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睡去梦中的或才是我,几梦几世,也不相信脸庞的记忆,从哪里来,怎样血缘的因果,又该去相信何处,被镜头和影像选择,终抓住了印象,然可能只留住了片刻,自己与世界从未互相拥有,却又似乎诞生于一处,隐隐察觉到仍没有摆脱宿命的诅咒,那是只有在梦中才能任意穿梭的混沌,或许并未自由依旧被紧紧束缚,权力和欲望的二重性,悲壮而笃定的目光隐藏着温柔和怜悯,世界的边界在融化崩坏,前所未有的同死亡和毁灭促膝而谈,切莫忘记信仰与自由,那是瞬目之间对视觉的拯救,对真理的拯救,对生命的拯救,对你我的拯救,这是卡拉克斯背负的使命,冲向漩涡和风暴,以解放影像、解放傀儡、解放世界、解放上帝的名义。
2.5。我感觉的话应该就是很多以前的作品,一种思考,一种安慰,一种联想感受。幸好是短片啊否则肯定很惹人厌。死了死了这部是啥感觉挺好看的
于Ugc ciné cité les halles
什么?卡拉克斯也搞了个《风流一代》?自剪精选集?不不不,咱不能这么看电影。这部源自“自画像”性质的卡拉克斯自剪短片,把他从处女作到《安妮特》所有的元素都连接了起来,与其说是在拼凑元素,不如说是证明了卡拉克斯所关注与表达的一致性,默片中动作的意义、黑白电影、希区柯克带来的临危感、摄影机跟拍的运动感、怪诞的童年、两重父亲的影像,卡拉克斯说自己不是怀旧的人,比起怀旧,他更愿意愤怒,但他其实就是很怀旧,他依然钟情摄影机的“重”,带来影像意义的重。全片最令人感动的是片尾彩蛋,安妮特跟随当年《坏血》的步点再现了名场面,由德尼拉旺变为一个“女儿”的木偶,由“重”变成“轻”,改变了哪些,不变的又是哪些?40分钟的短片,是戈达尔的灵魂再现,是父亲对女儿的爱,是《神圣车行》的注释,是一个失眠64岁老左派的碎碎念。
私人的,意识流,片段的。只get到关于眨眼的那段叙述
结尾很可爱 (前面大混剪让人疲惫,在24年这实在算不上实验)
为什么这片有8分 贾樟柯的《风流一代》只有6分
我还是更愿意看真戈达尔
武汉柏林电影周
一个短片表达了导演太多对现实的批判感受到现实已经太残酷.这是电影制造的焦虑也是大放的自由表达.
很多导演都这么拼贴过,还是使用自己影片和德尼·拉旺的部分容易引起共鸣
【5】卡拉克斯真是铁血戈达尔粉,终其一生的学习如今抵达影像之书的门前,但卡似乎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袒露方法、自我调侃,与世界所交融。彩蛋看得太感动了,一次来自电影史的回响。 w/c
画面的表现力很强,喜欢混剪的部分,叙事是零碎的,但每个片段的主旨都比较明确(除了开头it's not me的部分我觉得比较晦涩)。有些场景的创意略显欠缺,刚看一下布置就能猜到后续。整体来说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是有趣的尝试但并没有成功表达真正深刻的东西。如果作品本身带有政治倾向是不是也成为了带着伪装的工具了呢?
这不是我,因为情感不说“我”。
适合在美术馆247不间断循环播放,我一直不懂戈达尔,也一直不懂他,不过电影有他们更有意思了是真的(里面有一帧镜头这么吓人豆瓣还没删条目?
Qui suis je? Je suis Leos Carax, le fils du cinéma.
戈达尔给卡拉克斯打电话
陈丹青说艺术就是装逼,我同意这句话,不过这部电影的逼我没看懂
没啥好说的。你个垃圾福茂不如把这部片子和两部戈达尔凑在一起变成一个长片放进主竞赛呢。 / 二刷avec T
就像被影像“区分”成不同的几个男人的波兰斯基那样,卡拉克斯的这一部电影里也有不同的电影,可以说是无数部电影,无数部电影又都是一部电影,或者说卡拉克斯让不是一部电影的材料/不算是一部电影的片段自然地生长出了“cinéma”——既是这个概念也是一部电影的电影(这里面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德尼·拉旺在卡拉克斯不同的电影里奔跑的姿态,像是他从一部电影跑到了另一部电影里,又像是在一部电影里奔跑着)。没想到“Modern Love”会那样出现,快看哭了。不过这一部真的信息量太爆炸了,看的时候还没有中字可以挂着看,待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