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地球不死人(港),这个人来自洞穴,来自地穴的男人,穴居人,地底奇人,长生不老,来自地球的男人

主演:大卫·李·史密斯,托尼·托德,约翰·比灵斯列,安妮卡·彼得森,阿丽西丝·索普,威廉姆·卡特,理查德·雷西尔,艾伦·克劳福德,史蒂文·利特尔,罗比·布赖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7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8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9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0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情介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普通男人的秘密在他的辞职事件中开始显示出端倪。历史教授约翰奥德曼(David Lee Smith饰)说自己身上有一个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超过十年。他的朋友们试图去发掘他的故事中的秘密,这一举动让约翰非常生气,而他的朋友却发现约翰的故事是无法被否定也无法查证的,究竟约翰身上有着怎样的秘密?一幕幕碎片联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高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苍天独身向前烈血暹士24月的东京…嗨趴水星领航员第2季我的第一次婚礼1988年的妮可地牢回忆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犬犬之心这个男孩必须被释放孽扣泣船威利夺命红问号利刃出击谍海追踪诱人果酱心慌慌奔腾年代第二季夜总会看门人为了触摸青野同学,所以我想死爱开始的地方九叔归来3:魁蛊婴我的女神室友斗娜毛利男孩醒来佔有姜西幻影神针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长篇影评

 1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得不这是部无比牛逼的片子。

以一个有不死之身讲述自己经历的生活。

而且许多的情节环环相扣尤其最后一段真的是无懈可击回味无穷当然这部片子的牛逼要归功于,小说作者的牛逼。

从人类发展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的人生的思考。

而期间剧情衍生出的思想矛盾与对我们所熟悉事物的否定,都是那么完美。

1.生命永恒的惊异一开始,众多的哈佛教授只是对于他说自己是长生不老,感到吃惊。

并表示怀疑,并且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希望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惯用的思维逻辑对他所说的进行否定。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他(John)的回答没有任何的漏洞。

这是他们顿生的是一种敬畏,对于奇迹的敬畏。

这一段,他们讨论的大多是人类从远古穴居人发展为智人。

如果片子仅仅是在叙述这种发展的过程。

虽然开头很有想象力,但是最后难免落于俗套。

于是他们的讨论渐渐地开始与这个社会的发展相关联起来。

2.对宗教的剖析和对信仰的解构oldman先生,说自己在佛陀那里得到关于人性的启示。

于是在西方进行传播。

而他就是耶稣。

这让在场虔诚的基督徒几乎崩溃。

可以想象吗?

一个一直坚信自己信仰的人,瞬间信仰被瓦解。

之前一直因为信仰而坚强地生活,没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支撑。

这比撒旦的魅惑还要邪恶和可怕。

所以基督徒怎样也不愿意去相信他是基督。

而John的确,很好地给我们解构了宗教和信仰。

在中亚和地中海一带,流传着神话,后人将这些神话总结并发展成为了教义和经典。

而最早的伟人,只是为了单纯地向人间宣传善念。

而人们对于伟人或者偶像的膜拜渐渐地神化了。

而且固执地坚信这些偶像和伟人。

但是伟人和偶像的初衷,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人忘记了。

人们可能更愿意去相信那些,他们能够执行的即使是死板即使是残忍的教条,而不愿意去执行偶像推行的真善美。

宗教的发展,渐渐脱离了创教人的初衷,变成了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工具。

他们用正义的名义做着可耻甚至肮脏的勾当。

所以对于宗教的迷信是愚昧的。

但是从中获得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启示的人,才是真正能领会教义的人。

而信仰对于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个神奇的力量。

信仰,能让人激发自己内心潜在的强大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其实是发自自身的。

但是被冠以了神的名义。

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利用这种信仰去伤害别人。

而这种人也才是真正的伪教徒。

信仰和忏悔,能让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真的否定了这种信仰之后,片子的基督徒会那么的崩溃。

3.最后一段:他离开对他人的伤害最后那一段,他无意间说出自己在六十年前在哈弗的事情。

被心理学家听到了,而在了解到了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曾经养父(或者生父)的时候,难过不已。

最后过分激动,昏死过去。

于是John也意识到了,自己离开爱自己的人,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于是最后让爱他的姑娘,上了自己的车。

整部片子没有一点的多余和拖沓。

绝对是科幻片中的杰作!!!

