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都2017年了,没想到还有院线电影讲屎尿屁的笑话.2.从剧情到段子、表演、台词、台词功底、配音,都是一股浓浓的网络大电影的既视感;最后还妄图来个“笑中带泪”,事实上也确实做到了。
一看到笑点,我就被吓哭了;一看到哭戏,我就被逗笑了。
3.男主太在意工作,不顾及家庭。
认真工作当然是没有错的,但你就不能稍微陪伴一下爱人吗?
说好的去旅行,说好的养一条狗,说好的在换季、经期陪伴对方,通通是只会说不会做。
不能给对方幸福就算了,还是累赘和拖累。
要你何用?
分手后夜夜笙箫,花天酒地,好像离开女主是一种解脱,一种自由;为了所谓的面子,宁愿女主病死,也不愿意亲自给她送药。
要不是有别人帮忙照顾女主,说不定当晚女主就病死了;把王梓当成替代品,欺骗她的感情,一次伤害两个女人……对于这种渣男,想不通女主是如何撑了整整一集才和他分手成功的。
4.男主明明挂念对方,却又宁愿在大街上对着不认识的人喊“林佳,我爱你”,也不愿意放下架子亲口告诉女主“我爱你”。
女主明明想要挽回,却又宁愿吃芒果导致全身过敏,也不愿意放下傲娇握手言和。
这不叫感动,这叫蠢。
5.《大话西游3》是至尊宝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是至尊宝被黑得最惨的第二次,《前任3》是至尊宝被黑得最惨的第三次。
6.这不是《前任3》,这是《大话西游4》。
7.女主见到王梓,虎躯一震,一眼就看出来她是前任的现任,一眼就从她的眼神中看出来5种粮食、6位补品、18般武艺,36种性格,72种经历,108种感情……你才是真正的孙悟空。
你什么都看出来了,那你有没有看出来自己活在一部烂片里?
8.《变形金刚4》最后,连变形金刚都看不下去了,连忙把韩庚带走了;
《前任3》最后,连保安都看不下去了,连忙把韩庚带走了。
我猜变形金刚和保安都不是演员,只是热心市民,恰好路过片场就决定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我给你们点赞。
奶完娃,丈夫说带我去跨年,每年的跨年都一样,吃个饭,看个电影,一起倒数,今年也是,不能因为 有了孩子就放弃这一约定。
我其实个人不太喜欢看这样的题材,可能是自己已经感受不到那种撕心裂肺爱人的感觉了,我想要的,是细水长流,是开心顺意。
但是老公因为看到别人评论这部片很爆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部电影。
电影选的两个男主,都算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明星了,带了三个新生代女星,演出这个效果,已经非常棒了,剧情并不新颖,但是与同类型相比,还是很不错的哦。
韩庚和郑凯,选角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郑凯饰演的余飞感觉就是他的原型,那种贱贱的小表情,拿捏得很到位,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嗯,郑凯,你要努力长点儿个儿啊。
韩庚饰演的孟云,无功也无过吧。
孟云性格的拧巴,他表现得还不够,而大男孩的那种莽撞,又差点火候。
如果说一定要评论的话,韩庚挺帅的。
其他三个女主,林佳(于文文饰),腿很美,离白百何等有差距,丁点(曾梦雪饰),眼睛很大,有点俏皮,王梓(罗米饰),要好好保养眼周了,要不然演小宝贝儿会比较违和。
丈夫作为一个情商不是很高的人,林佳(于文文饰)在咖啡店看到王梓(罗米饰)时,那种一眼就认出来,并且很伤心,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她就知道王梓和孟云有关系呢,为什么她这次这么伤心呢?
男人可能永远不懂,女人福尔摩斯般的直觉,只要看那一眼,我就知道我输了。
整个电影最让我感怀的一句话是林佳(于文文饰)说,你知道吗?
