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索德堡的封鏡之作嗎?
這部是老式的懸疑驚悚片,索德堡掌鏡之下製作質感不錯,但情節的翻轉其實滿廉價的,而謀殺情節的背後是當代的精神藥物文化,再勉強扯上一些銀行家內線交易的政治側寫,精神科醫生和病患的大鬥法但兩邊都算不上好人,甚至看到後來會覺得精神醫療體制可以比司法體制更可怕。
最後真相的揭曉讓我有種導演回到九零年代初第六感追緝令大玩妖魔化的政治不正確。
在類型的包裝之下說不上電影是否真的問了有意義的問題。
為了呈現吃藥後的晃忽感,電影花了不少時間讓女主角領著觀眾進入憂鬱症患者的生活中,但你會發現一切都只是晃子,末尾一連串像是幕後花絮的回溯鏡頭拆解了觀眾先前所看到的,但電影故事並沒有跟著其中一位角色的敘事觀點,所有的誤導都是針對觀眾而來的,只是當觀眾發現真相時實在說不上有什麼晃然大悟之感,一方面是翻轉早在預期之中,另一方面除了耍觀眾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好說的。
當然如果硬要去說些什麼的話,片頭從城市空景拉近到女主角居住的窗戶,大概是要說城市生活被藥物所控制的寓言。
片尾從精神病院的窗戶拉出去算是呼應,但意義已大不相同,角色從操控藥物的假像,真正進入被藥物與醫療控制的牢籠,電影並沒有正面地去挑戰藥物與人的關係,就是在邊緣轉了一圈,但嚇唬的意味是有的。
而女主角的心理狀態也可說是被囚禁在物質慾望的幻像裏,但這和藥物的幻像是否真有什麼關聯也說不上,除了女主角從頭到尾都很迷懞。
想想是否對一部類型片要求太多?
或許是電影中一片迷懞灰色的世界裏,觀眾沒法真正找到認同的角色,無論是否是逃避,商業類型片總會在故事中找到道德正確或實現正義的可能性,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衝撞,無辜與有罪之間的界線,其曖昧張力總是吸引人的,但這種張力在這部片總覺得不存在。
男主角在事件發生後失去了原本的工作和家人,但在他成功地"復仇"之後,他不知怎麼地就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看似美好結局卻不算圓滿也缺乏餘韻與想像。
看海报的时候以为是爱情片,看到电影二分之一的时候以为是讨论精神药物的道德伦理片,看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发现是侦探片,看到最后20分钟的时候发现原来还是掺了lesbian爱情的侦探片。
层层铺垫,最后的结果确实带来意想不到的感觉。
整个故事讲得完整、圆满,并没有什么纰漏,但是仔细想想,这样一个似乎很完满的故事,却有几个疑问。
1 Emily恨她丈夫的原因似乎过于牵强。
看着对她好的不得了的丈夫被抓走,所有财富都没有了,就要恨她丈夫?
2 Emily由异性恋变为同性恋的原因没有解释,而且直接带过解释不足,当然为了造成后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没有多花时间来解释这个。
但是一个好的故事,是不应该让人觉得说不通或者故事发展的牵强的。
3 Emily如此聪明的女孩,应该想到如果她供出女医生,她必然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她不承认没病,就如电影里一样,她要一直被Jude Law监管;如果她承认有病,那她就犯有谋杀罪。
作为能骗过很多人眼睛的Emily,应该是有高智商的,但高智商的她为何会轻易相信Jude Law下的套?
4 Emily透过窗户看见Jude Law和Catherine Zeta-Jones的谈话,才相信Jude Law的谎话,而她正好看见他们的谈话却是Jude Law不能事先安排的,而这最关键的一棋Jude Law是不知道Emily是否看见的。
所以这是编剧的安排,而不是Jude Law,这在剧本上就有了一个站不住脚的地方。
导演也只站在了从编故事的角度,而不是从故事内在逻辑出发。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侦探片,开始的时候能骗过观众,到最后才真相大白,只不过有点虎头蛇尾。
Rooney Mara的面孔很漂亮,可惜身体太单薄了,小腿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练舞所以不好看?