 2 ) 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如果一个你认识了10年的人,某一天他突然声称自己已经活了14000年,他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和地质的变迁,他曾经以猎杀驯鹿和猛犸为生,他曾经在两河流域跟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人混过,还曾经作为腓尼基人航行于地中海,哥伦布当过他的船长,梵高、特纳、塞尚、毕加索跟他以朋友相称,他亲耳聆听释迦牟尼的教诲,他以耶稣的名义指认《圣经》里那些他不曾说过的话······好了,就当这个人真实存在而且此时就在你身边,说说你的感受吧,信还是不信?

反正我不信。

但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把这一切变成了银幕上的真实,一个拥有10个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在准备离开他的单位另谋生活的时候,他向前来送别的同事表白了自己的身份,而他那些身为宗教、生物、医学、历史、心里、地质、精神病学等学科教授的同事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来自史前,于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建立在科学与自然常识基础之上的、充满思辨意味的对话展开了······豆瓣把这部电影贴上了“科幻”标签,而实际上,影片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一个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科幻”画面。

他们就一直呆在一幢有着炉火、老式沙发和威士忌的林间小屋里不停地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发出质疑,然后由那个史前人给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答案。

在看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如果Oldman(史前人)在描述自己140个世纪的漫长生命时,导演要是能同时将那些时代还原,让Oldman身处仿真环境之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看体验,果真如此,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成科幻史诗大片了?

当然,尽管电影结构简单得令人发指,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力量,那些困扰人类的诸如生死、灵魂、宗教、轮回等永恒谜题在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法中显得更加深刻和虚幻,以致令人有茫然之感。

假如有“后科幻”这种电影类型,那么《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合适不过。

影片中,Oldman在回答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You can`t go hom again,Because it isn`t there anymore.中文字幕组的翻译为: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已经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段话也许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们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和证明人类最初留下的痕迹,但是我们所发现的其实并不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罢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打个比方,如果电影院里同时放映《谍影重重》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我想我首先会选择前者。

但它的确值得一看,而且看了你就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跟随里面的人物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最有趣的是,看这部电影就像进行一场人机测验,你可以捎带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一遍。

无关品味和思考,如果你有时间又正好无聊,不妨Down下来瞅瞅。

再说一句,影片结尾的那一幕比较彪悍,当质疑阵营中发力最猛的精神病学教授威尔发现Oldman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而精神崩溃一命呜呼时,整个电影因此陷入了一种无尽的迷茫之中,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有人说这个情节设计得有些牵强,我却觉得这是编剧或者是原作者的骄傲。

 3 )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有哪些有趣的设定?

我上周刚看,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故事一开头的酒。

腾讯视频里的中文是「乔治沃克绿牌15年」,我喝过同牌子的红牌(一百块的廉价威士忌)。

英文名叫Johnnie walker,故事的主人公叫John,约翰;酒名叫Johnnie walker ,约翰行走。

是不是也在暗示主人公在天地间行走,居无定所。

😃

 4 ) 别对如此精彩的游戏熟视无睹

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说过,“电影,就是雕刻时光。

”确实,电影可以雕刻我们自己的生活往事唤起我们的共鸣,也可以带我们窥伺现实中无缘接触的异国风土和别人的生活,还可以远离地面,飞向天马行空的无限幻想。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是最后一种,虽然它的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栋房子内,没有一处视觉特效来刺激感官,却能在各个方位触发我们的想象空间。

一个相处了10年的朋友,突然声称自己诞生于14000年前的法国西南部创作了Les Eyzies的岩画的克鲁马努人原始部落,随后一路向东当过苏美尔人、汉谟拉比治下的巴比伦人、航行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到印度向佛祖学习、和哥伦布航过海、作为猪农接受过梵高赠画,最那啥的,他就是我们在世界各地见到的十字架上的人本尊…… 在现实中,我们对此等人物多半敬而远之,如有危险,扭送精神病院。

而电影荧幕这层“窗户纸”,反而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认真的去面对这个有趣的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医学、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的大巡礼。

片中的其他角色(他们和主角都是大学教授)首先担当了挑战的任务,比如14000年前的记忆是怎样的,还记的会说的第一种语言否,14000年没死于重病或事故,一个人见证过那么多历史是否过于巧合等等。

对此主角一一做出了解释,比如意识到自己长生不老,也许是上天赋予的某种使命,因而积极投身于人类的各项变革。

同时也谈了一些作为长生不老的人的特殊体验,比如何时意识到自己被后世人归类为“克鲁马努人”的?

