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者

Un prophète,大狱言家(台),预言先知,先知,A Prophet

主演:塔哈·拉希姆,尼尔斯·阿贺斯图普,阿德尔·本谢里夫,Hichem Yacoubi,Reda Kateb,莱拉·贝蒂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阿拉伯语,科西嘉语年份:2009

《预言者》剧照

预言者 剧照 NO.1预言者 剧照 NO.2预言者 剧照 NO.3预言者 剧照 NO.4预言者 剧照 NO.5预言者 剧照 NO.6预言者 剧照 NO.13预言者 剧照 NO.14预言者 剧照 NO.15预言者 剧照 NO.16预言者 剧照 NO.17预言者 剧照 NO.18预言者 剧照 NO.19预言者 剧照 NO.20

《预言者》剧情介绍

预言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马利克(Tahar Rahim 饰)因参与犯罪活动被判刑六年,在监狱里,他很快因自己的一半阿拉伯血统被科西嘉帮派领袖卢西亚尼(Niels Arestrup 饰)注意,后者强逼马利克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马利克完成了任务,在监狱生涯中得到卢西亚尼帮派的保护。一年后监狱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卢西亚尼势力大减,视学会了科西嘉语的马利克为眼耳,同时马利克在监狱学校中补习不辍,不久马利克得到白天外出工作的机会,借助监狱中获得的关系,马利克涉足大麻生意,获利颇丰,并逐渐挣脱卢西亚尼的控制自立门户……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欢乐课程水诡新娘永不屈服GAMERS电玩咖!小可爱娜斯佳外遇热血街区内联升传奇二七风暴站好最后一班岗英叔之古墓狂魔桃花运逃跑计划狂医魔徒寻找费里尼那孩子的孩子再见美人鱼鹰与枭副总统第二季恶作剧之吻形象时光旧巷的我们小王国的爱情少女与战车OVA爱里寿·WAR!宇宙探索编辑部执念师第二季凡人烦恼碧蓝之海第二季牵牛花与加濑同学。

《预言者》长篇影评

 1 ) 预言者

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名字,所以看的时候就一直不自主地将主角和这中东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貌似在我看来,只有把主题上升到国际政治般那样的高度,才对的起这名字,或者还是我想多了?

也许真是我想多了,但作为学着阿语,念着法语,每天看着中东欧洲热土的交杂的新闻的我,这种联想也许也是合理的吧。

 2 ) 备忘录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的,当然肯定不会早于2009年。

这里我不禁想骂一骂其他的电影标记网站,你不好好运营,让我关于电影的记忆都跟风中柳絮似的快飘没有了。

在别的阅读过程中,突然想到这部电影,我很喜欢她。

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初看幕后花絮看到导演的解释,我刚才费了好大劲才找到。

(再鄙视一次那个网站……)

不知道以上截图里的内容是翻译自对导演的哪次采访。

另外当年外滩画报对导演的采访也挺有看头的。

这位导演很有意思,后来又获得了金棕榈,应该是一位电影界响当当的人物。

雅克·欧迪亚。

 3 ) 多面成就男人

一个新来的年轻囚犯,偶然机会卷入监狱派别纷争,弱肉强食的环境,懦夫也必须做出选择。

男主麻利完成任务,遂成为老大身边马仔。

待摸清毒品网络后,男主舍我其谁,正如《教父》里的白兰度,给了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答案。

随后男主势力壮大,出狱那天马仔们开着豪车在监外迎接。

影片的戏剧性在于一个心地善良、一心悔过的人面对监狱的荒唐处境,一步步走上黑道且最后成为老大,却依然充满爱与温情。

成就男主事业的是隐忍与勇敢,所以这不失为一部好的励志片。

手上沾有血算个屁,洗干净,陪家人安安静静过日子才是真男人

 4 ) 生命在炼狱中成长---评法国电影《预言者》

题记: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启示录》“成长”是影片《预言者》所描述的主题关键词。

每个社会都经历过改朝换代,总有一个新的领袖接管领地。

哪位带头大哥没有光辉的成长史?

