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拥抱》:让真爱在电影中永生刘强爱电影我一直特别佩服阿莫多瓦编故事的能力,《破碎的拥抱》很明显源自一个问题——如果导演爱上了女主角怎么办?
从这个问题出发,阿莫多瓦慢慢发散,给这对恋人不断地设置障碍,比如女主角是富商的老婆,比如导演的前女友对这段恋情充满嫉妒,直至导演和女主角走向悲情的结局。
单看文字梗概,会觉得这个故事跟一般的爱情狗血没什么两样,可别忘了,它是阿莫多瓦的作品,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一般电影中,人物的工作或者身份对电影主题会有影响,但不会很大,主要作用无外乎使人物丰满和更接地气。
但本片男主角马迪奥的电影导演身份非常重要,假如给马迪奥换个职业,这个故事几乎就得全部重写,可以说本片的重点并非马迪奥这个人爱上莉娜,而是马迪奥这个电影导演爱上了莉娜。
一个电影导演爱上一个女人和其他男人有什么不同呢?
绝大部分是相同的,比如一见钟情、如胶似漆、关怀备至、排他占有,等等,唯一的一处不同是,电影导演可以让自己爱的女人永远活在自己的电影中,连同自己对她的注视,将两个人的爱情封存在永恒的影像里。
莉娜的富商老公最终对这对儿恋人起了杀心,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彻底燃起了他的嫉妒之火。
确实,艺术家在爱情中的这个特权让别人恨得牙痒,就算你能给一个女人金山银山,恐怕也比不了那个把她写进诗中、画进画里、雕成塑像的穷小子。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羡慕的,老天爷给你一些不给一些,为了创作,艺术家们总是命运曲折多舛,情绪起伏不定,在爱情领域给他们一点儿别人没有的优势,也是应该的,而且,选择艺术家作为人生伴侣,就代表与世俗的幸福无缘了,能够在艺术品中实现永生,也算是对自己艰辛付出有所报偿。
对这部电影,有一处设计我不满意,就是莉娜的背景。
想得到,阿莫多瓦不愿模糊导演与莉娜爱情的焦点,也不愿观众陷入判断莉娜出轨是非对错的两难,于是将富商老公设计为一个自私自利、为老不尊、沉迷肉欲、心狠手辣的坏人,让莉娜与导演相爱不用背负任何伦理上的包袱,甚至让他们的感情有了点儿男方拯救女方于水火之中的色彩。
这样处理未尝不可,也不能说现实生活中没有类似情况,但我总觉得这过于戏剧化,过于巧合,过于“古典”与“典型”,缺乏生活那种复杂多义的灰色质感。
试想一下,若富商老公就是个好人,他和莉娜就是自由恋爱,莉娜后来遇到导演,很正常地移情别恋了,富商老公虽然痛苦但还是愿意成全爱人,在心里默默祝福她和导演,只是他的儿子作为旁观者咽不下这口气,要了莉娜的命……这样设计不会给影片现有主题带来任何伤害,富商老公的角色还能跳出“为富不仁”的俗套更加人性化,这种好人之间的冲突与悲剧也更让人唏嘘。
总而言之,瑕不掩瑜,好片一部。
个人觉得还哦哦可吧!
西班牙的电视剧挺好的,但没有看过电影,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西班牙电影,朋友推荐,觉得不错的是感情线非常的好,觉得女主男主不过分煽情,也不冷漠,就是给人很舒服的情感状态,非常赏心悦目,就是非常喜欢,特别喜欢,唯一一点遗憾就是两个人的相处时间太少了,没看够,觉得有一点尴尬,好多次都没有好好接触聊天,推荐大家去看看吧!
真的很好看。
阿莫多瓦 2010 破碎的拥抱电影的最后一句话是“就算瞎了眼 电影也得完成”无论阿莫多瓦的镜头是有多爱佩内洛普导演拍摄的始终是给电影的情书 在电影画面定格在拍摄女主角与自己相处的最终时光的粗砺画面 盲掉的男主角伸出双手拥抱这幅画面 他问男孩 画面还在吗?