作为原始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14000年的漫长岁月里,面对不断获取的新知识、见证人类社会不断的变革,是怎样一种感受?

他谈到自己的大部分知识也是从书本学习而来,而非亲身体验,但一些特定的发生过的事会铭刻在脑海中。

这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来佐证除了长生不老,他的一切都与我们无异。

为了不让人起疑,他每隔十年就得离开加入一个新群体,因为他不想被关起来研究一千年。

从这里拓展出了一些社会学体验,比如游牧民族容易离开融入,而当村庄和城市建立起来之后就困难了许多—新面孔总是被怀疑的。

主角积累了如此之多的不同经验,他非常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把经验变为知识。

而无限的时间允许学习大量的知识,完成第10个博士学位的时候,第1个学位的知识已经过时100多年了。

从这样一个角度研究历史和社会,也算别有趣味吧。

在这百科全书式的轮番拷问中,宗教无疑是一个重心。

影片用自然巧妙的方式带出一些隐含的话题,比如一个教授问到14000年的生命,是一次次轮回还是一个持续很长的过程?

这里暗含了古代西方两大文化的最大不同特征:印欧文化(印度、希腊罗马、古代北欧)奉行多神论,最重视觉(神像),认为历史是循环轮回的,要通过哲学思索洞察预测历史,因此重视自省、冥想,以脱离轮回的宿命。

这也是主角曾经请教过的佛祖的部分理念。

而闪族文化的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奉行一神论,最重听觉(念经),认为历史是一条从创世到审判日的直线,上帝决定历史,因此重视祈祷布道,研究历史,以期望在审判日得到救赎。

而主角自称跟佛祖修行了几十年后到了中东想要传播佛祖的思想,结果戏剧性的成了耶稣。

这个无比大胆的剧情其实也并非毫无依据,有人详细比对耶稣的教义和佛经,并提出过耶稣可能原是佛教徒的假设。

也许这样的剧情会冒犯一些信徒,但我想这部电影的原意并非亵渎。

它只是表明了,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多么渴求终极问题的答案:世间万物从哪里来,一切能量背后的原生力量来自哪里。

宗教便是人类对这终极问题答案的尝试,自然也成了无数人的精神寄托。

这里不会争议孰是孰非,我们必须看到各个宗教在几千年来对人类的精神和信仰寄托起了多大的作用。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冲突和悲剧,我们希望各种信仰能够和睦共处,共同寄托人类的信念。

我在土耳其旅行时就见到了令人欣喜的例子,在伊斯坦布尔的出租车上,司机不无自豪的向我介绍一条大街上并立着的清真寺、东正教堂、亚美尼亚教会教堂,穆斯林每周五向麦加礼拜,东正教徒每周日面对耶稣祷告,大家相安无事,在这东西方的十字路口,信守人类共同的美德。

其实个人以为,对信徒真正的挑战不是教义的冲突,而是信仰在现实中的考验。

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生活中谨守教规,耶稣在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但突然面对无法证伪的耶稣真身,是否还能保持心中耶稣的教诲?

耶稣曾问信徒:“你们认为我是谁?

