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

小白船,A Song Sung Blue

主演:周美君,黄子琪,梁静,梁龙,刘莲姬,陆星,张新园,朱宏嘉,杜维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朝鲜语,法语年份:2023

《小白船》剧照

《小白船》剧情介绍

小白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刘娴(周美君 饰)十五岁的夏天, 是最孤单寂寞的夏天。母亲远赴非洲,把她丢给了已离婚多年的父亲。刘娴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弃儿,直到朝鲜族姑娘金明美(黄子琪 饰)出现,她像是一束光照亮刘娴孤寂的生活。明美肆意张扬的青春活力吸引着刘娴, 刘娴的生活也随之有了全新的色彩......躁动不安的夏日, 青春的懵懂与冲动,为刘娴的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特殊印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行尸之惧第一季赵子龙呖咕呖咕新年财二郎神之深海蛟龙台北焦油香港强奸奇案之割喉惠安女焚情妖天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居物语苦尽柑来遇见你石之岛乐高蜘蛛侠:缠人的毒液远古巨兽:狼蜥兽刿心剑后会有期三界寻龙记希科克乘风破浪我的守护天使城中大盗野兽男孩木星之卫真相与正义杀出太平镇欢迎回来百音格林第五季橘色骄傲明天之前

《小白船》长篇影评

 1 ) 得了吧

在平遥看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不喜欢的一部。

一星完全给了街道上调色和感觉我很喜欢。

女孩的所有行为让人匪夷所思,父母离个婚就让她成天郁郁寡欢,一个不认识的漂亮女孩给她说了句生日快乐就让她沦陷了,着实可笑。

十五岁的小女孩感情就可以这样随便了??

尴尬油腻的台词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女孩说出口,知道不但没让人觉得她好爱她反倒像是这个小女孩喝多了,尼是啥么凭啥觉得自己那样重要,究竟谁在乎你呢少女怀春吧。

后面剧情顺拐要死,女孩你话一出就知道金主不是死了就是车祸了,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小白船还是那个小白船,真的很出戏啊很突兀啊,这小白船跟你剧情有毛关系啊,合唱走神的人我只想说你该死啊。。

别他娘的装抑郁了,你到底有啥好抑郁的。

拉着呢男孩的领子你吓唬谁啊,很搞笑啊。

男同学是你的工具吗??

最后父亲拉着女孩在路上说的那些话,真的很搞笑啊,父亲是咋看出来的你也没交代啊,他也作为你的一个工具的作用就致敬call me by your name吗?

呵呵,我是看不出这个父亲心思多么敏感反正。

而且呢些话真的苍白无力的要死。

真的,没话说就闭嘴,别他娘的哭丧着脸跟谁都对不起你一样,服了

 2 ) 戛纳女导演华语新片,为成长唱一首悲伤的歌

18岁时每个人都在一艘夹杂酸楚和甜蜜的成长小船上,寻找着外界的灯塔。

电影《小白船》围绕着两个青春期的女孩展开,以刘娴和明美的成长为线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

刘娴是一个相对晚熟、内向的小女孩,而明美则是一个勇敢、独立的姐姐形象。

两人的关系温暖而真实,彼此成为彼此的灯塔,让彼此卸下包袱,感受女性之间的温暖和安慰。

电影中的亲吻镜头,不仅展现了青春期的探索,更是对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和这个夏天的描绘。

刘娴融入周围的世界,观察着生活的多样性,而她的成长也在观察中不断发生。

电影中刘娴并没有过多地困扰于自我身份的定位,她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

整个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呈现了一个温暖而真实的世界。

这是电影《小白船》中的精彩片段。

电影通过色彩、角色塑造和情节安排,打造出一幅青春期少女们成长的画卷,展现了她们寻找灯塔的旅程。

电影希望传达的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迷茫,但通过彼此的支持和理解,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属。

记者&采访:编号104编辑:杨发财责编:刘小黛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抛开书本:这部片子的美术设计非常棒,电影中出现红色和蓝色,想请问您这里的设计?

耿子涵:其实从色彩角度上来讲,还是会回归到两个人物。

刘娴代表蓝色,明美代表红色。

整个片子是刘娴的第一视角出发,明美的红色就是一笔浓重的色彩进入到了刘娴纯净的蓝色生活中。

抛开书本:两个人物是如何设计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刘娴是一个小女孩,她更单纯,她也挺晚熟的。

她是相当于一直跟妈妈生活,被妈妈保护得很好,没有建立太多属于自己的特点或者特色的一个状态。

明美就是其实已经开始闯荡社会了,有自己的一套处事风格,她面对很多人能展现出不同的面。

比如她面对她的老男友,她就会彰显出一个小女孩可爱的一面;面对喜欢她的那个朝鲜族男孩,她会像哥们一样与他相处,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是我们继续维系哥们的关系。

反倒明美在刘娴面前反而是最放松的,不需要一直去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没有什么目的性。

这样两个女孩的关系是非常温暖的,是能让她们彼此卸下包袱,或者说让明美卸下包袱,有一种女性互相的安慰在。

抛开书本:那请问导演最初是如何处理明美和刘娴的人物或者感情设定的?