男孩告诉他还在 他对男孩说 一格一格放 让它停留久一点 阿莫多瓦电影 镜头流转之优雅 初看时不喜欢海滩一段 不认为守在身边的那个女人有多伟大 一个女人用成全与离去换来的他永久的尊重 柔情与想念而另一个女人不得要领地用嫉妒苦守与纠缠 只要叫对他的名字 男人就被驯服了 想要谈谈电影里的反面角色 那个想要支配女主角的男人其实我一直都不太能理解激烈充沛的感情 不理解情感当中被背叛的愤怒与耻辱 在我看来这是件必然发生的事 就像人会死掉一样 不懂为什么会难以接受他让人拿摄像机记录男女主角的交往过程 客观看来他并不阻止或说无力阻碍事件的发生 但他要求一种在场 就是 我要事件在我眼前发生 一种观看权 入场券 一种知情权 我觉得人类伴侣关系当中 婚姻与承诺其实都是无效的 这是一种口头协议 凭双方诚信自觉的契约 而作为伴侣的另一方 无权要求承诺安全感信服与永恒 在情感道义上 他们所能要求的只有这个 就是知情权——我需要知晓自己现在处于何种位置上的这种权利也有人和我探讨说 其实作为什么身份并不重要 我还是认为知道是什么很重要 知道自己是什么 就不会去做那些自己不是的事了在我看来 电影里被背叛的反派 他没能弄懂一件事 就是即便不是他也还会有别人 那为什么不能是他情感的墨菲定律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 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 它总会发生那唯一能够克制这件事带来任何损害的方式是 不要被击垮 要所有准备 就任它发生人居然还需要人这件事 本就是绝望的在本是绝望的土壤里 人还能渴望开出一朵什么并非绝望的花来
虽然这次没有很惊艳,但是依旧是全程无尿点。
聚精会神地看完了,即使给阿莫多瓦一个烂剧本,他都能拍的比院线大片要好。
在看的过程中,我很想感叹,这才是电影吧,教科书级别的电影,而且不刻意,运镜自然而然,运镜怎么就那么顺利呢?
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总之从导演层面,越看越圈粉。
从剧情方面,比较让我惊喜的镜头有老头把莱娜推下楼梯、推下楼梯之后竟然完好送医院,没有弄残她、结尾小马特尔说出纪录片结束的那一幕惊悚片?
这部电影不算惊悚片,但是导演很适合拍惊悚片,惊悚片功力深厚吧这就是为什么可以让我全神贯注地看完。
这部属于那种,有一点点无厘头有一点温情但不像的电影。
很多细节都没有交代,直接蒙太奇过去了,比如老头原来那么早就杀青了,对男女主的爱情刻画,我个人感受不是很明显,因为一开始我被误导了,我以为那个年轻男孩就是他儿子,因为一回家,那个氛围导演和制片人和男孩很像一家人。
开头上了一个年轻女孩,制片人一脸吃醋。
我以为他们大概是很开放的关系,我从头到尾都以为他们是夫妻,或者是离异,或者情侣关系。
结果他都不知道那男孩是他儿子。
男主说的那句“我有点内疚离开你们母子二人”我甚至还猜想,会不会是制片人撞了他们,然后形成两组得不到就伤害的爱人,但是结局很单纯,制片人竟然保存了所有的胶卷。
但是制片人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这部片子的感觉有点淡淡的,男主对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淡淡的,所以很没有惊悚感。
片子主体是在描绘爱情吗?
为何他把所有照片都撕掉了?
有个小亮点是年轻男孩拼好的那张照片正好是着重刻画的那个场景,那个场景是挖出了相互依偎的男女尸体。
所以他们的爱情很伟大,伟大到可以为了这份不被允许的爱情一起死。
不过也许是存在文化差异,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反而想,导演和美女演员的风流事多了去,也不用刻画地那么悲壮。
但是一些细节依然很妙,比如在争吵时把女主衣服扒光丢掉大街,还有他和他前妻的电话。
都表现了这个人多么虚伪。
他儿子也是个小变态,14 年了,对作品如此执着。
除了爱情,也许还描绘了导演对作品的执着?
