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很怪

Love Is Strange,流离所爱(港),爱,不散(台),爱很奇怪

主演:阿尔弗雷德·莫里纳,约翰·利思戈,玛丽莎·托梅,夏恩·杰克逊,达伦·布罗斯,查理·塔汉,克里斯蒂安·库尔森,哈里特·桑塞姆·哈里斯,约翰·卡伦,曼尼·佩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巴西,希腊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14

《爱很怪》剧照

爱很怪 剧照 NO.1爱很怪 剧照 NO.2爱很怪 剧照 NO.3爱很怪 剧照 NO.4爱很怪 剧照 NO.5爱很怪 剧照 NO.6爱很怪 剧照 NO.13爱很怪 剧照 NO.14爱很怪 剧照 NO.15爱很怪 剧照 NO.16爱很怪 剧照 NO.17爱很怪 剧照 NO.18爱很怪 剧照 NO.19爱很怪 剧照 NO.20

《爱很怪》剧情介绍

爱很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年同志本(约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饰)和乔治(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Alfred Molina 饰)相守近四十年。在纽约州同性婚姻合法后,他们终于可以在曼哈顿举行田园诗意般的婚礼、许下终生相伴的誓言。然而此举却让教会学校找到理由解聘了乔治。顿失经济来源的两人变得无法承担公寓租金,迫于无奈下惟有搬离多年爱巢,各自寄住于不同亲友的家中。婚礼上言犹在耳的温馨祝福转眼化为人情冷暖的现实考验。就在他们为寻找新居奔走时,两地分居的生活也在考验着他们白发苍苍的爱情。 导演艾拉·萨克斯曾凭借《点亮灯光》荣获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最新力作《爱很怪》不只是一部同志电影,它讲述的是相濡以沫的生活本身,在各式各样的烦恼和琐碎中让人感受到安静流淌的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终极旅程拜托了!不速之客建筑学概论遥远的格桑花南方替身忠臣藏法式出口芝加哥法则空之境界第四章伽蓝之洞我的23岁之无码青春花神枪口之下偷心者闯情关忘掉莎拉·马歇尔功夫熊猫3莓之破片百万巨鳄黑白世界阴阳鉴神笔录水怪2:黑木林挥别儿时阴影临时特工人间烟火天乩之天帝传说T台现场清理人第四季变身舞后

《爱很怪》长篇影评

 1 ) 爱很怪 Love Is Strange

佐治同BEN一起多年,他們打算結婚,誰知一結婚佐治任教的學校就借口開除他,二人在收入大減的時候只好賣掉房子,分開住,BEN寄住在親友家裡,本來關係相敬如賓,但住在一起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家都不好意思也都無奈,兩方都不好受!

分隔不同地方的二人兩三天不見就非常想念對方,擔心對方過得好不好…有幾幕他們因為一人太寂寞委屈終於能夠相見後來個深深擁抱,我都覺得好感動!!

 2 ) 一些小事。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这是一部让我看完当天平静,事后想来会流泪的电影。

本叔叔问乔伊“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少年第一反应回答说“我不是gay”,我猜,这是导演的题眼吧。

受委屈时会不顾大雨去找分居的另一半,乔治问本“你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怪我?

”,本说“从来没有”,那个时候他们因为乔治的失业,生活已经走向窘迫。

乔治平静的在喧闹的派对中告诉帅气的年轻人“我和相爱39年的爱人最近在找租金便宜的住所”。

两位叔叔意外的得到帮助,开心的去酒吧喝酒,一个人老谋深算的骗酒,另一个开心的捧场,说起年轻时候的丑事两个人大笑而过,言辞中云淡风轻的道出两个人的感情也有过问题,最后两人在地铁口依依不舍的道别。

下一个镜头,我以为会是两个人搬到新家,生活又回到过去的温馨,而故事的转折特别好,叔叔的生活越来越明朗,而我的心情从云端落到地上,这就是无常,这才是现实,两人相爱几十年,逃不掉有一个人要先道别的时候,但好在,留有长久的回忆和他的未完创作,活着的人有真实的精神支撑。

最终,16岁的乔伊懂得什么是爱,导演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我喜欢本叔叔的遗作,叔叔眼中的纯白少年和楼顶的无限风光,都是老人对生活保留的美好。

谢谢两位老戏骨精准的演绎,对生活、对他人不留一丝埋怨,让我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克制而深厚,这份感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他们喜欢的远方,即使,一个人喜欢浪漫的渲染,一个喜欢原本的情绪,两个人求同存异,就这样平静幸福的一起走过。

人生能有几个40年?