耿子涵:其实我会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因为这个夏天刘娴来到爸爸的照相馆,这个环境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并且爸爸对于刘娴来说是有点怪异的。

其实明美的出现对于刘娴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姐姐,好像我在爸爸的照相馆的生活能过得有趣一点,至少不会那么痛苦。

她们相处的时间渐渐变多,刘娴对明美的了解越来越多,然后了解到明美的多面。

比如说她的父亲,她的过往。

她们不断的靠近,都是在激发刘娴的成长。

那对于她俩关系而言,我觉得在我的角度最珍贵的是在于女性之间的一种温暖。

并且刘娴在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的冲动,这是我心中属于青春时期的冲动,是一股劲儿。

而且我觉得刘娴她看似是一个文静的有点不善言辞的一个女孩,但她其实心里有股劲,还挺倔强的,一个是属于她,一个是属于青春的。

抛开书本:那刘娴和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耿子涵:对于我来说刘娴是一点点的在融入这个世界,就像她离开她妈妈,去到照相馆,看到朝鲜族的文化,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刘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性格,她可能总会把自己隔绝开,她更多的时候在群体当中像一个观察者。

抛开书本:您在构思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她们对于自我身份的一个定位?

耿子涵:我觉得站在我的角度,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考虑刘娴的自我认同。

原因是我始终会把刘娴理解为一个眼睛,她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女孩。

我不觉得刘娴有这方面的困惑,就是我怎么认知我自己,我觉得她反倒是在看别人,她看到了更多,所以她成长。

她更多的是对明美这类人先是感到好奇,然后会有真正的注视,但这个注视背后的情感可能有对明美的怜悯,也有对明美的期望,也有对明美离开的不舍等等。

抛开书本:影片的后面有一些角色之间的情愫,那她是一种青春期的探索,还是对自我产生怀疑?

耿子涵:刘娴没有太怀疑过自己,因为拿刘娴的成长环境来讲,她更多的时间跟妈妈待在一起,爸爸是相对缺席的状态,女性天然地对刘娴来说可能更安全更亲近,她会觉得女性是更温暖的。

抛开书本:刘娴会不会代表身边的一类群体呢?

耿子涵:现在新的一代孩子可能也会面临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问题,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的小孩好像感觉自己很孤独,这是我在这个时代观察到的一个特点。

抛开书本:电影的最后,明美出走,刘娴她还是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你是如何设定这个结局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刘娴一定成长了,在这个夏天她脱离了她妈给她那个保温箱,去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美,又经历了明美的离开。

那她对她对自己的认知或者说她到底有有什么改变,更多的在于她的生活的态度。

就像她的父亲也失恋,可能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的感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实她未必是纯粹的伤感,反倒是一种生活还得继续过的状态,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很伤心的事,反倒是刘娴有了能力和力量来面对这个事情,是她最大的成长。

抛开书本:那你会创造怎样的女性视角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看到怎样的女性形象或者女性表达呢?

耿子涵:我是希望看到多样的女性形象,我喜欢明美这个角色,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但是她很真实,有令人心疼的一面,也有特别坚强的一面,我希望能看见更多真实的女性。

抛开书本:结尾你是给予明美什么样的期待的呢?

耿子涵:明美这个人物,她做所有事情的动机其实都是她想离开她的那个家,她不喜欢跟妈妈一起生活地捉襟见肘、狼狈、吃力。

所以她想要去当空姐也好,或者找个有钱人结婚也好,她都是想要离开那一亩三分地,离开她睡在客厅的床,她也在寻找她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

戛纳现场照抛开书本:影片中有许多运用黑柔处理镜头,也有一些过曝的处理,你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呢?

影片的摄影风格你有哪些尝试呢?

耿子涵: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运用了黑柔的一些处理,然后在后期调色的时候还把它扩大化了。

因为我觉得《小白船》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对过去回忆的回望,我把我对回忆的理解做了影像化地处理,有点模糊,没那么确切,但是情感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我也非常喜欢刘娴和明美这两个人物,所以在构思拍摄的时候,我总希望摄影机离她俩更近一点,我特别想去捕捉她们的表情,捕捉她们的感受,再加上我觉得整个故事是一个少女的第一视角,刘娴的情绪是每个镜头的支点,她的开心与不开心都是使影片流畅的扣子,所以我觉得镜头一定要捕捉到这些。

抛开书本:那在拍摄中和演员的合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耿子涵:合作地很愉快,她们都在极力的把自己贴近角色。

首先周美君我是通过《嘉年华》知道的,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她自身就是有一种魅力,她在镜头前好像就是剧中的人物,她非常的自然,又特别准确,她不会错失掉任何一个细节,所以我觉得周美君的表演非常棒。

黄子琪和我是多年好友,我们很熟悉彼此,但她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提前学习朝鲜语等等。

包括拍摄的时候,黄子琪也进入到了金明美人物的痛苦之中,最终把这个复杂多面的角色呈现的很好,在银幕上令人难忘。

抛开书本:里面有俄罗斯、朝鲜、韩国等的元素,有一种民族杂糅的感觉,为什么要考虑把部分融合进一个载体?