比如那个小变态 14 年了还想着做纪录片,14 年之后男主重新剪辑电影。
最后,这个胶片拍出来的效果实在太漂亮,好想知道什么型号。
《破碎的拥抱》。
6分。
佩德罗·阿莫多瓦编剧、导演,佩内洛普·克鲁兹、路易斯·奥马主演作品。
作为西班牙最明亮的黑珍珠,遗憾的说,佩内洛普·克鲁兹的许多片子都很糟糕,《破碎的拥抱》也是。
法国女星苏菲·玛索同样如此,在她最美好的年纪,出演了大量近乎糟蹋的烂片。
我不认为这是个多么感人的爱情故事,事实上,这所谓爱情并无任何征兆可言。
克鲁兹饰演的少女莱娜因为家境的关系,委身自己的老板欧内斯特,后者虽然是个糟老头子,但十分富有,而且对莱娜是真心付出,不能说爱,但至少真诚。
一个偶然的机会,莱娜决定去导演马提奥的剧组试戏,这个看起来并无什么才华长得也实在欠收拾的导演很快就爱上了莱娜,莱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迅速和马提奥滚在了一起。
这让欧内斯特怒火中烧,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一直跟拍莱娜的行踪。
终于在一个深夜,他忍无可忍,安排人制造了一起车祸。
莱娜意外死亡,而马提奥双目失明。
这个瞎子似乎并未终止自己的好色,在黑暗的日子里,他并未停止继续调戏、亵渎上门试镜的女演员。
你们说这是个什么狗屁故事?
作为Almodovar的大fan,这次也不得不承认这是1987年之后最没有Almodovar风格的作品。
虽然无与伦比的剪接技巧和红绿主色的拉丁布景用色仍然显露出强烈的Almodovar色彩,但在剧情上却实在令人看到了太多似曾相识的南欧乃至拉美同类作品的影子,尤其在剧情细节上像极了Inarittu的几部作品,实在令人难以不生江郎才尽之叹。
上次如此失望还是在看1986年的Matador(斗牛士)时,那部作品已经不再像早期作品一样强调话题性,但在初次转变到剧情作品的那部作品中,过于猎奇向的神秘主义气氛和整体氛围格格不入,但就算气氛不够协调,那次的剧本却仍然还算可以令人为之略一惊艳,而这次的这部作品,在剧本上除了太多向大师致敬的场面外,实在看不到任何可以令人为之惊喜的具体设计。
在那段翻转DVD时看似不经意之间历数的Louis Malle、Fritz Lang、Jules Dassin、Nicholas Ray、Fanny & Alexander、8 & a half、magnificent obsession等导演和影片,算是完成了Almodovar自己的一次偶像排序,倒算是特别的一点收获。
刚看完,我和Diego一样的心情,后边到底是什么!
muerta de saberlo!脑子里回响的是江南皮革厂老板跑路的旋律,竟然不告诉我们那个故事后边是什么!
越看Alva的电影,越觉得,他里边的爱情,都会有一种贯彻的忠实,甚至痴迷执念。
所有的爱情里都有悲剧,就像是有点荒诞的Chica y maleta,影中影,应该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等待他回家,做了他喜欢的冷汤,切番茄是落泪,被前妻推下楼梯。
他花了这么多描述这部电影,除了因为这部电影是故事发展的原因,两人爱情的结晶般,可能还有所影射。
对于经纪人和Diego的描写也很多。
看Penelope越多,越觉得她的不足美丽,却又越觉得她的美丽。
一眼印象深刻,再见依旧如此,后边细看觉得一般,然后沉浸。
她有一种自然,不论是《回归》里的角色还是其他电影里的,都没有痕迹。
最后,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阿瓦的电影里,里边大多会出现一辆红色的车,可能是悲剧的主角,也可能是非主要角色,但是总会上到这辆车,来到一段路,驶向结局。
一位导演和一位女职员,一个某富豪企业家情人的爱情故事,还有作家和自己经纪人,其儿子,富豪企业家和自己同性恋儿子,儿子和导演,导演的电影的故事。
破碎的拥抱,没能在彼此的怀抱中死去。
这个《回归》里也提到了。
知道你是谁里的法官妈妈以前挺瘦的,演技很好。
最近发现原来她如此无处不在,牛🍺崩溃边缘的女人
心里直腻得慌。
要不是阿莫是西班牙的国宝,我还以为这故事是直接从《知音》或《故事会》上抄来的呢 (多亏凤姐推荐,才没错过这两本经济类名著)。
