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

如梦,Like a Dream

主演:袁泉,吴彦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如梦》剧照

如梦 剧照 NO.1如梦 剧照 NO.2如梦 剧照 NO.3如梦 剧照 NO.4如梦 剧照 NO.5如梦 剧照 NO.6如梦 剧照 NO.13如梦 剧照 NO.14如梦 剧照 NO.15如梦 剧照 NO.16如梦 剧照 NO.17如梦 剧照 NO.18如梦 剧照 NO.19如梦 剧照 NO.20

《如梦》剧情介绍

如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克(吴彦祖 饰)是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的职员,他的猫死了,这令他非常不安,他来到神父面前祷告,但是依旧无法安睡。在梦中,迈克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艾玲(袁泉 饰),她失魂落魄,因为男朋友此前跳楼自杀,迈克试图劝慰她,却屡屡受挫。因为这个离奇的梦,迈克的脑海中反复萦绕艾玲。他决定去上海寻找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冲洗店得到了她的照片。按照这个线索,他来到了杭州,却因为邂逅了艾玲的双胞胎妹妹。原来,她们是孤儿,被分别寄养。迈克漠然回到了纽约,内心却充满了纠结,他从此陷入了一种茶饭不思的窘境,以至于公司伙伴也开始觉得心寒。他再次来到了上海,重新见到了那个艾玲的妹妹,然而当双方吐露心事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意乱情迷我爱贝克汉姆第七只眼之食狱神奇队长空拳赤手毛骨悚然撞鬼经2013夏季特别篇蠢蛋搞怪到永远Voice4迈向未来的倒数10秒新扎师姐六尸案因为不是真正的伙伴而被逐出勇者队伍,流落到边境展开慢活人生空想大河剧小田信夫老爸的筒子楼李卫当官急速逃脱换屋惊魂贾斯普瑞特·辛格:轻松无负担隔窗未了缘九指新娘绿洲卧底依法相爱军曹大电影2:深海的公主是也哭泣的男人再爱故事咒怨:完结篇刘老根2摇篮曲跃影江湖之森罗万象

《如梦》长篇影评

 1 ) 文艺与装疯卖傻之间的噩梦

看完《如梦》我情绪非常糟糕,正好北京又在下半死不活零零散散的小雨,走在马路边上,后面汽车喇叭按得此起彼伏,我觉得自己要死了,没事居然吃饱撑着来看一场文艺电影,哪怕出发点仅仅是想多看两眼曾经属于大众情人的吴彦祖,身为一个有操守的成熟妇女,我已经不爱已婚的吴彦祖了。

这部戏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多余,镜头摇晃最终固定的影像界面,有点类似八九十年代的怀旧电影。

等干净的吴彦祖出现时,电影唯一的优点体现出来了,拍得画面干净,不乱七八糟,起码视觉上好比踏入一间整洁的房子,愿意坐下来继续等待。

直到袁泉出现,一切土崩瓦解。

这个传说中中国唯一还在走纯文艺路线的女演员,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她明明长得很三八,下巴的痣,高耸的颧骨,要不是病态的瘦,她其实可以去做另一个丁嘉丽。

你看一个女人不爽,那她做什么你都不爽,伴随着莫名其妙毫无说服力的情节,我时时拿出手机频频看时间,此时此刻,我多么想旁边有一个人能跟我一起点评下画面上各种奇怪的设定。

可惜整个大厅空无一人,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绝望,一切完美的气氛中,主题却是一部烂电影。

看着袁泉表演歇斯底里,我很尴尬,仿佛身处一间卤煮店里有人在唱a thousand kisses deep,恨不得煽他一巴掌,哥们你正常点成吗?

假如它像上半部分就这么文艺下去,其实我也可以忍。

你知道的,硬要给我划个圈,我只能站在文艺圈里,装B装优雅装失意装崩溃,我也是可以假装一下的,谁不想要看上去很诗意的生活嘛?

也不是没在家喝过红酒,也不是没在家点过蜡烛,虽然我内心已经想好了解释,前者是为安眠,后者是为驱蚊。

问题是导演任性地选择了一个让人崩溃的下半部分,她让袁泉去演一个乡下姑娘,蹦蹦跳跳脾气暴躁举止粗鲁,我看了只能义愤:她为什么这么侮辱郊区女青年?