耿子涵:整个故事是刘娴的成长,她想要看到更多。

并且像哈尔滨有俄罗斯、苏联的遗留的建筑,也有少数民族,哈尔滨本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多元化的环境,所以《小白船》是想借用城市来展示成长的多元化。

抛开书本:在拍完电影之后,有没有自己遗憾的地方呢?

耿子涵:比如说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个镜头都想追求极致的好,可能有些小遗憾留存。

但越往后,后期制作后,比如声音的加入、调色的加入、剪辑的不断休整,其实它变得相对的完整,原先觉得很遗憾的地方,现在好像觉得又没那么重要了,我每个时期关注的不太一样。

但也因为有出品公司七印象的支持和梁静老师的指导,在创作和制作阶段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筹备阶段,静姐作为监制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演员选择及团队搭建上给了很大帮助;包括静姐出演“刘娴妈妈”一角,在拍摄现场分享了很多她的工作经验,静姐的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安心许多,是我非常重要的支柱。

抛开书本:最后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小白船》这首歌呢?

耿子涵:选择《小白船》的原因一是因为对于我成长环境来说这是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二是它本来是一首朝鲜的童谣,它让朝鲜族和汉族能超越不同的语言却运用同一首旋律来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小白船》的英文片名是A Song Sung Blue,我们想保留唱一首悲伤的歌的概念,刘娴原本生活的一切都伴随着这个夏天的结束变了一幅模样,她在这个夏天飞速成长。

成长是痛的,《小白船》为所有人的成长唱一首悲伤的歌。

左右滑动查看【抛开书本在戛纳】

 3 ) 残夏

残夏标题很俗套,但随着两人的故事发展自然就想到了这个词。

作者就是只要展现一个青春期的片段,不过在哈尔滨这样一个以寒冷著称的城市还是以夏日这样的气候来呈现多少有些缺乏亮点和新意。

仅是一件衣服就可以把我们的社会属性单纯的划分为男/女,仅是一副皮囊就可以决定我们喜欢的是男/女吗。

角色的设定很简单粗暴,作为中产家庭的乖乖女(刘娴)和底层家庭的野孩子(金明美),两极相吸这样的设定俗套但不一定不真实。

野孩子向往的安定感和乖孩子缺乏的叛逆她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寻到。

导演给到刘娴的是额头满布青春痘、留着地味学生头、穿着朴素衬衫的这样一个放在学生堆里就会被淹没的形象。

明美对刘娴来说大概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是明媚、充满色彩的。

有人觉得刘娴对明美的喜欢来得太突然、太简单。

可青春期的孩子不就这样,会轻易的喜欢上与众不同的、美丽的事物,毕竟明美可是能说出“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这样美丽的女孩儿啊。

这位染着橘黄色头发,身着花哨背心的女孩总说着“我知道你喜欢我,可好多人都喜欢我。

”代表什么呢,代表需要很多爱,也不拒绝别人的爱,但她不能以相等的方式反馈给对方。

让人揪心的就是,明美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刘娴特别的关注,似乎刘娴只是她众多追随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她最多只是以各种方式“好意”传达给刘娴“我有男人,你以后也会有男人”。

是不是很多酷儿在青春期都遇到过这么一个人,把自己摘出去,“理智”的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

明明自己和她都知道有那样的情愫,却要把它放置到一边,当做它不存在。

和喜欢她的男孩儿玩花牌,和她的中年男友一起吃饭。

她只能已“妹妹”的身份存在于她的世界。

这种无力感无不显示着她的卑微。

有趣的一个场景,刘娴在吻过明美后,明美却是去擦刘娴的嘴唇而不是自己的。

如果她对此举感到厌恶,合理的看应该擦拭自己的嘴唇才对。

虽然本部作品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莫名其妙的男同学支线,局促收线的中年男友。

但以私体验来说,我很喜欢这种东拉西扯、无头无尾的青春恋情。

希望能在国内上映,到时候再去支持。

 4 ) 觀影一年後的隨筆

24.04.05|HKIFF48| PE太有靈氣——我從頭至尾的最大感受。

看得到影片想表現青春期少女對「情」和「性」的雙重探索,以及導演有在表現金的性格與經歷對劉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她會對「戀愛關係」和「男性」產生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理。

但,很遺憾的是,影片沒有在劉對異性、對兩性關係的探索上深入挖掘——在我看來,這一點其實應該是和劉對金的情感互相纏繞、息息相關的,它們注定深刻地影響著彼此,並共同影響青春期少女的成長。

結尾的事件和人物的走向也都很真實,但當我看到劉依然和那個男孩子保持著一種曖昧的關係待在一起時,我疑惑:為什麼影片對此沒有更多的筆墨?

這種感情上注定的衝突給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帶來的衝擊是否應該讓觀眾看到?

為什麼人物對此的思考和掙扎沒有更具體的交代和表現?

