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早期无厘头的感觉周星驰是否更适合。
太多镜头,都忍不住笑出来了,特别是最后他恢复人形,从镜头上方跪下来,导演!
你牛逼。
看看导演都拍过什么。
果然是拍喜剧的,虽然他不想表达这个意思。
再看看在中国大陆的上映时间,是有寓意的。
哈哈哈哈哈
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动力是 尼古拉斯·凯奇 ,和第一集的美好印象。
但是第二集看下来,不止没有提升反而感觉还没有第一集好看。
打斗场面也不激烈,特效没有突破,剧情也很老套。
人物刻画也不够深刻。
唯一值得留意的就是交代了恶灵的来历,和片尾化为蓝色的火焰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变化,为下一部留下了很多值得叙述的精彩伏笔。
此片的作用就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了,所以如果么有第三集的话,那就是结结实实的烂片了。
自從凱奇開始參演不施演技的“批發”商業片之後,我就一直保守,不看他最近幾年接拍的電影,處於對他原來的喜愛和原來《惡霛騎士》的喜歡,看了這部,電影比較失望,凱奇依然是在不施演技的去出演,想到他當初以藝名出道時的氣魄,他被迫的參演任何電影,失落一詞,適合他,也適合曾喜歡他的人。
只能漫長等待他某一天的振作了。
三刷,第一遍在高中,第二遍在16.7.17 1158。
剧情很拉,尤其是后面处理十分仓促,像资金不够一样;魔鬼与女主生了个小儿子丹尼,目的就是等丹尼13岁的时候举行仪式,把自己的灵魂放入丹尼体内。
典型的虎头蛇尾,中间的塔吊变火非常震撼,也算是名场面了,没想到竟是绝唱,结尾潦草的令人发指;1、小孩给凯琪喷火发功,一众人居然都在那瞅着,没一个人上去阻止,静静的看着凯琪变成完全体来收拾他们;2、本以为男主会和decay怪来个大战,没想到decay看了凯琪一眼就在车顶上无法动弹,之后就扔到了车底,被碾压死了???
太der,白铺垫那么多了,以为是个得力干将,实际是纸老虎;3、魔鬼老头更der,出车祸后被凯琪扔到天上再用铁链下坠扔到了地狱,老头没出一招半式就噶了!
4、恶灵骑士不是只能在晚上出现吗,结尾他在白天也能行动自如了?
5、小鬼有生命危险,这时凯琪在旁边嘟嘟囔囔居然说恶灵骑士是犯过错的天使,又让人起死回生的能力,伸出蓝火的手就把小鬼救活了?
来了个嘴炮救人。
6、腐蚀怪发功时为啥背景变白?
是异世界吗?
7、凯琪主动去魔鬼之地把恶灵骑士赶走了,结尾小孩又给了他这能力,所以凯琪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啊!
虽然过了很多年,但对变火塔吊和小孩喷火给凯琪的镜头印象很深,
什么惊悚,什么奇幻,真不知哪里能跟本片扯上联系,依我看就是个尼古拉斯凯奇版的缩水《变相怪杰》而已。
低成本制作,纯粹娱乐片,加些3D元素便能称之为大片?
国家电影总局的水准真不敢恭维啊!
我跟十二岁的儿子讨论,说本片是部儿童电影,儿子却不同意:就冲那个喷水枪,它比儿童还低,也就算个幼儿电影吧!
哈哈这话尼古拉斯凯奇真该好好听听。
2023-04-13男朋友推荐看的《灵魂战车》因为没有爱奇艺和腾讯会员,B站要付费看,所以直接看的《灵魂战车2》。
他说1和2,影响不大,就直接一起观看了。
个人本是对于奇幻和玄幻之类的感兴趣,这个题材是我看影片第一个作为类似玄幻小说中的死亡骑士的角色。
整体观看下来,体验感挺不错的。
故事大概情节是恶灵骑士不想再被恶魔控制,变身时他无法掌控自己。
当有人告诉他,他可以取消和恶魔的交易时,他心动了。
这个条件是他要去保护恶魔之子。
恶魔之子有净化的能力。
恶魔想要以特定的日期时,将自己的灵魂进入恶魔之子的体内,以此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故事就此开展,恶灵骑士保护恶魔之子,从至目的地上帝的地方。
确实也实现了恶灵骑士的愿望,解除了他与魔鬼的契约。
但并没有保护恶魔之子,上帝信徒以恶魔之子不配活着,他活着灾难就不停止要杀他,结果被恶魔的手下腐蚀怪全部杀了。
最后在特地日期当天,恶灵骑士、恶魔之子的母亲和一直守护恶魔之子的黑人朋友一起去拯救恶魔之子。
但失去了契约的恶灵骑士根本不是对手。
恶魔曾说过:就像子承父业那样,Like father like son.所以恶魔之子重新跟恶灵骑士签订了新的契约。
然后经过一波激烈的打斗,追车,成功救出了恶魔之子。
恶灵骑士通过这次的重新契约,也能控制变身的自己。
全部看下来就是一个拯救自己,拯救他人的故事。
结构很简单。
一个半小时的看的还是挺快的。
看的很通畅。
当中的特效很绚丽。
第二次签订契约后,恶灵骑士变得更加炫酷了。
不知道为啥豆瓣评分有点低,大概是看过1,再看2,有个心理预期值。
或者是有的看的会更深刻一些。
我看这个目前感觉还行,过程很愉快,还可以学点英语口语。
期待改天看恶灵1。
啊,我一直以为看的是恶灵骑士,结果名字是灵魂战车😂。
好吧,全部改正。
确实很一般,但因为是凯奇大叔演的,就不打较差分了!!
