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剧情发展什么的没有太大的意外,倒是很不错地记录了英国日常生活的一些点,还算值得一看。
我看电影的时候就想到的几个点:1. 电影一开始就借熊奶奶说英国人多么多么热情好客,接待了多少homeless的儿童什么的(难得英国人这么直白的夸自己!
),也算是缅怀帝国时代的光辉吧。
2. 火车站那场戏,老爷对主人熊的第一反应“No, thanks” 以及之后主人熊的语气很像英国人对待流浪汉的种种。
3. Cab的司机是小不列颠的主演,擅长模仿各种口音;接下来地理学会咖啡男应该小不列颠的另外一个主演(还是Yes, Prime Minister里的Sebastian?),在小不列颠里也有反串女性的经典演出,正好和这部剧里老爷的反串对上了。
4. 小偷那场戏里,总觉得暗地里有把小偷是意大利人设定。。。
5. 探险家被开除出协会那出戏,借判定生物的文明标准来黑英国人自己(会不会英语)。
6. 原作的年代。
也是从上面那出可以看出来反派女在小时候旁观了他老爸的开除,到主人熊来伦敦的时候至多过了30年,而探险协会这类东西则是帝国时期的典型产物,所以探险家去秘鲁肯定是在一战前,加起来的话主人熊来伦敦应该不会晚。
(刚刚查了下百科,据说是1956年就有的故事书)ps: 看见老爷就忍不住联想唐顿庄园啦,唐家屯pps: 反派女的跟班也是博物馆保安那个汉子,太tm像脸哥了!
ppps: 竟然没发现反派女是妮可基德曼= =。
帕丁顿喜欢戴那顶红帽子,仿佛这样做它就离人类更近了一步。
它用它所理解的关于脱帽行礼和主动问候的绅士礼仪,来向它所遇到的每个人示好,仿佛这样它就能获得等价的尊重。
它不敢踏上滚梯,直到它自以为是地解读了滚梯旁边的标语,抱起一条狗以后,才给了自己可以像正统伦敦人那样踏上滚梯的心理暗示。
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融入伦敦,融入人类社会。
这不是一只熊的心理,而是一个外乡人的心理。
这种心理包含两个对立面,一个是出于单纯和无知者无畏的勇敢,另一个是孤独带来的自卑。
所以你会看到它既可以勇敢地去追一个小偷——虽然它错误地把小偷当成了丢钱包的人,也会看到当它认为布朗一家并不愿意继续收留它时选择默默出走。
你还能从这个外乡人身上看到自立、执着和忍耐。
它自己独自走遍所有可能是它寻找目标的地址,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面对饥饿和乡愁时,都没有把藏在帽子里的最后一块面包吃掉,真的像它叔叔小时候教导它的那样留到了最后关键的一刻。
它或许永远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当它向别人脱帽行礼和问候时,大部分人都对之无视,因为在这个道貌岸然的世界里,一千次脱帽行礼或许都不及一次登上报纸头版能赢得“尊重”。
还好,帕丁顿无需理解这些。
充满爱心的探险家,他的家人却一点也不善良。
就好像同样是白金汉宫门口的守卫,有的就对素不相识的帕丁顿施以援手,而有的就把它赶走。
影片就是通过帕丁顿的旅行,把世间百态展示给观众看。
那些长得漂亮的人,可能是恶魔;大城市和所谓的礼仪之帮,其实人们还不如一只熊懂得礼仪。
喜欢吃果酱这点,强化了帕丁顿的单纯,正是因为这样善良的单纯,才为它赢得了家的温暖。
它身上有英国“绅士”所不具备的东西。
这些东西融化了布朗一家人的心,使他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对方和爱对方。
影片充满了高品味的幽默和事无巨细的照应,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其中尤以布朗一家中不愿冒任何风险但最后却在危险时刻挺生而出的爸爸,以及台词很少却字字珠玑的奶奶最为鲜活。