一个郊区女青年的心在放映厅里砰然裂成八瓣,太TM侮辱人了。

《卖花姑娘》中的村姑都没那么讨厌,袁泉演的杭州市井小妞则想让人一脚踹死。

她完全忘记了这样一个现实,无论什么出身的姑娘,都会有独特的美感,而不是她想当然创造出来的那些萌点。

城里来的导演拍出了一副她以为的村姑形象,企图与另一个脱离世俗之美的袁泉拉开反差,忘却现实后成功制造出来两个神经病。

我则在下面求饶:真的,导演,文艺并不是神经病。

据说吴彦祖问过大家,你看这部电影哭了吗?

观众都强忍住笑默默无语,实际上我流了两滴眼泪,在袁泉抱住她的濒死双生姐妹,动容说“我们曾经整整拥抱了十个月”的时候。

我只能被一些以真实为出发点的情感打动,流淌点俗人的眼泪。

电影结束,无疑噩梦一场,走出放映厅,看到海报我忍不住笑了,宣传语居然是“宅男春梦,玉女迷情”,要是有人被这句话吸引进去,没准开场看15分钟就想暴打导演,整部电影中吴彦祖搂得最紧的,是那只死去的猫。

 2 ) 祈愿岁月静好的猫

人之为人的福分何其浅!

学者颜元叔便曾明言,“乱世不如狗,治世不如猫。

”华裔白领麦克一觉醒来,惊愕地发现连猫也突然死去。

世虽治世,但在猫尚且不忍存活的治世里,人何以堪?

电影《如梦》借着务虚的片名,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底线作着务实的探底。

麦克是孤儿,陪伴他的猫,是母亲生前唯一的遗下的活物。

在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工作的他,每天的工作是设计出能有效过滤、隔绝甚至杀除病毒的软件。

这一工作的设定无疑是带有隐喻性的,身处繁华都市诱惑丛生的麦克,其现实生活从不以缓释压力或寂寞的名义投向人群,相反是以保持孤独的姿态,刻意地提防着生活中的“病毒”,包括爱情。

究其心理,他在影片的片尾足足述说了十分钟:晚上母子俩跑到无人的街道玩捉迷藏,目睹父亲射向母亲的32发子弹,自己躲在衣橱里哭。

被死亡撕裂了童年,直至成年也未能平安愈合,反用留下的伤疤织结了一个“衣橱”,当命运与人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时,从不去寻找的麦克直接习惯性的躲进去。

当自己和朋友的合伙公司被并购,只要他同意瞬间可成百万富翁时他拖延否决:“其实我只想要有一个角落,只想吃匹萨,平静愉快。

”抵抗自然没用,他的合伙朋友不是只想吃匹萨的人,麦克瞬间失去了工作、朋友和处所。

他现在的家是“有三瓶安眠药的家”,悉心照料的猫正死于此。

他不断的做梦,碰见了徘徊在午夜上海某广场的艾玲,影片中她的男朋友向雨滴一样坠楼。

在梦里麦克模拟艾玲的男朋友,追寻着自杀的原因,这一过程巧妙的带出了常见于现代人恋情中的“性与爱”、“沟通与信任”等问题。

这也意味着躲在“衣橱”里的麦克,开始有了追寻并尝试走出“衣橱”了。

期间,他发现艾玲的男朋友和自己很像:永远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怕承诺太累不给人任何承诺;去看很烂的电影,因为这样可以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有多烂多无聊……他恋上了艾玲,并承诺在下雨天邀她跳舞。

作家苏童说,“世界上所有的胆小鬼都一样,只敢发泄自己的恨,不敢公布自己的爱,他们敢于发泄自己的恨,只因为要掩藏自己爱。

”好不容易走出“衣橱”的麦克,发现自己重新躲进了自己的“梦”里。

“我也想想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什么梦也不做。

”不想做梦、不做胆小鬼的麦克说,这个世界我们没有喜欢不喜欢它的权利,只能去寻找。

他去上海找梦中的艾玲。

但他找到了长得极像艾玲的依依。

依依也是孤儿,和麦克不同的是,她从小便想勇敢的走出孤独,走向欢舞繁华。

听了麦克的故事,她开始的反映无非是,“现实怎比梦中美丽?