二战归来的迈克回到纽约大开杀戒,铲除仇敌,成为新一代柯里昂阁下,这是《教父》的故事;19 岁青年马里克在狱中经过6 年时间,从无名之辈,到翻身上位,重整黑帮格局,这是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

一部以监狱为背景的,很有派头的成长大片。

每个人选择的轨道不同,也许这不是他们的自愿,也许是被生活逼迫的无可奈何。

看到马里克在监狱中一步步走向更遥远的黑暗,也许你可以说他是成长了,成熟了,可是我仍然觉得这是他坠入了更深渊。

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不是亲身的体会,不会明白那样的无奈和懊悔。

预言者的含义不仅是预知未来,更是通过这种能力引领受众的人,一个政治领袖。

目前电影中流行的玩法是那些有人格缺陷的人是片中的宠儿,用他们做主角,能让影片的故事更加有张力。

可能所有人都更愿意在银幕上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做出非一般的成就。

在《预言者》中,马里克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怯懦又非常没有经验的人,可是他在慢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最终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雅克•欧迪亚说:“马里克在影片中的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如果死掉了,一切都是奢谈。

也许正是这种严酷的环境,才造就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同时还要留心观察,要少说多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保留,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要记住,到了极致就是衰落的开始。

可能就是在活下去的挣扎中,马里克开始了自我救赎——他从零开始学习写字和读书。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他成为了大毒枭,可是我要说这是环境造成的结果,在监狱里难道他还能变成圣人么?

即使是最崇高的救赎,也还是要分环境的。

马里克的经历是一个政治家的成功范本。

从最早杀死同胞,苟全于科西嘉帮的保护之下,到逐渐利用各派关系,狱里狱外施展拳脚,壮大自己的威望,到最后一举消灭科西嘉帮,让狱中的阿拉伯人获得尊重,他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阿拉伯人领袖的角色,而他身上,也明显地具有政治领袖的特质:能够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巧妙调动各方关系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做事冷静而无情。

以往的黑帮片、监狱片着力于塑造头领的威猛,而这部电影更深一层,讲的也不单纯是监狱中的政治,而是已经影响到监狱外的社会。

其实监狱就是社会,我相信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艰苦成长的那些大佬、暴发户以及在官场上几经搏杀的领导们何尝不是如此?

就像法国这样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他的监狱里也是如此电影揭露的这样黑暗就别说我天朝的了。

某些人士很担心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人口移民现象,不久之后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将超越半数,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些穆斯林移民们向往欧洲开放自由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然而却相当顽固地拒绝服从西式洗脑,反而用他们强大的繁殖能力改造整个西方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宗教格局。

仿佛就如影片所反映的,这些或纯正或混血的穆斯林小弟们,要从最底层的根基开始,用着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走向统治地位的顶端,实现欧罗巴的“伊斯兰化。

这些伊斯兰的马里克们显然不是等闲之辈,遭受了那么多的羞辱之后自己能坐上老大的位置而最终没有被“躲猫猫死”或者“喝开水死”,不得不感慨跟对了大哥,选对了人才能完成这华丽的转身。

回头想想这大哥当得也不是没有问题,要不怎么就被这个小子抓住机会倒打一耙反了水。

这一点上要学本山大哥,看人家控制的弟子和马子个个不能说忠心耿耿但也是服服帖帖,你再红不能红过大哥,不服大哥拿私人飞机撞你个70码,你他妈的最后还得跟山西王家岭那些矿工们一样被说成是“自然无情”。

即使在在这部灰色调的黑帮片中,仍然不时的有淡淡的似冬日阳光般的温暖从画面中一点点渗透出来。

看到监狱中的唯一朋友对着埃本说生日快乐;看到穿着白衬衫的埃本一个人在海边伫立思索;看到朋友的孩子在埃本怀里发出呀呀的声音;看到光,看到云,看到天空......所有的一切都象征着他们生命中的美好与温情。

