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对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残忍行径予以强烈谴责,我也和电影《731》一样,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下面的所有评论只针对电影《731》本身。
01我的总体看法是,题材很好,但导演完全没有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
就像豆瓣短评里说的那样,在震撼的历史面前,导演是拖后腿的那个。
看电影时,尤其是前半段,我是如坐针毡,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么严肃沉重的题材里,导演怎么会想逗观众笑?
到底是怎么想的?
电影主线剧情刚开始,就是姜武饰演的王永章,嘴里叼着个硕大的雪茄,面对镜头解开裤腰带,往净水器里撒尿,还一不小心撒到了净水器外面。
然后,王永章让旁边的老外拿着净水,他开始用杯子接水,而老外一脸嫌弃。
整个片段,配合着欢快的背景音乐,显得又滑稽又荒诞。
刚进“特设监狱”时,王永章看到送的饭是饺子,以为是断头饭,吓得一旁的顾博轩也以为要死了,他哭着说他老婆怀孕5个月,“是我连累了他”,那个裂开嘴,不停“啊啊啊啊啊”哭的样子,特别地招笑。
而王永章呢,听别人说老婆怀孕了,他也说老婆怀孕了,他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王八蛋”,“哈哈哈哈,我儿子叫王八蛋”。
这时候,那股子欢脱快乐的音乐又出现了,配合着几位演员滑稽的表演,俨然成了一出闹剧。
此后,类似的轻喜剧桥段还不断地出现:王永章成为了翻译,一个俄国人对他说“你的俄语特别烂,我都听不懂”;王永章被打后,镜头一转就是一个熊猫眼,镜头再转又是一脸血;王永章用搞笑的口吻对女特务说,我更适合大东亚王永章在日本人面前,故意借擦电梯门,想混进电梯时,音乐又欢快起来;王永章和石井四郎坐着聊天,突如其来蹦出来一个响屁……如此频繁地上演喜剧桥段,如此毫无意义,如此毫无节制,要是猛一看,还以为是在看喜剧片。
我看的那一场,在放屁情节出现时,有观众笑得很大声。
我不理解,导演为什么会觉得观众在看这类叙述民族苦难的片子时,需要那么多的笑料?
我猜,导演想要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复制类似《美丽人生》那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但因为能力有限,最终搞成了东施效颦,一地鸡毛。
02最明显的,就是那段王永章幻想中的众人逃跑片段,一群人从牢房冲出来,在走道上奔跑,厕纸翻飞中,小男孩竟然飞起来了。
我能理解,导演是想借此表达男主和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活下去的期待,用想象中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残酷。
想法是没问题,可问题是,这个电影的风格本来就很混乱了,开头以为是喜剧片,中国以为是惊悚片,这个片段又让人觉得是科幻片。
而且,这种风格,除了这里,就只在黑白无常那里出现过,就给人一种特别割裂的感觉,幻想的桥段完全无法融入进整个故事的氛围。
这才是观众之所以反感这个幻想片段的原因,不是不明白这是在反衬,而是这种反衬太突兀。
就好像你活得好好的,有一天你爸妈告诉你,他们一个是异形,一个是非洲难民,而你是米老鼠一样突兀。
如果是从头到尾拍出超现实残酷风格,像《潘神的迷宫》那样,完全没问题。
可没有金刚钻,就不要蓝瓷器活啊。
不为难导演了,我估计导演是想拍出这种感觉:大家都拼命逃出了魔窟,打开铁门的一瞬间,灿烂的阳光照在每一个人脸上。
所有人都露出欢欣鼓舞的笑容,小男孩脸上的灰尘让他看起来像个小丑,有人帮他擦了一擦……可画面一黑,王永章发现自己还在监狱里。
同样是用想象中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残酷,这种感觉的画面,是不是就更让人接受,更让人共情了?
所以,小男孩飞起来和黑白无常的画面,就是很怪异,观众的感觉没有错。
03导演赵林山,拍出过5.3高分的《铜雀台》,他的水平仅仅停留在“展示”上,而没能像《南京照相馆》一样,“讲述”一个合格的故事。
所以,《731》的故事,就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什么都想要,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都没讲好。
片名是《731》,可主要剧情却是王永章越狱记。
要讲王永章越狱也不是不行,可电影时长都快过去一半了,才让王永章萌生了逃出去的想法,以至于电影前半段,王永章一直在推车,一直在送苹果,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
如果你把731的背景拿掉,这个越狱失败的故事,也照样成立。
所以,越狱和731的故事,就显得很割裂。
有限的“讲述”,都留给了这个并不好看的越狱故事了,而731的部分,就是直接在“展示”。
这就导致,很多剧情都经不起推敲。
一开始王志文演的杜存山显得很神秘莫测,他甚至说“我会让大家看到这里的真相”,我以为他会带领大家一起逃跑呢,可最后啥都没干,就莫名其妙被杀了。
导演浪费了王志文的好演技。
逃跑时,王永章明明可以亲口告诉被关的人今天逃走,但他非得要冒着风险,在苹果上刻字。
怕自己暴露得不够快吗?
