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找回自我的故事。
一个一切听从别人安排只靠着愤怒挥拳的拳击手,当作为他生活和精神支柱的妻子在一场纷争中意外殒命,他就像突然被抽去轴心的轮毂,重重地摔在地上,瞬间崩盘。
在比赛失利、破产、禁止探视女儿的人生底谷中,这个愤怒的拳击手终于被迫收起怒火,认认真真审视自己,了解到拳击和生活的意义。
剧情挺厚重,起承转合的节奏把握得很分明,2个小时的片长一气呵成。
杰克吉伦哈尔的演绎堪称完美,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自己从外表到形态都整成一个活脱脱的拳击手的样子。
片中几场拳击比赛还原得很真实,实打实的重击,血沫横飞。
唯一的不足就是全篇叙事比较平淡,煽情之处渲染得不够,感觉不痛不痒。
主角崛起的部分缺少冲击力,即使是最后一场复仇赛打赢对手也没有感觉很激动人心,可能本来也是以写实为主。
故事脉络大概是这样,一个蝉联好几年的轻量级世界冠军,再一次战胜了挑战者,只不过他打拳的方式越来越容易受伤,因为他“利用愤怒来激发自己,越挨打越能打,愤怒就是他的助力”拳赛后,新的挑战者众目睽睽下宣告要挑战他,挑衅他要与他一战,他愤怒地要求经纪人安排但并未被同意,下一场还是与更容易賺到钱的另一位拳手比赛紧接着,在他为从小长大的福利院做慈善捐赠的晚会上,意外发生了,他受不了新的挑战者故意挑衅,与其大打一处,混乱中其妻子不幸被对方枪手击中身亡自此,他陷入黑暗时刻,被经纪人抛弃,债务危机,输掉拳赛,袭击裁判遭巨额罚款、吊销执照,因携带已上膛的手枪及醉酒驾驶发生车祸遭法院剥夺女儿监护权,女儿被送进儿童看护中心与其分离转折点开始,为了让女儿回到身边,他很聪明地找到一位教练,这位教练曾经的一位高徒是唯一击败过他的对手,他在教练的健身房边干活边训练,教练教会了他之前不会的一样东西——防守;在一次慈善活动的拳击赛中他成功KO对手,同时复仇机会来了,前经纪人安排他与之前挑衅他的对手现在已经是新的世界冠军,六个星期后进行的冠军头衔赛也因为他积极的表现,女儿也回到他的身边,接下来教练对他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刻苦训练,并将他的必杀技左勾拳结合新的步法进行了升级比赛那天,他完全不是之前“越挨打越能打”的打法,他变的善于防守,以至于对手愤怒地冲自己的教练喊“告诉我到底怎样能打到他”,为激怒他,对手冲他喊“这次你老婆可救不了你了”,一直冷静的他瞬间被激怒,他被愤怒所控制被对手所控制,在场内狂吼不止,幸好被裁判分离到各自角落,教练边给他处理伤口边用有力的言语安抚开导他,终于他重新控制了自己,压制了愤怒,再次上场后他又恢复了之前的冷静,终于他等到机会使出自己特有的必杀技一举将对手击倒在地,赢得比赛普通人可以用到的心法:被愤怒控制容易被摧毁,能控制愤怒将摧毁对手
后面我还是没看出来他的妻子是被谁杀的,但这并不是这部剧的重点,这部电影最让我深有体会的并不是什么身体,技术,坚持。
而是该怎么珍惜自己身边人,多为他们考虑。
还有,要成熟,学会控制,脑子不能被身体支配。
才不会造成剧里的悲剧。
有的时候,身边所谓的“繁荣”只是假象,比利老婆说的很对,后面也应验了,最关心你的人,能永远陪伴在你身边的只有你的家人,当你好的时候,身边一切都好,大家客客气气,当你落魄了,身边的酒肉朋友跑的比谁都快,并不是对待朋友之后就不要真诚,而是家才是幸福的港湾,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家人放在首位。
没了爱人就完蛋的男人影片一开始的比利自身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让他获得冠军与财富的是他和老婆这个共同体,比利负责勇敢与激情,老婆带给他冷静与控制。
两人配合无坚不摧,可惜老婆因为一个意外死了。
比利就像一个瘸腿的壮汉轰然倒地,他自身所有的问题都在这时候爆发,吸毒、酗酒、在拳台上找不到方向,他把自己毁了。
一个没了爱人就会完蛋的男人。
冠军对比利毫无吸引力,他打拳是为了每次把目光投向看台时都能看到妻子的鼓励。
这才是比利真正追求的,妻子的死让打拳变得没有意义。
成功的心理结构人很奇妙,总在臆测别人为什么能这么成功,为何这么有钱,然后绞尽脑汁总结出各种成功心得,可是真正成功过得人追求的都不是成功本身,可能只是一个念想,一个眼神就能引导出他们强大的能量。
以前一个心理医生跟我说这叫:成功的心理结构。