加上艺术感的音乐以及丰富的英国元素,该片无愧2014年英国最佳电影之一。
随着帕丁顿这个外乡人融入布朗一家,它算是初步融入了英国、融入了人类,它孤独的心终得以解脱。
而布朗一家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父亲可以放下风险意识跟儿子搞起科学实验,女儿也将男友带回家给母亲看,他们彼此更加了解,各种心结都解开了。
融与解,就是由帕丁顿这个外乡人所带来的一切改变的两个关键词,当你身处异境需要面对孤独之时,当你的家庭充满矛盾之时,或许这部《帕丁顿熊》真的能成为你的心灵鸡汤。
十一月最后一天的戛纳天色阴沉,整个城市也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路上行人都不见几个,唯独电影院里还是人头攒动。
不过要不是大大的海报很抢眼,我都不知道这片子今天在法国试映。
下午场大厅上座率80%左右,气氛很好(除了中途貌似有小孩被妮可演的反派吓哭了),结束以后大家反映都不错。
这种儿童片的情节连复述一遍的价值都没有,笑料也老套(有的甚至有点恶心),但导演处理得当,节奏轻快,画风和故事明亮温暖,这几点就很讨人喜欢。
有几处转场有匠心,有几处细节让人动容,作为一部面向儿童受众的片子做倒这份上已经够好了。
最大亮点当然是这只超级可爱的帕丁顿熊,他的造型就是经典的熊布玩偶那种,但活生生地动起来以后大概是全年最最可爱的银幕形象了(比【银河护卫队】那只凶悍的浣熊造型更可爱)。
不光外形讨喜,性格也呆萌+蠢萌,又拿捏到位,不至于惹人厌。
整个故事在这只小熊身上还是寄予了深意。
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小熊初到帕丁顿站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
人类主角一家子走过时也就扫了一眼就走开了,爸爸还说了一句“那边有只什么熊,大概是要卖我们什么东西”,然后妈妈折回来,直接和熊说话!
一家子听到熊回人话还一点都不惊讶,连起码的“哎呀,你还会说人话”之类的台词都没有。
(不仅如此,路人甲乙丙丁听到小熊说话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正常情况下,车站里出现一只直立的、拎着旅行箱的、会开口说话的熊,不引发骚乱才怪呢!
(觉得这是儿童故事所以不要care这些细节/或者这是为了表现伦敦人民见过大世面所以十分淡定的小伙伴可以不要看下去了)但是如果把小熊想成一个外国乡下偷渡到伦敦的青年,一切就很自然。
整个故事,其实等同于一个上一辈有点裙带关系的青年,来伦敦寻找归属。
而"熊"这个身份,巧妙地把这个故事裹上了一层童话外衣,并增添了戏剧冲突。
电影透过小熊算不上历险的历险,展示了不少伦敦经典风光,当然重头是造型很魔幻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明丽的伦敦(现实中其实也差不多),欢乐的路人,电影处处透着“咱们大伦敦就是好啊就是好”的骄傲。
人类主角一家虽然各有各的别扭和怪癖,但是善良的心地让小熊慢慢有了家的归属感。
就像结尾爸爸说的,“我们爱他(小熊)。
虽然我们都不是一个物种,但有爱,我们就是一家。
”;小熊也写道:“我越来越觉得这里是我的家”;“在伦敦,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伦敦找到他的归属”。
电影里说的是“物种”,现实中就可以是“种族”,“信仰”,等等。
电影传达出的信息不言自明。
何谓文化输出,何谓propaganda!
