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头皮去看一部差评如潮的电影确实不容易,不过收获也不少,就跟当年的《一步之遥》一样,如潮的大众差评里依然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元素。
这部片很值得赞的就是配角的设置。
以往的动作片,往往就是一个开了无双的主角带着一群龙套拯救世界的模式,在龙套队友路人甲们各种坑爹的情况下主人公往往先被打得满地找牙然后趴在地上开始了回忆大法回想起过去种种片段然后就突然开挂满血复活一击必杀最后拯救世界,主人公必然是完美的,配角往往是无足轻重的。
与之相反,这部电影对配角的塑造上却很用心。
4个配角都有血有肉,而且全篇电影想要表达的对道和义的呼唤,并不是通过主角甄子丹和杨紫琼来表现,恰恰是通过四个配角。
首先四人的出场就很有意思,铁王府只出十两银子来召集英雄对抗西莲门,地痞流氓挑衅张榜的甄子丹,四人感于铁王府多年维护江湖道义的恩义,拔刀而起,义无反顾的跟随甄子丹携手守护清冥宝剑。
十两银子是个很出色的设置,一方面,作为豪门给出十两银子确实太过小气,但是另一方面铁王府维护了江湖几十年的和平,拔刀相助似乎又是理所当然;道义与利益的冲突通过“十两银子”完美的表现出来,选择利、还是选择义?
四人选择了义,然而,全江湖也只有他们四人。
接着,如果按照传统大片的逻辑,大概就是在甄子丹的率领下,各路英雄完美的当好主角的背景,最后顺利打败大反派拯救世界,然后大团圆各取所需的桥段。
然而,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四人的表现一点都没有给甄子丹当背景的意思。
传统英雄片里,配角的任务往往就是料理掉所有的小喽罗,然后被大反派打得屁滚尿流坐等主角闪亮登场,有时候为了激发主角爆发小宇宙,还会特意安排各种惨死。
但是这四个人,既没有料理掉所有的小喽罗的深厚功力,他们的死也没有激发甄子丹的小宇宙,甚至死的时候连怒吼几声、久久屹立不倒等待遇都没有给。
他们就像片中每一个倒下的小角色一样,履行着自己的责任,然后为了自己的那份责任平凡地死去。
但是,整部电影想要表述的道和义,正是通过这几个人平凡地死去得到完美的表现。
甄子丹相助铁王府更多是因为跟杨紫琼的情,而四个素不相识的人跟着甄子丹相助铁王府却是纯纯粹粹的义,江湖道义,他们都没有逆天的功夫,料理杂鱼没有问题,遇到狠角色就一个死字,估计也就是包青天身边王朝马汉的水准,但是正是这样的江湖小角色,明知前方凶多吉少,为了道义他们依旧义无反顾,这才是电影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道和义,并不是大侠和主角的专属,作为配角的小人物同样应该有他所坚守的道和义,拯救世界不是主角一个人的责任,同样也是配角的责任!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沉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中,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电视剧,往往都有那么一个完美的英雄出现,只要英雄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英雄崇拜已经根植到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里:战乱之时,我们期待着英雄出现结束战乱;贫弱之时,我们期待着英雄出现带领大家摆脱贫穷。
我们逐渐习惯于遇到苦难和困难时期待英雄出现,逐渐习惯于把解决问题和困难当成是英雄和伟人的责任,也把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解决全部当成了英雄和伟人的功劳,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于思考,也变得越来越卑微,忘记了配角的责任,也习惯了作为配角的贡献被无视。
所以,各种成王败寇的理论盛行一时,各种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文字充斥媒体,无数幕后的人默默的努力却被湮没。
然而,真的有单纯依靠1个主角就能拍成的电影吗?
一部出色的电影真的就是主角一个人的功劳吗?我只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每个人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这个国家绝对是可以令世界颤抖的!
但是,我们真的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吗?
作为一部功夫戏,卧虎藏龙可能并不算特别出色。
作为一部讲道义的戏,它的道义讲得也未必比老炮儿更加深刻,但是却同样能够触及人心。
老炮儿是用六爷一个主角来表现对道义的呼唤,卧虎藏龙是用几个配角来彰显什么是道义!
