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宇

藍宇,Histoire d'hommes à Pékin,Lan Yu

主演:胡军,刘烨,苏瑾,李华彤,卢芳,张永宁,李爽,李滨,赵敏芬,张少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蓝宇》剧照

蓝宇 剧照 NO.1蓝宇 剧照 NO.2蓝宇 剧照 NO.3蓝宇 剧照 NO.4蓝宇 剧照 NO.5蓝宇 剧照 NO.6蓝宇 剧照 NO.13蓝宇 剧照 NO.14蓝宇 剧照 NO.15蓝宇 剧照 NO.16蓝宇 剧照 NO.17蓝宇 剧照 NO.18蓝宇 剧照 NO.19蓝宇 剧照 NO.20

《蓝宇》剧情介绍

蓝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陈捍东(胡军)和蓝宇(刘烨)的爱情始于一场性交易,其时,蓝宇是为生活所迫决定出卖自己肉体的清纯大学生,陈捍东则是情场老手,惯做“花花公子”的他虽对特别的蓝宇怦然心动,却也认为蓝宇不过是他众多玩伴中的一个。慢慢地,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陈捍东发现自己的心已在不知不觉间被蓝宇充满。可是他又不敢肯定,试图通过与女人结婚证明自己的“正常”,当求证到那不过是错觉一场时,蓝宇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真正的爱情故事总是令旁观者唏嘘感叹,无论它是异性间还是同性间的。而令旁观者感动的爱情,往往又是同勇敢、固执、单纯等简单却难拥有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蓝宇(和捍东)正属稀少的那类人,所以他们的爱情才显珍贵。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想见你风马的天空噪音缄默八卦掌之潜龙勿用诡奇村庄李小龙传奇夏日的远行末基劳:英雄崛起对称今生的诺言欲罢不能第三季私藏浪漫FightSong灭证大追杀纸飞机避孕计划为何那样,奉尚先生永不褪色陷阱:致命的诱惑铁血雄心无限循环吉姆·加菲根:喜剧怪兽初恋是CV大神特搜9警视厅搜査一课特別搜査班排球少年第四季Part.2第八日的蝉云霄飞车让我看看鬼对决无声

《蓝宇》长篇影评

 1 ) 关于《蓝宇》,你可能不知道的N件事

2015年,《爸爸去哪儿》宣布胡军刘烨要一起参加,于是军烨CP粉纷纷奔走欢呼,当时我就为所在的杂志社写了一篇关于《蓝宇》的文章,为此还采访了幕后关键人物。

时过境迁,现在这种选题杂志恐怕都通不过了吧。

当时费了老鼻子劲搜集了一堆关于《蓝宇》的信息,现在就很想趁此机会再次跟大家分享。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呢?

这些信息里应该就有答案。

就从张国荣说起吧。

据说张国荣当时知道关锦鹏在拍一部同志片,为了表示关心,就想送一首歌给关锦鹏作为主题曲,后来给的是他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之前的消息都说张国荣送的歌是《我》,但我这次特地求证制片人张永宁,他说确定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但是关锦鹏觉得这首歌并不合适,没有接受,最后用的就是《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据说黄品源原唱的这首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同志圈中非常流行。

我们现在能看到《蓝宇》,最该感谢的人应该就是制片人张永宁。

他当年只是个做电视纪录片的电视人,从来没有涉足过电影,只是因为看了网络小说《北京故事》后感动得痛哭,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投资是他拉来的,关锦鹏导演是他请来的,胡军刘烨等演员也是他选的。

一开始关锦鹏看了《北京故事》这个小说后并不是很喜欢,觉得小说是以异性恋视角看待同性恋,拍成电影就有点“剥削、消费同性恋”的意思,但他没有明确跟张永宁讲这个,只说很难拍,不光在大陆上映不可能,连去大陆拍片都是个麻烦。

后来终于决定拍,关锦鹏就按自己的意思对故事做了很多改动。

因为故事的背景是北京,他们觉得要拍就必须在北京拍。

然后张永宁就想出一个办法:瞒着大陆的相关部门,以拍广告的名义带着香港工作人员到北京。

好在电影需要拍外景的地方不多,大部分都是室内戏。

▲导演关锦鹏和刘烨在片场另一个麻烦是后期,胶片冲洗不能在国内做,因为容易露馅,于是张永宁带着几千斤的胶片跑到泰国曼谷冲洗。

张永宁说:“我是英国护照,我可以出去,所以我就前面背一个包,后面背一个包,两个肩膀一个肩膀背一个包,然后两个手再拖两箱,就一本一本自己带出去,一本一本全带到泰国去冲的……去了六趟,晚上走,第二天回来,东西一放下就回来。

”张永宁之前学过表演,本来他是想自己演捍东这个角色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和捍东很像。

但是在认识胡军后,他就很快放弃自己出演了,他觉得胡军明显比自己更合适。

而他自己就只是客串出演了捍东的妹夫一角。

▲右边就是张永宁,左边捍东妹妹的扮演者是胡军老婆卢芳演蓝宇的人选颇费了一些周折。

因为蓝宇必须要一个非常年轻的演员来演,于是张永宁和关锦鹏找遍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包括陈坤、佟大为、黄晓明、陆毅等一批当年的小鲜肉,都曾进入过蓝宇的选角范围。

陆毅当时因为拍了《永不瞑目》已崭露头角,不过选角时他正在健身,一身的腱子肉,加上身材高大,鲁智深似的,与蓝宇的气质南辕北辙。

黄晓明的身材当时还不算健壮,之所以被拒绝,只是因为“太帅了”,选他会让这个戏失去真实感。

陈坤倒是比较符合蓝宇的气质,只是在和刘烨综合比较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刘烨。

可刘烨当时对这个戏并不是那么上心,张永宁给他打了六七次电话,他一直都拖延见面的时间。

最后一次电话,刘烨正和当时的女友谢娜一起,接到电话后,谢娜鼓励刘烨一定要珍惜机会,让他赶紧去见制片人,刘烨才勉强同意了。

可当他到达位于西单的那家星巴克,还是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

张永宁一下就火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你这个小毛孩,怎么这么牛X啊!

