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wuli韬韬作品,肯定不看。
因为是wuli韬韬电影处女座,同时也是荧幕初吻,哈哈,其实我不是exo中国四子任何人粉丝,只是阿杜同志说,因为4人特点,wuli韬韬貌似戏路更宽泛,与阿杜认识十几载,对于她的眼光我深信不疑,所以,希望以后韬韬童鞋可以更加努力。
二,这是岛田庄司作品改编,岛田庄司何许人也,详见百度百科,我这是喜欢看悬疑作品的小人物,发现,他的作品我竟然都没读过,只能无奈对自己鄙视几番。
最近越发发现,看过一些东西,却说不全,按照Dr 魏的说法,说明记忆不够准确,最强大脑最好可以发本系列书,帮忙可以促进或者改造一下大脑。
额,回答电影本身。
还行吧,马马虎虎,不知道小说如何,结局一出,也没有太多惊喜,新人演员,表演痕迹太重。
故事内容,也印证一句话,爱情都是盲目的。
19岁,我在做什么,已经大学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细胞生物学、诊断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统计学、医学遗传学、预防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眼科学等等等等,估计忙着上专业课、实验课,图书馆吧。
没有19岁那样的夏天,那的青春,那样的爱情。
虽然曾经也算枯燥,但是也挺好。
只是感谢,过去的自己,也曾努力过。
2017/8/20
前半程感觉这是个烧脑片,看到结局,真他姆想骂,这是小学生做的编剧吧……拍摄,表演感觉都说得过去,拍摄也是专程国外取景,色彩感觉都是一个精制水准。
但就是剧情,妈呀,女二号拉开小白真相的时候,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是初中编剧水准吧……女一号揭开杀父真相的时候,这这这!
这算什么?
小学生写作文也就这水准了吧。
当时顿时愣住了,再烂的剧情,我都有点吐槽,这个是真没法吐槽了。
到底是我傻还是编剧傻?
让我看了这样一部影片
意境优美而又悠长,海岸线的浪漫让人憧憬。
黄子韬就是我心里十九岁的少年啊,眼神纯净而爱慕,酷爱摩托车的运动系男孩。
他身上有一种很干净通透的气质,女主是耐看型的,成熟又有点小性感。
剧情是很吸引人的,悬疑爱情,值得一看。
韬韬的演技很不错,非常有代入感,虽然还需要再磨练,这种小众的文艺电影有点点伤感但是又让人憧憬,瞬间想回到十九岁。
还不错啊,除了一开始男主独白有点出戏以外。
90分钟以前是悬疑片,后面二十分钟是爱情片。
一直在猜小白是谁,真相大白之后又想知道女主为什么杀她爹,结果居然是包养她的?
怪不得她最后没选择和男主走啊,还是有良心的,没有和男主走是因为她觉得男主年轻,可以痊愈。。
结局还挺感人的,女主回眸一笑真好看。
长的像巩俐,身材不错啊另外我看到有提三观问题,说带坏小朋友以为找个有钱的就行,那不是男女主没在一起吗,女主不是为了责任吗?
正值花季少年,因一场偶然的车祸(摩托车祸)住院,邂逅一个美丽的女孩,也算是一个青春剧的套路吧,只是不知道该说是缘分妙不可言还是该说现在的年轻永远都不会珍惜眼前人,感觉那个学医的妹子也是很不错呢!
虽说邂逅是美丽的,但拿着望远镜偷看总觉得是一种很不正经的行为,在生活中这种行为还是应该杜绝的,在这儿不得不吐槽一下男主,他的思念与沉迷体现在屏幕上总有一种色眯眯的感觉,错觉?
不应该,可能是一种很直观的随机的感受吧,或许就是男主的那种feel,影片中谈到爱,所谓的一见钟情,在未曾谋面的时候偷看人家脱衣服合适?
