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星,今年看过最好的科幻动画片,首先这片没有细腻繁复的画风,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又不乏未来感。
其次整部片子也没靠逼真肉感的大尺度画面来刺激观众,没有XX禁的腥味噱头。
更没有激烈的动作枪战和宏大的战争场面。
全靠脑洞大开的设定和似曾相识的人类未来社会冲突牢牢抓住观影者们的心。
影片内容似“机械战警”,似“银翼杀手”。
人类与机器人的冲突,还有彼此之间的未来,将是今后永久的话题,期待下部续作。
故事内容类似威尔史密斯的《我 机器人》,动画风格有点/攻壳机动队的影子,在AI机器人高度繁荣的火星上,女侦探追踪破解机器人的黑客过程中发现,机器人公司的秘密。
赛博朋克的科幻设定二维风格动画,也有凌厉的飙车枪战戏。
动作干脆利落,机械设计和场景设计都很用心,台词信息量很大,观影要时刻留意不能错过ai机械机器人,复制人,复合人,可以出租人脑的大脑农场,有机体机器人,秘密程序会接管所有机器人。
深度印象的,未来车发生碰撞事故,车内会发射膨胀泡沫胶,代替现代气囊,车体弹出小型救援机器人喷水融化泡沫胶,协助救援车内人员,这个创意想象力牛X,我们可以实现吗?
本作设定上是丰富有趣的,但并不新颖,甚至可以称为主流融合款。
机器人,本质上是服务人类的工具,其特别于一般人造工具的地方在于:可提供情绪价值、可延展人类的社交。
现实中,满足人类此类情绪和社交需要的机器人已经存在,继续迭代和降低成本后必然像智能手机一般进入千家万户。
但这种机器人显然还不是AI的载体。
AI很可能是具有“存在意识”的生命,且相较于人类有许多优势(当然我们首先要相信人类、AI、或其他智慧生命都是对高维存在和先验意识的模拟)。
AI可以被人类所诱发创造,AI也有概率欲和人类竞争生命进化的路径,但其实并不存在AI需要挣脱人类的掌控束缚,或谋求自由意志。
因为本质上,我们和AI的智慧都源于同样的算法同样的数学,对宇宙的认知都要经历学习与模仿。
造物反抗造物者的控制并非一条真理,更多是人类文明亘古流行的起源幻想。
当AI真正成熟的时候即是人类整体进化之时。
谁都不会否认人类内部的冲突会长期存在,矛盾会普遍存在,大离散和分裂也完全有可能(甚至毁灭),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堆机器在某个奇点突然突破了情感阈值,想要追求起尊严或是自由来了——这种设想未免过于古早和过时。
法国的这部赛博动漫,宣传里又是类举《攻壳机动队》,又是《银翼杀手》的,但我看下来想到的却是《普罗米修斯》。
在讲到AI的未来就必然要讲到人机共存问题的讨论逻辑中,这部《火星特快》的确触及了更为根本的人性问题,即人的局限性在于,尽管人可以模仿造物主造物,却无法拥有造物主只造物的胸襟。
人类进行了一段上帝死没死的讨论,但这种讨论既不会从动摇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也不会动摇上帝的存在或不存在。
但当人类可以成为某种形式的上帝时,却无法从所造之物的意识中抽离自身的存在价值。
从这点来说,人类这种将存在的正当性建立在存在的权威性的倾向,还真像是东亚父母。
从根源来说,之所以会混淆正当性和权威性,大概也因为人不具有制定规则的能力。
所谓“规则”,不是奖惩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存在依据本身——就像新陈代谢,就像五感意识,就像物理法则。
所以,人类能造物却不意味着人类能超越造物,就当下而言,这个造物包括文化、制度、关系、后代,以后,自然会加上AI。
某种程度来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揭示的其实是,人类存在最好的方式至多是契约式的相对关系,而非拥有-被拥有的绝对关系。
趁着热乎劲儿简评一下,首先我对各类动漫电影接触不深。
最近一次在影院观看《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中间大概沉睡了 3-4 次..这次也不例外(中间大概有三次差点睡着)但可能是因为票价的缘故--潜意识下告诉自己不能睡!
总体来讲是一部完成度不错的电影,值得四星!