爱如世间小事,不过如此。

 3 ) 《愛,不散》:愛情的模樣

愛情充滿奧祕,才會吸引許多人創作論述,試圖探究並分析其模樣。

然而深究之後往往發覺,愛情不只是童話書裡「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樣單純且美好,也不會像連續劇或愛情片裡處處是激情。

那麼,愛到底是什麼?

音樂老師喬治(Alfred Molina飾)引述《聖經》,解釋:「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Truth)。

」所謂的「Truth」既是真理,也是事實,愛情的事實正是奠基於平凡的日常。

《愛,不散》的開場讓我印象深刻,演員略顯蠟黃、粗糙的腳掌和鬆弛下垂的肚腩就這麼呈現在觀眾眼前,導演艾拉.薩克斯(Ira Sachs)毫不修飾或遮掩,因為這就是生活的痕跡,是歲月刻劃在人生之上最為真實的樣貌,映照出的是喬治和班(John Lithgow飾)相愛相守近四十載的時光。

從一場趕赴婚禮現場的戲,便讓人看見他們在個性上的互補,更深感他們無間的親暱,這些細微到容易讓人忽略的小地方,正體現出那份誠摯的愛。

不過,作為一個局外人,很容易像凱特(Marisa Tomei飾)一樣,只看見甜蜜到令人欽羨的部分,甚至舉杯稱頌並引以為榜樣,卻忘了/忽略這份愛是如何才能堆砌起來。

導演以一對同樣步入婚姻的夫妻做對比。

凱特不諱言是喬治和本的恩愛模樣,才使她只羨鴛鴦不羨仙,接受艾略特(Darren Burrows飾)的求婚。

婚後育有一子的兩人,順利完成標準的「幸福家庭」圖式,然而在班借住進來後,或大或小的爭執不時上演,兒子喬伊(Charlie Tahan飾)也開始浮現青春期少年常見的叛逆問題,完美家庭幾近分崩離析。

原來愛情不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尤其是在摻入各種變因之後更難掌控,包括寄居的班。

班雖然始終像個「他者」,難以融入艾略特一家任何一方的生活,有趣的是,他的存在的確引起某些變化。

我認為導演安排班入住艾略特夫妻的家有某種政治性意圖,如同的護家盟堅信多元成家和同志婚姻會破壞原本的家庭倫理與秩序,班的「介入」也確實造成此結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難道異性戀婚姻組成的家庭就這麼容易撼動嗎?

又或者當中早已存在問題,而班只是激化其發生罷了。

相較於艾略特一家的衝突,導演在處理喬治與班的問題上就顯得輕描淡寫許多。

一場酒吧的約會中,班先是調皮地說謊欺騙調酒師,換得兩杯免費的酒,讓人看見他鶴髮雞皮底下的頑童之心,接著牽引出的是他過去曾花心背叛喬治的往事。

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班的自白說得是雲淡風輕,喬治聽聞之後也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一切依然恬適自得。

這段對話只快速帶過,甚至在片中是無足輕重,不過只消心細,相信不難體會到如今的安然,其實是必須經過重重困阻,在千錘百鍊下才能成就。

導演十分懂得留白的藝術,他拋出眾多隱藏在細節中的線索,卻不急於完整收尾,畢竟唯有不把故事說完、說滿,才能留下餘韻,讓觀者自行咀嚼箇中深意。

特別是難解的愛情習題,更是需要慢慢品味。

愛很怪,因為它無從解讀,但同時又很誘人,常常會使人上癮。

導演在前作《為你流的淚》(Keep the Lights On,2012)裡描述的愛宛如毒品,是以就算受傷、就算痛苦,也難以戒掉它的媚惑。

到了《愛,不散》,這份愛已不再如此激烈,卻昇華成另一種深刻的印記。

這是歲月的洗禮使然,亦是年紀的增長帶來的成熟。

誰說愛情是年輕人的專利?

