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大概充满了各种隐喻各种象征,但是都不重要了,我只是在被里面的各种重口一遍遍刷新着认知的同时还一直抱有着:“主角一定会变好看变好看的”庸俗的人类信念把本片坚持看完的。。。
然后对山怪犹如返祖的长相没齿难忘;沃克哼哼唧唧温柔的笑语没齿难忘;二怪山林里的本性撕咬肉搏没齿难忘。。。
于是觉得的确依照本性活着一定会很艰难,也一定会很快乐,但是一定还是会很艰难的吧。。。
以上
两个异类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相惜、相爱、相交……算一个童话或者寓言吧,总之就是讲少数派群体如何自我觉醒的。
但是,既然是童话,你就不能搞得美一点吗?
第一眼看到女主,真的被那妆容吓了一跳,虽然明知是化的妆,但是,为什么要化那么丑的妆啊?
就是为了显示与正常人不同吗?
还有各种生吃蠕虫、蚯蚓之类的,太恶心了。
我不是LGBT🏳️🌈 人士,很难享受这种茫茫人海惺惺相惜的美好。
作者:Devika Girish (Film Comment)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作为阿里·阿巴西的第二部故事片《边境》的女主角,蒂娜看起来似乎有些古怪:棱角分明的面庞、凹陷的眼窝、磨平的牙齿,这引起了许多陌生人的恶意中伤。
她是一名海关官员,在瑞典一处遥远的森林地区工作,她拥有一种X战警式的超能力,能够用鼻子闻出他人的意图——对于海关安保工作来说,这种天赋是无价的;但就像所有电影中的那些奇怪的能力一样,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和其他人的疏离感。
蒂娜最后发现,这一切都与她的真实身份有关——其实她是一只山精。
她是这种超自然种族的仅存后裔之一,他们曾在几十年前被人类迫害、屠杀。
这部影片极具野心的主题选取,构成了对近年来社会文化议题的寓言书写,触及了对移民的压迫,和对种族少数、性少数的排挤。
不过,《边境》没有流入造作的象征手法,或是对政治议题的直接评论。
它描摹了在社会的边界、不同的人群之间飘零的那种特别的、动人的私密经验——它也深入了那些来自失落之地的人们的内心,勾勒出那种惊惧感。
(「我不喜欢那些不用隐喻,就没法表达自己所想的人,」阿巴西在最近一次《电影评论》的采访中如是说道,他强调这部影片是一个「寂寞、寻爱的女人的故事,只不过她恰好有着很好的嗅觉。
」)这是一部很难分类的影片,糅合了神话幻想、爱情故事和犯罪类型的特征。
《边境》或许更像是一部酷儿电影: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它处理欲望的方式。
影片将欲望看作是某种宇宙力量,这种力量唤醒了蒂娜真正的自我。
《边境》从蒂娜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无趣的、程序化的生活,即使是她的生活中最令人惊异的部分——她超人的嗅觉——也只是被称赞为某种「金属探测器」。
她身穿制服,站在海关的无菌通道中。
在她用鼻子闻着过往旅客的气味时,她的鼻子随之抽搐。
首先,她发现了一名未成年的酒徒,接着是一名衣着得体的儿童色情制品走私者。
后来,她回到家去,我们看到了她那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男友罗兰(一个由约根·托尔松扮演的蠢角色)。
她也会定期到一间养老院去尽自己的本分,看望她那已近衰老的父亲。
在他们温柔的交流中,我们渐渐感受到其中潜藏的忧郁感:或许她在逐渐失去这个老人,而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着她的人。
在蒂娜的这种「常态」中,我们可以体认到某种不自然的、受压抑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那些不属于某种文化,却不得不强迫自己生活其中的人,可能会很熟悉这种感觉。
感谢梅兰德的深刻洞见和精彩表演,体察了蕴含在这一角色内部的一切,让蒂娜在勉强度日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不安的、沉默的世界观察者。
她永远得不到满足,却不能获知她到底失却了什么。
她唯一显露出活力的时刻,是当她偶然发现那个自然领域的时刻。
在那个场景中,摄影师纳迪姆·卡尔森创造了一种鲜活的、富有美感的色彩组合与影像质感。
蒂娜站在她的小屋外的某处,像一位访客一样偷窥着自己屋内的景象,这时,有一只巨大的麋鹿悄然出现在她的肩上。
接着,她突然在半夜醒来。
在在她卧室那结霜的窗户外边,有一只狐狸正与她分享这个这个温情、古怪的时刻。
在这些场景中,阿巴西与卡尔森在北欧的森林中,采掘着他们的民间神话。
我们看到事物的形体从阴影中出现,最终又消逝在黑暗中。
蒂娜谨慎地接纳了这种相遇,但它们毕竟看起来像是自己的异类——直到有一天,在海关工作时,她遇到了沃尔(埃罗·米洛诺夫饰),他的脸看起来和她有着许多同样的特征。
他的到来明显扰乱了蒂娜的生活;她嗅觉上的超能力将她导向一种极度狂乱的情绪,而梅兰德就被框在了一个洞穿人心的特写之中。
突然被惊动、被唤醒的蒂娜决定进一步探查,而她甚至发现了他们之间更多的共通点:雌雄同体的性器官;臀部上方的一道疤痕;被闪电击中后的灼痕。
「你是谁?