個人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個世界上還存在比性緣更深刻的親密關係,且當我們經歷這種親密關係時,也許都在劉嫻這個年紀,未必有可以區分的能力,也未必已經有過一段浪漫關係。

所以,私以為劉嫻的人物關係,並沒有處理好——這也使得這部美麗動人又可愛的片子(在我這兒)究竟是否可以被稱之為「LGBTQ題材」,而帶上了爭議。

男性角色成為工具人,在當今受眾裡或許討巧,於我看來卻是迴避了最尖銳的矛盾本身。

青春期少女有關sexual 更有關「自我」的啟蒙,本該是本片最值得討論的點之一。

 5 ) 《小白船》:蓝色的夏天

《小白船》是导演耿子涵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提名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2023)金摄影机奖,可以说是很高的起点。

编剧刘亦宁,制片人郑菁,监制梁静,全女性的主创阵容成功打造了这部少女成长故事。

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十五岁女孩刘娴(周美君 饰)放了暑假,已离婚的母亲(梁静 饰)需要参与援非任务,将她暂送到父亲(梁龙 饰)那里一起生活。

父亲经营着一家每况愈下的照相馆,他和朝鲜族前台(刘莲姬 饰)有暧昧关系,她十八岁的女儿金明美(黄子琪 饰)正在技校学空姐,经常帮店里做模特拍照。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金明美之间。

刘娴见到金明美的第一面就是听到她在打电话,很不开心,挂了电话就说:“男人都是这样。

”虽然只差了三岁,金明美对于刘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她成熟,性感,神秘,她会化妆染发,会弹钢琴,会穿着夸张的衣服摆着火辣的姿势,开韩餐店的男孩崔太雄(陆星 饰)默默追求她,但她却和一个中年男人张顺(朱宏嘉 饰)在一起,男人很有钱。

不只是光鲜的一面。

金明美父亲早逝,母女为了维持生活过得异常辛苦,也造成母女关系紧张。

张顺其实结过婚,金明美和他约会的时候还被他前妻打了。

在刘娴眼睛里,金明美大概一边发光,一边破碎。

当刘娴看着金明美肿胀的脸,又看到脖子上的“小草莓”,她的内心应该是心潮澎湃不知如何表达的,她突然拉过金明美的脸,轻轻一吻。

这一幕绝对是国产龙标电影里的“惊人一吻”。

但电影也没有就此大做文章,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生活一如往常。

电影大量使用手持摄影,过曝的画面把两个女孩笼罩在一片朦胧里。

刘娴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放在金明美身上,也许这里既有对危险又迷人的气息的欣赏和羡慕,也有对自己能“拥有”她的欣慰和羞涩。

当刘娴看到父亲给金明美拍照让金明美“搔首弄姿”时,当刘娴坐在后排看见张顺和金明美亲热时,她的脸上分明带着不满和郁闷。

金明美说她将来的梦想是开店,启动资金需要三万。

刘娴决心帮金明美实现梦想,她先是偷卖相机被发现还连累了金明美被母亲怀疑,然后又“引诱”喜欢自己的少年宫同学并趁机借钱又被拒绝。

是什么让刘娴如此痴迷,如此疯狂?

是爱吗?

电影是以刘娴的视角展开故事,很多人很多事都有大量留白。

父母为什么离婚,父亲与明美妈妈的关系,金明美复杂的社交圈,她的梦想是真的还是只是随口一说,她真的爱那个中年男人还是为了钱,刘娴都像雾里看花。

对于刘娴,金明美太复杂了,对于金明美,刘娴像一张白纸。

但她们都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金明美曾说,我知道你喜欢我,很多人都喜欢我,我很幸福。

刘娴问,你真的幸福吗?

这是在问她,也是在问自己吧。

痛不痛苦自己知道,开不开心别人知道。

俄式建筑,朝鲜民俗,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艳俗绚丽的照相馆,也是巨大的隐喻,刘娴被突然放到一个万花筒中,猝不及防,被动成长。

耿子涵导演在各种采访中都说,这是刘娴“开眼看世界的过程”,而关于刘娴对金明美的情感,导演“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

这可以当做策略性的欲言又止,也可以看做为可能性留出更多空间。

说不清,道不明,梦幻是一场不明所以。

所有的夏天都会结束。

张顺突然被人打进ICU,这段感情戛然而止,不久金明美也消失了,据父亲说,她去当空姐了,母亲也不在照相馆做前台了。

父女俩同时经历了分别。

冬天,金明美突然出现在刘娴面前,邀请她去参加母亲的婚礼,母亲嫁给一个韩国人,她们要一起去韩国了。

单从剧情和人物来讲,电影有太多刻意甚至悬空感的设计,好在两个女孩流动的情愫微妙真切,会吸引住所有的视线。

金明美之前看过刘娴表演合唱《小白船》,这次金明美也唱了一首朝鲜语版《小白船》。

《小白船》本来是一首朝鲜童谣,后来逐渐有了中文版,不同的语言传达着相同的心境,就像本片的英文片名,A Song Sung Blue,一首忧伤的歌。

唱完这首歌,我们各奔东西,所有明媚和伤悲,都会随着夏天离去。

 6 ) 芳草香是它的味道

很显然《小白船》想吸引的并不是像远叔叔这种人近中年的男性影迷,但我仍然能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它专温柔的表达气质,是很有魅力的,而且很包容。

它就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时不时泛起涟漪,它会让你不自觉的就沉浸其中,甚至无法自拔,你就静静看着这波涟漪越来越远,然后你甚至都会忘记那涟漪是怎么产生,到底是一片树叶落到水上还是一颗石子深入水底...非常细腻,非常温柔,非常清澈,非常纯粹。

