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上帝

Fehér isten,狗眼看人间(港),忠犬追杀令(台),白狗,White God

主演:索菲娅·普索塔,桑德尔·泽绍特,莉莉·霍瓦特,莉莉·莫罗利,盖尔利·班基,塔马斯·珀咖,埃丽卡·博德纳尔,Body,亚诺什·德尔日,Edit Frajt,玛丽娜·格拉,彼得·

类型:电影地区:匈牙利,德国,瑞典语言:匈牙利语,英语年份:2014

《白色上帝》剧照

白色上帝 剧照 NO.1白色上帝 剧照 NO.2白色上帝 剧照 NO.3白色上帝 剧照 NO.4白色上帝 剧照 NO.5白色上帝 剧照 NO.6白色上帝 剧照 NO.13白色上帝 剧照 NO.14白色上帝 剧照 NO.15白色上帝 剧照 NO.16白色上帝 剧照 NO.17白色上帝 剧照 NO.18白色上帝 剧照 NO.19白色上帝 剧照 NO.20

《白色上帝》剧情介绍

白色上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严父干涉之后,13岁女孩莉莉放生了爱犬哈根使之成为流浪狗。之后想重新找回爱犬的莉莉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白色上帝 White God》片名致敬了《白狗 White Dog》,拍摄过程中使用了创纪录的274只狗,这些狗大多来自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白色上帝》首映于2014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了该单元最高奖一种关注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万万没想到无声的证言第二十六季歌舞青春洛杉矶大劫难薛仁贵传奇钦差大臣单身日记:好孕来袭抢来的新娘塞莱斯特·巴伯:我很好,谢谢寻找传家宝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三季超感神探第六季哈蜜猛龙云南虫谷豪杰春香警戒第二季基督山小姐减法我的快乐家庭大喜盈门大旅行家国恩仇记飞吧!骚年杰姆·耶尔马兹:钻石尊爵白金再升级春&夏事件簿:春太与千夏的青春重庆谍战剧情提示请恋爱三不管有泪尽情流

《白色上帝》长篇影评

 1 ) 不对等的情况下爱和友善并不比冷漠更享有特权

随机看的一部电影,开头杀牛血腥的画面,就已经预示了杀戮,只是父亲不喜欢狗带来麻烦夜晚小女孩给爱犬哈根吹小号的画面误导了我脑中的预设,以为情节走向将是小女孩的一系列行为让父亲改变对狗的看法,结果中期画风一转,竟然是流浪犬的抱团反抗和复仇行动,虚拟夸张的情节没太喜欢但是最后小女孩用音乐唤醒哈根并趴下和哈根平等对视还是引起了内心的波澜。

另外,小花无辜的被枪毙让人意识到,或许不对等的情况下爱和友善并不比冷漠更享有特权,也不足以改变什么,无辜是这个世界下的常态。

 2 ) 没有不可能

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好作品,但不意味着对这部电影没有质疑,经不起推敲的、略显做作的剧情是该片的硬伤,但是不能否认其中感人并值得思考的成分。

13岁的女孩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已而遗弃了朝夕相伴的哈根,成为流浪狗的哈根被利用和训练参加了一场格斗赛,嗜过血的哈根开始变得疯狂,领导众狗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疯狂的复仇,最终因为这些狗而引起的整个城市的恐慌被女孩真诚的音乐平息下来,人与狗共同聆听来自大地的最本真的声音。

狗的复仇,这是一个极具趣味的想法,甚至是有些怪异的想法。

狗在人类的心目中一直是忠诚的代名词,虽然这种颂扬难免有“为赋诗辞强说愁”的意淫,一如人类对爱情的夸张,但是大概没有人会认为狗会对人类进行报复。

我们习惯了看狗可爱的样子,尤其喜欢蠢萌的宠物,这些宠物其实和少男少女们收藏的漫画书并没有区别,是为了美,为了炫耀,为了承载自己的赞赏与欣喜。

但是没有什么是不可抛的,或许是为了一次搬家,或者只是长大了一些。

但是无论我们是不是主动抛弃了对方,我们无法接受看到对方的“背叛”。

比如一个少女扔掉了一本突然不爱的漫画,却发现被同桌无意中剪去了,同桌用心包上封皮,写上一段段绵绵的情话,那种恶心的程度仅次于吃了一只苍蝇。

作为电影观众,我们习惯了看狗与主人之间爱与等待的戏码,而难以接受狗有可能会群起反抗的现实,会觉得做作,觉得一只老狗訾着被打磨锋利的牙齿对人类示威的情景是令人恶心的。