本部戏看起一点悬念都没有,打斗场面也不精彩!
造型虽然好。
但一点都不给力,不强的感觉。。。
剧情太一般。
这部电影的评论不太好,就像凯奇叔近几年的一堆注水作品一样,很容易将其划归至烂片行列,而且北美票房也不太好。
不过作为一名凯奇饭,而且有对这类带有黑暗色彩的堕落英雄情有独钟的人士,略书此文,带有主观色彩,不是为本片平反,也不是为其立个牌坊,而是挖掘一下《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是否还有潜力。
《灵魂战车2》是俺Marvel追过为数不多的原著漫画之一,主人公兼具恶灵、骑士双重身份并有别于超人、神奇四侠、美国队长等光明使者,更偏向于再生侠,地狱神探等这类的黑暗英雄,而他背负的诅咒和可怕造型则让他具有反传统的游侠性质。
电影的黑色风格很浓重,有别于第一部的西部风格,搭配上宗教味道,背叛灵魂的骑士一边惩恶扬善,一边要与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相抗争因此从漫画到电影,恶灵骑士是那种典型的反英雄角色。
这类人物一般都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徘徊,正义与邪恶之间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线之隔,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是他们的居所。
他们的世界观狭隘,具有黑暗、冷酷的心灵,孤僻的性格、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这些由漫画过渡到电影当中的角色与其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漫画英雄中一道怪异的风景线。
因为这类人物的小众化,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挖掘人性和亦正亦邪的深层剖析,电影拍起来很不容易,拍的好的就有《黑暗骑士》、《乌鸦》、《刀锋战士》这类,而未能突出人物内心或者拍的一般的电影就有《惩罚者》、《再生侠》、《夜魔侠》云云, 《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就属于后者。
第一集《灵魂战车》就在这方面栽了个跟头,第二集照旧,片中主角出卖灵魂的情节很象《再生侠》,但是我们的骑士大人却没有《再生侠》失去灵魂后的那种内心的煎熬和折磨,大多只是体现在了肉体方面,一味的歇斯底里怪叫。
尼古拉斯凯奇也不如《地狱神探》里基努里维斯的一酷到底和颓废到家。
片中大都是在表现恶灵骑士如何制敌和一心向善,忽略了主人公内心世界。
导演在这一方面的处理过于薄弱,与第一集大同小异。
而电影的剧情无非是本片另一个争议之处,几场打斗场面下来,之间的过渡剧情虽未让人昏昏欲睡,但却也极无营养。
平心而论,电影整体还比较紧凑,从头到尾以公路片的模式一贯到底,不过但凡此类电影其剧情必定会囊括大量信息量来交代故事。
但本片的信息量很少,从对白到情节给人的感觉衔接度不强,跳跃性挺大。
电影的故事四平八稳,发展过程很快,这倒是符合二位怒火导演的一贯作风,个人风格很重,不同的场景变换和镜头的快速切换并不感到意外,电影风格很像MV,在视觉效果之下,呈现出一种cult感觉,所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在此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说到电影视觉效果,可以说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本片宣传时期,电影的投资为7500万美元,已算是中等偏下制作,可在官方实际公布的数据中,本片的投资只有5700万,在如今电影制作动辄上亿的年代,这点投资微不足道。
因此本片呈现视觉效果的地方只有三处,也就是恶灵骑士三次变身的时候。
本片的视觉风格更加黑暗,前作光鲜的骷髅头造型在本片中北炭黑色的骨骼代替,配上熊熊的火焰,给人一种烧焦的感觉,而主角身上的服饰,也是黑色的衣着上大片焦糊的质感。
再加上同样烈焰的雅马哈摩托(由第一集的哈雷换成了)因此战斗之时,在3D效果下烈火与黑色的浓烟成为主料,导演用自己标志的凌厉风格,显得动感十足。
三场打斗第一场牛刀小试,第二场采石场大战为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结尾日光下恶灵骑士的飙车大战也有风驰电掣之感,原著中恶灵骑士的审判之眼与地狱火的运用在电影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
总体而言,这部100分钟的电影里,三场打斗加起来时间也不长,但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片微薄的投资下,这样的视觉效果应该为本片记上首功。
但本片反派太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也是两集《灵魂战车》一贯的作风,恶灵骑士没有一个像样的对手,也让为数不多的战斗场面转瞬即逝。
几段打斗虽然短小,但没有像第一集那样到高潮时已死去,记得前一集电影动作场面也是炫目,但不过瘾。
本片的动作场面起码在有限的基础上能做到过瘾,资金微薄让这些场面未能延展开来,可称遗憾。
其实作为一部大明星主演、漫画改编的电影,原本非常主流化。
但本片的原著早已限定了粉丝群体,而且在克·耐沃尔代和布莱恩·泰勒的风格之下,显出了一种B级片的感觉。
重金属配乐颇为劲道,比起第一集克里斯托弗·扬较为温和的交响乐与电吉他搭配的音乐,本片的配乐David.Sardy的配乐绝对符合恶灵骑士这个形象。
也许这二位来自《怒火攻心》的导演根本没打算把本片拍成一部主流娱乐电影。
还记得第一集的标志场面是什么吗?