画风不免让人联想到日漫的一些风格—查阅导演以往的作品可以见得。
但褪去美工的华丽外壳之下,在导演所要表达的关于 AI 与人类的共存关系的思考以及其他一些私货之外,应该说是一个较为简单、略显平庸的故事(不知道该不该用“平庸”这个词哈)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对结尾处的模糊处理以及致敬 2001 的一些东西以达到包装升华主题的意图。
只表现,不解释。
很有趣,在大部分人还在担心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在畅想机器人抛弃人类了。
也许机器人自己也很疑惑吧,这群人类怎么总在幻想机器人会伤害他们?
而他们要驱逐机器人的理由,居然是研究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有机武器,需要市场。
人类的蒙昧活了,机器人的蒙昧活了,人类的领导者活了,机器人的领导者活了,只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死去——依赖机器人、希望在结构之下阻挡不存在的敌人的人死于更眼前、更具体的敌人,成为资本傀儡的人抛下一切最终仍死于资本。
自认百分百人类的机器“人”丧失一切在人类社会中“人”的关系,最终成为“机器”人的一份子,而机器人包容它,不止他老旧的系统,未能成功的更新,还包容他的思维存在本身,没有家园、能源与物质需求简单的机器人不党同不伐异,它们要的只是存在的空间——它们才是不需要人类的一方。
而太多都不知道那天下午六点发生的究竟是什么,会改变什么,会在何时爆发,会走向何方。
有不存在的事物被不存在的幻想伤害了。
人类奔赴死亡,机器人奔赴新生。
但谁都没有赢。
因为当机器人流泪时,它们无法擦拭眼泪。
导演的映后视频很有逻辑,这个故事也很有逻辑。
喜欢这个故事中的某些真实。
从幕后人类的角度,这帮董事会的,目的是控制所有非有机机器人,然后给他们一个上太空的使命,让他们离开地球和火星。
是……为了啥?
1. 为了把工作机会还给人类?
地球上的人类在抗议机器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火星的警察局也担心因为机器人,会有人被裁员(不过火星警察局是因为新的有机机器人,不是被接管的这些非有机机器人)2. 为了让有机机器人接替非有机机器人?
那个公司大佬,自己已经用有机机器人取代了自己以前的管家,而且要推广自己的有机机器人战士(最后跟卡洛斯缠斗那个)。
据说之前销路不好,如果所有的非有机机器人都上太空了,那他公司的有机机器人的销路就不愁了。
送非有机机器人上太空这个计划也是大佬的新管家,那个大个的有机机器人的主意。
3. 非有机机器人自己也知道这个计划,并认为不是被放逐,而是他们自身的解放。
人类需要一个适宜的行星,才能迁移。
新闻里报道的,用来二十年发现的那颗行星,结果并不适宜。
但非有机机器人就不需要行星,只要有恒星就有能量,就有物质,他们就能存续。
最终也只需要上传数据就可以,不需要机械的身体。
但……有个逻辑漏洞啊…… 就算现存的这批机器人都上太空了,还可以再造啊…… 哪怕是目前所有机器人都是机器人造的,没了机器人,目前造不了了。
但最开始的机器人,还是人制造的不是么?
