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
Blue Moon,蓝月终曲(台)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伊桑·霍克,玛格丽特·库里,鲍比·坎纳瓦尔,安德鲁·斯科特,西蒙·德兰尼,约翰·多兰,帕特里克·肯尼迪,乔纳·利斯,伊雷恩·奥德怀尔,艾斯林·奥马拉,基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25
简介:1943年3月31日晚,在传奇性的萨尔迪酒吧里,著名的歌词作家洛伦茨·哈特独自面对着他破碎的自信心。就在同一时刻,他的前合作伙伴理查德·罗杰斯却正在庆祝他们昔日合作的延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的盛大首演。详细 >
标准的剧场电影,舞台上唯一的追光打向被世界遗忘的人,空间的层次、景别的纵深、视线的逡巡与对话的堆叠构建出一张浓缩人生百态与时代印记的网,最终汇作一张遗照。林克莱特的问题在于他太容易过分代入,属于人物的追光总是会回到他自己身上,他的家人和同伴、他的失落与伟大、他的审美趣味与他身处的时代。我总能在他的电影中感受到一种privilege,当它作用于各种主题时,隐隐的不适感便浮出水面。
#Berlinale75伊桑霍克疑似德尼拉旺化(没有说林克莱特像卡拉克斯的意思
归来仍是话唠片,不得不拍大腿伊桑霍克真的太会演了,但这部有点难共情哦觉得有点无聊
其实这个感觉是对的。breakup film. 回归一种纪实,应该很简单。这些简单会是ai和游戏冲击下剩下的最后残余。对黄金时代谢幕的永恒回归。ethan 说了很多,最后觉得他演的是对的,迷。能迷。痴呆的迷。虽然很不舒服,但是变态的迷,迷因的宿命。向死的迷
完全是伊桑霍克的个人秀竞技场,全程富有张力的自我拉扯,全程毫不掩饰的自我袒露,大起大落的情绪完全具有漩涡的力量,让人毫不费力地沉溺其中,如同回到了微不足道又意义重大的夜晚。
伊桑霍克怎么这么会演啊🥲🥲🥲最后一个镜头还是让人很温暖,身边的朋友还在,酒也还在,我的歌还在唱着。这是导演给他失意人生留下的慈悲吧PS 伊桑霍克的身高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神试听作用!!
有点无聊的电影,可能放到剧院里演会更合适。台词雕琢得很匠气,演得中规中矩吧。
比预期好很多!好导演和好演员在一起拍出来的东西怎么会差,一个场景就足以带观众进入另一个时间和空间。填满电影的对话也没有感到枯燥,那些语言里碰撞出的瞬间。(一口一个老白男的学点新词吧!每次看短评都会各种无语🙂)
标志的林克莱特,戏剧调度下的高密度对白写一个传奇艺术家生命末尾的孤独。加上几个主演的绝佳台词能力和角色呈现能力,一整个whole package放在本届柏林主竞里看,完美代表好莱坞最不可撼动的那套方法论和价值观。除去开篇的死亡,其余部分的自然舒展,以极具角色魅力的妙语连珠编绘美国剧院艺术历史中的文人风采,种种创作理念的讨论并未停留在历史当中,全然映照当下。而“I love you dearly,but not in that way”“I own my whole career to you”等等高浓度的感情又不仅仅停留在verbal game的层面,在高潮迭起的文字游戏中被完整打捞上来。得不到想要爱的女人,无法和多年的搭档修复合作裂痕,这多让人心碎,但又都是生命中再正常不过的得失。
是谁喜欢拍一镜到底下的老白男团先是狂开黄色笑话然后化身纯情少男追姑娘的故事啊,伊桑霍克演嗨了,那是属于传统曲艺形式——相声贯口的魅力
#VIFF25 Oct12
作为喜剧,它的笑点非常密集,而且大多来源于我们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家庭关系,比如和长辈的代沟、亲戚间的攀比等等,很容易引起共鸣,全程笑声不断。
75Berlinale20 好看!一个场景一直独白竟然这么好看!太厉害了!
1、伊桑霍克起起伏伏这么多年(指选片),还能抽冷子让人感慨“好能演!”,好演员就有这种让人反复爱上他的硬实力。论本部中的表演,游刃自如,信手拈来,将人物的处境心境细腻细剖至赤裸裸血淋淋,影帝级别。2、很久没看到这么扎实的单一空间室内戏了,很适合改成舞台剧(虽然舞台剧会失掉不少特写细节)。3、柏林电影节发布会前就安排了一个媒体场,大爆满,头一次只能坐到二楼山顶去了。从时不时的全场哄笑就能看出整体观影体验极好,随后发布会第一个记者提问的“哇哦”赞赏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bravo!
7.5/10
在局限的时间与空间中,故事通过长段对白展开,人物关系与复杂情感被精巧的隐喻层层剥开。偶尔会觉得它的视野过于收紧、世界略显封闭,但它依然在幽默与伤感之间找到了动人的平衡。Ethan Hawke 的表演令人惊艳。
美国文艺界人士最爱的被时代抛弃的(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创作者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统计这种故事拍出来的频率和好莱坞自身生存处境的关系。
像是在看为自己的人生写悼词, 算是今年看过最伤感的电影之一. 去过这么多 Q&A, Ethan Hawke 真的是非常自然而有趣的演员.
搞成舞台剧多好啊… 伊桑霍克演的太好了,只是银幕里的人可以选择回避,选择喝酒,或者选择望向别处,但导演没有给观众任何选择。大部分时间闭上眼睛,靠听觉和想象,体验反而会更好一点, 直到伊桑开始听玛格丽特说话
NYFF No.09|性压抑老💡消亡史,什么可悲不可悲讽刺不讽刺的拍到最后的情绪不都是只剩下你导演自己的那一点自我沉溺吗?搞不明白这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意思,林克莱特一年忙了半天结果就是在赶着给死人上坟而已。而那边厢玛格丽特库里《某种物质》后这一年也是被剥削的厉害,只能期望这都是库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