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
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
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
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在六道之中,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
这就是阿修罗,一种在佛界存在极大争议的存在,一种多元极端的融合体,就如同我们人类的存在......电影名为阿修罗,但想论述的绝对不仅是阿修罗本身,而是对阿修罗这种人性与兽性相互交织存在的讨论;且如果阿修罗代表着兽性的一面,那么影片中的阿修罗也不仅仅指其本身,当任何人被兽性控制了头脑的时候,它就化身成了阿修罗;而当阿修罗的心中涌现出人性的光辉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是阿修罗,而是成为了真正的人......人性,或者说是理性,与兽性,或者说是欲望,在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着。
同一时点,这个世界有的人被理性支配,有的人被欲望控制;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也有着理性与欲望交替控制的时候。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阿修罗......人的本性是兽性,我们夺走了来自大海的生命,来自山野的生命,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夺走同类的生命,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活了下来......我们的骨子里拥有兽性,我们需要它的存在,我们也无法将之去除掉......但是我们更加需要人性,需要理性来节制我们无限的欲望,不能如同修罗般拥有天神一般的神力却行着如同恶魔般的事迹了,就如同蜘蛛侠中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兽性和人性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两者,当我们了解了两者必将同时存在的必要性时,我们就不会再像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那般的极端,我们可以让人性和兽性相调和,相统一,方法其实很简单——理性的接受欲望的存在,只有接受它,才能控制它,才能共存!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只有人性的人,也没有只有兽性的人,只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针对某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罢了.....
感觉很多人在没看懂的前提下钻了牛角尖,纠结着一些不是这个作品想表达的东西。
下面这段评论是在大B站看到的,说出了我心里所想。
#132 JAKE你们都还执迷不悟。
这个悲催到家的悲剧中有两个悲剧性人物被作者着重描写。
你们却始终在探讨阿修罗。
阿修罗代表的是人类的兽性,另一个就是单纯善良的若狭,但正是这种单纯和善良迷惑了自己的眼睛,男朋友偷伙伴的食物给她她吃了,但阿修罗冒着比带来人肉更危险的马肉给她吃时候她却不愿相信以至于最后饿死了(阿修罗从没对若狭撒过谎,也没有伤害过她)。
若狭的悲剧是因为偏执于“善”造成的迷雾以至于看不清本质。
老僧人就是答案,兽性也是人的一面,善也是人的一面。
(还记得21世纪少年里“将军”问一位僧侣如何才能克服恐惧,僧侣的答案就是接受它) 我觉得理解本片的重点就是本片老僧人多次说过的“理性”。
理性帮助人类接受自己的兽性,保持这善心,辨明是非,让人类历史即使伴随着残酷的自相残杀,文明也会依然发展下去。
不光兽性会让你迷失,偏执于善也会遮蔽心眼,被恐惧控制也会变得丑陋,还有悲伤,痛苦,自私,等等。
本片中出现的所有角色展现着人的不同面。
但只要保持理智的心,接受这些本都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东西,不逃避不迷惘包容并面向积极,回头望这残酷的景象就能感受到他的壮丽。
也许会觉得感慨,也许有点感伤,甚至一丝感谢之情。
但望着这一切包容了继承了并决心坚定的积极走下去这难道不是壮丽的美景么。
(总觉得电影“云图”和这个片想表达的是一个事。
只不过云图用的是证明,此片用的是反证。
反证真理总是越证越明的)
日本动画长篇,时长大约80分钟。
过于黑暗,讲述乱世时期,日本中下层困苦的生活,包括人吃人等。
主角是个8岁的孩子,但是吃人长大的。
故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只有中间一段当阿修罗被一个青年女孩收养,过了很短的快乐时光。
随着洪水冲垮了村庄的农田,黑暗又重新降临。
不是很理解其中的老僧为何要剁了自己的左手给阿修罗,但是阿修罗并没有吃。
说明阿修罗心中的兽性开始减退,人性开始增长。
总体来说,一个从悲剧到悲剧的故事,也许表达了一些禅意,但总体还是太黑暗了。
感觉若狭收留阿修罗也许是有点因为他曾经无意的帮了七郎虽然至此杀死了小太郎。
对于阿修罗的疏远也只是因为他伤了七郎,虽然他只是为了一种名叫占有欲的东西。
真是成也七郎败也七郎。
其实小孩子都是这样,被抢了心爱的东西大多都不会给好脸色看,何况又是有着一身武艺的阿修罗,怎么可能看着好不容易得到的温暖轻易的到了别人之手。
这种不被认同,有个人出现给了温暖,发生变故,至此看开,好像很多故事都是这么的叙述。
于是各种委屈、被误解、下大雨的天,总是可以戳中泪点。
作者想表达的若狭是个什么级别的善良不得而知,我反倒觉得这种善良是种钻牛角尖的善良。
有时的坚持也许只是无法撤退的义无反顾。
她深信着自己的属性是善良,那么自己就不能做出违背设定的事!