虽然你是一个小人物,虽然你只是一个配角,但是你同样也拥有心中的道和义,同样也有应该坚守的东西。
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主角拯救世界的我们,也许也该思考一下配角的责任了!
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在我心深处。
我在山林之中正如我在你身边。
无论你是否爱我,我都一样爱你。
这远山旷野就是我的深情。
人过中年,对于情感才有深切的体会。
爱过,被爱,得到,失去,不必言语,都放在心中。
爱一个人爱的深沉,一个眼神就难掩真情。
言语不过是说给不懂自己的人。
江湖道义是一种高贵精神,正如日本的武士道,正如47浪人的死,只是兑现一个承诺,赢得一份尊严。
江湖道义是什么?
是justice,是正义,是良知,是在生活所迫之时坚守这些价值观,重于生命,重于财富。
正是寻常人做不到的,才被人敬仰。
在精神指引与情感选择之间,并没有退路。
爱的成全并没有将他变得无情,在参悟天地自然之道后,他的情义更深。
虽然被她误解,虽然蹉跎了岁月,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有时劫难也会给人的命运带来转机。
诚然好莱坞式的结局并不适合武侠片,故事的平铺直叙太缺乏张力,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
甄子丹的表演却超越了他的所有武大动作,他的深情远甚招式。
有形的表象无法触及内心深处,他眼神之中难以名状的爱,却无法让人忽略。
他对她的爱,太久,太煎熬,因而无法言说。
借一把宝剑说江湖儿女情,虽然宝剑锋芒不足以炫目,但儿女情长却能慰借我心。
他们无法兑现的爱,无法成全的情,就藏在山林旷野中。
按满分10分的话,我给《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的分数应该是在5-6分之间。
也就是说,摇摆在及格线上下的平庸之作。
影片的剧情在《卧虎藏龙》十八年之后展开,讲述玉娇龙和罗小虎的下一代的故事,据说是根据王度庐《鹤惊昆仑》五部曲的最后一部《铁骑银屏》 改编。
但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按说这一部早就没有俞秀莲他们老一辈什么事了,依然保留了杨紫琼和甄子丹的角色纯粹是因为票房需要。
对武侠小说迷来说,唯一的意义大约就是在编剧一栏里看见“王度庐”三个字吧。
在我看来,《青冥宝剑》与《卧虎藏龙》最相似的地方是那种“文化混血”的气息。
影片依然是请的好莱坞编剧,台词依旧文艺缠绵,看得出有继续讨好西方女性观众的意思。
王度庐的原著小说一向以对人物刻画细腻见长,而对武术和江湖的描写则相当写实。
当年的《卧虎藏龙》虽然混血,在保留这些优点方面却做得可圈可点。
俞秀莲和李慕白之间那种欲言又止,发乎情止乎礼的怨侣关系,相当儒家,让人想起从《小城之春》以来的民国电影传统。
如果说《卧虎藏龙》是亦中亦西,那么《青冥宝剑》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中不西。
两个年轻演员都是西方长大的华人,眼中一片误闯武侠世界的茫茫然。
从口型来判断,影片甚至在拍摄时就是全英文的,因此听到“荣誉、责任、侠义”等肤浅直白的台词时,也不用太过惊讶,因为本来就不是讲给我们听的。
把此片跟《功夫熊猫3》对比一下倒是会很有趣,连动画都懂得给华语市场专门订做一套口型了,题材如此纯粹的一部武侠电影,展现给国内观众的却是一个配音版。
当年的《卧虎藏龙》是一部少有的文化气息浓厚的武侠电影。
镖局、贝勒府、酒馆、长街、大漠……每一个场景都出现得合情合理,充满烟火气,民国武侠的现实主义做派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迥异于当时盛极一时的飞天遁地的新武侠。
而《青冥宝剑》则走的完全是架空路线,盘踞古塔中的西莲派(显然是原著中“祁连帮”的谐音)为了抢夺“武林至尊”青冥剑在京城大打出手,而他们对手,江湖正派的总部居然是贝勒府……这简直是连还珠楼主都编不出来的“魔幻”剧情。
影片的外景来来去去就是两三处,质感完全不能与前传媲美。
至于一干男主角那不僧不俗的发型和从头到尾蓬头散发的春雪瓶,更是让人吐槽无力。
如果说“没文化”是在对一部武侠片吹毛求疵的话,那本片武打场面的平庸才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作为曾拍出过《醉拳》、《太极张三丰》、《黑客帝国》等动作经典的“八爷”袁和平,这次给《青冥宝剑》设计的动作场面几乎没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冰河一场能看出点心思来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只能算及格而已。