两代恶灵骑士互飚的场面,配上西部主题曲《ghost riders in the sky》,是整部电影中最棒的地方。
而第二集的标志场面?
无非就是恶灵骑士给小正太演示“火焰喷射器”那段,恶趣味十足,也非常符合原著。
由此看来,这部《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很暴躁很暴力、以主流电影的姿态去拍摄一部B级片,很小众,很黑暗,灵魂更加扭曲,也更加符合原作的风格。
从音乐到打斗,一切都是为了刺激观众肾上腺素而来,而有限的投资也限制了电影更多视觉效果的发挥,而剧情也是饱受诟病,这大概也是本片在北美票房失败的原因了。
作为一部Marvel的漫画英雄电影,本片原本是在计划之外,大概是Marvel被迪斯尼并购让索尼公司担心失去这个角色的拍摄权(Marvel与迪斯尼合并之后,原各家公司所拍摄的漫画人物形象继续保留几年,到期收回),才抢拍出炉,仓促的痕迹也就不可避免的变得更加突出。
这部电影虽然票房失败,但里面的黑暗风格却是我比较喜欢的,抛开乏味的剧情与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无知态度,这个反英雄的电影虽说未能成名,起码动作场面是非常精彩,只是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这种心理有点微妙,因为,娱乐电影,其实本来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而让人看了会抱有一点遗憾态度,下意识是因为觉得它本来可以更好一点——也就是说,《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本身起码对于个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可赞美的地方,因为它们可以让你想象,哎呀,本来可以更好!
尼古拉斯凯奇,标签吧。
凯奇的声音都这么特别,低沉而性感,美女的身材真不错,衣服也蛮漂亮帅气。
果然美国人的人文思想很严重,认为人的能动很强悍,新式武器可以击败魔鬼。
但是我想要是日韩的恐怖片的话,子弹肯定会穿堂而过,却对魔鬼造不成任何伤害吧。
呃,魔鬼的孩子,我想知道他算是混血儿还是纯种的魔鬼捏看样子,应该是纯种的,如此残忍又机灵的样子。
可偏偏是个混血儿,看来他妈妈也是有灵异的力量的。
恶灵骑士来的时候,原来跟狼人一样,可以变身的。
恶魔的孩子竟然可以封印。
同时武器又可以对恶魔造成伤害。
真是高科技跟灵异学的完美结合啊。
地狱之火烧在大地上,可总是没有结果就结束了。
原来神力和神力对决才是高潮啊!
果然人力跟神力没法抗衡啊,所以卡瑞很狗血的拥有了黑暗和腐蚀能力的神力。
可是为毛开车的时候汽车没有变腐蚀而后面玻璃都被腐蚀了啊。。。
还以为满脸纹满字母的男人很厉害呢,结果不一会儿就被腐蚀殆尽啦,那个黑块头为毛么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啊。。。。。。
凯奇,这个片子又要拉低下限了吧?
里面各种混乱,各种小的不着调又徒劳的功夫。
失而复得的神力,在中间没有神力的时刻却没有什么对比来显现神力的强大之处。
好吧。
也许是我太过浅薄,可是看着凯奇的片子如此堕落,确实心有不忍。
严重怀疑剪辑过头了。
剧情简单,一脸狗血,对话和情节处处硬伤,偶有穿帮。
看了前五分钟就能预料到后一个小时会发生什么。
号称吐糟帝的我,无力吐糟,为了省点矿泉水。
但是ghostrider特效真的很好看,整部电影就像是在吃烧烤。
女主也是视觉系,非常漂亮有味道。
原谅一个第一次看汽车电影的人吧,在满身风油精味道下看露天版,还竟然看完了。。。
而且露天版还是用笔电播放的。。。
很新颖的感受啊,推荐大家试试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