找不到它,你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合二为一然后老婆的死打破了原有的结构,但是女儿给了他另一个结构,他需要从寄养中心接回女儿,他需要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生活。
打拳重新有了意义,为了女儿他需要从自我毁灭的恶性循环中走出,并学会冷静与控制,最后他把原来老婆的那部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获胜后他跪在拳台上说:我们赢了。
美国是拳击第一大国,此类拳击励志电影并不少见。
剧情上略显俗套,但吉伦哈尔演技上佳。
普通观众看此片恐怕不能引起多大的反响,但如果是一名拳迷,那么会被此片中拳赛传神的细节所震撼。
中国人拳迷的数量少得可怜,本片中关于拳击的细节恐怕能看懂的人真是得万分之一了。
今天不说影片的故事、演员的演技,只说说影片中的拳击。
片名Southpaw,中文译名铁拳,也译作左撇子。
首先翻译成左撇子的这名大哥误导了很多同样不懂拳击的观众。
拳击中的基础站架分两种:orthodox(正架)southpaw(反架)正架为左手在前,右手为后手重拳。
反架反之,左手在后为后手拳。
拳手中右撇子多为正架,左撇子多为反架。
但是并没有规定右撇子就只能使用正架,在比赛中正反架切换是个常用战术。
刚才看各种短评,有很多朋友们看的一头雾水,以为最后一拳主角变左撇子了?
实际上只是教练制定的最后时刻变换拳架出其不意打出制胜拳的战术,比利并不是左撇子!
非专业的翻译太误导人。
影片中拳赛场面处理令人叹为观止,画面真实程度与实际拳赛画面无异。
只有真正看拳的人恐怕才能体会到,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太真了!
拳赛的转播机构为HBO,也是美国最著名的付费拳击转播电视台,HBO的几十年的王牌主持人吉姆兰普利和90年代拳坛王者现为HBO解说嘉宾的罗伊琼斯亲情出演,这就是现实中最顶级的转播和解说了!
最后一场比赛的场上裁判是托尼威克斯,多次执法梅威瑟、帕奎奥等巨星的世界顶级裁判。
宣布比赛结果的是世界上两个最好的拳击主持人之一:吉米莱隆。
这阵容恐怕不看拳的观众一点都不理解什么概念,梅威瑟对帕奎奥的3亿美金世纪大战也就这样了。
就连比利落魄后在破旧的wills拳馆训练时的陪练都是前WBC次中量级拳王维克多奥提兹。
还有比利最后一场比赛练成的如同梅威瑟一样的提肩防守绝技等诸多细节举不胜数。
总结: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的一部普通故事片,对于狂热拳迷的一部完美盛宴。
Baby I luv u, baby don't go away from me. Daddy take me out of here, I wanna stay with u!一个接一个画面,一句又一句对话,让我最终没能控制住情绪。
很久很久没有融入一部电影了,一个人包场看完感觉亲身经历了一切。
剧终灯亮才发现脸颊干掉的一条条泪痕。
有爱,有家,奋斗只因为我不能没有你们,这就是男人。
你懂吧厉害的教练总是要先找一些事情陶冶你的性情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才能磨练意心志就像你没有女朋友其实我知道你也是在陶冶性情你之所以今天会变成这样就是你那火爆脾气造成的你要是能保持冷静当初别发火你老婆就不会死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动口的一定是君子为了防止以后人家骂你你很生气又不知道怎么回击别人的时候先去报个吵架班吧
有幸包半场看的《铁拳》,看完奥运再看这部电影,感觉......还真不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太早了影院人少的缘故,这部电影我看的十分投入,泪涌了三次,燃了两次。
小女孩的演技确实赞(原谅我记不住歪果仁的名字),情绪表达的很到位,当她到墓地看母亲的时候,那克制了许久的眼泪真的把我打动了。
主演的肌肉真的有被我无视,因为”好色“不是我的风格,呵呵。
但那六周集训看的我热血燃烧,各种力量训练技巧训练,让曾经学过散打的我格外激动。
拳击通常被认为是暴力+冷血的,可这部电影里很细心的加入了赛前的训练,情感,以及情绪变化,包括比赛中的教练对他动作要求的阐述,让人很容易看懂这场拳击比赛,我觉得这是比较可贵的。
人总要经历什么才能成长,足够幸运的是比利有愿意帮助他的朋友,有个精神之寄托的女儿,还有一个带领他走出低谷,走向辉煌的好老师,借此也向昨天的教师节献礼,感谢我的老师们,鲜花+掌声
影迷票根
不知道为什么大陆要翻译成铁拳。
铁拳是另外一部电影的名字,为何要张冠李戴呢?