她深信着那是人肉而不愿相信阿修罗的那句这是马肉你吃吧,不吃会死的话。
这是用死来明志,我是个不吃人肉的好姑娘吗?!
马不是生命?!!
只是吃人肉有违伦理罢了!
PS:若狭姑娘的的画风总觉得和阿修罗不是一个感觉啊!
大约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吧,若狭姑娘的温暖终究只是阿修罗变身“王宝强”的一个契机。
PSS:人是生来就很苦,还是只有童年很苦。
人生就是如此。
【千日谈】20130706【每日影评】《阿修罗》:狭爱 文/丹达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和整个故事是脱节的,最后一句很长的台词是:人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夺走出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生于山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而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地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
(1) 第一次看这个动画的时候,我整整两天没有吃东西,不是因为恶心,而是感慨,为何人的性格竟是如此复杂的地步,在那个面皮之下的我们的心,不管是善良与爱,还是本能与恶,都与你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看到这些已经摆上餐桌的食物,完全吃不下去。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阿修罗,作为六道轮回的一回,那场面,我曾在读小学的时候看到过,所谓的阿修罗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那是一个众人可以获得享福的世界,人们却没有获得与享福相对应的德行,于是人们热衷于相互争斗,这争斗,并非因为弱肉强食,而是因为纯粹的热爱,这种热爱如同源源不断的鸡血,打在每个人的身上,男人们喜欢好勇斗狠,女人们喜欢迷惑众生。
这样的画面,是黄金圣斗士沙加在对一辉使用六道轮回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时候我正坐在小学的图书馆里,翻开着一本小人书。
一个孩童,我可曾知道阿修罗是何种意味呢?
而这个手持利刃的小孩,靠着吃人肉过活的小孩,他本人就是阿修罗,却惶惶不知。
(2) 喜欢弗洛伊德的人们,这部动画可以作为典型的童年阴影与力比多焦急的例子。
一辈子只在精神病院和那些病人们交流的老头子,创造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并且成为决定论的一大论据,他说,每个人成年时候所做的种种奇异行为,一定是因为力比多(也就是性)与童年时期经历影响所致,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会是理性的,人不能掌握那些潜意识的东西。
尽管只是这么一说,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人们已经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杀死了上帝,被达尔文的进化论杀死了独特,现在最后的理性稻草也被这个老头子抢走了,我们人类到底因为什么立足于这个地球呢?
所以非常难理解,阿修罗的妈妈生下他之后,愿意为了这个孩子和狼搏命,最后却想吃掉他;若狭成为了阿修罗妈妈一样的角色,每天和阿修罗一起玩耍,最后却说出了“你这个不是人的怪物”,甚至到死都不愿意相信阿修罗为他拿来的是马肉而不是人肉;若狭的爸爸尽管没有同意人贩子的建议,让人贩子把女儿带走,到最后却说他后悔了,吃了阿修罗给的马肉,却要去告发阿修罗;若狭的爱人,在第一次遇到阿修罗时给了他饭团,却想偷同伴的食物给若狭;而阿修罗,终日嗜食人肉,却不能接受佛陀自断的右手,被若狭赶跑,却担忧着若狭的安危。
这种种相反相成的行为,几乎出现在这部动画所有人的身上,围绕着阿修罗的童年阴影,像一条毒蛇一样缠绕在他生命的每个角落,这种印象非常强烈,以至于当整个画面变得非常温暖,阿修罗在若狭劳作的时候守护着他的场面中,我还是能看到极为强烈的不协调感。
过去和性爱。
(3) 我们说阿修罗会痛苦,这就是他成为人的标志。
他懂得爱,懂得恨,懂得伤心,他在佛陀和若狭的前后帮助下慢慢向人成长。
可是人道又如何呢?
