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有半个月时间了,下面凭印象写一下观后感。
还没看片子,我YY的电影内容是,一群能力者中,出现了一个能力超级厉害的人出来,然后“异类觉醒”,估计又是超能力世界的战争吧。
故事的开头让我挺意外的,讲的居然是一群被关在世界仅存的城市中生存的普通人——但有一点不普通,那就是这群人生活的制度。
一开始我会被这几个派别的分类吸引到——和平派,无畏派,智慧派,无私派,公正派。
我心想,这是对世界的秩序的一种想象吧?
假设人以群分,会不会真的和平下来?
所以这部片子是要暗讽一些国家的制度么?
但是细想下来,tmd真是搞笑。
这个制度完全不成立好吗?
强制将人以简单的几个派别分类,可行性简直是0。
第一,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
一个人成年了以后,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吗?
如果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不是那样的人,那后半辈子都要委屈的生活下去了?
你说有个机器可以判断人的性格,可以根据这个来选择——这才是最搞笑的,人的性格居然可以用百分比来计算,就算机器对了,但是人是会改变的啊!
性格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好吗??
机器能预测你的人生未来都是“和平派100%”吗?
第二,分类方式。
搞笑的是,我发现无私派与和平派,这两个派的人的性格,怎么分辩?
大家都是好人啊。
大家都助人为乐啊。
为什么无私派就不能去务农呢?
和平派就不能执政?
当然,你也可以解释说,这也许是一场阴谋——根本就是机器在引导大家误解自己的性格适合哪个派别。
第三,电影中呈现的派别之间联系极少。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派别是各自生活在一起的。
大家说既然分类了,那当然是要分开住啊,各司其职嘛。
真搞笑,我想说就算是骨和肉和血液是不同的组成成分,他们也要连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啊。
平时几乎不怎么来往,除了几句话带过,比如无畏派是负责维持秩序的(看不出来),和平派为城市提供物质基础,无私派执政,都没有深入去挖掘。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题材。
看完电影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过度渲染女主是英雄的经历。
我第一眼看,这不是hunger game的女主吗?
又是说她很特别,又是说她是希望。
然后女主经历了无畏派的测试,这些测试又无聊又没看点....(感觉测试占了电影故事很大的篇幅......)这女主的设定让我对女主一开始就没有好感。
只能说特效组很棒,不关女主的事。
写到最后,我想提醒自己三点,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太认真你就输了。
故事就是故事,任何漏洞都在故事的需要中,可以在范围内忽略。
第二,电影始终是电影,说不定人家小说写的很完整。
在这里我评论的只是电影。
第三,优秀品质分类的实验结果是美好的。
的确,这个制度其实就是一场大实验。
想想,如果一个世界一直都在强调五个甚至几个优秀的品质,而且用它们来分类,其实也不是件坏事。
但是分类的前提是,不要泯灭人性——人是多元化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最后,人们居然为了获得更多优秀品质而战斗,其实真的是一件好事。
不过,此电影还是不行。
一点让我去看小说的欲望都没有。
打分75分。
当我们的青春片还沉浸在迷惘与宣泄,始终在小三、堕胎中绕不出来,别人家的青春片却已经在探讨社会结构和生存哲学。
作为电影连续剧第二部,故事没第一集好看,但有优质桥段,和很好的结尾,给大结局留下极好铺垫。
一、主题设定:本片将人细分为五个派系——“友好”、“诚实”、“博学”、“无畏”和“无私”,每个派系各司其职,成年人只有16岁的大典上有一次选派系站队的机会,落血无悔。
对青春题材而言,其背景存在的合理性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一旦建立起了这种设定会发生怎样的冲突和故事才是大家关心的。
本片的矛盾点在于:既定模式非常刻板,年轻人叛逆的灵魂一定会想要突破自身的壁垒,挑战权威。
“分歧者”就出现了,他们就是“挑战者”。
“崇尚个性”是美式教育中的独特环节,青春电影所展示出的这种敢于冲破牢笼表达自我的价值观,是美国社会对于“个性”长期追逐的结果。
相对而言,《饥饿游戏》所要表现的是大制度背景下个人的反抗精神,人性在每个族群都存在。
《分歧者》则以派系选择及权力掌握来明确人物内心冲突,更倾向于塑造起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我认为,本片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叙事:1、总体:叙事主线非常清楚,很容易看懂的爆米花电影。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桥段塑造略显稚嫩不大气,部分桥段有网游RPG味道(连过五关桥段)。
总体就是“各族群态度不同—男女主角主动尝试融合—连过五关成功融合”这三段。
2、结局出人意料:整个围墙内已知的社会体系是外部世界的一个实验品。
这给第三集留了很大的空间,围墙外到底有什么?
