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深深的期待去看,带着满满的失望而归。
我只能说,他们不懂夜玫瑰。
在电影中,台北变成了北京,小皮变成了露露,地铁变成了公交,摩托车变成了POLO,北斗七星裤不见了,意卿学姐从回忆中走到了现实——嫁了个有钱人——看起来貌似很幸福的样子,柯志宏跳舞的地方从操场变成了舞台……这些也许都只是细节的问题,无关紧要的,不会影响到故事本身。
假设如此。
这里面的玫瑰,从头至尾,眼神都是明亮的,一点寂寞的影子都没有;同样的,柯志宏也不寂寞,完全的彻底的变成了wsn,从入住就怀着不纯粹的动机,他轻松且自信满满的对学姐和玫瑰说:我喜欢夜玫瑰。
这样的角色已经完全背离了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玫瑰不是玫瑰,柯志宏不是柯志宏。
寂寞才是这个故事的灵魂,寂寞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失去寂寞的电影,就像没有放盐的汤。
而寂寞之中的相识相知相守,是痞子小说中永不凋谢的温暖的方向。
今天还无意中看到林心如接受采访时说:我不像夜玫瑰那么自闭,也不像她那么寂寞——我很晕,只能说,她和他们不懂夜玫瑰。
不过电影很奇怪的感觉。
有些光怪陆离的。
而且打光总是恐怖片的感觉。
总觉得下一个镜头有可能音乐一变,画风一转,就变了不过还是很慢悠悠的感觉。
有北漂的感觉。
但是没有那些真实的残酷的,说了租房却没怎么着重提房租,说了职业却没怎么着重说工作事宜。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
里面的演员啊。
钟汉良自然不必说(哈哈,其实这个片子是我看了何以笙箫默的精华版之后,自动给我播放着的)有口音的普通话,也很可爱林心如笑起来很可爱。
这个2009年的片子。
现在2015年林心如参加的真人秀,我们相爱吧。
里面的她却说自己性格很不像各个电影角色。
还有马天宇??
那个时候看起来好非主流啊。
现在是花样姐姐里面。
《夜玫瑰》这部电影是那种淡淡的、如电影中出现的蛋糕那样甜丝丝的气氛包围着。
整部电影的格调淡如白开水,没有那海誓山盟爱的表达,没有大起大落、撕心裂肺爱的波折,却是最贴近生活的。
就是这白开水却是我们都市人渴望的心灵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白开水是最好调味的饮料,加上一点茶叶就变得醇香,就如生活中的一点点小惊喜、小浪漫,生活就会变得有滋有味。
就像柯志宏淡如水的生活中出现了“夜玫瑰”。
电影的节奏如细水长流,都市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
影片中柯志宏下班回家见到每个人都是脚步匆匆,即使撞到小柯都会停下脚步说声对不起,小柯也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可是一进家门似乎时间变缓慢、凝固。
所以夜晚和家是都市人放空的港湾。
接着来说一说电影中出现的“夜玫瑰”的寓意。
是指“爱”,爱就如夜玫瑰的种子悄悄落入心田,在心中生根发芽,长出最美的玫瑰花,这是用喜爱浇灌出来的,请不要埋藏在心中,就像影片中的那样大声说出:“夜玫瑰,我爱你!
”
季节,飞逝。
物候,流转。
兵荒马乱的大四上,生活在寝室、食堂、图书馆,连轴的转。
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的电影,让我,还有感念,淡而温暖。
这貌似是08年的电影,当年上映的时候因为种种阴差阳错,错过了去影院的观影。
没想到,竟然过了整整三年,才再一次遇见这久违的感动。
电影的叙事方式确实比较老套,男主的视角,女主因为家庭父母的离婚整整寂寞了10年,一个合租的招贴引得男女主角的相遇,一段彼此的日久天长氤氲了一段普通平常的爱情。
但,生活不就是普通的、平淡的么?