那些成为了人的人们,那些散户、地主、农民、甚至阿修罗最爱的若狭,都能说出如此绝情的话语。
或许,这就是人的本性,复杂,矛盾,而同一在一起。
佛陀给了阿修罗名字,若狭给了阿修罗情感,正是因为这两件法器,让阿修罗从概念上摆脱了野兽成为了人。
如果阿修罗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何物,来自何处,去往何方,或许他就能像动物一样活得快活轻松。
不,或许,如果他不是人,那么怎么可能会感觉到“快活轻松”呢?
也只有人才会反复追问语言学意义上的人究竟是什么,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些黑屋子里的人就这样闷死,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好”。
什么是人,什么是非人?
最后,我想起了这个动画的第一句台词:乱世,被战火和饥荒所夺走的众多的生命们,在化为焦土的这片的土地上,该依靠什么生活下去呢?
没能找到答案,吾为了履行使命,只是这样漫无目的的走下去,直到遇见他为止。
其实我原本打算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因为被推荐,然后我想放松一下。
然后生生压抑了65分钟,66分钟终于找到一个泪点,哗---的泪奔,哭的要多惨有多惨。
对,就是公报私仇,你让我难受成那样,那么,我就好好的咧起嘴-哭死给你看,哼。
上面只是戏说,真实的感触特别多,可以说在接连看了很多几部动画电影后,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真诚。
亦或前几部是我的欣赏角度不同而对其造成了误解。
这部片有着浓厚的宗教的意味,这点无法否认。
但同时更无法否认的是,原作者为了探讨自己心中的困惑所采取的是一种放大了的极端形式。
但学过高数的人都知道,一些函数一旦趋近于极限那么必然会产生性质上的突变。
那么对于比函数仍旧要复杂很多倍的人性,这种放大是不是合理其实有待商榷。
不过这只是鸡蛋里挑骨头,这绝对是一部10星级的佳作。
压抑一直是主旋律,色调,音乐,台词也无不在试图帮助观众进入主角所面临的无望痛苦的状态。
但所幸导演处理冲突、讲故事的功力很强,情感的突破点找的非常精准,长度也控制的尤其好,这部片没有沦为一部为闷而闷的大闷片。
尤其是剧中冲突点的埋伏,从小到大,再以小见大。
导演的功力炉火纯青。
对于影片的主题,我始终觉得并不是影片里多次所探讨的兽道和人道。
这诚然是一部分主题但却不是作者想表达的终极命题。
75分钟的观影里,我看到的更多是作者对于生,以及生而沉重的愤怒和无奈。
就算最后,老和尚所说的那句“人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夺走出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生于山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
” 也很有种自圆其说的刻意。
如果人类的自相查杀被认为是残忍和兽道,那么对于自然界以及动物界生命的掠夺难道就不是残忍?
建立在各种其他生命上的人的生命仅仅就会因为不会自相查杀而就变得高贵么?
这么说起来岂不是特别伪善。
这样看来整部片子好像又是一出悲剧。
可作者最终突破了自我,就如同二次掉崖,二次重生的阿修罗一般,作者最终大彻大悟。
其试图给于理清并最终想要表达的内涵,参见阿修罗最终开始人化的外貌改变可以看出端倪.不!
即使人类生存的本质非常沉重、无奈以及痛苦但这个世界却存在着心灵,这样一种事物对杀戮产生的痛楚会造就幸福,因为只有痛楚才会让人开始反省,才能造就标准,造就底线,成就信任,人的存在才会因此变成一种祝福。
这种对情感以及痛苦的绝对感知和细腻才是整个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根源。
也许沉重,也许痛苦,但活下去,相互协助,相互关爱的活下去,终究,还是美丽的。
ps: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总想起亦舒笔下的那个美貌阿修罗,对于彼沦为平庸是阿修罗最大的诅咒,但对于此,成为平凡而平庸的人,或许是一生之追求吧。
在剧中的最高潮,女主角若狭若狭坚持自我,宁愿被饿死。
与其说这是若狭“所受的苦”,实际上不如说是阿修罗“所受的苦”。
看着若狭,阿修罗满脸泪水哭嚎不已,最爱的人在眼前奄奄一息,宁死也不愿相信自己,只因为自己曾经造下的孽,曾经的杀戮,最终让爱人因此殒命,这是何等的痛楚!