今天我看到她,我想到刚和孟云在一起的时候的自己。
我毫不畏惧的支持他的事业,不管他加班多晚,我都不会担心,而现在,我需要他通过陪伴我来证明他爱我,那种不怕受伤的支持,我做不到了。
而她眼里的那种毫不畏惧,那种自信和坚定,我弄丢了。
不是孟云弄丢了我,是我弄丢了我自己。
过去再多莺莺燕燕在你身边,我都不曾担心,因为我了解你,他们也许美丽,也许性感,也许温柔,可是她们不是那个能打动你,进入你内心的人,只是这个女孩儿,就那看我的一个眼神,我就知道,她会走进你心里。
女人之间的“战争”,从来都是没有硝烟的,不需要大张旗鼓,也不需要正面交锋,我们只需要,一个妆容,一个眼神,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个呼吸,我们就完成了所有的博弈。
所以,我只好承认,我输了,我们彻底结束,再也回不去了。
丈夫问我,是不是所有的林佳,最后都选择了王鑫。
我说不是的,至少我不是的。
但是我知道,所有的孟云,最后都会属于王梓这样的女生。
所以,我这样的林佳,最后都会努力变成那样的王梓,我们不断失去,不断成长,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是林佳,所以我们不会选择王鑫,我们选择的,还会是孟云,只是,是成为了孙悟空的孟云而已。
看完电影后,丈夫问我,看这样的电影,你是不是会特别有感触。
我笑着挽起他的手臂,告诉他,遇到你之前会,现在不会,现在只觉得,好爆笑的电影哦。
是的,这是一部爆笑的电影,而,已。
开场的时候哥哥问我,要不要赌孟云和林佳最后能不能在一起,我说不要。
看到王梓出现我觉得他们不会在一起,泪点是王梓转身走到拐角等孟云说爱她。
那就是我啊,坚挺的说完所有话,转身流泪祈求他开口,最后的停留,我多怕我爱的人没有开口,那是怎样的悲伤。
爱情里我宁可主动也不要冷淡牺牲,我的爱情要我做主!
作为一个既没有前任也没有现任的人来说,就这样一部看预告片都觉得烂到家的电影,一般就是送票我都是拒绝的。
但作为一个喜欢研究票房的人来说,前任三走出的堪比捉妖记一般的曲线,让我震惊了,我从来没有如此怀疑过自己的判断力。
因为他完完全全的没有任何一丁点儿的可能性会直奔二十亿。
平时的一些票房同好们也都惊呆了,以前的所谓票房黑马,在我们这些爱好者的眼里基本上都是有迹象可循的。
即便战狼二这种超级黑马,大家都会预测它起码会破10亿,只是没料到会爆的这么厉害罢了。
而前任这个片子就是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不可能爆的那种,他前两部也不过就是混个温饱而已。
说主演吧,没什么号召力和咖位,说投资吧,也就是个小成本电影,说宣传手法吧,也就是中规中矩而已,说题材吧,爱情轻喜剧以前也没有爆到过这个地步,上映之前,就算是韩庚的粉丝也没敢胡吹,走出这样的走势,实属太妖孽了。
当看到自己完全理解不了的东西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去尝试一下,不要带有色眼镜直接喷。
于是我就进电影院看了一下,说不定他的剧作导演水平,是世纪佳片呢。
然而令我遗憾的是,他没有任何惊喜,保持了和预告片一样烂的水平。
尤其开头那一段不停的,像知乎情感大V微博感情博主一般的对话,差点逼得我当场就走。
整场电影,我为了抑制自己的睡眠机制,除了玩手机之外,最大的快乐就是观察别人的动向。
令我震惊的是,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凡是看这场电影的人,基本上都被感动了,而且是感动的稀里哗啦。
当时我心里就发出了一声感慨,张嘉佳和咪蒙真是定义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坛,堪称加盟二圣,敏锐地把握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脉搏。
这个电影本质是张嘉佳式的电影段子集合,看这个电影的人其实不是在看电影,实质是在看段子在刷微博,他们只是想借助电影中微博一般的对话和人生鸡汤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这部电影真正触到的蓝海就是前任这个概念,现代都市生活带给人的就是分分合合,除了像我这样的屌丝之外,谁还没几个前任。