但是,又有什么绝对不可能呢。

如果脑洞再大一些,我们来想象一下由狗来统治这个世界。

狗狗命令我们把高楼都推倒,而后建成方便狗行动的房子,那房子矮矮的,有形状各异而大小不一的窗,狗狗可以在期间玩耍,人由于身材过于高大而无处居住,从而开始往矮小的身材进化。

狗狗会耍脾气,急了就咬人,把人的背脊当轿子来坐。

所有的可能性都在,纵使不在,也可以成为悬在头上的刀,藏着衣服里的刺,是不是受一定惊吓,成为一个懂得宽容和懂得珍惜的人。

 3 ) 血统论与出身论的又一次角力

其实完全不应该把这部片子看成是某一部传统的现实基础上的剧情片。

更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说提议的纪录片。

甚至不算是一个合格的逻辑性强,可信度高的电影。

应该把这部片子看成是一部完整的寓言。

一个出生贫贱的私生子,被带到了远离以前生活的圈子,仍然被人们白眼侵袭。

为了自己的颜面最后甚至被自己的父母扫地出门遗弃在了贫民窟这个可怜虫,躲过了保障所的大范围搜索,迫于无奈想到偷东西,却被对方威胁,甚至有可能濒临死亡遇到了同样流落街头的某人,逃离出来。

又遇到了伪善的人贩子,卖到了儿童拳击赛中,训练嗑药暴力,最后死里逃生,在机缘下逃出生天,这时他已经有自己的自信,他觉得有能力可以对抗所谓的纯正的根正苗红的二代们了,他的复仇计划也一天天的展开了。

直到进入保障所,遇到了更多有同样遭遇的人们,他带起头奋起反抗,一步一步的居然到了自己家人的头上。

如果这时是在某历史课堂上,恐怕老师仍然会在讲台上balabala一些革命不彻底的言论吧。

可见做一件事的观点和评论一件事的观点不在一个起点上,这也就是这个电影所要讨论的问题。

血统和出身那个重要,在特定时期之内的话,两个都可能非常重要,但是在特定时期之外的话,恐怕两个都不重要。

 4 ) DOG倒过来就是GOD

Fierceful and Beautiful就像poster上面写的那样。

这应该是我看的所有电影里最难归类的一部电影吧,它不属于恐怖惊悚,亦不属于动物,电影更加不跟逻辑走,就觉得电影的背后在诉说着一个寓言和一些道理。

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超现实主义片子。

很佩服导演的拍摄手法和上百条狗狗们表现出的震撼场面。

感受的出来在拍摄时应该耗费了很多精力下了功夫。

 5 ) 人比狗重要?小女孩执着的像个弱智

小女孩看到那么多人被狗杀了,却不害怕,还是一心只想要找到自己的狗,并不关心和在乎被狗杀的人,这是什么中学生?

冷酷无情的中学生又怎么会对狗情有独钟?

还有最后的既然狗能找到每一个伤害过它的人,为什么就是没有去找小女孩?!

牛啦,不能理解。

但是这么多狗拍电影,确实挺震撼的,那么多狗出来出来屠人的时候好吓人啊,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6 ) 一些想法

我看过的动物类电影不多,大部分都是治愈系或者是温情系的,例如《忠犬八公》,小八对主人感情深厚,主人死后仍坚持在车站等待,最终在大雪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还有近几年很火的《一条狗的使命》,剧情也很感人,但是,对于在现实中生活、又不能逃避现实的我来说,过于煽情了。

还有许许多多奇幻电影、动画电影,例如《精灵鼠小弟》、《爱宠大机密》等等,在这儿也就不多提了。

忘了是谁给我推荐的《白色上帝》,不过我记得把它放进片单里是因为电影的名字很有意思。

《WHITE GOD》,白色上帝。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往往代表着神圣、典雅、纯洁,而上帝本身就是西方文化里重要的崇拜形象,“白色”又给上帝叠了层BUFF,用这个做片名,导演似乎是相信世界上有非常美好的东西,并向他祈祷。

这是我看片之前的感想。

看完之后,去查了些资料,结合影片,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WHITE GOD,GOD反过来就是DOG,也就是白色的狗。

