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这个片子当然不值得打5星,但是它的立意,他要传达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天这个仙侠鬼怪、无病呻吟的文化娱乐市场环境下简直就是一束耀眼的夺目的光芒啊,这样的片子在最近几年简直就是沧海一粟,诚然电影电视需要娱乐化,但教育和开启明智的功能其实更为重要,它其实可以起到引领一代人精神风貌、开启明智的作用,只是希望这种立意高远、弘扬正气的电影越来越多。
我对冯梦龙之粗浅了解源于其闻名于世的“三言两拍”,回想全片,既名为冯梦龙传奇,便杜撰与史事相掺,又细看片首出品名目,有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便明白有教导开悟之意愿,但全片内容丰富,细节考究,诗文辞藻充沛,画面较为精美,不失为一部佳作。
冯梦龙做官之事,有猛虎之事,倭寇进犯之事,美人以身相许,或为安插拼凑,但整体顺畅,较为合情合理,观者不出戏足矣。
全片涉及诸多细节,但都点到为止,各位观者勿急于苛求导演制片,如同看戏一般,执一马鞭便是跨山涉水,一骑绝尘,时间有限,很多时候需要观者自行体悟,方可更好领略其中精彩。
人讲天时,地利,人和。
冯梦龙做县令,六十余岁,从姑苏大城下至穷乡僻壤,在寿宁无亲无故一待便是四载,不能算是逢时。
地方穷苦,既无特产,又无产业,农业落后,教育匮乏,不能算是地利。
地方原有本土官吏留守,法务(衙门),财务抱团关联,也有握权的想法,不能算是人和。
打开眼界,纵观时局,冯梦龙之行,便是我们当下许多干部下乡“扶贫攻坚”的境遇啊!
若再加上地方民心不齐,上级有私心出手阻压,实在前路坎坷。
以此观“冯梦龙”之四载,功成身退,实属不易。
冯梦龙看似书生懦气,实则有大智慧于身,看其行事举止,个人觉得十分精巧妙思。
比如放低姿态,但不失地位。
比如看似阻止,实则允许。
比如洁身自好,不留把柄。
很多人觉得什么两袖清风是不可行的,洁身自好是理想化的,实则不然,这实际上是为官为人最好的自我保护。
人若犯戒,则没有下限,则失去了正义对自身的保护,真若是被人使了手段,也是哑巴吃黄连。
冯梦龙传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把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阐述地淋漓尽致,即立德、立言、立功。
明代王阳明之所以一直备受推崇,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把立德立言立功都做到了极致。
冯梦龙,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的作品有近3000多万字,尤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著述创造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新高度。
除了艺术方面的造诣,冯梦龙也以其在福建寿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为后世称颂。
制冰机:http://www.bihuoniu.com/
立德立言立功,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立德以获得尊敬,立言传于后世,立功造福一方百姓。
这让我想到了王阳明,王阳明之所以受推崇,是因为他把古代文人的这三个追求做到了极致。
所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王阳明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当然现代主要还是他心学方面的成就。
这些都是在儒家教育下的知识分子,在当时是非常崇高的追求了。
冯梦龙,一代大儒,感人至深。
这部片子,说的是明代冯梦龙在福建寿宁做县令的一些故事。
冯氏所思所为,看过如沐春风。
冯氏考科举屡次不中,在家著书立说,著作等身,天下闻名。
思念三境界,被举荐任寿宁县令。
舟车劳顿,草草到位。
所见市井凋敝,民不聊生。
寿宁三大患:倭寇、虎患、匪患。
冯大人单身一人上深山访山寇,欲邀其助力除虎、剿倭。
贼子有未泯之良心,被感化招安,后捉虎有功,剿倭得力,为民除害。
冯氏又以爱民之心立性善之法,化民除恶,整理民俗,弘扬公德。
又断绝官患,还民清明,治县“成绩显然”。
故事真假在其次,艺术剧之情境惹人遐想。
其中人物之淳朴真切,自由自在,公堂向民开,大人解民忧。
上下通畅,往来有常,其乐融融。
冯氏个人修为颇高,看尽千古社会之故事,深入人心民情之滋味,了然草民之姿态,为其小,成其大,境界高远。
恰如那昆曲,声腔虽只在咿咿呀呀之数调,然听去却有无穷变化的魅力。
庭院落雪,瞻之悠悠。
冯氏,大人也。
老冯当官的时候已经年过六十,当的是县令,当官的目的很明确,为了立功,这看起来怎么有点变味了,红果果的沽名钓誉啊。
路上下雨,家仆说先生过来躲雨啊,老冯置若罔闻偏要东张西望,结果被泥石流砸伤脚,编剧来这么一出桥段,除了告诉观众老冯很蠢之外就是浪费观众的时间。
还没到县城,前任县官就主动跑来送上官印然后跑路。
老冯在懵逼中接过了官印,县城的概况就是穷恶险乱,要饭的都绕着寿宁走,老冯听得头皮都发麻。
美女的老爹兄弟都被老虎吃了,哀求老冯铲除虎患,老冯收了人家的鱼和蔬菜,就去找那个会制作捕虎笼的土匪帮忙,土匪头子正好是老冯的粉丝,看到老冯是纳头便拜,认了师傅,捉住老虎,风光回城。
寿宁三患一下子少了两患。
监狱里人满为患,持有刀具的都会被当做土匪抓进来,想起天朝前几年曾发布法律,购买菜刀要求实名制,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两头牛打架,死了一头,闹起纠纷来,老冯的判法是,死牛分着吃,活牛两家共用,话说这牛干两家的活不得累死啊。
有消息说倭寇突破外围关隘防御即将攻击县城,老冯提着弓不带箭就去防守,样子帅帅的,专往人多的地方挤,这样能走得慢一些,不过没什么仗打,倭寇都被徒弟打退了。
片尾特意看了演唱主题曲的人,不出所料,果然是阎维文。
总评二星4分,冯梦龙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所写的最出名的三部作品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作品与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什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逢喜事精神爽都是冯梦龙的经典语录。