对于前任的爱恨纠缠是每一个电影适龄观众心中抹不掉的千回百转,因此当看到这个不怎么样的电影时就勾起了自己心中的苦涩。
然而前任一也好,前任二也好只不过是披了一个前任的皮,讲一些无聊的喜剧故事,喜剧为主前任为辅,因此主线就被埋没掉。
而这部前任三,突然开了窍,是真真切切的在讲前任的故事,无论段子也好,搞笑也罢,始终是在为了给前任这个主题熬鸡汤。
这也算非常突出的优点,即便他熬的不怎么样,但只要是这个鸡汤,就足以触动无数自我加戏的观众们。
他们不是被电影感动,而是被自己感动,这就是后现代社会的荒谬之处。
现在想想,张嘉佳和咪蒙们写的也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经过无数研究思索,得出来的大众共性。
与其说是他们在输出观点,不如说是他们的粉丝绑架着他们在说出自己的想法。
某种意义上讲,张嘉佳和咪蒙真称得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文豪,因为后人研究今天的时候,只需要看看张嘉佳和咪蒙,就可以大致的得出现代互联网公共空间的思潮和想法,这种想法代表了最广大的大众群体,是最具代表性的。
而豆瓣上的兄弟们,只能是人民喜闻乐见,你算老几了。
每看完一部国产片,都会对国产电影再一次感到深深的绝望。
这个社会形态下,或许就只能出现这样的畸形电影吧,最后还被那么多人奉为至宝,那么高的票房,这个社会是怎么了?
开头就讲男人女人,事实上,把人简单粗暴的归类本来就是极为愚蠢的事,从开头他的论点就是大错特错的。
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又岂能简单地分为两类?
他们就那么的符合你说的规律吗?
接下来就是秀恩爱了,他们五年时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感动人的场景,给人的一种感觉,编剧导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根本就没谈过恋爱,他们只不过是懂得用各种手段各种撩妹而已,那叫交配,不叫恋爱。
恋爱中的人不会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不会一味地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对方身上,他们只会想方设法把最好的留给对方。
只想为心爱的人多做一点事。
如果没有这些,那其实就不算爱情,其实只是寂寞的人在一起互相安慰而已,每一次付出总想着要更多的回报,长此以往,总会有人受不了,总会有人退出。
这就是区别了吧。
至于后面,那就更搞笑了,如果真的关心对方,就没必要遮遮掩掩,如果真的爱对方,就不会在乎所谓的什么面子,也就不会出现KTV那样的局面。
所以,他们只是搭伙过日子而已,所以才会计较得失,才会权衡利弊,其实就是自私而已,他们不会去想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就算知道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旦要自己付出的时候就各种命苦,各种别人对不起自己。
自私自利的人想要爱情,那是痴心妄想。
最后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男的宁愿广场像神经病一样的嘶吼让自己颜面尽失,也不愿当面和女主说爱,女的更奇葩,自残吃芒果,和那些割腕跳楼的有什么两样?
奇葩的剧情,处处都不合理,三观不正,脑残情节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不禁想问:这种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这样脑残的剧情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
他们的任性脑残是必然的?
不可避免的?
有自残的勇气,却没勇气和对方见面,表达?
居然告诉我们这是成长的必须过程?
失望,绝望,这样的脑残片子,拜托还那么高票房,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没天理了吗?