的确《小白船》表现出的某种纯粹质感,是当下院线电影中稀缺的,很珍贵,它一方面是一个女性导演创作首部作品的巨大的表达力量,或者是表达欲望推动呈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跟作品的本身的核心情感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在这种所谓纯粹的表达以及温柔细腻的质感之下,我们看到的貌似是人生中某一段关键经历的回忆,又像是没那么关键的一段往事的碎片复原,而如果站在更高维度观察,这是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节点,远叔叔经常讲,男人的成长是一辈子,而女性的成长在几个很短时间就实现了,而这其中就包括十几岁青春期,一方面是荷尔蒙使然的情窦初开,是有关情感的认识升级,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变化导致的她们敏感地感知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以及所有行为,电影中的这个感知是模糊的,不能简单用某种概念去框定的,所以就显得这部作品格外浪漫。

再加上它用虚实结合以及特写近景画面表达情绪,你会觉得它有类似青春写真集的样貌,有怀旧感,香气很独特——芳草香中的青春味道。

我已经能够想象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在影迷群体,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影迷群体当中掀起的巨大波澜了。

 7 ) 小蓝船

2024.03.06 阿姆斯特丹亚洲电影节。

写上日期才发觉现在已经三月了啊。

在阿姆是寒气未消的初春,在电影里是青涩的盛夏。

刘娴和明美好像两块固执的磁铁,总是把相似的两极朝向对方,却因此再也无法靠近了。

— 我透过玻璃看日常训练的你;我拿着花扑看着和朋友打牌的你;我隔着红酒杯看着与男人拥抱的你。

这些都是你,可都不完全是你。

你在众人面前遗失的一部分,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唇边的伤口里、在深夜的相机店里补齐的。

而我想这些,都与我有关。

— 最后只剩下一首回赠给你的小白船。

我看到你突然凑近的眼睛;看到你在台上目光游移;看到你在雪地笑得放肆。

我没有千言万语,我只有一首你唱过的小白船,用我的语言也唱给你听。

你的台下有众多听众,而我只愿你听完这曲。

还有很喜欢的片段,摄像馆里众人来访,人们各自独立生活,但共享喜怒哀乐。

无论经历了什么,在镜头面前只有“笑一个吧”。

还有花衬衫男孩讲到第一次遇到明美。

她的父亲刚过世,被问到名字,羞涩地小小声说“明美,是明美啊”。

明美曾经,也与年少的刘娴重合过吧。

 8 ) 属于中国宝宝的拉片

《小白船》是我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一部电影,主创团队都非常年轻,导演甚至和我差不多大。

剧情是十五岁的刘娴因为妈妈要去非洲,她被送到了亲生父亲身边。

父亲开了一家快要倒闭的照相馆,照相馆前台阿姨的女儿叫做金明美。

故事就发生在刘娴和明美之间。

导演把勇敢和真诚这两种美好品质均匀地撒在刘娴身上。

她不合群,不喜欢少年宫的小伙伴,只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

我不知道刘娴对明美的爱是如何发生,或许是在黑暗狭小的阁楼、或许是在空荡的无人的练琴房,或许是在那些以朋友为名相处的日与夜。

夏天的炎热喜欢黏在人身上,从皮肤里冒出来,成为一个个难看的小包。

十几岁的世界像鱼缸一般狭小,和喜欢的人发生互动便是最紧要的事。

明美看起来是那种张牙舞爪的人,18岁的身体里仿佛有一个25岁的不羁灵魂,但她面对生活也依旧节节败退。

反而是15岁的刘娴,她的眼睛里写满了对爱人无限清澈的欲望,仿佛用眼睛将爱人抚摸一遍。

电影里有一幕是刘娴文艺汇演结束之后,没有看到观众席的明美,刘娴哭的像碎了一样。

没有人不会被那种心碎打动,属于她们的夏天结束了。

最后,女导演万岁,请大家多多支持女导演👩‍❤️‍👩

 9 ) 《小白船》:单箭头的爱,注定靠不了岸

片子的故事性不强,甚至有点平淡无奇,算是能归为“不错的毕业作品”到“还行的院线电影”中间。

但胜在视听漂亮,少女的纯真情愫总是楚楚动人。

龙标之下能留住惊天动地一吻更是再添一分。

全片的画面都用了很大的柔光,像朦胧回忆中的彩色糖纸,灿烂,温和,闪烁着灼灼的光。

如果说女主的爱是一艘小白船,那么镜头也恰如其分地如水波潋滟,如浮光跃金,少女心事随之忽隐忽现,静谧安然的氛围下,是汹涌热烈的爱意。

成熟的音乐和剪辑也是加分项。

对一个看过《过春天》《南方车站的聚会》《河边的错误》的人来说,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能认出来马修·拉克劳的剪辑风格,这种识别正确的感觉非常奇妙。

剧情其实是简单的——情窦初开却爱上直女的经典痛苦故事。

你是明艳的,直白的,我的喜欢是潮湿的,执拗的。

我偷看教室里你训练的样子,我心动于你发现我时惊讶的笑。

我喜欢和你胡乱地玩耍,维持着混沌的暧昧。

我痴望着我灯光下的你在镜头前摆姿势的样子……可在我的演出上,为什么看不到你?