只觉得大概不是那么纯情,不像以前的恋爱那么青涩,emmm看一点便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
更新:第一次看到有如此猪队友制片,本来这电影已经靠粉丝撑了,还发那种弱智声明,立马去看了加勒比海盗,科科。
前天看了点映,不知怎么那场和黄子韬粉丝会的人混一起了,一人一个手指灯应援唱歌举横幅。。。。
全场欢声笑语不断,你们真的是粉丝吗?
这电影看之前从阵容之类就推测出和黄子韬前队友的同类型电影差不多,小成本靠爱豆扛票房的(尽管我对这片票房存疑,粉丝你们加油吧)。
没看过原作(欢迎原著党对比),剧本应该是硬的,但这电影。。。。
2星不能再多。
全片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偷窥爱上扬州瘦马小姐姐并被其包养,在小姐姐完成每个男生都要经历的性启蒙女神使命后功成身退的故事,中间夹杂炮灰和炮灰的备胎。
影片从黄子韬炫酷骑着机车装着13结果摔断腿开始,尽管我不懂为何豪宅会建在医院对面且还是能被一览无余看到卧室的对面,总之滔滔闲得无聊就望窗外看,一看就看到了富家小姐姐,一看到小姐姐就疯狂的一见钟情了,一见钟情就看到小姐姐杀人了。
滔滔身边设定是一个爱着主角的炮灰女&炮灰女的备胎&一个色老头病友&熟女护士&一个微信好友叫小白,小白第一次加时就问“你是想约炮吗“,这个梗我想EXO粉看到会深有感触。
滔滔决定要为小姐姐保密并开始了边追小姐姐边玩解密游戏的主角line。
为什么滔滔的一举一动小白都知道?
为什么一个”一脸怂样的咖啡男“(滔滔语)每天在小姐姐不中不日也没看出多豪宅的家门前鬼鬼祟祟?
为什么人物一有事就下雨?
为什么雨淋不到人的身上比如保镖接小姐姐时?
为什么小姐姐这么爽快和我私奔包我酒店送我机车?
为什么这样的好事落不到我头上?
为什么突然变动作戏因为滔滔会武术吗?
为什么保镖们揍了滔滔一顿就扬长而去,他们的目标到底是问小姐姐下落还是揍滔滔?
且整部片的副标题为”寻找小白“。
影片在滔滔炮灰备胎欢聚在小姐姐家迎来了真相大白,这年头豪宅如菜市场谁都能随意进出也是6。
炮灰一语不合就泼硫酸,撕心裂肺的对小姐姐哭诉她爱滔滔轰轰烈烈最疯狂,小姐姐说不,我比你苦,俩人开始比谁更苦。
滔滔赶来时一脸懵逼,用浓重的青岛话质问”你们在干啥,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
有句讲句,滔滔真心冤,炮灰又不表白他都不知道炮灰爱他,你好歹也跟滔滔表个白啊。
话说什么样的黑科技能让手机在揣在兜里放在床上时都能24小时开着监控摄像头?
真心服了,请技术大神解释下。
总之bug这种事就跟滔滔对小姐姐疯狂的一见钟情一样不要深究。
小姐姐用爱和抢硫酸感化了炮灰,同时讲述了母女共侍一夫一切都是滔滔戏多的精彩人生(应该是日本特色的援交吧)。
滔滔深情表白不管你是金丝雀是瘦马是生过娃的妈我都爱你尽管我没钱,小姐姐说滔滔你不懂爱,YSL会掉下来。
强烈批评该片化妆&灯光,男女主全程顶着蜡黄面如土色的脸,既然在台湾拍能不能借鉴一下台湾那些小清新电影?