”男主角也这样问了,这是对人性和信仰的双重考验。

我们看到剧中角色大多逐渐显得十分不安,甚至诉诸武力威胁。

除了嫉妒,还是因为人总是害怕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害怕自己所知的被颠覆,消灭颠覆“异端”才能安心,回到自己一直习惯的空间中去。

这一幕无疑也折射了人类史上千百个类似的故事。

另外,每个宗教的真神存在与否,都是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问题。

就像片中的诸位角色无法证明或证伪主角是否真活了14000年,主角和几百年前遇到的另一个长生不老的人也无法证明或证伪对方一样。

影片又把我们带入了不可知论的领域。

如果以“只接受感官认知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有待证实”的态度来审视,我们从未体验过奇迹,但也从未体验过“奇迹一定不会发生”这一法则。

所以我们不能肯定也无法否定奇迹的可能性。

我们只能体验习惯性的期待,比如扔出石头总是会掉在地上,而无法体验自然法则,或者说现象背后的上帝力量,比如重力原理本身。

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审慎理智的态度,既不盲从,也不似无神论者那样带有无所畏惧的意味。

但是非常遗憾的,本片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在片尾安排了个父子相认的剧情,打碎了原本笼罩全片的最高一层不可知论设定。

如果到电影结束,观众也无法证明或证伪主角是否真活了14000年,这意味深长的的效果绝对比一个狗血剧情强。

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总之,“一个活了14000年的男人”这样一个简单设定一定还能启发更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以上仅当抛砖引玉。

在体验理性思辨的乐趣的同时,这部电影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纯感性层次的冲击呢?

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你愿意和他一样么?

我的第一反应是愿意,这样我有无尽的时间可以挥霍,无尽的知识可以学习,无尽的创造可以目睹,无尽的人生可以体验。

但是我最多只能有10年的朋友(和14000年的生命相比),我将看着我爱的人死去。

甚至经历无数场爱情之后,爱情早已离我而去。

甚至,连让周围的人相信自己的意愿都早已消失殆尽。

对普通人来说,时间是一道风景,他们在每个截面中穿梭;对我来说,时间就是大海,每个人就像海浪潮来潮去,没说几句话就死了。

只有200年前擦肩而过的另一个不死之身是可能的朋友,只有旧货店里各种熟悉的玩意能唤起一点回忆。

面对不断重蹈覆辙的人类历史,自己是否有疏离感?

面对所爱的人死去,自己是否有罪恶感?

自己是不是真的在无意识的吸取别人的生命?

我是否想要终结这一切,既因为这万年不朽的罪恶感,也因为对人类重复愚蠢错误的厌倦?

别觉得这个问题无聊,别觉得生活无聊。

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旋律中,不妨放下生活中的条条框框,找个这样的话题,天马行空的思索一番,和朋友热议一番。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别像电影中那些搬家具的工人一样,麻木了自己,对如此精彩的游戏熟视无睹。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这个编剧不是天才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喜欢,一口气看了两遍仍觉得回味无穷要知道那段时间我有多忙,而且压力又是多么的大啊,我居然把这部电影看了两遍!

第一, 大家都说了很多遍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秀之处:编剧太牛B了,如果编剧是一个人,那他得是个多么杂学旁修、爱好广泛的杂家啊。

我很喜欢这样的人,而且我也有一副求知欲炽烈的心肠,见什么新鲜事儿都想搞一搞,什么学科都想弄一弄,但统统的又都是叶公好龙,浅尝辄止,虽然浅尝,但绝对保持了超过三分钟的热度,我保证!

这样的编剧的出现比DV的发明更为伟大,他让对电影有强烈爱好的人实现梦想成为现实,就在那80多平米的房间内,几张沙发,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甚至连背景音乐都那么平淡无奇,就能拍出一部令人追着剧情欲罢不能的电影,这就叫水平高,听人扯淡容易,扯成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就不易了,九十分钟,有铺垫有高潮又有让人意犹未尽的结尾,这个编剧不是天才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第二, 这种感受可能是出自我自己的虚荣心,是我的一点儿小爱好,小理想我想像当中,最惬意最舒服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老了以后找个大学蹲着,每天能和几个这样的老哥们儿他们也同我一样在某个领域里是个教授,一样在大学蹲着安度晚年---端着一杯John Walker(我春节时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碰巧搞到一瓶John Walker,不过是Black Band,好像是12年的,喝了点儿,很烈的威士忌,喝着很爽,但喝完很快就晕呼呼的了,如果有人聊天肯定谈性大发)聊自己的学科,这样的人群有着对自己所钟爱的领域的热爱和自嘲,有着对人生的达观态度,互相揶揄又互相尊重,谈天说地,论尽半生,到了傍晚,天气渐凉,生起一堆火(客厅里最好有个壁炉),向火而谈,火光和酒精映红几张兴奋的老脸,那该是多么温暖的下午啊。