《卧虎藏龙》中的京城盗剑、酒楼吟诗、竹林论剑等动作戏都已经成为影史经典,可以说场场精彩。
对比之下,《青冥宝剑》则处处让人想起八爷的《苏乞儿》、《恶战》之类不尽如人意的近作。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梅林茂作曲,郎朗演奏,虽然比不上《卧虎藏龙》,但还算各部门中较为令人满意的。
片中几次响起《月光爱人》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想起上一集在第73届奥斯卡颁奖夜的无限风光。
随着字幕升起,李玟演唱的片尾曲《如果时间剩一秒》婉转动听,这对于一路失望的观众多少是个慰籍吧。
ps:给新浪写的。
写了一大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看罢《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想必很多人都与我一样有着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明明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和模式,可以说是完全由西方拍出来的功夫片,但是从大局到细节,却又有很多极具东方色彩的元素。
例如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自然风景,例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小酒馆聚义一场戏,又例如联系起正义一方的侠义精神,甚至在青冥剑的玉质材质和大反派的宝塔老巢等等细微处的设计,都是不折不扣的东方范儿。
以上种种,首先要归功于隐身幕后的编剧约翰•福斯克。
福斯克何许人也?
翻看其过往履历表便不难发现,此君可谓十足的“中国通”一枚,史诗美剧《马可波罗》从宋元之交的史实出发,把一段王朝更替间的“权力的游戏”演绎得惊心动魄。
有了这样分量十足的前作打底,福斯克再次为《青冥宝剑》打造侠客的江湖和儿女情长自然更是得心应手。
以影片的核心道具——青冥剑为例。
青冥剑在片中被设定成剑身通体为碧绿的玉质,乃江湖人人敬仰的神器,得剑者堪为武林盟主。
青冥剑的设定取的正是中国文化中“君子如玉”的意蕴,前作中李慕白正属此类典范,言下之意,只有他这样的坦荡豪杰才配拥有青冥剑,而像戴阎王等一帮鸡鸣狗盗之辈觊觎它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再比如戴阎王的老巢被设计为一座塔,塔在中国文化中是佛的象征,常有镇妖之意,因此邪恶的反派最终必然葬身于此。
以及雪瓶在俞秀莲的指导下闭目练剑一段,强调的是以柔克刚,屏息静气的东方禅意。
除了深谙中国文化中的此类寓意,江湖中的各式侠客和兵器,福斯克也必定做了精心的研究。
甄子丹与四位江湖义士在小酒馆聚义的一场戏最能说明问题。
熟读金庸和古龙的人一定十分熟悉,类似的小酒馆几乎是驻足休息的必经之地,很多因缘际会的故事都在此上演。
五人的相识是因为甄子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江湖中人都秉持的侠义行为,而背后又都有着解贝勒府之危的江湖大义在里面。
可以说,无论是从小处而言还是从大局入手,五位侠客的最终组团,都是由“侠义”二字维系。
而对于几个人各有特色的武艺和兵器设置,更是饶有意味。
既有强调力量与强悍的铁臂,又有体现灵活和机巧的暗器,擅使飞刀的那位还特意取名“飞刀李”,看来身在美国的福斯克也没少读古龙的名著。
<图片4>其次要佩服的,应该是制片方韦恩斯坦。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韦恩斯坦对中国文化也可谓痴迷已久。
早先张艺谋的不少作品都是由他们公司推向美国市场,甚至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而且,老板哈维•韦恩斯坦和他的好基友昆汀一样,都是当年邵氏武侠片的死忠粉丝。
袁和平最早就是在邵氏中闯出了自己的名堂,这次也顺理成章地被韦恩斯坦请来担任《青冥宝剑》的导演。
片中的高潮戏,在大反派的老巢宝塔中上演。
这场戏几乎是致敬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的经典段落,如今,挑战宝塔的换成了当下的第一打星甄子丹,而他的对手杰森•斯科特•李还曾经扮演过李小龙。
这样的选角安排,显然也是有意而为。
<图片5>因此,《青冥宝剑》真正让人觉得惊艳的,不但这样一部武侠片竟然是纯纯的好莱坞出品,更是西方人竟然能把东方的文化和武侠精神表现得如此自然。
好莱坞这股认真劲,不服还就是不行。