喬治和班的親暱舉動讓人忘了社會眼光加諸於愛的年齡限制,他們雖然沒有性的激情,卻轉化成一種包容、體諒和互重的相處模式,柔情滿溢,這正是愛在生活中最真實的樣貌。

話雖如此,相戀近半輩子的他們,在某些時刻卻仍流露出熱戀般的氣息,譬如班要求喬治和他共擠喬伊的小床,兩人的眼神交流頓時展現出濃得化不開的激情。

這是依賴,也是習慣,是旁人無法介入的緊密關係。

導演將鏡頭聚焦在老年同志身上其實是十分難能可貴。

因為同志已是遭排拒於主流之外,老年同志更是非主流中的邊緣體。

就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來看,老年人是與情/慾徹底絕緣,也沒有人願意承認或正視他們對此的需求。

因此喬治和班的婚禮恰是最好的反動,說明老年人也有追尋幸福的權利。

不僅如此,導演還讓年過七十的班成為喬伊的愛情導師,短短幾句話的交談遠遠勝過父母親大肆的責罵,證明歲月累積的人生智慧是無可取代的珍寶。

電影最後的長時間鏡頭(Long take)彷彿是《愛情的模樣》(The Way He Look,2014)結尾的復刻,但除了成長的意味,《愛,不散》更多了一份傳承──愛的真諦的傳承。

《愛,不散》講述的不只是同志議題,更多是關於愛。

在迷人的光影和蕭邦的音樂交互相融下,整部電影猶如一首優美的愛情散文詩,平穩恬淡卻又沁人肺腑。

尤其幾個長時間鏡頭的運用是恰到好處,不會過分炫技,讓情緒得以緩緩延伸至銀幕之外,進而深深打動觀者的內心。

你知道愛是什麼嗎?

《愛,不散》讓我知道愛是什麼。

 4 ) 无

在豆瓣上看到一条非常有趣的评论,我从没想到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如此分析。

确实最后joyce的评论确实表明了他的艺术倾向。

这条评论最后讲的真好:从此他们将获权享受艺术带来的沉迷和狂喜,也必将终生承受把生命交付于艺术的脆弱和煎熬。

热爱法国文学得以看法文原著。

不由得再次对这个二十多人的进行反思和自我鄙夷。

你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到底付出过什么呢?

一纸空谈;把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尽快看完我就原谅你。

另外,片中主要人物的代际关系也颇令人玩味,以Ben和George为代表的第一代艺术人生实践者的执著和落魄,对照着第二代实践者Kate更为“理智”和“职业化”的生存策略,而新一代的艺术少年Joey的尚未成型的艺术倾向和人生态度,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异军突起,成为了一个带有强劲回响的尾声。

Joey究竟会成为Uncle Ben那样的理想主义者还是母亲Kate那样的妥协者呢?

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仅仅知道,随着青春亡期的迫近,做选择的时刻也不远了。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热爱法国文学的少年Joey敏感于某源自种生命深处的悲伤而落泪,壮烈的夕阳浸没了他未成年的脸庞——这似乎是新一代艺术青年的入教洗礼,从此他们将获权享受艺术带来的沉迷和狂喜,也必将终生承受把生命交付于艺术的脆弱和煎熬。

 5 ) 爱很怪,怪到超越性别

原文发表于《看电影》12月上,转载请注明 艾拉·萨克斯(Ira Sachs)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他并不是一位新导演,从九十年代至今,他已拍摄不下六部作品,其中《蓝色的40道阴影》荣获2005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剧情片,《点亮灯光》荣获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比起这些有距离感的荣誉,他的新片《爱很怪》来得更为平易近人,绝对是一部意料之外的温情佳作。

还是同志题材,但比起《点亮灯光》里恋人间的甜蜜与伤痛,《爱很怪》成熟、饱满,充满熟悉的生活气息,道尽感情的真谛。

这部电影的出现标志着酷儿电影正在向主流靠拢,当然,西方社会的社会文化坏境提供了背景保障。

导演在《点亮灯光》中就已选择了对同志题材抑或同志视角的主流化表达方式,而这次他确实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影片讲述了一对生活在纽约的同性伴侣乔治和本的故事,乔治是教会学校的音乐老师,本是画家,他们在一起生活了39年,终于举行了温馨浪漫的婚礼,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乔治因此失去了教师的工作,经济问题使他们不得不搬家,而在未找到新公寓前,两人被迫分居,各自寄住在朋友和家人的住所。