从前任一到前任二再到现在的三,可能是因为期待太大所以看完之后的失望也会不低吧。
如果没有看过前边的两部那这部其实还算拍的不错,但是很遗憾我看过了前两部。
郑恺依然扮演着搞笑担当,笑点也还不错,属于那种大家伙呆电影院里会一起笑笑的那种笑点,这类的角色大概就是郑恺本色出演了。
还有韩庚和女主那条深情线,尤其是咖啡馆对视的那场戏,我……不说了你们都懂的,真的很尬了……不过结尾不算狗血,这结尾算一点小小的惊喜吧...不过有些台词设计的让人反感,好多次“你们男人”“你们女人”的讲大道理,讲真我真的很反感这类说话方式……
没忍住好奇,去看了票房奇高而豆瓣打分很低的前任3。
这部电影,从名字到内容简介,再到演员阵容和海报,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
但看完以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挺喜欢的。
但是翻了十几篇影评,不论是褒是贬,没有一篇说到我的感觉上,所以干脆自己来写一篇。
这肯定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画面和台词基本都很平庸,做作,很多地方透着国产电视剧甚至网大的气质,其实我现在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制作能达到二十亿票房的级别。
但它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很多人喜欢它是有理由的,这个影片触及他们的生活和关心的问题,星战之类在宇宙里打打杀杀的爱恨情仇显然无法触及。
这也就是所谓接地气。
当然,不是所有国产爱情片都接地气,这部电影接地气的地方,我觉得不是表面的故事情节,而是下面若隐若现的社会结构和潜规则。
表面来看,一对恋人因为误会和负气而分手,阴差阳错中越走越远,虽然仍深爱对方但最后无法在一起,很多人的确因为这个感动。
但故事怎么编下去才合理,为什么就不能回头在一起呢?
不能总说都是巧合吧?
要有令人信服、可以代入的逻辑也不容易。
根本问题,在我看来,是阶层的分化,让分手不可挽回。
电影不是社会批判片,刻意淡化了这一点,但还是有很多明显的线索,耐人寻味。
从梳理基本事实开始,大概五年前,男女主来到某市同居,同时男主创业,女主全力支持男主,当好贤内助,男主事业一步步走上轨道,到故事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和至少百万以上的年收入,而且还在不断地做大,可以说前途无量。
反观女主,虽然影片没有正面讲她的工作和收入情况,从一些侧面看应该很一般,属于普通白领阶层,最多是因为长期和男友同居,储蓄上稍微宽裕点。
表面看来,双方都是俊男靓女,三十岁左右,兴趣品味也没什么大的差别。
但实际上,男主经过多年打拼,混到了中产的顶层,甚至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富豪阶层,女主顶多勉强算是中产,工作一般,没有自己的事业,差别已经比较明显了。
为什么要分手,女主有一段自白,大致是因为男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她,她感到不安心,要求更多的陪伴和更多的关爱,男主觉得我打拼事业已经很累了,你还要求这些干嘛,所以矛盾日益积累,最后不可收拾。
这个是表层的说法,爱情片的毛病就是“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真正想要的不说,为了修饰和美化,营造一种自怜自伤的意境,其实似是而非,不得要领。
其实问题的症结很清楚,同居五年了,男友事业有成,为什么还不安心?
不肯结婚啊!
从各个角度看,现在,甚至早一两年都是结婚的时候了,男主就是不提,这是一种男人的微妙心理,有钱男人尤其明显。
当然不是说已经有了骑驴找马的想法,打算抛弃女主了,但觉得不想那么快定下来,等等无妨,也是很常见的心态。
但对女主来说,不结婚,自己就什么也没有。
女主说自己要的是“现在”,而不是“未来”,说白了,就是需要婚姻。
这时候女主要是有点策略,或者干脆直率一点要求,给男主一点压力,可能也就结了,再生个孩子,啥事都没有了。
但女主也是文艺过头的人,不肯面对实质问题,心里不痛快就抓住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越吵架,感情越坏,越没有安全感,最后导致了分手。
从电影的对话看,开头的吵架,之前已经有很多次了,可以说不去解决根本问题,分手是必然的。
根本问题,形式上是结婚或者陪伴什么的,实质上是你有今天的成就,有那么多的财富,有阶层的提升,有没有我一份?