」她问道。
这悄然成为她此后的另一个问题的前奏:「我是谁?
」他们接踵而至的恋情,继承了许多成长电影——无论是酷儿电影还是其他电影——的基本结构:沃尔是一个无所顾忌,但不可思议的爱人,他将尚显羞怯、未经世事的蒂娜拉出了她的安全区,让她得以认识自己。
不过阿巴西对虚构细节的关注,当然还有梅兰德和米洛诺夫介于人与非人的长相,让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场景显得特别迷人、极具原创性。
他们之间最初的交流,是通过嗅觉,悄然地陷入迷狂;他们就像动物一样,用他们的鼻子「审视」着彼此,谨慎地相互接近。
慢慢地,沃尔将蒂娜逐渐引入她的自然冲动之中。
他先是拿蛆虫给她吃。
(「这很恶心」,她说道,「谁说的?
」他轻蔑地说道。
)不久之后,他们在一场雷雨中,一起蜷缩在桌子底下,四肢交缠,想要逃过追逐他们的闪电。
很快,他们在森林里享受着热情而狂野的性爱。
那场性爱场景,在这部影片在戛纳首映之后,就被广泛地讨论。
那是《边境》的高潮场景:那是纯洁的、天启式的愉悦时刻,成功地唤醒了蒂娜对自己身体和欲望的认同。
它同样也是超越常规的,我们看到油画般的裸体,以及频繁的嘶吼声与咕哝声。
在阿巴西塑造他的「他者化」角色时,这是又一个例证:他没有让他们之间的性爱拟人化,而是尝试了一种更真切的方式,重构了我们对「怪物」和色情的惯常想象。
梅兰德和米洛诺夫又一次从本质上发挥了这一场景的效果;他们展现了动物化的欲望,而不是流于戏仿或吸引同情。
《边境》改编自约翰·艾维德·林德奎斯特的小说,这位作家另一部有名的故事,是少女吸血鬼邪典电影《生人勿进》(2008)。
就像《生人勿进》那样,《边境》也深入了某些真正黑暗的领域,包含着一个(有些不自然的)犯罪支线情节。
这让这部影片的身份之谜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也造就了一个观感更佳、更刺激的故事。
即使当我们发现蒂娜的真身之后,她仍旧面对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依然是「她究竟是谁」的问题——和她想要成为谁的问题。
「我不想伤害别人。
这像人类吗?
」她在电影的结尾,对沃尔如是说道。
阿巴西似乎想要暗示,身份这一命题,要远比单纯的性别议题、遗传学问题复杂许多。
而我们为自己设下了边界,有时候比起我们真实的特质要更加重要。
很多人认为这片子是关注LGBTQ,或者边缘人群的,那是把这部电影层次降低了。
它其实关注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主题:寻找自我,或者更进一步讲,自我认同感。
Tina从小便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是个有缺陷的人,这个时候他和外界是完全隔离的,直到Vore出现,Tina开始问:我是谁?