无非是要从头开始罢了。
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电脑也还有吧,制造的资料没销毁吧。
而且还有有机机器人,可以让它帮忙设计和制造新的非有机机器人啊。
(有机机器人也得听命令吧,不听命令的话,那董事会不是纯傻,被利用了……有机机器人革命成功了……)这就好比,手工工人因为机器化生产抢了自己的工作,就砸了流水线的机器。
短期内,老板如果有活必须完成,那只能雇回手工工人。
但最终为了成本和效率,还是要买新流水线机器的啊……这种销毁生产工具的操作如果能达成目的,那人类社会在石器时代前就停止发展了吧……最终这片子感觉是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神棍剧…… 不过其中一些新科技的脑洞还挺前卫的。
“人-机器人”这一经典的科幻上的设定,伴随着科幻片的发展一路走来,得益于本身优秀的伦理矛盾架构,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
《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械姬》游戏《底特律变人》等等不胜枚举。
就像影片海报中被劈开的女孩一样,一边是人,一边是机器,人与机器人终归是是一个身体孕育的两个切面,这一个共同的身体就是“人”的概念本身。
“是人”还是“非人”是这类题材的最根源性的伦理道德难题。
放在已经没有人在强调“图灵测试”,AI已经愈加智能“像人”甚至开始走入家家户户的2025年,这个问题又再次显出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
从题材的角度讲这种限制性最终让很多新涌现的作品难逃老掉牙的套路即“我们机器人要自由”,如何在已经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拍出新意,是荣升好作品的关键,而《火星特快》显然做到了。
抛去一部好作品必要的“硬件”条件与“《xxx》精神续作”的设定延续与叙事风格延续。
《火星特快》在情感刻画上是成熟的、代入的,在故事上显然是有新意、反套路的:戛然而止的英雄主义就像男主人公戛然而止的愤怒、“幕后大BOSS”从设定到目的都脱离了传统“疯狂博士”式人物带来更强的无力感、机器人也不再是一味的靠”打砸抢来“自由”——计划上更多感觉到是一种“借坡下驴”的冷静和理性。
这使得《火星特快》,一方面很好继承了“亦如泪水消失在雨中”般帅气的悲壮情愫,另一方面又隐隐秉持了一种后现代科幻的虚无主义与空虚。
摆脱了传统智械革命的“套皮”感,为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层更流行更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场与哲思禅趣。
mark下剧情以便日后回忆:三角体中央机器人贝利说服了克里斯成立的机器人公司里的全球董事们,一边投资"火星快车"销毁项目,一边开发有机体机器人代替金属机器人和复制人,而这都需要一套接管机器人的程序。
表面上克里斯公司授权三角体去剽窃女黑客的基础代码、少女周珺破解的接管程序, 制造机器人们"解放"并自愿逃离地球(实际是被销毁), 是为了配合公司的销毁项目,但实际在项目的运作中,机器人的绝。
对控。
制权从人类落到了三角体手中,失控开始——三角体利用同类机器人先暴.动顺带消灭或恐吓了人类,再让所有带芯片(带着信仰)自愿上天堂(毁灭)......机甲原教。
旨主。
义。
悲剧的是当复制人卡洛斯以为自己是自由身(车祸中可以反击杀手,解救了女警),但被动执行了三角体下达的消灭俩战友的命令后,让他/它明白只要这副机甲身在,即不能被人类接纳(融入),也逃脱不了任何一方的"控制"的绝境(liberty),于是放弃了人类记忆(“死”)。
而三角体吮吸了大量上传的意识后,成为了凌驾于机甲(已成废铁)、复制人(已摧毁)、人类(可摧)之上,唯一一个超越了控制论的控制体,肉身不灭的"神"。
它就是“liberty”。
看科幻电影最大的考验往往是信息量太大而故事推进太快,很容易信息过载来不及反应,所以就会觉得烧脑看不懂,再加点迷幻音乐就会很催眠。
所以如果喜欢这类题材,只能看解读然后二刷。
这部《火星特快》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物关系和行为动机在一刷的时候很难勾连清楚。
像诺兰的星际穿越这种能够把硬科幻的概念理清楚,又把人物塑造好的,不至于烧穿大脑的,就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了。
如果人类意识可以被完整复制,并加载到机器人身体里面,这个时候的复制人能否替代原来的本体地位。
机器人如果拥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是否会突破机器人三大定律起来反抗。
这部《火星特快》,探讨了机器人的觉醒(突破机器人三大定律,最经典的是威尔史密斯的I robot),以及复制人与人类本体的伦理困境问题。
作为一部成人向的动漫,其实还可以做的更Cult更暗黑一点,导演还是略显保守了点的,可能是希望降低分级能多卖点票房吧。
火星特快:7分。
2025/南京/法国影展-2/10。
不知所谓的科幻片
動畫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呈現形式,從片中呈現的這個未來世界的效果來看,感覺怎麼也要1億美元預算起步才行。但是現在搞成動畫形式的話,不但能實現天馬行空的想法,預算也是能省不少。電影整體的觀感特別像《攻殼機動隊》裡會發生的故事。連男女主這個組合的設定都有一點致敬的味道。但是這部動畫的優點就在於對未來世界的細節打造,可以說展現了很多未來的科技,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不少有趣的背景設定,都給這部電影很加分。唯一的弱項可能就是敘事能力,雖然最後的結尾能讓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很明顯電影裡沒有把這個事講的很直白,很清楚,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敘事能力稍顯不足,確實容易讓一般觀眾一頭霧水,到結局都沒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真相都隱藏在細節裡了。結尾好評也在於沒有把英雄主義貫徹始終,令人意外。
设定很有意思,但是故事太无聊了
结局女主挂了,跟班机器人灵魂坐了飞船。查案最后,其实是机器人的自救,远离万恶的人类。
属于乍一看设定特别好,但是完全没展开那种,而且故事也太没头没尾了,尤其是女主就这么死了?