怎么可以让制片人等你这么久!

”当时刘烨并没有多加解释,只是低着头,以为这下肯定上不了戏了。

可最终张永宁还是选择了他,之前张永宁就已经看过刘烨在《那山那人那狗》中的表演,觉得这孩子应该有戏,见面只是证实了最初的印象。

刘烨不时闪现出的迷茫又无辜的眼神,是打动张永宁的关键。

▲《那山那人那狗》剧照张永宁一再强调男主角的选角标准,一定不能要那种“很娘的、不男不女的小帅哥”,不能助长大众对男同志的那种刻板印象。

虽然现在胡军刘烨都是师哥师弟相称,他们也确实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因为隔了好几届,两人之前并不认识。

电影开拍后,第一场戏就是捍东和蓝宇第一次见面的那场床戏。

关于两人怎么入戏,坊间有种种传说,有说关锦鹏事先把两人关到一起待了一个月培养感情,有说两人互相把对方想象成女人,还有人说因为入戏太深,他们内心都极度惶恐,以至于每天收工后都急着回去找女友和妻子,生怕一不小心就真的“弯”了。

不过这些传言都被张永宁否认了,只说两人是专业演员。

收工回家找女友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那只是为了和女友练习对戏。

编剧魏绍恩在香港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中,似乎又有一些关于“入戏”的蛛丝马迹,比如有一段讲刘烨:“有好一段日子,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哪一场是编剧跟蓝宇的戏,哪一场是编剧跟刘烨的戏。

失神中,他没能够把角色和演员分出来……失神中,他没能够把戏跟生活分开。

”顺便一提,魏绍恩写的电影剧本,最开始的名字叫《有人喜欢蓝》,后来是因为觉得蓝宇这个名字就很好听,才改成《蓝宇》。

所以这个戏本来就没有偏向蓝宇这一方,蓝宇和捍东的地位是平等的。

2001年金马奖,刘烨获得影帝,但是之前台湾媒体的预测都指向了胡军,胡军当时期望就很高。

颁完奖后离开现场,刘烨在车里对胡军说了这么一句话:“师哥,我得这个奖,你不会不高兴吧。

”胡军在之后的一些采访中也承认了,这个结果他过了很久才慢慢接受。

刘烨在金马奖现场领奖时说的获奖感言,最后一句是“谢谢PP”,这个“PP”指的就是谢娜,算是两人之间起的小外号。

▲刘烨吻金马《蓝宇》在港台地区公映后,明显都是胡军更受欢迎。

2002年台湾有过一项男同志梦中情人的评选,入围的有吴彦祖、王力宏、梁朝伟、陈柏霖、张孝全,胡军是前十名里面唯一一个大陆男星。

在香港,胡军还很受熟女的追捧,刘嘉玲、梅艳芳、吴君如当时都很迷他,会约他玩,让他加入自己的圈子。

胡军后来拍了好几部港片,也印证了他在香港娱乐圈的人气。

▲胡军和刘嘉玲这么多年来关系一直都很好《蓝宇》还在国际上不少地方都上映过,除了戛纳电影节,还曾在印度的同志电影节上展映。

而在中国大陆,《蓝宇》一直没法公映,只在某届北京同志电影节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小范围放映过,还因为这件事给学校和主办方惹了些麻烦。

另外,《蓝宇》还在北京一家同志酒吧放映过,这部以北京为故事背景的电影能够回到北京,也算是圆满了。

《蓝宇》的原著《北京故事》被一个叫Scott E. Myers的美国人看到了,他的中文名叫梦之恩,他很喜欢这篇小说,于是将其翻译成英文版,2016年已经在美国出版,英文标题是《Beijing Comrades》。

关于《北京故事》的作者,以及故事中人物原型的问题,可以说一直都是谜。

在影迷和小说粉丝中有着种种的传言,比如说作者是个女的,蓝宇和捍东真有其人,甚至还有人八出蓝宇的籍贯和学校甚至班级,网上还流传着一张据说是蓝宇的照片,一个很清秀的小男生在清华大学门口跨在自行车上,还有人说捍东还活着,现在移民国外了。

我很想追索出这些谜团的真相,问了很多人,包括张永宁、梦之恩,还有北京同志圈的活跃人士,但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梦之恩给我回了一段这样的话:I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Beijing Tongzhi (by email) since 2009.张永宁, producer of the film Lan Yu, is the person who put me in touch with the author. Early in our correspondence, Beijing Tongzhi gave me permission to translate and publish the book. I do know some things about the author’s personal identity and whereabouts, but have promised the author that I will not make any of this information public. I do not know why Beijing Tongzhi has chosen to keep his or her identity a secret, but it’s the author’s choice and I respect it.也就是说,他和张永宁都知道《北京故事》作者的身份信息,但都不肯透露一丝一毫。

这就让我不得不怀疑,作者的身份应该比较敏感,说不定和捍东差不多,也是高干子弟。

还可以补充几个小信息。

前面不是说了胡军的老婆卢芳也在电影里出演了一个角色——捍东的妹妹吗,而且我还掐指一算,电影是在2000年9月开机,2001年1月关机,胡军的宝贝女儿(也就是胡皓康的姐姐)是2001年9月出生的,也就是说,胡军一边和刘烨在戏里缠绵,一边和老婆也没闲着,造人成功。