本片致敬了1982年塞缪尔·富勒导演的《WHITE DOG》(白狗),借“白狗”形象,抨击了美国种族主义的种种问题。

《白色上帝》受到了《白狗》的影响,但是它想要讲述地更多。

影片的主人公莉莉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里,家庭环境令她无法得到足够的爱,只有狗狗哈根能一直陪着她。

母亲要出差三个月,把她和她的狗都托付给父亲照顾。

父亲生活不顺心,虽然很爱莉莉,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她相处。

他们居住的公寓明确规定,养哈根这样的杂种狗需要缴纳高额费用,父亲不愿意缴费,想把哈根送到收容所,莉莉不同意,两人因为哈根产生了矛盾。

莉莉害怕父亲把哈根送到收容所,所以带着哈根去音乐学校上课,引起课堂混乱。

父亲与莉莉爆发争吵,一怒之下把哈根丢在了半路经过的工地上。

至此,影片分为双线。。

——被抛弃的哈根四处寻找莉莉,在湍急的车流中走失,成为一只流浪狗。

他去了市场,并没有偷肉吃,却被愤怒的屠夫追逐,幸亏另一只小白狗突然出现,他才免死于屠夫刀下。

他跟着小白狗去了流浪狗聚集的废弃工地,遇到收容所成员来捕狗。

他好不容易逃走,被流浪汉抓住,卖给了狗场,之后又被狗场卖给了职业斗狗人。

冷漠的斗狗人残忍地把它训练成凶残的斗狗,让他在在斗狗场上跟同类厮杀。

哈根咬死了同类,趁着停电跑了出去,找到小白狗,回到了曾经的工地,然而没几天的功夫就被收容所的捕狗队找到了,被抓到了收容所。

在这里,哈根看着同类被安乐死。

领养人来审视它的时候,做出了令他误解的手势,哈根攻击了她。

哈根因此被宣判了死刑。

管理员将他拉到同样被宣判死刑的狗群之中,对人类彻底失望的哈根咬死了管理员,带着几百只流浪狗冲出了收容所。

——莉莉四处寻找哈根。

她走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去了收容所,也没有得到哈根的消息。

当她失望的想要放弃的时候,一起学音乐的男同学开解了她,莉莉看着同学们在酒吧中肆意的样子,想用别的方式排解痛苦。

她想要抽烟,求着男同学带她去聚会喝酒,在闪烁的灯光下,在人群里,她却格格不入的睡着了。

聚会场所被举报,她作为疑似吸毒的参与者被带到了警局,父亲很内疚,以“我们去宠物收容所领养一只狗吧”向女儿寻求和解,莉莉看到了父亲的脆弱,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两人和解。

学校的音乐会要开始了,父亲去看莉莉的表演。

双线交汇。

哈根带领狗群在城市肆虐,来到了莉莉的音乐会。

莉莉跑出去寻找哈根,在空无一人的城市里,她看到了被狗群破坏的城市,以及被哈根杀死的屠夫和门房。

她无法理解哈根做出的事情,加快了寻找哈根的脚步。

一人一狗在屠宰场相遇。

哈根带领着庞大的狗群向曾经的主人逼近。

莉莉想用丢木棍和哈根互动,哈根无动于衷,最终,莉莉吹响了自己的小号,在熟悉的号声中,哈根得到了安抚,缓慢趴在了地上。

莉莉也趴在地上,镜头拉远,狗群安静的趴着,莉莉也安静的趴着,父亲走过来坐在她身边,等待黎明的到来。

影片涵盖了太多的元素:动物、家庭、剧情、惊悚、恐怖、复仇……现实中还带着点魔幻,很难定义是什么类型的片子。

很多人称它为流浪狗版的《猩球崛起》。

以难以想象的“狗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让人类因此感受到自己制造的危机。

但是我觉得不是很合适。

《白色上帝》故事说起来很魔幻,但是拍摄手法很写实,冷郁的色调,微微晃动的镜头,向观众们直接展示了现代工业城市的冷肃。

另外,《白色上帝》故事的根本不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生命产生的矛盾,落点也不是复仇。