才终于明白原来我和Vore一样,是“山怪”。
随着剧情发展,Tina却发现自己和Vore不一样,他终于明白,山怪也好,人类也好,都需要爱才能同他人建立连接,最终获得认同感,影片结尾,Tina同山怪婴儿建立了连接,找到了自我。
太喜欢了,绝对排进世界影视前十,镜头语言太棒了。
开篇镜头信息量拉满,水与岸,瑞典与英国,人与虫,美与丑,居所与自然,卵生与胎生,都是二元,边界。
女主疑惑地压抑了想吃虫子的冲动。
女主拉开冰箱门发现没有爱吃的,呼应刚才想吃虫子的事。
镜头叙事能力极高。
学院派,导演丹麦国家电影学院,和拉斯冯提尔一样。
导演全程都在挑衅观众。
有必要的全裸镜头,表明女主身体和普通女性一样,但有戏剧反转,交配时才伸出的阳具。
生态女性哲学观。
反刻板印象,生理与外表相反。
被男主启蒙吃虫子的时候是女主的高光时刻,世界杯点亮了。
女主崇拜男主,认为他一个有阴道的男性也能不自卑。
开始约会,在山川河流泥土间。
最浪漫恐怖的性爱,女主在交配时才发现自己是雄性,开始自我认同,觉醒,不在自卑。
演员要做到相对性别时的感受。
反对人类标准定义性别,反对多数人权益向少数人施暴。
艺术概论,虚构是艺术手法,不是真实的真,是真善美的真。
亚当夏娃,在森林中裸身奔跑。
三结构电影美学创作,意图隐喻故事。
然后按照破二元的功能选角色,需要半人半兽不男不女,职业也是边境海关,工作是善与恶的边界,住所是人类社区和自然的边界。
我们自然而然不断跟进影片的进程,等待着它按照剧作原理不断展开,从事件的发送—接收再到围绕着动机也就是对地下儿童业的调查之行动,甚至是通常在一部情节剧中作为暗线的感情线或三角恋情关系都具体而微时,突然间,它解体了,伴随着Roland的离开以及Tina对父亲的清算,暗线战胜了明线,作为冲突之一的三角关系消失了,不断地反转意味着自我。
一裸体与—作为生成者的少数叙事但是,这里,我们必须将改换为另外一个名词:生成,一方面,这个词语属于一种组合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它则是一个聚类:“生成”是对待可能的生成,它将事物从我们所处的状态之中解脱出来,就像穿透白色墙壁的逃逸线,生命也将从线性,宏大的编码之流中解放出来,作为个体的人与群体,历史等概念不再连接,不再属于沉重的家庭,土地,或是文化,前者不依靠后者,后者也不再决定前者,此时,他是自由的,不再问及从哪里而来,将要前往哪里,而是一个原子,一个单体,他所行走的曲折路线,无一不是地形图,历史在他的身后。
电影海报每年在戛纳最期待的就是可以看到一些脑洞大开的奇怪片子,这些影片注定不会在国内上映,等资源又十分辛苦,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影片本身就是极为难忘的观影体验。
今年第一部备受争议的重口味作品来自一种关注单元,瑞典导演Ali Abbasi的《边境》,片中部分大尺度镜头引发全场尖叫,甚至有许多观众中途离场,可谓噱头十足。
《边境》讲述了Tina是位效率极高的海关关员,她有着超常的嗅觉,仿佛能嗅到人们身上的罪恶感。
但当Vore这个表面看上去很可疑的男子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嗅觉却好像生平第一次失灵了。
Tina知道Vore隐藏着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是什么。
更糟糕的是,她甚至隐隐感到自己正被他吸引。
她与Vore缔结了一段特殊的关系,不仅最终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也意识到了与自己有关的真相:和Vore一样,她也不属于这个世界。
她的整个一生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现在,她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过着虚假的人生,要么直面Vore向她展示的可怕现实。
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女主Tina的“天赋异禀”。
身为海关官员的她,每天过着百无聊赖的工作生活,先让我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子,请做好心理准备。
是不是觉得她长得就有点“反人类”?
某一天,一个旅客准备过关,Tina似乎闻到了什么,叫住了他。
海关的其他工作人员十分相信Tina的嗅觉,果断开始检查,男子很淡定,看不出来有任何的慌张之处。
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品。
这时Tina突然要求看他的手机,男子开始慌张起来,拒绝接受查验,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只能勉强同意,从怀里拿出手机,Tina拿着手机在鼻子边仔细地闻了闻。
她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手机的后槽盖里找到了违禁物品,男子慌乱地抢过来想要吞下去,却被立刻制服,只怕他做梦都想不到在海关还会有这样的“神奇人物”出现。
而令Tina情不自禁被吸引的男子Vore长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点太像了?