(这条是不是太八卦了点啊)

▲胡军一家四口那就不妨八卦得彻底一点吧。

关于刘烨和谢娜也还有一点可说的,那就是电影的最后一场戏,蓝宇死了躺在太平间里,胡军见到后就蹲在地上痛哭。

▲然后胡军蹲下来哭了很久其实拍这场戏的时候谢娜就在现场,正在一边的窗户上往里看呢。

因为当时刘烨是光着身子躺在白布里的,谢娜的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也跟着哭起来。

还有,这场太平间的戏,实际上是在一个厕所里拍的。

▲谢娜和刘烨好的时候那是真好说到拍摄场地,张永宁还透露了一些信息,北京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要拍摄地,包括华北大饭店和友谊宾馆。

开头那场床戏就是在华北大饭店里拍的。

有一场雪地里两人一起唱《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的戏,在关于电影的一些花絮里会看到,但并没有剪到正片里去。

这是关锦鹏的意思,张永宁还觉得可惜,就让放到台湾出的一个加长版里去了。

但后来张永宁又后悔了,觉得这场戏并不好看。

我知道的大概就是这些。

《蓝宇》我一共看过三遍。

第一遍是高中,一个人在家放碟,那是我头一次看到男男激情戏,因为怕父母随时会回来,就很紧张地蹲在电视机前,一只手就放在碟机开关上,预备随时关机,所以根本没能仔细体会剧情。

第二遍是工作以后,看了原著小说《北京故事》,于是又把电影看了一遍,这次主要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的,觉得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花花公子和底层穷孩子的设定,两人因为一次性交易认识,然后由性到爱,那个时候以我有限的经验就觉得很不真实,蓝宇的痴情也有点难以理解,觉得只是为了感人而硬编的。

到了第三遍,我就真的是被感动到了,虽然之前批判的问题都还在,但已经不重要了。

我终于完全进入了那个故事,也领会了什么是好演技。

胡军确实比刘烨演得好,嗯。

所以,不管是直是弯,要想不带任何偏见地去看一个故事、一个人,都好难啊。

《蓝宇》之后,本以为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华语同志题材电影出现,后来也确实出现了《艾草》和《谁先爱上他的》这样不错的作品,但那种强烈的冲击和深沉的感动,好像就再也没有过了。

再加上这个话题最近常常都不可说,这也许就是《蓝宇》被那么多人持续讨论和怀念的原因吧。

 2 ) 寂寞太长,幸福太短

你来时,他是志满意得的成功人士,寻欢作乐乃属平常,你的初夜被他买走。

你走时,他正踌躇满志的准备东山再起,接到你出事的电话,看着你那清晨还和他温存过而今已经冰冷的躯体,这个硬朗而骄傲的男人,终于失声痛哭。

但哭有什么用,人死了,什么都完了。

“没完,留下来的记忆还没完。

”《蓝宇》,老掉牙的片子。

深夜把自己整个身体缩在椅子上盖件外套静静观看,桌上触手可及的桂圆已经吃的我舌头发麻。

有时我会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例如不停的吃东西,喜欢或是不喜欢都在其次,一旦停下来似乎就觉得心里空空如也。

胡军,我喜欢的少有的几个大陆男演员之一。

很早之前就很疑惑他扮演的同志会是什么样?

印象中同志总是有更多阴柔的成分,而胡军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硬汉。

刘烨是知道的,看过他在《无极》中的剧照,双眼中透出一种阴郁的媚感。

《无极》晚于《蓝宇》很多年,可我却先看到了刘烨在《无极》中的剧照,而后才看到他扮演的蓝宇。

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同志间的感情故事。

爱情是什么呢?

爱情不过是喜欢你走路的样子喜欢你坐着的样子,喜欢太阳下你的样子喜欢雨中你的样子,喜欢你唱歌的样子喜欢你睡觉的样子。

发生了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哪管是同性之间还是所谓的正常的异性之间。

看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体味到的是边缘生活的孤独与落寞滋味,他要表达的不过是九七年回归前香港人的困境。

而关锦鹏的《蓝宇》则完全不同。

我一直怀疑关锦鹏因为个人性取向得到家人的认可才会在《蓝宇》中也忽视非异性恋与异性恋之间的差异,才会在片子的最后有那样一场蓝宇和捍东的妹妹小红在厨房里忙活,而捍东则在外面与大宁、刘征几个男人大声聊天大口喝酒的戏。

中途捍东来厨房看,小红说:“你出去呀,站这儿干嘛?

”捍东说:“享受温暖的感觉。

”席间,捍东指着蓝宇说:“小蓝宇,来,和我划拳!

”蓝宇冲他笑笑,说:“你以后再教我好吗?

现在先好好吃饭。

”捍东听后,笑笑,继而说:“来!

来!

先吃饭!