虽然我很不理解哈根为什么能率领整个狗群向所有人完成复仇(很明显是为了达到故事的叙述目的而加工的情节),但是也还可以接受。

毕竟这不是故事的重点。

电影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单分析下。

1.匈牙利。

故事的表层矛盾,是因为养狗产生的矛盾。

匈牙利政府规定,养非本土纯血犬都要缴纳高额税金。

影片表现出来的匈牙利是阴郁的,冷森森的。

匈牙利拥有很复杂的历史,上个世界的二战,他是德国的帮凶。

我欧洲近代史学得一般,深层的分析不出来。

但是我知道战争会给大部分人带来的痛苦,且这种痛苦会绵延很多年。

每个国家在战争中的位置不同,痛苦的方式也不同,也因此形成了各个国家的气质氛围。

影片的风格和匈牙利的气质就非常契合,影片的最后,狗群在城市里狂奔时配得音乐就是充满激情和悲怆感的《匈牙利狂想曲》,观看的时候,瞧着狗群在匈牙利狂想曲的音调里狂奔,在有种凝视命运滚动的感觉。

导演兼编剧凯内尔·穆德卢佐出生于匈牙利,他在拍摄的时候,应该也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悟融入其中了吧。

2.唐怀瑟。

十三岁的莉莉,青春期的莉莉,正经历世界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与父母失和,又失去了哈根,偏偏人生还在向前走。

找了好几天却一无所获的莉莉,在酒吧外面贴海报,遇上了班上的男同学,在得到对方的温柔安慰之后,她把哈根的海报撕了下来,又展开了,十分纠结。

在这个片段,莉莉与男同学讨论了老师让他们去看的歌剧《唐怀瑟》。

(13世纪初叶的杜林加,唐怀瑟离开爱情女神维纳斯的虚幻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华特堡山谷,与圣洁的伊莉莎白重逢。

两个世界的冲突在以爱情本质为主题的歌唱竞赛中达到高潮,唐怀瑟因为讴歌肉体的享乐与维纳斯,而不容于他所属的团体。

是伊莉莎让他领悟自己的罪过,并前往罗马朝圣。

教皇拒绝他的悔过,但上帝本身却愿意宽恕:意味着绝不改变的光滑木杖突然再次发芽,象征唐怀瑟的获救。

——摘自音乐学习网)莉莉和同学们很多都没去看,老师勃然大怒,把他们轰出了教室。

在此之前,他们也对唐怀瑟进行了猜测和解读,认为是讲述爱情故事的。

此时,13岁的莉莉无法从生活中得到足够的爱,又失去了哈根,孤独、空虚、茫然,她开始把感情寄托放在别的事情上,跟着男同学去参加所谓“成人”的party,想要喝酒抽烟,可是当她真正身处到这个环境里,根本找不到可以依托心灵的东西。

第二天被抓去警局,看到父亲对她流露出的感情,她才被治愈了一部分,乖乖的在家,乖乖的去参加音乐会。

其实没必要牵强的说莉莉和唐怀瑟的故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唐怀瑟的故事里,唐怀瑟悔过之后终于得到了上帝的宽恕,莉莉看到父亲的爱,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

这是白色上帝亲情线舒展的地方。

爱是存在的,爱需要表达。

3.小白狗。

小白狗救了哈根两次。

一次是在肉场,小白狗帮他从屠夫的屠刀底下逃离。

另一次是在废弃工厂,小白狗带着他逃离收容所人员的追捕。

在哈根流浪的时间里,对他最好的就是小白狗。

哈根从斗狗人手里逃出来后,再度遇到小白狗,和小白狗一起被抓紧了收容所,哈根带着狗群袭击城市的时候,小白狗也跟着,它去找了莉莉,想把她带到哈根面前,最终死在特警的枪下。

有种解读说,哈根代表的是底层阶级,白狗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的则是上层阶级。

一个白狗成为流浪狗,并救助流浪的哈根,最终死在特警枪下,联想一下小白狗和电影名字,以及各种引申的含义,会出现各种解读。

我不喜欢过度解读。

总结起来,简单的说,这世界上是有善意的。

善意是很美好的。

但是善意的效果有限。

善意也终将走向死亡。

4.屠宰场。

莉莉的父亲在屠宰场工作。

接莉莉回家的那天,他们开车回家,背景是几头被牵进了屠宰场的牛。

影片的最后,哈根报复完所有伤害他的人之后也来到了屠宰场,莉莉和父亲都在这里,面对着庞大的狗群,父亲准备与之对抗,莉莉吹响了往日用来安抚哈根的小号,成功安抚了狗群,展现了电影最经典的一幕。