在肖邦钢琴曲的陪伴下,情节漫不经心地娓娓道来,正是一系列生活流般的细节铺陈,使影片平静、流畅,又如生活本身一般有质感和重量。

导演用最平实的方式探讨着最让人无法平静的两件事——爱与偏见。

导演在表现这对伴侣之间的爱时,将重点放在了两人的相互依赖上,“奇怪”的爱竟让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不分开。

导演没有在同性婚礼或亲密镜头等一般酷儿电影更关注的方面浪费一点笔墨,而是一笔带过,准确、克制因而十分动人。

当本寄住在侄子布鲁克林家时乔治来看望他的那个夜晚,两人滑稽的一上一下躺在布鲁克林的儿子,也就是本的侄孙乔伊狭小的高低床上聊天,当他们终于控制不住挤在一张小床时,两人相拥在一起,那一刻爱是陪伴与习惯,是比欲望和激情更让人动容的部分。

当两人难得有机会去酒吧喝一杯,逗逗酒吧服务生,聊聊朝夕相处的曾经时,爱更是两人对视时默契与信任的眼神,尽管现实的无奈与不易已经在他们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这晚约会结束时,两人背对镜头走在夜晚纽约的街道上,边聊天边走向镜头景深处,本说起他们以前一起去画廊时,他曾希望有一天也能举办自己的展览。

当乔治送本去地铁站,本慢慢走下台阶,消失在地平线下,剩下安静又暗流涌动的纽约街景,而这一次也是导演呈现给观众的两人最后的离别。

当侄孙乔伊出现在乔治的新公寓时,我们从两人的对话中得知本已经离世的消息,乔伊带来了本寄住在他家时未完成的画作,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幅画,他画笔下的纽约简单、清澈,充满柔情,当乔治久久注视着这幅画时,我们不禁想到本未能实现的愿望,真爱与遗憾同在,本的一生已足够精彩。

当乔伊离开乔治家时,有一个乔伊在楼梯痛哭的长镜头,真是点睛之笔,本叔叔和侄孙乔伊这条感情线清晰地展现了本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乔伊痛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来源于愧疚,愧疚于自己曾对同性恋抱有偏见,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来源于感谢,正是本叔叔教他什么是爱,这会令他受用一生。

所以当下个镜头,乔伊与女友一起出现时,答案不言自明。

对于偏见的表现,导演同样拿捏妥当,点到为止却发人深省。

当本叔叔请侄孙乔伊的好伙伴为他做绘画模特时,乔伊十分反感,认为这种行为很gay,而“gay”这个词在他还未完全成型的世界观里就意味着“stupid”,可见他偏见程度之深。

当乔伊的父母,尤其是本的侄子布鲁克林发觉到儿子与伙伴关系过分亲密的危险苗头时,他马上出面干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乔伊的恐同心理来源于他的父亲布鲁克林,布鲁克林可以接受自己的叔叔是同志,支持他拥有同性伴侣,但当他的儿子表现出一点可疑迹象时他就无法忍受,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这种时候本反而站出来支持乔伊,建议他们不要反应过度,至少乔伊现在不那么孤立,拥有了一个朋友。

当天晚上,睡在下铺的本叔叔和侄孙乔伊聊天,本问乔伊是否有过爱的感觉,乔伊马上回答说他不是同志,而本说的只是爱,无关性别,他让这个男孩对爱情真正开了窍,如果没有本叔叔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最后那个镜头。

与本受到的这些来自家庭内部的偏见不同,乔治受到的则更多来自于社会,宗教和道德处处限制着他的选择。

当他给一位小女孩教授钢琴课时,钢琴声和乔治的旁白混合在一起,他在读写给小女孩父母的一封信,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他私人感情生活的宽容和理解,但很遗憾,他不能再教他们的孩子了,然后他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虽然同性恋婚姻已在多个国家合法化,保护同性恋权益也被欧美多国视为绝对的“政治正确”。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依然无法接受。

今年10月初,法国巴黎依然有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游行活动,而在去年5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该项法案前,愤怒的群众就已经抗争的十分激烈。

可见,从“合法化”到能够被正视和真正接受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微妙的态度和情绪都被导演捕捉,从而更好地为叙事服务。

该片是一部酷儿电影,尽管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几乎忘记这个标签,两位主角不仅仅是酷儿,他们更是一对相爱多年的生活伴侣,在导演的话语中,爱是能够超越性别二元论的。