”家人、朋友、爱人都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

最初的相遇,完全是情欲的买卖。

来北京读建筑的东北小子,迫于穷困拿自己的身体做交易,谁知却邂逅了一个应该遇到的人。

不是没有过真情的流露,夜晚广场嘈杂混乱人群中的寻觅和紧紧拥抱便是。

只是捍东说:“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儿。

也就是该散的时候了。

”不只有你一个,还有其他人。

看到了,便毅然离开。

有过一段幸福的日子,一所大房子,很多房间,相爱的两个人,平静的生活。

但是捍东又说:“人长大了,就应该结婚生子,我一直这么想。

” 于是在那夜的胡同深处,他做了个决定,他背弃了你。

坐在窗口一起看彩虹的幸福就这样过去了。

年轻的小蓝宇也清楚:“我知道我最终还是要走的,我一直都是这么提醒自己,好让我明天醒来的时候喜欢你少一点,在离开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

”聚聚散散不过是人间常情,只是亲爱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三年多的婚姻生活,没有留下多少记忆,捍东又回到以前的日子。

只是,这一次缺少了蓝宇。

如果让我再一次遇见你……再次相逢已是几年之后,当初那个懵懂的东北小子已经变得健壮成熟,只是曾经促使他出卖初夜的梦想还在,努力工作,攒钱去美国读书。

生活简单而又丰盈。

瞧,亲爱的,你不在身边的日子,我过得很好,当然会有一些寂寞。

又回到了从前,小小的屋子存储了两个人的幸福。

“终于能够跟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以为可以就这样安静而又幸福的走下去,况且大风大浪也一起经过了。

经过了风雨,可是彩虹呢?

人海茫茫,遇见了你,然后失去你。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想再见你一面秋天的风一阵阵地吹过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一句话就走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

 3 ) 可能只有我认为是个好结局!

蓝宇的爱太卑微、太隐忍、太让人心疼,我真没看出来振东多爱蓝宇,自私、霸道、顽劣真心配不上蓝宇,爱而不得就是对振东最好的惩罚了,丝毫不心疼振东。

有钱有势就能把别人的真心踩在脚下了吗?

还说什么要是两个人太熟了就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该散了!

我去你。。。

不知道蓝宇对振东是不是一见钟情,反正每次看振东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满满的爱,所以不会觉得蓝宇这种卑微的爱有任何突兀!

刘烨的演技真的好,那种情窦初开、小心翼翼表演的太到位,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眨着,让人怎能不爱啊!

振东的扮演者胡军那时候也是颜值高峰期了,之前看他拍的乔峰其实挺无感的,没想到在这部剧里面演的这么好,振东这个角色确实让我很生气,纨绔公子的感觉特别有,这部剧演活了蓝宇和振东也成就了刘烨和胡军,所以我觉得是部值得推荐的剧,给五星好评!

 4 ) 《蓝宇》爱情不如原著

2000年一个偶然我看到了筱禾的《北京故事》,在那个琼瑶,席绢,梁凤仪充斥的年代,《北京故事》所代表的耽美文学简直就是泥石流!

那时候对同志还视为稀有,变态,还没有腐女这个名词。

在当时的同志网站“阳光地带”“深蓝男孩”仅有同志文学,没有耽美文学。

但是,严格的说《北京故事》是耽美文学。

耽美文学是晋江最早设置专栏的。

当时,看文写文最自由的是“西祠胡同”。

我看《北京故事》至少10遍,每次都能泪流满面。

当年哪敢奢望会拍电影,可是2001居然传出要拍《蓝宇》,别提多兴奋了!

我从电影和筱禾买版权,选角色就开始关注。

我很想看看写出这么感人小说的作者是哪个,但是筱禾至始至终没录面,只有一段录音。

得知陈捍东是胡军的时候,我勉强接受。

但是,得知蓝宇是刘烨,我是拒绝的,其实我心中也没有蓝宇的人选,就是觉得刘烨不够俊美,当然现在看来也许我的想法不太对。

当然这一拒绝就是十五年。

我一直到2016年,才又完完整整的看了《蓝宇》。

关导拍的是同志片,主要表现了那个时代对同志的歧视,俩人爱的压抑与艰难。

另外,胡军和刘烨真的演的很到位,那种眼神传情,藏在眼神里的爱挡也挡不住。

也许时过境迁吧,《蓝宇》里的爱怎么都没有《北京故事》来的凄美动人!

 5 )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对你的思念 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 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 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 好想再见你一面秋天的风 一阵阵地吹过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对你的思念 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 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 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 好想再见你一面秋天的风 一阵阵地吹过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

 6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出自道德经,为编剧魏绍恩所引。

十年前,我断续看过一遍。

十年后,许是心血来潮,连续三个夜晚,我又看了三遍。

尽管每句台词了然于心,我仍觉得这个故事相当压抑,尤其是每当二人感情愈来愈深时,一曲张亚东的《雪》随之骤然响起。

那种隐藏在叮咚背后的不安,以音符轻快的升降沉浮小心翼翼地掩盖,忧伤却从细缝间一丝半缕地泄露出来,若隐若现,不禁让人心慌。

听似螺旋上升的旋律,实则引向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画面里的温馨热烈更加剧了这种反衬下的惊惶,相爱之人纵使跨过了矛盾纠葛与时局动荡,仍逃脱不了飞来横祸与世事无常。

影片的轴心是“天地不仁,镜花水月”,个中涵义大致可用杜甫的《可叹诗》细述——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毕竟不是情色片,除了大胡与小刘疲软状态下三点全露的十来秒之外,电影对裸露场景的拍摄极其克制,尺度把握得十分规矩,没有一帧性爱画面,顶多是语言上隐晦且简短的调戏,例如———人家昨天晚上给你折腾了一夜呢。

—折腾?

诶,你他妈不会吧,我下边那个人,不是挺舒服的嘛?

嗯。

—你肚子里有俄罗斯人吗?

—没有,什么人也没有。

—那我能不能申请到里面参观一下啊?

—申请表格早已专递到府上了,你没看见啊。

—我年龄比你大,什么都比你大啊!

—什么都比我大?

—嗯。

—好像不是吧。

—诶,你干嘛?—量一下你到底有多大。

大起来了,怎么办?

—怎么办,我来告诉你怎么办!