也许他们也曾有过希望,对生的渴望无论是谁都会有的。

所以当马里克的朋友在临死前的那一刻才会拼命的透过窗子仰望,想要铭记这个他还眷恋着的世界的最后一缕风,最后一丝光明。

但影片的结尾并不是真的能体会到解脱、重生。

当马里克身后跟着老大才能享用的高档轿车的时候,我的心在一次保持着紧张的状态。

生活真的可以把你逼到做什么事都要报着必死的心,哪怕他已经获得重生,但他在今后的每一天都会是命悬一线!

 5 ) 消失的海耶布

片头少不经事的文盲少年,片尾纵横捭阖的黑帮头目,这就是监狱这个极端社会实现的蜕变。

随着“四十天四十夜”的夺权成功,海耶布的灵魂也消失了,或者说马利克不再需要这个灵魂化的自我。

人性决定命运,还是命运改变人性,或许更多的是互为因果吧。

这类纪录片式的电影,总让人看着就纠结。

欧洲电影一贯的风格,比好莱坞少些浮华,多些脑子,或许是传统,亦或者是自尊心使然。

 6 ) 牢笼中的《预言者》

忽明忽暗的光线,好像黑暗中的探照灯,它在寻找,寻找猎物;冰冷的走廊里,脚步的回声比狱警的喊话还要响,刺耳,叫你不由得毛骨悚然。

突然,亮光落到一个人身上,找到他了,马利克,这只待宰的羔羊——他是一个罪犯,因为袭警被判入狱;但他又是无辜的,对于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切,他一无所知。

在六年的监狱生涯之后,他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囚犯蜕变为只手遮天的黑手党党魁。

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发家史,充满灵气,精彩绝伦,堪称现代版的法国《教父》。

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紧张而又富于变化的叙事节奏,我们见证了马利克完成的一次伟大革命,生活因此而走上了全然不同的轨迹。

然而,这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与命运无关,导演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故事之外的故事——现实,宏大而深刻的主题——人的命运始终被外部世界所操纵。

马利克只是被选中而已,甚至连自己被选中,他都毫不知情,从头到尾,或生或死,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能控制的。

从而,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经由选定的视角和准确的画面构造完整呈现角色与环境的关系。

1.牢笼电影中反复多次出现“牢笼”,包括窗户外面的护栏、监狱中随处可见的装有铁栏的牢门、高墙上的金属网等等。

随着故事的推进,画面中主人公与“牢笼”的关系一直在发生着改变,这很好地表现了马利克与自由的关系。

首先,当年仅十九岁的马利克被送往监狱时,他透过车窗上的护栏注视着窗外路边“自由”的行人,此时镜头几乎贴到了铁栏上,强烈的压迫感告诉我们,马利克和他们不同,他即将失去自由。

紧接着,视角从一个窄小封闭的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窄小封闭的空间,在审讯室里,马利克被接连提问带有侮辱性的问题,他吞吞吐吐地回答,眼睛不停地往窗外看,还是铁栏,窗户被封得死死的,窗外的囚犯们正在放风。

此刻即便是窗外的人也同样失去了自由,马利克已身处监狱之中,眼前的一切不是梦。

冷峻的开场清楚地交待了主人公的处境和心情,并对其接下来的遭遇留下了悬念和铺垫。

与马利克不同,反派一号、现任监狱黑势力头子、科西嘉人凯撒的出场采用了截然相反的画面语言,从健身房出来,凯撒的第一个全身镜头就发生在一个相对宽敞的大厅里。

他从牢门外走进铁栏,摄像机没有跟随他,而是隔着栏杆观察,凯撒仿佛身在“笼外”(栏杆的另一边),潇洒的姿态俨然一个自由人。

他去和监狱的管理人员交易,事实上,整个监狱都在凯撒的控制之中。

此后,凯撒又不止一次地从笼外走进画面,或者穿行于牢笼而不受控制,这都表现出他非比常人的权力和特殊地位。

而马利克虽然逐步混入了凯撒的圈子,却还是长时间地被困于牢笼之内,鲜明的对比把两位主角的关系表露无疑,直到后来凯撒安排他负责送餐的工作,这才有机会穿越牢门而出。

画面中逐渐远离的“牢笼”标志着马利克的身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开始受到凯撒的器重。