庞大的狗群俯卧在地,人类少女也俯卧在地,人与狗平视,镜头拉远,露出令人震撼的和谐。

但是,此时的城市已经封锁,黎明到来以后,狗狗们依旧逃离不了死亡的命运。

他们就像片子开头被牵进厂子的牛一样,在美好的沉眠之后,即将迎来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影片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举报哈根咬人的房客、抓狗的工作者、抓狗的流浪汉、斗狗人等等,都可以分析解读。

尤其是斗狗人和哈根的情节,但是我有点累了,就先写这么多吧。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狗狗演员,并出了符合规定的声明。

这个没办法证实,哈根的剧情作为主线,本来应该是自然天性的释放,但其实还是人类操控表演出来的东西,我知道这个剧情可以做到表达创作者的某些思想,但是我真的不喜欢。

总而言之,《白色上帝》这部影片想表述的东西是非常复杂。

“哈根”代表着弱者,“莉莉”代表着善良的优越种族。

在现在这个世界,不同物种、甚至是不同阶级、团体、立场的人,如果不能互相理解,矛盾只会日益加剧,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创作者给影片取名叫做《白色上帝》,是相信美好事物的存在,对其抱有信心,但也明白悲剧才是人生的内核。

纯洁无瑕的“白色上帝”是不存在的。

悲观的说,“救赎”本身是输出行为,得不到结果才是正常的。

大概是导演塞了太多的东西,最终导致后半段节奏崩坏,剧情可以理解,但是与现实感的画风又有冲突,有点遗憾。

 7 ) white god

DOG AND GOD which is white?

I don’t know. Who can tell me? I’m missing ....I just want to know who is the GOD. I’m tired. I won’t get a chance that you tell me. Just let me alone! could you?

 8 ) 狗是人类的良心

这个电影确实是有用力过猛的嫌疑。

其实上帝也不是谁,只是狗倒过来写。

DOG-GOD故事大概讲的就是离婚的妈妈把带着大狗的闺女交给前夫照顾,然后自己和现任去开(du)会(jia)3个月。

前夫是个中年秃顶,事业家庭两败的人,对前妻有恨,对女儿有爱。

但女儿青春期,爸爸更年期,嗯,好不了了。

一回到爸爸家,多事的邻居大妈就说你家狗是杂种狗,不能养,你要上报。

爸爸糊弄了邻居两句就关门回屋了。

晚上父女果然开始闹矛盾。

爸爸不让女儿和狗睡一起,把狗关进厕所。

狗开始嚎,她爸就开始骂骂咧咧。

女儿起来去给狗子吹了一曲小号,李斯特:《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狗睡了,女儿也睡在浴缸里。

第二天一早来了一个官员,说有人报告被狗咬了(邻居撒谎),说要让他们自己把狗送去收容所,或者缴税(这点字幕没看清,好像是说纯种狗就不用交税)。

她爸说绝不为了前妻的事情花一分钱。

于是女儿带着狗在外面转了一天。

乐队练习的时候还带着狗去了。

狗子打扰了排练,于是女儿倔强的带着狗走了。

老师在背后大喊“你走了就别再回来!