这部电影从小孩抓起,做的高明又不动声色。
但伦敦真心配得上这样的propaganda,虽然我不知道电影里宣扬的“敞开怀抱欢迎各路人才”对于非欧洲人民能兑现几分。
不论其他欧洲名城有如何灿烂辉煌的历史,当今如果硬要选一个全欧精英的聚集地,那一定是伦敦。
最后吐槽下,法语配音跟伦敦故事真是130个不搭,违和感比当年看一堆人在巴黎唱英语歌的【Les Misérables】还讨厌。
羡慕可以看原声的人啊,电影里少了搞笑的伦敦腔真是缺了一道重要调料。
之后在爱丁堡时终于看了回原声,和英国人民一起感动一起笑的感觉真好。
不知不觉间和第一次看时的心境也不一样了,看到布朗太太走回来说出那句“Hello there”时心酸又感动,也许真的孤独时才会渴求那份温暖的人情吧。
再想到预告片那句“He comes to the City to find a home”,眼角不禁湿润了。
80/100
电影《帕丁顿熊》(Paddington),其灵感来自于英国作家Michael Bond出版的帕丁顿故事。
帕丁顿熊对于我们来讲,也许会有些陌生,但是它在英国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该部电影由英国导演保罗·金执导,是真人结合电脑的CG动画,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当代。
他用完美的特效技术打造出小熊生动的表情以及可爱的肢体动作,最终呈现出一个富有真实感的小熊。
本片的主演当然是小熊——帕丁顿,它来自秘鲁,喜欢吃果酱,它的配音由英国演员本·威士肖来完成,他的配音生动自然,还带有一丝天真的孩子气,使小熊更显可爱。
布朗先生由演员休·博内威利饰演,不同于他在《唐顿庄园》中的伯爵老爷形象,他在电影中则饰演了一位严厉的父亲形象,整天担心家里会有意外发生。
布朗夫人则由演员莎莉·霍金斯饰演,她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位家庭主妇,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仍有一丝天真,有着少女情怀,而且热心,乐于助人。
而本片中的反派则由妮可·基德曼饰演,她在电影中饰演恶毒的博物馆标本师——米莉森特,一心只想着要把小熊制成动物标本。
整部电影以帕丁顿熊离开秘鲁,踏上前往伦敦的船开始,拉开序幕。
全篇以小熊来伦敦找家为主线,讲述了这么一个寻找家的故事。
但简单的故事又有着不凡的道理。
电影的叙事是由帕丁顿熊的视角来展开,带着我们认识伦敦,认识布朗一家,认识家的意义。
1.每个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
电影中通过不同的人对帕丁顿不同的态度,来揭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而帕丁顿对每个人态度的反映,又揭示出它的性格。
布朗先生见到小熊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麻烦,我们可以看出布朗先生是一个怕麻烦的人。
布朗夫人见到小熊的时候,很友好的搭讪,并主动提出帮忙,我们可以看出布朗夫人是一个很热心的人。
他们的儿子乔纳森看到小熊,得知小熊是怎么来到伦敦的时候,他觉得很酷,可以看出乔纳森比较喜欢冒险。
而他们的女儿朱迪在次日上学的路上,叮嘱乔纳森不要告诉别人家里有一只熊,是因为她不想让别人觉得她很怪,可以看出她有一些爱面子。
而小熊帕丁顿很清楚,你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有些人会喜欢,有些人会不喜欢。
对于喜欢的人,感激他们的喜欢,对于不喜欢你的人,继续友好相待就好。
所以它对每个人都很友好,而且彬彬有礼。
2.幸福的家庭都相似,而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小熊帕丁顿的出现,让布朗一家本来潜在的矛盾渐渐暴露出来。
布朗一家,唯有布朗先生反对将小熊帕丁顿留下,这让家人都不理解。
而小熊帕丁顿和每个人相处的方式,也正是每个人期望的布朗先生和他们相处的方式。
在和布朗夫人相处时,总是会耐心的聊天,而不是像布朗先生,一言不合就吵架;在和乔纳森相处时,小熊帕丁顿安静地陪他玩火车,而不是像布朗先生,总是在管教他,让他觉得爸爸很烦人;在和朱迪相处时,小熊帕丁顿陪她一起学语言,还教给她熊的语言。
也正是帕丁顿的陪伴,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温暖。
3.家就是所有的家人都在,才是家。
布朗先生在小熊第二次把家搞得一团的时候,再次强调小熊的存在不安全。
小熊帕丁顿的离开,使家庭矛盾爆发,冲突升级。
他们在餐桌上发现帕丁顿的告别信,女儿朱迪提出要不要去找帕丁顿时,站在角落里的布朗先生说,就这样吧,他不属于这里。
在这里,导演以餐桌为界,布朗先生独自在一侧,其余的家人都在另一侧,表现出了双方的对立。