一个有趣的镜头是:伴着轻快欢愉的音乐,凯撒一行十一人依次穿越牢门,摄像机与人物分置铁栏两侧,画面上的马利克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个,但他已经身在“笼外”,也表现出了几分潇洒自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变完全是由凯撒安排的,马利克自己没有任何决定能力。

随着凯撒逐渐信赖马利克,且众多手下因为萨科奇对科西嘉人的特赦获准出狱,马利克开始有机会帮凯撒执行更为重要的任务。

他被安排先后三次假释出狱,画面场景也因此而拓展到了监狱之外。

然而意味深长的是,当他第一次获准出狱,替凯撒谈判并拯救人质时,汽车在公路上径直地向远方驶去,开到了隔离带的另外一边,摄像机又一次和主人公分置于铁网两侧,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出而是入,在没有“牢笼”的现实世界中,马利克开始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却被无情地拖入了另外一个“牢笼”。

故事情节告诉我们,马利克越来越顺利,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但画面的选择则在暗示,现实已将主人公的命运死死锁住了。

2.字幕除了片头字幕和片尾的电影名称之外,全片共使用了十次额外字幕,与文学叙事中段落标题划分结构的功能不同,这些字幕并非出现在黑场上的白色章节符,“海耶布”、“一年”、“哈亚德”、“眼睛和耳朵”、“乔迪”、“经济”、“拉提夫”、“圣诞节”、“信念”、“四十天四十夜”,它们之中包括人名、时间、还有事件,不规则的出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没有太多显著贡献,那这些字幕究竟有什么用呢?

与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中使用的白色字符非常相似,这些词语是画面内容而非故事情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忽略它们的字面含义,进而理解其对于电影的意义所在。

每当字幕出现,画面升格,音效和音乐却没有任何变化,影像变得不再真实,而类似的幻象也同样出现在马利克的梦中,即未来被预知的时候。

“海耶布”是马利克生命中杀的第一个人,是凯撒给他的入门任务,此后他便跨入了凯撒的犯罪王国。

可海耶布死后并没有离去,他化作灵魂和马利克住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抽烟,见证马利克的蜕变。

只过了“一年”,马利克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生活,他遇到了“哈亚德”,这个人教他读书习字。

接着,凯撒让马利克成为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与此同时“乔迪”找他合伙毒品买卖,越来越大的生意使他不得不认真学习“经济”。

埃及人“拉提夫”突然闯入破坏了毒品买卖,马利克生平第一次动用自己的力量摆平挑衅。

然后在“圣诞节”,他接到了凯撒最重要的任务。

在海耶布“信念”的鼓励下,马利克出卖了凯撒,并故意拖延假释时间,好让自己被关禁闭。

在禁闭的“四十天四十夜”里,凯撒王国覆灭了,马利克成为了新的头目。

全部十条字幕无一例外都强调的是马利克要面对的事情,他克服了困难、适应了环境、认真学习、把握机会、最终完成蜕变。

但所有的事情没有一样是马利克为自己安排的,事实上他是被安排、被操纵去面对这些不得不面对的遭遇。

即便最后的“四十天四十夜”,马利克已经预知到要发生的一切,利用各方条件化身预言者全身而退,但他依然无法改变什么,他所做的只是想尽所有办法生存下去。

3.预言者作为灵魂出现的海耶布是画面上的另外一个幻象,他曾多次替马利克预言,但当马利克真正成为“预言者”接管大权之后,海耶布却消失了。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海耶布的灵魂其实是马利克分裂的自我,当本我帮助自我并最终得到统一之后,灵魂自然不见了。