武当弃徒戴阎王(李截 Jason Scott Lee 饰)为抢夺青冥古剑夜袭铁小贝勒府,俞秀莲(杨紫琼 饰)重出江湖,携手旧友孟思昭(甄子丹 饰)保护宝剑,被蒙蔽的魏方(岑勇康 Harry Shum Jr. 饰)助纣为虐,雪瓶(刘承羽 Natasha Liu Bordizzo 饰)告知魏方其身世之谜。
一场江湖混战,众人力擒戴阎王,保护宝剑周全。
影片改编自王度庐小说《铁骑银瓶》。
关于这部作品,实在是想说的太多,却还是选择欲言又止,权当它是一部由全部华人面孔所演艺的美式武侠片吧。
袁和平,作为业内受人尊重的“八爷”,似乎在自己当导演的作品中鲜有佳作,其实老人家踏踏实实当武指是最好的,这点在此片中再次给出了证明。
这部电影核心问题出在剧本上,尤其是一些人物动机上的逻辑性极差,再加上几乎全部海外华人的出戏表演和对口型的配音,让“武侠”的感觉全无,前作中的意境已经完全被尴尬的台词和拖沓的文戏还有毫无意义的过场戏替代,给人感觉戏中人游离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之外。
在演员方面,可能是由于海外华人的缘故,杨紫琼的徒弟,那位几乎毫无中式气质的混血姑娘一直不在点上,郑佩佩的女儿还可以,主要还是靠着杨紫琼和甄子丹撑起了门面。
如果说优点,此片的新西兰取景和特效制作,武术动作设计,整体色调还算不错。
来自订阅号[野评人]我是在网上看的清晰版。
因为过几天要去看《叶问3》,就没打算去戏院看《青冥宝剑》。
不想见到甄子丹先生太多次。
网上很多人批这个片子,说和《卧虎藏龙》比太差了,我觉得还好。
《卧虎藏龙》虽然好,但在我心里还没好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可能其实很多人也觉得是一般好,只不过大家都说好好好,他也就隐隐觉得必须要把这一般好拔高一下,以显得自己不差。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
《卧虎藏龙》的音乐很好听,镜头很巧妙,画面很唯美,打斗兼具了中国画、舞蹈的韵味和力量之美,这些都给予我好感,但是演员们拙劣的汉语,罗小虎、玉娇龙两人生硬的爱情,让这个片子像一锅大骨浓汤里出现一块3分熟的牛扒。
虽然我也爱吃牛扒,但这样搭配多少有点膈应。
看《青冥宝剑》的时候没觉得这么膈应,它就是洋快餐,包了中国风这个盒子,虽然角色衣着举止都是中式,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偏西化。
语言毕竟是和大脑连着的,大侠们一个个英语说得那么溜,影片就很难是纯正的中国风,Netflix的另一部中国历史剧《马可波罗》也是这样。
插句题外话,对于想要把中国风做的很地道的片子来说,配音很重要,比如《功夫熊猫3》,它的配音很成功,口型全对上了,所以虽然骨子里依然是美国那一套,但整个片子的中国风比较统一。
《青冥宝剑》的内容其实很干脆简单,正邪对立,硬性对决,人物转变比较少,基本是一条路走到底,典型的美国商业片拍法。
它没有像《卧虎藏龙》那样营造悠远绵长的意境,讲述似是而非的道理,而是很直白的展现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它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有一个圆得上的故事,有不错的打戏(这一点值得赞扬,本片打起架来很认真,绝少嘴炮,而且死得很干脆),除了甄子丹,其他角色的形象不说血肉丰满吧,都各有特色,反派阵容还算可以,对于年届七旬的袁和平来说,能做到这样的完成度我觉得已经很值得赞扬了。
所以在我看来,割断和《卧虎藏龙》的联系(你看我标题里都直接写《青冥宝剑》了),这个片子还不错,只不过或许更适合年轻一点的观众观看,当初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觉得一股浓浓的游戏味。
上一定岁数的人看《卧虎藏龙》觉得意犹未尽,看《青冥宝剑》就差点意思,而小年轻看完打打杀杀,过把瘾,纯粹当娱乐,也没什么不好。
有了第一部的基础,《卧虎藏龙2》即使不需要多加宣传也能收获很好的受众群体,然而看完影片后失望声大于赞美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好于第一部的电影恐怕只有《功夫熊猫》,说到底,《功夫熊猫3》也是一部中美合拍片,但却与《卧虎藏龙2》的合拍形式大不相同。
如果说《功夫熊猫》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美国电影当中,那么《卧虎藏龙2》则正好相反,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自然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口碑。
《卧2》上映后很多人都说看了一半就不想继续,这让麻麻很是不解,虽说演员阵容不如第一部强大,袁和平也没有李安功力深厚,但质量相差如此之多也是有点不科学啊!
