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之年
Une année difficile,A Difficult Year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
主演:皮奥·马麦,乔纳森·科恩,诺米·梅兰特,马修·阿马立克,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卢安娜·巴杰拉米,Sandrine Briard,乌萨马·赫达姆,达尼埃莱·莱布伦,亚历山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Albert and Bruno are in the red, compulsive consumers, over-indebted, they live between petty schemes for one and a personal life adrift for the other. It is..详细 >
补标看于9/11, 很难打分,因为现在只能记得映后交流“你怎么知道我和梅兰特诺米不但聊天还合照了”…… 最典型的是独属于法国人的幽默和反抗精神,也是经典的法国人爱的他爱她她爱他他爱她。(巴黎右岸大街怎么做到清场请那么干净的我请问
法国冷幽默喜剧社会小品怎么看都难以讨厌,虽然情节转折都有些腻了。
我真的服了你们法国人了(扶额.jpg)法国人搞讽刺喜剧是有一套的,最后甚至有点浪漫说教意味也没有很重,但看到最后自然而然想要拒绝消费主义陷阱!BTW 皮奥老师该减减脂了,瘦的时候看起来乖一点,胖起来中年男人味很重
价值观相近是爱情可以长续的关键,无论其中注入多少偶然性、激情、直觉或者眩晕感,我们都无法不承认严肃的爱情依旧需要达成最大比重的共识。挥霍的人跟俭省的人谈恋爱是双方都会在每次决策中刺痛彼此,消费主义驱动的人和“断舍离”的人会让痛苦加倍,若是一方深陷债务危机而另一方则主张财务收支平衡,痛苦并不只是简单地叠加,而是指数级增长。所以电影中的爱情跟以往任何的爱情又不一样,以往的爱情面对宏观如气候变暖、资源浪费,微观如消费观、生活态度都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避而不谈,大家心照不宣地绕过禁区,再继续虚伪地宣称要保卫爱情、爱情第一,只等这些积攒的痛苦超出临界点、最后下一个爱情失败的结论,而这场爱情一开始便提取出了价值观的对立双方,再探索两者可有机会擦出火花,毫不敷衍。我认为,制造了又一场事关爱情的奇迹。
典型法式电影叙事,宏大政治议题和个人情爱相结合。前半段还不错,气氛塑造成功,但后面尤其是结局直接拉垮。缺少对人物背景和人物转变的刻画,宏大议题又一次落脚在个人情爱之上,但爱情不是生活全部,甚至在此类议题下什么都不是。因此,人物和社会真正困境难有展现。笑点不少,但是多了难免有抖机灵的嫌疑,浮夸做作,过犹不及。
现实应该更多废柴
和前两天的作品比较,感觉拍的缺乏真诚…立场像是在嘲讽鱼子酱白左,但又被情情爱爱牵绊的不伦不类。整个片就是欲言又止的隔靴搔痒。尤其是最后一段和结尾让人更减分。可以当作法式喜剧来看吧,别报太多期望,毕竟开头还是很不错。
尴尬的喜剧部分很影响整体…
前面很搞笑,后面烂尾楼
这种叙事方式未免太过于理想,穷人怎么可能抵抗得过真正的富人,结尾颇有点好笑了
桥边之舞
挺好笑的。但我对结局很不满意。不论是女主因为气候焦虑带来的情感/欲望缺失,还是男主男二因为更改法国银行拒不撤销债务而面临的处罚,还是一行人拦飞机面临警察抓捕,还是男主几乎被组织驱逐,片子里设置的问题没有一个得到真正的解决。一切问题似乎在片子最后10分钟烟消云散,大家鼓着掌迎来完满大结局
#MSPIFF43 没抢到bonjour Switzerland的plan b,没想到意外地好看。是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来的幽默与浪漫。不太喜欢的地方是有些笑点太男了…
1. Est-ce que j’en ai besoin ? 2. Est-ce que j’en ai vraiment besoin ? 3. Est-ce que j’en ai vraiment besoin maintenant ?
法国人的理想主义,法国就是这么pua法国人自己的?
导演知道什么叫资源浪费吗?就是你拍这部电影投入的人力物资和我的两个小时
爱情主线太无聊了,要是把主线换成这两难兄难弟互相“攀比”就有意思多了。不过题材很好,值得一看,最好一帮朋友一起看哈哈!
玩儿
怎麼到後面突然就⋯⋯⋯不對勁了⋯
男主和Noémie长得真像啊,可以演亲兄妹的那种。包袱抖了不少但是剧情太牵强,为了泡妹一起搞游行世界观变了工作也不想要了,理论上不成立啊。虽然但是又是一部属于巴黎的电影,只是立意不太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