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之前很心急地列出了今年我个人最喜欢的十部电影,我后悔了,因为我在列之前没有看到这一部《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就我而言,今年最动人、最cool、最有想象力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足以让我high很久。
Edgar Wright的表现让我相当惊喜,他之前拍摄的《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都是小成本的电影,都是杰作,但是作为一个英国本土导演来到了好莱坞,这让人很担心他会不会变得像以往那些外籍导演一样在高预算之前栽跟头。
可是,事实上环球开出的六千万预算没有让他头昏脑胀,而是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这部电影一如他《热血警探》中一样运用了大亮炫酷的快速剪辑方式以及出色的镜头语言,而且在各种有趣的特技效果产生了强烈的化学效应。
影片算得上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那就是电玩风格的游戏,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场闯关游戏,一个玩乐队的闷骚男与心仪的女孩儿的7个前男友的一场场对决,打怪、升级、拿装备、打Boss,一样都不少,这也就是影片最让人兴奋的一点。
每一场打斗戏都制作的相当赏心悦目,出色的配乐,完美的剪辑以及各种花哨的动作和特效场面让每一场决斗都是高潮。
而影片对于女主角七个前男友的设置也颇为有趣,有自恋的异国装逼男,有只吃素菜的超能力超人,有移动迅速的女同志,有擅长音浪的双胞胎等等,每个人的能力都被表现的淋漓精致,这也就让影片的每一次对决让人看得畅快淋漓。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接近那些独立的爱情片,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自我认知的过程。
影片中表现的感情关系其实算得上是我这几年看过最复杂最凌乱的,但是导演有条不紊的处理下让一些又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影片的男女主角都是感情上的失败者,一个是在不断变换男友种找寻自己,结果越来越迷失自我,一个则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感情后毫无主见,甚至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就像女主角说的那样,欢迎来到混蛋联盟,感情让人变成混蛋,可爱的混蛋,但是这不是一场恋爱的目标。
影片提出的观点相当大胆,其实恋爱不是为了那个爱你的人,而是你自己,恋爱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为了那个你爱的人抗争到底。
影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设置就是那个中国女孩儿刀刀,最后是她与男主角战胜了Boss而不是女主角和男主角,我想导演之所以这么安排无非是像提出自己的感情观,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而大部分时候这两个人不会是同一个,你应该如何选择,你会为了你爱的人拼得头破血流而去伤害那个爱你的人。
看到最后其实挺心酸的,那个刀刀和男主角说去追她吧,反正你配不上我,其实爱人和被爱不是一样可悲,爱一个人承受的痛苦是何等的强烈。
我真的很遗憾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我也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乏力感到可惜,对不起,Edgar Wright,你的影迷们让你失望了!
嗯。
现在它的海报挂在我房间里。
意外惊喜是原来导演是《僵尸肖恩》的导演。
原来原来。
不管怎样,可以说,它疗愈了我。
本质上,我喜欢rock、电玩、激动人心的fighting,以及大团圆结局。
anyway,酷哔了。
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如果看过漫画就知道场景(如Wallace的房间)拍的非常到位。
美国长大的表弟们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男主角又是我喜欢的演员,就下载了看。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女主角不讨喜(没那假发的话其实是个大美女)外加打斗有点冗长,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能错过的好片子,所以推荐给游戏迷的男友。
结果陪他又看一遍,可能是和游戏迷一起看的关系,反倒比第一遍觉得好看 不但是镜头、剧情,配乐也很电玩。
电影整体还是很连贯的,加拿大也慢可爱的:) 看过的美国人们都觉得knives很可爱,扼腕Scott应该选她。
果然Asian女孩子还是受欢迎啊
爱情的力量勇气 +3 善良+2智力 +4 意志+4自强的力量升级!