儿子乔纳森很失望,质疑他;女儿朱迪也不理他,回了房间,布朗夫人也很伤心,担心帕丁顿的安危。
还是伯德夫人点醒他,这个家需要小熊,正如小熊需要你们一样。
他们每个人早已经把帕丁顿当成了家人。
所有的家人都在思念小熊帕丁顿,布朗夫人去警察局求助,乔纳森独自一人玩玩具,朱迪则心不在焉。
布朗先生回到家后,望着冷清清的走廊。
而此时导演用布朗家中墙上绘的花落来表示一家人的信任与爱遭受危机,如花一样凋落。
4.家人齐心,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在得知小熊帕丁顿被米莉森特带走以后,全家人一起去博物馆,在救小熊帕丁顿的过程中,家庭矛盾一一解决。
女儿朱迪提议走下水道进博物馆,她认可了妈妈之前的下水道提议;伯德夫人去转移保安的注意力,和保安去拼酒;布朗先生允许儿子乔纳森使用爆破工具,允许儿子拉掉电闸;布朗夫人则感动于丈夫布朗先生的勇敢,他爬出窗外,去救小熊帕丁顿。
也正是他叫醒帕丁顿,并为之前的不信任道歉。
在一家人齐心协力救出小熊帕丁顿以后,一家人更加懂得了彼此,也就更理解了彼此,更爱彼此,也更加团结。
是爱,让他们成为一家人。
自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布朗先生下班回到家后,听到厨房的欢声笑语。
而此时导演则用墙上的花开表示一家人又重新拥有了信任与爱。
布朗一家在和小熊帕丁顿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接受小熊帕丁顿的过程也是他们每个人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理解家人的过程。
通过小熊帕丁顿,找回自己,并学会以更好地方式去理解家人,去爱家人。
而帕丁顿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布朗一家的爱,也把他们当成家人。
他最终有了自己的家。
影片以小熊帕丁顿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在一个家庭里,一家人相处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理解与被理解,爱与被爱。
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小熊帕丁顿的陪伴,也没有以小熊帕丁顿的契机来解决家庭问题,但是,我们终会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家人。
愿我们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在那里,我们可以真实地做自己,在那里,我们相亲相爱,不离不弃。
影片中都是以“家”为中心的,从刚开始帕丁顿告别婶婶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时,他想要找到一个归属,希望有个人可以给她一个家。
由于动物和人类的很多生活方式很不一样,所以帕丁顿总会做出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破坏了很多东西,惹了不少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帕丁顿和伦敦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整个影片才会有那么多的笑点还有感动。
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波折,高兴的事结局很圆满。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却特别的吸引人,感动的你不要不要的。
由于帕丁顿的勇敢和善良,他慢慢的在这个“陌生寒冷的城市里”遇到了朋友和家人,家到底是什么?
格鲁伯老先生说:“家并不仅仅是你头上的天花板。
”帕丁顿说:“我人来到了伦敦,可是我的心,她稍微晚了一些时间才到。
”由于之前的家乡被地震毁坏了,他的叔叔也因为这场天灾永远的离开了,帕丁顿只能被迫离开曾经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在火车站,帕丁顿带着露西婶婶给他制作的小牌子,等待着那个给他家的人,但是过往的人们都很忙,都来不及顾暇帕丁顿,帕丁顿失落及了。
直到遇到了布朗一家人,他不仅有了家还有了名字——帕丁顿。
女主很善良,一直很热心的帮助帕丁顿找栖身的地方。
而男主人亨利则一心想着将帕丁顿赶走,因为男主人觉得帕丁顿是只熊会伤害到孩子,也许这是一个父亲的顾虑吧。
作为父亲,他有保护家庭的责任。
对于爱,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嘻嘻体会。
最后,在孩子们的建议下,帕丁顿和亨利“重新开始认识”。