没有夸张的意外、没有生离死别的悸动,两个都市的小青年,就那样,在突然间闯入的彼此间互相试探的关心、谨慎的挂念。
一些平常的画面、几段普通的生活,没有大的跌宕起伏、没有意外的交错丛生,寂寞的心或许只因太多的执念,人生有很多种的感动,有些感动是与心底潜藏很久的那些沉积的泥沙不期而遇的心灵相通。
片中柯志宏对叶梅桂说:“我可以是你都江堰中的泄沙闸,但你心底沉积已久的那些泥沙还得靠你自己去清除。
”还有太多的想说、太多的感动,但是时间总是过滤器,那些更久些过后的留下的东西或许可以更加感动。
总有人能像叶梅桂的柯志宏,正当时、正当事、正当年华、正当被爱。
PS:那条叫露露的小狗真的很可爱,人生也总有一些事物会如露露那样成为一段感情、一段友情、一段人生的见证。
珍惜,所有与己有关的人、与己有关的事、与己有关的人,总有不可割舍的感念那么淡淡的却温暖如新。
【夜玫瑰影评之一】难得纯爱文/连城当《立春》中黄四宝对王彩玲说“你QJ了我”时,心中一阵酸苦。
爱情本来就是上天不公正的产物,踽踽独行于城市的男女越来越拘泥于房子车子票子,似乎物质成了爱情的主体,而忘记了爱情的真实意义。
饭桌边开着玩笑——“给我空降个有房有车无贷的男人吧”!
偏爱台湾的文艺电影,如《海角七号》,当阿嘉说出那句“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的话时,世俗上的一切在刹那灰飞烟灭;《人鱼朵朵》里,两只绵羊伴随着五颜六色的高跟鞋给我们讲述着童话的爱情……没有痛苦,没有压力,只消微眯着双眼,轻轻地靠在身旁情人的肩膀上,思维随着电影一起飞翔。
电影本就是造梦的机器,造就一个又一个生活的美梦,让观众一起梦游。
柯志宏的生活与你我类似,奔波大城市,寻找合适的住房,有点脱线,有点小资,每天斜挎着包去上班,会迟到,会遭到上司的批评,当然,也梦想遇到一份感情。
柯志宏是一个寂寞的人。
每天去挤公交车,独自一人在楼下的面馆里吃面,看着玻璃窗外行人来来往往,但他又不是一个将寂寞挂在脸上的人,一碗面也能吃得风生水起——孤独也好,寂寞也好,不过都是一些只能用内心来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对话。
什么东西一旦抬上对话的局面,就会大打折扣。
小柯所有的情感都以画外音的方式展示,钟汉良略带香港味道的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听起来却别有一番味道。
或许,那样的声音更增添了一份寂寞感吧!
故事再简单不过。
柯志宏找到了合租者叶梅桂,类似白领公寓,一男一女,瓜田李下,不发生点什么事情就不称其为小说,更不称其为电影。
分不清是谁先对谁有感觉。
叶梅桂包藏得太深,她冷言冷语,似总将人置之千里之外。
也许是柯志宏先爱上了叶梅桂吧,他看叶梅桂的眼神总是带着点柔情,或者是叶梅桂先对柯志宏有了感觉,孤独的人总是希望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即使那时候还没有半点的爱。
故事就这样纯纯地开始了。
两个寂寞的人,一间两室一厅温暖的房,一只可爱的贵宾狗。
她爱狗,于是“气”走了原来的室友,小柯成功入住。
感情应该是从溜狗开始的。
夜玫瑰是个心中有泥沙的女孩子,将自己封锁。
小柯古道热肠,虽然内心也偶有寂寞(城市男女大致如此),但仍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这样的组合,不擦出点火花来不免太对不起观众。
吵吵闹闹,不过是爱情磨合剂。
深夜奔下楼去买蛋糕,在生日这天即将结束之时许愿,究竟什么愿,他无从得知。
谁也不需要向谁全方位坦白,太迅速的爱情像快餐,而小柯的爱情,是一碗红糖生姜汤吧!