我愿意用一生等待,有这样的大学,有这样的几个老友。

最后,那个从石器时代过来的长生不老的怪物,扯到100字解释《圣经》时,我明显感到背后那个幸灾乐祸恃才放旷的编剧,小手颤抖了一下,鹅毛笔停顿了一下,似乎有点扯不下去了,挺离谱的,但他很快就放弃了对这个话题的探讨,继续转向他最熟悉的考古,对话里最多的还是考古和心理学,关于宗教,毕竟不敢太过放肆,但我还是非常喜欢那个长得有点像杜鲁门卡波特的演员说的那句对白:『这有啥难的,我还能用十个字总结《十戒》呢: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Don’t!』

 6 ) 如何证明你活了XX年?

这个标题随着看管的年龄而修改,例如我就是,如何证明你活了27年?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非常好奇说服的过程。

说服一群大学教授相信有一个人活了14000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个好奇也伴随这看电影的每一分钟,可以说,里面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思考,这个好奇心让我真正觉得是参与了这次讨论,当然,只是以听者的身份,以我的认知程度来说,距离在场的各位教授不是一点半点。

看完之后我在想的问题就是,我如何证明我真得活了27年?

我说的一切历史,都可以认为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我所描述的任何确定事件都可以说是主观的想象。

就算我对很多客观时间的描述都是精确的,也只能说明我的历史学的不错。

更不用说我对于很多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年代已经无法记清了。

也就是说,当我面对标题问题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相信我真得活了27年,除非在场的人正好和我的经历有过交集,就像片尾那样。

上面是对于历史方面的验证,还有心理、考古、生物学、医学、宗教等等方面的验证,我相信我不能像主角那样的都可以给出答案。

那么结论就只有一个,我不能证明我真得活了27年。

除非去专业机构做物理上的检查。

当然,我相信众人也不能驳倒我,就像影片里所说,既然他不能让我们相信,而我们也无法驳倒他,那么信于不信其实就是一个辩证的问题,选择哪一种都是你的权利。

 7 ) 悲壮的风景

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这个世界“可能性”的问题。

一部片子的好坏不在于大家都能看到的表象上的东西,不是所有人在片子中感受到的共性,我想应该是每个人看完后体悟到的只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不属于别的任何人。

就是那句话“我有我的信仰,但我也让别人活”或者“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部片子让我感到人类沟通的无望性。

这个历史上有太多的沟通绝望,人们永远也不会真的互相理解。

所以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悲剧的产生原因。

这些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悲壮的风景。

前一阵子在天涯上看到一篇帖子叫《精神病人的世界》。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35451.shtml)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病人口述经历。

因为这些不是多玄妙的事,它们完全有可能存在。

我唯一震惊的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竟然如此不同。

说他们是精神病人,我大概明白这个定义的界限,他们的思维或许不适合在目前的世界和人类社会里生存。

其实哪个人能完全剔除心中奇特的思维部分?

只不过所谓“正常人”更会隐藏思想,因为这个世界的居民,确实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那么多的奇异想法。

片子的最后,JOHN说抱歉,那些只是一个故事。

他看到他面前的教授和朋友们,世界观已经快要在他的话中瓦解。

所以他明白这么多年做的第一次尝试,是确定了对于别人既定思维的侵略性造成的后果,明白了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世界。

人们对未知好奇,但他们不想打破自己世界的信仰;人们追寻历史是为了寻找存在感,如果历史带给他们的不再是安定感,如果人们的世界观被颠覆,那么人们完全可以有理由和权利作出选择——不去相信。

我想这个片子和天涯的帖子给了我一些极好的视角,让我能够有幸从这些窥镜里去看这个宇宙。

 8 ) 认真,你就输了

周六见到了一别十三年的Tristan,聊了很多,伦理,宗教,电影……最后Tristan说着叹息道:有时我也会掉进不可知论里,并且推荐我看了这部《The Man from Earth》。

随后我找到了它。

这部电影在国内受到的追捧(作为一部美国电影,在豆瓣的votes居然和imdb不相上下,而评分还比后者高0.3)令我诧异。

仅仅作为一部电影来说,除了显然有效的成本控制,它好像实在乏善可陈。

不过看着评论,好像还有不少人在惊叹着说:哇噢!