”傍晚,女儿终于被她爹逮住,路上吵了起来。

爸爸就把狗扔下了车。

女儿叫狗在那里等着,但是狗没听话,一路追着车跑,终于跑丢了。

开始虐。

狗差点被肉铺的人砍死,幸亏一只小白救它,接着小白帮狗子躲过了收容所的追捕。

然后狗被一个流浪汉暂时藏起来躲避了追捕,正当观众松口气的时候,狗被流浪汉卖到了一个饭馆。

中国观众可能都以为要做狗肉了,结果狗又被卖了。

一睁眼周围好多条狗。

【我当时就知道是要斗狗了。。。

】然后来了一个人把它买走了,用了很残忍的方法把它变成了一条恶犬。

斗狗之中,狗子咬死一头罗威纳,狗的人性从此算是荡然无存了。

趁着人类分赃互相要挟的时候逃跑了。

又见到了小白,两只狗没有放松多久,就被收容所抓去了。

这期间女儿一直在找狗,什么雨天,桥下,收容所都找了。

也还有些惯例上的青春期的懵懂。

夜店一段音效不错【这算什么夸奖】。

然后因为帮同学藏药,女儿被警察带走了。

爸爸来接她的时候哭了,女儿这才原谅了爸爸。

女儿乐队练习的曲子也还是之前提到的李斯特。

在收容所里,主角狗因为腿有点问题被归为“没人要”的一类,也和小白分开了。

在狗的休息室,看着电视上的tom & jerry,弹得就是那首曲子。

接着它看到同伴被收容所门房大妈实施安乐死的情景。

在收养日,人们来看哪条狗中意就带走。

这时候因为主角狗已经是恶犬了,对人类的举动基本都认为是攻击。

于是吓到了一个女的,那女的说它咬她,于是主角狗被收容所门房大妈彻底归为要处理掉的一类。

在关进那个笼子的过程中,它逃脱了。

【这时候导演不知为何突然画风变了】主角狗终于用上了人类训练的撕咬技能,杀死了套它的人,由此释放了一笼的“恶犬”。

群狗出笼,突然变成了人猿星球,咬死了收容所的门房大妈(之前对女主角态度不好,但其实还是回答了女主角的问题的)。

群狗开始在城市里奔袭人类。

这时候导演也就不管什么理性了,开始上演了恶有恶报的戏码。

群狗杀死了每个欺负过主角狗的人类,包括肉铺的师傅,买卖狗的人,训练狗的人还有邻居大妈,反正导演的意思好像是,下一个就是老爹。。。

中间穿插了警察对狗围追堵截失败的情节。

女儿当天是乐队演出,群狗来团团围住了音乐厅。

女儿觉得自己的狗就在外面,于是偷偷跑出去找狗。

她骑着自行车在无人的城市寻找,遭遇了狗群,但是没有被攻击,只是摔了一跤,但也没找到狗。

她看到了肉铺师傅,商店老板以及邻居大妈的尸体,终于觉得害怕了,于是去找老爹。

路上小白狗曾经给女儿带路,但是被收容所的人射杀了。

老爹前情交代是屠宰场的质量监督一类的,躲在屠宰场里,接到女儿的电话就去开大门。

这时候女儿的狗已经追过来要索命了。

女儿和狗相见的时候,狗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狗了,气氛非常恐怖,眼看女儿就要被撕了那种。

老爹带着喷火的一个什罐子出来想吓走狗。

女儿趁机拿出小号,吹了一曲李斯特……嗯,狗就安静了,然后女儿对着狗子趴下了,四目相对。

屠宰场的员工问老爹要不要报警,老爹说不要,再给他们一点时间。

然后老爹也走过去趴下了。

这时候是黎明。

画面就是海报那样的。

the end---我猜导演是个非常讨厌人类,以及非常喜欢狗的人。

以至于这个片子最终呈现了一种失控的反人类气质。

个人的惩戒欲超越了说理或者动情的成分,连我这样的动保主义者都觉得这片子后面的处理过了。

这样的方式只能让那些本来就对动物保护持保留态度的人产生“果然他们都是疯子”的想法。

虽然不得不说,看到恶有恶报这件事还是挺解气的。

这片子最终靠音乐力挽狂澜也是蛮醉人的,不过要是群狗把小女孩撕了。。。

也得不了戛纳了吧。

在我家乡,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流浪狗。

这些丑家伙都是被那些更丑的家伙抛弃的。

跑丢了也不是借口,不拴绳儿对谁都不负责。

这些狗不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威胁,也对人的安全以及其他城市动物造成了威胁。

没错,我就是说猫。

我家的院子里已经没有流浪猫了。

我爸爸虽然喜欢小动物,但始终对要养纯种这件事不松口,所以数年来也只是说说而已,帮我喂喂窗台上的流浪猫也是看在我的面子。

他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只有纯种的动物配得上做家庭成员。

唉。

奶奶虽然对待儿孙分外好,但是也曾经把我爸的猫扔出窗外(二楼)。

我无法改变他们。

能做到的只有往家里买猫粮,看见猫就拜托爸妈帮着喂一点。

或者是捐点钱给动保组织。

导演这个片子更像是在宣泄愤怒,对流浪动物的保护毫无帮助。

除非把影院票房全都捐掉。

昨天看完这个电影觉得人类真不愧是地球之癌。

狗这个物种更是完全反射了人类的一厢情愿。

我觉得人对狗的那些“美好”品质的寄托,都是人类最容易失去的东西,比如忠诚,快乐,天真和依赖。

那些故事里千里迢迢回来的,是人类期待找回的东西,而不是狗。

然而找的回来吗?

