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

陽光普照,A Sun

主演:陈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刘冠廷,许光汉,尹馨,温贞菱,吴岱凌,林志儒,龙劭华,胡鸿达,施名帅,张立东,张少怀,黄信尧,张翰,范姜泰基,张耀升,王可元,陈冠斌,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9

《阳光普照》剧照

阳光普照 剧照 NO.1阳光普照 剧照 NO.2阳光普照 剧照 NO.3阳光普照 剧照 NO.4阳光普照 剧照 NO.5阳光普照 剧照 NO.6阳光普照 剧照 NO.13阳光普照 剧照 NO.14阳光普照 剧照 NO.15阳光普照 剧照 NO.16阳光普照 剧照 NO.17阳光普照 剧照 NO.18阳光普照 剧照 NO.19阳光普照 剧照 NO.20

《阳光普照》剧情介绍

阳光普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 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 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游泳吧!儿子人烟之岛2:战斗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第二季忐忑不安厨刀与小青椒-一日的料理帖-长公主在上芝加哥急救第十季沼泽地不可遗忘第三季女神酒店第三季鸽哨天机道之侠肝义胆大群第二季苍之骑士团桃乐丝·罗奇的恐惧艾芙莉剩女约瑟芬绝对自治权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七季SAS:叛逆勇士第二季决杀Rap出一片天山野你会在20岁时死去找个僵尸谈恋爱黑狱我们为何而战幻海奇情第一季三七日格雷斯第一季

《阳光普照》长篇影评

 1 ) 《阳光普照》2019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

1.2019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导演编剧摄影配乐都很厉害,镜头光线台词背景音乐都恰到好处,是一部很细腻很写实的电影。

2.每一个角色都演绎的很好:母亲理智而隐忍,父亲很爱儿子但很执拗,哥哥聪明懂事又有点阴郁,弟弟叛逆但本质善良,其余的角色可爱的可爱,可怜的可怜,可恨的可恨。

3.故事开头砍手臂煮火锅真的很真实血腥,不忍直视,与结尾受害人描述失去手臂的细节及互相之间释然相呼应。

许光汉饰演的哥哥成绩很优秀

哥哥出场“众人皆睡我独醒”4.许光汉饰演的哥哥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搭配动画,活生生的讲成了一个恐怖故事,为后来自杀埋下伏笔。

哥哥自杀跳楼前,洗澡洗头刷牙,看一眼雾蒙蒙镜子里的自己,叠衣服整理好房间,走出屋子,昏黄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长投影在陈旧的墙纸上…哥哥把所有的好都给了身边的人,死之前整理好一切因为不想麻烦任何人。

哥哥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条短信:“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5.有几个细节弟弟演的很动人:a.哥哥的葬礼,弟弟表现的若无其事,当弟弟回到监狱一群人推着拖车下坡,终于忍无可忍,悲从中来,情绪一下突然爆发…/b.出狱后弟弟在洗车行工作…暴雨中,弟弟担心自己衣服上的泥土弄脏客户的豪车,硬是扒光了衣服只穿内裤把车开回车库…弟弟真的浪子回头只想老实工作踏实生活。

/c.菜头非要坐在客户宾利车里抽烟,问弟弟有没有烟灰缸,弟弟很无奈无语,不想弄脏客户的豪车硬是把自己的手伸过去接起了烟灰。

6.电影的整个基调阴郁低沉充满悲剧色彩,导致所有逗比一点段子都变成了冷笑话:比如,牢里背乘法口诀,哥哥讲司马光砸缸,监狱证婚人拉彩弹,爸爸驾校训话等等。

7.父亲在弟弟出狱后对儿子的避而不见,后来父亲梦到哥哥,梦醒后父亲来到梦中哥哥出现的巷子,父亲最后还是来见了在便利店上大夜班的弟弟,父子之间释然了。

这个梦真好。

8.配乐很赞很有共鸣,比如哥哥葬礼的背景音乐、弟弟出狱大家不自觉齐声唱起的《花心》、弟弟便利店夜班和父亲聊天响起的全家门铃声。

 2 ) 突然想去大哭一场!

《阳光普照》。

9分。

钟孟宏编剧、导演,陈以文、巫建和主演作品。

先看了《出走的决心》,深感不适,再看《阳光普照》,既十分感触,又深感不安。

台湾电影这些年因为有黄信尧、钟孟宏这样的大神,无论故事还是摄影,水准都远在大陆之上。

《大佛普拉斯》、《同学麦娜丝》、《一路顺风》再到这一部《阳光普照》,都很揪心,看完以后得要很久才能缓过劲儿来。

《阳光普照》故事并不复杂,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阳光灿烂,成绩优秀,正在备考;小儿子阿文却麻烦不断,先是和混混菜头一起去砍掉了黑轮的右手,被判了进少年辅育院,随后又在里面和其他人打得鼻青脸肿,而最要命的是,未成年少女小玉找上门来,她怀了阿文的孩子。

阿文只是个驾校教练,在他眼里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阿豪。

但谁也没想到,阿豪突然有一天跳楼自杀。

甚至没有人能知道,为何这个家庭要遭遇这样的劫难?