两个人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就处于“相爱相杀”的状态,Tina可以很明确地感应到Vore是她的同类,但是她拒绝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认知过程。
看《边境》很容易想起前年同在戛纳展映的《生吃》,两部影片中都有着大量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镜头,但主题却都很温暖。
《生吃》是以女孩吃生肉为主线,表达成长中的懵懂与阵痛,以及亲人对女孩略显畸形的爱。
而《边境》本身更像是一场怪奇秀,两位主人公本身相貌就畸形,更不用提他们所谓的“天赋”是多么的变态与可怖,但就是这样的两个“异类”,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认识超过了很多所谓的人类。
不过导演用心十分“险恶”,为了增强这场怪奇秀的视听效果,他故意放大了影片中令人不适的成分,比如影片中有大量女主丑陋面部的特写,再加上女主对吃昆虫充满兴趣,更加重了反胃的效果。
即使女主赤身裸体地在风景如画的湖边洗澡,也感受不到丝毫的美感,臃肿的身体与满是疤痕的皮肤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极致性的反差,正是导演期待的效果。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戏就是男女主交欢时,女主突然长出了男性生殖器,形状像尾巴一般,令人大跌眼镜,遍寻阅片档案库完全找不到如此惊人的类似场景,这一幕在片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女主自这一刻起兽性逐渐觉醒,雌雄同体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于自己是谁的疑问,所以故事从两个奇怪的人相遇,转变成了女主探寻自我身份的过程,这是一种近乎于扭曲的融合,当中既有民俗,又有成人童话,还有浪漫与悲伤的戏剧式表现,虽然很怪异,但确实令人着迷,并且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边境》的口味绝对不是主流媒体所喜欢的,影片放映后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议,但无可否认它吸引了很多B级片爱好者。
Tina的遭遇也令人反思,她用了近乎一生的时间来接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丑陋的外貌和怪异的特征注定使她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内,只有当她在附近洗澡、和动物对话,接近自然时,才是她最开心的时刻,这也注定了Tina近乎于悲剧的人生。
导演Abbasi成功地在影片中进行了多重意义上的批判,比如Tina和Vore象征的是少数族群,他们在抗争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急需重新探寻,各种出人意料的元素交织起来,好像一出舞台剧,但作为电影来说,节奏感还是太差,导演将Tina的生活以片段化的方式进行切割,使得她的故事在电影中的展现支离破碎,观众也难以产生共鸣。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顾此失彼。
比如在影片中还加入了Tina与年迈父亲的对立这一条线,几场戏用力过猛,冲淡了影片中最重要的Tina与Vore之间的冲突,导致观众有些时候会摸不到头脑,说明导演还不完全具备驾驭长篇叙事的能力,浪费了一个极佳的创意。
总的来说,《边境》还是今年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在戛纳也许不会有所斩获,但这种以大胆的方式来展现生存危机的想法还是值得赞许,也为今年戛纳影片整体略显沉闷的氛围,带来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凤凰网评分:6乍看之下,《边境》讲述一个常年被排斥的女性的故事,似乎是典型的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套路,然而,《边境》的情节却出乎意料地走上了我们谁也没想到的地方,硬是把一个童话故事完全改造成了一部充满黑暗色彩的成人寓言故事,尽管多处情节古怪得甚至有些离奇,但是导演Abbasi总能用充沛而真实的人物情感,将几乎脱轨的情节拉回正轨上来。
—— Eric Kohn《Indiewire》在众多不能说的困难之中发现真实的自我,Ali Abbasi的《边境》将曲折离奇的童话、民俗传说、探案任务剧、爱情悲剧、以及存在主义戏剧等多个类型、元素杂糅在一起,是一部让人兴奋的、充满想象力的杰作。
——ALLAN HUNTER《国际银幕》这部混合类型片的《边境》,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惊心动魄的美。
