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一个小地方小圈子的我偶尔会想凌晨去逛街,累了就坐在车站的长凳休息一下,长时间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直到天亮了跑去饭堂等吃今天的第一碗汤粉。。
不为了什么,完全是兴之所至。
我不是疯子,不会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但我可以做一些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些没有原因没有后果没有该不该的事情。
这时候我需要一个损友,让疯狂想法下一秒就可以付诸行动。。
而这部电影就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放寒假刚刚回来。
看着垫脑里暑假走之前没下完的电影都已经下完了。
心里却没有想看的迹象。
尽管感觉自己受不了神马惊悚恐怖的片子但是还是下了很多。
拖很久。
想找一部轻松点的看。
于是挑了这部《I love you,man》很久没有电影能给我如此之大的共鸣了。
一个月前的我也是在苦苦寻找一个女朋友。
跟以前所谓的朋友接触了三个月以后发现她根本就不是我希望的那种朋友。
性格不和,矛盾不断,她也不是我喜欢的直来直去性格,于是便不在一起了。
但是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身边有一个同性的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我永远都不是那种习惯孤独,习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的那种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永远都忍受不了寂寞。
毕竟异性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有不同。
在一起的时候有时会担心是不是应该给对方一点空间。
因此尽量避免主动去找他。
一个好的女朋友很不好找。
毕竟我总觉得因为自己寂寞就“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找一个女朋友一起。
你们根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变得无话不说。
并不想利用别人或者是让别人觉得被利用了。
我不想对自己不负责,对别人不负责。
我想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记得博客里的一个好友说:“哪有人喜欢寂寞,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
”寂寞的感觉真的不好受罢了。
对于我来说,生活中需要一个同类。
能跟你有共同爱好的同类。
对于忍受不了寂寞的人来说,这是必要的。
他能跟你聊你最喜欢的电影,你最欣赏的音乐,能和你一起去看期待已久的演唱会,能和你坐着晃晃悠悠的公交车去很远找卖打口碟的小店,能认真的听你传给他的音乐,能在你递给他耳机的时候从不拒绝,能在你给他愿意与你分享每一次寻找的快乐。
做到这一点是否更难,同类,只是兴趣爱好把你们联系在一起罢了。
你们也许不会分享秘密,也许不会整天黏在一起,你们也许会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但是你永远不会担心失去他,因为你们的心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The bond between you is strong enough to hold you.对于Pete来说,他既找到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又找到了有共同爱好的同类。
记得最深刻的是Pete跟Sydney最后一段的争吵。
Sydney:“Hey,let’s not forget.You were the one using me!”Pete:“I think we were using each other.”Pete并不否认利用Sydney,以在婚礼上找到一个伴郎,以证明自己并不是没有一个同性好朋友的怪胎。
Sydney也许就像嘴上说的并不需要Pete做朋友,既然Pete并不珍惜友谊。
因为自己有tons of friends.然而那些朋友是否是你真正的好朋友?
他们各有各的事儿,各有各的家庭。
Pete离开Sydney的时间里,Sydney的日子很无聊。
让他真正感觉自己是真正需要Pete.找到一个朋友不容易,然而找一个能珍惜你,能理解你的朋友更不容易。
我们都是倔强的不屈服的人。
我不会给你主动打电话,尽管我很想你。
但既然你不珍惜,为什么我要珍惜?
Zooey:“Why don't you just call him(Sydney)?
”Pete:“Because guys don't do that.”然而友情里必须有一个人先认错,先低头。
因为你珍惜,你绝对忍受不了永远不是朋友,永远不再说话。
因为你爱你的朋友。
影片的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
Pete和Zooey有情人终成眷属,Sydney是他们的best man;Pete和Sydney重归于好;Pete在Sydney的广告牌帮助下业务有了很大的进展。
嗯。
这样才好嘛。
有时候偶然遇见的人,你觉得永远成不了朋友,但是你却发现越来越依赖他,好吧。
朋友嘛。
让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
再孤僻的人都需要好朋友呢PS:电影里听见Vampire Weekend很让人惊喜呢。
Pete模仿邦德那段笑死了,广告牌囧死了哈哈广告牌上的Pete才发现真的很帅呢听着The Rush,那俩家伙还真是疯
又是一部关于结婚的电影,尽管结婚并不是主题,男人之间的友情才是重点。
在我印象中,似乎看过的每一部关于结婚的好莱坞电影都不错。
男猪脚要结婚了,却发现没有可以做伴郎的好友,于是带着不那么纯正的目的,开始交朋友。
朋友倒是交到了,可是与未婚妻又发生了矛盾,友情和爱情之间似乎成了左右为难的局面。
最后当然是圆满结局,皆大欢喜。
典型的“问题→解决,却又带来更大的问题→进一步的解决”的模式,情节上没什么新颖之处,但是节奏控制得很棒,每个环节衔接得都非常自然流畅,每个细节有派上了用场。
演员的表演也都很自然,每个出场的人物都各有特点、个性鲜明。
关于男人友情的电影,很难不涉及到男同。
本片也概莫能外,比如男猪脚就有一个男同的弟弟,而且交友过程中也遇到了同志。
不过本片并没有在这上面做太多文章,仅仅点到为止,有搞笑的环节也并不过分。
不过对这个问题心存强烈抵触情绪的还是得绕行。
很喜欢片子里的那种轻松劲儿和从容劲儿。
轻松、有趣、不急不缓,没有爆笑的环节,却可以让人会心而笑。
国内的很多喜剧不好看,就在于不够放松,总是绷着,憋着股劲儿要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可是很难想象,创作者和表演者放松不下来,观众却能真正笑得起来。
观众们恐怕也只能揪着一颗心陪着创作者和表演者受罪,还奢谈什么欢笑呢?