另一位风头正劲的Kate Mara(在纸牌屋里出演)是她姐姐。
岁月不饶人,Catherine Zeta-Jones也青春不再,想当初是多么漂亮。
Jude Law表现中规中矩,他的风格就是很难突破。
不知道最近怎么搞的,我最近变的很烦躁。
当我开始把这几天下载好了准备慢慢观赏的几部电影开始选择性跳跃着看时我就意识到了。
但是很意外的,我耐着性子看完了side effects"副作用。
“我甚至还看完了片尾曲部分,期待着有彩蛋。
我想我是索德伯格粉,一定是的。
副作用,主旋律就是一部犯罪片。
但是史蒂文导演并没有过多的煽动阴谋的成分,平稳的呈现了一个在婚礼那天幸福到爆觉得拥有一切而丈夫由于经济犯罪锒铛入狱后陷入忧郁症的女人,然后这个女主角和女神凯瑟琳琼斯就开始激情澎湃要双宿双飞,接着和所有的奸情一样,开始密谋害死女主的原配,顺便坑一把医药公司做空股票大赚一笔,然后男主角,本片正片的化身--医生裘德·洛也顺带被坑了。
但是,男猪脚就得有男猪脚的故事,绝不是那么被坑一把就算了,在男猪脚被凯瑟琳琼斯挑衅的怒发冲冠时决定抗争到底,要揭发要闹革命,最后正义战胜邪恶,OVER.============背景分割线===================俯视看,鸟瞰来瞧也行,整个剧情都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片,假如不是索德伯格导演,我们可以在好莱坞找到很多类似的犯罪剧情片,罪犯在一开始藏的很深,一副无辜者甚至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最后才真相白白,然后观众恍然大悟,"早猜到那人不是个好鸟。
“只是细节不一样的换汤不换药,故事蓝图是这样的,这么一个故事拿到很多导演手里都能拍成一部精彩的商业片但是他是索德伯格,一个拍出十一罗汉系列,永不妥协,告密者的导演,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方式,不娇柔做作,不会在人死的时候要死不死的遗言,不会在情节进入高潮片段开始交响乐响起,画面放慢镜头拉近,给你作心理准备,他的高潮,不对,是电影的高潮,是忽然爆炸性的,平地惊雷。
索德伯格近年的电影都在探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宏观问题,牛逼来说就是哲学上的思考。
在电影"副作用"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脆弱的,玛拉和丈夫查宁,因为丈夫入狱,收入崩盘开始出轨(好吧,出轨对象是个女神,至少曾经是的)。
玛拉和女神凯瑟琳因为男主脚的循循善诱的挑拨互相猜忌最后down掉,男猪脚裘德·洛饱受谴责时,妻子的不理解不支持,生意搭档的背弃,这些关系之间脆弱的要崩盘时,在电影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曾经看似融洽,水乳交融的画面和片段。
看过电影的请自行回想,以上人物之间的马丁死前后的对比。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不停的庆幸我不是生活在美帝,不是生活在这样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维系全凭共同利益作为枢纽的氛围里,这真是难得的一种庆幸。
这种隐晦的自私的价值观请参考我的标题。
我想,这部电影,至少导演要表达的美国人民的药物依赖是次要的(美国人看心理医生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拿到处方药,男主在被询问时说英国在心理精神方面都没美帝这么有诉求和市场),一个抛包袱式的犯罪故事更是次次要的,我所说的,才是导演要说的。
你们说导演说的牛不牛?
我说的牛不牛?