至于男女主的颜值和演技,粉丝开心就好,不过滔滔至少有表情,比某些前队友好。
衷心建议,滔滔以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口音真的要请个老师调教一下了,他老乡黄晓明黄渤都没这个问题。
另外张震的女友粉们倒是可以留意一下你们公公。
全片最喜欢的镜头是小姐姐拿出大把现钞的时候,好久没在电影院见到这么多钱了。
电影《夏天19岁的肖像》,定位是一个青春片,带有悬疑色彩的青春片,原著为著名的悬疑大师岛田庄司在年轻时创作的一部作品,讲述一个少年休养时在窗前目睹一位少女杀人的故事。
这种从偷窥下手的模式是悬疑作品里常见的一种模式,开创者是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在1954年执导的电影《后窗》 ,岛田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无疑就是在致敬希区柯克 。
《后窗》也是讲述一位摄影师在窗前偷窥以打发时间,目睹邻居的不寻常举动而怀疑有凶杀事件发生的故事,后来有多次改编翻拍。
而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年轻时也受《后窗》影响,从“偷窥”这种人性阴暗面的心理的角度下手,创作了电影《追随》。
2015年英国百万级畅销小说《火车上的女孩》,作者宝拉·霍金斯也是描绘了一个女孩天天上班途中通过火车车窗偷窥一户人家的后院的故事,这部小说被宣传成希区柯克《后窗》和《消失的爱人》结合体,是一部带着悬疑色彩的女性心理情感小说。
《夏天19岁的肖像》作为岛田年轻时的作品,很明显没有后来的那些更出名的作品那样有着十分完整成熟的悬疑设计,可能是因为本身就是作者在年轻时的致敬之作,是当时还如同初生牛犊一样的作者的一次尝试,所以悬疑线略显薄弱,当时的作品如此稚嫩,却一点不妨碍他后来成为日本本格推理的代表性作家。
也许就像诺兰年轻时受《后窗》启发而拍摄的他的第一部电影《追随》一样,《追随》最后的结局也是有一点瑕疵的,但这一点瑕疵也丝毫无法掩盖这位现在已经闻名天下的鬼才导演在年轻时的第一次尝试就已经灵气逼人。
年轻时的岛田写下了一个男孩十九岁的青春年少,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青春年少,即使还略显稚嫩,但仍然敢于尝试——敢于去追求爱情的十九岁的主角,就如同每一个追寻梦想的年轻人。
我在看电影之前看过原作,不过看电影的时候也没有受因为看过原著的剧透,因为导演和编剧应该是为了弥补悬疑线的薄弱,所以在改编时引入了新的元素,增强了悬疑线,据说也有原著作者岛田庄司的参与,所以我在观看电影时还是有跟着主角一起解谜的感觉,不受看过原著影响。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可圈可点,悬疑部分的配乐很有紧迫感,确实能调动观众的心弦。
首映时同场观影的《李献计历险记》的导演李阳,在看完过后以他作为一个导演的专业角度去看,也专门夸赞了这部电影的配乐。
据说片方在临上映之前还一直在对电影配乐进行调整,请金培达老师给了新的修正。
近年来国内不乏国外作品的改编之作,水土不服是需要专门克服的问题。
如何对国外ip进行本土化让国外作品更适合国内,无疑是大家注意的重点。
原著创作于1985年,背景是另一个国家,那么如何让30年前的国外作品唤起国内普通大众的共鸣呢?