阿修罗幼年时长时间杀人吃人,形同野兽一般。
若狭曾待他视如己出,阿修罗竟恩将仇报,砍伤她的爱人七郎。
所以若狭骂阿修罗是“畜生”,她当然有理由怀疑阿修罗故态复萌,又去杀人,拿了人肉来,为了要救她,所以说是马肉。
《阿修罗》最终的主旨,在老和尚最后的旁白中娓娓道出:“阿修罗,可能你只是在六道轮回中,一时迷失了方向。
不过,我要感谢你,在你身上,我获益良多,那就是——不杀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吃海鲜,吃野生生物,故人得以生存,即使背负起罪业,也不辜负这条上天赐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
”法师口中“背负起罪业”,这里的“罪业”,指的就是阿修罗杀人吃人伤人之罪孽。
而”背负起罪业”,就是要承担罪业所产生的后果,其中最主要的后果是——若狭不愿相信阿修罗,宁愿被饿死。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修罗》想表达的是,即使过去犯下再大的罪,行过再大的恶,也可以回头,只要回头,就有希望,就应该努力活下去。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法师为了感化阿修罗“吃人的兽性”,砍下自己的手臂,给阿修罗吃。
在这里法师为了一个半人半兽的陌生孩子自断手臂,体现了心中真正的无我之佛性,也为了告诉阿修罗: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而阿修罗之苦,仿佛地狱之苦,无边无际。
生于乱世,弱肉强食,人性沦丧,阿修罗如其名,如地狱小鬼般生存。
可这人间,哪怕人吃人却都还不是极苦。
阿修罗一旦有了人心,就有了情感,有了得失之心,一旦得而复失,才是真正的苦。
阿修罗得到了若狭母亲般的关爱,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即使有陌生人经过,他都可以在若狭的背上如婴儿般睡着。
若狭对于阿修罗,如恩人,如母亲,如友人,如老师,如恋人。
直到他意识到七郎要“夺走”若狭,他滋生出占有之心,嫉妒,仇恨,伤害之心,发狂般的怒火仿佛要毁灭天地。
真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极乐与极苦转瞬即可颠倒。
万物无常,而不可得,这才是人世间无边的苦。
阿修罗在众人的追捕中奋力求生,正可谓“不辜负生命,努力活下去”,在断桥上的被火焰包裹着掉下山谷,象征着一种重生。
阿修罗手刃仇敌,可谓去掉了“仇”。
阿修罗在路上遇到与死去的若狭,却不上前,默然流泪与之擦肩而过,可谓是他放下了他心里的“情”。
他对“情”和“仇”都做了了断。
意味着真正的“放下”。
这才是佛说的解脱。
“不要恨别人,要恨就恨自己,恨自己心中那头野兽。
”我觉得说得真好。
没错,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那都是我们的选择,承担责任承受痛苦的都应该是我们自己,不应该试图抱怨别人抱怨世界怎么样,那都只是你推卸责任的借口。
最后一段,妹子坚持不吃马肉,弹幕都表示如何讨厌她,但我完全不觉得她讨厌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纵使她这种信念是会导致死亡是无法在自然淘汰下存活下来的,那我也觉得是值得尊敬的。
如果全人类都是她这样的人,或许人类会灭亡,但如果全人类都不再耕作不再相互扶持而以相互残杀,即所谓“适者生存”的方式为生的话,这样就能生生不息下去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世界,我或许都没办法出生。
人类心中的野兽我觉得是不一样的,他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直到把自己也吃掉。
另外,一直很好奇这娃到底怎么长大的,被扔火里的时候还没断奶吧??