而似乎这样的家庭,好像真实存在我们身边。

扎心的是,阿文的人生信条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阿和出来后,找了工作,三年后菜头也出狱了,他责怪当年阿和一家丢弃他奶奶不管,频繁找阿和麻烦。

这让本已看起来平静的阿文一家又开始紧张起来……片尾阿文和琴姐散步到山顶,琴姐责怪阿文从来不管不问阿和,就像没有这个儿子一样,阿文说了很长一段独白,那真是电影史上的表演经典,就像《剩者为王》中金士杰对舒淇讲的那段一样,令人泪目。

 3 ) 暴行与含蓄:《阳光普照》的杂糅性

作者:csh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阳光普照》讲述了一个平凡又不凡的四口家庭故事。

严厉的父亲阿文与看起来总是怯生生的母亲琴姐,养育了两个人生道路看似截然相反的儿子。

小儿子阿和与好友菜头一同砍伤他人,因此被关进了少年辅育院;大儿子阿豪则成绩优异、待人和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居然都滑入了诡谲的悲剧。

陈哲艺的暴雨中裹挟着深沉的温情,钟孟宏的阳光里却映衬着苍凉的底色——当然,有趣的不仅仅是晴与雨的复杂对照。

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电影的两种不同的侧面。

这位新加坡导演拍摄的《热带雨》,可能比《阳光普照》“更像”我们印象中那些最好的台湾电影。

陈哲艺曾在诸多场合表达过对于杨德昌、侯孝贤和李安的喜爱,这部作品中那些多重画框、缄默的情绪、中远景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让政治情境化作景片的手法,都令我们难以抑制地想起台湾新电影。

钟孟宏则对新电影运动颇有微词。

他曾在《报导者》的访谈中表示,他并没有受到台湾新电影美学的影响,他说这场运动对他的唯一影响就是让他“失业”。

虽然侯孝贤、杨德昌那些惊人的杰作,早已通过电影节系统,缔造了台湾电影的招牌,但钟孟宏似乎仍不满足—— “有没有可能40年后,观众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台湾电影。

”他的潜台词或许是,新电影运动早已过去,或是仍不足够。

从这部影片的生猛与杂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想要寻求突破,创造一种新电影之外的“新新电影”。

事实上,在第一场戏中,这种决心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们看到,菜头和阿和从雨中走入了一家餐厅,穿过厨房的纵深空间,来到餐桌旁斩下了黑轮的手。

黑轮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断臂的截面处溅出了大量鲜血。

那截断手落到了滚烫的菜汤里——后来我们知道,即使他的手落到粪池中,也有接续的可能,但落到菜汤里泡烂后,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在新电影运动的作品中,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虽然有人会说,侯孝贤的《尼罗河女儿》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影片,也探讨了城市少年犯的问题。

但是,他们会采用较远的景别,甚至让残酷的事件发生在画外。

在《悲情城市》中,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是一位聋哑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他与许多人一同被关在牢房里。

在一场极为著名的戏中,有许多人被推到牢房外枪毙,而林文清就呆呆地望着窗外,他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他听不到枪声。

大卫·波德维尔在评价这场戏时说,这就是普通人经历历史的方式。

而在钟孟宏的影片里,他的主角们置身于事件的核心。

我们看到了一些高度类型化的元素,包括黑帮、勒索、复仇和触目惊心的暴力。

但是,《阳光普照》也不同于那些开创独特类型的香港黑帮片。

它不会去遮掩暴力,同样地,它也不会去美化暴力。

它在一开头便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暴行本身,但它并没有使之悬置。

它用整部影片的时间,去探讨这种暴行对家庭、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种后遗症式的情节,也是《阳光普照》的现实性所在。

黑轮被斩断的手臂,不仅爆出触目惊心的鲜血,也曝露出阿和的家庭问题与台湾社会的少年犯问题。

《阳光普照》的监制叶如芬指出,“他(钟孟宏)是少数能拍出具备艺术形式的类型片的台湾导演,而且非常温柔、细腻,才能拍出像《阳光普照》这样的作品。

”因此,我们虽然会看到类型片式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与暴力元素,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暴力的来龙去脉。

甚至影片中那个看似无恶不作的菜头,也有自己的行事之道。

二话不说就为阿和出头砍人的他,当然会因阿和不曾过问他而愤怒,因为他可能真的很在意阿和——他的最后一支烟,是在车外点的,因为阿和曾让他不要在车内点烟。

《报导者》的王晓玟写道,“钟孟宏2013的《失魂》……是个决绝的异数,硬生生在正常与疯狂之间拉扯出一个模糊地带”,这也是《阳光普照》在做的事情。

它让我们看到了类型片式的疯狂,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新电影的、独特的现实性。

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钟孟宏用一套同样杂糅的视听技巧,呈现了这种杂糅的类型与主题。

与许多重视中远景构图的新电影代表作不同,对于他来说,剪辑和摄影机运动可能和场面调度同样重要。

他这种相对自由的风格,或许与广告导演、MV导演乃至摄影师的工作经验有关。

台湾新电影可能并不是真的让他“失业”,只是让他在面对衰颓的台湾电影市场时,被迫走上广告拍摄的道路。

他甚至为陈绮贞的《躺在你的衣柜》拍摄过一部极为诡谲的的MV,还因此入围了第14届金曲奖最佳录影带奖。

此外,他还是一位导演、编剧、摄影三位一体的创作者。

有趣的是,曾有朋友让他别什么都亲力亲为,找个别的摄影师来分担工作。

但他的掌控欲不允许这么做,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日式艺名“中岛长雄”,取“钟导”的谐音,与具有台湾本土风味的“长雄”相结合,从此让他“担任摄影”。