原著背景为日本东京,日本是一个岛国,风土人情和我们有巨大差异,而我们国内的大城市北上广是和东京有很大区别的,为了找到一个符合原著描写的海边,片方选取了台南这个台湾岛南部这一个有着美丽海岸的地方。
本片虽然在台湾拍摄,但在去地域化上也下了很多功夫,“片中的道具和布景你能清楚看到有中文的地方,都用的是简体字,只是通过片中配角的台湾国语腔,才让人会去想这片是不是在台湾拍的啊。
”(引用自影评人列文)电影通过去地域化来让电影更贴近大家,主角一开头也说“从东北到南方去上大学”,虚构了我国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这就成功的把原著的场景合理迁移到了我国南方。
至于年代,虽然是30年前的作品,但原著的几个主题也一点不过时。
首先,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任何年代,爱情这个主题都是文艺作品里永远不会过时的。
其次,原著创作于1985年,刚好是日本签订广场协定那一年,即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后期,这个时期和当前的中国是类似的,中国目前也面临着高速发展后期的转型时期。
原著和电影里故事发生的场景中,有一个医院旁施工的工地,就是当一个社会高速发展时,就必然会有很多地方会新建新的建筑物,到处都是施工的工地,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
故事里刚好有男主角去打工做问卷调查这一段,调查问卷的主题是住房,原著小说里专门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延伸,也强调了住在女主住在别墅里这一段,而电影里也借护士之口,说了一句“我也常常想,什么样的人会住在那栋房子里呢?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必然会引起房价的上涨,当年的日本人也在关心这个问题,如今的中国社会同样也很关注。
可惜电影时间有限,电影没有对这里做进一步的展开,如果在这里花费更多笔墨的话,说不定这个电影就会成为一个青春版的《蜗居》。
成书于上世纪20年代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同样是经济高速发展后期,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开始放缓,几年后开始走入大萧条,美国梦濒临破碎,旧世界的贵族和新时代的新富阶层同处一个时代,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拜金主义的反思。
当时新旧阶级发生巨大冲突,于是菲茨杰拉德写下了在爱情与金钱中挣扎的黛西与盖茨比。
而这部电影里的康乔和夏颖颖,本身也毫无交集,电影也借电影角色之口,多次表示“你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如同盖茨比为了爱情愿意为黛西顶罪一样,康乔也为了夏颖颖愿意隐瞒她的“杀人嫌疑”。
男主眼里的高高在上的夏颖颖似乎就是另一个黛西,但她和黛西也有所不同,黛西是早已沉浸在纸醉金迷里,最后丢下顶下杀人罪行的盖茨比一走了之,而夏颖颖却一直期望着逃脱现实的束缚,向往着远方,向往着自由,向往着毫无顾忌的去爱一个人。
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之后,都会面临新旧阶级的巨大冲突,而之后,也都会进入这么一段转型和反思的时期,经济增长放缓,社会面临转型,所有人都在思考下一步到底应该如何走。
《夏天19岁的肖像》的制片人安晓芬,以前也制作过另外一部某种意义上颇为知名的青春片——《小时代》。
当年的《小时代》也算是一部用无数高大上的高奢名牌包装起来的一场纸醉金迷的幻梦——四个年轻的女孩的爱情与友情的纠葛,发生于上海这个繁华时尚的大都市里。
当年很多人抨击小时代的拜金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时,都会引发对于拜金主义的巨大讨论,而《夏天19岁的肖像》无疑就是对于拜金的一种反思。
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讲述的故事,康乔与夏颖颖,就如同上个世纪的盖茨比与黛西,金钱与爱情,世俗与梦想,在时代背景下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选择,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但这些主题永远不会过时。
人性的复杂就在于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局,黛西最后如此残忍的抛下了盖茨比一走了之,这一点让人非常痛心,观众们也想问黛西到底爱不爱盖茨比,还是只爱名利。
十九岁里的康乔,直截了当的对夏颖颖发出了这样的质问,这似乎是那个多年以后重见黛西前一直踌躇不安的盖茨比办不到的,盖茨比直到用名利把自己武装起来过后才敢再次去面对黛西,这是属于盖茨比的悲剧,也是属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的悲剧。