”麦克的执着打动了她,她觉得麦克是自己梦寻已久的“繁华”。

这里,一个错位出现了:麦克觉得自己走出梦境寻找真实;一向真实的依依觉得麦克所追寻的真实只是梦,她自己才是真实的。

艾玲和依依是双胞胎姐妹,自小被分开寄养。

她们患有遗传性病,脑细胞会在几周内死尽。

麦克见到梦中的艾玲时,她已病入膏肓。

而真实的依依,心中的麦克却有如梦那般远。

让人频生“白天不懂夜的黑”之感。

参加艾玲的葬礼后,麦克一人去看山看水,有人告诉他一句古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顿悟:我们每个人都会被逝去,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失去生命中的一部分,余下的部分不停的在寻找那失去的。

导演罗卓瑶迟迟不肯给影片一个结果。

在结尾,终究给了麦克和依依一次共舞的机会:在时钟也开始腐蚀、处处充满裂痕不断坍塌的世界里,麦克担负起依依的整个重量,如梦如幻。

两个生来被遗弃的人,像极了一对祈愿岁月静好的猫。

 3 ) 《如夢》——都市夢遊人

晚上9點半在灣仔會展中心看了《如夢》的首映,吳彥祖如約亮相出場,然而他卻不僅僅是一個帥哥那麼簡單,正如這部《如夢》不僅僅是一套愛情片一樣。

在鋪天蓋地的電影節目單上首選了《如夢》完全是被它的簡介誤導,令到搞語言學的我眼睛一亮,以為看到了二語習得實踐的豪華虛擬版。

導演羅卓瑤善用遊子題材,自1985年畢業作《外國的月亮圓些》或多或少都在研習類似課題。

雖然本片出現很多疑似橋段:《巴黎日和》里的死貓,《兩生花》里的另外一個我,《無痛失戀》里無夢不成戲的感情宣泄。

雖然臺詞有時幼稚的令人忍俊不禁,但是袁泉的話劇表演功底實在可圈可點,那場幾近片尾的雙人舞,可謂是一種靈魂的溫柔撫摸,將傷口撫平,隱疾治愈。

直到片子結束出來字幕才知道原來,兩個女孩,一席白衣沈溺在傷痛中的是“艾玲”,開朗直率內心細膩的是“依依”。

至於,他們是否代表夢境與現實兩個世界,並不重要。

因為夢即是現實,現實即是夢。

似真似幻之間,一個遊子失去心靈依靠靈魂出竅踏上找尋歸宿的路;半醒半夢之時,一個迷失身份的孩子帶著對母親的懷念遊蕩在陌生而熟悉的街。

導演或許力撐本雅明,活化了一個都市“夢遊人”的形象,紐約,上海,杭州,還有僅僅作為夢境出現的台北,這種靈魂與肉體的分離令人精神憔悴。

而在夢境里,名字,場景,時間,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感官,溫柔地牽住一雙手,在雨中纏綿而絕望地起舞⋯⋯ 一種強烈的俄底普斯情節,力量強大地支撐著整個夢的深入和延續。

而對於一個出生在美國的香蕉人來說,這個戀母情節就顯得更加微妙而不便明示。

葬禮之後,世界安靜下來了;遊歷大江名川之際,一切終於有所了結。

一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论语·子罕》)” 終於放下內心中的糾結,說了告別。

終於體會到導演和觀眾見面時說的那句“這是一部非常中國的電影”的原因。

P.S.剛剛從北京回來香港,便去看了一部別有用意的電影。

而事實上,這種夢遊的感覺伴隨了我很久,常常覺得自己是在夢裡,有時北京是真實的,有時香港是真實的,而我卻似乎永遠是虛構的……

 4 ) 第二重生活

  白色,画面大量的运用曝光过度。

  从小到大,我的睡眠质量都很差,失眠多梦,直接导致神经衰弱。

虽然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可我却宁愿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也不愿意失去--梦。