入口很甜,甜得如同孩童时候的糖,后味却发热,驱除身内寒气。
就如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拥抱一般,但故事的后味,却能让人甜蜜很久很久……小柯有他的初爱——大学的学姐,那个戴着面具与他跳舞的人。
最简单的舞蹈,最简单的爱慕之情。
没有表白,没有眼神的流露,连电影惯常用的暧昧都没有。
或称之为情窦初开更为合适。
学姐是水中的那朵玫瑰,比小柯大两届的学姐身上总有一种母性的光辉,学校练舞场上总有一种淡淡的光晕,如同一个男孩子在追逐爱情之初总有这样一个或者几个女人出现在他的生命中,镜花水月,却永远给人最美的姿态。
时间越来越久远,那道水中的光影越来越模糊,却也越来越美丽。
学姐是小柯心头的那朵夜玫瑰。
飘在水中,飘在夜空,飘在她离开学校后小柯所有的岁月里。
她是那抹朱砂痣,是那道白月光,陪伴着小柯一个又一个的梦境。
在小柯的梦里,她戴着面具,看不清她的面孔——其实,她的容貌真的不那么重要,她是小柯的一朵玫瑰,一朵夜里的玫瑰。
一点梦,一点爱的方向。
爱的方向是他遇到叶梅桂。
根本不需要让小柯在夜玫瑰和学姐之间作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坚持认为重遇学姐的桥段太过大俗,学姐不过是小柯心中的一道影子,而非爱情。
当他遇到夜玫瑰的时候,那道影子应该慢慢消失,而非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破他心中的梦。
也许《夜玫瑰》这部电影真的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绝对是大陆目前难得的“纯爱”之作。
一直感叹大陆“纯爱”片太少,《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被权力与乱伦萦绕着爱情太过灰色,《苹果》中虚伪的肉欲让人连吃饭的欲望都提不起起来,《十面埋伏》似乎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剩下三角恋了……电影太疯狂,疯狂得让人都以为这个世界除了这样的爱情再也就没有其它的爱情方式了。
男男女女终日奔波苦,一入电影院又被这样的“爱情”所包围……幸好,有了《夜玫瑰》。
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纯爱。
让我们知道,爱情的历程原来就那么简单。
后记:今天去看了《夜玫瑰》点映场。
很开心能在2月14就看到这部影片,正式上映传说要在3月份。
数字电影,小成本制作,去看的原因完全是因为钟汉良。
钟sir在大陆的第一部影片,虽然我更期待他的《斗爱》(关于舞蹈——拉丁的电影)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294022
玫瑰花儿朵朵开呀玫瑰花儿朵朵美 玫瑰花儿像伊人哪人儿还比花娇媚凝眸飘香处花影相依偎 柔情月色似流水花梦托付谁痞子蔡的小说,很年轻的时候很是流行过一阵子。
夜玫瑰中柯志宏的学姐说着,夜玫瑰不仅仅是一首舞曲,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叶梅桂,夜玫瑰,柯志宏肯定是因为这个名字决定和她合租房子的。
夜玫瑰依旧停留在学姐的映像之中。
其后,平淡生活中的小乐趣,以及不知不觉喜欢上叶梅桂,仿佛顺理成章。
很清新的爱情小品,淡淡的就像是你我普通又普通的每一天。
上班下班,和合租的伙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纾解一天的心情。
在点点滴滴生活琐事中,走进彼此的心底,张开双臂拥抱彼此。
就像是温暖和煦的阳光,柔和地掠过你我内心,纵美好也是清浅的。
说到清新,想到一部韩剧,Goodbye Solo。
这个剧同样冷僻,少有人问津。
千正明主演的,已然忘掉了女主是哪个。
年轻时候的爱啊,恨啊,戾气啊,统统都化解在老奶奶的慈祥柔和中。
是的,我超喜欢剧中的老奶奶,就像是你我的外婆或者奶奶,让我们蜷缩回到婴儿时期那个粉粉柔柔的小人儿,连带着一颗心,也跟着干净 利落了起来。
静静地 静静地 沉淀。
小温暖 小感动 没有过分的物欲 不夹杂肉欲。
看一豆友的影评,写道整个放映室只有她和朋友2人时,不是不难过的。
清新 温暖 清浅的,已被我们抛弃了么?