《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看完《十九岁》说,《喜欢·你》是甜甜的,《十九岁》把他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但我觉得,《夏天十九岁的肖像》相比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更加积极了,康乔在自己一无所有时就敢去追求夏颖颖,夏颖颖也没有黛西那么残酷,黛西在盖茨比帮自己顶下杀人罪之后就一走了之,夏颖颖却不同,她想逃离这种世俗,她为了保护康乔可以告诉康乔自己杀了人,她告诉朱莉自己羡慕朱莉可以自由去爱,她一直记得康乔当年让她寄明信片的请求,这些小细节都让人欣慰。
我记得夏颖颖最后说“就是这么俗气的理由”,是的,她觉得现实很俗气,她敢于直言这种世俗的俗气,就是因为她想跳出这种世俗的囚笼。
黛西觉得无聊而去找盖茨比,和夏颖颖觉得无聊而去找康乔的不同在于——黛西是厌烦了上流社会时(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上流阶级处于一种普遍的精神荒原,讲究奢华讲究排场,作者菲茨杰拉德就是有所体会),看见了盖茨比制造出的更目眩神迷、纸醉金迷的世界后受到吸引;夏颖颖面对的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康乔,康乔并不能给她纸醉金迷的幻梦,康乔吸引她的地方,不是纸醉金迷,而是敢于去爱,敢于逃脱繁杂的世俗桎梏。
那么这个差异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现在的《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这部电影和近一百年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有这样的不同呢,我想是因为一百年前的美国,处于新旧世界的交替,还是有着这样所谓的“上流阶级”、“贵族阶级”,而现在的中国则没有。
这些所谓的“上流阶级”、“贵族阶级”靠祖辈的荫庇而享受着优渥的生活,他们看不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盖茨比,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毫无追求,只能用更加奢侈的排场去排遣他们的无聊。
但现在的中国早已经历过整个社会的倒塌与重建,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构,这样的中国是和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巨大不同的,即使也有冲突,但当前的中国不会受限于这种思维,所以黛西享受她上流社会的排场,但夏颖颖却向往着跳出桎梏,向往着自由自在的去爱一个人的权利。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成书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频临破碎前的最后的狂欢,美国当时文艺界盛行“迷惘的一代”,菲茨杰拉德的多部作品就是“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电影还有一个和岛田的原著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关于男主的定位,这个定位似乎也反映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一个显著的不同点。
我在看原著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原著男主作为一个从日本小城市考到东京这个首都大城市的大学的学生,是有一点隐隐的自卑的,他是矛盾的,是压抑的。
我们从无数文艺作品里知道,压抑堪称是刻进日本人骨血的。
原著男主和他的同学们的交往总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隔膜,他没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面对东京本地的同学,即赵毅在原著里对应的那个角色,原著男主和他相处时总有一点隐隐的不适;面对自己憧憬的女神,他印象中的白富美,原著男主也是有一点自卑。
但是在电影里的男主角康乔比原著男主更有勇气,他在女主面前虽然是一个仰慕者,但在他自己的朋友朱莉和赵毅面前,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角色,而是一个主导者。
朱莉作为一个医学系高材生,父亲是医院里颇有地位的人,但她无法影响康乔的任何决定,电影里的康乔比原著男主有更积极开放的心态。
另一边,原著对于结局的设定,十年后的男主对年轻时的回想,总像是年轻时反叛一次又回归平常的流俗,但电影对这里处理的显得更加积极向上,十年后的康乔还是没有消磨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还是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一点,比起他们的内敛、压抑,我们似乎更加大气开放。