最后,掉进大坑里后,明知道上面的敌人正在往下撒石灰,他们在坑底搭人墙让男主和小男孩往上爬,是在干什么呢?
让他们早点去送死吗?
类似的剧情还有很多,我在观影的过程中,有一种在看抗日神剧的感觉,一直都是各种问号。
我不理解,这么严肃的历史,这么厚重的题材,为什么会拍成这样?
04网上有一种很奇特的观点,只要是从电影角度说这部电影不好,就是在攻击电影,就是不怀好意,就是汉奸,见一个抓一个,没有冤枉的。
恕我不能理解。
观众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当然是我们看这种电影的意义。
但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难道不应该对这类电影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吗?
悲壮的抗战历史,当然要有高质量的影视剧去记录,去描绘。
不要说国外的抗战电影了,就说国内的,越南自卫反击中,我们有《高山下的花环》;缅甸远征军,我们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南京大屠杀,我们也拍出了《南京照相馆》。
就算是同题材的电影,我们也有《黑太阳731》珠玉在前。
这些优秀案例都证明了,尊重历史,也能拍出好电影,不是非得二选一。
批评一部抗战电影的不足,对抗战题材电影提出质量要求,正是对我们的抗战历史的尊重和敬意,恰恰是爱国的表现。
反而是那些无脑维护烂片的人才居心叵测。
打着爱国的旗号,消费着死去的同胞,拍出一坨垃圾,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赚得盆满钵满,还不允许批评,到底是谁不尊重历史?
到底谁是汉奸?
难道我们悲壮而伟大的抗战历史,就要被这样的烂片一遍遍荼毒吗?
如果都是这种水平,到底是谁不希望我们拥有伟大的抗战电影?
谁在阻碍我们的抗战电影在进步?
就好像,如果有一个全世界语言发音标准比赛,有一个中国人参赛了,但他的普通话发音很奇怪,我们批评他的发音不够好,就有人跳出来说,你们说他发音不标准,就是在诋毁他,诋毁他就是在诋毁我们的汉语,诋毁汉语的博大精深,你是汉奸,然后要求所有人承认这个参赛者的发音标准极了,以后我们都得按照他的标准说汉语。
这才是对汉语的侮辱和亵渎。
电影同理。
我爱国,我也尊重历史,我认为731的历史应该被铭记,我也认为导演赵林山拍《731》有助于人们了解这段历史,但同时也认为这部电影的质量堪忧,并希望这个题材能被更好的导演拍出更好的电影。
而这一切,并不冲突。
看完电影,我希望有条件的人,都能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了。
—The End—作者:魏春亮首发:亮哥读书,ID:lianggeviewpoint
说真的我想看这个电影,但是这一波波营销真是让人反胃,为了票房,为了宣传,没完没了的发营销文,一点脸都不要了说真的我想看这个电影,但是这一波波营销真是让人反胃,为了票房,为了宣传,没完没了的发营销文,一点脸都不要了说真的我想看这个电影,但是这一波波营销真是让人反胃,为了票房,为了宣传,没完没了的发营销文,一点脸都不要了说真的我想看这个电影,但是这一波波营销真是让人反胃,为了票房,为了宣传,没完没了的发营销文,一点脸都不要了
豆瓣,那个XX岛到现在都没开评分,我就想知道,这部又臭又长的 烂片你们敢不敢开评分??
其他我什么都懒得讲了,说好的我阻止不了谁去看,普罗大众们能听劝的,别抱希望,别浪费兜里的钱,不值当,真的不值当,我浪费了,给的1星,我甚至连星星都想给。
-上面写这么多不让发,嫌字少,就再补点,说点关于片子的吧,当时看到短视频各种什么投诉之类的宣传,我就想着,导演你特么要不就是真有点东西,要不就是弄了坨翔出来,也不怕把自己架火上烤,结果满怀期待看了前面点儿片头还看不出个啥,慢慢地就不对劲了,整个越狱故事出来了,我想象中这片的主演应该是小日子,小日子怎么残忍怎么折腾,结果你弄了个姜武越狱来了,还越失败了,还整了个俩小日子救变魔术的小孩的剧情,结果其中一个救小孩子的还被姜武给灭了,你这是要拍啥?