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在文学方面和做学问方面,也是名垂千古的原因,遗憾的是本片明显不打算讲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记述了他在寿宁为官四年的事迹,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改善治安,抵御倭寇,调解纠纷,做一个好官该做的事,没有犯男人都会犯的错,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片尾罗列出冯梦龙的几十本代表作,但是毫无意义,给几十秒的封面镜头能反映得出什么内涵。
看到主演是阎维文的时候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结果还真是那个唱歌的,没想到还演起戏来了,还算过得去吧,不算差。
同发中色论坛
两小时的电影浓缩一生,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它们做到了。
电影《冯梦龙传奇》首次将冯梦龙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搬上了大银幕,我还是挺意外的。
毕竟现在的电影公司都轰轰烈烈去拍现代商业大片,历史题材都鲜有涉猎了,能把视角聚焦在一位古代文学家身上,更是难能可贵。
一部直击内心的作品在国产电影中是很少见的,但真的做到了,着实让人欣慰。
在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是一种享受。
让我更意外的,还有冯梦龙的饰演者阎维文,他可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首次“跨界”领衔主演电影,就极好地塑造了冯梦龙这一先贤伟人形象,令人心生敬佩。
和片中一众专业演员搭戏,竟然毫无生涩违和之感。
跨界出演的阎维文,显示出“拿捏有度”的表演水平,这是观看本片的又一大惊喜。
不同于大多数传记电影流水账般的叙事,这部影片选取了他花甲之年功成名就之后,四年县令的生活。
不仅仅可以表现冯梦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更是多次“借他人之口”突出冯梦龙在文学、戏曲、思想方面的卓绝成就,普通百姓的真情流露也多面表现了冯梦龙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感。
围绕故事情节的主线,官场和民间不停穿插,这些细节琐事塑造了一个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
电影开篇有云:“垂垂老矣,仍眷念着世间的点点滴滴。
活了一个甲子,仍旧抱着立德、立言、立功的宗旨。
”巧合的是,扮演者阎维文也正值花甲之年。
演员最重要的是能够符合观众脑海中角色的形象,再专业的演员,如果没有长期的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也是无法胜任这样一位大文学家的角色,你的才情气度都会写在脸上。
值得一提的是,阎维文扮演的冯梦龙,取得了我的信任,“他就是冯梦龙”。
冯梦龙的文友在电影开篇有一段话,精准巧妙地传递出即将展开的剧情,也描绘了冯梦龙的为人品质。
“立德,人品中的上乘;立言,著书立说成就斐然;立功并非为官,可为官必定要立功……”这段话放在阎维文老师身上也恰如其分。
阎维文是新时期最受群众喜爱的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他成熟稳健平易近人,又有军人的阳刚正气,铁骨柔肠,他的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也是观众口碑中的典范。
这样一位在观众心中有艺德艺品的演员出演,本身对角色就是加分的,他的神似早已凝定为观众心中非常熟悉的“冯梦龙”。
传记电影的独特韵味在于能让你体验到另一个人的一生是如何度过,这样传奇而又梦幻的经历总是会让观者欲罢不能。
要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重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这两点,《冯梦龙传奇》都做到了。
既让观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又告诉我们,所谓的伟人,也有普通的、活生生的一面,不因其“伟人光环”而盲目崇拜之,也不因其缺点而盲目贬低之。
和众多古装大片不同,《冯梦龙传奇》的整体美术风格是给人做“旧”而不是做“新”的感觉。
黄绿两种主色调,将清晖淡泊的格调发挥到了极致,明末萧瑟凄凉的感觉通过画面清晰传递给观者,可见影片在美术道具处理方面的精细程度。
这部以小见大叙事的电影,完整地表达了中心思想,还拥有许多教育意义。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冯梦龙传奇》的意义其实不逊于《剃头匠》于日本,《喜马拉雅》于韩国,甚至是《国王的演讲》于好莱坞,从某种程度来说,《冯梦龙传奇》为华语影坛又奉献了一部人物传记的佳作。
我们始终坚守一颗庄重之心,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敢于回归到文学的世界。
刚刚看完上来登了号评一下。
感觉全片还不错的,大体上都很好,该讲的也讲得很清楚,一些改动逻辑上也说得过去。
唯一扣的一星就是在惠卿上,很奇怪…历史上是小冯年轻时遇见的,两人两情相悦最后没能在一起这些都说得过去。
但是电影拍的就是小冯老年为官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加这一笔……如果是为了凸显小冯在戏曲上的贡献完全可以只拍当地人唱戏的,加上惠卿这段反而会有些奇怪……不过总体还是是合格的。
毕竟每个作品,不论是文章还是电影都算是一次同人创作,要说起来确实不算很ooc。
———冯梦龙粉丝发言
没看电影前,只知晓冯梦龙有传世作品,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选自《警世通言》。
没想到冯梦龙60岁做县令的故事那么精彩!