而电影对于地域的设置也似乎暗含着这样的意味——原著设定为从小城市到首都东京的男主,总有一点自卑的意味;但电影设定里从北方到南方海边城市上大学的康乔,更加的主动、积极、勇敢、敢爱敢恨、敢拼敢闯。
再结合我们中国的现实情况——我们的南方沿海城市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不仅是有上海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标杆,还有更多的同样是南方沿海的城市也同样生机勃勃。
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无数的中国年轻一代从中国的北方、从西部走向沿海,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未来——这也似乎就是那个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康乔,是无数个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年轻人,不仅对于爱情他们是积极的,对于未来的一切,他们都是。
电影里跟康乔同病房的老人对他说,年轻人更容易复原,更容易痊愈,所以更要大胆去爱,对康乔说你要勇敢去追喜欢的女孩子。
康乔去追了,即使失败了他也还是没有丧失对未来的梦想,不仅是因为容易复原,也是因为我们对未来总是抱有希望。
即使面对一次次打击与失败,年轻人还是有勇气再一次去争取、去拼搏,因为年轻、因为满怀梦想,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年轻人比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不惧怕失败,更能够克服失败的打击后再次努力,就是因为我们更有朝气。
这样的青春,才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夏天19岁的肖像》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后窗》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合,是这两部作品结合之后再做了本土化和青春化。
这部电影中也展现了导演和编剧对于当今中国现实的理解,使得这部电影更贴近我们当下的现实。
虽然比起这两部在国际上素有盛名、拿奖无数的作品,我们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是稍显稚嫩,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但是就如同电影当中敢于追求真爱的男主康乔一样,我们的电影工业相对于好莱坞来说,还不成熟,还很年轻,但是这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的电影人在面对好莱坞强大电影工业时不应该被打倒,更应该努力去学习、去尝试、去探索。
在前几年中国电影票房爆发式增长、青春片烂口碑高票房的热潮背后,许多人反思青春片的未来在哪里;这几年我们也能看出,曾经的烂口碑高票房的投机型电影越来越少,观众越来越趋于理性,所以《夏天19岁的肖像》就算是一个探索型的作品,导演和制片花了更多的心思去打磨这部作品,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口碑,所以我们也更应该大胆的对未来抱有期待。
年轻人朝气蓬勃,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敢于去爱、敢于追求梦想,是康乔的青春,也是我们的青春;是中国电影人的青春,也是无数年轻人的青春。
这样有朝气的我们,面对梦想,就该敢于追梦,敢于拼搏,不惧失败,一往无前。
说句实话,撞了加勒比海盗5,国产电影没有优势,排片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票房不太好看可以理解吧。
加油吧,挺好的电影。
19岁少年康乔(黄子韬 饰)遭遇交通意外后,在医院休养时偷窥到了对面别墅的美丽少女夏颖颖(杨采钰 饰)。
他偶然目睹了少女“弑父”的过程,却无法抑制自己对她的迷恋,一段矛盾而又惊险的恋爱故事在夏天上演。
充满悬念和纠结的情节发生在19岁的夏天,只有在那样的年纪可以这样奋不顾身,这样无惧真相的为爱恋的人付出一切。
拉着我妈看完了,她中途一直在夸片子不错嘛,桃演的不错嘛。
有点开心。
客观评价:1 可能我一直喜欢日系推理,这种带有犯罪倾向的感情和悬疑故事非常对我胃口,对人物、关系接受非常良好。
看到一半就猜出来女主是情妇了,而且没感觉三观不正,毕竟只是讲故事又不是输出观念。
2 演技在线,桃的台词有点弱,不过眼神和表情都很到位了,一看到桃就傻笑的我也跟着哭了起来,女主感觉被压制了,病娇女二是我的爱啊。
3 原来是湾湾出品吗?
非常湾湾风了,镜头画面都很清新,透过康乔看颖颖真很让人心动了。
导演很会拍女人。
4 虽然我不喜欢杨采钰(?
),一直想着如果是菲包来演……那一定会被骂得更惨吧毕竟菲包在某瓣也是烂片预定呢5 插句题外话,看《克洛伊》时我就想,试问哪个男孩不会爱上邻居家优雅神秘的大姐姐呢?