  梦是一个载体。

我需要它的存在,因为现实让人失望,让人不满,因为梦的存在,使活着似乎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在梦里的时候会比现实中更直接,更随性的去表达,那时候我们的内心也是很柔软的。

所以,男友刚死的艾玲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接受另外一个男人,因为她需要,而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很多东西禁锢,人容易去自我克制。

曾经的很多年里,我会反复的梦见一个人,是当初失去了的第一个男朋友。

梦里跟他在一起,无论内容是好的还是坏的,在那里,畅通无阻的表达,纯粹的感情,没有现实的琐碎,繁杂,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一旦从梦中醒来,强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接踵而至。

而我只能期待着夜间的睡眠,然后继续梦中的第二重生活。

  这部电影一见如故,因为产生了共鸣,往往就是这样,我看的是我的生活,看的是自己,然后深深的走进这镜子里,为自己而忧伤。

男友跳楼的片段,几年前出现在我的幻觉里,他死了啊,我记录下来;“我们是两个小孩子,遗失了家园,在寻找回家的路时,我们遇上了。

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的话,曾几何时,我们也说过,说的时候很认真,两个似乎被遗弃的人互相抚慰伤口,抚慰对方就是抚慰自己般的顾影自怜。

max的猫死了,是他妈妈留下的猫,他妈妈死了,这些年来,这只猫几乎是他全部的情感寄托,他的猫死了,他的寄托突然没了。

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个女孩出现在了他的梦境,梦是他的衣橱,真正的他其实躲在里面。

他的猫死了,那个女孩的出现,代替了那只猫,成为了他的情感寄托,所以他错觉“你是不是猫啊?

”  max,他是注定被现实世界抛弃的。

一亿,他不是真的想要一亿,他只是无力的借助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高价“可不可以像以前一样”,他原本的工作状态,是相对封闭自我的,不需要过多的与别人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曾进入人们所谓的正常的生活状态。

“去寻找其它的可能性”,这话说得漫不经心,但它却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句话真的很幽默,他是想过去寻找其它可能性的。

  艾玲,生下来就被抛弃,在她生命的最初,只有无尽的寒冷,水,如水的凉夜。

这是她的生命带给她的阴影,终身的。

她极度的敏感,缺乏安全感,哪怕就是一次,他的大意,都会令她伤心,抓狂。

这样的女人是让人心疼的,但久而久之,会让人难以忍受,甚至将对方逼至疯狂。

她的男朋友为什么会跳楼?

影片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她有关。

也许他是爱她的,但他不敢想象他们的未来,不敢去想象他们以怎样的形式分开,他宁愿选择在这个时候死去,这样一切也就永恒了,那时候他们还在一起。

  艾玲的妹妹,她是现实的化身。

有鲜活的个性,正常的生活,现实的爱情。

  max的天枰开始晃动,就像我曾问自己:到底是做梦的情妇还是做现实的新娘。

  这个结局很好,艾玲在跳完她的完美雨中双人舞后死去,max会有些失望吧。

如果他明白,这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在梦的庇护下,完整的爱过,现实中不顾一切的去寻找过,没有真实的争吵,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为琐碎的小事而烦恼,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厌倦,去等他变成个二百多公斤的色情狂。

  当艾玲的妹妹终于进入他的梦境,现实生活,正向他走来。

 5 ) 如梦:我梦到你了,你梦到我了没

电影缔造梦境,梦境予人幻想,可是幻想又会摧残人心。

人们以为规模宏大的电影是适合在影院里观看的,那令人瞠目的特效、震耳欲聋的声响、甚或是万千血肉之躯组成的汹涌潮水,这些往往都是票房的保证。

如果给你几个亿,你不知道往哪方面花,那么我建议你去拍电影——既能娱乐他人,又能娱乐自己,更重要的是,你拍得好了,人们马上就认识了你,你若拍得不好,人们也不会把你骂到陈凯歌、张艺谋之流的地步。

那么文艺片该怎么办呢?