天赋异禀呢。
饿殍遍野的世界,人与人会为了生存自相残杀。
母亲为存活下去,终于束缚不了心中的野兽,将儿子扔入了火中。
阿修罗为存活下去,放任心中的野兽一路肆虐,化为杀人鬼屠戮村民;村民为存活下去,打开枷锁放出心中的野兽,变卖子女、相互屠杀、抢夺食物。
这些没有人性、泯灭人心的事虽然不可原谅,但却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平时都被人们用【理智】这根枷锁牢牢地绑死在内心深处动弹不得,但如果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之际,【理智的枷锁】就会被兽性砸破,枷锁将无法再束缚野兽,当野兽闯出牢笼,人就成了【阿修罗】,【阿修罗】即恶鬼,好斗、凶狠、无慈悲,但【阿修罗】只是恶鬼,并非【畜生】。
在与若狭的相处中,阿修罗慢慢拾起了人心,收起了暴虐,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学会了语言,学会了笑,学会了依赖,也学会了嫉妒...僧人是一个已经有了相当高觉悟的人,度己度人。
用自己的一只手臂指引阿修罗拾起人心,阿修罗这只原本的野兽,在一步步成为【人】的同时,更开始有了觉悟——度己。
当在大雪之中,阿修罗看着七郎运着若狭的尸体时,大颗的泪水流了出来,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獠牙,因为此刻的【阿修罗】已经彻底蜕变,拾起了人心成为了一个完全的【人】。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拾起人心便是人,拾不起便是兽。
画面感和配乐都很有代入感。
刚看完的时候,会有一种是不是没有完结的感觉,但是想了想,好像真的可以结束了,阿修罗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兽性,到复杂的人性蜕变,最终甚至获得了一颗佛心。
阿修罗是野兽的时候,虽然会心疼,可是从不担心,因为他杀伐果决,单纯的为了生存,一定会活下去的。
相比来说,更加心疼有了人性的阿修罗,他哭着说人生那么苦,为什么要出生……小小的阿修罗扛着一把斧子,用来杀人,也用来自保,像极了死神。
小纯洁尽量不要看,这部片这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整体来说太压抑,虽然心会跟着阿修罗的成长变得松动柔软,但是,毕竟这是建立在能够完全接受这种设定的前提下。
大多数时候,黑暗的设定比正常的设定对于人性的解剖更加深刻,但是不一定温暖,不过,阿修罗却带着淡淡的温暖,这个温暖不是来自于片子里其他人,而是阿修罗,他单纯的温暖着世界上对自己好的那个人,即使不被信任,不被喜欢。
所以说对我来说,同恐怖故事比起来,它更像童话,吃人为了生存,遇到对自己的好的人,就拼了命的对她好,简单纯净。
他太苦了,所以,你用一颗糖就能得到他的所有。
古典题材新制却和昔话一样稳重。简单直接,正是以原初之态感人。画面真美。可惜结尾寥寥一笔有些无力。
我从中只能看出,日本人拍个动画片都这么没人性。
剧情不是很紧致(请允许我用紧致这个词),然后然后。。。然后就是日本人又开始YY了。。。。
光影做的不错 故事简单的挺没意思的 所谓禁了多少年都只是噱头吧。。这还算残酷?
分好几次都没看完,感觉沉闷
“人的本性就是吃掉其它生命而活下去”,电影富有哲理。色彩灰暗,基调压抑。很喜欢若狭,很喜欢片头片尾的字体。
看完之后很窝心 伪2D 忆苦思甜系列: 好人不長命 禍害遺千年 万恶的旧社会 我的大斧已经饥渴难忍了 少年不来斗地主麽?
这才是动画片!很棒的片子,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不用证明其剧本深度,原作已经通过了42年的时光洗礼而得以重生。虽然备受争议,但是赤裸的不加掩饰的描写人性带来了真实的感受。
表情严峻的看完了
擦肩而过?的镜头很美
命题过大论证过于草率:人总是要吃肉活下去的。
绝对暗黑漫画
人性与兽性的对抗与自我救赎
豆瓣没有半星评分机制真的很讨厌啊
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变态的国家意识形态
这就是东映领先业界的3D技术力,吔屎啦
挺难过的。。。
阿修罗的兽性在吃饱喝暖的世界被唾弃说是畜生可是看着村民为了一年的大米可以烧山杀一个孩子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呢?人性啊
最后的逻辑我没懂,以及长大的阿修罗好像王宝强。
低分不是没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