与命运抗争的本能或许正是马利克被选中和成功完成转变的原因。

当马利克刑满释放,重新走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时,他的身后跟着三辆气派的车。

这不但表现了他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更追加了巨大的压力。

马利克不停地回头看,他只有二十五岁,但他已经成为甚至超越了凯撒。

前面的路只有一条方向,后面的车队是保护,更是逼迫。

他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没有别的选择,必然会重蹈凯撒的覆辙。

正如之前高速公路上的暗示,马利克走出监狱,却已踏入了另外一个牢笼。

我们之所以身处牢笼恰恰是因为我们无时不刻不想跳出牢笼,这个悖论是社会的现实,无法改变。

就像马利克被凯撒控制,凯撒被他在监狱之外的生意和老板控制一样,生存的抗争可以改变现状,却改变不了命运的走向。

电影不仅可以讲故事,更能细致入微地表现故事发生所处的、促使故事发展成型的现实世界。

正如导演雅克.欧迪亚所说,《预言者》的创作意图,是对当代社会的暗喻。

 7 ) 残酷电影

影片的浪漫手法被运用到吉贝纳在这方面的心理刻画上。

编导为吉贝纳跟那个被他杀死的人提供了相当多的互动,死者可以在吉贝纳的牢房中游荡,甚至可以通过暗示,言语跟吉贝纳交流(这种交流同样是带有宗教的启示意味,再次印证了预言者三个字)这样的互动既像梦境,也像幻觉,更像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

他们的每次交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氛围,隐喻很多,内涵相当丰富,也是暗示着吉贝纳遭遇与心理的转变,给熟悉伊斯兰教和《圣经》的观众留下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从整部电影中,我得出一个很种族歧视的想法,小心阿人吧,他们简直就是魔鬼。

 8 ) 《Un prophète[预言者]》监狱教育

http://axinlove.com/2009/09/a-prophet/《Un prophète[预言者]》监狱教育by @xinl.ve 090928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得主(见存档)。

法国人把荣誉给了自己国家的影片,只能说是胳膊肘子往里拐了。

《Un prophète[预言者]》仅仅只是一部黑帮电影,无关于深刻的情感或极端状况的美,也没有任何道德教化的用意,平平常常地讲诉一个少年如何在监狱里成长为一个黑帮头目。

文明世界的监狱目的单纯,就是惩戒恶行。

专政主义的监狱还妄想改造犯人,往往=适得其反。

监狱,一个封闭的世界,囚徒之间的交流只会让犯罪的技法和避免被捕的经验得以蔓延开来,根本不用去指望什么改造犯人。

依赖监狱教育,本片的主人公Malik el Djebena,基本算是文盲的青年,变成一个在监狱内外都呼风唤雨的老大。

赞美或者宣扬黑社会的兄弟义气,《Un prophète[预言者]》并没有太过明显的立场。

从导演Jacques Audiard对待Malik的态度来看,没有给Malik更多的道德品质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在一开始就把主人公推向了犯罪的深渊,未来Malik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的本能挣扎与自救—-这样的状况和常人在监狱之外的社会又何其相像。

士可杀不可辱,Reyeb对Malik提出了吹喇叭的要求,后者难道就可以怒发冲冠要了对方的命么?

因果关系如此简单,电影也就没有太多可言。

刚进监狱的19岁青年Malik,不杀了Reyeb,监狱里的狱霸Cesar Luciani就会要了他的命。

求助狱警的路被只手遮天的Luciani堵死,指望没有任何出路的Malik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未免太过理想。

饥馑年代之所以有人吃人的惨剧,不过是为了生存,Malik要杀死陌不相识的一个人也是无奈。

观众在这时就陷入了道德的困境,看着年轻的Malik,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却又不希望他手染鲜血。