中国的院线都交给国外的大片了,少有的场次要么被用来放映《建国大业》,要么被满屏幕的刀枪剑影所占据,虽然时下文艺青年越来越多,但是带着点装逼范儿的文青们更愿意去买十块钱一张的盗版碟也不愿意花费六十块钱坐在电影院里看着纠结的、毫无头绪的、小清新的故事。

网络宠坏了这些死文青,也断送了那些新锐导演的前途。

当然,罗卓瑶算不上新锐导演,毕竟在多年以前她和李碧华合作的《诱僧》让大陆观众为之一震。

李碧华是个看点,因为中国最好的几部片子都改编自她的小说,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好片都需要有优秀的原著作品为蓝本。

我想《如梦》应该是这样一部影片,它是适合在影院里面看的——但是只适合在空旷的影院。

《如梦》是什么?

是空旷的街道?

是城市里冷冰冰的建筑?

是两个人在夜色中的相遇?

还是昏暗的空间里不断扩大的裂纹?

似乎都不是,似乎又都是。

在梦里与另一个人相遇,这本是无法想象的。

只有在童年时才会傻乎乎地问另一个人,嗨,我昨天梦到你了,你梦到我了没有?

或者说,喂,昨天晚上在梦里你居然打我,来,让我打你一下。

又或者对某个喜欢的女孩子说,你不是说喜欢我的吗,现在怎么又不承认了?

在影片的开始,吴彦祖抱着他的死猫——我的猫死了,怎么处理?

是挖个坑埋了还是煮了吃了?

一切令人震惊的处理方法都来源于网络。

可是网络不能代替你处理生活中的困惑啊,所以吴彦祖选择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埋葬了他的猫。

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对某些事物感觉到依赖,或许你并不喜欢,但是你已经习惯,吴彦祖和他的猫似乎便是这么种关系。

有些人在失去以后会想办法进行补救,比如重新买只猫;有些人则对过去念念不忘,认为失去的如同时间一样不可挽回。

因为不适应,吴彦祖开始频繁的做梦,并且总是梦到同一个女孩。

梦里的女孩很落寞,很悲伤,她像一切恐怖片的女主角一样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来来回回,如果说影片总分是十分,那么女孩的表演应该能占到了六分,她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看到她的人。

我爱死了袁泉,因为她的演技太好。

空空的梦境、长长的街道、高耸的建筑、盘旋的回声,这些都是构成舞台的因子。

《如梦》成为一个露天的话剧,似乎是这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

与之相比,吴彦祖的台词却显得冗长,比如他讲述的那小孩的故事,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人看,他又在讲一个无比悲伤的事情,他一边讲一边哭,而观众呢,他们刚刚酝酿好情绪,也许正要流几滴泪,却发现这个故事居然还没讲完——天已经亮了。

我只喜欢点到即止的煽情。

所以我喜欢看那些若有若无的爱情。

梦里的爱情是不切实际的,但世界那么大,总有几个傻乎乎的人愿意去相信。

拍电影大概也是如此,你如果不喜欢,你对它批判再多,也很难改变别人对影片的第一印象。

因为人们是不同的,他们如果觉得电影中的某个桥段触动自己了,很可能是那个桥段与他本人的记忆接了轨,而不是这个段落拍得有多么的好。

吴彦祖我当然很喜欢,虽然在关于这部片子上,他讲了几句冷笑话。

但是好的剧本,好的演员(这片子演员并不多)让这样一部原本该沉闷无比的影片显现出了更多光泽。

尤其是当电影舞台上的袁泉和话剧舞台上的袁泉终于找到了契合点时,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观众并未对这部电影失望。

吴彦祖对梦中的女孩着了魔,于是他真的去上海寻找袁泉了。

人生的际遇是不可捉摸的,梦中的女孩没有找到,却找到了女孩的同胞姐妹。

当另一个袁泉语无伦次的解释着,因为知道世界上有另一个自己的存在,现在她感到不安,总是在想关于她的一切时,我是有些小感动的,直到她在自己的孪生姐妹耳边悄悄说,我们曾经拥抱了十个月……吴彦祖在两个女孩之间挣扎不定,他心里感受到不安,因为现实和梦境的区别实在太大了,你在梦里谈恋爱,不会出现第三个人,你在梦境之外——到哪里去找那个和你做着同样的梦,在遥远的两地都还能手牵着手,甚至亲吻过的人呢。