这些工作经验可能影响着他的“现场派”风范。

钟孟宏坚信,“拍电影就是到现场,不要花太多想东想西……只要光线颜色对了,演员一站进去,氛围就会跳出来,我不会磨演员,我觉得一个演员对或错,不是他会不会演,而是导演你有没有抓到你想要的东西。

”显然,自认未受新电影美学影响的钟孟宏,并不想创造某种纯粹的、先于主题的影像风格,并不想去追求侯孝贤或杨德昌那种大师级的作者性。

他只是在动用自己掌握的一切视听技巧,试图讲好自己的故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式连贯性风格中的特写对话,也可以看到与中远景调度结合的、情绪化的运动镜头,尤其是那种缓慢运转的推镜头。

多年以后,当阿和再度遇到黑轮的时候,我们先是看到了一个双人中景镜头,黑轮在其中讲述着自己手被斩断后的经历。

这时候,我们能够观察到阿和不安的反应。

但是,随着镜头缓慢推近,我们逐渐只能看到黑轮一个人了。

直到镜头继续左移之前,我们都无法看到阿和的表情。

我们可以将这场戏,看作是《阳光普照》这种杂糅性的缩影——有触目惊心的暴行,也有暴行过后的含蓄与遮蔽《阳光普照》当然不是纯熟的。

它的叙事仍显拖沓、凌乱的风格终究有疏失之处,结尾的处理也值得商榷。

但是,它朝着更多的维度伸出的触角,或许有机会为台湾电影激活一些新的可能性。

 4 ) 探索人类情感之复杂性

太阳是少数真正做到公平的事物之一。

当人们身处光照之下,它并不会偏袒其中任何一个。

但是对于那些曝露在光线之下的人们来说,受到的影响却未必相同。

由钟孟宏执导的《阳光普照》,向我们展示了个体的行为如何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心碎的方式辐射到整个家庭。

小儿子阿和与好友菜头因为砍伤人而被送进了少管所,于是父亲阿文决心与阿和断绝父子关系,便一心一意扑在驾校的工作上,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长子阿豪身上。

阿豪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多年来,他都被寄予厚望,就好像所有人心中的一缕阳光。

阿和被送走后,他的女友小玉第一次出现在一家人的视线中——她怀上了阿和的孩子。

阿和的母亲琴姐并没有赶走小玉,而是接纳她成为家庭一员,平时就让她在美发店帮工。

当阿和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家里的风波似乎已经安定下来的时候,阿豪的事情又给了这个家庭沉重的打击。

就好像太阳坠入云端,一场悲剧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出路。

在《阳光普照》中,钟孟宏选择将复杂的人类情感抽离出来,暴露在观众面前。

人的情感,诸如开心和愤怒通常是最容易解释的,因为我们更倾向于表达这些。

而诸如悲伤、恐惧、嫉妒和受伤则被隐藏起来,因为我们太害怕人们会以此来评定自己。

即使身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样的困境,我们仍然用愤怒或偶尔的强颜欢笑来掩饰后者。

抑郁症是另一种对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有着巨大影响的事物。

钟孟宏巧妙地揭示了一点:那些正经历抑郁的人们并不会总是表现出来。

这些人不是生活在阴影中,而是设法出现在阳光下,即使这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负担。

对于与之同行的人来说——母亲、兄弟、朋友或父亲——一切似乎都很好。

他们难以察觉所爱之人内心正经历着什么。

有许多的视觉隐喻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但是导演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安排阿豪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以此揭示他的心境。

同时,这个故事也是阿豪的求救信号,期待着他的朋友,或更可能是弟弟阿和,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将他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然而太迟了,直至阿和意识到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光环中的哥哥曾努力抗争、寻求自己帮助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我常说抑郁是快乐的窃贼,因为它会扼杀所有希望,它会告诉你找不到出路,它会剥夺你所渴望的平静。

透过他的人物,钟孟宏让我们意识到人可以多么坚强,即使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

他鼓励演员去表达悲伤的各个层次,从沮丧失落到纯粹的暴怒,正如阿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当他终于明白,正是由于嫉妒而导致自己始终无法与阿豪共处。

《阳光普照》的拍摄和制作都很精美,但真正为影片打下坚实基础的,是演员的表演,尤其是阿和(巫建和)与阿文(陈以文)的扮演者。

巫建和对阿和从叛逆少年到成熟青年的情感转变把握得极其自然,令观者切实感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而作为阿文的扮演者,陈以文似乎对任何事都满怀愤恨,但不知何故,即便脾气坏又固执,他却设法令自己慢慢变得平易近人,有时甚至显得可爱。

尽管主角表现非常棒,还有一个配角刘冠廷(饰演菜头)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让我非常讨厌菜头这个角色。