后来询问了身边朋友才得知,影院上映的版本是英文对白+中文字幕,还有国语配音的版本,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演员都是用英语对白,也就是说,国语配音的版本会更加奇怪——口型对不上。
基于这样的情况,《卧虎藏龙2》受人吐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本片剧本是由美国导演约翰·福斯克编写,且不说这个编剧的功底是否充足,就是一个老美写出来的中国武侠故事,你敢看吗?
《卧虎藏龙》的死忠粉曾吐槽第二部的缺陷——中国武侠讲究的是禅意,而第二部恰巧缺乏了这个核心。
试问,一个美国人懂得什么叫做禅意?
懂得什么叫做武术的灵魂?
好莱坞的编剧无非只是懂得如何让故事吸引人,如何设计情节点,在何时出现B故事,在哪里应该加特效duang duang duang!
于是,在我们观看好莱坞制作的时候都不免吐槽故事模式的单一,但却无人敢吐槽其乏味,这也是美国编剧与中国编剧的不同。
不知袁和平是否过于想要拍摄一部现象级电影,但本片的确可以称之为是现象级。
为何?
因为一部美国人写的武侠剧并且全片用英语作为对话的武侠剧绝无仅有,但这个荣誉是属于美国人的,无关中国人的荣辱,那么袁和平遭点骂声也无可厚非了。
单从镜头语言上来讲,袁和平确实是一位好导演,并且延续了李安的导演风格。
他曾是《卧虎藏龙》第一部的武术指导,如今成为正片导演也是其进步之处。
还记得在看李安《色戒》的时候有一场牌桌的戏,印象极其深刻,因为镜头的剪辑能将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并且表达出了特殊的含义。
本片镜头也有这样的特色,这必然是导演的基本功,但也不得不怀疑袁和平深受李安的影响,因为李安的镜头运用确实可以称之为是出神入化。
俞秀莲与独狼在屋檐下的对话时,俞秀莲首次抛出疑问(悬念),她觉得雪瓶与魏方之间有说不清楚的关联,接着镜头切到关在笼中的魏方。
然后俞秀莲说在雪瓶的严重看到了黑暗,接着镜头切换到雪瓶,她面无表情,走在黑暗的夜色里,色调也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再说影片中的武术部分,袁和平自然是专业的武术指导,他能够准确把握住武打的节奏和频率,但由于美方的加入,第二部的确少了一些灵魂的支撑。
中国人的武侠精神在美国人的诠释之下自然会显得不伦不类,尤其剧中人穿着中国的古装戏服却说着英文,显得毫无违和感。
不过好在麻麻看的是纯英文版本,无中文字幕,所以效果还能稍微不明显一点,那些看了国语配音的苦逼观众不知是否有看了90年代译制片的恶心感,在此,麻麻为你们默哀。
好在,本片所选择的演员都是英文不差,而且雪瓶的扮演者又有一半的意大利血统,看起来也不会显得那么奇怪,如果让李易峰、杨洋等小鲜肉来诠释则会更加毁三观。
根据电影的一些幕后花絮,麻麻得知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新西兰摄制的,而且从剪辑、摄影到特效、布景全都有国际人才的参与,这条消息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少牛逼之处,只能让国人嗤之以鼻。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何须老外来染指?