这年头,哥们都爱看三俗。
一来阿莫也算功成名就的artist,还欧洲,没好莱坞铜臭味,咱看了也好充充电装装逼。
二来Penelop(我经常跟Pepperoni大肉肠整混)还露点,说白了男观众和拉拉不就冲这个去的么。
阿莫也八九不离十这么合计:哥是艺术家,咱的片,上嘎哪。
骝须的不在话下,再不济人批起来也会留个情面,免得显自己掉渣。
再让那妞露两点,双保险。
票房至少没问题。
阿莫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寂寞非常大妈的,出道至今拍了不少给老娘们看的片。
他也深谙意淫之道,经常拿性趣味作话题,让人感觉下流兮兮。
但贵在收得好,点到即止,马上摆出一本正经悲天悯人的pose,于是摇身一变成艺术片了。
毕竟老脸要保住几分。
所以比起来还是咱中国老谋叔牛逼,要俗也俗得开宗明义石破天惊,赤裸裸地三炮,直接轰进柏林,柏林墙要当年没倒今天也保不住。
也是,世界上还有什么艺术能大过奥运会?
很久之前就听过这位大导演的名字了,但一直没怎么看他的片子。
整部电影看起来就是很顺。
叙事线和视角的转换,包括整个事件的还原都挺顺的。
女主角真的就还蛮讨人喜欢。
讲的我可能水平不够,很难概述出来,但女主角的成长跟转变,包括最后电影的未完成,重新剪辑剪辑,实际上是他们两个人爱情的再续吧。
这部电影里两个比较小辈的男性角色设置还是挺有意思的,应该有某种特定的含义,但还是我解读不出来,我好弱。
女主真的美,👏
前几天才看阿尔莫多瓦今年的片子《破碎的拥抱》,说老实话没有预期的好,甚至有点儿失望。
对我来说,片中唯一的惊喜便是,club里面,一个男孩说,嗨哥们儿,某某某的音乐真牛,我刚刚在电驴上下了!
娃哈哈!!!
著名的世界级大导演,也给了电驴一句台词,不知是不是在证明自己还没老呢?
此外片中还用了Cat power,Uffie,Vitamin C这样的小另类团音乐,算是整部电影中最年轻的一笔吧。
剧情还是阿莫式的,围绕在几个人之间,他们的关系如同拼图,在影片特有的节奏中被有序地排列到一起,故事逐渐现形,其中的恩怨情仇也娓娓道出。
《破碎的拥抱》和《不良教育》很相像,都是从回忆开始,逐渐深入,牵出了一大串。
但是:1.后者有阿莫的亲身经历做背景,有血有肉,看得我哭了一地,喜欢到不行。
而前者在情节上相对薄弱,不过是两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老套且略显俗气。
2.在情结设置上,后者也很完美,几乎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没有多余的线索。
3.后者的表演让人心碎,Gael对男同志微妙的刻画让人失眠,老牧师对灵肉的渴望实在揪心......而前者主要看的还是佩内洛普,她动起来的时候美得让人迷糊。
4.在美术、音乐、服装等细节的把握上后者很适度,比如说Gael跃入泳池时穿的内裤,一切为剧情服务,而且服务周到。
可前者虽然给了佩内洛普许多美妙的造型,但似乎和情节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像她那个戴梦露假发的造型,非常迷人,可惜像是硬插进去的,和前后文都没什么照应。
一个美女,因为要用钱给爸爸治病,委身于大款小老头。
一个导演,因为选演员的机会,认识并爱上了这位美女,并且邀她主演自己的影片。
拍摄的过程中,美女和导演有了感情,激起了小老头的嫉妒,于是逼得一对恋人出走,最后导致悲剧......车祸中,美女失去,导演失明。
小老头和前妻的孩子是个娘娘腔,而且不受欢迎的男孩,他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用摄影机记录着一切。
多年后,导演成了一位著名的盲人编剧,而当年的娘娘腔也长大成人,跑去当年的导演那里要他写剧本,于是回忆被勾起......导演的合作伙伴是个能干的女制片人,和他有过一段恋情,生了一个儿子,却一直都说是别人的孩子。
这母子俩一直和导演关系密切,母亲是当年的见证者,儿子则是后来的追溯者。
所以故事基本上就是围绕着美女、导演、小老头、娘娘腔、女制片人母子这6人展开。
但我个人有一些质疑:1.娘娘腔的设置有什么必要性?