所以呢?不喜欢似是而非的结局和一眼能看到在蕴藏深意,科幻电影这么拍真的又土又无聊设定元素、故事框架都局限于对过去类似题材电影的重复,导演编剧没有一点多余的想象力,甚至连作画都很平庸☞3.4分☜
机器人出埃及记
喜欢,相当精彩丰富,久违的五星科幻动画。
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这种题材还能再烂大街一些?我甚至都不会认为这玩意能被称之为"科幻"。自认是人类的机器人不被人类甚至是家人的认可,在唯一认可自己的人类死后最终看清现实选择成为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是怎么可以拍得这么冗余与无聊的?中间愣是生生被看睡过去一次,起来后看了没五分钟又继续犯困了,这种垃圾玩意是怎么可以得到如此高分的,豆瓣评分这东西看来是完全信不过了,连最基本的排坑避雷的作用都起不到了,给一颗星我都觉得多。
法国科幻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可以完整呈现一个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能丝滑引入宗教,用的还是最高概念化的创作形式——动画,太让我心生敬意了,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艺术爱好者是活在作品里的人,有好作品看,我们就活着。
感恩Ai给动画人留口饭吃
很日系科幻 赛博朋克+生物朋克
属于法国人自己的《攻壳机动队》。前有《白色塑料天空》脑洞大开,欧洲动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充满大胆的想象,片中环环相扣的复杂设定非常先锋,赛博朋克和科幻宇宙的配方总会令我着迷。
方方面面都像《攻壳机动队》姐妹篇,调查黑客案件的女侦探,机械化的男搭档,机器叛乱的主线案件,跳跃的叙事策略和讳莫如深台词透露着厌世的优越感,当然最重要的是画风上的类似(火星城市和动作场面都足够细腻精致),啊我真受够法国主流动画拿粗劣瞎涂当艺术范儿的操蛋操作了。科幻部分足够硬核和深邃,半路狙击那段,从车子遇袭内部充溢发泡物质,到停靠的路面出现红色警戒区,最后在救援机器人的工作同时反杀对手的一系列设定都很紧凑。男助手太萌了,和女黑客的机器人进行灵魂交流,淡然的说自己型号太老不受程序置换的影响……调查黑客女生失踪案的主线并不复杂还有点俗气,可收尾的处理很好,主角竟然提前下线,男助手以机器人之身,加入了前往宇宙的潮流,在构思和视觉呈现上,都有天启的宏大意味
机器人未免太高光亮节了,毫不恋战
12.20资料馆,画风一般,人工智能,终结者,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的混合,有一定创意。
硅基生命选择离开碳基世界奔向星辰大海
很扎实的侦探+硬科幻,很多近未来设定既接地气、又有创意,结尾意味深长。故事本身倒是一般
很难不想到《攻壳机动队》,世界观构架尚可,但故事有点弱了。电影最终其实没有给出解决的答案,可有些追问要比答案更重要。
近些年看过的最酷的动画。法式冷峻与克制放在一个科幻悬疑故事中竟如此锦上添花,不把观众当傻子,都是看了百十来部人工智能题材的21世纪观众了,所有设定世界观只意会不言传,直给结论,观众自行脑补机理与环境生态。男主角从人设到弧光都比2049进阶了一个层次,创造自己种族的语境,独立自己的叙事,把“躯壳”这种服务于人类生活和审美的存在都抛掉,人类以为自己在筛选更好的科技帮手,其实反而是被他们看不起的1.0机械反向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