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名字有“暴力”二字,还是partly 和party相近,被误杀了???
各大网站上的视频都被删除了……
《飞屋》前放的短片,可惜大陆没送,悲剧。
豆瓣上,分数比《飞屋》还高,我汗。
给“一个推荐”,因为是短片,而且是动画。
好可爱的小鸟,虽然运气不好,但是愿意接受命运,哈哈。
9.12.10上写于外公家
很精心的一个小故事,云每次都把造坏的生命给鹤,鹤一次次的被折磨,却心甘情愿,当云以为鹤终于受不了他要离开的时候,鹤又回来,却穿上了最严实的装备,迎接新的挑战。
故事的最后,让人会心一笑,心里有小小的感动。
简单的看,这就是两个人的友谊,一个人总是笨笨的,不断的闯祸,另一个人永远包容他为他收拾烂摊子。
如果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朋友,那是一辈子的福气,那些说过要和我一起做的事,那些说话的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我,仍在原地。
没看这部短片之前先看了豆瓣,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想的这么多。
一部五六分钟的短片,情节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能激起大家这么多的感慨?
可是看完之后,虽然带着微笑,却五分钟红了眼眶。
虽然小鹤羡慕别家甜蜜温馨的云朵,粉粉的充满欢声笑语,可是自己那朵灰色固执的云才是命中注定。
不管再受伤,也还是很喜欢。
小鹤最后坚强的敲敲小头盔,像个好男人守护在云云的身边,帅的一塌糊涂,心里感动而又向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注定的陪伴,不管再荒唐,再怪癖,总会有相似的人陪在身边。
哪怕是歪瓜配裂枣,乌龟瞅绿豆,在一起分享的感觉总是很快乐。
一切好像都是注定的,爸爸身边是妈妈,哥哥羞涩的牵来嫂子,王子等着灰姑娘,唐明皇惊鸿一瞥遇见杨贵妃,张爱玲败给了胡兰成,叶芝用一生守望茅德·冈。
连张春桥,也有叛徒文静陪他度过余生。
天涯两处的两个人,暗藏着某些深深的羁绊,一旦遇见,就在一起面对欢笑忧愁,面对快乐悲伤,面对细微喜悦,面对烦恼琐碎。
有人说这叫爱情,有人说这就是简单过日子。
但日子不管怎样的过,两个人就不叫两个人,叫一对。
我一直很不满父母对我追问我从哪里来的回答,他们都说,你是捡来的。
哪捡的啊?
城外头那个垃圾堆里。
再捡一个回来嘛养你都养不活了还捡!!
从那些接吻的电影镜头里我猜测男人和女人接吻以后女人就会有小孩儿了。
同样的,像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一样,我会想象女人生小孩的过程就好像我便便。
后来初二的生物课本详述了精子卵细胞的相遇才能有我今生的挣扎。
其实课本上说的只是原理性的东西。
靠着自力更性的好奇心,我从图书馆的性知识书籍里,从朋友的亲身讲述里,以及最直接的,从日本友人的现身说法中,开始懂得了小蝌蚪要走完那360mm路有多么的纠结。
一直不满自己这样百转千回的对性的探索过程——要是爹妈直接就告诉我了该多好。
于是想着:将来我的孩子要是问我他哪来的(不知道我会不会有),我就直接把精子的马拉松决战和卵细胞的等待一古脑儿告诉他,让他在性上面有着通透的博大的触类旁通的历史性的理解,像他爹一样,对每种性形式都保持宽容理解的态度。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忽然顿悟:那样,我岂不是剥夺了我孩子一个多么有意思的探索过程?
送子鹳的传说貌似是东方的故事,却像《花木兰》一样,被皮克斯代表的美国堕落文化诠释得这样生动而唯美。
想想这样一个画面:当我的孩子睁着美丽的大眼睛(因为确实我的眼睛并不小)问我他是怎么生出来的时候,我指给他看天空(前提是我家的小户型的上空没有被遮挡完),跟他讲天上的云都是有神仙的,每天都在把云彩捏成小朋友,还有一群鸟儿,嘴巴跟他爹似的地包天,她们把云彩做好的小朋友含在嘴巴里,从天上飞下来,谁家爸爸妈妈孤单了(他会懂什么是孤单么?
),就把小朋友送到哪家,要是小朋友不听话啊,爸爸妈妈还可以拜托这些小鸟把小朋友送回去,让他变回云彩。
我的小P孩儿是不是会在我这样自恋式的瞎编中听得十分惊恐?
或者,敏感地感觉到我在蒙他,继续追问真相?
或者,我实在讲得很无趣,还没听我说完他就睡着了跑开了?