女主角为了伪装有忧郁症驾车撞墙自杀,但是系了安全带,男主角察觉以后开始怀疑女主角的行为。
导演用非常非常非常正常,我忍不住用三个非常正常来表达导演对这个情节的处理,没有营造一丝悬疑片的气氛,因为悬疑什么的谜团什么的在电影里次次要的要素。
---女主角为了假装梦游故意不穿鞋踩了血迹,然后翘二郎腿起来给警察看。
还刻意在地铁站假装魂不守舍给地铁里的警卫看然后记下警卫的姓名给自己佐证。
--看裘德·洛 的发迹线,这部电影应该是在大侦探2之前拍的。
这部电影的豆瓣影评没有一个说到我心坎上的,最近看的一些影评也都没一个说到我心坎上的,象我这种每次看剧情片就要先来看影评补补脑以免在观影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同学,一点进评论页面发现全是些卖萌搞腐的,逼得哥自己写个,默默的说还是有人看懂,我知道大家关注点不一样,但是光卖萌搞腐,我还看豆瓣影评闹太套啊?!
看了半小时以为是无良医生联合黑心药商骗病人试药的故事,后来发现是心理医生智斗两个女诈骗犯,后半部分是够峰回路转的,但是为了宣扬正义把两个反派写成傻子被男主忽悠得团团转也是太欠考虑,两个精心策划演技高超的高智商诈骗犯,能那么实诚,分分钟中了男主离间计?
败笔。
也是狠,最后一个送进监狱一个送进精神病院,连解开误会的机会都不给人家,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俩都送监狱里去,剧情就该往女子监狱那个方向走了吧。
要是能有续集就好了,拍个跟这个完全反概念的,消失的爱人那种的,正义变成狗屁,Emily绝地反击,玩疯男主,最后跟医生姐姐满世界逍遥去。
如果不是因为「史蒂文·索德伯格」这个名字,当影片过半时,我基本便会认定《副作用》就是一部讲述「医患纠纷」或者「药品丑闻」的电影。
但要将一个擅导群戏、拍摄过「罗汉系列」的导演与那么严肃的题材联系在一起实在比较困难,因此当带着悬疑和惊悚意味的后半段浮出水面时,我终于在心里暗道:这才对了嘛。
这样的情节排布既有好处也有缺点,好处是可以造成奇峰突起的戏剧性效果,而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会有什么违和感;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把所有的反转都集中在半部影片内,在时间上稍嫌有些仓促,包括前情叙述和班克斯医生的「破案」过程都比较潦草,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相比中规中矩的裘德·洛和凯瑟琳·泽塔-琼斯,本片中鲁妮·玛拉绝对可称得上是个亮点。
之前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龙纹身的女孩》里那个朋克少女上,至今不太感冒。
但在《副作用》中,鲁妮·玛拉展现出清新可人的另一面,对角色的拿捏也十分到位,尤其是「抑郁症」状态下那样半梦半醒、浑浑噩噩的戏中戏非常精彩。
最后聊一下题外话,「抑郁症」虽不是影片的主题,但作为故事的导火索也算是索德伯格切中了时代的热点。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度繁忙、紧张的环境是催发这一疾病的温床,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病症,堪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杀手。
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还带来了另一大症候群——药物依赖。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类型的疾病,因此更容易产生对精神类药物的依赖性,不但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尤其是后者极易导致用药成瘾,甚至失去理智。