幸好,网络上还有这部小成本影片,让我在静谧的夜晚一个人偷偷感动。
附上关于电梯的笑话,很老了,可再次看到我还是会笑:*电梯故障,请您原谅。
多走楼梯,有益健康。
*电梯已故障,请您多原谅。
何不走楼梯,身体更健康。
*奈何电梯又故障,只好请您再原谅。
*少壮常常走楼梯,老大一定更健康。
*我达达的引擎正痛苦的哀嚎。
我不是偷懒,只是故障。
*轻轻的我停了,正如我轻轻的载。
*我累了这么久,偶尔故障也应该。
*再完美的电梯,也会偶尔故障。
我从来不故障,所以不是电梯。
首先,是冲小哇才找出这部电影来看的,说实话,刚开始看到略微小白的小哇很失望,看《来不及说我爱你》完全迷上他了,那种霸气而痴情眼神,真的······哈哈哈哈,所以看到这么个背斜挎包的小屌丝时,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但生活不是偶像剧,在下雨的午后,一个人看这部节奏舒缓的电影,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化身普通大男孩的小哇好温暖,不愧是小太阳。
寂寞是城市人的通病吧,不懂得去爱,那一碟简单的早餐真的有打动我,好想为心爱的人准备早餐
正在看,感觉林心如装嫩有点儿。。。
钟汉良同学的港台腔很拗口,没有看书的时候那种属于痞子蔡的台湾气息。
所以非常好奇那个影片的取景地点是哪里啊??
不像台北,不像上海,难道是深圳??
我觉得夜玫瑰中的小柯可以归入某种类型人物的行列,年轻的单身男子,有一点随性幽默,有一点疏离寂寞,还有点暖融融的孩子气,在爱情电影中很常见:比如《诺丁山》里的休.格兰特,天生一种脆弱懵懂的气质,看着你的时候总像是在晨光熹微里醒来时那一瞬间的失神;比如《天使爱美丽》里的马修.卡索维茨,有着安静羞怯的神情,趣致单纯的心境;比如《碧海蓝天》里的让-马克.巴尔,有着糅合了婴儿的眼睛、海水蓝和屋顶上跳跃的阳光的迷人笑容……那么小柯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小柯身上有两重气质,爱情轻喜剧的题材限定了他的部分性格必然是幽默可爱迷糊的,但他喜剧之下的底色其实是孤独。
小柯是一个在异乡寻找归属感的游子,念念不忘当年教他跳舞的学姐,说明他对旁人的认同和接纳有多么渴望,还有“就像在狼群里,我也许只是一只瞎眼跛脚的狼,但人们会说这群狼有十二只,而不是这群狼有十一只,另外还有一只瞎眼又跛脚的”,会说出这样话来的人,又有着多么不安而敏感的内心。
为什么小柯一站出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他不是钟汉良曾扮演过的于佑和,也不是Johnny?