电影台词稀少简洁,显露出一种寡淡而清新的风格,平易自然不做作,点到为止却留有余地。

每句对白,都意在阐明缘由和推动剧情,毫无冗余之感。

每个场景,都短暂得宛如惊鸿一瞥,却各自构成了十年感情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串起来便是一段连贯流畅的跨越犹豫不决关口、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恋爱史。

电影抛弃了原著小说里的肉欲、偏见、对抗,转而变成一个纯粹的相爱往事。

对故事具有显著影响的配角只有林静平,而第一主角无疑是陈捍东,第二才是蓝宇。

尽管标题写着蓝宇二字,尽管蓝宇的纯真善良与执着追求更为讨喜,尽管蓝宇的意外身亡让人扼腕,但一个以陈捍东为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故事,一个聚焦陈捍东十年间感情起伏的故事,一个借助陈捍东的每段心路更迭推动剧情发展的故事,它的中心,无疑是陈捍东这个人物。

蓝宇的存在的确是故事的缘起与破灭,但陈捍东的前后对比更是电影的着力点。

小刘本色出演青涩纯真、感情专一的蓝宇一角,他渴望被爱,渴望自己的爱被承认,也渴望爱可以永恒。

—你听我说清楚了啊。

咱们俩认识呢,算是挺有缘的,但是不可能一辈子这样下去吧。

我和你在一起,全凭自愿,合得来呢就在一起,感觉不好也就算了。

—我感觉挺好的。

—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儿下去了,也就是到了该散的时候。

明白了吗?

你甭说,你穿这身衣服啊,倒真像个小日本。

—我们还没太熟吧?

蓝宇沉浸在陈捍东的关爱当中,却保持自尊独立、质朴温和、天真醇厚,这恰恰与林静平的性格相反——她的贪得无厌可见一斑———人家的太太是买衣服,我老婆是买房子。

—买了,又卖了,赚一点。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啊?

—啊,那可是我的私房钱!

—哼,好样的!

拿公司的钱赚私房钱,挺划算的嘛你。

—我可没骗公司,我有算利息的。

—你跟公司的账刘征会跟你算的。

—比方说,我们这边要求五百万元的离婚费,你还是会给的吧?

事实上,陈林婚姻的尴尬与裂隙在短短的三幕婚后戏中暴露无遗。

林静平对私房钱的过分强调唯恐被夺,与陈捍东的生活习性貌合神离(二人前言不搭后语,纷纷各唱各戏),对房子买卖的关注远胜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陈帮林捏肩献殷勤,林转瞬起身走去洗澡),都为二人以不和收场埋下伏笔。

大胡并非如媒体所说的“相貌平平”。

大胡的脸,无论年轻白皙与否,横竖都赫然写着“硬汉”二字。

他色眯眯的眼睛是与生俱来的。

陈捍东的游戏情场和经验老到仅以大胡的几个眼睛转动便完美呈现。

不得不服大胡对陈捍东的人物细节拿捏的精准。

初遇蓝宇时的挑逗与撩拨;二遇蓝宇时的热情与亲近,再到矫情与调戏;

三遇蓝宇时的责备与恼火;

四遇蓝宇,由纠结不宁,到睹物思人,到惊慌失措,到心灰意冷,再到激动难捺;

五遇蓝宇时一副老夫老妻般的安然与舒坦;六遇蓝宇提起结婚一事时,由不安与不舍到恼火,再到不安与不舍;

七遇蓝宇时的忸怩、退让与谦和;

八遇蓝宇时,由嘘寒问暖式关切,到另有新欢式遗憾,到追忆往日式挽留,到久逢知己式倾诉,到悔不当初式真情流露,再到末日降临前的依依不舍与欲言又止;

九遇蓝宇时的若无其事式强颜欢笑与千叮万嘱;

十遇蓝宇时的真心爱人式相视一笑,与爱是正浓式动手动脚;十一遇蓝宇时的打情骂俏与含情脉脉;十二遇蓝宇时,由呆若木鸡到失声痛哭;

十三遇蓝宇时的斯人已去式平静与无力回天式怀念。

在与林静平的婚姻中,陈捍东则是另一番模样——对妻子百依百顺、嬉皮笑脸的小丈夫。

大胡对陈捍东的诠释,才是教科书式的演技。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刻意淡化性别标签,未曾提过“同性恋”或其他相关词汇。

有两三处极其含糊地暗示了这个群体,例如陈捍东的“人长大了就得结婚生子,我一直是这么想的”和“这阵子,有朋友了吧”。

但可以说,故事的动人并不受性别影响。

它胜不在尺度,也不在同性,而在纯粹。

也因此,电影缺乏深度,不同于《东宫西宫》,它并不对少数性群体展开讨论,它重在叙事,也只有叙事。

在二人关系中,浑身不由自主散发荷尔蒙气息的陈捍东,无疑是阳刚强势的,而稍显羞涩的蓝宇并不是阴柔的。

他内敛而渴求关爱,但他不依赖于陈捍东而存在,他有独立的生活和工作。

撇开性事不谈,尽管我们总是看到蓝宇依偎在陈捍东怀里,但这已然不同于普罗大众对于同性恋群体的传统偏见——必有一方扮演男角,另一方扮演女角——两人相爱,仅此而已,哪有什么角色区分。

而相爱,不论性别,都有类似反反复复、明暗交替的过程。

蓝宇自始至终都认定这是爱情,陈捍东则不然。

在历史事件之前,他一直觉得这只是一场性交易,无非是金钱与快感的你情我愿的对换。

二人态度的差异与矛盾,以电梯间的爆发为高潮。

当历史事件来临时,陈捍东怅然若失,睹物思人,他才猛然察觉到内心对蓝宇的喜欢。

那一幕校园里的来回奔跑、车里的抱头失落、路灯下的生死相逢,成为二人关系迈向恋人角色的转折点。

但蓝宇的意外身亡是必然的。

电影从未打算探究少数性群体这一社会现象,因此这个结局的出现并非是为了像《断背山》那样折射大众对于少数性群体不包容不接纳的社会现实。

蓝宇的死,是为了点明魏绍恩设定的主题“天地不仁,镜花水月”——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对万物的态度是平等的,并无好坏之分。