就踏马这剧情你说小日子不让上?
我特么要是小日子我都笑醒了,合着是你中国人在忘恩负义啊?
还是说赵林山你要拍个国人在国仇家恨前敢灭恨一切小日子?
中间我真想离场走人了,看看时间我幻想着后面的剧情会有让人眼前一亮变化,结果就是我想多了,整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甚至没有小时候的《黑太阳》那部让我心里不适,反过头来一看就你这烂片的剧情,完全就是自己整了个越狱的故事,里面再抄袭一点。
黑太阳的内容,其他还有啥?
豆瓣儿如果你这部片不开评分,你就是罪恶帮凶的道具,请别把自己活进西贝的套路里去,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么沉重的历史拍的这么保守,首先就是场景服饰演员之类的,我认为这个片根本不需要凸显主演,人人都是主演!
老是给那几个特意的搞笑镜头有毛病?
一个多小时不知道在铺垫什么,完全体现不出这种沉重的历史事件,看完满分十分我认为打不到5分。
就几个血腥镜头不知道拍着干嘛,完全就是一步打着爱国情怀圈钱的电影!
不如《黑太阳731》一根!
第一,里面很多那种揭露日军残忍行径比如各种实验什么的拍的很写实,尺度上面有一定突破,甚至有许多中式恐怖的味道;第二,在视听方面,有一种就是故意把观众的思路往一个方向上面引导,然后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再一转,情绪一波三折(商业片常见套路)在调动情绪方面成效显著;第三,内在逻辑的错误相当明显,作为清洁工的主角居然可以几乎毫无阻拦的出入各种实验重地,似乎日本人都在为他开绿灯(为什么别的人放点错误会被毫不犹豫的被杀掉,而主角几次犯错最后都能奇迹般的顺利活下来并能够成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第四,概念偷换,本应是一部客观呈现731卑劣史实的影片被套上了一个商业典型的“英雄带领受难者大逃杀”的躯壳,种种残酷的实验画面被搁置。
第五,元素堆积,表意不明。
日本和服游街、日本女军官与一名受难者女性共眠等,看得出想追求作品的立体,但导演明显功力不足;第六,这是一个史实片、主旋律片,其类型定义上应该是积极的、正向的,却在戏外有着满满的铜臭气味,先是逆天宣发,频繁掉观众的口味,把观众的爱国情感当作观众为影片买单的催化剂。
最后,我觉得一部呈现历史的严肃片,无论是戏里的创作上,还是戏外都应该秉持着严肃的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爱国情感,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比中国人民更爱自己的国家。
鉴于影片表现和戏外包括导演本人在内的诸多“商业可笑新闻”,给予三星。
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了21世纪最极致的道德绑架。
情绪很低落,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刷到类似标题的这类言论。
这两天看到不少人在制造虚假对立:说不好看=不尊重历史。
现在道德绑架已经赤裸裸到这个地步了吗?
一部人物扁平、叙事混乱的电影,非但不能让观众真正铭记历史,反而可能辱没了历史。
它消费着观众的爱国情怀,消解了731事件的严肃性,甚至可能因为拍得太烂而引发观众的反感(正在发生),这难道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吗?
批评一部关于731的电影拍得不好,恰恰是因为大家足够在意这段历史,这段沉重的历史值得被用最好的方式讲述和呈现、更值得既有艺术高度又能震撼人心的作品来承载这段记忆,让它能流传后世,警醒世人。
真正的铭记,需要的是能刻骨铭心的优秀作品,而不是一部打着历史旗号却粗制滥造、消费情怀的电影。
正如下面图片里那句话所说: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而一部烂片,只会让人更快地遗忘。
首先小日本生化实验开展的实际时间被电影延后了,实际实验时间是很早就开始的。
不出意外,前期帮鬼子抓老百姓的伪满洲人也隐身了🙃。
虽然审核删除了被导演刻意植入了恻隐之心的女鬼子的人性反省,导致本就脆弱的故事线稀碎,但前期依然留有初期铺垫的痕迹。
相比较南京照相馆导演的诚意和坦诚,讲故事的能力导演还是差不少的,中国电影工业艺术传播能力任重道远,希望未来在这片文化舆论越来越重要的影视阵地再多一些有才华的国际大导演吧🥹或者至少在这种历史故事的电影里要足够客观,屁股别那么歪好吧
哎,赵林山要不你还是不要自己写剧本了吧,题材是很好的题材,结果只是很赚了一波中国人的期待,国人对于这种题材本来就有一种“不看不是中国人”的情结,加上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的高关注度,结果拍出来效果真的是对不起中国人。