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漂浮的气质。
他的动作总是夸张和不安稳的,走路的姿势、跑步的姿势、和学姐跳舞的僵硬、被吴驰仁气到的一跃而起、撞到鞋柜的哀嚎、躲吸尘器的蹦跳、在厕所里猴急地蹿来蹿去、拦出租车的斗智斗勇……回想这些鲜明的片段,小柯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他慌张、匆忙的动作背后,是不确定的漂泊的心事,就像一段空泛的回音,跌落在浮尘飞舞的空气里。
小柯还有几分灿烂,眉目飞扬地一笑真如水银般光亮耀眼;有几分不安,一个人坐在面馆里望着窗外,那眼神真像全世界所有的雨点打湿了所有的窗棂;有几分狡黠,涉及到钱的问题时自有指东打西的快意;有几分温柔,微笑着亲吻手机的样子,在暖色的光晕里,睫毛轻颤仿佛被夕阳的余晖黏住翅膀的乐陶陶的蜂蝶;有几分不加掩饰的孩子气,在吴驰仁的字条上发泄过后,踏进电梯时已换上心情大好的得意笑容;有几分瑟瑟缩缩的小委屈,被叶梅桂的冷战吓到后谨小慎微手足无措的模样,让人又想笑又莫名觉得自己不厚道。
《夜玫瑰》其实是很局促的一段爱情,参与者只有两个人和一只狗,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公寓里,生活乐趣好像全跟电梯有关,爱情发生得自然而平淡,没有误会没有仇恨没有阻挠没有隐衷没有等待没有背叛没有生离死别没有不容于世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沧海桑田……没有以一种倾城的姿态降临,也没有爱到轰轰烈烈炽热疯狂,最后,它是大团圆结局,没有遗憾。
在这部电影里,幸福不过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不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生生死死的沟壑。
幸福就是有人默默记得你们之间每一件事情然后大而化之地概括成谢谢你对不起,就是有人悲愤地以巡视都江堰的气势来为你修理马桶,就是有人会紧张你以至声音发抖得像风吹过狗狗刚剃完毛的身体,就是有人会在半夜跑出去为你买一个生日蛋糕,赶在十二点之前,一定要让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小屋里兜兜转转的爱情,淡淡的,浅浅的,但因着无法闪躲的鲜活热络的气息,三分的悲喜也有了十分的甜蜜。
再加上两人在屋里打手机的桥段,有限的空间突然就有了奇妙的拓展,局促的爱情也未尝不可以衍生出张力和异想的色彩来。
这部电影中有两个交替出现的时空,一个是小柯十八岁时和学姐跳舞的场景,一个是十年后的现在,一个是他熟悉的、萦绕着刻骨铭心青春回忆的舞台,一个是让他感到陌生和漂泊无依的异乡羁旅。
这两个时空在电影中是平行存在的。
当小柯第一次见到叶梅桂,她触动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并且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她一再地成为连接两个时空的符号,小柯通过她得以回望过去那段童话般的经历。
电影中反复提到“夜玫瑰不只是一首曲子、一支舞”,因为在这首乐曲中已经刻下了小柯十年间的年华倒影、岁月斑驳,每当他想起夜玫瑰,实际上便是在体味此时的他与彼时的他之间遥遥相望的心境。
直到片尾与学姐重逢,记忆中的人终于出现在现实时空里,两个时空终于连接在了一起。
然而他却发现,物是人非,他唯一能够拥有的只是在不断地回望中保存下来的梦的残骸。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学姐和她的丈夫在小柯的主观视角中渐渐消失的镜头,那个记忆中的时空也随之消失了,他终于完完全全地、清醒彻底地接纳了现在。