因为法律上,女主是一无所有的,从搬出房子就可以看出来,房子肯定是在男主名下,给不给女主,一方面看男主的人品,另一方面是看女主会不会争取,男主不是圣人,女主又不屑去拉下脸来争取,这个分手,从感情上来说是双方受伤,从经济利益来说,男主是赚大了。
分手后一段时间,是一个准分手状态,因为在一起太久的惯性,双方都觉得肯定会复合,看谁先服软罢了。
但分手以后,女主在那伤心喝闷酒,男主第一时间和哥们跑去夜店happy,有一种好不容易得到解放的感觉。
有影评说是去滥交什么,这个电影里没有正面表现,不能当成事实。
但显然男主过得比女主好多了。
那么女主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就去恢复这样的单身生活呢?
还是因为双方基本的生活要求不一样,男主要自由,快活,女主要稳定,安全感,这种需求去泡夜店当然不能提供。
这个时候,如果女主是比较理性的,那么最佳策略就是立刻回到还没有完全失控的男主身边,消泯危机,哪怕像女二那样以吵架的形式恢复联系也行。
但是从情感上来说,男主的表现更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和不信任,反而把双方越推越远。
有更深远意义的,是渡过这一段暧昧不明的时期后,双方身边都出现了新的追求者。
这个地方,阶层的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女主身边是默默暗恋自己的老同学,备胎男,颜值、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显然低于男主一大截。
男主身边出现的是大公司老板的外甥女,白富美,年龄至少要小一轮,年轻,漂亮,生活优裕,无忧无虑(不过演员选得不是很符合这个人设)。
这是我觉得电影最贴近现实的一点,如果让女主的追求者也是霸道总裁、富二代之类的人设,故事立刻会演变成另外一种风格。
那就是男主怎么从比自己条件更好的竞争者手里把前女友抢回来的故事了。
但是这是不太符合现实逻辑的,女主因为颜值比较高,还是能接触到一些上流阶层的公子哥儿,玩玩是没问题的(影片也有情节展现),但是年龄和家庭背景等摆在那里,以婚姻为前提来交往的话,就比较困难了,如果不出现奇迹,能满足她的还是同阶层的备胎男。
而对男主来说,虽然白富美也一度因为他放不下女主而分手,但后来又回来了,哪怕不回来,事业做大了以后,类似阶层的女孩子对他来说,可以选择的还有很多。
所以很有趣的一点是,白富美一旦知道了之前的事,可以毫无忌惮地来找女主示威,女主在她面前只有自惭形秽,并决定彻底退出,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客观条件不如白富美;但女主一边的备胎男从头到尾和男主都没发生正面冲突,当然更不敢来找男主摊牌,让他退出,因为条件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真要来找,那是找死。
他能用的策略只能是春风化雨般无微不至的关心,告诉女主,自己能够给她安全和稳定。
这也是我觉得男主内心比较虚伪,有点自欺欺人的地方,你明明知道那备胎男比你差一大截,女主能是被他迷倒了吗?
除非你床上功夫太差,但从迅速推倒白富美的角度看也不至于……扯远了,总之,男主不采取任何实质行动,甚至躲着和女主见面,本质上就是把女主往备胎的怀里推。
所以,男主内心至少有一部分是真的想要分手。
不是没有怀念和不舍,但阶层不一样了,显然迎娶白富美的前景对他的发展是更有利的。
电影里有句对男主说的台词,我记不清了,大意是说,你们就这么拖着,就是等着对方说彻底分手,放在男主身上很合适。
对女主来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当然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还是有种种犹豫、不舍、怀恋、试探,也构成了电影大部分的内容冲突。
最后男主按照当初约定的玩笑话,打扮成至尊宝,跑街上大叫“我爱你”,被保安按倒在地上,出尽洋相。
我觉得是太夸张了,这种行为不符合人的社会性。
但是请注意,这个表面看起来很情圣的姿态也不是要挽回女主,而是一种确认分手的形式。
如果要挽回,那么直接冲到女主面前去说,成功率95%。
你在陌生人面前大叫都无所谓了,还怕直接跟前女友说?