伊朗导演Abbasi将超自然的民间传说和现代的社会写实主义融合在一,创作了这部探讨部落主义、种族主义、以及人所共有的排他性等深刻主题的寓言故事,把它放在全球各个国度,它都具备着相当的时代重要性和真知灼见。
—— Stephen Dalton《好莱坞记者》这部另类的惊悚片《边境》讲述一名拥有独特的、总能准确甄别走私货品能力的瑞典海关官员面临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的终极考验,给戛纳献上了一盘精彩且充满智慧的大杂烩。
它将爱情片、北欧犯罪片、社会写实主义片、超自然恐怖片巧夺天工地融为一体,是对电影类型的大胆挑战和颠覆。
——Alissa Simon《综艺》文/二十二岛主原文阅读:戛纳捉影④:《边境》一场噱头十足的怪奇认知秀
这类电影现在越来越多了,它们想象奇绝,剑走偏锋,镜头极具表现力,视觉音效无可挑剔,在电影节上绝对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你又能从一个个不同脑洞不同主题的故事里数出同样堆砌的标签和符号:少数族裔,政治界限,自我认知,性别性向跨界…等等等等,而且它们的剧情强行反转,角色成长生硬,明明是在反对贴标签和刻板印象,影片里的角色却又刻板典型地要命。
最后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留白,不明觉厉又政治正确。
从生吃,到水形物语,到边境,我对这样包裹着奇幻特效的价值观输出实在是日渐腻烦了。
脑洞大开的奇幻片《边境》。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整理:Dongdong 配图:深秋小屋 豆瓣*注:文中“☞”手指符号可点击到另一篇深秋小屋推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今天推荐一部2018年瑞典拍摄的电影。
边境 Gräns
每次看到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我就会想起这个角色——
有年代感吧?
出生80年代的估计会知道,这是当年CCTV正大剧场很火的美剧《侠胆雄狮》里的男主角文森特,一个生下来就长着一张狮子脸的“怪胎”。
尽管他从一出生就饱受人们的歧视、惊恐、回避,甚至因为他面容兽性而想弄死他,导致他不得不长年累月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居住。
但文森特心地善良,行侠仗义,总是默默做好事,拯救遇到危难的路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尊称他为“侠胆雄狮”。
“侠胆雄狮”也最终抱得美人归,获得了美女律师凯瑟琳的爱。
当年演女一号凯瑟琳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帅气的《终结者》女主角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扮演的哦!
言归正传。
《边境》是一部奇幻片,讲述了一个名叫Tina的女生,从生下来就长得与众不同。
她看上去既丑又怪异,身上有很多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她特别害怕雷雨天,因为闪电非常容易击中她;她每次一回家,家里养的狗狗总是冲她狂吠不止;
但是森林里的那些小动物,狐狸呀、麋鹿呀……却都愿意主动靠近她;
她嗅觉异常灵敏,不仅能嗅出各种气味,还能嗅出人的恐惧、罪恶、不安等情感情绪。
因此,她在海关负责安检工作,总是能轻而易举抓出不法分子。
她甚至不太爱吃熟食。
医生认为她可能是染色体有缺陷,其他也查不出什么名堂来了。
为此,她性格变得内向,独来独往,身边朋友稀少。
她的父亲貌似患了阿兹海默症住在养老院,能记起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愿意和她交往并同住的只有一个所谓的男朋友,每当他喝得醉醺醺想占Tina便宜时,总是被她粗暴拒绝。
所以,两人实际上过着有名无实的同居生活。
心地善良的Tina总是默默帮助身边很多人,比如半夜三更遇到快生孩子的邻居,她开车载他们去医院生产。
但是人们除了对她说谢谢和赞美她是个好人之后,便拒她以千里之外了。
Tina太孤独了。
这份孤独让她心甘情愿把同居的男友留在自己的家里白吃白住,至少她觉得身边还有人陪着她。
直到有一天,她在关口安检时遇到了一个跟她长得非常像的男人。
这个挺着个啤酒肚的男人叫沃尔,跟Tina有着一样的嗅觉和感受。
两人就像一见钟情,又仿佛已相识很久。
沃尔给Tina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教她尝试吃昆虫。
Tina说自己和别人不同,说自己虽然有女性特质却天生无法生育。
沃尔告诉她:“如果你和其他人不同,那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好。
”
沃尔让Tina从极度自卑里走出来,找回真实的自己。