YOU WISH。

其实狗真的也很像人,长期的驯化使它们本能的讨好人类,为人类改变了一切,甚至DNA。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生存需要,但是猫怎么就没有改变自己的脾性。

这还是一个我自说自话的想法,毕竟我不是猫也不是狗,只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人类一方的一份子,改造了它们,还要继续伤害它们。

之前看过一个介绍狗的节目——所有狗的祖先都是狼,但是狗的体型变化是及其多样的,有的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野外生存。

这个多样都是在与人类共存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前还有工作上需要,加强了捕猎或者其它工作的能力,而现在人们几乎完全是为了钱和虚荣在培育狗。

像监狱狗计划这样同时实现恶犬和恶人的改造的项目,感觉已经是人类良心最后的火花了。

昨天有个微博说中国要是没有人喜欢狗了,这个国家也就要完了。

不知为何,这句看起来很错的话,却和我昨天的想法有点共鸣。

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狗负责,还能对什么负责,这种癌细胞也真是癌中之癌。

昨天朋友听我说完,他说,所以人类驯服了狼,把自己最宝贵的品质寄托在狗身上。

所以并不是不喜欢狗,只是怜悯大于喜爱。

让我想到人类自己。

#full of negative thoughts#

 9 ) 善待生命无论毫末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亦没有突如其来的坏。

不管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还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是在讲诉一个同样的道理:善恩到头终有报。

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都适用这一准则。

莉莉的狗“哈根”在一次争吵中,被父亲赶下了车,便从此在大街小巷流浪,后被不法分子买卖用作斗狗,逃出后又被流浪狗中心抓了起来。

哈根自身的遭遇加上一路上的所见加深了对人类的仇恨,于是开始报复,带领一群狗杀了恶意待狗的那群人。

我们常说人人平等,人与动物之间虽说不至于做到这个地步,但作为高等生物的人,也不该视任何生命如草芥,否则也怨不得冥冥中的报应。

当哈根在最后遇见莉莉,起初龇牙咧嘴,怀恨于主人的残忍丢弃,但又有些犹豫,凶相毕露之时又踟蹰不前。

莉莉被吓哭了,吹起了小号,哈根听着乐声,慢慢曲腿匍匐在了地上,和以前和小主人还在一起时一样。

莉莉放下书包,也匍匐着趴在地上,与哈根对视。

夜色已深,城市回归了宁静。

哈根经历过生死一线,也受到了许多委屈,此时面对曾经的小主人又再次乖巧如初。

原本性情温顺的哈根,不得不用复仇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人类自以为是做的太过分了。

整部影片的后半段,画面偏于血腥,但毫不阻碍人们对狗的怜悯。

与《神犬小七》中漫长等待已亡主人的小七不同,哈根的遭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诉了人与狗的感情。

只有爱的深刻,才会恨的决绝,哈根的复仇与小七的等待同样是爱的表现。

相比哈根,我更容易接受《神犬小七》的人与狗的感情表达方式,娓娓道来细腻温情,而哈根的作为太过血腥,令人抗拒但不得不承认,哈根的复仇更像一把解剖刀,直接把事实血淋淋的展现了出来。

拍动物与人的电影难度大于人与人的电影,一是动物的表演较难准确控制,二是在电影商业化的今天,投资家更愿意在演员身上砸钱而不是狗。

本片的导演是凯内尔•穆德卢佐,匈牙利人,不出乎意料也只有外国人才会拍这类电影了。

该片获得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大奖,从表演、主题等多个方面来看都算是实至名归。

不盲从潮流的高质量影片,得到了它应有的荣誉。

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给观众讲了一个深刻的故事。

 10 ) 多种电影类型的嫁接实在不算成功

这位匈牙利导演的电影不是第一次看,感觉他一直都是走艺术片路线,再加上强烈的实验风格,比如歌剧和惊悚片混合的《性女贞德》。

这部去年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上获大奖的新片也如此,套用商业片的模式讲述一个寓言故事,文艺腔调和商业片节奏交错,诙谐而古怪,多种电影类型的嫁接实在不算成功,最后致敬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狗群场面算是较为震撼一幕。

狗狗和人类两条线索处理得不够平衡,明显狗狗那边拍得好看得多,真人演员部分让人失望,不知是剧本问题还是别的,木讷的演技和毫无铺垫的情绪转折,令故事变得毫无说服力。

同样是以动物为主角和类似主题,好莱坞的《猩球崛起》好看多了。

《白色上帝》短评

父亲终于理解了女儿,愿意跟女儿一样趴在地上,用平视的目光注视狗狗们,黎明前的平静,多么和谐的画面,可是黎明之后呢?这些狗狗的命运会如何?不敢想象!