恐怕是取名的人懒得动脑子,或者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
这部电影去年7月份就在北美上映了,到了这时候,国外的拷贝都积灰了,大陆才开始上映。
不过没关系,虽然我在电脑上已经看过一遍,但既然上映了,我还是会去戏院再看一遍,因为这类题材的电影会让我更加坚定的坚持锻炼。
本片由安东尼福奎阿导演,他有两部作品在影迷当中有不俗反响:训练日和狙击手(马克沃尔伯格那部)。
这两部影片情节结构都不复杂,甚至狙击手的情节还非常套路化,但是导演节奏掌握得很好,尤其训练日,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所以看的时候会很投入,不觉得拖沓,但是在左撇子这部片里,导演丢掉了这一良好传统,他只在开头和结尾安排了两场加起来大约三十分钟的比赛,中间是一星半点的训练戏份,剩下的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苦情戏了。
虽然我有被感动到,但这样的情节编排未免太平庸了,和导演以往的水准差太多。
而且作为一个大陆的搬砖阶层,我并不觉得主角丧妻之后的生活有多苦,他只不过和女儿有了隔阂而已。
他还有一间干净的出租房,有对他好的老教练,有一份工作,可以天天锻炼身体,并且还有一个最难能可贵的东西——梦想。
这样的人生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大陆搬砖阶层。
 当然,拳击电影最关键的还是看比赛和训练,老实说,处于平均以上水准,和比他晚4个月上映的奎迪相比,稍逊风骚。
但是影片有一点比较好,就是主角打拳风格的转变和他性情的转变是同步的。
一开始在拳击台上,比尔靠凶狠蛮劲见长,比赛过程中一直压着对方打,这样的打法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而且遇到真正的强敌,会很快败下阵来,如他的妻子所言,再过两年舞台就不属于你的了。
比尔一开始听到这话特不开心,因为那时候他风头正盛,心高气傲,暴躁易怒,而在妻子被杀后,他情绪一下子坠落深渊,生活完全失去调理,这和他的打法是一脉相承的。
导演在用他简单朴素的故事告诉我们“拳法即活法”的道理,铁板一块,就很容易折断。
老教练教会他的则是打短拳、刺拳,用步法和敌人周旋,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拖住敌人,伺机反攻。
和比尔原来的打法比,这种打法显然更为正确。
更可贵的是,老教练还让比尔的智商和情商双双回到了线上。
比尔最后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他控制住了情绪,用技术克敌制胜。
正当我们来到了兴头上,以为霍普会痛下杀手为妻报仇,比赛时间却到了,双方止戈。
这种冷处理的方法比较写实,不像大陆的抗日剧,一旦仇恨的火苗被点燃,就恨不得把日本一整个军队都给灭了。
正如老教练所说,拳击和下棋一样,靠的是脑子。
懂得克制,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本片两个主要角色的表演。
杰克吉伦哈尔,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十二宫、宿敌、囚徒、夜行者,都是很棒的电影,而且他是一个非常投入的演员,这不光是形体上,也包括他对角色心理近乎痴迷的钻研。
每次看到彭于晏我都会想起吉伦哈尔,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是想多了,到目前为止彭于晏对角色的塑造还只停留在形体上。
老教练,是一个资深的黑人演员,2007年的奥斯卡影帝(末代独裁)。
影片对这个角色没有做过多的延展,但是他的表演给了这个角色足够的厚度。
小学员死后,他一个人在那儿打沙袋(小学员经常打)打到老泪纵横,即可看出他隐忍、善良的性格。
但是可惜的是,这两个角色在心理上缺少互动,比尔霍普是为了获得冠军,和女儿团圆,老教练呢,仿佛完全是出于好心帮忙而已。
如果两人在打拳这件事再上来点惺惺相惜就更好了,毕竟一部荷尔蒙爆棚的电影,仅有父女情还是不够的,尤其当导演是安东尼福奎阿而不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时候。
这一点上,奎迪比本片好太多了,父子情与师徒情的水乳交融,老教练曾经的辉煌和新人对冠军的渴望,这些情感、励志的元素结合地非常好。