为了进一步加强困境,Jacques Audiard又有意加上了Reyeb教导Malik的一番言语,“在监狱里看书、识字,选择一份工作等”。

可能的发展方向是Reyeb成为类似《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里Morgan Freeman饰演的Red—-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导演选择让Malik割断了Reyeb的动脉,观众陷入了茫然,没有了合适的角度去看待Malik。

Malik走出了第一步后,逐渐熟稔游戏规则和手段,慢慢发展和维护自己的势力,随着在监狱里的阅历增加,变得“成熟”。

如此安排,是电影浪漫手段的安排。

在其中,观众体验到了“成长”的乐趣,也看到了监狱小社会里种种奇诡的情节。

但,种下的恶和困境依然没有解除,隐隐中,Malik要有悲剧的结局。

逼迫Malik杀人,永远也洗不清罪孽的黑手,Cesar Luciani培养了Malik,也覆灭于Malik之手,“种瓜得瓜”的结局。

好坏难分的Reyeb则成为描写Malik精神困境的表象。

以鬼魂形式生活在Malik的世界,当Malik每每处于人性的挣扎之中时,便出现,希冀Malik保留一些善的品质。

然而困境却不是靠道德就能解决,聪明、冷酷,并具有破釜沉舟勇气的Malik,手段越发凌厉,也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

用来解决观众道德困境的悲剧结局,被安排在了Malik的同伙身上,是因为Malik的状况已经尾大不掉,导演也不知道如何收拾、结束。

于是,六年刑满,带着监狱教育后取得的黑社会势力,Malik一派老大摸样出狱,未来并不明朗。

帮助文档:Cesar Luciani是科西嘉匪帮[Corsican Gang],科西嘉岛则是原来热那亚商业国出卖给法国的岛屿,岛上的居民通用法语和意大利,Luciani的名字也可见意大利的影响。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

A.Prophet.2009.SUBBED.DVDSCR.XviD-BeStDivX

 9 ) 经过一宿的思考才领悟影片的内涵

本来昨天看完以后一脸懵逼,也感觉片名叫《预言者》驴唇不对马嘴,所以给评分也不高。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片子搞得我连睡梦都没放弃思索,直到天亮,我才感悟到这部影片的牛逼之处。

这个故事用了一个法国和穆斯林的混血青年,一个完全没有信仰和原则的懦弱青年,在狱中被法国黑帮用生命相威胁逼迫之下,杀死了一个穆斯林人,随即穆斯林人的鬼魂相伴他左右,但并不怨恨他,而是跟他成为了朋友,这个鬼魂一直在传授穆斯林信仰和帮他预见和躲避了很多危险的事情,使得这个混血青年运气和勇气都超于常人,最后一刻,青年摆脱掉法国黑帮老头子的势力,转而投奔来到穆斯林群体之中。

影片的牛逼在于,起初我认为的叙事不连贯和不清晰,最后都化为一种感受投射到我头脑之中,所谓的预言者,应该就是只要你还流淌着穆斯林的血液,即便你被西方势力胁迫之下不得已曾经残害过同胞,终究有一天,你会投入回兄弟的怀抱,而兄弟们也不计前嫌伸开双手拥抱你。

这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的电影,他对你的影响不是来自于具体的内容,而是一种感性的能量。

当然,关于宗教我并不是很懂,以上仅是肤浅的一个感受而已。

 10 ) 寻找生存之路

最近开始喜欢上了那种手提摄像机拍摄的电影,于是有了对于《预言者》最初的喜爱。

人人都说这是一部有关坚持信仰,净化灵魂的电影,但我眼中的马里克却只是单纯的在两个阵营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他不被穆斯林接受,更被科西嘉人所排斥,他被卷入这一切的最初甚至只是因为别人和他说了一句需要他KJ的话。

导演没有任何引导观众的意思,也不打算拔高男主角,他只是讲一个故事,是非善恶都由你们自己评判。

雅克·欧迪亚甚至让一开始死去的瑞比以幽灵的形式反复出现在男主角周围,以表现这件事对于男主角的影响。

这种手法在电影中并不少见,但是如何让出现的频率精而不滥,这个度却不是每个导演都可以掌握好的。

另外,法国导演的细腻也着实让人佩服,单单凯撒得知自己将失去手下时,那一扭头的落寞,接着就是铁窗外的枯叶。

我要是法国凯撒奖的评委会主席,我也把最佳导演奖颁给他,你能想象吴宇森展示这种孤寂吗?