梦中女孩的逝去让人心中隐隐作痛,因为从此以后你只能静静等待着在梦中与另外一个人相遇。

也许喜欢这电影的人可以一个人去看,因为一个人时似乎更能体会什么是梦,什么才是错过后的意味深长。

 6 ) 如梦

是你无意间闯进了我的梦还是我对你的朝思暮想若我有一场美丽的梦不如就这样安静地梦一场时间也愿为我停下雨中的一曲探戈是我最终的夙愿我终日祈求的那一天实现在梦里逝去,却未曾失去这是一个完结却是我全部的生命当我醒着,却恍然如梦当我梦着,才是真正的活

 7 ) 一部只有MV剧情的文艺电影。

明明是一部5分钟的MV就可以诠释的情节偏偏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就像一部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诠释的情节却偏偏拍成30集电视剧。

我们有时就是心甘情愿把时间任某些文艺精神病践踏所以是我手贱非要点开某些影视作品。

更因为我花痴为了吴彦祖才看的《如梦》一部只有MV剧情的文艺电影。

我真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本来就不喜欢袁泉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更加受不了结尾二人的舞蹈所以台湾人有够装13的。

 8 ) 一梦千寻

从去年金马奖的入围名单出炉,就已经很期待这部电影了,终于等到4月30日上映的这天,查了影讯,只有下午五点五十这一场(很尴尬的时间啊)。

影院里一共有四个人,除我之外一对父女,一个单身男子。

心想这才上映第一天就这个情况,这文艺片票房肯定悲剧了。

看完电影,那对父女喊着:“这电影太无聊了。

”那个男娃也是一结束就飞奔走了。

不过,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爱,就是符合着一切文艺片的特质,美的一塌糊涂,也果真像片名那样,如梦…构成片子的美是多方面的,首先画面颜色处理得很干净,其次音乐搭配的很应景,还有纽约上海杭州,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味道,当时最后还有养眼的袁泉和吴彦祖。

Daniel里面的造型够宅的,但整个看下来却是最自然亲切。

袁泉当属里面最大的亮点了,演技好的惊人,两个角色处理的差异很鲜明,或许那个“乡土版”的有点过,可一回到文艺气质的她,又是那么吸引人。

齐头的刘海,白色的长裙,弱弱的话音,温柔的动作,还有分裂到歇斯底里的神经质,一切都是那么的match,很美好。

以下有剧透,观看请慎重:吴彦祖演的Marx,从母亲去世后,独自生活在纽约,猫的去世让他悲痛不已,同时这样的情绪也把他带入了一个连续的梦境中:他遇到袁泉饰演的艾玲,女子正遭受着男友自杀的痛苦。

于是,每晚梦境中的Marx装成艾玲前男友与她一起分析男友跳楼的原因。

但每当演到真实时,艾玲总是濒临痴狂,仿佛又一次把她带入爱的绝望,而与此同时,Marx也对艾玲产生了爱意。

Marx因公差的机会去到了上海,临走时去冲洗店洗照片,老板误把别人的拿给他,结果一看,照片正是艾玲所拍。

于是Marx开始寻找自己梦境中的她,这次的公差让他去到了杭州,在路途中,他竟然遇到了一个和艾玲一模一样的女子依依,依依出去好奇,开始帮Marx一起寻找,可是在这过程中,她也爱上了Marx,甚至还假扮成艾玲的出现。

后来Marx放弃了寻找,回到纽约。

但艾玲又进入了他的梦境,在电话里呼唤着Marx。

正在此时,依依打来了电话,说找到了艾玲,于是Marx赶回上海,依依把艾玲的地址给了Marx就转身离去了,因为Marx脑里想的只有艾玲,依依只是渴求出现在他的梦境中一次。

可是没有。

最终Marx见到了病床上的艾玲,两人一起共舞,从此梦境也就这样结束。

影片的主线是寻梦的过程,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让Marx不知所措,也为影片增添了悬疑与梦幻。