怎么拍?
这会是很大的卖点。
3、感情戏很唯美,拍的好看。
三、3D:毫无3D的必要。
四、演员:1)剪去长发的女主角更加俏丽干练,很MAN。
2)男主角是为了衬托女主,但他的感情戏做的不错,正是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共同信仰,成为他们抵抗大反派的原始动力。
3)娜奥米沃茨在里面好惊艳啊!
那么美的妈妈啊!
4)温丝莱特怀孕期竟然颜值还这么高啊!
总结:虽然在影片气质上像极了《饥饿游戏》、《移动迷宫》,但胜在展现了自我风格。
看过第一部的观众可以追看本片,觉得谢琳伍德蕾养眼的也可以去看。
把人的性格定性定量化然后分类是影片初衷,但也是最大的软肋,不如改成机器人更能圆满些,在重头戏里对女主的各派别试验展示了下电脑技术,但其中的逻辑结构就基本不讲道理了,作为欧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偶像剧,这个系列和《饥饿游戏》有着相似的故事结构,角色颜值大于影片质量,对第三部的大反转不作高预期。
先在影院看了分歧者3以后,再回头补的1和2。
总体而言,最出色就是2了。
影片反映了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
女主角Tris所展现的勇敢、柔情、智慧让我非常佩服,经历从初入无畏派的训练、到亲眼见到父母和好友因动乱而死、到通过五项模拟实验,很多性格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一位伟大的女英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保护她的男人。
可以说,没有Four,Tris是成长不到今天的。
心心念念终于等来续集,虽然女主在这部里被蹂躏得各种面容狰狞,性格变得冲动极端幼稚还有我厌恶的短发造型,但浓浓的九宫题材实在让我大爱。
我们所有的愤怒归根结底在于对自己的苛刻;原谅自己,正视恐惧,接纳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电影的身心灵哲学范儿颇足,有深度,值得自省思考。
喜欢~
父母与世长辞,哥哥分道扬镳,只有在爱人的怀抱里,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然而逃离是非之地却逃不出是非的手掌心,四处逃离,各方寻求支援,最终决定来到是非中心,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揭晓谜底事实上,异类并非异类,他们是新事物的一种试验品,新事物最终将会变成旧事物,会逐渐被旧事物取代,新旧旧新,无穷尽的演化下去,然后异类成了人类。
既然谜底已经解开,昭告世人异类并无害,便可以释怀,便可以放弃战斗去寻找美好生活吧。
世界重归祥和欢乐。
然而,这仅仅是假象。
放下屠刀真能立地成佛?
况且我FOUR的身世之谜亦为悬念?