他讲了个多好的故事!

我不知道拿什么样的“坏故事”来参照才能映衬其卓尔不群,但是这个故事的平淡确实已经到达了令我不解的地步,例如,我不理解剧中人物在面对这个传奇故事时种种失态的场景。

倘若有一天,金二元帅对全世界宣布说他其实是冥王星人的后裔,或者另有一天Tristan认真地对我说:“其实我就是耶稣的原型,如果去掉零头,大概有一万四千岁了……”我觉得我会欣然接受,当然前提是他们不逼迫我参加什么朝圣组织。

我不会感慨或惊叹,因为我从来就不会深信。

因为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而且我以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对于生命、对于历史、对于宇宙的所有认识,只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而已——宗教如此,科学同样如此。

如波普尔所说,科学应服从于经验的证伪,但他同时又说,可以证伪的科学与不能证伪的占星术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

所以,你能拿一个自称从旧石器时代活到现在且青春永驻,以致每隔十年就要迁徙而居的男人怎么办?

你自然无法证其真,也永远无法证其伪。

严密的推理论证、代代相授的知识,终究不能无限扩充个体经验的狭小局限。

宇宙洪荒之中,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把自己置于宇宙的中心去度量万物,并且信以为真,这种下意识可能比故事本身更可笑一些。

塞南古说,人并不总是需要一座都城。

我想,人并不总是需要一个起点。

因为不存在那个起点,你的知识,你的经验,你的结论,你的信仰,都是有限的。

而有时当你面对无限的未知,你可以试着去挑战,但是要留有起码的尊重。

嗯,宗教、人类、历史、科学……加在一起也只是个长长的story,信不信由你,但是认真你就输了。

有时候我们应该拾起猪八戒“从来处来,往去处去”的智慧,只要我们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去劳作,去收获,去发现,去感受,去爱……那么,宇宙是诞生于上帝还是诞生于大爆炸,又或者一个人是否可以活一万四千岁甚至更久,真的那么重要么?

扯远了,电影我给三星,其中一颗星送给制片人,因为他真的很能替金主省钱。

 9 )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盒子里

the Man From Earth中提到一个“中国盒子”的概念,一种一个盒子套一个盒子再套着一个盒子……的盒子;有似于西方的复活节彩蛋。

但作者为什么不用复活节彩蛋代之呢?

从写故事的人把耶稣比作是西方的玄奘这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文明的着迷。

另一方面,也许东方文明这个标签就如星海之于天文学家,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本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

我不能去揣测是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但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厅一间房子之中——而房子本身其实也不过是个盒子。

所有推进情节进展的不过是无数的对话。

声音。

关在盒子里的声音。

这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我们的躯壳以及被囚禁在我们身体中意识(灵魂)。

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能做到我们的物理躯壳永远不腐烂,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思维或是精神就能不朽?

先不去考虑这一个层面,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事实:进化论的三大经典证据之一的胚胎发育重演律。

我们在子宫中的成长,这个过程被称作是物种进化的微缩模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当年的一个骗局。

我们先不去管进化论是否是真理,胚胎发育重演律是否是骗局。

我们就先当它们是真的。

那么,我在想,既然我们所有人在出生这个点之前存在一个进化的过程;那么,如果真的有一个古猿一直活到现在,活了一万四千多年,那么,他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否也存在着进化呢,出生这个点之后的进化?

肯定是存在着变化(进化)的。

但一定不是那么的明显。

于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在一个盒子(容器)中进化,进化的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呢?