或许很难说明白哪个是梦境,哪个是现实,因为来男主角都分不清他真正要爱的是哪个了。

影片如果用现实的方法解读,就是依依与艾玲是一对自幼失去父母又分开的双胞胎姐妹,毕竟艾玲最后是死于依依父亲遗传的脑病。

可是影片中依依又说自己的亲戚都没听过她又任何的兄弟姐妹,所以我放弃这种观点。

我觉得,艾玲这个角色从头至尾就是虚幻的,只存在于梦境中。

男女主角都是病态的,他们从小父母离世,独自长大,社会中的不美好一度让他们陷入崩溃,给他们心里都或多或少都蒙上一次阴影,觉得自己是被遗弃下的。

一个突发的刺激,如前男友和猫咪的死亡,都是引发他们精神崩溃的导火索。

于是他们不敢面对这个社会,选择去梦境中逃避。

男女主角的梦境偶然的交织,男生把女生从失去情人的悲痛中带出来,实际上也是自己找到抽离母亲死亡痛苦的解脱方式。

于是,梦境太美好,这里他们只有彼此,不用思索现实的痛苦,也不会觉得是被遗弃的。

而偏偏男生又在现实中遇到梦境中那般的女子,女孩帮男生寻找他的梦,也偶尔私心的把自己换成梦境中女子,可他陷入梦境太深,执着于追求那些美好的,却忽视了现实中的女孩。

于是,女生把对男子的失望幻化成自己的梦境中,让那个不美好的自己与男主角相遇,自己选择了离开。

男子终于如愿的见到梦中的她,两人从那个黑暗的世界中走出去,完成了共舞,那样的绝美,让人如痴如醉。

一舞结束,男子得到了救赎,从梦境中走出来,至此两个女孩都已不再。

他也渐渐能明白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道理。

梦境终究是梦境,现实才是你真正该面对的。

男主角错过了现实中的爱,但梦境也让他走出往日的阴霾,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影片最后,他又“遇到”了错过的那个她,说他们闯入了对方的梦境。

我想这也是男主角的另一个梦吧,梦里的她释怀了,而依依也如愿以偿的出现在Marx的梦境中。

经历过这一切,该对自己有个圆满的交待了,以后的现实,希望真的能如梦般美好……

 9 ) 上海旅游宣传片

我怀疑自己在看的究竟是否罗卓瑶的作品,然后进一步怀疑当年入围金马奖9项提名是否台湾“教母”在幕后操作?

昔日作品中最尖锐的政治隐喻和身份认同主题依然存在,不过被挤压至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至于女性主义和敏锐触觉则踪影全无,所有这些罗卓瑶作品中最标志性的元素统统让位于爱情浪漫情节。

而剧本的构造仍然无法让人满意,感觉像电影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手笔,充满了稚嫩的幻想和虚渺的焦点。

一人分饰两角的袁泉算是唯一看点,不过某些场景的演绎感觉稍微过火,近似舞台剧的表演。

梦中的上海场景难得呈现出一派科幻的未来感,尽管这种新鲜感是稍纵即逝的。

 10 ) 当狗血变成文艺——每个人都会遇到两个人,一个爱着你,一个你爱着,但都得不到。

有些东西明明那么狗血,几乎是每部高收视率的烂电视剧必备桥段,比如绝症、比如双胞胎、比如梦中情人、比如欢喜冤家……但罗卓瑶聪明的请来了正想转型的大帅哥吴彦祖和气质美女袁泉,用梦幻的色彩和镜头调度为这出狗血剧披上了一层文艺的外衣。

不,我绝不是想说《如梦》是部烂片,恰恰相反,流畅的镜头切换和场面调度、冷色调的气氛和色彩、各种明示暗示、服装道具,这些电影语言被罗卓瑶运用的十分到位,剪辑也丝毫没有突兀之感,梦与现实的切换,配上哀伤的音乐和阴郁的色彩……加上袁泉和吴彦祖的表演,说实话我真想不出除了袁泉谁还能把这么丰富的内心戏演的淋漓尽致——能把这么狗血的剧情拍摄得如此梦幻,罗卓瑶的功力是够的,吴彦祖和袁泉的演技是够的,如果这故事换了人选真不知道会拍摄成什么样子,恐怕还得叫《如梦》,“噩梦”的“梦”。

可能是罗卓瑶之前的《诱僧》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的故事太过于流畅了,难免对《如梦》的故事诟病起来。