而我们以为自己所拥有的,最终回过头,才发现原来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

电影中陈捍东出狱之后亲朋好友聚餐的那一幕,堪称合家欢式的其乐融融,这或许是对爱不分性别、爱都是一样的间接表达。

愿相爱长久,且行且珍惜。

 7 ) 不忍别离

看到这部电影大概是在看完《爸爸去哪儿》以后吧,原来刘烨和胡军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关系,不过好在导演有先见之明吧,最终两个人没有擦出火花,每个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很好,好到有一种任何电影都无法到达的高度。

那个时候两个人也真是嫩到出血,那种纯真的眼神,毫不做作的动作,很容易就把人带到了剧情。

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同志间的感情故事。

爱情是什么呢?

爱情不过是喜欢你走路的样子喜欢你坐着的样子,喜欢太阳下你的样子喜欢雨中你的样子,喜欢你唱歌的样子喜欢你睡觉的样子。

发生了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哪管是同性之间还是所谓的正常的异性之间。

所以啊,爱情只要两个人对了就好。

 8 ) 经典就是总是让人想回看

刘烨的眼睛,水灵灵的,望着望着就能陷进去。

而胡军,攻气爆表,充斥着明晃晃的独属于渣男的荷尔蒙。

说实话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先是被这赤裸的肉体,震惊到了,原来以前的电影,尺度如此大?

整片看完,哭了,怅然了,但是也被这在耽美文里看过无数次的熟悉的人物设定,感到普通。

但是等我再细细回味一遍的时候,才觉出这里面的味道,两人之间的情感,挣扎,爱恨,那种张力,那种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同性之爱。

后来不知道回看了多少遍。

又单曲循环了多少遍《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关锦鹏什么时候再拍一部真正的同性电影啊!

 9 ) 玻璃的愛…

听说,"玻璃"们都很爱听王菲的歌.原因据说是他们对女人产生不了肉体上的崇拜,便老是喜欢膜拜那种有距离感的女人.看完"蓝宇",我更明白了.王菲的 歌,大多带着一种疏离,不洒狗血,不掉眼泪,再苦的命运,也只是悠然唱着"有时候,有时候".表面没有涟漪,永远保持着低调,这是"蓝宇"中,男人和男人 的真爱. 看第一遍的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什么都不交代,直接就把两个大男人送进了宾馆的床上.第二遍的时候,豁然开朗.如果说"霸王别姬"在张国荣没有正式出 场前那整整几十分钟的前戏,是为了交代一个男人如何变成"玻璃"的过程,那么"蓝宇"就是在告诉大家,"玻璃"就是"玻璃",就好像拍男人叫鸡去宾馆一样 的自然. "霸王别姬"的主轴是压抑,"蓝宇"的主轴是坦荡. 刘烨饰演的蓝宇,笑容天真的让人心疼. 胡军饰演的捍东,在餐馆里问他,"蓝宇,你有病吧",他就是带着那样的笑容,肆无忌惮地说"对,我有病,要不然大学里那么多女生我不喜欢,我偏就喜欢你呢!" 他也是带着这样的天真,坐在捍东的车里,眼带惶恐地问"我们,还不算太熟吧?" 爱情里,总有一个是懂得掌握方向盘的.另外一个,相信感觉,相信那个坐在驾驶座的人.最后,撞伤的;撞死的;总是后者. 如果单单看梁朝伟演戏,我会觉得他浑身上下都会说话.虽然不待见"色戒"的结局,但是最后结尾处,梁先生的眼眶湿润,仍是一个亮点. 刘烨,只需要一个镜头,就硬生生地,把梁朝伟给比了下去. 得知捍东要结婚,两个大男人并肩坐在沙发上.没有拥抱,没有耳鬓厮磨.捍东说,你可能不相信,我是真的喜欢你. 刘烨呆呆凝视着他,然后一个大转身,一笔带过地说了句"你别招我哭啊!"镜头特写在他脸上,他脸颊都在抽搐,但是眼泪始终没有流下来. 我发现,哭的梨花带雨,终究不是最动人的. 最动人的,是隐忍.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真的觉得他们很配,简直是天生一对.能演到这个份上,不是巅峰是什么? 爱情,真的无关性别. 我越来越觉得,"玻璃"爱的比谁都纯粹. 我 浏览过无数张制作精美,POSE甜蜜无比的婚纱照.男人,女人的脸都一样白净无瑕,平时丑的跟畜生没两样的,婚纱照上都能顺眼的认不出来.肥胖的手臂,水 桶粗的腰,小短腿,大屁股,什么都可以变不见.人人完美,人人亲密接吻,人人紧紧依偎.原来幸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可惜的是,看再多次,也无法让我记住. 有一张照片,我看过一次,唯一的一次.那是一张香港狗仔队偷拍的照片:一个雨夜,唐鹤德撑着伞,站在街上等哥哥的车,车到了,两人相视一笑. 人的脸不怎么清晰,相机离的远,像素又低的可怜,可是我记住了.并且,我想我能一辈子记住. 所以,同样被定义为是爱情的两段关系里, 我们记得唐鹤德给哥哥的那句"此爱绵绵无绝期" 然后,我们记得梁朝伟给刘嘉玲的那颗"四克拉大钻戒" 也许有人要笑我是单身女人,自己拍不到婚纱照,开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无所谓. 我还是相信,批量生产的,一模一样的,那是商品,不是爱情.