原来Tina和沃尔一样喜欢吃昆虫; 原来Tina不仅仅是女性,身上还有男性的器官; 原来沃尔也不是男人,他其实是个女性,他的啤酒肚其实是孕肚;
原来,Tina和沃尔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类,他们是另一种“人类”。
难怪之前所有努力融入人类的集体生活,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论是人类的打扮、穿衣、吃喝玩乐,都一直让Tina觉得如此别扭和压抑。
两个人相爱了,在原始森林里享受着完全属于他们的时光和独有的爱的方式。
可是,好景不长。
沃尔慢慢暴露出对人类的仇视,并且怂恿Tina一起参与他的复仇计划。
原来,当年一波这样的“非人类”被人类当做研究对象残害。
Tina的老爸其实是养父,他也并非失忆,只是良心愧疚不愿意向Tina提起往事。
当年他是关押“非人类”的精神病院里的一名护工,不忍看到刚出生的Tina也被当成研究对象,主动要求照顾Tina。
而Tina的亲生父母早已经作为研究对象被“杀害”了。
Tina开始犹豫和两难。
一边是抚养她长大的人类世界,一边是她向往的同族世界。
而Tina还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特殊的“快递”,打开盒子是一个和她一样的“非人类”婴孩。
游走在人类与非人类的边境,Tina又将如何选择?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外貌用人类的审美角度来评判,显然是丑陋的。
就如同我们看到影片中的Tina,尽管知道她是纯良的,行为规范的,但是,依然觉得“她长得丑”。
这恰恰也是导演试图让观众从一个客观的视角去思考的问题——那些你认为和自己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你将如何完全放下自己的主观与偏见,去接纳和认可对方呢?
影片获得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很显然这份奖项也证明了影片中的雌雄同体、跨性别是对LGBTQ群体的关注。
它亦抛出一个命题:少数群体在经历了自我认同后,是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坎坷,还是充满负能量的看待不公与歧视?
影片还获得了第3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
看看男女主人公真实的长相,化妆造型确实很厉害啦!
▼
影片节奏舒缓,构思奇妙,导演阿里·阿巴西 (Ali Abbasi)出生于伊朗,八零后,拍摄的电影目前包括《边境》一共只有三部。
*悄咪咪说一句:影片中的丛林啪啪啪是亮点,画风奇特。
在深秋小屋公众号后台回复 边境获取影片熟肉资源-END-
电影中,用一个样貌丑陋的女性,展现出了在边境安检口岸,生活的这么一个边缘化的人。
异于常人的外表,让她几乎已经去性别化因为样貌的关系,缇娜自小就没什么异性缘,所以即便人到中年,她也没有什么恋爱和性经验,甚至还养了一个软饭男在家里。
其实缇娜并不喜欢狗,但为了得到软饭男的陪伴,她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爱好。
某些时刻,我们是否也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得到某些人的认可,变成了不断忍受、折磨自己、讨好别人、丢掉尊严的人。
虽然家人对她的样貌并没有什么介意,可缇娜自小就觉得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她甚至可以通过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判断他们是不是做贼心虚。
通过这项技能,缇娜从未失手,甚至在工作上屡建奇功。
某次在安检站,缇娜查获了一起拍摄婴幼儿色情照片的案件,但警方却一直找不到相关的有力证据。
除此之外,一个异性的出现,让缇娜神魂颠倒,而类似的长相,也让她突然产生了某种认同感。
沃尔一开始就明白,缇娜跟他是同一种族比起从小被父母保护长大的缇娜来说,了解所有真相的沃尔显然有备而来,他看似有男性的外表,其实内核却拥有女性的生殖系统,而这刚巧与缇娜相反。
无法忽视的味道让缇娜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沃尔,但她没想到沃尔竟是案件背后的始作俑者,而为了报复人类,他总是会用产下的怪物胎儿,换走人类的健康孩子。
然而这些孩子,最终都成为了恋童癖们的玩物。
背景声音里,只有婴孩惨烈的啼哭警探的表情,已经说明了这些孩子遭受过怎样的折磨,而这些孩子的命运,竟都是沃尔所致。
由于从小是在人类父母爱的养育下长大,所以缇娜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愤世嫉俗,而当她发现沃尔换掉了邻居家刚出生的小孩儿后,缇娜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存在。