似乎没有,他也可以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内心有些扭曲。
如果做了这样的设置,至少给出一些色彩吧!
然而在片中,此人年少的时候十分猥琐,满脸青春痘,像个跟屁虫。
但长大之后头发油亮,眼神邪锐,这转变也没交代个具体原因,有些突兀。
难道只是为了让此人在开场的时候看起来不怀好意,制造悬念?
2.那场车祸有些没弄明白,难道就只是完完全全的意外?
这样的话,编剧也真有点儿敷衍了事。
3.当年的一段往事,由女制片人讲出,那场戏在一家小酒馆里拍的,女制片人一杯Gin之后就把当年的事儿完完全全叨完了。
整个叙事就指着女制片人了,我看她叨得真辛苦!
她儿子和那导演听得也尴尬,没有戏点去演。
大导演就这么处理了一段戏,难道是太相信演员的魅力了?
4.女制片人的儿子业余在一个club里面做DJ,但那个地方我看第一眼还以为是个办公室呢,大木头桌子,也没什么人,气氛有点儿奇怪。
另外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孩子被动磕药被送进了医院呢?
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难道是因为片子不涉毒就不酷吗?
5.美女也不傻,也知道小老头很拧巴,为什么不找个好点儿的机会溜呢?
非得正面冲突,搞得腿都断了。
而那小老头既然已经知道美女和导演有感情,怎么可能给他们机会私奔呢?
要不就坏人做到底,死活不让美女去拍戏,关家里暴力得了。
要不就找私人侦探什么的天天跟着,一有状况就出动。
还有一些地方,一时记不起来了。
本来只想说两句的,不知怎么的也就写多了,也许是我对《不良教育》太有感情了吧!
好了,打住。
我想说,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小老头看片,他每天都把自己儿子拍的东西放大屏幕上看,由于没有录音,他配了一个唇语专家,戒毒美女和导演说的每一句话。
对一个人的迷恋,总能导致理性的滥用或者瓦解。
片中导演用旁白的形式,特别直白地说,从未见过一个男人(小老头)如此迷恋一个女人(美女)。
然而在《不良教育》中,我深深记得年老的牧师,看年轻的弟弟做俯卧撑的那场戏,那种迷恋到痛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佩妮洛普美爆了。
终于看到了胶片版
字幕做的太烂,等待新版本出来·~
非常阿莫多瓦,腻歪腻歪
据说是自传。情节很三俗。
Not as good as Almodovar previous pics, but still worth, especially if you're a fan!
特别想知道上面一首歌,就是马提奥和莱娜在美国的那段音乐。
阿莫多瓦下一部将探讨人兽恋了
好久没看碟了,这一张一压就是两年,太对不住阿莫多瓦了。和他最棒的几个作品比起来,除了色彩和叙事结构外,摄影和人物的风格化减弱好多。
太一般
美女啊美女啊美女啊
满满的都是导演对电影的情怀,对克鲁兹女神的情怀。
这次,你真的让我失望了!
2011清明
愛死海邊的那一抱
伟大的经纪人,伟大的女人。这只是阿莫多瓦的自传吧,看在喜欢老头的份上加一星。但,我还是喜欢他的肥皂剧,笑中带泪,苍凉的手势。
别惹老头
阿莫多瓦的死忠。有这么一个导演,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他很擅长讲故事,他喜欢鲜艳的色调。
怪了,濒临崩溃的女人里没有那个老年政治妇女嘛
闻名不如见面,不如苦月亮。婊子还要立牌坊,早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