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大轰炸
Dresden,德勒斯登大战:烽火儿女情,空袭德累斯顿,德累斯顿的悲剧
导演:罗兰德·苏索·里希特
主演:费莉西塔斯·沃尔,约翰·莱特,本杰明·萨德勒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6
简介:在二次世界大战的乱世中,安娜(费莉西塔斯·沃尔 Felicitas Woll 饰)和罗伯特(约翰·莱特 John Light 饰)在德累斯顿相遇,安娜是德国医院院长的得力助手,在家人和未婚夫的宠爱中成长,并怀有救助他人的善良之心。而罗伯特则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机师,在一次任务失败后坠毁在德累斯顿。安娜救了他的生..详细 >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跟未婚夫还算恩爱的女主怎么就因为一次枪击跑去跟见了几次面的美国男主上床。
三星半
只有真实的历史真的能看哭,后半段看得很伤心很绝望。有些美只在战火还有一瞬间的选择中迸发。安娜和英国空军全程没有一句表白,无言胜有声,直到最后他们从废墟走出来,那句德语的我爱你真的美哭了。
狗血的情感戏一星...女主角的长相四星...最后的轰炸逃亡戏四星...平均下来三星...日本人的东京大空袭好向这片学学如何拍灾难场面了...同样是电视制作...德国人的严谨而强出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啊...
与之前的《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中高层对于轰炸决策的怀疑,到执行飞行员的踌躇,轰炸时的天空场景,轰炸后战俘去清理尸体……有多处对应。浪漫的爱情故事,穿起了从火车站到街道再到地堡内的各个场景。设计了从一个参与轰炸,甚至说参与当日轰炸的盟军飞行员的切身视角去展示轰炸与大火中窒息的城市。“战争的第一牺牲品是无辜的人民,也是最后的牺牲品。
3.5。不太喜欢分成上下集、时长又长节奏又奇怪的情节安排。作为爱情片欣赏不来,但作为反战片还是很触动人心。最后一段拍得很好。印象深刻的,烟尘火海间女人踉跄地拖着着火的婴儿车,年轻军官站在人群间向等死的祈祷着的同胞一个个开枪,然后将枪口指向太阳穴,人命如草芥,也就众生平等了,英国飞行员、德国医生和德国护士一起奔逃。太荒诞了,轰炸之后尸体在运输车上叠成小丘,挣扎活下来的人却因为拿了一个罐子被纳粹枪毙。
1945年版的罗与朱
当爱情遭遇战争。
女主挺漂亮。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借口,战争的炮灰永远是平民。
本片很坦率地承认是德国人有错在先,没有像日本的《再见萤火虫》那样一味地强调日本人民才是战争的受害者。只是片中穿插的那条爱情戏俗不可耐,似乎在向好“菜”坞的肥皂剧看齐了……
前半段是讲罗伯特和安娜的爱情,真正的大轰炸在后半段。影片核心更偏向于爱与和解,大轰炸反而只成了背景,进而突出这层思想。罗伯特和安娜的爱跨越了国家界限和战争本身,经历了大轰炸后,安娜放弃逃生回去寻找罗伯特,这种淳朴感情仍然牢固。医生在经历了失去未婚妻和家人后仍然怀着医者仁心帮助难民。无论战争如何把周围一切都变成地狱,无论至暗时刻如何到来,无论纳粹主义如何泯灭人性,爱与光辉终究会重新照亮人间。这也对应战后的德国,从废墟中崛起。
不喜欢在战争中因为看对眼的多巴胺的不理智。战争中最让我紧张和渴望的是生命与尊严。
在二战最著名的城市恐怖袭击的背景下,这样的爱情显得狗血而令人难以置信
Felicitas Woll 不该拍这片子!!
"奥古斯都大人"先入为主了,在这片里看他被一老美抢走未婚妻,心里不是滋味~~
所以最后英国的炸弹一下,所有都死了?
战争留给人们的是永远的创伤。
很长的电影,下集还是完全听不懂的没有字幕的德语。女主角漂亮,所以看了不算很浪费时间。但剧情完全搞不懂--战争中的人,很容易来一见钟情么?哪怕刚还给未婚夫甜蜜来着,哪怕男人刚中了一枪。至于轰炸的场景,谈不上壮阔。很多镜头是地下室的,比如躲避轰炸扛不住的人自杀,这个应该比较写实吧。
看了13分钟。
看电影名,以为是一部描写轰炸的商业大片,其实是一部反战的电影,而且是由德国拍摄。一场战争,最后双方都是受害者,残酷,无人性,给世界带来苦难。回顾历史,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谁为战争负责,实际上最后谁负责也没有用,怎么也无法挽回生命,挽回痛苦,挽回自由。影片对战争的反省,反映了德国人对二战的认识,但不堪回首的历史,也只能起到警示,那就是不要战争。但人类的残忍和愚蠢,往往记不得过去,还是会重复过去的残暴,还是会有新的战争,只是我们期望不要有,愿望是美好的,结果也许悲观。