前半段的故事很好看,难得文艺片有恰好的喜感、笑点,也有着恰好的悬念,让整个电影院的观众都全神贯注起来。

但,当迈克再次找到了依依时,影片的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在影片中迈克已经流露出对依依的无限好感情况下,并且两人也已经相遇,突然出来一个桥段让迈克不用两难的选择——而他的镜头语言却分明已经表现出自己的选择——之后是一段有些拖沓的戏,让我一下由四分降到了三分。

私以为影片中大忌就是在一个可以结束的点没有结束,尤其是《如梦》后半段更是有数个点让观众产生错觉,这样反而让观众对影片不耐烦起来,明明是悲情场面,但电影院里笑声不断,足以让幕后一旁观影的罗导演和方编剧费解,结尾处半中半西的点题,更是有些画蛇添足。

《如梦》是一部好片,通俗的说是电影美学的飨宴,更有吴彦祖大帅哥和美女袁泉足够一饱眼福,但是它的故事还可以更好,结尾也还可以更好。

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以为自己猜中了结局,我以为迈克难以控制的爱上了依依,回头去找她,在上海同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以为迈克对依依就像艾玲男朋友对艾玲那样,还养了一只猫,我以为迈克偶然间又再次梦见艾玲,然后陷入痛苦纠结无法自拔,我以为猫又死了而迈克会在与依依最后一次约会中,做了所有艾玲男朋友最后跟艾玲做的事情,我以为迈克最后会跳楼自杀,然后依依像艾玲一样飘忽着到处找他,最后依依对一个人说,你在跟着我么?

——镜头转到那个人脸上,他,还是吴彦祖。

PS:1 吴彦祖演的迈克很自然,袁泉十分有张力,画面及其养眼。

2 音乐和色调配合的天衣无缝,但不建议有矛盾的情侣一起观赏此片。

3 见到吴彦祖本人的时候,觉得简直是欧莱雅的真人广告。

4 吴彦祖新婚、袁泉当妈,祝这两人都能幸福。

《如梦》短评

一开始我将这部片子错误的定为科幻片,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吴彦祖和袁泉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7分钟前
  • 贝塔先生
  • 力荐

好假好假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太意识流了。。。袁泉演的太用力了,倒是吴彦祖呆萌呆萌的。

15分钟前
  • touya
  • 较差

袁泉,我当初一度暗恋的对象。。。。

17分钟前
  • 赵鹏
  • 很差

整部影片就是罗卓瑶一个人的YY。还可以再文艺一点,再非主流一点么。

21分钟前
  • 肚肺传奇
  • 很差

导演就不舍得把故事说明白 搞得像跳大神的==

24分钟前
  • 良孬孬
  • 还行

勉强看了9分钟 请别把电影拍成话剧好吗

29分钟前
  • 龍舌蘭
  • 很差

为了看美女而看一部电影的直接结果就是除了美女什么都看不到 美女演戏太用力帅哥太花痴 剧情不知所云细节天雷滚滚 形式大于内容 2星给小成本纯文艺片的超美画面

32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较差

穿越梦境爱上你

34分钟前
  • applee | = =。
  • 推荐

弄得像第几感生死恋的感觉~~~袁泉老丑了~

38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文艺惨了!

40分钟前
  • sideshowbob
  • 推荐

非文艺片爱好者就不要尝试了

42分钟前
  • 菰蒲
  • 力荐

找一个爱自己如梦中的人过一生

44分钟前
  • euphoria
  • 推荐

#金馬46# 关于梦的故事 毫无逻辑 浑然天成

49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画面干净,不喜欢袁泉的歇斯底里和神经质。

54分钟前
  • 安小洁
  • 还行

看电影的时候有半个奇遇。

59分钟前
  • 齐齐齐
  • 还行

活泼的女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hardanimal
  • 力荐

结尾半小时稍微有些回力,影像很棒,但是讲得太矫情。觉得吴彦祖的背景音是不是用英语更好些呢,他不是只有在梦里才能讲好国语么,现在的处理只会把人搞糊涂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2個神經病的故事!!

1小时前
  • 都去屎
  • 很差

没看明白

1小时前
  • 元秀Lydi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