 10 ) 《蓝宇》:一部电影与一代同志的北京情结。

今年来北京十年,加上最近也在看房子准备出手,被登天的房价打击到沮丧枯萎,也会叩问内心,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北京。

也许这个问题挺难回答,人生的种种际遇,熟悉感,城市街道脉搏上记录上的人生记忆,难以名状。

回到最初,抛掉大时代的家国情怀,从小被不断强化、渲染的「首都」情结——我至今还记得大一傍晚跑到长安街,当天安门恢宏大气的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眼底被不断呼唤的热泪。

这些对于特定符号的情感是我自己所不能选择的。

在这些之外,对于北京的好感以及最初「一定要去北京上大学」的热望,却是来源于《蓝宇》以及它的电影蓝本《北京故事》。

2002年的金马奖,在公布大陆演员刘烨拿到金马影帝的当下,正通过某卫视转播金马奖的VCR突然卡住,只剩下声音仍在继续。

在千禧年开头的中国大陆,电视的管制还非常严格;而正在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我像是经历了一场人生仪式——我清晰的知道那部电影的内容,它几乎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但是我却必须装作毫不知情,漠不关心,甚至故意开启一个话题填补那一段难看的空白;我的父母显然对此是真的毫不知情——而在那之后的很多年,对于我自己的身份,那个晚上看电视的状态显然成为了我们日后相处模式的隐喻,我如此驾轻就熟的承担了「被卡住」的那部分剧情,在他们的眼中「被卡住」却成为现实,我们的彼此的生活表面上像是隔着北京和家乡之间的万水千山,但其实仅仅隔着一段「被卡住」的电影片段。

在此后的十年中,我每当觉得孤独、感情不顺遂,甚至事业失意的时候,我都会重读《蓝宇》或者《北京故事》的文本,文本的形式可以是影片也可以是文字。

尽管很多朋友对于电影文本形式的《蓝宇》诸多诟病,认为电影削弱了《北京故事》的时代性故事内核以及情感性故事精髓,但我深知我对于《蓝宇》是缺乏审美能力的,这部电影和它所承载的文本几乎是我少年时代的爱情以及性爱启蒙,我根本无法跳出来去评价好坏。

对我来说,甚至是在硬撑着去扮演和实践《蓝宇》以及《北京故事》中感情的可能性,甚至悲情的人物性格,以及对于悲剧性的故事结局有着莫名的崇拜。

这,当然是不好的。

但是在你十几岁的时候遇到这样一部电影,然后又去不断重复它的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它自己所承载的意义已经全然超出文本那么简单,它本身就成了一种范式,以及由它的文本以及我对其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解读,构造成我自己的「爱情舒适区」,这么多年我如此崇拜和热爱它,甚至不曾逾越半步。

我想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对于80-85年这个年代生的人来说,真实实践着「梦醒子」的另一种形式,那就是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所受的教育以及我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长大之后的世界完全不同,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在世界的崛起、高昂的房价、获取信息渠道和媒介形式的不断丰富和易得、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小时候的梦想曾经那么小那么具体,如今下载高清的电影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然而媒介与内容稀缺时代所培养起来的特定审美的方式却仍旧一直伴随着我们,并没有随着世界的飞速变化而有所增减,也许这才是所谓「生正逢时」的寂寞。

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后的10年后第无数次再看电影以及小说文本,已经不会再有「眼泪与精液齐飞」(引自@四分之三)的情状,这种感觉更加像是在很多年之后遇到一个熟人那样,早有相熟之感却难以明言这种熟悉自何而来,直到读完才肯承认自己的这10年不过是在《北京故事》的蓝本之中绕圈圈,虽然也曾经离开过,但是终究还是必须寻找找回来,同时确实也在用自己青春和眼泪书写了自己十年的「北京故事」。

我想作者筱禾也很难去想象浪子捍东在千帆过境终于又回到蓝宇身边之后,他们的感情终究要如何面对容颜的摧残、硬度的降低甚至不举以及生活琐事的打磨,我想也许感情本身的归宿不应该是「王子和王子终于幸福的在一起」,而是他们在历经岁月的磨砺、磨难之后,最终确认彼此在对方生命之中的位置,那应该是对于一个注定孤独的灵魂的最大的肯定以及慰藉。

而年轻时候也会恨捍东的不坚持、自私以至于抛弃蓝宇的一段岁月,似乎小说与电影都是在歌唱蓝宇这个角色对于爱情的忠贞与坚持。

稍微年纪大了一点之后,当自己也像捍东一样狠心伤害别人之后,其实对于捍东也开始有了一些的体谅,甚至想要赦免多年来对他积累的憎恨。

在人生的大潮中,时间如此行过,我们都是不能选择自己成长轨迹的渺小的人,而对于捍东与蓝宇来说,捍东的出走与放弃不过是他们情感路上的一段插曲而已,捍东若非经过这么一遭又如何能在事后对于人生与爱情有如此深刻与平和的体悟。

只是他用了更长的时间来走那段迷路,而蓝宇则慧根更高,更早的了解自己,但是一个人终究不能是完整。

如同陶晶莹在近期《大学生了没》上说的那样,「他(指同志)也不是变成,而是他也是一直在探索自己。

」捍东用了更长的时间来探索自己,而捍东和蓝宇用了更长的时间来探索他们的感情。

自然,《蓝宇》没有办法超越《断背山》而成为经典,也是其对于时间的追问仍旧不够。

如此再回头看「Before」系列三部曲,以及现实生活的互文性作品《革命之路》(窃以为《革命之路》是《泰坦尼克号》以及凯特·温丝莱特在获奖时激动的对莱奥纳多的表白形成一种文本内外、荧幕上下的巧妙互文关系),《蓝宇》则成了对于青春期时代的爱情梦想一种成就与塑造,而为了保有这样的梦想,蓝宇最终在影片中死去,因此获得了永恒。

