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逝
ҚАШ,Qash,饥饿荒原(港)
导演:艾苏尔坦·塞伊托夫
主演:埃克布兰·戴洛夫,Ondasyn Besikbasow,Isbek Abilmazhinov,Sultan Nurmuha,托尔加内·塔尔加特,亚历山大·帕里,瓦尔瓦拉·史密科娃,Nurlan Saburov
类型:电影地区:哈萨克斯坦语言:哈萨克语年份:2023
简介:1930 年代,殖民统治之下的哈萨克斯坦发生人为大饥荒,掘墓人伊萨泰每天把新的男女老少的尸体带到万人坑——一个巨大的、裂开的地洞。村长希望从萨尔坎德那里得到一些食物,派伊萨泰去传达信息。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他决定带弟弟一起上路。无尽的草原变成了一场循环往复的噩梦,荒芜的空间和无尽的饥饿,逐渐主导伊萨泰的思想。这既..详细 >
2023siff亚新奖
导演把他作品中风格鲜明的意象解释为诗,从而给了读者自行解读的空间,在结尾处,有关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治下)的民族叙事动机被暴露,但对我而言,最大的刺激还是在于中亚大草原式的恐怖——自然地理的恐怖叠加饥饿这一本能,带来人心的不可控的绝望。有种《连城诀》里狄云和水笙的雪山之行的视觉映像版之感。
选择4:3画幅,带领观众进入贫瘠绝望的三十年代。无垠的草原,时时飞过头顶的战机,行将消亡于吃人的村庄,和村庄唯一的希望-一封信的炼狱旅途,直到进入最后一个镜头,殖民者告诉我们观看这两个小时的癫狂体验只是无人在意的一张纸。
m2549:老头虚化又具象。镜头具美感,干净且压抑。
【20230618 SIFF】老人是恐惧的实体化 年轻的导演很自信 很强的画面表达能力 就是后半部分有点疲倦了(男主是哈萨克斯坦版本的基努里维斯吧哈哈
siff,25th看的5部新片里最好看的一部,很有想法的导演,看完以后导演也来了,他说、里面的每一个implicit他不想过多去解释、他觉得这些都应该像诗一样、自然的来、自然的留在观众的心中、自然的被观众思考。
片头的字幕没有翻译。电影设定在1931年大饥荒,历史背景见5月31日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微博。(截图放在评论区,如果能通过的话
画面很美很简洁,更多的是饥荒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自我的挣扎,意象很不错,女人手指那段着实有点吓人了.......见面会的时候导演说自己26,哎,果然有才华的人20出头就会被认可了
阴冷孤独的色调搭配荒芜贫瘠的辽阔大地既是本片的基调,也是斯大林统治时期农业集体化模式引发苏联大饥荒的注脚。史书里记载的“岁大饥,人相食”这几个冰冷恐怖的字眼在影片中具象化,在死神如影随形的灾难中,所有恐惧都会被无限放大,人性阴暗的丑陋面也随之展露无疑。神秘老人正是残酷现实与丑恶人性的化身,也是诱惑男主释放欲望与恐惧的恶魔。当然本片不是只局限于探讨极端环境下丑态百出的人性,有留美经验的导演也在影片中隐晦表达政治倾向,反对鼓吹领袖崇拜和大政府的极左意识形态。比如用火柴的警察和用打火石的哈萨克人民形成鲜明对比,以及影片最后一大箱未被打开的求救信函,正是导演对苏联政权高压统治各成员且草菅人民等行为的辛辣讥讽。PS:如果这类题材换个国家来拍,会不会更精彩?
三星半,饥饿记忆的残酷之诗。遗憾的是那个结尾,过于“点到为止”了。
3.5 胜在民族色彩,构图和转场很有形式感,视听语言四分以上,心理氛围出色,中间还用到了希区柯克滑动变焦。也许因为对这个地区历史了解空白,故事回溯起来有套路和架空,打字机让年代混乱,荒原步行也有点冗长。未来可期。
上世纪三十年代苏维埃大饥荒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挣扎。镜头语言挺熟练,神神叨叨的东西似乎太多了一些。
镜头语言太有特色了……从第一个场景就被吸引。配乐也是。
恐怖中混着一丝幽默。画面太高级了。
我失语了,活到现在就是为了看到这部影片。
!
最大的魅力来自影像,以至于令本身就单薄的文本被进一步弱化,而神秘老者的存在更多具象化的也是人心内在的阴暗,结尾对大环境的点题也因此显得轻描淡写,饥饿的年代干涸的人心,大家都是历史荒原上四散的骸骨
SIFF
摄影系都该看
本来以为是揭露政治和人性啥的1942式剧情片,没想到是心理惊悚恐怖片,套个逃荒故事的壳子罢了,画面很空旷很漂亮,安静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