况且他那野心勃勃的母亲的欲望正翻倍膨胀、精明的博学家还活着、诚实派不知有否什么密不可宣的黄金小算盘。
所以,等你在下一季,绝地反击之后,我们在寻找忠诚者的路上。
没有1好看,可能是因为男女主角各怀心事吧,况且感情本来也是在燃烧之初更为浓烈。
另外,迈尔斯特勒这个角色居然坚挺的活着,不仅想起一直的疑问,为啥他第一部能死而复生,求指点。
不是大场面,也没有太多科幻和烧脑悬疑,就是图个女的漂亮男的帅,话说女主虽然有点肉乎乎的,但我还觉得蛮赏心悦目的。
感觉就是人性的考验,一层层剥开女主的内心,先是在诚实派接受吐真剂,被迫说出打死好友的事实,后来又受不了地方的心理战,为了不牵连更多人死亡而主动投降,然后接受盒子的终极考验,模拟每个派系测试,特效啥的都在这里了。
结局来了个大反转,所有人随处的现实世界就是个被围墙圈住的试验场,分歧者才是试验设计者解决外部世界的答案,这个又让我想起移动迷宫,也是青春片也是绕了半天发现自己只是试验品。
不过,对于单纯大场面越来越无感的我来说,这种设计也还不错。
就是俩小时电影看起来不够爽,还不如拍成美剧。
首先申明我可不是国外分歧者系列的脑残粉,在国外分歧者系列和饥饿游戏并称,虽然同属于反乌托邦的小说,但是在内容上,尤其是分歧者系列的第三部忠诚者和外传都与饥饿游戏有所不同,的确是本好小说。
但是分歧者系列二 反叛者是其三中最好看的,可惜啊,改的面目全非。
首先是翠斯和马库斯联盟没在电影里体现,其次是老四他妈隐藏了天大的隐没不比凯特琳差多少,其次是在小说中很多人物在电影中要么打个酱油要么就不出现了。
这让原著党的我很伤心。
其实最至关重要的还是最后的结局,也就是电影中出现最后宣布为何实验的那个人,电影连名字都不透露下,你让人怎么看续集,你让人怎么延续线索。
难道整部电影就是用着几个亿的特效讲故事,你以为ET啊!
剧情不烂,但是大幅度的修改原著并不是好事,尤其是没有任何悬念留给观众的结局只会让续集拍的更差,就比如饥饿游戏的结局,原著中并没有留给太多悬念给第二部,但是电影中悬念通过演员的演技体现令人心惊,所以饥饿游戏第二部即便饱受恶评,但照样票子往里流的节奏。
还有老四他妈,长得比老四还年轻,导演选角时有没有考虑清楚啊!
而且马库斯在整部第二部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惜啊,电影把该扔的都扔了。
看完分歧者后,只能期待移动迷宫了,好在移动迷宫还没有中文小说,所以暂时不知道剧情的发展,但是我还是很希望电影不管怎样都要回归原著,即便原著在很多方面无法用2个多小时来展现,但我还是希望部分内容尤其是乌托邦小说中那些扣人心悬的部分
有天下午影院看《分歧者2:绝地反击》。
并不是我想看的电影,但看看消遣一下也无妨。
等人的时候很瞌睡,想买杯咖啡却发现没有带钱包,换衣服换包的时候忘记了钱包。
而手机也快要没电了,包里面也没有一本书,真是有身处绝境的感觉。
有人说,其实什么也不干地发呆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可是我从来都不会“放空”,不知道该怎么做。
很瞌睡的时候不远处传来Michael Jackson的Earth Song。
又清醒一点了。
想起好多年前听那首歌的情景,似乎感到我在一个一无所有的房子里,唱这首歌。
有风从身边呼啸而过,就要被吹走了,但风却是只从身边而过。
或许这只我对那个MV的印象,而是否真的看过一个MV我也没有印象了。
总之是一首很震撼的歌,后来好多年我都不记得名字,然后终于想起来。
不过后来情况还可以,一杯咖啡,加上剧情比较紧张,看电影时并没瞌睡。
这个电影上一部没看过,不过这种电影看看打斗就是了,情节没必要搞那么清楚。
电影里的人因为不同的见解,分为好多派别,有的就想控制其他的以统治世界。
看完之后有两个情节比较有印象。
在逃亡中的两个人,为了洗脱罪名,要接受诚实派的考验,说出心中的秘密。
这似乎是不容易的考验,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和他人分享秘密的。
听到这句话让我有点吃惊,因为确实是这样的,秘密只有和心灵相近的人才可以分享。
翠丝在说出心里的秘密之后,让一些人很吃惊,甚至失望,不是谁都能够承受真相的。
但后来也正因为她的坦白,还有她原本善意的愿望,让人们谅解她,帮助她。