其次,导演没有用某些酷儿电影的程式化方式为噱头,如裸露、被观看的性爱场景等,把影片的受众限定在酷儿群体,这也是该片呈现出主流化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酷儿电影主人公们的社会身份合法化后,他/她们依然需要面对生活的无奈与烦恼,尽管现阶段,他/她们自身的困惑已经解决。

导演艾拉·萨克斯坦言,故事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而片中本最后那幅未完成的画作,正是导演的丈夫所画。

 6 ) 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

在东京时有个同胞男孩儿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便和交往快7年的女友闹分手,夜晚更是常喝的酩酊大醉直言要了解了自己,众人纷纷相劝都无济于事,之后女友悄悄搬离所有物品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我看Love Is Strange的时候有一段被着实感动得落泪许久,那是Ben因为让侄孙的好友(Vlad)给自己当模特不料动怒侄孙,加上平日被侄媳各种嫌弃,忧郁地坐在餐桌边时突然门铃大作,以为是常来的侄孙的好友却不料传来的是一句简单的“George”,还未见人,先前愁眉的Ben却是突然激动得不知所措,他跑去开门,而迎面而来的George是因为受不了夜夜笙歌的寄宿生活逃了过来,一头扎进Ben的怀抱,不管不顾地哭了起来,外面的纽约在下雨,但当时的Ben和George的心则是从滂渤雨转为晴吧。

能够在自己最无助最挫败的时候让自己奋不顾身跑去寻求安慰寻求拥抱的除了至亲也真的就是挚爱了。

而当爱人的手臂环住自己,安抚自己,用尽一切力量鼓舞自己时,所有的痛楚和困难就好像迎刃而解般消失殆尽。

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

不是相互誓约爱到海枯石烂,或把对方的名字刻在自己的身上,或迫于压力相约殉情。

不是这样“辉煌”且声势浩大的爱情。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打败所有恶皇后,王子配公主。

灰姑娘掉落一只水晶鞋,在爱情奇遇里乘风破浪。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爱情。

那是小小的,平凡的,仅仅是在拥挤的床上一起缩在被窝里,在约会后看着你慢慢走下楼梯去坐地铁,渐渐消失于人群,在你真的去世后用所有的坦然面对其他人却无法移开自己一直注视着你留下的画作的眼睛。

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

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却温暖入心房的爱情。

其他-特别喜欢这样的影片,虽然拍摄地在美国却不怎么特别“美国”,肖邦的钢琴曲一直贯穿着全片,镜头下的纽约完全充满着人文气息,博物馆,艺术馆好似这城市的代表映入眼前。

一点都无传统现代城市那样的速食,高效率节奏,和嘈杂的路人声。

一切都是缓慢而娓娓道来的姿态。

并且有好些画面真是那么美又那么迷人。

整片并未带上任何悲剧色彩,纵然,主角的工作没了,房子没了,被亲人误解,甚至最后有了死亡,却丝毫感受不到呛呛的悲剧。

片尾甚至根本没展示死亡却是用George和Ben的侄孙的对话来表达,一如既往不是悲伤而是遗憾与温情。

温情便也许是此片的主旋律吧。

两位男主演得特别好。

特别是John Lithgow,由于那部3rd rock from the sun,总被先入为主他的喜剧表演,去年的星际穿越也有他,看到他总有份亲切感。

Love is Strange里他扮演的71岁退休画家真是再次击中了我,被嫌弃时的慌乱与无助,见到爱人的热泪盈眶都好像是真实存在似的。

Marisa Tomei也表演出色,特别一段向丈夫表达自己对Ben的不满时实在是能看出那种隐忍了很久的爆发与对Ben的不理解。

看完影片总想着虽然本片挂着“同性”,但正如所有人说的,这不是在说同性的爱情,而只是通过一对同性恋人表现了一段爱情,这爱情是属于任何一对男女,男男,女女,的平凡爱情。

 7 ) 也没有那么奇怪吧

好了,8分钟之内写完去吃饭。

这部片可能会忍不住让人和 爱黙 比较,个人觉得没有法国人那么细致,那么心无旁骛地在刻画一种境遇下的一段关系。

才华横溢的总在主流审美那里,也是大工业化时代的问题吧。

不谈电影技术本身,就主题展开。

我觉得最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导演在很用力地描述一份非常非常成熟的爱情——成熟到两位主角的每一次交流都充满了此去经年的印迹。

睡觉的图景,共同的记忆,对对方爱好的熟捻,和面对生活波澜的平静。

可是没有理解电影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爱为什么奇怪呢?