一个男人活着一定要有个知心好友某否则结婚时会很烦恼。
作为妻子面一定要看开这些男人间的友谊,这样彼此才自由。
俗话说“男女间不可能有纯友谊”,我看着对男男也适用,这么亲密,总是有爱的。
【误】
通过一个婚礼讲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尽管人们都要成家立业,但同性朋友同样不可或缺,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圈子。
想要消磨时间可以看看。
先打个比方。
闭眼睛静听,讲台上,生动风趣的谈吐。
睁眼看,手执教鞭的老学究像储藏室里的古董。
从内容到形式,我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充满喜感的巧妙结合。
容易接受,内涵却很深远。
《寻找伴郎》似乎拆得就是这类拳。
荒诞、喷饭、搞笑的桥段,不仅仅是要逗你一乐,创作组似乎有更肥硕的企图。
像打个预防针防流感一样,他们试图敲开现代人不肯接纳的、虚掩的心门。
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游刃有余地混迹于人潮人海中,可以做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却无法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
生活或许不是寂寞的,但心灵的某一处也许就是空洞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心海也会发生板块大漂移,堆积成灾或干涸消逝,突如其来的情感风暴在所难免。
彼得和佐伊的婚礼是整部戏的起跑线,这样的设置顺理成章。
伴娘一呼群应,伴郎干脆化整为零。
这是一种不平衡,也是矛盾积生冲突,成全整部剧的源头。
当然,两个人的婚礼,不该计较形式上的缺憾。
可这说来,没那么简单。
借用佐伊最后说的那句话,她不希望彼得在没有伴郎的情况下结婚。
在这里,伴郎这个词的后面该有更多的注解,男人的尊严,美好的记忆,结交朋友的能力,宽广的胸怀,面对挫折压力的释然态度等等。
看来,我还是过分渲染了沉重的部分。
那么就用轻松的话题稀释一下。
说说希尼这个大能人。
脱裤子放屁是多此一举,抬屁股放屁也算助一臂之力,没想到希尼能百分百看出夹屁股放屁的专业门道,这只是希尼专长上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他那多功能单身宿舍堪比一个杂物收购站,作为名副其实的站长,摘掉无业盲流的帽子,我看一点都不过分。
希尼把彼得带到桥下,像个专业心理咨询师一样,引导彼得嘶喊减压。
我还是不怀疑他的能力,就冲着他到处找免费大餐,泡离婚女人的生活理念。
还有给小狗取了个前埃及总统的名字安瓦尔.萨达特,相当认真地说他们长得一摸一样,这显然是个无厘头的杂家杂谈。
而导演无意中泄露的个人政治观点,若不赞同,权当娱乐,一笑而过为好。
仅从性格判断,希尼是当今社会接近完好的人物代表。
有个性,有主张,真诚但不是烂好人,简单却也不乏智慧的举止。
至于佐伊,感觉很亲切,除了《The Office》里成全Jim 和Pam的karen形象一直印在脑子里,这里的她也很讨喜。
也插个无厘头的话,我不觉得这是个同志片。
(我听说过,也看到有人这样评述。
)重拾纯真的友谊没什么不好,意念中把它描黑真不好。
Paul Rudd在Friends中就很吸眼球啊,这电影里他一如既往的憨厚和嘴笨,很好笑.傻傻的去交友结果碰到Gay,蠢头蠢脑的语言居然都可以和Syd交上朋友,Sydney是个绝对的异类,经历一大把,女人缘男人缘都很不错,真的是Chemistry比较相投吧.Syd的直白和他的遮遮掩掩真是绝配.他们一起唱Rush的劲头让我想起了自己迷Rock Band时候的疯狂.那么肆无忌惮的谈论私话题的劲头一点也不输女生.而最后那句"I love you, man"让我想起了<In Her Shoes>里,妹妹在姐姐的婚礼上朗诵E.E.Cummings的诗,感人一把.当中笑点还是挺多的,推荐大家看~
从小到大有没有一到两个死党陪你穿一条开档裤一起长大?一起打电动,在窗口下扔石头叫你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大夏天的一起去游泳,其实也是为了多看看女孩子.放假的晚上一起窝在家里看录象带电影,然后谈论班上某某女生吸引人.一起闯祸的时候有个人陪你一起受罚.还在写寒假作业,心却已经飞到外面去找自己的哥们了.很幸运,虽然没有亲兄弟,但是我不是一个人孤独长大的,我有2个自己的buddy,就像亲哥们一样,上面那些哥们事情我们都一起做过.I Love You, Man或许听起来很恶心,为什么从小到大就只有女孩子之间可以卿卿我我,表达之间好感觉.我们男生之间就不能类似"I Love You, ur are my buddy"之类的,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太内敛了,anyway,男生的友情也可以这样.随着自己的长大,小时候的死党,读一个学前班出来的,也都各自去读书,工作,离开hometown,大家已经是一年难得见几次面了.看着电影的时候就发觉,怎么这么像在说自己,自己很像pe,和女性朋友比较合得来,女性朋友比较多,渐渐地男性哥们少了,上大学来,班上的男同学都熟,除了同寝室的,关系也没有那么铁,女性铁哥们到是有好几个.咳咳该有点改变了才是认识新朋友,结识新哥们,要不以后谁来做我的best man而我又可以有这样的荣耀去做别人的best man呢?