成熟的风韵是涉世未深的半大少年们无法抵挡的吧,其实我也被魅力大叔吸引过啊…6 去掉粉丝滤镜我给6,加上滤镜7分PS:看的时候一直忍不住问我妈桃是不是黑得像碳,我妈:你是假粉吧。
然后我说,要是我有钱我就也想包养他给他买买买,被我妈狠狠瞪了一眼23333
摩托车少年康乔(黄子韬饰)在十九岁那年遭遇交通意外,住进一家医院,休养期间每天偷看对面豪宅里的美丽女孩夏颖颖。
后来他误以为看到了颖颖和母亲合作杀害其父亲,忐忑不安却没有告发,反而找机会接近颖颖并尽力去保护她。
故事的结尾谜题解开,没有人被杀。
但颖颖还是选择离开,并从世界各地给康乔寄来明信片。
以下简评:之前看青春爱情电影,我都还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次,我认怂好了,跟我无关,没杀过人,疑似也没有。
电影前四分之三都是映射女主颖颖和母亲合作杀害了父亲并埋尸。
最后四分之一揭秘完全是误会。
颖颖的父亲只是继父,且没有被杀害,只是去了别的地方休养身体,而所谓的埋尸埋下去的是一些旧物。
被暗恋康乔的女孩埋进去一个医院的死婴标本企图嫁祸颖颖而已。
康乔一度取得颖颖信赖和好感,两人还外出同居了几天,对十九岁的摩托少年来说,算是难忘的经历吧,况且女主温柔典雅高贵美丽,带着一丝神秘。
本片评分4.9,可谓实至名归。
不是演员技术不好,实在是剧本逻辑不周延,观感较差,难以自圆其说,且所谓立意过于偏执,有不太健康正能量的意味,不符合大众传统价值观,因而评分不高。
首先是男主康乔暗恋女主颖颖,情不知所以,一“望”而情深。
仅仅住院期间偷窥到对面豪宅美女就念念不忘,不停跟踪,甚至“包庇杀人”,可谓三观不正。
看到对面美女换内衣的时候目不转睛,女孩拉上窗帘,男主立即表现失望。
有德君子应该背过身去吧,哪怕对方不知道,也不该偷看人家换衣服。
电影是要表现人性,但爱情电影也要顾及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最后决定,想看,知道不该看,然后有个冲突过程,最后假如看了应该是带着难为情而不是欣喜若狂,假如没看应该是带着遗憾然而又羞涩美好的笑容,才是比较立体饱满的人格表现。
然后男主看到女主“杀人”后,没有报警,反而主动出击追求女主,亲吻、同居、海中纠缠甜蜜异常,这也不符合逻辑。
尽管是以爱打底,难道没有好奇和恐惧吗?
难道没有内心纠结吗?
爱一个人,就算他杀了人也照爱不误,也不举报,甚至发现“埋尸袋”被人挖出之后还拼命的要埋回去,为了“保护”女主,这是爱情吗?
这是肮脏的包庇,是为了私欲而罔顾他人性命,是盲从和无知。
男主的爱慕者也是奇葩。
如果她能干出来盗窃婴儿遗体标本栽赃女主的事,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打匿名电话向警方密报线索?
那样就不必看着心爱的男主和女主甜蜜缠绵越陷越深了,不是更能干净利索的解决情敌吗?
折腾一系列威胁恐吓追踪利用的丑剧之后又要自杀,且是喝硫酸自杀,是不是太惨烈且没逻辑?
学医的女生会选择喝酸自杀吗?
又丑又疼又吓人还可能死不掉活受罪?
影片逻辑硬伤导致整体水平受限,但可以给观众一些启示。
1、爱是不是高于一切?
向男主那样爱一个女生就可以秘密跟踪,甚至潜入其家中吗?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变态骚扰吗?
2、爱能逾越法律底线吗?
像男主爱女主那样,包庇杀人犯,知情不报,甚至回填“装尸袋:掩盖真相,可以吗?
3、像男主的追求者那样,爱男主就可以不择手段监视监听吗?
就可以利用他人盗窃尸体标本栽赃陷害女主吗?
这样的电影给成年人看,成年人会有自己的理解、判断、取舍。
如果是给心智发育中的青少年看呢?
他们会不会为剧中人的荒诞行为所感动,去效仿追捧?
我们都经历过十几岁的青春期,甚至像男主一样曾经以为爱高于一切,为了喜欢的那个人做什么都可以。
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没有自尊和底线的爱情算真正的爱情吗?