电影中很多反映冯梦龙为官智慧公正的事迹,仅记几则。
“闽俗重男轻女,寿宁亦然,生女则溺之”,冯梦龙对此陋俗深恶痛绝,张贴《禁溺女告示》,多么开明的政令, 如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访得寿宁生女多不肯留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途,不知是何缘故,是何心肠,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如今好善的百姓 出生好怕杀况且活活一条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 今后各乡各堡但又生女不肯留养 预行淹杀或抛弃者需两邻举首 有胆敢违令者 重则三十 枷号一月” 举办教育,传达良知的重要性。
“王阳阴 《传习录》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 这掷地有声的是良知二字,有了良知后再可治天下 。
”为官者,本就一介草民,草生即生,草衰即亡。
补充 冯梦龙在寿宁_人物春秋_炎黄纵横是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官网 介绍 http://www.fjsyhzh.com/zh/rwcc/308.html
看完隔壁的《兹山鱼谱》感慨万分,何以我们守着金山银山,裹手裹脚,却让邻居发了大财。
看了《冯梦龙传奇》,心下十足安慰。
古色古香,尽在言与不言中。
先生所求有三,立德立言立功。
立言:三千多万字著述,厉害啊!
虽然年少时曾被类似于苏小妹等论述骗得团团转,依然为三千万字感叹不已,千古奇人。
立德:电影开头是团圆佳节,祭月走月之俗。
先生任县令期间,团圆佳节思乡犯难,孤苦伶仃之际,拒了一位自荐枕席,愿做过路妻妾之女子。
言之花甲之年,不愿伤害家人。
嗯,很好!
小女子唯好这点私德而已,很好。
立功:招安山匪,除虎患,抗倭寇,修河堤,建学堂,废溺女婴恶俗……等等等等。
看到电影下的一篇评论说您沽名钓誉,我呸!!!
最好笑的是设关隘抗倭见成效,属下几人要请冯县令吃饭。
席间老板拿着几本书上来,被属下几番阻挡。
我还以为冯梦龙粉丝到了,要签字呢(追星思维害我……)。
结果,老板呈上来的是几本账册,原来这几个公务员年年吃饭不给钱,已欠下文银200余两,人家来他们新老板这儿讨债啦。
跟老冯同时无语……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凸显“正能量”就得打倭寇???
唯一一部不快进,而且把电影片尾曲都听完的电影!为公为官者应多看几遍!对电影中“三朽”印象深刻,身体力行,良知是为为官和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
放在中央六那还是很合格的 道具布景摄影还是很用心 阎歌手虽然没什么发挥余地 但演技无碍 本来这种片就好比一场官方晚会
像看一个小故事,没有太多悬念和惊喜,中规中矩,一代好父母官。
贡生寿宁县令土匪纳头拜师美人调羹侍奉还得是主角光环
冯梦龙传奇,平心而论这个适合在电视上播而不是大银幕上,我更想了解的是他写作那些传奇小说的过程与心态。而不是已经著书立说之后再去当个县官。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官
做为一部电影,实在是提不起神来看。
一看就是电影频道拍的。阎维文老师演技果然可以
因为冯梦龙的文学造诣,以及清廉为民给个三星吧。说实话拍得真不咋样,情节简单粗暴。
喜欢文人。
和流水账一样
是一部良心剧,冯梦龙为福建寿宁县造福的故事。为人为官,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非常正经,除了群演都算合格。
单看电影质量顶多三星,故事讲述过于平淡,群众戏没有世俗气,场面戏一略而过,配乐偏悲少壮,歌颂太多反思太少,的确很难吸引人。但是这部电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文人风骨历史传记能讲的故事太多了,国人的精气神不断这样的电影就该多些才好,现在国产此类电影拍的还是太稚嫩了。
还是CCTV-6。
看到主演阎维文怀疑我的眼睛😂
6.6_冯梦龙传奇_Feng Menglong's Legend (2017)_CCTV6冯梦龙抗倭记,音乐场景优秀,历史感厚重。
不带走一片云彩……
总的说能看明白,讲了个什么故事。但导演的历史知识等同于初中水平,这种片也就是个90分钟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