因为两个人的回忆会在现实中互相羁绊吗?

因为在一起这件事就是高花费很辛苦的事情吗?

因为关于爱的探寻总是要么终于冷酷的现实损益分析,要么是在彼此的不成熟中相爱相杀吗?

那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又要用一分这么平静,成熟的关系来勾勒这个主题呢?

大街上满是形色各异,尚待打磨的年轻人的爱情,远比一对老人的故事要更容易开发出矛盾点。

又或者只是想以苦情的方式去折射大家都听得有些厌烦了的对于少数裔人群的社会运动的心酸历程?

所以并不是 爱很怪 而是 你看啊爱很怪这个题目多别扭,就像人们的爱情本身一样别扭但是啊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的呢。

这样?

我是这么理解的。

20分钟,差不多了。

 8 ) 爱很怪,爱不怪

爱很怪腊月二十九的晚上,结束了七个工作日的一周,玩了一天的墨墨也早早睡了,收拾好一切才九点多,终于可以看个电影。

这次看的影片是《爱很怪》,好,我的影片推荐就从这部电影开始。

这部电影我给四颗星,推荐。

它讲述了一对老年恋人最后的爱情时光的故事,适合一对心意相通的恋人安安静静地观看。

导演的表达非常克制,没有刻意地煽情也没有突兀的冲突,你不会流泪也不会大笑,但看完后你会觉得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恋39年的同性恋人,本和乔治,如果不是他们决议举行一场婚礼,也许他们的生活会继续平淡温馨下去。

婚礼当天,本和乔治一人弹琴一人唱歌,这是电影中最欢乐的一段。

而婚礼后,乔治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的他们也失去了公寓,他们只好分别借宿到亲友家里。

两个人的相互依赖和互相理解也从这些小事中表现出来。

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受了委屈的乔治不顾大雨去找本,本看到乔治什么都不说便紧紧抱着他,乔治委屈地哭着像个孩子;即使不方便,两人还一起相约听音乐会,看完后会争论歌手的唱法是否浮夸,一起到酒吧喝酒吹嘘年轻时的时光,一起讨论最喜欢本的哪个作品。

本过世后,乔治看着本未完成的画,一直静静地看着,也许他在想本会如何画剩下的部分。

本的侄孙正是叛逆的年龄,他四处挑衅。

本温和地问他是否爱过,鼓励他如果再见到一定要去表达。

影片的结束,本的侄孙和他的女友一起在阳光下骑单车。

我想这就是导演最想表达的,爱很怪,不分年龄性别。

爱如此美好,怎会奇怪。

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爱一定是其中一个。

 9 ) 在这个温情世界,爱很怪

在电影快结束之时,George和Ben一同在一间酒吧喝酒。

那是一次难得的相聚,因为两人虽然已婚却被现实所迫分居两地。

结束后,George送Ben去地铁站,路上两人亲切交谈,就像久别重逢后再次相聚的情侣,谈起Ben办画展的梦想以及老来的失意与无奈。

观众大概想象不到这是见到两人的最后一面,也是两人出现于电影中最后一次交谈。

紧接着这一幕的便是侄孙(Joey)的登门拜访,他送回了Ben寄居在他们家的时候所创作的一幅画作。

空荡荡的新家只剩下George的形单影只,这时,我们才获悉Ben刚刚离世不久。

导演艾拉·萨克斯在这里所使用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我们所熟悉的“留白”:两人共同乔迁新居的甜蜜、Ben弥留之际的痛苦以及离世后的悲伤都被刻意地省去了;这是一些动情的时刻,将引发观众的情绪波动。

艾拉·萨克斯非常聪明地戕止观众的这种移情,并且将“留白”使用始终,从而令影片饱含温情与亲切的质感。

这些被删去的戏剧性冲突原本在影片的整体构架内有用武之地。

比方在一开始,两人婚后遭遇的卖房事件中,艾拉·萨克斯只保留了发生在前与后的两个动作:家庭成员间的讨论和寄居后辈家里,而将中间的具体讨论、可能发生的争执和最终决定悉数删去。