因此,《蓝宇》与《北京故事》也会成为我青春时代的历久弥新却永不退色的墓志铭,它塑造了我完美爱情的梦想与愿景,尽管我之后的人生中终于意识到这样的梦想与愿景只能接近,永远无法达到的时候,我已经马上要29岁的生日。

从我的实际人生历程而言,这部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也构成了我永远回不去的起点,因为它实际上承载了起点与最初意义赋予者的角色,并且执掌了我的爱情梦想长达十年之后,即使我终于意识到如此,仍旧想要奋力去拥抱它而没有任何遗憾,恰恰因为他成就了这十年的最华丽与不可得的梦想。

尽管我深知,我今生注定与其无缘。

《蓝宇》短评

修復版重看,比十幾年前的印象差了許多。故事很碎片和流水帳,剪輯的碎切也頗為突兀;動人之處是膠片裡保存了一份獨屬於當年的innocent:原來當年是可以拍這類題材,也有線上演員願意演出的;原來當年的北京是粗糙卻有些迷人的,包括重見到業已消失的廣院北院籃球場(當年大家都說這裡是拍過《藍宇》的);原來現在那個油膩的男演員當初也是有這樣青澀單純的眼眸的。恍如隔世。

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真没觉得好看。。。。

10分钟前
  • 较差

看过小说之后会觉得电影拍的太粗糙了,情节跳跃不连贯,很多感情没有描述出来…好可惜。

15分钟前
  • 粉色拖鞋
  • 还行

阿关新千年后就不复当年勇,这部仅靠双男主表演和一曲悲歌撑完全程的作品算是下坡路的起点,诸多细节上的错位敷衍和情节取舍上的莫名失衡让全片节奏断裂、叙事流水化,扛到结尾才出状态的情感最终戛然而止,也许只有阴阳两隔不能存续的爱,才能在物是人非时,配得上那首带着恰当情绪及时赶来的主题曲。

18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还行

关锦鹏从志怪风尘到描写gay 的电影,艺术成就和李安可以一拼

19分钟前
  • 没有因为所以
  • 较差

刘烨的笑容很温暖,质朴,天真,爱情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像一个温婉的女孩子。

20分钟前
  • 2013
  • 还行

这部电影两个主演算工伤吧

24分钟前
  • 迅猛龙
  • 力荐

原著有历史背景,有社会和家庭压迫,有自我认同斗争,有激烈炙热的爱,有80年代中国同志生存状态。这么好的故事活活被拍成不入流苦情剧。关导无才,这片就是沾了演员的光,之后关导拍出了什么作品?长恨歌?一样改的一塌糊涂恶评如潮。愈快乐愈堕落大概是关导巅峰,但是,是神剪接救活了愈快乐堕落这部电影,不是导演水平。

27分钟前
  • 星际海盗XL
  • 很差

如果蓝宇是女的,这就是部烂俗狗血的爱情片了吧

28分钟前
  • 多屯物资
  • 还行

如果是男女爱情故事,那这个剧情就很无聊了。从题材到时代背景都在叠禁忌的buff也是牛皮。最后蓝宇不死就没法升华是8?其实没必要。

33分钟前
  • grqx
  • 还行

刘烨的眼神无辜又温柔的样子兴许就是能打动胡军那样的大叔吧。可惜美能打动我。故事苍白,就像我能预见到蓝宇的死亡一样。

38分钟前
  • Foreverecho
  • 还行

没有人物内化没有戏剧张力没有高潮就嘎一下死了完事儿? 这是中国LGBT代表作???李安拍的so much better 青少年哪吒so much better

39分钟前
  • Zugzwang
  • 较差

这个男孩,在《北京故事》的文字中,是忧郁、苍白而羞涩的。而那个他说“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了,也就是该散的时候了。” 所以老这么想,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少喜欢你一点,免得到时候自己难过。“我是不是有病,怎么可能这么喜欢你。”

44分钟前
  • 力荐

(4K修复版)在我的定义里,剧情狗血,无非是套上了男男题材;演技稚嫩,胡军最后一场哭戏演的啥?刘烨仿佛要把“青涩”刻在脸上,但某些时刻却反而不够自然;剪辑一塌糊涂,根本没有服务于剧情,跳跃的镜头叙事与抽帧让故事断断续续,无论是否刻意为之,都极大影响了我的情绪酝酿;分镜过于注重意义不明的隐喻,忘了描述才是基本职责;角色行为逻辑也很混乱,动机没有铺垫到位,总裁在婚前与婚中的一些行为总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46分钟前
  • 陈树
  • 较差

86mins版。比较胜意的是,在二人关系架构的描摹中没有刻意突出性别。

50分钟前
  • 虎虎生刺
  • 推荐

R对我说这部电影她最喜欢结尾,突然想到这个结尾和《愈快乐愈堕落》异曲同工,只是在我心里《最爱你的人是我》比不起《暗涌》,北京的工地自然也是差香港的青马大桥一截。

54分钟前
  • 1077 Canton Rd
  • 还行

3.5,我以前没标记过么……

55分钟前
  • Abe
  • 还行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

5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很多年看的,被吹上天的电影。不喜欢这种题材

60分钟前
  • 西山老鬼
  • 很差

“你知道吗?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到处都在拆呀建呀的。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

1小时前
  • onceupon的天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