日复一日,彼此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到最后亨利为救帕丁顿,孤身一人爬到博物馆的窗外,勇敢的去对抗那个欺负帕丁顿的人。
“爱,让他成为了我们的家人”这是剧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都要真诚的去对待他人。
最后帕丁顿重新回到了布朗家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影片完美收尾。
一只年轻的秘鲁小熊,喜欢吃橙子果酱。
在伦敦的帕丁顿站迷路后,被人类带回了家,发生了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在布朗先生家与他们快乐的相处。
在神秘秘鲁,生活着一种十分稀有的果酱熊,他们拥有非常高的智商和语言能力。
当年果酱熊夫妇 帕斯图佐和露西曾与来自伦敦的探险家结下深厚的友谊 并且学到了压果酱的技巧。
后来,一切灾难摧毁了果酱熊的安宁生活,露西阿姨将淘气的侄子送上开往伦敦的邮轮上,嘱咐他在那个友好的国度开始新生活。
万里漂泊而来的小熊 懵懂的来到伦敦 但冷漠的伦敦人却让他倍感失落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善良的布朗太太 她立志要帮小熊找到栖身之处 而布朗先生却认为他是个麻烦 时刻准备把他赶走。
在朝夕相处下 布朗先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最后在布朗先生一家人的协助下 帕丁顿逃脱了标本师米莉森特的魔爪,留在了温莎花园生活。
家庭喜剧,温馨不失搞笑,成年人能得到放松,小孩子肯定更喜欢看。
讲述百年前伦敦地理学会的冒险家,在秘鲁发现了一种稀有的智慧熊,它们喜欢吃橙子果酱,冒险家不忍将其带到伦敦做成标本,而被学会开除。
现在小熊从叔叔和婶婶的口中得知伦敦冒险家的故事,直到一场地震毁了家园,叔叔遇难,婶婶住进养老院。
他告别婶婶,到伦敦找寻探险家,希望他给自己一个家。
在伦敦的帕丁顿火车站,狼狈的小熊吸引了布朗一家,善良的女主人为他取名帕丁顿。
男主人则一直嫌弃帕丁顿,主张把他交给收容所。
帕丁顿暂时住进布朗家中,和家中的男孩、女孩都增进了友谊,但也让家里变得一团糟。
反面人物米莉森特出场,她是自然博物馆的领导,也是冒险家的女儿。
她没有父亲那么好心,誓要把帕丁顿做成标本。
帕丁顿面临生命危险,布朗一家,尤其是布朗先生放下了成见,把帕丁顿视为家人,到博物馆冒险搭救帕丁顿。
正邪对决,正方获胜,帕丁顿融入了布朗家中,愉快地生活,并写信告诉身在养老院的露西婶婶。
而米莉森特则被判劳教,在她父亲曾经开办的动物园中。
很cute的一部英式风格电影,不会让人失望,许多细节、镜头都让人很有触动,看过的英国电影和法国电影都很有特色,英式的精致、幽默,法式的浪漫、天马行空,印象深刻。
相比于泰迪熊,我还是更喜欢帕丁顿熊,更加的真实可亲,影片中人们对于帕丁顿熊更多的是对待 一个人的态度,有一个情节,一家子人的妈妈去寻人机构登记找帕丁顿,提供的线索是身高和穿戴,另外还说明了是一只熊,结果工作人员一本正经地回复说仅凭这些线索恐怕很难找到,特幽默。
《超能陆战队》和《帕丁顿熊》都是我喜欢的电影。
此前,我曾说,《超能陆战队》,又名《充气娃娃之恋》。
那么,现在,对于《帕丁顿熊》而言,则是另一版本的《精灵鼠小弟》。
当然,前一句,你只当是一句戏谑玩笑,不过,还真有一部电影叫《充气娃娃之恋》,我没有看过。
大白和帕丁顿熊都是萌物,看过的观众无法不去喜欢。
我问很多人,为什么喜欢大白,“萌”“暖”“可爱”是很多人给出的答案,关于帕丁顿熊,也是一样。
现在这个世界,除了看脸之外,凭借呆和萌,依然会取得成功。
你不被别人喜欢,不够帅气美丽外,你连呆萌都不是。
可是对呆萌又将如何定义呢?
傻,无辜,可爱。
好像就是第一眼的印象,来来来,跟着我做,一二三。
对不起,我教不会,你学不来。
所以,呆萌也是一种天生天养,你我都被上天给抛弃了,还是老老实实去喜欢呆萌的大白和帕丁顿熊吧。
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但我想了又想,奇怪,为什么要用又呢?
大白和帕丁顿熊之所以会被人们所接受和喜欢,除了两者都萌、温暖和憨态可掬之外,更有着我们内心都十分认同却难以表述出来的原因。
所以,我会说:大白和帕丁顿熊代表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人,一种围绕在自己身边爱你和照顾你;另一种则相反,他楚楚可怜,需要你去照顾和安慰。
所以,需要和被需要是人生存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和支撑吧。
这答案或许会解答,你我喜欢大白和帕丁顿熊的无以名状的原因吧。
就拿大白来说吧,本来只是一个充气娃娃,但却趣味十足,走起路来慢慢悠悠,白白胖胖,全身呆萌,在你伤心的时候会一把将你熊抱在怀里,给你安慰和温暖。
而且,还是一个小逗比,要不你看,他身体漏气的时候,在警察局撕扯胶布的时候有没有把你逗乐呢?