任何一个能激起愤怒和蔑视情绪的演员,绝对是一位优秀的演员。

《阳光普照》不仅是一部讲述父子关系的电影,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人本身,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因为只有在沉默中,我们才真正有所诉说。

唯其如此,个人的救赎才是可能的,一如阿豪——他希望未来是光明的——在那里,阳光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

——by Carolyn Hinds公众号:肃评

 5 ) 幸好我不忧伤 我期待有更多精彩好片的未来 谢谢阳光普照

后劲实在太强了。

不愧是2019年金马奖最佳影片。

白天看完最受打动的应该是阳光下比较温暖的部分。

一个是,大哥阿豪给女友发的短信,他说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他说自己一直在阳光下没有阴影可藏,一直明亮温暖。

在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配合阿豪独白拍摄的那段台北空镜,极度温暖的阳光,熟悉的街景,随处可见的捷运站,这些平日就在身边的景色,竟然如此这般美丽。

(私心:真的好想好想再去一次台湾。

第二个是,弟弟阿和离开少管所时候,同学们唱的花心,花谢花会开。

阿和坐在位置上眼眶有点湿润,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反应。

看林生祥幕后采访时候说,这一段其实很难拍,尤其还要亲自指导辅育院的演员唱花心。

但到了晚上,我开始想起哥哥自杀之前认真把自己洗干净,开始想起他给女朋友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开始想起弟弟得知哥哥离去后情绪失控说的“他很厉害,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过一件事,就是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

”电影实在是用太温柔平易的方式去叙述这么残酷深刻的故事了,直到深夜听着电影原声带回味剧情,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一家竟然陷入在如此困境。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爸爸一直以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所以他从来只跟三姑六婆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他只把优秀的大儿子当做儿子,阴暗的小儿子从不屑一提。

但大儿子却从没用过他送的本子,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用过,大儿子也不会对家人自己的想法,连去看弟弟也只会说我就来看看你,甚至连自杀也把一切整理得干干净净,从没让家人操心过。

爸爸视为珍宝的大儿子反而跳楼了,剩下无言以对的小儿子。

但终究是儿子,终究是父爱如山,社会只有残酷,没有留太多的选择或余地让爸爸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最后爸爸也只能用最极端的方式为小儿子的未来扫清麻烦。

忽然就觉得活着真苦,活着真的很多难受。

但2020年才开始啊,该感恩的东西为还有很多,比如没有活在疫区,比如还拥有着健康的身体。

有这些就足够继续好好活下去了。

只是电影真的带给我的思考和感动实在太多太多,我实在忘记不了阿和的眼神了,忘记不了阿豪的独白,忘记不了母亲的崩溃大哭,忘记不了父亲的倔强固执。

爱宝岛,孕育出这种能够引发人思考和感情共鸣的好片。

那么多新生代的演员也都有自己的演技和想法。

仿佛可以看到未来透着明媚阳光。

想到这里兴奋不已,还是好好活下去,才能看到更多好片子。

比心❤

 6 ) 重复: Set up&Pay off

影片第三幕最有力的几个点:阿和与黑轮重逢时见到他的断臂,菜头死前终于在车外而不是车内抽烟,父亲举起石头砸向菜头,翻阿和旧物时翻到一叠的父亲送的印有“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结尾母亲坐在阿和车后座看透过树缝的阳光。

这些瞬间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影片前半段都铺垫过相同的元素,电影到收尾阶段时再次触碰这些元素并赋予新的意义,所以有Pay Off。

影片开端黑轮的手掉入汤中的特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他露出断臂再次提起汤时观众能立刻联想当时的画面,从而与阿和的愧疚感共情。

同时因为感受到同一元素所在的不同情境的对比,也能更直观体会到阿和的成长。

菜头第一次找阿和时因为在车里抽烟和阿和发生争执,第二次同样情境下阿和强调上次因为这件事被老板责骂,菜头承诺不会再发生。

当他在车里等阿和时,手里把弄着一根烟,最后还是去车外站着抽,这一车内车外抽烟的对比令角色丰富了许多。

他再次理所当然地找阿和帮忙说明他没把上次是最后一次的承诺放在心上,所以当他遵守承诺在车外抽烟时是令人意外的。

给人一种他在变好的暗示,可能这次之后他真的不会再骚扰阿和。

妙的就是阿和的父亲正是在这个时刻杀害了他。

如果没有他死前的正向暗示,父亲的行凶会削弱很多,因为观众不会为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惋惜。

父亲举起石头的画面是和阿豪讲述司马光故事时司马光举起石头的画面是对应的。

这处重复并不明显但却隐喻意义很大,司马光用石头砸开的是自己用以躲避的阴影,父亲也是,他砸的是自己顽固蛮横的外表下无力帮助孩子的绝望。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是影片中重复最多的元素,除了笔记本上印的以外,父亲的练车场,驾校老板办公室的横幅,父亲给学员演讲时的背景板,包括父亲时常念叨地都是这八个字。

父亲第一次将笔记本送给阿豪时,只是一个很日常的动作,铺垫意义却很大。

因为这八个字就象征父亲,父亲的教育方式和爱的方式,最后阿豪房间里一叠没用过的父亲送了十几年的笔记本,象征着父亲的爱和教育一直是压在阿豪心中包袱,也是他最终选择自杀的直接原因。

