美好愿景。
如果影片让我们了解的只是一个美好愿景,而更多是在呈现矛盾的话,这未免是个遗憾。
革离最后带着孩子们离去,老套的愿望以及未来意味。
如果要把这些遗憾归咎的话,这是个漫画改变的电影,或许在逻辑上经不起太多推敲。
总体来说,刘德华被展现很美,最大原因在于,不是本人配音。
如果要影射什么的话,一如今天的生活,愿景太多,非道德,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
这是个交汇的年代,不确定,连电影的主旨都不太确定。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那个战乱缤纷的年代,一切都是性命之争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宿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墨家本着兼爱非攻的理念,致力于阻止战争,维护和平小小梁国,面临赵军压境,生死存亡关头墨者革离,奋力守城聚民之力,集民之财齐心协力,共同抗赵面对战争,屈辱的低头议降,不如高傲的昂首杀敌即便是死,也要死的光荣,死的伟大,死的重于泰山对于一个国家,作为君主,若能战又企能降?国家君主,即便是蕞尔小国,也有一定的权威,也有奢望下放的权力,就要做好接受叛变的心提前的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战争是无情的烧杀掠夺,人性是善恶,彼此模糊了界限为了生存,为了胜利,战斗,战斗坚守住最后的阵地换来的却是被误解的背叛战争无法结束因为信任无法传承但,还总有一个,希望保护的人为了她,要守住城,保护她是非,黑白信念的动摇死伤,胜败自然的法则纷扰的世界喧哗的世界永无宁静之日"革离来,梁城在,革离留,梁城守"英雄主义终不能成就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兼爱无爱非攻守城
在看《墨攻》之前,我听到两种对《墨攻》的说法,一种说《墨攻》是中国的《天国王朝》;另一种说《墨攻》在人物塑造上有问题,但是在内涵上不错。
我不觉得剧场版的《天国王朝》 有多了不起,但是也的确胜过最近的中国古装片很多。
如果《墨攻》能够接近《天国王朝》的水准,那么应该就非常了不起了。
所以,我刚开始看这电影的时候,是以观看真正的史诗电影的心态去看的。
但是马上就觉得难以忍受。
该片的剧本在时空概念上一片混乱,剧情犹如儿戏。
例如,前期修筑瓮城。
多次强调七天这个严格的时间限制。
然而在真正筑城的时候,却没有丝毫的时间上的表示。
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这城到底修了多长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内,对手赵国又在做什么,也是完全没有交待。
这是时间上的混乱。
再例如,革离和逸悦去刺探敌营。
两人深夜步行而去,深夜被发现,居然逃回来的时候,天已大亮都还在被追捕中。
而去居然能跑到悬岩边上。
这山这水这悬岩究竟在梁城的什么方位,也是完全没有交待。
这是空间上的混乱。
混乱了这么几次之后,我就不再关注细节了。
虽然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混乱的电影基本上就可以定性了。
这绝对不是什么中国的《天国王朝》。
不关注细节以后,电影还算能看。
以致于最后走出影院的时候,我都有点纳闷,这电影的后半段是不是没有那么粗糙了?
可是一回忆电影的结尾,800箭营士兵,居然让一个最不熟悉情况的革离去搜索被关起来的逸悦,这是什么道理?
我想电影的剧本始终是充满了漏洞的,只是漏洞多了,也会让人审美疲劳的。
至于《墨攻》的内涵,那倒的确有些意思。
但是我的感觉是张之亮并没有把这个意思讲清楚,更多的是观众们的二次发挥。
电影强调墨家的非攻兼爱。
我注意到字幕上兼爱的解释是“Universal Love”。
有意思,这基本上就是博爱的意思。
爱所有的人,平等的爱,这是现代人权的核心之一。
然而博爱是建立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的。
只有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才能平等地去爱每一个人。
在战国时代,梁城百姓是梁王的棋子,赵军士兵是将军的棋子。
棋子有何自由可言,棋子又如何能与大王将军平等。
因此,兼爱又如何谈起。
天下是王者的私器,守护梁城也只是照顾梁王的财产而已。
而更可恨的是,你今天保护了我的财产,明天又要去照顾我对头的财产,我如何能够容你?
所以,在一个专制社会中,说什么“和谐”是愚蠢的,那不过是在照顾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而已。
与百姓何干?