除了中国的传统式的性教育,其他国度的孩子在打听自己的来历的时候多半也都被父母以隐晦的方式避开了对性过程的直接描述。
这至少说明: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在精神分析的理论里,人类以对性的压抑换来了高度的文明,过早、过于露骨地向孩子展示性过程,是否会对孩子的性意识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性是无罪的美好的,性教育的最终使命是让基因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传承下去,而所有教育都是外加的,永远无法预料这些教育与每个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是否会冲突。
所以我们的性教育的大致方向会放在让个体的性意识不至于与社会对性的约束相冲突上。
性的成熟定位,往往是在个体自身的不断体验中逐步找到的。
那么与其用这样赤裸的方式向孩子呈现一些无美感的东西,不如把这些事情就交给他自己,follow his mind。
直白的性教育,就好像给孩子讲童话时生硬地给他加上一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剥夺了孩子继续享受故事寓意的自由。
说与不说,这个尺度还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还是陪陪孩子看看动画片好了。
片儿不错 我是有点看不下眼各种煽情评论合辙不就是一五分钟的短片么姑且不说到底算不算得上爱情范畴就算是吧 爱也就爱了您也不是送子鹤 您也不是暴力云您怎么就知道人家俩不是心里明镜儿似的 偏偏就爱玩点甘之如饴的小情趣呢跟着在旁边又感人 又伟大半天其实想说的都是您自己的心里话吧挺欢乐温馨的一片 最多有点跌宕的小技巧何必呢果然阿 情绪都是自己给自己的..........orz 我又泼冷水了看见一边倒 心里就不舒爽 我这老耿实的性子
这个小片可能大家看后的感受各有不同吧,男友说,这才是好搭档。
可我想到的却是,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怎么样,哪怕屡次犯错,糊涂、暴躁、失败、满身伤痕,有一个人却永远在等着你,那是怎样的一种温暖啊。
看这片子在榜上久居不下。
终于去看了。
可能还是因为片子太短。
与我想象中的感觉差很远。
原来要用5分钟说完一个故事。
时间还是不够的。
要是拍成一部长片效果一定会更好。
像飞屋那样带来的感动就很成功。
送子鹳到另一朵云身边的时候。
我以为它一定是离开了。
看到它最后带着“装备”回到暴力云身边。
那执着的溺爱。
不是谁都能给起。
是的。
能伤我的。
是我所爱的。
今天看了个动画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鹤》。
做的精致不说。
也不看看哪个公司的。
天上有许多云每天都在生产很多很多的孩子。
有狗宝宝,鸡宝宝,鸭宝宝,还有人类的宝宝。
他们很可爱很体贴。
他们被送子鹤送进每家每户成为狗,鸡,鸭,人类的宝贝儿。
他们是天使。
是天赐的礼物。
有一朵云,他只能生产出暴力的孩子。
鳄鱼,大白鲨,刺猬。
有一只送子鹤专门为这朵云送孩子到鳄鱼家,到大白鲨家,到刺猬家。
鳄鱼把鹤咬得鼻青脸肿。
鹤小心翼翼的把它送到鳄鱼家。
大白鲨一口就把鹤给吞了。
刺猬全身是刺,刺猬把鹤扎的头上跟做针灸一样。
送子鹤依然对他们小心翼翼,不露出一点儿愤怒和厌恶。
仍然呵护备至。
这朵暴力云只生出这样的生物。
那只鹤也只送这样的生物。
有一天暴力云以为鹤飞去其他云朵那里去送别人的孩子了,再也不在她这儿帮他忙了。
他又桑心又无奈,他哭了,下起雨。
没过多久,鹤就飞来,带着从别的云那里得到的棒球队的盔甲和头盔。
把自己武装起来。
摊开大羽毛臂膀。
说:来吧.暴力云很开心的制造了一条鱼。
交给鹤。
鹤顽强接过,不料是一条电鱼。
通过盔甲电的她捧都捧不住。
手足无措。
这片子真是太伟大了。
看完以后我突然想起父母和那部姐姐的守护者不管我们身上有多么多的尖锐的刺,我们依然被他们呵护。
不管我们的大口牙曾经一口就把他们吞了。
我们依然被他们呵护。
我们就是大白鲨,我们就是鳄鱼,我们就是刺猬。
我想我们就算是一股闪电,瞬间把他们击溃的体无完肤,他们都愿意为我们赴汤蹈火。
他们眷顾我们,他们守候我们。
不曾问我们所要任何收获。
我们却掠夺了他们的全部。
我们是一场灾难。
我们的父母一直在重建我们的城。
OUR MUM AND DAD.THEY ARE OUR GOD IN OUR LIFE.
看哈利波特的那个家养小精灵 虽然恨哈利 可是哈利是他主人 他就必须随叫随到 不可违背主人的意愿 纵使他多么不愿意所以看第二遍时我还在想 是不是每只鹤 就必须跟随它的云 不可更换 不可叛逆 呵呵 是我想多了 我相信 不是的这片性格孤僻的云 造出来的小动物 把小鹤搞到遍体鳞伤 惨不忍睹小鹤虽然不自觉的表现出向往别的云会造出可爱的小宝贝 但是发现被云看到后 十分尴尬 急忙掩饰 生怕伤害了云的心 真的是很善良啊世间是存在这样的关系的 互相体谅 互相为对方着想 只希望这样的人多一样 不是只对朋友 而是对任何人 和事 都要互相体谅一些这样就是我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啦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BJIFF14 英嘉(🐳💗)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