这些具有情感力度的动作,原本将产生剧烈的戏剧冲突,一如我们在处理家庭伦理问题的普通电影中所能见到的那样。

但艾拉·萨克斯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尝试采用一种温情的方式来处理围绕在这两位耄耋老人间的爱情波折和家族限制。

故而,我们不再能见到发生在传统家庭内部的冲突,那种冲突往往是被个人利益所包裹的无谓尖啸。

即便在两位老人分别住进年轻一代的家里,这种冲突也没有被放大,而是以隐形地方式加剧。

我们丝毫不排除Ben在寄居侄子家的时候对侄女和侄孙所带来的困扰,那位从事写作的侄女内心自然是不如意的,但她表面的宽容与和气却不是“装”的,虽然他们内心也会有小困扰,但他们不是表里不一的人(这由导演的创作定位决定)。

唯有一次,当儿子被发现与同学一同偷窃图书馆里的藏书,再加之丈夫对儿子过度严厉的呵斥,她才爆发出对Ben寄居家里致其写作不顺的不满。

如同肖邦在音乐中所营造的那个令人感怀忧伤的世界一样,艾拉·萨克斯有意创造出这样一个温情世界。

这是为何影片中不断出现肖邦钢琴曲(多是夜曲)的原因所在,实则与影片的情调相互契合。

故而在电影最后,送完画的Joey在楼梯上痛哭之时,这同样不是一种动情时刻,而是类似于侯孝贤“发现”的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想想《刺客聂隐娘》中隐娘的掩面哭泣)。

虽然艾拉·萨克斯的成效明显,但是当最后Joey骑着滑板车与女友一同在街道上飞驰,我们还是感觉到了导演过度的用意。

这一幕无非是让观众联想到那天晚上Ben对Joey所讲的恋爱道理:下次见到,你要主动打招呼。

而此时此刻,Joey寻获爱情的成功也便可以告祭Ben的在天之灵。

这个动作-影像因而成为本片的一处弊病,实则可以换种方式处理,而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味地将观众拉向“Love Is Strang ”这一电影主题。

 10 ) 爱很怪,不然你怎么会爱

爱这东西太奇怪了,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这可能就是让人有爱又恨的原因所在吧。

爱上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态。

爱上看他“事后烟”时那沉默的表情爱上看她着急哭时候流鼻涕的样子爱上他一说谎就会拽裤脚时的紧张……可以在任何时刻爱上彼此可以在任何地点亲吻彼此可以在任何方面包容彼此怪人,你好今天推荐的电影是《爱,很怪》,讲同性之间的故事。

大概剧情:两位老年同性牵手39年,终于在曼哈顿举行了婚礼。

在教会学校教音乐的乔治,被因此辞退。

由于两人无法承担公寓费用,被迫分离,分别去了亲戚家和领居家寄居。

过上异地恋的生活。

两人为申请新公寓四处奔走。

结局不想说了,反正不是happy ending。

98分钟的剧情,没有激情的床戏,没有跌宕起伏的转折。

平稳的讲述,细腻的动作,让你完全能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

在政府官员面前主动说出,我们已经结婚了,可以听出乔治为此很骄傲,一起听音乐会,一起在酒吧聊天。

在狭小的床上挤着两个男人,简单亲吻。

都说时间就是杀手,磨灭一切。

39年的陪伴,在此上时间没有杀伤力,因为只要彼此在。

电影名叫《爱,很怪》,还有叫《流离所爱》港,《爱,不散》台。

我比较喜欢《爱,很怪》,同性恋,异地恋,每一个都很虐。

“同性恋”关于同性恋的电影,近年来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通过电影演绎了更多同性恋之间的故事。

《断背山》《错爱》《男孩》《阿黛尔的生活》等等。

在此看来,同性恋就好比黑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给爱情更多可能。

身边也有同性恋,思维很跳跃,性格很奔放,特别招人喜欢。

在中国,一些3.4线城市,隐瞒自己的性取向,进入正常婚姻。

之前网易做个一个专栏,讲述因为隐瞒而导致另一半接近崩溃,让整个家庭陷入僵局。

出轨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因为你不知道后果会是怎样?

被接受?

被拒绝?

被伤害?