我爱你,我决定吻你。

我恨你,恨你注定要和别人远去。

你会在我面前勾着他的肩膀,吻着他的唇,答应他的求婚。

你的爱不会等同于我的爱。

真残忍。

“我知道你喜欢我。

很多人都喜欢我。

”这能一样吗?!

但我总归还是爱你。

你举起的胳膊累了,我会下意识扶着。

这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就连猴子也会明白的。

爱出于自然的本能,无法避免,无法伪造,无法制止。

看到女主多次试图壁咚男同学然而下不去嘴,我终于从大哭转为大笑。

拍得太好了。

第一次见周美君是在《嘉年华》,第一次见黄子琪是《消失的她》。

她们一同出现在片子里的时候,有种恍惚的感觉。

周美君,周美君,我默念这个名字。

很伟大的电影脸。

柔韧,敏锐,有着猛兽般超出年龄的爆发力,要把情感刺穿胸膛,刺破屏幕。

让人忍不住画下来。

(看到女主妈妈的第一眼我就嘀咕怎么这么像制片人,影片结束一翻豆瓣,影片详情赫然写着梁静二字。

😂😂不过说起来,片头的很多名字都看得我蛮震惊的。

)大概就是这样。

带着鼓励可以给四分的片子。

看完电影想再把《蓝色大门》刷一遍。

 10 )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青春打动?《小白船》给出了答案

文艺片的魔爪终于放开了西南边陲,转而伸向东北,《燃冬》“珠玉在前”,《小白船》中的哈尔滨不禁让人先打了个冷颤。

青春、迷茫、爱恋、成长……极易落入狗血窠臼的内容堆叠,最终却惊喜地呈现出了清新与灵动。

观影后我不断思索,《小白船》为什么能带来如此难得的舒适体验?

个人认为片中有几处巧妙的设定,是为整部影片提味的关键所在。

1.角色的反差和碰撞一是刘娴与明美的反差。

十五岁,中学生,被母亲护在温室内成长,刘娴最初的人物底色如同电影开场背景一般纯净无暇,青春的涌动外化为唇边冒起的红疹,似幼芽破土而出,带着生长期难耐的痒意。

鲜活、稚嫩、萌动,寥寥几个画面,就完美勾勒出了青春质感。

金明美的初次“亮相”,是在繁乱照相馆的一角,镜头缓缓扫过照片墙,观众跟随刘娴的视线看到一片明艳,最终在醒目的满墙照下停驻。

凉与热,亮与暗,清瘦身影被热烈的鲜红包裹,纯净的纸面即将沾染属于明美的颜色,碰撞之下引出观众们会心的期待:她们将是甜蜜的?

或是酸涩的?

还是疼痛的?

二是金明美的一体两面。

因家庭困境不得不过早接触社会的金明美,完全没有学生的青涩气,她肆意张扬,情场上的招数信手拈来——不接受同龄男生的暗恋,也不拒绝,利用他人的喜欢谋取小利,对此乐在其中;面对家底丰厚的中年男性,不会顾及其是否早有家室,结婚于她是场划得来的交易。

当“老手”碰上“菜鸟”,谁占据主导地位似乎没有悬念,但她在刘娴面前却远不如想象中那样游刃有余。

明美不会用审视男性衡量价值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十五岁女孩,所以她只能看到刘娴试探的靠近和热忱的倾慕,她经历过很多,唯独对纯粹的爱毫无经验。

爱不是牛排沙拉,不是戒指衣服,而是听诊器中鼓动的心跳,是耳膜中共振的糖粒的爆裂,是手肘被摩挲时起的酥麻痒意。

至少在这些时刻,某个瞬间,明美丢掉了被磨砺出来的成熟老练,她回归到青春少女的懵懂纯净,沉浸于爱带来的新奇体验。

2.未被异化的性谈爱总离不开性,青春片对性的塑造容易两极分化,要么用力过猛地凸显冲动热烈,要么极其刻意地营造青涩感。

性启蒙的微妙尺度太难把握,究其本质,是成年人(尤其男性)看待性时掺了太多社会浸染的杂色,不单纯了,不自然了,便摆脱不了这种生硬感。

得益于耿子涵导演细腻的女性视角,《小白船》剥去了强加于性上的猎奇和噱头,让它重回与爱相伴相生的本位。

电影中,刘娴揭下粘在明美照片胸口处的口香糖,丰润的女性性征和她的单薄形成对比,相像又陌生的身体,好奇的打量,本能下萌发的情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流动,直至明美妈妈到来,照片被再次掩盖。