本来说觉得影片剪的乱就算了,故事本身逻辑也很混乱,如果不是靠演员的表演和题材撑着,完全就是清汤寡水、啰哩巴嗦连主旋律都讲不好的烂片,看完想拉出来编剧看看到底是谁,结果一看还是赵林山,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合理了,理解了,原谅吧,还能怎么样……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的行动完全没有自驱力,每次觉得某一个地方某个角色行为可以升华一下的时候,就可以感到导演生硬的打断,然后再自己认为应该有英雄时刻的地方无限慢放,整个观影过程难受无比。
我很遗憾,在918的第二天,看了这样一部没有配得上这段历史的影片,也许背后的投资者赚到了钱,我恭喜他们,作为消费者和中国人,我为我们花钱去看了一段没有完整叙事逻辑的历史影片感到悲伤,这既不能算是主旋律电影,也不能算是商业电影,我认为此片这二者皆不达标。
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想说的跟大家都一样场景、人物塑造,这么严肃的作品,这么玩是吧,尊重历史吗,你们是在玩皇帝的新衣吗。
我就一个问题,这种电影还要拿到国外放,呸,我都替导演害臊。
一把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做个导演吃穿不愁的,咋还干这么羞耻的事呢,要天天拿着喇叭喊大家快来看。
在世界面前丢人。
如题所示。
从今天上映开始到现在,大量差评消失了。
然后出现了不少风格内容统一的好评,基本只谈立场和情绪,不讨论作为一部电影的好坏。
这么严肃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消费大家的拳拳之心,还利用资方力量到处删评控评,简直可耻。
豆瓣用户是活人评论还是收钱通稿,大家是看得出来的。
就这种粗制滥造的电影居然能赚这么多,那接下来几年大家有更多屎吃。
题材不是免死金牌,重要题材更应该拿出诚意用心制作,而不是在宣发层面各种诈骗造势,消费大家的爱国心。
我就问一遍,如果这拍的不是731是普通战争片,还能值这么高的分数吗?
这部片的评论区让我深刻认识到,精日分子在大陆还是在肆虐。这部电影的基调不是让你评论拍的多好看,而是是否展现了基本史实。
导演你出来道歉吧…对得起谁
这都啥啊 这么个题材还能拍成这样
导演应该向我支付看这部电影的费用
说实在的,真拍的很一般
观众被导演当做傻子对待
都要去看!值得看!不管多么悲痛,都要去看!!!
作为一个东北人,永远不会原谅。
别报有太高期待,能看的水平,应该是导演目前唯一能过6分的电影(也不好说)。更像是一个猎奇的cult B级片,尺度给的是非常大了,不要带孩子看,建议16+再看。剧本和导演水平真的差,色彩剪辑拍摄手法也挺low。布景配色又干净又新,没什么历史的厚重感,有很强的网剧和棚拍质感。好在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角色也有弧光,最后无人生还能拉回点基调,有点情感的触动。总之,导演的水平远远驾驭不了这片子。 PS:能看的水平,但别把历史和电影质量挂钩
什么人都能拍这种题材?泼天的流量真是敢蹭,电视剧滤镜精修质感镜头堆砌。喜剧元素这么多真的合适?全篇没有什么东北人东北话,尽是些老外在抗争,作为哈尔滨人有被冒犯😓
可笑 说消费苦难的 你是不是只记得在抗日先烈牺牲换来的今天过你精致利己消费主义的小资生活?对一心向钱看虚荣算计毫无理想信仰的你来说,这种电影当然只是消费品。再者政治目的宣传怎么了?是不是只要吃你外资爹给的粮食你是哪国人都无所谓?电影只是把史实拍出来,你怎么就解读成消费苦难和宣扬仇恨?仁者见仁?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
南京照相馆的含金量将会持续上升
导演为啥要在电影里搞抽象……
男孩倒在无数白色尸体中,胸膛涌出红色的鲜血,就像是日本国旗的模样,日本国就是这样建立在无数冤魂之上。
披着爱国的大衣,拉了坨大的
只要你记得,我便来过。电影看的人非常揪心,每一个画面都很真实,难以想象那时的他们被如此折磨,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每个中国人都要了解那段沉痛的历史,我们没有资格替前辈原谅,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铭记,勿忘国耻,正义万岁,和平万岁。
首先电影没有优化日本人这点是最重要的,但是你要问我推不推荐去看,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我更推荐带着孩子去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找一个讲解,会更直观更好。希望剧方不要删我评论。
连我妈都被宣发骗过来了,看完直说了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太一般了!!!浪费我的票钱,中途一度想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