还有,他电量低的时候,像不像一个宿醉的胖子,晃晃悠悠,东倒西歪。
是不是特别的有趣。
你的生活中多了大白,是不是多了很多乐趣,欢喜无边呢?
除此之外,大白还会对你嘘寒问暖,关怀你身体的健康质量,是不是像一个全能的家庭管家。
当然,大白还真不止以上这一丢丢,关键时候,大白会变身超人有没有,带你上天入海,带你装逼带你飞。
一身红色铠甲,脚踏七色云彩,从天而降,来到你身边,Amazing!
尤其是你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无论前面的敌人有多么强大,大白都会赶在最关键的时刻来救你,哪怕自己会消亡离开尘世。
要真是有这么个大白,该是多美满。
累了就趴在他软软的身上休息,想去哪里了,他飞着带你去,碰见危险了,也不会担心,因为你知道,关键时候,一个大白就够了。
大白就是这么善良的,无缘无故的爱护着你,无私保护着你。
你看他的时候,他似乎只是一个微笑着的呆萌表情。
这样的大白,拿来做男朋友,也绝对是最佳男友吧。
满足少女心中的幻想,满足儿童心里的奢望,多么全能的大白,多么可爱的大白。
不要说,你这姑娘爱上了他,我这爷们也忍不住爱上了他呢。
人们都需要爱自己的人,否则该会多么凄凉。
好在,在你我身边,爱我们的人有家人,朋友,还有陌生人,当然,这些陌生人会成为朋友,或许会成为亲人和家人。
这个世界,我们和小宏一样,需要人来爱。
多少女孩看《超能陆战队》的时候,心想,如果是一个无私的如大白一样的人来爱自己,那将会是更棒!
这不叫自私,是人之常情。
如前面所说,你我囿于这个世界,若无人来爱,心会多凉。
索取和奉献,是生活的两端。
大白和帕丁顿熊,代表了这两个方面。
一个爱别人,一个需要别人来爱。
以前我说,完美的人生,应该是有人爱,有人爱。
两个有人爱,文字组合一样,意义不同。
前者表示,有人爱自己,后者表示,有人可以被自己去爱。
文字的意义就如此精妙和神奇。
能量守恒不只是一个物理知识,更是生活规律。
爱与被爱包裹的生活才会更加完美,两者缺少了一个,都不完整。
失去被人爱,会很凄凉,而失去爱别人的能力,或许更无奈。
帕丁顿是一只从秘鲁漂洋过海来到伦敦的小熊,他憨态可掬,胸前挂着“请善待这只熊“的牌牌,孤苦伶仃一头熊,来到陌生的世界。
他需要一个家,一个可以给他温暖的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他从森林来到陌生的伦敦,自然会给人带来妙趣横生的奇遇,逗乐着观众。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哭。
看到可怜的帕丁顿熊,在人来人往的车站跟一个个陌生人打招呼却无人理睬,蹲坐在失物招领处等着陌生人领会家中。
他那么可怜,以至于你想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电影里,去跟他说一句“Hello”,给他一个拥抱。
会想着将他带领回家,看,其实很多人在看《帕丁顿熊》的时候勾起的是内心深处的母性光辉和力量。
我们需要爱,同样我们也需要去爱。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一种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一种让别人感受到世界温暖。
所以,大白和帕丁顿熊,代表的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爱与散发爱的心思和想法吧。
看着一部影片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图片上这一只有着圆溜溜的眼睛可爱表情的熊吸引了我,多么 可爱的一只熊啊。
一只在森林和舅妈舅舅过着愉快生活的小熊,在意外之后开启了独自一人踏上了去伦敦寻找一个家的故事,去吧,去伦敦找到那个人,他会给你一个家。
好心的布朗一家在帕丁顿站的小熊带回了家,布朗太太还给他去取了名字。
在这个家庭中矛盾开始了,先生和太太之间对收养小熊起了争执,有点害羞的姑娘并不喜欢这样显得自己很有突出的事儿,但是儿子却对这一只小熊意外的充满了好感, 当然这个故事里还是会存在一个坏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师一心想将小熊做成标本。
矛盾的凸显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搞怪有趣的实践,大家慢慢与帕丁顿,这一只外来的小熊产生了感情,得到了接受。
正如在来来往往的现今社会里,外来者数不胜数,到了陌生的环境,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有种归属感。
这部影片还隐约的透露那些只顾科研而不顾自然保护的学者们冷酷无情表示不认可,历史在发展,每个人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唯保持着一颗真挚的心,才可以起更好的相处着。
故事里每当故事发展到有精彩之处,街头出现的乐队演奏者音乐,将故事的氛围渲染的更好。
小熊真的是太萌了,原音也是超级可爱啊。
值得一看。
记住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
被萌死了!!简直暖心!!弄得都想花大钱去买一直熊了或者下个宠物就叫paddington!!