原本我在看电影之前都不想看剧本的,因为我知道钟汉良演出来的小柯一定和文字中的不同。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卡萨布兰卡》的花絮,说它的剧本是边拍边写的,英格丽.褒曼在拍摄时根本拿不准她爱的究竟是谁,亨弗莱.鲍嘉也不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如何,结果呈现在银幕上的便是伊尔莎举棋不定的眼神和里克颓唐又热烈的注视,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反而成就了这部影片。
我看钟汉良的戏就常有类似的感觉,剧情并没有多么复杂,谁是谁非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原本可以很轻松很上帝视角地裁定每个角色的功过得失,可是他的眼神啊……有时觉得看他演戏,观众就像是《死于威尼斯》里那个作家,魂不守舍地跟在美少年塔基欧身后行游,追寻着永不可企及的纯粹和美,威尼斯的每一座桥、每一处转角,都散落着他渐渐枯萎的生命和方生方死的爱恋痴缠。
钟汉良的眼神就像那个步步生莲的少年,牵引着你全部的心绪和情感,是在情节之外的一种激荡和交汇,超出剧情揭示的范围,于是你就陷落了,一回首早已不知心在何方。
看《夜玫瑰》便是如此,导演给了钟汉良数不清的超大特写,简直让我有看《侠骨丹心》的感觉,而且男一的戏份比起浮光掠影的小教主来自然也要过瘾很多。
在《侠骨丹心》里,常常整个镜头里就只有厉南星的脸,导演并不是有意要突出人物的任何情绪或情节的任何关键所在,然而又确实使得厉南星的脸像符号一样独立于剧情之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把他的脸渲染得如此意义非凡。
《夜玫瑰》的特写则又是另一种效果,把叙述人小柯丝丝缕缕的心事和私语放大到一览无余的程度。
他有很多种面孔,穿黑色西装时是腼腆稳重的,穿白色帽衫时是柔和体贴的,穿白衬衫配白毛衣时青葱迷懵得真像斜飞的屋檐上直欲冲入青天的飞鸟……他深藏的心思,百般的表情,经了镜头的放大,无一不是坦诚直白到让人心神不安的地步。
又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柯坐在一家店里出神,镜头从外面拍,玻璃上条状的白色贴纸恰好遮盖在他脸上,于是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分割镜头的效果:画面上方是他的眼,柔柔缓缓地眨了一下,眼眸中清亮的水波像涟漪一样荡开去,击碎了某种宁静,却只觉得更静;画面下方是他的嘴,仿佛和眼睛分属于不同的两幅画,或同一幅抽象画里不同的两个空间,这个特写下的小柯神秘而迷离。
我以前喜欢过很多演员,膜拜过影史上很多光辉的名字,但钟汉良真的很不一样。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被人们传颂?
不是因为导演技巧、剧本结构、演员表演都完美到多么不可思议的程度,而是人们想要在电影中寻找的梦想、自由、希望、救赎、激情、信仰、正义等等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获得。
钟汉良对我来说便是如此,他一个人便代表着太多可能。
所以我慢慢地变成只看他一个人的作品,而丝毫不会觉得错过了怎样的光影繁华。
就像里尔克曾经说的:“我不愿做任何你不会经历的梦,不许下任何你不希望如愿的祝福。
我不做任何不使你快乐的事,不种一朵不将你装扮的花……”所谓倾慕,大概便是如此。
很喜欢小柯和叶梅桂之间淡然的笑语、戏谑的调侃,她慢吞吞地无视掉他渴望晚餐的悲切眼神儿:“你不知道什么叫寒暄吗?
”他面带笑容春风化雨和颜悦色地谈情:“是你打给我的,我接听免费。
”她问,你会担心我吗,而并不强迫他一个回答;他问,你会担心我吗,然后在沉默中含笑亲吻了手机。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动人的表白、郑重的承诺、情深的相许,只有她碎碎念叨着“你也不问我有没有迟到”,他故作镇定地问她“我见了你爸该说什么做什么”,才透露出心底转了千百个弯的在意和牵挂。
脸上淡淡的波澜不惊,恰是因为心里深深的期许和感动,在如此一个飞速狂奔的城市中,在如此一个呼啸而过的时代里,我们能够承诺什么?