不说了,这就去重温奎迪。
_________关于本片的幕后花絮:1、本片一开始是当作8英里的续集来拍,主演仍然是姆爷,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改着改着就成了一部拳击电影。
拳击电影也没关系,姆爷照样同意出演,而且左撇子这个片名说明这个剧本是为他量身定制的(Eminem是左撇子),可后来他还是没有演,一种说法是和他的音乐事业发生了冲突,一种是片酬没谈妥。
我更倾向于后者,同时我也庆幸没有让姆爷来演这个角色,因为他的小身板实在是太不适合在拳击台上对抗了,除非他可以用饶舌把对方说死;2、本片是詹姆斯霍纳的遗作。
导演得知霍纳要给本片配乐,受宠若惊,并且发愁预算不够,没想到霍纳大手一挥,不要一分钱,原因是他很喜欢这个故事。
可见霍大师也是性情中人,而他的音乐也和他的为人一样,大气磅礴,感人至深,比如泰坦尼克号,比如秋日传奇。
用一首秋日传奇里的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The Ludlows微信:野评人20160903
如果不是杰克吉轮哈尔也不会上电影院看,一位文艺片男主角能把身上的肌肉练成那么均营肯定下了不少苦功,站在擂台上一点也不输真的拳手。
和一些拳击电影比较会节奏过于平坦少了吵闹,更多的是讲述主角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然后遇到挫折后的内心变化内心戏较多,但后半段男配角惠特克出现后和吉伦的互动才让电影有点起色。
虽有点平坦但也有感动和励志的剧情,尤其最后男主和女儿的恶劣关系促使男主从新振作赢回女儿的信心这段挺感动的。
之前还以为是一部传记电影,如果真的是真实的主角面对那么大的挫折也能从新站起来,那平凡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虽媒体评价不是很高,但我觉得还拍的挺好的,上电影院看一部感动励志而又暴力的电影比看一部无脑爆米花电影更有意义。
太一般了。那么热血的拳击片那么的无聊,瑞秋竟然死那么早,我还没撸完呢!!
吉伦哈尔是个好演员
看到安东尼·浮夸的名字,你本就不该期待太多。
心灵成长剧,老男孩变真男人,拳击场面拍得让人心血沸腾,每个角色都无可挑剔,为爱而战,为爱而成长。
我还是去看百万宝贝或者激战吧
你永远不会知道,从人生低谷里爬出来的人,力量会有多么的强大。Jake表现痛苦无助的演技太屌了,好几次都不忍心看下去。
杰克吉伦哈尔自去年的《夜行者》之后,又一次精湛的演出。故事上有点缺乏新意的,不过是落魄失意拳手重拾生活的故事,所以一场关于男人和拳击的故事,如果演员不够看,就废了,但杰克还是做到了。虽然影片的拳击戏份不够激烈,但在细节上做的很温馨感人。
照后面的训练来看,hope之前打赢比赛全靠受伤的激发,尽不会一丝基本技巧。这可真是笑话。阴暗的片子,每个人的前因后果都交代不清,甚至前后很不一致,都是为了表现男主设的道具吧,可惜男主的心路历程仍很莫名。
莫名其妙的
看到最后一场拳戏还是不由得打了四星 Jake太逼帅了 ★★★☆
拳王从巅峰跌落深渊,痛失爱妻,女儿分离,一无所有,从头再来。开头结尾两场拳击首尾呼应,情感处理没什么大问题,除了瑞秋挂了出人意料,其余都在预期中。
Jake是好片的保证,Rachel是好颜的象征!!
福奎阿的片子总是感觉浮夸,这部体育励志的片子讲得有些多了,丧妻后就像要转向黑帮复仇,后边又着重福利机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叙述的比较潦草,对血的表现画面不少,拳击赛和吉伦哈尔还是很棒的,50分也跟惠特克一样老给自己加戏,整体顾此失彼包括霍纳的配乐。小女孩不错像牙缝姐还以为是德普女儿
吉伦哈尔早晚要成事儿
没什么大劲啊
见教练前和见教练后不仅接客不同了 连电影的节奏和情绪都不同了 后半部分还不错 但这种故事线看的太多没有新意 要看拳击不如去看百元之恋
俗不可耐,每每产生"导演编剧你们怎么就有把这种桥段强行塞进去的勇气"的离席想法。
7
中国人的“能屈能伸”和美国人的“愤怒管理”其实是一种哲学,那就是控制,可以偶尔模糊、滑坡、掉链子,但是要死死咬住大方向,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一切冷嘲热讽的傻逼们闭嘴,那就是实力。
Jake的表演不错,最强的快速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