越脆弱的东西越被限制了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往往却越高级,越代表着文明。

比如说电脑,和生活在电脑中的那些软件。

事实上,有时我并不是很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时候我更相信一个进化的过程其实上就像是玩游戏过程中的升级,时候到了,必定会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

我觉得进化的外部意志(而不是环境、物质)干预学说比达尔文进化论更可信一点,如果我们把电脑的操作系统比作是种生物,从dos到win95惯常win nt惯常win xp到vista,或一个apple的分支——假设这些操作系统存在在某种意识的,而且它们并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那么他们肯定是认为是他们自己在进化——但事实上是人类在帮他们升级。

所以,说回到我们人类自己身上,说不定也存在这种情况。

谁说神就一定不存在呢。

这只是一种概念类比,我想说的是电脑,或者硬盘只是一个盒子(容器),操作系统是种软件; 而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地球、整个宇宙也只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就是那软件; 如果再把这个概念细化到极致的话,可以得到,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的意识(灵魂)是种软件。

   就像各种物质的组成从沙子直到星海,所有的东西都是包容和被包容的。

也许,这个盒子里的意识不能对自己身体的改变作出解释,就像生活在平面世界的人不能感知生活在立体三维世界中的人,也不能了解后者对前者在本质上的干预。

但如果有这么一个平面的人,他可以从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中的一个面生活到另一个面,那他肯定能改变很多东西——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本质。

你可以对这个盒子里的其他意识进行引导改变的。

只要具有足够多的时间。

时间就像是个放大镜,就像是酒精,浸淫着所有人的意识,让我们认为它是对的它是错的它是需要虔诚的它受到了猥亵……所有的事实真相追溯到起源也许都不过是只古猿,因为我们都不过是种生活在盒子里的生物。

(文/len calvin)PS.因为《世纪末的魔术师》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一直把沙俄皇家的复活节彩蛋代之俄罗斯套娃,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了……

 10 ) 恰到好处的结尾

有关剧透,未观看影片或阅读小说者慎读。

随手翻了几个影评,发现不少人对结尾颇有微词。

老实说,不管是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是在阅读影评之后重新思考回味的时候,都依然觉得这个结尾再恰当不过。

不论是will的死,抑或是女子的随之离去。

当will威胁john恳求john结束他的故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是立刻。

应该说,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故事,所有人也都知道“this is a story”是为了他们而做的谎言,但是他们已经走到了边缘,即使对自己撒谎,即使痛骂好友,也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

他们都清楚,“this is a story”是在自己骗自己。

但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

他们不是普通的观众,他们是教授,是博士,是精通各个领域并长年传授知识之人,是john的朋友。

如那个女学生一样的无关系,无“信仰”的人,可以接受,可以相信,但他们不能。

对他们而言,知识就是他们的信仰。

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笑话。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毫无疑问这只能成为另一部K星异客。

但它不是。

作者打了另一张牌。

这张牌的分量足以使之成为一代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和K星异客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同样是讲述一个不可能的无法相信但也无法证伪的故事,但K星异客的重点在于发掘与摇摆质疑,而本作的重点在于讲述。

虽然具有与K星异客类似的情节进展,但影片中(非常抱歉我还没来的及将原著细读一遍)并没有非常激烈的辩证冲突。

一个人讲述,其他人相信,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最后老人的死,谁也无法证实他所说之真假,而单论其悬疑程度,则相比K星异客又索然无味了。

然而一个老人的哭泣着实给我们来了一记猛拳,当我们如同黑人先生一样几乎要平静地将疑问埋在心底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间有如此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真实的!

我们原本因为他承认“this is a story”而激荡的心情就要平复,化为永不揭晓的悬念的时候,作者又再一次将故事推到一个不可能的顶峰。

然而老人死去了,没有人再知道他故事的真实性。

除了那个女人,那个自始自终都相信他的女人。

女人在整部影片中完全没有当着其他人提出过质疑,她始终默默的在一旁看着,看着。

也许有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个女人,但她却在全片中给了我强烈的存在感。

如果说john讲述的故事是明线,那么女人就是故事中唯一的暗线。

也许这不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但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形象。

不要忘了,他告诉他们一切,是为了说再见,然而到了最后,他不得不亲自让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开过了头的玩笑,一个谎言。

直到最后的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证实他的人,他的儿子,死去了。

他鼓起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勇气向普通人,向朋友,讲述他的故事,最后却只剩下他孤独一人。

然而他不是孤独一人,依然有一个从开始就相信他的人存在,有一个比最深的朋友更信任他,更了解他,更接受他的人存在,依然有一个即使两人相隔如同天壑,也仍然愿意陪伴他不过短暂的十年的存在。

即使时光对他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至少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流浪中,sometime between moving on and moving on,he is not ALONE。

He is a MAN,from EARTH。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短评

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玛丽亚是你亲妈?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6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故事其实可牛逼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没有很好看,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这种认识噢哈哈哈哈~而且演员也没有很美好~我还蛮相信世界上有这种长生不老的人的哟~真希望那个人就是我,咩!