结局阿和骑自行车载母亲的段落真的很美,整部影片道不尽的家庭关系的错综复杂,其实都源于视角和立场的不同所致的误解和伤害。

片中第一次出现自行车,是母亲提起阿和小时候,他总让自己骑车载他几个小时都不让停,不骑就耍赖晚上不睡觉,母亲至今也不知道原因。

结尾她坐在阿和的车后座时,她意识到眼前划过的树梢和阳光,耳旁拂过的风有多美,她真正代入了儿子的视角,才开始理解儿子。

除了这些主要的重复元素外,影片也通过一些简单的重复手法帮助叙事。

比如阿豪自杀前和父亲讲述自己罪行前,都出现了天空乌云密布的镜头,暗示即将来临的死亡。

重复还可以帮助交代影片中的时间跨度,哥哥刚死的时候,阿和在辅育院值日时推着餐车下坡,最后撂下餐车在操场狂奔起来。

而他再次推起餐车时已经安安分分,还在人打饭时还制止其他学员的不规矩行为,他变了个人。

再之后两场戏,广播通知说阿和刑满释放,走出辅育院时等在门外的儿子已经会走路了。

几场简单的戏和重复元素的利用,立刻将时间跨度和阿和的成长交代清楚,简洁有力。

设计了重复元素,想要达到效果还得大手笔强调,不然观众会忘。

钟孟宏强调得很多:断手在汤里烫的收缩起来的大特写,这种画面不易忘;菜头最后一次抽烟前在车里拿着烟也留了很久的特写,有足够时间解读他的心理过程;最后父亲的笔记本被手作废品时,怕观众理解不到对父亲的指向性,还要母亲添一句别让你爸看见,这些点导演用了力,所以片子整体解读难度不大。

但是如果导演明需要观众落后于信息的地方,他也把握得很准,在影片揭示阿豪的死和菜头的死之前,观众没有任何暗示足以提前猜测到,两次云的画面的重复,也只有在揭示之后才有意义,这是另一种方式,对观影当时的作用不大,但留有回味的余地。

 7 ) 《阳光普照》: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在电影里阿豪说,他的人生过于阳光普照,甚至找不到一片可以栖身的阴影,因此他选择了猝不及防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都会扼腕叹息,这给一个家庭造成了多么难以填补的裂缝,也会质疑为什么没有想过父母弟弟接下来的生活。

可是我们却都没有看到表面的阳光普照之下暗藏的惊涛骇浪和不堪一击。

我甚至有种感觉,好像活着本身也没有多大意思,不就那么回事。

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有多少人还在不为人知地苦苦挣扎呢?

谁能救我们?

电影最后一部分,被浓重的绿色和阳光充斥。

电影的主题逐渐由“致郁”转向“治愈”。

父亲向母亲在风景如画的绿色山野道出真相的那一刻我也跟着失声痛哭的母亲流下了眼泪。

这个世界有时候的确很糟糕,糟糕到我们在说出“会好吗”时甚至会觉得矫情。

表面刚强木讷不那么喜欢小儿子的父亲,却默默地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了儿子甘心被羞辱直到最后不顾一切地杀死威胁平静生活的最后一颗绊脚石。

不论活着多么没意思,或者有多少的苦难,可是这个世界上总还是有真的在乎你的人啊。

父亲所做的一切,终于让小儿子在小心翼翼维持着来之不易的宁静生活中彻底放松,终于可以抛下那些重石奔跑在绿树成荫车来车往的公路上,终于可以去做一个不管多卑微也能够脚踏实地生活着的人。

想到了《地久天长》,人生好像本来就是苦海,甜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珍贵时刻。

喜欢去电影院看别人的生活的一辈子或者片段,即使那并不能治好我对真实生活中未知的怯懦恐惧忧虑,可是至少电影让我们的灵魂可以暂时地喘息片刻,“你说甜蜜的生活里有脏东西,可在生活里那就是甜蜜”。

《阳光普照》中的配乐和阳光树荫,让我一边沉溺在萎靡的忧虑中一边又觉得,生活在剥夺我们拥有的,让人不断失去不断痛苦的同时,也在教会我们,珍惜那些遗留下来真正值得的,别再弄丢了。

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但照进来的阳光同样也是。

 8 ) 《陽光普照》:它在每個裂縫中散落

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白天與黑夜都各佔一半。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黑暗似乎是不被允許的存在。

仍記得小學時班級的佈告板上那些積極正面的標語,什麼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勞動。

勤奮、勇敢、自信、愛國、友善等等的正向價值在弟子規、八榮八恥觀和《感恩的心》的手語中折射成每個稚童心靈中閃爍的陽光。

那些年裡,《陽光總在風雨後》似乎是小學生的爆款流行樂,於是我們風風雨雨都接受,相信烏雲之上有晴空,暴雨過後是彩虹。

不然,就是踩著《紅星歌》那句“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的四二拍節點集合升旗或出操。

有那麼一些時候,我也會相信,我們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會像黨的光輝一樣“驅黑暗、把路開、迎春來”。

但是,似乎從來沒有一個誰來告訴我們:我們生而具有光明與黑暗的兩面。

我們於是躲在被窩裡,恐懼我們自身的膽怯與懦弱——因為蜘蛛結網結到第八次也會成功啊,因為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的光明的呀。

《陽光普照》提醒我們:每個被陽光曬得昏沉的人,都需要在陰影下躲一躲。

大兒子阿豪是多麼光芒四射的存在啊。

他長相好,成績好,待人體貼,有考取醫學院的理想。

特別是在弟弟阿和的墮落與輕狂的對比中,他不僅被父親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更是整個家庭躍升的的那一束,唯一的光。

你說,溫暖純良的阿豪,像不像一個太陽?