勇气+5善良+6智力+7
说实话,我当年弹吉他组乐队有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泡妞。
但是由于我们学校那种没文化的环境和当时的女生都偏爱张信哲,我的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
后来,虽然泡到现在的老婆,但人家是玩古典的,压根对摇滚这种通俗音乐就不放在眼里。
最终,在我成年累月的熏陶中,她还是成了我的骨肉皮。
昨晚看斯科特这小子有那么一个死忠的骨肉皮却不好好珍惜,很是感慨。
不过看他为了那个fat ass 过关斩将,觉得小子也不易啊。
可见,还是要自己争取来的才会好好爱惜。
回想当年,要是老婆一开始就是我的骨肉皮,那可能就不会走到今天了。
周末和基友去了酒和食品展,然后到我屋做饭喝酒,最后关灯点蜡烛来一部《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看过《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对导演的剪辑和黑色幽默万分崇拜,到这部正好三部曲。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奇幻,就是一个宅男为了追梦中女孩,而不得不KO了女主7位前男友的过程。
前半句差不多构成了爱情片的基本情节,后半句可以看出导演是多么的脑洞大开。
当然,如果你能打开这部电影,你会更加惊奇它能脑洞大开到何种地步。
埃德加•赖特对于剪辑这一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很是牛逼,简直是独一无二的神奇,唯有观摩才可以领悟之,这里恐怕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不过这部电影的情节用KO两个字母可以看出很有电玩的感觉,斯科特VS前男友1234567,哦,不对,还有一个是女生。
他孜孜追求的cool女孩有着七段过往,斯科特必须以电玩的形式一个个KO掉,才有可能赢得芳心。
所以这部电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坏小子斯科特与全世界对敌的激烈;另一部分是loser斯科特面对爱情阻碍的软弱到坚强的过程。
这部电影以好玩搞笑的画面和情节来展现爱情的争夺厮杀,只有你觉得你无法割舍无法放弃的时候,才有和全世界对抗的勇气,这勇气来源于面对情敌的勇猛,面对情人的热情,还有对过去伤害自己的和自己伤害的人的讲和,对朋友的包容。
有时候很难在现实中碰到一见钟情然后迸发出巨大勇气的故事,然人生总是向前,时间去抹去一切,我们总会认清自己学会爱别人。
一部把爱情、动作、科幻、漫画、电玩拌在一起的大拼盘,丰富又可口你能看到金庸武侠情节,甚至还有《西游记》影子爱情是一场游戏,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爱情也是一场战争,不仅要战胜情敌,还要战胜过去,战胜自己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接受Ta的过去打败它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放下自己的过去并抛弃它艾伦•佩姬 迈克尔•塞拉 三年前一起演了《朱诺》,现在都红了一个出现在《盗梦空间》里,一个在这里最后还是提出了那个爱情里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到底该选择爱自己的人呢,还是自己爱的人但不管怎样,爱一个人就希望TA幸福哪怕 失去她
微博时代一个刺眼而又热门的话题就是“我的极品前任”,因此也有了《前任攻略》这样投机的电影。
不过“前任”作为恋人们的肉中刺,被恐惧,被唾弃,算是由来已久,回看四年前的《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本是以看游戏电影为目的,却不自觉地还是把它看成了一部“前任攻略”,而且电影的名称完全可以改成“Scott Pilgrim vs Remona’s seven evil exes”。
在这部电影里,前任不仅是极品,而是邪恶(evil)。
当然邪恶的不光是Remona那七个充斥着愤怒与暴力的前任,还有Scott的两个前任,其中一个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直接改成了Evil。
这部电影虽然以电竞游戏的方式展开,极尽后现代之能事,但是背后的“教育”意义还是走的“正路”。
就像《西游记》里的小妖怪一样,Remona的七个邪恶前任也算是Scott在爱情征途上遇到的“心魔”,他们的情绪是愤怒的,而性格是暴戾的,直冲着Scott而来,一见面就进入战斗模式。
Scott从被迫应战,渐渐转变为主动出战。
在面对最后一个邪恶前任时,他习得了“爱”的技能,从胸口中抽出了宝剑,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救出爱人,反倒搭上了性命。