本片中,导演在多处表现出了现代生活的浮躁压抑,「抑郁症」虽是艾米丽谋害亲夫的借口,事实上亦是此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
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合格得完成了它作为剧情片和惊悚片的任务, 其实这次Rooney Mara在电影里塑造的角色是一个腹黑女,演技很不错,表面无辜,内心蛇蝎其实都表达出来了。
其他的大咖就更不用说了,情节也是明线下面埋着一条暗线。
但是隔了一夜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缺点什么。
想了又想我觉得缺少的是一股狠劲,一股想要直戳人性阴暗面的狠劲,最后ending部分还是来了一个正义战胜邪恶,可是你既没有看英雄片的那种为主人公坚持下去揪出真相的淋漓尽致的快感和感动,也没有最终黑暗还是盖过光明的压抑和绝望,三个字形容我的感受:“轻飘飘”如果我是导演,也许我会把最终的剧情再反转一下,比如球球扮演的医生才是终极大Boss,吞了钱,又把这一对拉拉整的很惨,或者狗血一点,球球也是肌肉姆的好基友,暗中为基友报仇,真相大白,三观又震了一下。
其实我想说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世界观通过各种书籍和电影的输入,已经不再是愣头青似的“非黑即白”了,我也不再坚持现在回过头来看似幼稚可笑的人性本善了,我觉得人性也不是恶也不是善,是两者复杂的综合,需要一个机缘巧合,将其中的一个释放出来,比如地震灾难,更多释放出来的是人性里面的善,而个人遭遇往往释放出来的是人性的恶,就比如电影中的Mara,一瞬间从幸福的小女人变成阶下囚的妻子,换成任何人,都会对丈夫有一丝恨吧,而且也会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后面遇到任何机会都会紧紧抓住不放,以帮助自己取得更多的资源,不用靠任何人,不必担心任何变故,所以她的内心世界应该是完全没有感情,极其阴暗和残缺的,电影似乎也表现出了这一点,但是挖掘得非常浅薄,如果一个女人肯耐心忍受四年,精心策划去谋害把自己带向山顶又把自己推下去的丈夫,应该是无比聪明和腹黑,冷静的女人,可是医生的简单离间计和拿电击疗法吓唬一下,就乱了分寸,你不得不觉得这个女人好蠢好蠢,还是导演想表达的就是女人在玩心机城府方面永远比不过男人?
最后那里的a better deal也是非常容易轻信他人的女人啊喂!
如果只有这样的水平,就拜托不要学别人玩陷害,以为演一下就能脱罪了好嘛,乖乖得离婚分财产才是上策吧。
其实,这里的每个人都很蠢,包括球球演的医生,但是就是为了剧情需要每个人都心怀鬼胎,都要各种设局,越说我越想给这部电影打两星,但是,还是算了,基本满意,作为消遣还是可以看看,所以推荐,况且富二代妹子在里面各种美,打个非客观四星也是应该的。
最后说一句,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信的就是人性。
心病還需心藥醫, 不是長期服食, 兼有後遺症的藥丸可比。
天朗氣清, 妻子Emily陪同母親接出獄丈夫, Martin回家後當然與久未肉體親近的妻子溫存, 可是丈夫很快的洩了, 妻子連隨說沒關係, 女人是否言行如一, 或是言不由衷? 迎接刑期服滿丈夫回家本是喜事, 妻子原有的憂鬱症本該痊癒。
然而, 她的病更趨嚴重, 她於停車場不慎跌了隨身物品, 好心的白髮管理員幫忙執拾, 她渾忘世間還有樂善好施的人, 世道還有出於關懷, 縱使大家互不認識, 這樣的人還是存在, 女子坐上駕駛座, 踏上油門, 汽車急速的撞上牆壁自殺, 於醫院醒轉的Emily面向精神科醫師Jon, 她好像忘記了一些事情的理不清現實、幻覺, Jon察覺事態嚴重, 他開了有副作用的抑制憂鬱症處方予Emily, 病人服後病情轉懷, 她在地鐵月台些許踏出警示線, 將至的列車疾風刮起, 弄亂了女子長髮, 當值管理員視線企及的發現了意圖自殺女子並及時拉了她的衣角, 女子似是如在迷霧的不知發生何事? 她的病不因丈夫歸來好轉, 她的病變本加厲, 她不確定丈夫與將來的事業夥伴是否合得來? 她顧不了賓客錯愕表情, 淚水洶湧而下, 不安源自對未來的不可預示, 其醫生接納了病人意見開了有夢遊副作用的藥, 她服了, 身在夢幻的她做了不該做的事, 真相是否如所見就是? 抑或是局中有局? 象徵婚宴喜樂的酒尚未盡喝, Emily在婚禮目睹丈夫給警察逮捕, 畫面沒有專注在面容哀傷的新娘子, 而是聚焦她拿著垂在腿旁酒杯, 獨是新郎贈送新娘的汽車隱約入鏡, 意表丈夫入獄前的禮物、新婚, 以及丈夫心意是轉瞬即逝, Emily擁有幸福至化為烏有, 這是視婚姻是女人一生最重大的事的要命摧毀, 女子因此患上抑鬱, 久而不治。