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艷照人。

那你知太陽在哪裡嗎?

在外太空無處躲藏的黑暗裡。

一個只能夠沐浴陽光的人,沒有辦法安放生而為人那與生俱來的陰暗。

我很喜歡電影中阿豪這段轉折,導演的處理方式顯得特別寫實:那麼突然,又那麼理所當然;那麼明白,又那麼無可知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他人一切情感的同理與體認,不正是這樣嗎?

我也明白,我也理解,但我又不可能真的明白,真的感同身受。

後來,在阿和敘述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知道阿豪沒有考上第一志願,要再拼一年。

所以這個資優生,也同時是一個復讀生。

從一般社會價值的視角說,阿豪失敗了一次。

但是,如果不是通過阿和的言語,我們似乎無從確切地發現這一個訊息。

當駕校學員問起父親有幾個孩子時,他總是回答:“一個,準備進醫學院了。

” 那是一幅自豪的、勝券在握的模樣。

當阿豪提出翹一節課陪小玉做產檢時,母親也表現得淡定從容。

只因為阿豪是那個燦爛的太陽。

我們的社會缺乏一種聲音,一種問跌倒的人痛不痛的聲音。

當我們的教育在談及失敗時,後面總不忘加上一句“乃成功之母”,呼喊一聲“捲土重來未可知”。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然後你要“把握時間,掌控方向”。

但是,當我痛得無法忍受時,我可以用什麼樣的面孔去應對觀眾席裡面滿懷期待的人們?

當這一階段的衝刺遇到了阻礙,我是不是也可以選擇暫時退出?

當心已經被黑暗完全籠罩,該怎麼去尋獲那原應普照的光明?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在學校的講台上,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裡,也不社會價值的期許裡。

為什麼郭曉貞能稍微走進阿豪的心裡?

我想是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她問:“你還在生老師的氣嗎?

”從情節的角度說,阿豪只是電影中的一條支線,卻也是對電影主題一道嘹亮而悠遠的回聲。

相比起哥哥,主角阿和是一個幸運的人,他在沉沉浮浮的人生歷練中,終於等到黑暗翻面過去,迎來了新的白晝。

我們的一生,就像電影的最後,阿和用腳踏車載著媽媽騎過的那一段林蔭道。

陽光透過枝葉之間的空隙散落下來,媽媽一直透過樹頂,望著天空中那輪太陽。

她的臉上有樹影斑駁,光影流散。

 9 ) 阳光普照,幽暗刺眼

(文/杨时旸)《阳光普照》给人的观感是奇特的,它在平静和暴裂的两极同时用力,用等同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扯,正是这样的古怪力道酿造了这个故事的气味,它家长里短却充满戏剧奇观,它一直维持着平缓的、琐碎的、娓娓道来的腔调,却总让人感到隐隐不安,担心会在那刚刚走了一小段的坦途之上出现巨大裂隙,让人粉身碎骨。

它有着突然而至的反转,极其抓马的设定,但故事一路走下去,却发现最初的那些反转都不过是必然之选,而那些看起来狗血剧般的抓马剧情也是我们忽略的身边俗常。

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模板,懂事、优秀,二儿子阿和是个街头混混,他和朋友菜头去砍人,酿出了大祸,两个人都进了管教所。

中年人阿文以为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儿子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成为自己的依靠,小儿子终有一天惨死街头。

但生活耍弄了他,看起来毫无心事的大儿子在一个夜晚从楼上一跃而下,小儿子的未成年女友怀着身孕找上门,一年半之后,小儿子出狱,生活必须向前。

眼前的日子成了一道超纲的考题,答案遍寻不着。

从结果反推,《阳光普照》中的所有人都被命运和生活篡改了,他们几乎都被重置了一次,大儿子阿豪的决绝自戕,小儿子阿和的浪子回头,老实本分的父亲阿文最终酿出杀机,只想平静生活的妈妈终日要和巨大的秘密相伴……他们到底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还是只不过被这翻覆的生活激发出了原本那真正的一面?

这答案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正是这份生活之中难以言说的命运感,成就了这部电影。

真的很难去形容它,它把日常挤压到了最不可能的轨道之上,又在最极端的故事里让人相信生活里真的藏着如此不可说的秘密。

看着《阳光普照》,不可避免让人想起那部《大佛普拉斯》,因为从基因上造成的影调的相似,或者因为那日常生活之下的黑暗深渊与灼灼光亮,又或者因为其中那些故意放置的半是鸡汤半是真理的金句,总之,这电影有着台湾现实主义中独特的韵味,溽热掩藏的冰冷,平静之下的暴力,冷漠包裹的温情,以及温情缝隙间的疏离。

大儿子阿豪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原本以为他是个将会展开书写的主角,但没成想,却突然以死亡迅速终结,他的选择推动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作为一滴试剂,让这个家庭生活的底片重新显形。

选择死亡之前,他和同班交好的女孩讲了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发现在缸里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马光自己,这故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诡异,像个设定失败的冷笑话或者蹩脚的鬼故事,但这故事一直在点题,真实的自己躲在密不见光的容器深处,等待自己的寻找,但自己和自己终于见面的时候,却是不可避免的惨烈和死亡。

这是怎样不可言说的悲剧呢?