中国人拍摄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若是有红毛小子来参与其中难道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看过电影之后,麻麻仍然觉得这部电影剧情好看,but……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好莱坞最擅长的就是让剧本好看,所以本片恰恰忽略了武侠片最核心的部分——灵魂。
一个缺乏了武术灵魂的武侠电影是不完善的,这也是本片失败最大的原因。
剧情太复杂,旁白太多,这部电影的节奏也很有问题,但不妨碍我喜欢它。
大概是因为我有一颗向往武林的心吧。
我选了一个人很少的时间段去看的,一直带着笑意。
不,应该是兴奋,现实生活实在是无聊又琐碎,只有武侠世界能让我抖擞精神。
我想很多人体内都有藏龙卧虎的精神吧,等待有一天能冲破身体,直上云霄。
殊不知练武本身也是枯燥的一件事,荧幕前几秒中的绚烂不知要耗费多少台下的时间。
但还是好喜欢,剑术,刀术,棍术,拳法,掌法,腿法,身体的极限如此充满魅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身体的语言有时胜过千百句台词。
杨紫琼的动作很干净利落,甄子丹则速度很快,雪瓶有过跆拳道的基础,动作还是挺灵活的,魏方舞蹈出身,架势也有模有样。
其实英雄莫问出处,功夫只要练了,无论高低好坏都是自己的,关键看你呈现出来的效果如何。
雪瓶演得挺好的,和玉娇龙的骄矜不同,这个女孩更自由,虽然也骄傲,但并不咄咄逼人。
魏方和雪瓶间的情感也拍得挺美的,少年人的青涩,如早晨的阳光。
如果我可以练一种功夫,我肯定会学剑术,实在太帅了,雪瓶中间有一段练剑的套路,耍起来真的美得不要不要的。
练武的人真的有种特殊的气质,那就是专注,眼睛特别有神,动作也比其他人快几个节拍,身形还特别好看,真羡慕。
表个白,袁和平先生,还收徒吗,可喜欢你的动作戏了。
最后提一句,结局真是棒棒的大联欢结局,大家都幸福圆满的在一起了,呵呵哒。
编剧很好了,只要在改进一下就完美了,不能用李安的水准来要求嘛。
时隔十六年,卧虎藏龙的续作青冥宝剑再度出鞘。
物是人非,李慕白在澳门和一帮香港老炮儿忙着卖萌;玉娇龙作为后母与丈夫前任撕逼正欢;早己成为豪门贵妇的俞秀莲,因为青冥剑而重出江湖,有人不禁要问上一部人都死干净了,她会不会觉得孤单,不怕,袁和平让她早年许配的孟思昭(甄子丹)死而复生。
袁和平根据李安留下的痕迹又扯出了一个完整的江湖,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气势磅礴,高潮迭起,人们尚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刚刚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波激战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拍打着观者的肌肉与神经,出了影院跟做了一场马杀鸡一样,过瘾!
李安与袁和平所描绘的截然不同,一个是徐志摩的康桥下荡漾的碧波,另一个则是但丁的地狱里奔腾的熔岩;一个是游吟的张楚,另一个则是撒野的崔健;李安如李清照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袁和平似辛弃疾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在速食主义横行的今天,人们不会像十六年前那样慢慢咀嚼李慕白们的句句箴言,袁和平用金戈快马刀光剑影冲刷观众的味蕾,生鱼蘸辣根儿般的透亮爽快,三言两语,点明情节,开干!
颇有“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架势,袁和平已达能动手尽量不吵吵的境界,毕竟武师出身,觉悟跟得上。
青冥宝剑的故事很简单,李慕白死后的第十八年,铁老贝勒也挂了,黑道人士炸了锅,有一个坐拥帮派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哥们儿想要拿到宝剑成为社会大哥,进而决定血洗贝勒府!
孟思昭为保武当传家宝去贝勒府挡刀,半路遇到了神奇四侠,五个人组队去贝勒府准备群殴,他们发誓绝不像恶势力低头!
五人组队是不是可以来段精彩的lol描写,但是臣妾做不到,不是臣妾词穷,而是因为臣妾根本没玩过!