Scott的失败在于他学会了“爱人”,却没有找回“自我”,因而他无法从自己的爱情阴影中走出。
前女友Evil抛弃了他,并在音乐事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对其自尊心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他通过与清纯的女高中生Knives谈恋爱来逃避现实。
直到他遇到作为真爱象征的Remona,才知道了要勇往无前地追寻爱情,却依然无法面对自己的旧伤,无法果断地与Knives说分手,也无法开拓自己的人生。
在第一次死亡后,Scott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凭着前几次战斗积攒下的一条性命,他果决地重返战斗,而这次他习得的是“自尊”,这一技能的威力显然大于“爱”,因为他坦诚地向Knives和Remona道了歉,在二者的帮助下,击败了最后一个邪恶前任。
当然最后一个敌人并非邪恶前任,而是Scott的邪恶面,不过导演给出了极为后现代的解决之道,那就是和邪恶的自我做朋友,按照Scott自己的话说,“我们(我和邪恶的我)在很多方面还挺像的”。
所以说,导演的教育方针还是很明确的:爱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摆正自我,打退心魔,才能真正收获爱情。
不过导演用了非常特殊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在我看来意义很正统的故事,这也正是电影的最大亮点。
谈到游戏化的电影叙事模式,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罗拉快跑》,它借用电子游戏的理念,为我们呈现了三段较为独立的叙事,让我们大开眼界。
而《歪小子》没有脱离线性叙事,游戏化的角色设定其实是简化了很多叙事流程,每个电影人物出场都会有简短的词条在旁作解释,叙事的起承转合也省去了很多步骤。
最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也被极端的简化,要打败七个邪恶前任,每一个都要被压缩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而游戏化的设定则帮了大忙。
更重要的是,这七个前任的象征意味是一致的,就像每个格斗游戏出场的对手,都是带着天然的怒火,试图激怒你,让你快速而全力地投入战斗,可见这些敌人其实还是主人公“心魔”的外化表现。
至于整体叙事如游戏化的处理,更像是梦境的变体,也更突显了主人公内在心路历程的演变。
然而影片最大的乐趣也正来自于游戏化的呈现,没有了这些零零碎碎的点,电影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而在我看来这些也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ps,我觉得最精彩的几个地方:1、阿三前任载歌载舞2、素食者前男友那一整节3、Scott和Wallace每天起床的瞬间4、Scott和自己的邪恶面交流5、各种游戏界面的呈现
1.一直很欣赏本片多元的视觉文化,可看到来自MV、电子游戏等等视觉元素的存在,简直是宅男在电影界的革命啊。
2.在这之外更为欣赏的是叙事模式的革新,我认识这是电子游戏进入电影叙事的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
本片有同传统的故事的发展模式完全的情节,7个前男友如同7个Boss一样矗立在故事之中,引领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但是本质上这些情节模式却是自我重复的,除了最后一个人,他们的出现与被击溃并没有使冲突得到解决,使愿望得到满足,甚至都没有延迟愿望的满足。
3.前半段的跳切极为有趣,在他认识Flower之前及之后的日子里,一段对话经常直接剪辑到另一段对话,却保持着连续性,剪辑带领着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
4.误读的可能:如前所述,我一直认为本片是游戏进入电影叙事的绝佳例证,不过今天英国人告诉我我应该看看本片漫画去,文本又变得复杂了,一个Boss基本对应漫画中的一本。
整部电影里最让我觉得漂亮的固然是那发色不断变化的短发姑娘,但她很可惜在这部电影中只是一个花瓶般的人物,或者是因为她太耀眼了,反而让我有了逆反情绪般的把她往空洞里去描绘。
小姑娘的大眼睛、短发和并不算不丰满的身材的确会吸引众多男性的目光,但我反而更在意那个一直在“性爱波弹”乐队中打鼓的满脸雀斑的可怜女孩儿。
她和男主角斯科特有过一段悲惨的往事,她每次大声嚷“我们是性爱波弹”时,我都会感觉她的心正在燃烧。
整部电影的电子游戏化让人看得焦躁,为何我所生活的世界就不是个电子游戏呢?