阿豪自己见到了自己的一瞬,他决定不再扮演阳光使者和家庭支柱,飞身拥抱自己暗黑的投影,父亲阿文见到真实自己的一瞬,将油门踩到底撞死了一直骚扰自己小儿子的菜头,这选择之中关乎囚禁与解放。

前者解放了自己,囚禁了家庭,后者囚禁了自己,解放了孩子,但又用秘密锁住了妻子。

处在阴暗潮湿之中久了,渴望阳光普照,但阳光持续照射得刺眼,就渴望一片阴影栖身,这些人到底是缺少栖身的阴影,还是缺少普照的阳光?

这故事里到底有没有成功的逃脱者,逃出长久阴暗或者灼人烈日?

没有吧。

但他们都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解脱,又从另外的维度上进入了新的桎梏。

(本文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10 ) 菜头

阳光普照看完了,最让我心动的角色竟然是菜头。

但是我最不喜欢的却是菜头喜欢的阿和。

先说喜欢这件事。

菜头出来以后就来找阿和,其实理由可以有很多。

但是菜头却一直都只是在怨阿和没有第一时间去看望他。

而且说了不止一次。

而且菜头和阿和表示过,去砍黑轮,他至今没有后悔过,即使为此受过罚。

菜头的确说话真真假假,但我觉得这句话他是真心的。

我甚至觉得他对阿和说的话都是真心的。

但是反观阿和呢?

他撒谎推脱责任,内心讨厌他哥,从小偷鸡摸狗。

这就是品行坏啊所以为什么菜头还这么喜欢阿和是不是小时候只有阿和陪着菜头玩,所以菜头觉得为阿和做任何事都毫不犹豫。

是不是阿和在菜头面前不止一次提过他哥优秀,他讨厌他哥,所以菜头才在阿和他爸谈话的时候那么羞辱阿和他爸,让我感觉还是在替阿和出气。

菜头后来不断找阿和,让阿和帮他做事,怎么看都是感觉,菜头就是一直拉着阿和,如果再次犯罪也要有阿和陪着他。

菜头说不会再阿和店里那辆车里抽烟就真的没再在里面抽过烟,对阿和真的是说到做到。

在车面前说“这又不是硫酸,是咖啡”怎么听都像在撒娇。

还有菜头说过一句,“我本不想再和你谈心事了”,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菜头小时候的心事都是可以和阿和说的。

总之,菜头就是典型的底层人民,而且是无依无靠的底层人民,别说他是坏人之类的话了,如果他不这是这样活着,不一定被谁欺负的吃不上饭呢。

而我觉得那些看似良民,但却有违良心的人更像恶人。

这篇文章如果让你感觉不适,那可能是我的三观不正。

《阳光普照》短评

这家人干事真的是一干一个不吱声啊。本文用“你知道吗?我曾经.....”这样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4分钟前
  • song0506
  • 还行

笑倒,精致烂片就是说这种,导演过分相信自己的才能并将其充分运用,最为灾难。台词太糟糕,感觉像初稿直接用上了,哪来那么多不接地的衔接和解释。摄影还行,监狱里用光很漂亮,但有些拍摄视角也是够奇怪,接的两个俯拍大远景感觉都不对,像氛围到位了突然被泼冷水,二人镜头也只会切正反打。还好巫建和是个会演戏的,勉强撑到最后,能拍到两小时也是够了。

6分钟前
  • 达力猿
  • 较差

或許是鍾對模糊性拿捏最好的一次,要說陽光普照的是家人溫暖或灼人恐怖都有理。三次上帝鏡頭的處理(前兩次出現於母親幫助小玉,後一次是阿和脫險,從奔跑橫拍到垂直俯視;上帝鏡頭本身的感受潛力開發,保護、監視、同時也是不安,扣回電影大量出現高處,且阿豪是跳樓)、兩次陰影蔽日(一次是阿豪自殺;一次表面上是阿和陷險,但以共時性來看,毋寧是父親殺舉)所指向的行動類比性。血緣性(小玉、曉真,因女朋友而被籠罩),反觀菜頭、黑輪⋯整個家庭到最後其實沒什麼改變:依然不說,如媽媽叫阿和把「掌握時間把握方向」冊子藏起,不要給爸爸知道;最後一場騎腳踏車的戲,為何腳踏車要用偷的?(家人之外者,依然是被排除的)鍾孟宏似乎也不願給出明確態度,就是看這一家在時間流轉(或許就是使用〈花心〉緣故)下繼續生活。死亡如何被捲入敘事。