電影佈局剖析了錯綜複雜人性, 病人固然需要治療, 但普通人, 特別是供及專業意見的專才有時身陷困局, 旁人不能協助時更為需要關心, 醫生雖是繼父, 他願意在解除紐扣, 即將於客廳同伴侶溫存時看見發了惡夢繼子放下色心, 上前慰問 , 親人、病人有事事必親恭, 他煩惱Emily的病牽累他忘記接孩子下課, 換來的是愛人責備, 要是醫生不能治好Emily, 令其墮入萬劫不復處境, 他的事業因為操守不當, 以及診斷失誤註銷, 他急了, 不住相約同行幫忙, 行家為了不損名譽, 說了自行收拾爛攤子的局外人話, 有高等知識的人尚且冷待需要幫助的精神病專家, 其妻子、兒子自然難以理解家人的煩躁, 高處不勝寒, 自行帶出的問題自行解決, 不管用的手段如何卑劣, 醫生的行為為了保其名節, 家庭, 就算犯了欺騙罪名, 亦是他得不到援手的下策。
Emily購買的船隻模型置在陰暗房間, 預示她期待同丈夫再次出海的夢只能凝滯一隅, 這樣想當然的禁錮奢望帶來的只是虛無, 那及陽光灑落, , 臉容發出淡淡的光, 愛侶相擁同睡的相聚一刻美夢? Patrick Chan寫於2020年4月13日
Side Effects,豆瓣得分7.4,Imbd得分7.1,聚集了Soderbergh御用男主角少女男神Channing Tatum、龙纹身女孩Rooney Mara、发际线日渐走远的Jude Law以及神级御姐女星Catherine Zeta-Jones。
如果单纯看明星,这绝对是一部够本的大电影了。
但是据说这还是大导演十分克制的结果,龙套角色也用了不少好莱坞熟脸。
但是,按下播放键的一瞬间,请等一等,这不是一部传说中的剧情+惊悚+犯罪片么?
这朦朦胧胧的大光圈儿是怎么回事?
这舒缓悠然的配乐是怎么回事?
这大片大片的空镜头在怎么回事?
还有扎着蝴蝶结的礼物盒?
还有航海范儿十足的帆船模型?
是不小心点开了一部岩井俊二系唯美文艺片么?
于是,我在第一次打开Side Effects时,观看了五分钟左右,宣布药效失效,果断关闭了页面。
这种闷闷的腔调不对味儿哦。
但是,昨晚在看完Kick Ass2后,电视机自动播放了Side Effects给我。
于是耐着性子看下去,熬过了开头那段文艺范的段落,看到Three Months Earlier,Emily开车撞向墙壁的那一幕,终于勾起了我的兴趣,故事终于开始沿着罪案片爱好者喜欢的路线发展前进啦。
小学生上语文课都会被中年女教师强迫着给文章划段落,Side Effects大抵也可以这样,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我们面色惨白的女主角Emily 由于生活带给她的种种磨难饱受折磨,爱人入狱,破产无房,痛失爱子,等等等等,抑郁难当,于是撞车撞地铁,各种未遂,各种失控。
于是,被送进医院见到我们即将秃顶的心理医生Jon,开始漫长的药物治疗。
虽然各种抗抑郁药物都似乎带来了欢欣鼓舞和正常的生活,但是那些药物给人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小觑。
药物使Emily梦游,梦游中她左一刀右一刀地捅死了丈夫Martin.仿佛一根线缓慢地延展,至此突然收紧。
可是,男神就这么死了?
看刀位也没有怎么插中要害啊,真对不起他的大身板子啊!
这是炮灰的节奏啊!
这是龙套的气氛啊!
电影进入第二段:审判。
算起来,关于庭审的电影也看了不少了,远了说有12 Angry Men、Primal Fear,近来也有tvb《法外风云》热热闹闹地上演一场又一场的庭审戏,但是Side Effects中的这种还是比较少见的,梦中杀夫,到底算不算谋杀?