5分钟前
  • 蔡文淼
  • 推荐

以驚悚片類型包裝流浪狗問題,女主角/剪接/動物訓練好評,愛狗人士大推!

7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学好一门乐器很重要

10分钟前
  • whyrrita
  • 推荐

分數偏低

14分钟前
  • CHERYL AI
  • 力荐

3.5。略去某些剧情套路和用力过猛,确是部美不胜收的电影。And: an end with unforgettably contemplative strength and visceral impact.

16分钟前
  • Rottwitz
  • 推荐

全片演技最好的是主狗公。猩球崛起的路子不是这么来吧,都能挨个复仇,就不能在被打之前回家么

19分钟前
  • NatureLB
  • 较差

就是一只狗被抛弃之后的复仇。怎么和2016年宠物的秘密生活创意那么相似?那个也是一只被抛弃的兔子的复仇。不过,看了这个,再不敢要大狗狗了,就那么一下,把喉结撕扯下来了,真惊悚。

23分钟前
  • Elinor
  • 推荐

结尾太牛逼了!

27分钟前
  • 荣光POGO少年
  • 推荐

庄家的庄稼、调教的教条——稚序

30分钟前
  • nearly
  • 推荐

所以 那个歌剧的主题 是“爱与温柔”吧,时代缺少温和,温和是一种叛逆

31分钟前
  • 懸想
  • 力荐

3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20210108 003不好看

38分钟前
  • 俺爷坐一坐
  • 较差

决战时刻,人类蹲反战壕,笑死,在麻袋间反复横跳。Lili最后和Hagen带领的狗组成了乐团的阵型。Hagen有两个扮演者,完全认不出来。

41分钟前
  • 丸山三好
  • 还行

这么“故意”这么做作,怎么会拿到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42分钟前
  • 阳光普照
  • 很差

两星半,致敬“白狗”的“犬族崛起”如何把科幻题材拍成现实主义,拍的其实挺糟糕,感情线太弱受迫害过程太硬又刻意结局太做作虽然这个题材很值一种关注!女主演技差虽然挺漂亮!请善待动物!

44分钟前
  • 了花
  • 较差

反伦理、反情感、反逻辑,感觉导演把自己感动够呛。

47分钟前
  • LISHIKI
  • 较差

原谅我看不下去……没有一个固定镜头,你到底要讲什么?

48分钟前
  • 农历九月廿一
  • 较差

场面足够引人入胜。靠着一批疯狗营造出反叛的末世感,得有极其强大的调度能力才能营造出这种混而不乱的宏大场景,即便是人狗battle也能做到井然有序。被抛弃的狗跟人类社会中用完即弃的战争机器没有什么区别,而片中的镜头语言实际上是偏向狗一方的,它们不见得能分清好与坏,但它们一定能分清爱与恨。尽管他们最后在充满爱的旋律下俯首称臣,可迎接它们的下一个黎明却可能是无尽的深渊。

49分钟前
  • 王兆屯坂本龙一
  • 推荐

爱狗人士必看,吃狗捕狗斗狗屠狗人士就不用看了,反正看了也不能理解,反而还会嘴贱几句,浪费了电影。杂种狗也是生命,混血人就吃香,混血狗就命贱,这我是不认同的。杂种狗也很忠心,也有可爱的一面,不善待起码也不用歧视。我很反感那些自认爱狗,其实只是喜欢弄只宠物玩玩的家伙们(讨厌某一类狗还是很正常的)。电影拍得还行,但主题的确拍进了我心里,很多人不喜欢最后流浪狗们的暴动,其实这只是编剧希望看到的情况,狗狗们被人物化了,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就算一条狗被虐得再惨,内心再恨,再想复仇,最后也不过只能忍,这拍出来又何必呢?从某些角度来看,一部分人类也和片中的流浪狗们一样在社会上受尽压迫和歧视,最终爆发,比如最近看的《小丑》。

52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推荐

镜头叙事感觉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偶尔的几个亮点镜头就显得特别突出。在黑暗中的洗手间和夜晚的坡道上为哈根演奏催眠曲是绝对的高光时刻,尤其曲子选得相当不错,孤寂又悠长。

53分钟前
  • 灰枣_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