影片镜头跳转到一年后,女主和备胎去了另一个城市,结婚,很快有了孩子,男主继续快乐的钻石王老五生活,继续和白富美暧昧。
如果不考虑到彼此对之前长达五年情感的怀念,可以说都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只不过已经是在不同的阶层中了。
最后一个镜头是回到男主创业的第一天,女主送还一文不名的男主去上班。
这个是很明显暗示出了主题,因为如果从纯爱情片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回到两人认识的第一天更催泪,沧海桑田的震撼力也更强。
但从阶层分化的角度来看就再合适不过了:这正是一切悲剧的开始。
和小钰钰看《前任3》从头同步吐槽到尾……找到了当年和珊宝在电影院一起吐槽《前任1》的感觉……三观一致的人一起看烂片,乐趣指数max[奸笑]啊剧情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每分钟都是槽点。
讲述了一群渣男渣女互相犯矫情的故事,片子里没一个正常人。
开篇坦白局里男主女主互相指责的十几条,只要任何一条发生了都该立刻分啊,留着过年吗?
我觉得恋爱有如下原则:相爱就不要把分手挂嘴边。
分手就别藕断丝连。
善良的人不会养备胎,利用别人的爱来伤人。
如果想撩下一个人,请先和伴侣分手谢谢。
如果和下一个人开始恋爱,请不要想念前任。
如果心里有放不下的人,请单着谢谢,不要去祸害无辜。
最重要一点是:不要破坏信任。
剧里那个脑残girl有勇气吃过敏物,没勇气去找爱的人(爱得不够深罢了),和备胎结婚生子了是什么操作?
没关系,备胎嘛,早晚都会离的。
反正我感觉电影在讲述另外一个星球的故事。
摊手。
影厅里居然有人感动哭了擦眼泪,泪点在哪里???
哦可能哭了的人都是和人渣谈过恋爱有共鸣吧。
周六的晚上,无事可做,在网上找资源撸了一遍近期热映的《前任3》,说实话,我是个基本不看国产片的装x星人,因为觉得很多国产片的剧情是值不得40块钱和去趟电影院的时间成本的,之前也被朋友圈那波“看了前任3加好友”ex们仿截图给恶心到了,但是,我还是看哭了,哭到躲到厕所擦眼泪。
顶着眼泪流过干裂的腮部的刺痛感,从厕所洗把脸出来以后,我家某男一脸晚娘脸,这tmd的看完想到谁,难过成这样。
作为一个看《羞羞的小铁拳》都能飙泪的戏精,我家某男对我动不动就流猫尿的尿性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作为一个企划狗,我真心不理解,片方的策划团队怎么敢想出来这样一个名字,《前任3》,试问作为电影院的主流消费人群——情侣谁又勇气带着现任去看一部怀念EX的电影。
但是,这片还是火了。
即使里面不管是脸都僵了的韩庚,不管是看起来想塞钱进组不够漂亮的于文文,甚至于身高捉急的郑恺,一脸夜店气质的丁点姑娘,连我最喜欢的备胎王梓也是有点长的过于着急的意思,里面的剧情非常狗血,桥段设计也很俗气,就是让你大部分时候都能猜到下一秒要发生什么。
但是,影片最感人的部分就是最庸俗、狗血的的终极分手。
他穿成至尊宝在闹市,一遍又一遍地大喊陌生人。
她在离开这个有他的城市之前,吃明知道会过敏的芒果打120急诊住院。
是,就跟我的90后小伙伴吐槽的那样,这tmd的也就是演电影。