检察官指出了两条路供选择:要么女主角是凶手杀人犯;要么女主角是医疗药物受害者,而给她处方的心理医生Jon难逃干系。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必须有人受到责罚。
在这个案件中,法理上讨论的焦点在于,做过是否等于有罪,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杀人动机。
Jon一定悔不当初,为神马要当这个医药顾问,为神马要收下那五万美刀,为神马要当这个女主角的心理医生。
他会作何抉择呢?
要知道,他的抉择可是关系到这部电影是将走向探讨美国药物滥用、医药厂商无量的现实意义影片,还是将走向Erin Brockocich那样讨论社会公义的影片。
但是这部电影都不是,还没等Jon做出选择,Emily就已借助媒体的力量,把案子抄上头版头条,让Jon迅速跌入人生的谷底,身败名裂,还差点妻离子散。
所幸Jon有一颗坚强执着的心,誓不屈服,绝不认输,着手调查事实真相。
那半面墙的图片、信息、资料啊,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Castle里Kate Beckett的那面用窗子遮掩的墙,想起Ten里每每有大案要案时南锐利小姐铺天盖地粘满的那一墙又一墙的便利贴。
好吧,说了那么多废话,在这部电影里,真相到底是什么?
Soderbergh在影片的第三段慢慢揭示了真相,那就是你之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Emily假装的,一切都是假象。
真相是爱慕虚荣的Emily为了基情和金钱,耐心等待四年而蓄谋杀夫。
Jon只是偶然间被利用的冤大头,即使没有他的出现,也会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被Emily和Siebert利用。
一向饰演高大全角色的男主角会甘心么?
当然不会,于是球球奋起反击,分别使用了反间计、杀鸡儆猴计、无中生有计等计谋,打败基友联盟,顺利地把Siebert大妈送到警察蜀黍的手里,把Emily送回到精神病院,把自己送回到幸福美满的和谐生活中。
所以这是一部正义战胜了邪恶的高大上影片么?
为什么看过之后有一种诡异的憋闷感、无力感和遗憾感?
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快节奏暗黑系爆血浆的重口味罪案片,所以竟受不了这种娓娓道来,抽丝剥茧的风格了。
特别是这种打着商业片旗号却散发着文艺片气息的电影,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电影的剪接真的没话说,虽然闷闷的,但是没有一丝冗余镜头,每一个画面都恰到好处,干净利索得让人惊叹。
所以,综上所述,Side Effects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就仿佛导演在给观众服下一颗一颗又一颗粉红色的小药丸,让人穿过那层层毒雾,看到一个明亮温暖的新世界。
而对于一个总说梦话还似乎曾经梦游过的人来说也真的很有警示作用,当我告诉小杨先僧,我看了一部梦游杀夫的影片时,我分明看到他颤抖了一下。
本片算得上是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过的比较好看的悬疑类电影,其最大的成功当属在剧本的选材上,这样的一个新颖的故事加上Steven Soderbergh流畅的叙事方式,让全片从头到尾都十分引人入胜。
影片的结尾令人深思,不管你是否能够接受女主角最终的命运,都不得不让观众在Legal v.s Moral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男女主角,Rooney Mara在拍完《龙纹身的女孩》后似乎对这样的角色已经驾轻就熟,她的表演十分到位。
本片最大的惊喜莫过于Jude Law,他亦正亦邪的表现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观赏性,甚至在电影的中后段,风头压过了Rooney Mara。。
喜欢看悬疑推理犯罪破案的朋友们,要看本片哦!