为何我就没有奖命和打赢了掉金币而且不会被警察追杀的主角命呢?
电影中冷幽默的大量贯穿会让一些看热闹的影迷感到沉闷,整部电影的节奏看起来很快实则却让人觉得凝滞,这不得不说是导演在剧本和拍摄技法上的不够用心,光有个电子游戏的壳儿可不行哦。
至少你要学习一下格斗游戏的爽快感是如何做到的——这可不是拟音词、血槽和看起来很炫的招式就能摆平的,它需要的是更细化的细节。
华丽的特效,各种穿越..这是什么 Edgar Wright看来我对你认识不够
重看观感赞了许多。80s流行文化的拼贴尽显欢乐宅男的本色,从像素红白机到光剑大战的揶揄手到擒来,漫画化的浮夸视效风格以及花哨高调到无法复制的剪辑技法放在当下看更适合抖音这种快餐来消化,真正拓展成长片后难免会落下严重的视听疲劳,更何况宅男宅女的怪鸡恋爱用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就是无脑大乱炖,本质上和扎导拍的sucker punch没啥区别。
如果你喜欢看漫画,如果你也对格斗游戏痴迷过,那么你肯定会很喜欢;也许漫画比电影好看,不过这一次埃德加赖特也没让我失望,我看得很欢乐,宅男塞拉还是那么cute,女主角总让我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的凯特来----傻逼中的战斗逼/凤姐春哥大战李刚小月月.Cambo.K.O.
I like Edgar Wright but this is totally for retards!! Besides I really hate American paring up with Canadian for obvious reason.
我知道你的卖点你的亮点你的g点 但是我就是不喜欢看
脑残小青年才稀罕这种幼稚的表现形式。
其实我真的看不懂...
处个对象打打杀杀的,没看过漫画,电影看完了就更不想看漫画,有意思么?
比kick ass更具动漫性和娱乐性,笑点太多太密,信息量也有点大!
什么玩意。。。难以吸引我
[2010.11.04~05]★★★☆相当另类的一部片子,不过一开始的游戏音乐就让人觉得很high,谁让我喜欢怀旧呢,从小喜欢玩游戏的人对这电影多少也会有点感觉吧。笑点很多,想不笑有点困难,不过对剧情比较失望,反正不是我的菜。动作场面完全是港式的,倒是符合我的口味,女主不够漂亮。
你不是宅男,你不懂的…这游戏的快感,剪辑和细节的讲究,真是犀利啊!
电游、摇滚、谈恋爱、打架、颓废,出了这些,我什么都没看到,哦,对了,还有宅男
Edgar Wright有失水准的一作,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握之差令人咋舌,细节和neta倒是一如既往的有趣。2013.0713:好吧,当年我真的没看懂这部片。
想获得妹纸芳心,需要先和EX练就超级打怪技能,然后再接连KO妹纸的EX×7。风格和特效各加两星,美队和大超反派加一星,故事实在太烂减一星。
真挺烂的,谁让你把游戏机搬上银幕的?这不浪费嘛
这片子到后面抽风的太厉害了......
剧情二的太好笑但是我好喜欢那些掉金币掉血和通关神马的游戏状态阿THEY R SO HOT!!!!
【第八届金帧电影节(GFFF)主竞赛】第十四部:少年斯科特的疯狂青春之旅,对于不打电玩和不怎么听摇滚乐的我来说,真人快打+摇滚少年的设定属实有点难为我了。打戏浮夸,就像拙劣网络游戏,表演过度,就像大型社死现场,特效虚假,节奏混乱,完全感受不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歌词里满是对青春的宣泄和对人生的不满,恋爱里满是随处可见的无赖前任,一头五颜六色的发型反映出了女人善变的内心,一次如梦似幻的体验,扰乱了我的思绪,除了几声咆哮和呐喊之外,什么也没记住,就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看完后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待一会。
脚踩两只船的故事 拍得跟游戏似的 还有中国武术 有这个必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