看完之后我问闷,你结婚要谁来当伴郎,闷说我不要伴郎。
他哥们儿多,一定不琢磨这个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出现在我这种因为苛刻、挑剔而没几个真正朋友的人身上。
像影片中一样,朋友真的要靠运气,运气过后,如何维系当然看每个人了。
我总是佩服我爸,他宽容到让周围的所有人都成为朋友,朋友们都适时地围在他身边,但是我有时候可以看出来,在特殊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了解他,这就是运气问题了。
但不管何时,都有朋友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关心这他,这就是维系的问题,有时候其实需要一些牺牲和妥协,只有真正包容的人才可以做到。
我就是做不到的那个。
所以让我找个伴娘也许也要发生一场像电影一般糊里糊涂、纷繁纠结的故事。
故事里的Sydney弥补了Peter所有的不足,还是外表不羁而内心体贴的男人,作为哥们儿再好不过了。
说实话,这俩人特别像石小和闷,尤其Sydney走起路来晃肩的屌样儿,还有他们一个吉他一个贝司的组合。
而其实让人羡慕的是Zooey的那几个死党,可以为姐妹“奋不顾身”,也许在别人那觉得这很平常。
看来我要加油了。
如果我加油有用的话。
昨天本来想看Transformer的,网上订票时发现这部片子的爆米花指数很高,IMDB评分也高达7.8,于是临时改订了这场.小小的影厅基本坐满了人,从影片开始到结束的2个小时始终时在此起彼伏的笑声中度过的.很久没在电影院看喜剧片了. 也很久没有这样前仰后和的大笑一翻了.笑料和典型的美国情景喜剧类似,基本是靠幽默的对白和点到为止的Sex language, 整个情节发展也非常有序, 加上主角配角是一干的美剧演员,个个脸熟. 整个的感觉是看了一场CBS喜剧台词+NBC黑色幽默+HBO Curse and Sex Language的轻松愉悦.当然还有大笑之后的思考, 男人不易做,"男友"不易找.看喜剧片要去电影院, 众人一起笑的体验能最大限度的加强观影体验;过日子有何尝不是如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I WANT TO HAVE A FUAKING FRIEND TOO
俗!
还是能让人了解到一点与朋友相处和与女朋友相处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
G片
其实算是标准的主旋律喜剧,因为是比较少有的友谊题材和各种真实有趣的细节加一星!看得很开心~ ps:里面各种赤裸裸的广告啊
灰常有意义的一部电影哈~可以让女生更了解男生的友谊~
我始终觉得sydne这人是个混蛋。。。
现如今能讨论非基友式的男性友谊已属不易,保罗和杰森的组合也不错。
我以为一定味同嚼蜡,结果小获惊喜。我爱西尼╮(╯▽╰)╭
1、如果一个男人没有一帮很好的兄弟,那就太失败了!2、SY的时候竟然可以用套套,可以延长时间,还可以便于清洁!滴汗呐……
看完此片我庆幸的是我已拥有可互通隐私可互损可通晓你伤疤糗事内心深处与终极希望的那几位朋友,我特别幸福.
挺扯淡的
最后那个牧师长的好像孙国庆呐。
一个能把自己内心真我激发出来的银太给力太难的了!
挺搞笑的。挺让人印象深刻,朋友一个真正都朋友。我想很多看过本片 都男人都希望有个这样一个朋友。可以分享着一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这么高分都原因。在中国估计是比较难。还是老外比较开放点。。不只剧情不错。故事也挺搞笑都。
phoebe's husband...
男性友谊真是啥都没有。
it's all about the bromance
美国人94简单的动物,美国人只会越来越美国人..
Motherfucker,fucking fucking f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