就是冲着心理悬疑的标签看的这部电影,结果发现其实也不是心理片。
毕竟学的就是这个心理学,边看心里还边批评药物治疗的坏处。
这里小科普一下,电影中的医生其实都不是我们理解上的心理医生(psychologist),而是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
所以他们会给病人开药,而心理医生基本上是反对用药的。
(有些地方可能不是分得很开,但是我们学校分得很开,而且教授们都非常反对甚至鄙视用药。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不可小视,如果给18岁一下的患者用药,甚至会引发更多精神疾病。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个8岁的男童发展到后来居然要每天吃八种不同的药物来维持。
心理学家都建议采用心理疏导为主,药物为辅的治疗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一般来说心理疾病上必须用药物控制的是少数,大部分还是那句话“心病还需心药医。
”转回来说电影,所谓悬疑就是让人意想不到。
这部片子有点像《一级恐惧》,都是借着精神病说事儿脱罪的那么一挂。
但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步步缜密,陷阱层层绕饶,相比之下《一级恐惧》要单纯的多,不过人家本来讲得重点也不一样,没可比性。
觉得这部片子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最让人觉得没有利益链接的两个人居然搅在一起,还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关系。
因为基本上就是几个高智商的人在斗心机,斗演技,斗手段,最后看谁斗得过谁,所以最聪明的也是发际线最高的裘德洛获胜(好像有什么不对。。。
)。
本来就是悬疑片,我就攒点人品不剧透了。
自己看去吧。
★★★☆ 影片的第一組鏡頭讓我想起Alfred Hitchcock的經典之作《Psycho》,而影片也的確走了懸疑驚悚片的套路,在懸念營造上Steven Soderbergh也頗用心,算得上他近年來最好的一部作品,只是影片中段的醫療陰謀和後段的女同情節就整部影片而言顯得突兀且突然,中途走了一段彎路又回到正軌。
“过去的行为是对将来的行为最好的预测” 悬疑,是最能预见的悬疑;惊悚,是半途早泄的惊悚;犯罪,是魔低一丈的犯罪;疗效,是正正得负的疗效;剧情,是喝了咖啡更想睡的剧情…
不错的美式惊悚悬疑片,受害角色不断转变及两次剧情反转都精彩过瘾,是索德伯格近年来最好的一部。玛拉妹子的表演很棒啊!
快来看啊,索德伯格又拍烂片了,虽然没上一部《传染病》差。
导演是如何搞到这样的卡司的,本以为会是新时代的《偷心》,孰料…
索德对选角的把握性做到了最大。镜头很迷人,可惜剧本方面还是有部分问题,解密方面还是有漏洞,蕾丝关系太好挑拨,大公司毫无作为,医生解密太快了,接受不了。
好莱坞时不时会有这种精心算计的电影出炉,一切看似无意实则早在安排之中,但在现在观众口味已经很挑剔的今天,这种有点问题的预谋还是不够。最后裘德洛大反击还真是把电影降了一个档次,无辜无奈才会引起社会审视。凯瑟琳带着眼镜实在没认出来,女主是龙纹身的女主,看完才发现演员卡司实在太强大了…
一对女同的阴谋
情节还算抓人,表演也精彩,只是真相解析得太快,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得太容易。
以怨报怨
剧本有趣,连续反转了两次,卡司强大、演技精湛
查宁尼玛又在打酱油啊有木有 裘德洛老的真素迅速啊 惨不忍睹 泽塔琼斯反倒仍然很有风韵 最后 额 龙纹身的女孩儿啊 简直就是个bitch 结局还挺解气的。。。
抗抑郁症药物软广告= =是说那个录音机的桥段是抄王牌对决的?
球球虽然秃了但是智力没退化!演技赞一个。泽塔琼斯真是拼老命了最后可真的是大跌眼镜,阿姨自重...钱老板肉滚滚的没脖子相当于龙套……鲁妮真的是美到惊艳!这个剧情整体可以概括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但是如果我来拍我绝对会拍得更加阴暗!
有点冗余
冗长 撸泥马拉无辜婊满分
外国人老吃药吃出病来的故事
挫爆了。。。。
瞬感自个智商不够用
L’éclectisme aurait-il des effets secondaires? Celui qui tache de tout amalgamer(meurtre, paranoïa, manipulation, spéculation, complot..) a manqué l’essentiel du thriller. A défaut de véritable suspense, les prévisibles empêchent l’adhésion et aplatissent la 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