也许是我岁数大了?看这个感觉有些幼稚
一般般,感觉不够有趣。
色调很暖,好喜欢布朗一家的各种亮色装饰
还没有看的时候觉得这只熊怎么那么丑啊,太不可爱了吧,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完全爱上这只丑萌丑萌的帕丁顿熊,好喜欢里面铺设的各种梗,太有意思了。
用一只小熊在异乡的遭遇来展现伦敦这座大城市的包容性和诠释家庭的意义,好看、好笑、好玩,英式幽默层出不穷,节奏感也好的要命!
故事简单,到处是熟面孔,大老爷和爱玛令人跳戏。看着很开心。高兴于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听伦敦腔还是很困难。一定要买一只毛绒本尊。工作人员跟着片尾跳起了舞。
爆米花电影!合格!
火车站台女主人走过去又折返,地铁闸口管理员抽出刷好的卡片,卫兵岗亭熊皮帽里递来藏起的三明治。帕丁顿熊对每个路人脱帽致意,生气时只会瞪眼。小心翼翼想要融入陌生的环境,还是引来了水灾火灾。谁规定牙刷不能掏耳朵,口袋不可装食物,外乡人不能落户。伦敦一直在下雨,这些陌生的善意却格外温暖。
对于温情家庭片毫无抵抗力,看哭了好几次…
全片充满了橙黄色的甜腻,把伦敦描写的无限美好,动作捕捉与皮毛很细腻,部分笑料还算抓人(熊瞪)。但是,人物设置也太脸谱化了,温馨一家人完全没个性,很多情节也缺少铺垫。对于这种老掉牙的设置,我最后只觉得被灌了一锅中产阶级的心灵鸡汤
可爱熊熊届不只有Pooh,还有Paddington!请照顾好这只熊!合家欢路线不用动脑没有负担,很多笑点,我最喜欢明戳暗戳碟中谍的部分,毕竟这部反派还是Nicole Kidman呢~三星半
超可爱啊!
标准迪士尼合家欢喜剧,为迎合这只英国家喻户晓的熊,故事温情而极具英伦风,借着童话般炫彩亮眼的画面还展示了不少英国美景。看到这只呆萌柔软的小帕丁顿熊,你立刻就能想起它的另一个极端——那个外形神似满口飙脏的泰迪熊。
英国冷幽默爱不释手,卫兵的百宝帽真是笑哭了
看帕丁顿熊的感觉就是村上的经典描述:抱着春天的熊从山坡上滚下来。
一只叫本喵的熊
献给伦敦的情书,今年最具英国情怀的电影。大老爷直接从唐顿庄园走到了现代伦敦片场。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它不仅制作精良用心,还能看出许多深度:帕丁顿熊源自战争间被送往乡下的伦敦小童;半个世纪来英国从殖民帝国到世界一份子的转变;甚至还有碟中碟4的原样复原…
美国那只泰迪熊又黄又坏,英国这个帕丁顿熊又乖又萌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当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在外在缺乏文化冲突内在缺少和观者的共鸣时候,只能依靠俗烂的笑料和廉价的感情填充,而包装在没有任何创新的之上的豪华卡司也是徒增无奈。低龄向子供向就不需要(一丁点儿)深度了吗?别把单纯当作借口,因为这些大都是一群呆板又无聊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