任何都有可能。

在于社会普及知识的匮乏,人民意识的薄弱。

同性恋就跟性一样,假如从小进行性教育,正视这件事情,也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爱的权利,也只有真正敢于爱了,才算不白走这一遭。

同性为爱 奋不顾身异性为爱 生死相许“异地恋”oh,no。

完全无法接受。

曾因此原因分手,当然我只是当做借口。

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异地恋。

仅仅靠打电话,传简讯,通视频来维系关系。

疯了吗?

sorry,有点偏激。

只是我个人来说,无法接受。

糙汉子心,你不在身边,我可能下班就会玩社交软件,人家问恋爱状况问也只会答单身,在酒吧有人搭讪也不会拒绝。

嗯,爱情不就是陪伴嘛。

异地恋算什么。

很多人说,异地恋很考验两个人爱情牢固程度。

没有数据,反正听过异地恋分手比异地恋最后结婚的多。

爱情始于 甜言蜜语 异地死于 无言以对我爱的人-王尔德罗斯是王尔德第一个同性情人,王尔德曾称是因为罗斯的诱惑使他走上同性恋的道路,当时罗斯17岁,王尔德32岁。

尽管王尔德后来迷恋道格拉斯,但罗斯多年来爱慕王尔德,并给予他帮助,罗斯死后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和王尔德葬在了一起。

爱很怪,不然你怎么会爱。

你很怪,让我如此上瘾爱。

《爱很怪》短评

不感冒

7分钟前
  • 我是被你逼死的
  • 较差

怎么可能8.0分,豆友都疯了

8分钟前
  • 线形单调
  • 较差

現在不是更好嗎,他永遠變了一幅畫,你只需要間中掛起他。講真,當代導演都愛搞碎片日常,但是搞得好的人太少。最後讓青春少男哭一哭淨化心靈然後再去把妹,愛慾輪迴什麼的,也是酸得掉價

13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比起导演2012年拿到柏林泰迪熊奖的那部简直是一个飞越,都有点伍迪艾伦镜头下曼哈顿的感觉了,要写篇影评表达下喜爱之情。

16分钟前
  • 赛珞璐
  • 推荐

爱是点滴发酵

17分钟前
  • mxx
  • 推荐

还行,难能可贵在克制。

20分钟前
  • 支离疏
  • 还行

不忍去想George会有多难过。 3.5

22分钟前
  • 萨嘎摩多熊猫桑
  • 还行

7分。b站

27分钟前
  • 卡尔钢门手
  • 较差

嗯,看得困

29分钟前
  • 咕咚
  • 较差

爱很怪,不因岁月而苍老;爱不散,以各种形态存在

3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从容 真挚

36分钟前
  • 游坦
  • 推荐

这是导演艾拉·萨克斯的【东京物语】观后感吗?两个寄人篱下的老头像极了那对前往东京儿女家的乡下老夫妻,他们彼此的习惯和依赖,相濡以沫的爱情观,一个午夜从酒吧归家的背影都是十足的克制和催泪,最后其中一个人的命运也是那样的相似,你看到的不再是同志情感,而是美好爱情的本身。★★★★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怎么怪了?我只看到了难,生活的难。对于这种摄影配乐都一流故事却平淡无奇的片子我都是挺着急的……

39分钟前
  • 是的是的是的
  • 较差

导演似乎特别留恋每一个喘息的瞬间,镜头在那些地方停留得特别久,也因此留给了观众很多呼吸的空间,跳出来的同时更加如主角一般感同身受,那些生命中细小的捉襟见肘的艰难和考验,没有大喜大悲,只有隐忍之痛。

43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这种反而被西方电影运用的游刃有余的留白实在是很强大,观影过程几次忍不住想哭。能够把生活中的琐事,小到每一个小动作都真实的电影都是伟大的。主人公从一对老同志到小男孩的转换非常顺畅。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凄惶的。通过这两个人也写出了一个家庭和一群年轻人。

47分钟前
  • MayaDey
  • 力荐

节奏慢了些

52分钟前
  • 风铃草
  • 很差

爱很安静

54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即便有着惊艳的留白,仍然在配乐、情绪上意图做得太满,抵消了个干净

56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还行

Love Is Strange,贴上同性对这片太局限了。

60分钟前
  • Nomu
  • 还行

"Follow the rhythm. You can't just create your own rhythm to Chopin."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