注意看就会发现,在他们居住的大楼里始终没有出现过其他的房客,承担了重要搞笑任务的吴驰仁从没有露面,蓝和彦撞到对面住户的房门,对方也只是喝问一句,从此便悄无声息,一切都衬托出小柯和叶梅桂的生活是多么寂寞。
导演不动声色地将镜头贴近这两个平凡的男女,在喧哗繁冗又如流水般悄逝的日子里蹒跚进退,暖暖的爱意和满满的疼惜一点一滴地在观众心里蔓延,而小柯却仍在好整以暇地抱着狗狗,安静地蘸着牛奶在桌上写字:秋——风——秋——雨——愁——煞——人——平凡隽永的爱情为什么不能绽放出绚烂的焰火:如果我不能听见声音,也许对你的美貌会倾倒得更加心醉神摇;如果我不能看见色彩,也许对你的笑声会铭记得更加深刻清晰;如果我不能独立行走,也许对你的等待会沉淀得更加心潮澎湃;如果我就要离开世界,也许对你的陪伴会眷恋得更加不能自已;可是我好好地站在你面前,没有生离死别相濡以沫的戏剧场面;不代表我就描画够了你的美丽,我还想一生沉溺进你的安详宁静;不代表我就记取够了你的欢笑,我还想努力保留住你的无忧无虑;不代表我就忽略了等你的幸福,我还想慢慢回味每天的崭新喜悦;不代表我就满足了伴你的时光,我还想逃出红尘带你去环游世界。
这应该是一部文艺片。
节奏缓慢,并无剧烈的情节冲突。
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年轻人柯志宏,租房时遇到姑娘叶玫桂,渐渐有爱情的一个故事。
主人公没有任何光环,柯志宏是一个普通副工程师,公司级别最低,每天忍受老板的念叨,会说自己不爱洗澡,下班了要自己一个人去吃面,是这个城市你我身边最最普通的人。
女主叶玫桂曾经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后来辞职做机器人设计,有一只小狗叫露露,有一个要应付的爱念叨的父亲,是这个城市你我身边最普通的人。
然而不普通的是这电影的男主女主颜值都太高,以至于在路上偶遇最后成为合租者这种事情,突然有了偶像剧的情怀。
女主有小脾气,有一天送男主上班,自己却迟到了,男主却忘了向自己道谢,她就耿耿了最后一言不合吵架。
穿插剧情中间的另一个夜玫瑰学姐,有点不知所云。
如果说是柯志宏的一个惦念,又刻画的太浅,最后她从回忆走出来出现在了柯志宏的现实生活里,是电影的一个败笔。
钟汉良难得的原音,在剧情需要主角低喃放平放缓语调的时候,他依然一本正经的在抑扬顿挫,然而他毛茸茸的羞涩状态用眼睛真诚的看着你的时候,真的会让人怦然心动,是你可接近,其实不可接近的幻觉。
林心如的样子一直是我最爱的,温婉清纯,穿衣服好看。
嗯,这部戏中演员的衣服都很好看,是叫人舒心的好看。
蓟门桥,哈哈
喜欢这类清新、干净、温暖,有小泪点有小笑点的纯洁爱情片;那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印象太深刻了!
呃 好平淡的电影,那种FEEL都没有了!还不如听广播剧呢!
冲着小哇你啊 片子多shi还看下来了。。
虽忠于原著,但是总觉的看的有点别扭。
山寨啊 。。。。。。。。
痞子蔡的小说拍出来都不好看管你是不是钟汉良
即使有某人也受不这白痴剧情!
嫩嫩的马天宇。。。看完万万大电影之后迷上了马天宇,又翻出早期的电影来看。好青涩啊。阔腿牛仔裤笑翻。
虽然剧情又平又乏味完全没有戏剧冲突,但是表演自然,自然到好像就是小哇和林心如他们本人在同一屋檐下聊着天。
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瞎了原著和钟汉良这么好的演员了。
笑死。好矫情的桥段,还好有笑点中和,年代感太强了。“学姐说,舞蹈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有助理解美育。为了这句话,电影看得值得
如果完全因为小哇才打的五星会太HC嘛!!!
呆萌的小哇(≧∇≦)
『我祇是想讓你離開寂寞。』
如果不是因为钟先生主演我真不知道我会给多差的评价
主要是喜欢演员。电影本身内容没什么特别的
果然。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啊。。我找了这么久的电影。。还是书好书好。。。
唯一看的理由就是,小哇TVT
小说看了很多遍,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小说选播的广播剧也听过几遍,故事早已烂熟于心。电影久闻其名,一直没时间看。在一个莫名思绪混乱陷入回忆的夜晚,刚刚看完檞寄生小说,一阵空虚后翻出这部,一直看到凌晨3点。电影相当忠于原著,因为原著也适合改编成电影。没有被烂编剧和导演毁掉很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