新闻里经常提醒女孩不要帮外国男友从境外带“东西”过境,因为过境被检查出来然后送进监狱甚至送去死刑的女孩也屡见不鲜,可叹她们被抓后很多人还不肯招供自己的男友,认为这是对爱负责,是真爱的象征。
实际上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哪里有什么爱情可言?
真爱你的人又怎么可能让你置身陷阱?
毫不在意你的安危?
那些非法运动的违禁品,是什么样的后果,那些人清楚的很,但他们要的是利润,许给你的却是所谓的“爱情”,这“爱情”未免也太龌龊不堪。
《十九岁那年的肖像》就是一张荒诞的广告画而已。
里面没有什么真正纯真高贵美好的情感值得去欣赏、学习或效仿。
但走过十九岁的我们想告诉那些即将走过十九岁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你曾经或你愿意为爱不顾一切吗?
一切有没有底线?
如果你那所谓的爱与道德或法律发生冲突,你会作何选择?
真正的爱情,才不会让你如此痛苦、为难、纠结、忐忑。
对方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会担心你吃的饱穿的暖没有,会希望你健康快乐,会尊重你的决定,给你起码的信任,会塞到你包里鲜花巧克力零食,而非“违禁品”。
那些不顾一切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答:因为不顾一切,所以失去一切,求仁得仁。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咨询/合作/约稿请私信,谢谢!
)
这部电影里的黄子韬演技还很青涩,但是却是独一无二的珍贵的“十九岁”。
黄子韬看起来很不着调的样子 做事情倒是出人意料的认真 潜藏在大大咧咧随意外表下 有一颗踏实靠谱的心
韬韬
哎,特么好奇怪的悬系片
4.5分吧,鼓励一下韬韬吧。反转得有些莫名其妙
后窗式的开场,原作岛田庄司,苏照彬只是监制(跟李佳颖合作的几部都太像洗钱青春片了),所以本质上没有半毛钱关系。全程2.2倍速。
价值观有问题
夏天啊,连空气中都有恋爱的酸臭味。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有钱真的很好,真爱是很好,但是钱还是最好的。男友人笑起来还蛮帅的,剧情就是太过酸臭,豆瓣评分太低了,给个四星吧
【2017.05.29/泛洋国际/No.87】因为演员原因一再跳档终于上映的影片,原著岛田庄司(惭愧,这本我还没看)。韬韬演得蛮不错的,至少我在影片中能感受到他对女主深深的爱意。一部貌似纯爱片的推理片,最后能比较合理地释疑,我认为是同期影片中的最佳,想二刷。
怎么说呢,黄子韬的台词有些差了,没有把人带入到那个故事中去,可以听出他很努力的在克服,然而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磨练的过程。剧情嘛,悬疑部分处理不错,就是男女主感情看得有点莫名其妙,原本三星鼓励的,拉一下分数
本来是冲着人家干女儿的故事来的,结果太无聊,给我看睡着了。
除了韬韬的演技和口音,其他一切都还好
对照现实,觉得这个剧莫名的可以细细品一下
发现黄子韬是某团中演技顶好的了
菲菲好狠的心,吃老头的用老头的 花老头的,不知道感恩竟然想要抛下他去和韩国爱豆恋爱,现在妥妥一个渣女啊😭
要是说日语我感觉这片子还不违和。穿了后窗的衣服,什么时候去看看岛田大神的原作,整改各大名作后半段这真是日本人最喜欢干的事情啊。还有,为什么你们短评区都说无理滔滔的演技在线。。。如果大家的看法都是这样,那我觉得是时候给我幂正名了。
看过原著,原著的推理部分其实比较弱,电影在剧本方面增加了角色有强化悬疑部分。及格吧,不能要求太高。
慕名而来,抽个时间看看
又来刷新烂片新高度了
评分欺负人,画面以及节奏都非常舒服,是台湾电影的感觉。谋杀案中的纯纯恋爱。还有,男女主角又美又精致演技也不做作。这就是我的爱呀。本来四星,要五星拉高一点点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