所以,向值得的人说出内心的秘密,就会得到理解,不再感到孤独。
最后翠丝为了拯救无辜,接受友好派的考验,有个和她一样的人来挑衅。
翠丝说:你不是我,你不了解我,我不会向你动手的。
那个人说:我就是你,我是别人眼中的你。
其实每一个人的终极对手都是他们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人会成为敌人来打败他们。
很多人就是因为顾虑到别人的看法,顾忌太多,唯独不在乎自己的意愿,因此处处受限。
如果能够战胜内心的自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那他人就构不成威胁,不成为地狱了。
只要成为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击败你了吧。
看完电影,回来路上发现天上的云彩形成一条巨大的长长的白龙。
手机充了点电之后出去拍照,发现成了两条。
但不像龙了,尾巴也被挡住了。
风吹树叶的细碎而清爽的声音让人不想回到室内,唯有走慢一点多听一会。
但愿这个世界上的争斗都不要妨碍到我吧。
《分歧者2:绝地反击》,发现一个规律,这种青少年小说改编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的给没读过原著的观众一种一到续集就变稀烂,尤其是中间的那部。
这部也一样,不过这部从看点上说,还是有些的,各种脑洞大开的神特效,足以算是增添了一些可看性了。
配音,这次长影明显比上部配的好多了。
总之,爱看不看。
(0回应)
第一部还是属于可以一看的,这一部是真心无聊,结局最后打散一切也真是搞笑,除了Naomi出场的画面,真是大美人啊。但看在第三部有四妹的份上怎么也不能弃了第二部嘛,等16年四妹出场!
我挺喜欢这个电影
3.5 发现在知道所有的剧情以后,看这个系列的电影就变为一种纪念了。Tris.
星美国际影城 3D 2015.6.28 23:20 吴昌请客
where's your scary boyfriend?
原谅你自己?
效果不錯,故事一般有點亂
模拟程序挺有想象力,黑发的娜奥米别有一番气质。
似乎这种反乌托邦式的寓言故事最终都会走向《楚门的世界》。高墙不再是未知的屏障,所谓的派系斗争也变成了一场实验、一次作秀。除此之外,影片对于主角辗转于每个派系的场景都分布均匀,但这也就造成影片的节奏有着很大的问题,铺垫过于冗长却对于剧情展开没太多帮助。影片许多场景都是糟糕的,诸如Tris在诚实派被逼问出杀死Will;在博学派坚持做完模拟等等,这些情节的设置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却不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歧者2》陷入了和《饥饿游戏》一样的困境,二者都想要营造出一种社会高压与《黑客帝国》的结合体,但都毫无疑问地走向了寡淡的失败。
节奏比较缓慢,前半段看的人昏昏欲睡。后半段打开盒子的过程差强人意,感觉整个系列到目前为止就是一个平淡版的《饥饿游戏》。第二部的结尾圆的太满,还真是不知道第三部要怎么拍~
不好看!
《分歧者2:绝地反击》又是一部颜值很高的电影,放眼望去满屏尽是小鲜肉,不看真的就是损失了。
連接第一集的劇情,覺得感情以及戰鬥方面算是讓我滿意.....
为编剧感到难堪
已经可以强到控制自己的反意识了 不封个神很难收场啊
总体说很平庸
难看死了🆘那些测试都弱智的不行,唯一能看的是男女主谈恋爱,一些火花什么的,男主真的辣
不喜欢这个小说
感覺比第一部還棒,Woodley還是適合長髮飄飄啊,繼續被Theo帥哭。with @silentsan 畢業快樂 at 萬眾英利
期末考前,忙中偷闲,不知是不是因为片中的五派系,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蔡元培的五育并举-_-||被教育史洗脑到无处可逃,看完荆吃说这不就教导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么,想想好像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