这是这部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亮点。
但是,我觉得这更多的是观众的解读,而非张之亮的表示。
功劳不能记在张之亮头上。
说句题外话,在真实的历史中,墨家是最注重技术与和平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禁会幻想,如果没有独尊儒家,如果墨家能够发扬光大,那么也许我们中国会能够发展出真正的实践科学和民主政治。
也许我们可以独立地走上现代化道路,而不再通过被迫地被殖民化过程来接受民主与科学。
然而,按照我所相信的大历史观,中国地地缘特征,极不平衡地生产收获,注定了要早熟和统一,然后又注定了要以道德代替法治,注定了技术上的向下拉平。
(请参看《中国大历史》的详细解释)而墨家的学说,推崇独立和技术,也许先进,却与当时的大历史潮流背道而驰,这也就注定了墨家的消亡。
关于《墨攻》这电影的本身,我以为只是平平。
然而和近几年中的国产古装片相比,他又的确胜出很多。
我给《无极》打1分,那么就给《墨攻》4分吧。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任你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危卵孤城做赌。
我自有墨守成规,仁者无敌是故,凭兼爱非攻为注。
兴亡千古事。
悠悠。
胜,百姓苦。
败,百姓苦。
首映的时候见到张之亮,已经很是喜欢。
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儒雅的气质,那种低调的,温和的气质。
很内敛,让人很舒服。
张之亮的片子我只看过《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传说中的《自梳》也一直没有机会看到。
反正一直觉得他是那种很文艺的导演。
直到《墨攻》的出现,这么大气、这么男人的片子,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张之亮。
昨天下午我才在新世纪看到墨攻的全部面貌,之前的首映,因为在红地毯上耽误时间,所以只看到了电影的后半段。
前几天的影评好多都是针对电影的主题“非攻兼爱”为中心。
不过我想这大概是一个误会吧,或者是宣传上的失误。
记得张导演说过,他的目的不是要讲“反战,他要表达的是战争底下没有英雄,而不是「墨攻」底下的非攻、兼爱。
非攻、兼爱只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我想在电影里非攻、兼爱是革离的处世原则,但这个原则放到战争中是不是正确呢,革离对梁适说“今日助你守城,倘若明日赵国有求于我,我也会去助赵守城”,而又当革离看到战争中无数的尸体,在大火中周围人痛苦的呻吟,他也会震惊。
“和平,还需要有更多懂的和平的君主。
”在革离看来,他只是想和平,弱小的国家受到欺负,他会去帮忙,但他也知道战争之中谁都是无辜的,于是他把非攻、兼爱告诉给人知道,他想让大家知道人不应该杀人。
但战争的面目是残酷的。
他引来地下水救了一心要他死的梁城,却害的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淹死在地牢下。
他是对是错。
他为了救梁城四千百姓,却害死了赵军五千将士,他又是对是错。
他要的只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可惜却是在战火分飞的岁月,现实注定了他的孤独。
他抵制战争,他非攻、兼爱,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传教者。
坐在影院里,我陪着革离一起经历战争,但也陪着他一起无奈。
我们华仔的演绎当然是没话说,是那么棒。
在电影里,没有刘德华的影子,没有现代时尚的偶像气息,有的只是一个活在当时的孤独的革离。
内敛,智慧同时又那么固执。
我最喜欢的反而是逸月对他表达情谊的那一场戏。
他一直低着头,不看那个女人,当她脱去衣服的时候,他却伸手阻止了她。
但始终未正眼看他。
这段戏,是革离内心的一个转折,他在疑惑战争的真实面貌,他也在疑惑“兼爱”到底是什么,他在挣扎,华仔用一种很收和放松的方法去演绎,让我非常有感触,记得当时我恋爱时,对面的男人不知道话要怎么对我说时,他在矛盾挣扎时,身上也是这样一种气质,努力想掩盖自己,那个男人也是这样低着头不看我,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当时华仔的演绎是一种正常人的表现,因为现实是这样的,他做的非常的好。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是需要有时间思考的,我思考的不是中国电影是什么,而是真正战争的态度。
有人说导演在里面的态度是模凌两可的,他对战争也是模糊的。
其实我想不是这样的,他想表现的是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你不能打着任何的旗号去让无辜的百姓受苦。
战争之中没有英雄,像革离也不是,他虽然在做英雄在做的事,可他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却是有违他的本意的,所以有了“非攻兼爱”的思想。
但这只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式的境界。
插句题外话,记得大约几年前,我去算命,当时在算三世书,那个中年女人合了我的八字后,告诉我上辈子是个将军,终日征战沙场。
当时还很是高兴,因为很多人算出来上辈子都是什么动物、禽鸟,而我却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大将军。
多威风。
虽然我这辈子是女生,但依然是很崇拜那些威风的、很酷的人。
而我以前就是那样一个人。
多另人兴奋。
虽不管她算的对不对,也不管我原来是哪个朝代,我一直以为这是件高兴的事。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却发现现实截然不同,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中国古代的战争。
看到烈火中凄惨的叫声,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我像革离一样,开始第一次直面我们中国古代的真实战争,看到真实的面目,我真是傻掉了,什么威风,什么酷,全是狗屁!
我在想,如果我以前真是征战沙场的将军的话,那我到底杀了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是因为我死去。
我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上吗?
那我上辈子存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甚至在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当然现在想想我当时看电影时的思想,是很可笑,可我却真的有点无法面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了。
电影结束后,我想了很长时间,后来决定不去理自己的上辈子,就当成是别人的人生好了。
就像革离。
此刻我也想要一个懂得和平的君主。
一个“非攻兼爱”的天下。
有诚意。
范冰冰就是打酱油的
垃圾片都是冷笑话~
也不指望张之亮啦。
墨家。。。
墨者,革离也,可是您的发型实在是太潮啦!
都提不起凑合看完的兴趣
华仔近几年的好片 值得推崇 历史重现
250拍出来的
得看完原著再做评价。就精神来讲,墨家值得称道,但这片子也说得不好。若单就电影来讲,扯蛋的地方太多。不说黑人和热气球这些全不靠谱的,就说片中的战前演说,全拍得乏力。我假设,这片子好的地方,全好在原著,导演做的事,全拖了后腿
国产大片儿的新希望。
★★☆ 大杂烩,场面不错。
搞笑是搞笑了点 还不算烂的过分。
06.12.19
实在是 哎 给3算不错了
不错。
典型的大陆好莱坞类型片,主题模糊,没什么深入的思考;场面盛大但不精细;演员表演到位但不突出;旁白与结尾字幕一贯力求“政治正确”的或煽情,或添足。高不成低不就,一个词——平庸。
手头的电影都看完了才找了这部片来看下!真不好看!说了不看国产大片的,唉.真不长记性!
那个韩国人的口音真让人蛋疼呢!!!
高不成低不就,一个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