8分钟前
  • tweety~
  • 还行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12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很复杂,我的小脑袋看不懂,所以觉得很闷,太有内涵了。

14分钟前
  • 岁月●流金
  • 很差

相信是一件彼此配合的事情,就像催眠。

16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说这是科幻的都是傻逼,2W成本用DV拍摄的比这好1W呗,这就是特么的一帮傻逼吹牛逼的电影

18分钟前
  • 也好
  • 很差

wicked and fun!

20分钟前
  • 阿北
  • 力荐

这压根就不是科幻,就是神棍片,一旦牵扯到基督耶稣就变得神神叨叨,强忍着不让自己睡着,两倍速过无味白水。成本也是够省的,就是围炉夜话,只觉得编剧在沾沾自喜,实在空洞无物,所叨叨的无非也都是人类历史记录下来的,然后自圆其说,然后利用社会人文科学心理,一点奇【幻】都没有,太失望了。男主挺可爱,周围人从一开始友爱怀恋,到后面统统变脸有意思,人类就是如此可鄙的,其他没了。

21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很差

通篇都是人物对白太单一了! 时不时的以为会以画面形式表现男主的回忆,直到结尾的时候才死心原来只是对白。整部说男主是洞穴人还觉得这可以是个科幻片或者纯属虚构神马的,但说道男主就是人们口头上一直在说的Jesus。。太不可思议了。

25分钟前
  • crystal
  • 还行

脑洞还是挺大的,编剧设定非常有意思。没想到我竟看一群人聊天唠嗑看了一小时,最后反转又反转,反正我是信了。其实其他人如果愿意等,20年后再联系约翰不就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了吗。

29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31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没有受到太大的震撼,片子分这么高是因为性价比高么?据说只是一万美元的小成本。可能还是有文化差异的原因,或者宗教历史知识匮乏。但这片子如果中国人按这个思路拍的,会更尴尬。

36分钟前
  • 还行

看的时候觉得好牛,看完觉得什么都没记住,讨论的点太多,大多又没什么意义。

39分钟前
  • Wingsu
  • 较差

从我有记忆起,我看电影只睡着过两次。一次是看《惩罚者》,另一次就是看这部。编剧很有想象力,但仅此而已。导演和演员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半小时的独幕剧,亏你们看得下去!

41分钟前
  • sunnyiverson
  • 较差

是好剧本,但不是好电影。甚至不像个电影。

46分钟前
  • 肉腾腾
  • 还行

实在有点看不下去,感觉整个都比较胡扯,虽然都是些专业领域的教授级别,可是问的问题都有点生硬和肤浅。宗教那一段本是本片高潮,客除了配乐是亮点外,也没有太大出彩之处了。

48分钟前
  • Mercedes
  • 较差

一大批人就喜欢这种电影,现在碰到一部这样的我就能预感到

52分钟前
  • utm
  • 较差

一部不到九十分钟的电影 我却像渡过四个小时那么难熬2018年3月19日 二刷 评分不变

57分钟前
  • 刘善甫
  • 很差

郁闷死了 07年的片子拍成这德行 说是70年的都有人信 这么好的剧本让这导演拍成这么垃圾的片子 至于说到基督那一段 太扯了 想引入对宗教的批评 很对 让"基督"活到现在 一下把片子降低了一个档次 不伦不类的幽默 PS:演员太山炮了 不能找几个好点的演员吗

58分钟前
  • ╯-╰
  • 还行

再一次见面你就在天堂了/火星以西,水星以东/草痴长了几春,叶枯了几秋。一眨眼沧海又成了桑田 /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了耶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隔10年我都要重复转折的命运/一万年太难捱了/别人的女人那么美,欢乐那么大,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我只能在车前为你停留一瞬间

60分钟前
  • 泓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