试想,韩庚剧中明显是一家上升期创业公司的老板,他怎么可能在他长期坚守的城市作出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幼稚的事。
而于文文的人设是已经答应给备胎老同学回老家的姑娘,她作成这样为了前任急诊住院,这样的有故事的老婆,试问接盘侠的备胎是有着多大的心才能不计前嫌娶她跟她一起生猴子。
这真的就是特别狗血恶俗地在演电影啊,如同主题曲《体面》,那么油腻的唱腔,那么直白没有意境的歌词。
但是,不管是现在安定生活,还是靠谱活着的我们,我们都哭了,即使冒着“怀念前任”的风险,来光明正大以眼泪为现任添堵着。
有次,跟我的闺蜜们在一家很热闹接地气的连锁餐厅里吃饭,一想矜持、克制活着的乖姑娘的她,突然就毫无征兆的双手捂脸,哭了起来,天呢,周围都是人呢,她还憋一个尴尬的微笑强辩,我没有哭,好丢脸呢。
因为我们几个闲聊起过去的感情,她说,天呢,我从未为那段爱情做过什么,我们甚至连去游乐场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这或许就是《前任3》之所以感人的终极秘密,制作团队可能就是要用煽情到齁死人的狗血桥段冲我们扫射,就不信,看完前半场能够撑住不走心,那就用最后的10分钟让你哭成狗。
现在的人,青春越来越短暂,我们都忙着要追逐太多,朋友圈每一天都有晒新车大房子的贱人,女孩子的妆越来越浓,浪漫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留给爱情的空间太少了。
我们很多人的爱情都可能无疾而终,即使和平分手,任何一个摧毁我们的理由千奇百怪,就是从不是因为“不爱”。
我们相爱的时候,太穷,太忙,太年轻,没有来得及跟她(他)做那么多事,我们甚至都没有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分手,所以,我们在这样一部从头到尾不停撒狗血的电影了,以怀念《前任》这个活该浸猪笼的名义,去百密一疏,暂时忘记伪装那个刀枪不入已经接受油腻现状的自己。
我们哭了,甚至都不是为了曾经夜夜入梦的他(她),而是当年那个,死了都要爱的勇敢的自己。
讽刺的是,更多脆弱到无法承认自己有故事的人,都选择向这部只知道名字的电影吐口水,因为我们更在意今天晚上晚餐吃什么,昨天遇见了谁,前年爱过谁,那些事又有什么要紧呢?
活在当下,睡躺在右手边的姑娘(男人)才是靠谱活着,谁说不是呢?
��{�m�
曾经陪我看《前任2》的人已经成了我的前任,所以贵族喵的我最终选择在家里看完了这部电影..……这个故事里有两对相恋很久的情侣,一开始都因为琐事赌气,说了分手,到最后只有一对真的分了……余飞和丁点,他们两个人都挂念着对方的好,他们两个人都是豆腐嘴还是豆腐心的人,所以他们分不了~每每分手局都变成了复合夜……
孟云和林佳,他们两个也都挂念着对方,但是他们两个都是水泥嘴、豆腐心……明明心中的思念如滚滚江河水般汹涌,嘴巴却是倔强地连一个字也不说……
恋人之间不怕吵架,怕的是不说话~当你们相对无言的时候,感情已经开始腐烂,最终无言变成了无法修补隔阂……如果你们能做的事只剩下像扮演至尊宝的孟云和吃芒果的林佳,那你们已经走到了尽头,带着不舍,怀念和悔恨,却再也回不去了……
计算器666666那里很好笑。价值观歪就算了,导演是怎么选角的,一选就选了四个整容脸的女角色,而且还长得忒像.....