8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一个巧思往往是一个魔鬼,是创作的大陷阱,为了维护它。

9分钟前
  • 芳心纵火犯
  • 较差

看得出来导演想拍某一阶层人物的横切面,明显模仿《一一》,也想在台湾影史上留名(一一是中产阶级,这个片拍底层)。但我现在对过长的时长实在是没有好感,这个片野心太大但处理程度有限,成了台式市民片跟台式青春黑帮片的杂烩,故事难免失焦。只能说还算是一部良心片,值得票价。(后来听了几遍林生祥的原声,感觉做得挺敷衍的,有点俗烂的抒情)

13分钟前
  • 范毒草
  • 推荐

1.5 半顆給劉冠廷好ㄌ

16分钟前
  • 錢庭寶
  • 较差

阳光普照 真的普普,金马最佳倒也是不必,反而显得格局小小。我很少看电影坐不住,这部电影做到了。感觉是 是枝裕和+彭浩翔+奉俊昊的拼凑,但都比不上以上各一位。最突出主题的哥哥居然在前半段就死了,后面一段不免落入俗套,不知为何而续,故事发展也比较牵强,台词也不出彩。这几年不知道怎么产生的风气,拍电影不是拍纪录片,不是行为艺术,恳求以后某些导演自视没有 末代皇帝 和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的叙事水平和内容充实度的话就不要轻易拍120分钟以上的电影好吗,在电影院坐到腰痛。

20分钟前
  • 啵棒啵棒
  • 还行

对不起没有办法给高分,剧作层面太想当然了吧,哥哥的角色到底有啥意义?以及除父子之外,所有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都莫名其妙,说莫名其妙的话,做莫名其妙的事,演的也让人完全不懂。需要用画面讲述的反倒人物自己说出来,有些很清晰的潜台词非要搬到明面再嚼一遍,以及强行互文。影片最后二十分钟像导演知道时间不够了,强行拉快节奏,把没讲的都讲了,呼应的呼应了,显得特别刻意与拥挤。全片节奏都很奇怪。给导演的认真加一星,虽然没出好结果。

22分钟前
  • 逸岚_
  • 还行

同一个环境,明明阳光文弱的哥哥更好欺负,校园霸凌却总针对阴戾精悍称霸少管所的弟弟,为什么? 弟弟打输、找帮手、分菜刀、偷摩托、从后厨潜入大排档、剁手……一气哈成,静默中与菜头实施了定位精准行如闪电0误伤0惊扰的犯罪,弟弟说他只想吓唬黑头,两个人全程无交流,剁手是菜头的个人行为,这就非常牵强了。 父亲完全没有同理心还杀人,有反社会人格吧?哥哥讲述的是袁哲生版本的司马光砸缸,砸出来的是司马光的自我,“赤裸的小男孩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球,他长得和司马光一模一样。所有的人好像看见鬼魂一样开始四下逃散,只剩下司马光一个人怔在原地,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 那个自我明明是个鬼魂,会吓跑所有的人,哥哥还渴望阴影,所以他自杀是不是要了断罪恶的基因?导演是要给他们脱罪吗?

26分钟前
  • funny_vee
  • 很差

亲情,既伟大又可怖。

30分钟前
  • 终结者
  • 还行

前面的叙事是非常让人有期待感想看下去,后期的冗长和沉闷的处理为这个剧情的节奏打乱的莫名其妙,大哥跳楼更是为了跳而跳,很多东西讲了又好像没讲,不太爱这样的剧情叙事。地久天长能参加金马真的没这部戏什么事了

35分钟前
  • Tyler125
  • 较差

最佳影片?一個敢發一個敢拿,八點檔劇情,又臭又長。一星給攝影,一星給表演。

39分钟前
  • Poke
  • 较差

演员僵硬,好烂啊。

42分钟前
  • 怪力比多兽
  • 很差

拖曳着阴影生活的人,固然逃不出升天;曝晒在阳光下的人,也有其不堪承受之重荷;你的阳光,驱不散我的阴霾。两样的人,同一个屋檐,彼此龃龉,相互和解、释然、支撑。许光汉算是本色出演,带着天然的讨喜,演技不算最上乘。饰演父亲的陈以文,饰演弟弟的巫建和,是真让人称叹,他们完全化成了角色本身。导演的毛病还是话多,结尾部分懒省事了,叙事驱动完全靠画外音里的父亲口说。

4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非常melodrama...推拉横摇串联起无限的生活细节,枯燥又琐碎,但生活就是恼人的琐碎,你还能指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它摆脱不开的本来面目。阿豪一定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站在太阳底下,影子就投在他心里,找不到石头砸开这口缸。

49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还行

司馬光故事在講的就是另一個自己,多希望被發現,最後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因為沒人發現

51分钟前
  • lexi
  • 力荐

从面相学看,演员多福薄相寡,尖嘴猴腮,全无台湾电影新浪潮时的光芒四射,底气十足,感觉时运和电影息息相关,不舒展,格局小,差口气。

5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阴暗面 只重返一次人间的鬼魂 / “很不快乐 问他他也不说” 大爱还要无言吗 w/ Leon

57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较差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谢谢台湾电影这几年持续挖掘华人家庭的恶之面,是这些软弱、凶狠、无奈、绝情,为爱赋予了真实的温度。日不落终将毁灭,阴晴圆缺才是生命常态。

6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可怜的菜头

1小时前
  • 魏晓波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