这五个人来到贝勒府,正好俞秀莲也在,和孟思朝四目相对带着点儿泪花转身就逃,半夜他俩就在后院唠嗑:“你无情、你冷酷、你无理取闹”“你才无情、你才冷酷、你才无理取闹”这是琼瑶奶奶的打法;两个人动起手来,打斗半天,打入房内,干柴烈火,将遇良才,怨恨无奈惊讶气愤交织在一起,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褪去各自的衣裳,寻回久违的激情,这是李安大大的打法;真实的情况是孟交代当年诈死是想成全李俞二人,虽然二人儿时定亲,但他知道她爱的是李,孟思昭诠释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
后来一心想要当大哥的哥们儿排了好几波手下把小贝勒和神奇四侠干死了,后来手下被孟俞二人联手绞杀,那哥们儿亲自出马,最后被叶问陈真关羽孙悟空附体的孟宰了,江湖从此太平,最后,孟思朝和俞秀莲把宝剑带回武当准备开展一段黄昏恋。
整个故事还穿插了一个武当叛徒的儿子和女徒弟由恶变善的过程。
此片没有废话,不啰嗦,儿女情长的戏几个眼神几句对白三两表情交代而过,袁和平着重交代的是大江湖的概念,并非李安式的小猫三两只打来打去,袁和平让大侠们开团战,即便是单挑环节,也是成组的单挑,两三对儿单挑利用蒙太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江湖是侠气,何苦那么琐碎的言语和突兀的感情戏,像和平哥这种布局,看得就是个舒心!
请扫码关注,更多好玩精彩内容等着您那!
<图片1>
我是真的没大感觉到要创造的意境出来,或许是看的时候还在处理工作,可能是身边的不太熟的朋友一直吐槽剧情,总之就是,我一直在游离
《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大奖,这是权威、是高山仰止。时间一久就成了经典,成了榜样。于是当有人挑起梁子续拍第二部时,不论是谁,哪怕是李安我想都会有人批评。他们觉得自己是真知灼见,觉得自己忘穿了整个世界。因为只有这样他们认为自己是存在的。
要不是打了卧虎藏龙几个字,我是不会进电影院的!
好似同人电影,这种东方皮西方骨的西方人文化“误读”电影我也见得多了,不看不知道“华人”真是遍天下啊,混什么血的都有,而且这也算是新生代影视香蕉人集体大展现了吧
宝刀未老,尚能打否?
盛唐气象啊……这口型,就没两个本来说中文的是吧
比较好笑的是,从春天追着追着就到了冰天雪地,然后又追着追着到了春天,一晚上跨越两个季节,也是厉害呢....
配角打斗动作有些迟钝,但故事性还是不错。悲情。
无聊到毫无特色
很适合院线,两个年轻演员很出彩!
还算可以。3D制作的可圈可点,青冥宝剑与BOSS的大刀针锋相对的时候给了个特写还是很震撼的,还有冰上角逐。其实我对雪瓶的印象最深,她那深邃迷离的眼神让我始终认为以前见过~越来越钦佩古代的武侠,至名誉与信誉为第一,实在佩服。武侠之名确实可以传承百年!➕
剧情比较弱。故事虽然俗套,但这类武侠动作片的看点完全就在于打斗上,这些设计还是蛮精彩的。为这些枪林剑雨加点分吧。
一定要死这么多人?
2016年5月14日23:18:31,我认为觉得还好呢,本来上一部也不是什么神鬼难测的好片,剧情都是一般的弱不禁风,但是这部电影的风景大视角真的挺震撼的,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
什么,搞了半天原来原音是英文,我说这配音感觉这么别扭呢。
武打挺好看的,有几处立意也不错。里面几个年轻女性角色我都很喜欢,特别女二。没有打算和卧虎藏龙对比,打发时间看一下,果然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看完字幕才发现剧本是美国人写的。昨天才听同事看过功夫熊猫3后说道:“以后中国的故事不用中国人来写,让美国人来写”。电影特别是类型片,如果抓不到魂,抓不到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你就很难去诠释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行为,解读他们的喜怒哀乐。毕竟武侠不是超级英雄,薯条可乐那么简单。
打戏确实精彩
当然不能说好,但也没有糟糕到底。至少影片讲圆了一个normal(或者说平庸)的故事,确实是西方式的形象和台词,直白浅显意境欠缺,和前作比,那股劲没有了,但杨紫琼真美,新人也不错。加一星~
狗尾续貂又一例,这根本不是中国侠义道,没有一点点武侠的趣味,只是美国人想象中的江湖。故事与人物不值一提,全程柔光加艳俗的调色,更显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