口香糖是成年人嚼舌沉积的污秽,带着偏见和恶意,它所掩盖的女性性征是见不得光的罪恶,却也是女孩眼中纯粹的美。

明美受伤回来的夜晚,伤痕,吻痕,保护欲和侵占欲共生,鲜少展露攻击性的女孩一反常态,毫不遮掩地表达对男人的敌意。

观影时,这一幕吸引我的是两人间暗流涌动的性张力,但看完全片,我总想将它和后面刘娴与朝鲜族男生交流的剧情做对比。

对于明美与中年男的亲密关系,刘娴与朝鲜男生都有一种被迫接受现实的无力感和愤怒,区别在于刘娴将愤怒悉数发泄在男人身上,对明美只有心疼和爱护,甚至明美迷茫时,她宁愿以“你们还有机会结婚”来劝慰;朝鲜男生却将这种愤怒化为刺向明美的利刃,像所有爱而不得的男人一样,祭出荡妇羞辱的大旗,将性捆绑上女性的贞洁和道德,用词越是肮脏越能揭露他的懦弱和自卑。

回到“性被异化”的话题,我们在刘娴身上体会到的是它的原貌:它拥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带有侵略欲,也可以带有攻击性,就像刘娴对明美无缘由的痴迷,愈发主动大胆的贴近和触碰,幻想在明美的身体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这是人类的本能,它源自于好感和爱意,因此永远不会成为伤害所爱之人的武器。

当这种自然本真呈现在荧幕之上,一切关于性的所谓“艺术”、“真实”都相形见绌。

3.消解疼痛,不强留遗憾电影的前半部分并未提及地理背景,镜头只打开了一扇小窗口,对准少年宫、医院、照相馆,观众无需考虑与现实的链接,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倾注在角色和故事之上。

当刘娴走过这段躁热的暑假,经历与明美的初遇、暧昧、离别,当她归还演出服装,落下沉甸甸的泪,我们也陪同她一起陷入了情绪洼地。

导演选择在这时将镜头拉远,不再局限于人物的活动场所,为我们呈现哈尔滨繁华热闹的街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群熙攘聚集,现实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眼前。

城市很大,爸爸必须要拉紧刘娴的手,照相馆也变得很大,以往观众透过刘娴的眼睛,在照相馆中看到的是明美,只有明美,现在却有因出租车结缘的东北小伙和俄罗斯姑娘,有木讷羞涩的老兵,还有抱着宠物小狗的年轻女人。

时间来到冬季,哈尔滨大片的白色显得环境更加空旷,当我以为本片即将以开放式结局在此画上句点,明美却又出其不意地归来。

导演似乎有意带我们同刘娴一起成长,经历过疼痛的插曲,放眼看过偌大的世界,心境打开后再迎来重逢。

刘娴不再是沉默寡言的女孩,性格随着多元丰富的环境变得开阔,尽管她还是会为明美的一言一行牵动思绪,默默地在明美后背系上承载着二人回忆的蝴蝶结。

朝鲜语的《小白船》是离别之歌,刘娴却看着明美露出微笑。

女孩的成长总是飞快,她听懂了她的回应,也接受了她的离开。

“臭臭,趁着你现在有劲儿,爱谁,恨谁,都可以,等老了都淡了。

”导演借父亲之口,点明这段无疾而终的隐秘情感,青春期的忧郁不必非要刻骨铭心,离开的人不必非要成为一辈子的白月光、朱砂痣,与其无限拔高青春的伤痛,不如赋予它被风吹动的可能。

本片是我在平遥观看的唯一一部电影,观众们友好热情的气氛,各位主创真诚的发言,都让我既惊喜又感动。

“真的特别感谢你们愿意拍这样的题材,感谢你们愿意不求回报地给予爱。

《小白船》短评

原本作为梦境制作场地的照相馆对刘娴而言却是现实到露骨的凄凉地,父亲的出场和母亲的离场一样,并没有让情感出现波澜般的眩晕,反而让刘娴的情感更清晰地指向了明美,这也让开场就被营造出的被包裹的泡泡感更强烈了。但随着电影对地理位置的指向性越发明确,这段本应被存在于另一层空间(甚至是想象空间)的叙事被戳破了。就像最后那场婚礼一样,她们必须在匆忙之中学习面对祝福,面对离别,面对成长。

5分钟前
  • ChrisKirk
  • 力荐

7.0/10 #HKIFF 48th# 第一次在香港看龙标片,说实话还是挺惊喜的。探讨青春、友情和家庭的电影,虽然完成度不低,但剧本的青涩和稚嫩感并不难见得,这种青涩和稚嫩就和影片中处于青春期的人物们一样,和人物在这一点产生共鸣。高调柔光和蓝色的调色不仅侧面突显出人物青春期的迷茫和忧郁,更给影片蒙上一层悲伤色彩,而蓝色的寒冷感也与东北城市给人的感觉相符。导演在展现两种青春期的同时,也为影片添上一层同性色彩,一种并未得到延伸与发展的同性情结。季节的变化,更是人和事的变化,物是人非之后,那种最初的感觉便也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9分钟前
  • 朝觐电影
  • 还行

去年平遥之后听了一年的好评推荐,终于在今年青葱计划中看到,不负期待。夏天的东北有了一种南国的湿漉漉,那些隐秘的暧昧、试探、逃避被完全自然地表达出来。期待顺利公映。