未受精的怪物孩子这些人不会因为她的外表歧视她,不会因她的出身看低她,所以她最终选择离开沃尔,甚至还想将他抓捕归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肯定都做过一两件为了得到任何,而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随着阅历与日俱增,我们会慢慢长大,然后懂得什么才是自己应该真正在乎的东西。
一看就是亲生的随着父亲离世,了无牵挂的缇娜选择了隐居,她释放自己一直被压抑的本性,自由地在山林间与自然亲近,直到沃尔将孩子寄给她的那天。
成为母亲的缇娜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孩子的存在,让缇娜有了归属感,有了家,而她的嘴角,也终于展露出了笑颜。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东西——认同、延续、陪伴,即便是最边缘化的人,都希望有个能接纳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不大,可以不豪华,但却是你我心中无可取代的世外桃源。
没有什么不安,一个有趣的角度而已
隐喻很多,导演要表达的立场也不少。最让我有感触的是,缇娜虽然嘴上很坚决地说:我不明白恶魔有什么好延续的。但实际上,当面对后代时,母性是一种本能——尽管她并不能保证抱着的是不是一个恶魔。
【3.5】
有些过于直白的历史/政治比喻,整体剧作水平也一般。有些地方又被猎奇盖过了内涵。当然,想要平衡好这一切很不容易,也因此才会有大师之作与冷门佳作。
即便是带着好奇的心情也是失望而归,技法上倒是挺不错的
女主的第一场性爱戏,也是刷新见识了,触目惊心。
导演很变态
真是另类,除了另类也没什么可看的。
拙劣的反向设置,刻意的动物性,purely for shock value
歧视,排他性,天性,自我认同,一则描绘在边缘的社会寓言。
(๑•́ ₃•̀๑)获奖了?我觉得还挺无聊有点俗气的片子呢,男女主动物野性一好一坏,好就是被人类文明驯化,坏就是要报仇血恨?女主ex出轨赶出家门,哎呦这些情节怎么一点新意都没有。本来开头还挺好的,人物“丑陋”,结果后来这个丑陋就和善良操,越说越觉得烂,再减一星
09/03/2018, Telluride. Surreal, dark, uncanny, and raw. A search for identity, morality, and gender and sexuality. 最美的两个镜头:他们俩在阳光充溢的林间赤身奔跑,下暴雨时在湖里游泳。表演很好,演员之间的chemistry和dynamic都呈现地很足。配乐也挺棒的。电影里的某些元素挺有趣的,但故事本事却有些老套。Surprisingly intriguing and strangely electrifying.
道理都懂但是何必系列【香港艺术中心古天乐电影院】
全片的每一分钟都不如上一分钟,开头犹佳。故事的脑洞和主体不仅有趣且深意满满,剧本上来说后面有些无从消化。而作为观众却能很好的体味这个怪诞的故事。世界上有很多异类,若能自我认同,这是最美好的愿望了。
哈哈哈哈 一开始真以为主演长那样,QA的时候她来了,还挺漂亮,说是每天化妆要四小时!全脸上下只有嘴唇上边能动,所以会有一种像动物呼吸一般的感觉。节奏不错!人物也是立起来了(对丑角的好感很多时候来自同情),再加上反映社会现实的这层深度,拿下一种关注实至名归。
蒂娜拥有女性的外表,但拥有男性的器官;沃尔拥有男性的外表,但他会怀孕生孩子。女性和男性都是两种性别的一种,就像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女性和男性又有什么区别呢?又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男女之间除了能否生孩子之外没有什么区别,对调一下变成男性生孩子也是一样的。人们总是觉得和他一样的才叫正常,和他不一样的就是怪胎,是异类。我们没法定义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边缘人群不是怪物,也不低人一等。他们不应该被歧视,也不需要同情。
以北欧电影标准的冷静克制姿态讲述内容看起来惊世骇俗,本质却依旧是「党同伐异」的故事,「边境」象征着某种站队的划分,当自我完成「归类」后原本所有常规的价值标准与善恶都失去了约束力(唯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主义是绝对的「正义」),电影中刻意的「非人性」的表演让一般的「正常人」都有发自内心的生理厌恶感。
一種新時代新局勢下的Tod Browning電影。
探讨LGBTQ群体生存出路的《边境》最终走进了交流的死胡同。所谓边缘人群的矛盾在于,他们既要争取自身的独立性又想追求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就像影片诡异的风格一面是哗众取宠乞求同情的嘴脸一面又是拒人千里傲慢不逊的姿态,这使得他们永远处在了一个不知何去何从的被动位置。
令人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