只怕是窗外飞舞的白鸽吧?

说说新人塔哈·拉希姆,他所扮演的男主角,性格中有着胆小,怯懦但也有着坚强和执着,看着那张稚嫩的脸,我想很多人多半就以为这正是演员本身的性格吧。

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青涩、初哥所带着的紧张,也不是老演员的那种游刃有余,很难说他身上究竟是种什么在吸引着你。

让我想想,上次有这种感觉是在看到谁的时候?

也许是《霹雳先锋》里面的周星驰……还有一个更让我感兴趣的演员是扮演凯撒的尼尔斯·阿莱斯楚普。

盛气凌人、藐视一切、孤独落寞……这么多情感居然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虽然有一点点那种老油条的习气,但是这个角色真的被他演绎的很完美。

好莱坞的制片们在等什么?

难道真是传说中那种对法国演员的惧怕?

在这部披着监狱片外衣的电影里,我们所更多看到的是人性的挣扎。

或许这部片子并不适合每个人,但是他应当被铭记。

另外有个题外的话,每次看完法语电影都会让我重新问自己一遍,法语究竟哪里好听了?

乌鲁乌鲁的,就像含着枣核说话。

《预言者》短评

不知所云

4分钟前
  • Ramsley-
  • 很差

法国版少年教父成长记

6分钟前
  • ningbokai
  • 力荐

这小子满能混的。

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这种慢节奏的情节越来越看不懂,懒得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和面孔。

10分钟前
  • chuangbo
  • 较差

超现实中有现实,超现实中亦有超现实。

1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故弄玄虚之作,境界和格调都很LOW。原来和〈锈与骨〉出自同一导演之手。以后绕道儿走。

13分钟前
  • 黑森林
  • 较差

betray 不相信

17分钟前
  • 小时候
  • 还行

一个小男孩变成黑帮老大的成长史。喜欢他抱着baby的那个眼神与笑容。

22分钟前
  • 洋洋|山雨莎
  • 还行

老太婆裹脚布 —— 又臭又长。但出现Sigur Rós的《Gobbledigook》挺意外的。

24分钟前
  • 坍塌
  • 较差

社会是个牢笼,老板就是牢霸,要冲出牢笼,就要正确处理和牢霸的关系

28分钟前
  • Top♛Ace
  • 力荐

剧情过于拖沓,而且有些情节还没交待清楚。

31分钟前
  • 小颓
  • 很差

3星半吧 故事不差 长的像裹脚布 在帮派电影里也太不出彩。。。

32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还行

男主像萨芬+基努里维斯啊!!!太爱他的脸了!!!

36分钟前
  • 喂喂
  • 推荐

这人没有爱

40分钟前
  • 洁白
  • 还行

什么是先知?制造未来?还是预见未来?

41分钟前
  • 阿鬼
  • 较差

简洁流畅,干净利落,法国人拍出了近年来最好的黑帮片。

44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法国黑帮片,发展到21世纪,可以幸运地借助成熟了的移民社会背景,从角色群体设置到剧情矛盾上,展示新的魅力。

46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个青年成长于监狱的发家史,青年演员塔哈·拉希姆首次担任主演,表现很抢眼。

47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20/10/09@ugc opéra. 好吧.不应该在精神紧张压力期看这片子..我发现我承受力变弱了. 头痛.PS.今天和麦子去帮MARIIA试镜刚好也是Jacques Audiard的片子段落啊 缘分.

50分钟前
  • eloise暖
  • 还行

不理解

55分钟前
  • 何OIC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