12分钟前
  • 健忘的猫头鹰
  • 推荐

7thPYIFF

15分钟前
  • 低斑蜻
  • 还行

#7thPYIFF No.17 很多以往女同片的影子。a song sung blue—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借由摄影机的凝视和投射—烧女图中油画的内涵。由于大陆的(自我)审查,主要的两个女性角色除了彼此之间的平和的互动以外,还硬生生搭配了同男性角色间的强烈互动(骑在同学身上、与老板打情骂俏)——均是显化的超过了两女主。但影片更多的还是关于小女孩的自我认同,通过首尾合唱服的设置完成了这一认同过程。摄影用光居然能把每一个白色表现的bling bling的,造势很暧昧,但怎么女性的暧昧动作就一直是绑吊带呢…

20分钟前
  • 三岛
  • 还行

「家道中落」的「东北朝鲜族情人」与四国之间的情欲纠葛——住在东北、被东北照顾、彼此之间还有点暧昧;吃在朝鲜、被朝鲜单恋;情在大鹅,要转正时又猝不及防地黄了;心在韩国,真正向往的是首尔,是明洞。剧本主线是本土化的《美国情人》,包括但不限于人物设置,以及姐姐带妹妹开眼,妹妹小心思使坏;微妙的情愫,则有《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卡罗尔》等类似题材的影子。片尾的朝鲜族婚礼,自动联想到《燃冬》开篇的同款婚礼。两部电影如果以婚礼为剪辑点连在一起,那么《小白船》是前史,《燃冬》是现状,共同描绘出东北亚近百年的爱恨情仇。《嘉年华》里的周美君长大了,灵动十足,渐入佳境;黄子琪真是明媚动人,一出场便是夏天,鲜活自然。作为首作可谓相当优秀,勇气可嘉——「还得是女孩子」!诚心诚意为全女班底点个大大的赞👍🏻

25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推荐

很油腻的摄影和台词,由已知结果倒推的情节走向,木偶电影的一种。

29分钟前
  • 白熊
  • 很差

还得是女孩子!

32分钟前
  • Yang.
  • 力荐

3.5。好嗑到极致的正片,微妙到极致的映后,小心翼翼的程度快赶上《悲情城市》那场映后了。剧本问题越想越大,很多功能性的单场戏都没有前因后果,也有不少刻板的符号使用和角色走向,尤其东北的景观、朝鲜族身份的指向、《小白船》这首歌的意义都用得比较表面,感情线的写法也有些平顺。但胜在拍得太好了演得太好了,调度上相当准确地展现着每一场的人物关系,流动的蓝色光晕和明暗对比,以及主观化的声音设计也非常出色。两个主演也极其适合,太能代入周美君的表演了,那种仿佛总在旁观,看似冷漠实则汹涌的状态实在太对。以及这真的就是百分百的拉拉片,实属过审奇迹。某种程度回想起《日光之下》的观感,都是导演层面把片子拉高一个level的作品。映后回想起去年在上海创投犹豫了一下没去采访导演,还是有点后悔哈哈,相信导演前途无量。

33分钟前
  • 幻洲
  • 推荐

在电影大屏幕上看到一部女同片真是太不容易了,女性导演将自我的经历融进去拍的十分细腻,两位女主间的磁场也非常的契合,柔软又透气。看到结尾真的哭到不行,映后提问的女孩子都哭了,大家在齐声欢呼:女孩真好,女性导演真好的时候,觉得很多很多个珍贵情感都在这一刻迸发乍现。

37分钟前
  • Hypergraphia
  • 推荐

青春期少女的拧巴幻想。

40分钟前
  • yukiiii
  • 还行

#PYFF#本来看片段很不喜欢影片里的大柔光,看完整部片子,慢慢融入女孩之间的情愫互动,所以提名金摄影机也不见怪。小白船是朝鲜童瑶,哈尔滨多元化民族元素也在片中细节体现。当天看了梁龙在两部华语影片客串,突然有种路过片场的感觉,可以成为同一个角色,神奇。明美的逃离和回归,情感和地理上的身份认同。可惜的是女孩作为观察者出现,本身的成长线并不明晰,似乎只停留在暧昧模糊的状态。

42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看不下去。

44分钟前
  • 冲出地球
  • 很差

【28th BIFF】女性成長的東北故事,可圈可點,希望國內院線有一個好收穫。

48分钟前
  • 李鑫龍
  • 推荐

就这?

50分钟前
  • Breeze
  • 较差

戏真的没有写好的感觉。导致情感其实更多感觉在靠氛围托起来,这个氛围是摄影,音乐,美术,剪辑,独独不是戏。导致一直飘乎在进入与不进入之间。可能是期待值拉的有点高,有点子失望。

53分钟前
  • cyc
  • 较差

这种充满烧味和老残的片子该请沈默来演偷了岳普的压轴节目梁龙确实不是什么好人,本色出演

58分钟前
  • 燃烧的辛蒂蕾拉
  • 很差

【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

59分钟前
  • Peprika
  • 还行

女女吻戏,国产带龙标的片子里凤毛麟角了吧,这就值四星75

1小时前
  • 晓思丽英
  • 推荐

#PYIFF2023 最后一部,也是三十部里唯一一部流泪的(在最后小白船那里),细腻到极致的心境,一定会在未来不断回味。每一场两女主的单独对戏都特别特别好看,最喜欢抬胳膊那场戏。

1小时前
  • 栗子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