三观有问题,分手还当炮友。陪你从零开始创业的女人连当面交流沟通的勇气都没有,真的是浪费青春,什么她的使命就是让你长大这样的毒鸡汤大家别信啊嘻嘻。两星给影片中出现的火锅,真的太久没吃了过目不忘。没有火锅吃我要死了。
咱们不说远的,不说国外的,你想知道性喜剧怎么拍的话,《喜欢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电视剧级别的水准,一口一个你们男人女人的把男性女性都贴上标签物化,比教导主任都爱讲大道理。有网感点说,这就形同于一个感情博主的大型观点输出,受众是心理巨婴样的男男女女。
阿伦在电影院哭了三次 回去的路上风轻云淡地说 谁没个失而未得的人 我想了想 一脸天真地回答 我没有呀 很久以后才发现 不是没有 只是还没有好好告别
有些片段挺搞笑,但影片体现的三观不认同,感觉就是“作”。
一个人去看,哭死!也许是触及到自己现在的心情了吧!@嘉兴万达
本片的巨婴价值观令人作呕了,男女主只懂在情感里死要面子,互相作,互相威胁,却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幼稚无误了。看哭的目测心理年龄还停留在15岁的那个夏天。特别适合认同“男人就是要出去玩的”“女人过了黄金期就不值钱了”等观点的男士女士观看哦🙃本片已加入#希望豆瓣开放零分#豪华套餐
好哭要好笑,大概每个女生都在心里默默倒数过如果他说爱我就回头吧。
两星都给郑凯那条线吧,虽然是副cp但是挺不错。女一可真不讨喜,过于矫情和做作,虽然人设如此但是演技台词太差,让人感觉死要面子作天作地还绿茶,男一人设也不怎么样。电影中出现太多自以为爱情真理的“金句”和男女之间刻板的偏见印象,令人生厌。男女主太沉溺于自我感动的桥段中,打动不了我,不过还好结局不在一起了,要不真的很令人不适。
1、网络情感语录大合集,张口闭口“你们男人xxx”“你们女人xxx”,大家都是成年人道理都懂;2、比起前一部完全的精虫上脑,这部至少把分手后那种心理博弈表达到了,放不下又不得不放下;3、哪有那么多久别重逢,不联系久了都不过是陌生人一个。
很庆幸没有去电影院看这电影,大庭广众下眼泪崩盘的样子看起来实在太傻了。很遗憾没有去电影院看这电影,即使豆瓣恶评如潮,被触动到的每一瞬间都远超回票价。谁不曾一句情话就红了脸,牵了手斩钉截铁的说过"你什么都没有我也要跟你走下去,"作天作地,打着吵架的幌子,撒着思念的娇。
我是迫不得已才去看这部电影的,因为要等人。可是上座率却出乎意料的高,以年轻人为主,另外观影人群素质真的太差。右边两个姑娘哭的一个比一个伤心,我是真的没get到这个点。电影的价值观我就不抨击了,心疼用心拍电影的陈凯歌。珍惜眼前人吧,真爱就不要计较谁先低头。2017.01.04
两星半。能理解这片为什么会大卖,全方位暴露当今男女尤其是直男的心思种种,都猥琐粗俗成那样了,还觉得自己深藏了一颗纯情之心。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还可以向美式喜剧靠近再贱一点,考虑国情也没办法了。
我要跟喜欢这种电影的人,全部绝交。
三俗,真·微信时代的爱情。这里面的人研读一下《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就不会作死了。但有一点好的是,它重视说再见的意义,尽管是极度煽情和戏剧化的告别仪式。“这是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对比前作是肯定进步的,至少郑恺线的搞笑是实打实的,表情有时可以再自然点倒是真。两个女主角一个像杨颖一个像陈意涵,是没钱请原版吗?我相信她俩也不贵吧。
很不好意思的看了枪版,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去电影院,又特别好奇这部电影为何如此火爆。看完之后,这个好奇更严重了,是我的审美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各种走肾的金句和桥段就能做一部大票房电影吗??后来还是觉得反思自己,可能我真的离恋爱分手这件事太远了,实在get不到那些点吧,可能。
两星半。有一些不错的细节桥段,几首插曲用的贴切,五年的感情和两年的感情的吵架状态是不一样的,这点呈现出来了。但结尾的转折和主题“顿悟”有些莫名,还有比较严重的片段感,缺乏对连续性的掌控,情绪表达和故事讲述方面都有。ps.华语电影是真缺经典爱情片啊,举例子总拿《大话西游》,哈哈。
也许导演是想拍新时代的贱精先生,却把片中的男人都拍成了狗。
这部新中产这个趋势抓得准,没有走低俗风。本子独特之处在于,设定分手的两人看能否复合,加入各种佐料,矛盾逐步升级,直到再无法挽回。笑料比较有效,两位男主都也不错的完成了自己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